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课堂)_第1页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课堂)_第2页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课堂)_第3页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课堂)_第4页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课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资本主义

运行机制的调整课程标准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知识结构原因、特点、影响壹、经济危机爆发——跌入深渊一、经济危机的出现1.经济危机的概念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大混乱,其基本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2.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直接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3)具体原因:(1)贫富差距过大——出现生产和销售的矛盾(2)分期付款过度、银行信贷——加剧生产和销售的矛盾(3)股票投机过度——破坏了正常经济秩序3.爆发1)标志:1929年,10月24日,纽约华尔街股市崩溃2)具体表现: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猛跌3)扩展:从美国到席卷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二、特点:范围特别广、时间特别长、破坏特别大三、经济危机的影响1.对各国:加剧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2.对国际: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链接:加剧了三大矛盾的加剧;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社会矛盾列强之间的矛盾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国际——国内合作研究一、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的原因大危机前后——恍如两重天大危机爆发前的繁荣——柯立芝繁荣股票抛抛抛银行关关关危机时代的美国失业率工厂倒倒倒求职难难难危机爆发后农田荒荒荒牛奶倒倒倒生活苦苦苦社会乱乱乱

材料1: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1929年,美国国家财富的三分之一由只占人口总数的1%的人拥有。

材料2:当时美国的流行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人们纷纷贷款购物。据统计,1924—1929年,美国分期付款的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汽车、收音机、电冰箱、洗衣机、钢琴、电唱机以至结婚戒指都可以按月分期付款。

材料3:所有信托投资公司都在进行倒金字塔式的操作。1928年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年前的4倍。股票以其账面价值的3倍到20倍的价格卖出。每天,大批市民挤在交易所内,观看着行情显示屏。阅读以下材料思考,繁荣的背后潜伏着怎样的危机?贫富差距扩大市场相对狭小分期付款膨胀盲目扩大生产盲目提前消费股票投机过度金融市场不稳定生产与销售的矛盾股票投机过度贫富差距扩大过度信贷消费会导致怎样的矛盾出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经济危机这是发生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

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身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孩在瑟瑟发抖。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了。”

读了这段材料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一个经典对话二、危机的特点1.为什么从美国迅速席卷资本主义世界?(1)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经济大国。(2)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使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加强,整个世界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2.为什么持续的时间长、破坏性大?(1)危机爆发后,各国大打关税战和贸易战,以邻为壑,互相倾扎。(比如美元贬值)(2)世界市场的形成。(3)各国依然奉行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三、经济危机的影响

思考:阅读材料,谈一谈这场经济危机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一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美国德国英国法国46.2%40.6%28.4%16.5%材料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纷纷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他们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实行货币贬值,让本国商品打入别国市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方法繁荣

愤怒的工人砸碎工厂的玻璃

纳粹独裁希特勒在发表演讲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遭巨大破坏国际关系: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纷纷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国际关系恶化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社会动荡,法西斯主义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影响:(1)破坏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生产力(2)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美国、法国社会动乱;德国法西斯上台(3)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深;激化了各国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二、美国的反危机措施胡佛罗斯福干预还是不干预?PK课程标准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知识结构(一)胡佛的反危机措施——“自由放任”政策失败1.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经济。思考问题一:什么是自由放任政策?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弊端是什么?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说明了什么?(1)含义: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理论源自于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他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政府的干预只能造成低效率和浪费。因此,“管得少的政府就是好政府”。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经济自由主义成为各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全部理论依据。(2)特点:经济不景气的问题决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的。——胡佛的第二个年度国情咨文反对政府直接干预经济(3)弊端: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因此,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2.胡佛政府反危机的结果:危机恶化,社会动荡胡佛放任困深渊3.“自由放任”政策失败的教训:资本主义经济自我调整是有限度的,政府必须适当干预(二)罗斯福反危机措施——罗斯福新政1.金融:股市崩溃,银行倒闭2.工业:企业破产,市场萧条3.农业:农产品价格猛跌4.就业:失业人数激增,生活困难经济危机政治危机5.政治:社会动荡,法西斯分子兴风作浪6.政策:自由放任政策,无力扭转颓势一、罗斯福新政之背景正常投资银行证券生产销售日常消费1929-1932年美国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最初反应主要表现核心问题股市暴跌购销两衰基本矛盾社会需求私企供给正常投资银行证券生产销售日常消费最初反应主要表现核心问题股市暴跌购销两衰基本矛盾社会需求私企供给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应对措施开工就业政府干预融资信用1:整顿财政金融体系3:调整农业政策2:加强对工业计划指导4:救济与以工代赈结合5: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效果:金融业恢复正常效果:工业生产逐渐恢复效果:稳定农产品价格效果:就业、消费、秩序效果:缓和了社会矛盾二、罗斯福新政之内容三、罗斯福新政之影响工业生产恢复柱状图失业率下降图材料一

思考:根据材料概括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的影响?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实现了恢复发展。失业保险卡拯救“山姆大叔”的英雄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公众对美国民主制度的信心……美国国内一度出现的法西斯组织没有了市场。因此,有人说“新政挽救了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大国崛起》材料二思考:概括罗斯福新政对美国政治的影响?新政缓解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挽救了美国民主制度。材料三最先举起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大旗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写给罗斯福的公开信中说:“我们把您任总统之日作为一个新经济时代的开端。”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思考:根据材料概括罗斯福新政的深远影响?结束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第二次工革前第二次工革后罗斯福新政它是国家政权同垄断资本主义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制度。该制度下国家以总的资本家身份对经济进行干预,国家成为垄断资本家代理人,这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职能增强反映。1.经济(直接)影响:度过危机——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度过经济危机。2.政治(间接)影响:维护民主——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挽救了美国民主制度。3.制度(深远)影响:开创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之影响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的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罗斯福(1938)罗斯福新政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基础上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1)“彻底的革命”是指什么?“严重缺点”又指什么?(2)“旧民主秩序”指什么?“新运用”含义是什么?改变资本主义制度;自由放任导致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法(3)据材料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四、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反对声音1美国最高法院在1935年和1936年先后裁定《全国工业复兴法》和《农业调整法》违宪,并宣布予以废除。

反对声音2部分资本家在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

反对声音3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甚至有人建议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一下罗斯福是不是美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为什么会有反对声?改革创新,必然遇到阻力;对垄断资本家的利益进行了暂时的限制;为缓和社会矛盾,颁布和实施了一些保护人民利益的措施。胡佛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罗斯福新理论—凯恩斯主义理论新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模式——自由放任政策五、罗斯福新政之“新”(特点)阶段——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干预还是不干预不干预坐以待转加剧危机坐以待毙干预获得新生走出困境主动化解PK危机机遇危险危机爆发跌深渊

自由放任困深渊——胡佛

强力干预开新路——罗斯福因循守旧山穷水尽勇于创新柳暗花明六、罗斯福新政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1、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与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2、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其成功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3、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4、罗斯福总统个人的因素。领略伟人风采感悟历史沧桑◆1900年,进入哈佛大学学习,攻读历史学、政治学和新闻学。◆1910年(28岁),当选纽约州参议员。1913年起任海军部助理部长7年,以卓越的行政管理者著称。◆1921年(39岁),因扑灭火灾后游泳,患上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但他始终相信他能战胜它。他疗养的佐治亚温泉被众人称之为“笑声震天的地方”。◆当有政敌用他的残疾来攻击他时,罗斯福说“一个总统不一定是一个好杂技演员。我们选他并不是因为他能做前滚翻或后滚翻。他干的是脑力劳动,是想方设法为人民造福。”罗斯福是个怎样的人?学识渊博口才出众经验丰富意志坚强有一次,罗斯福家中失窃,他的朋友写了一封信安慰他,罗斯福给那位朋友写了回信,信中说:“亲爱的朋友,谢谢你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取的是我的东西,而没伤害到我;第二,贼偷取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为人豁达乐观罗斯福新政一、原因(背景)二、内容三、影响特点经济危机胡佛放任伟人当选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恢复工农业生产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1、渡过难关促发展2、制度创新开未来3、本质局限根未除干预知识结构1.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A.一致提高关税,共渡难关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2.(2010·江苏卷)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3.(2010·天津卷)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了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A.整顿财政金融B.调整农业结构C.复兴工业生产D.实行社会救济“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是解题关键,B、C、D都是局限于“国内”的调整政策。1933年罗斯福新政的财政金融措施,放弃金本位制度,废除公私债务必须用黄金偿还的规定,可以用美元偿还,农民手中的美元不必兑换成黄金,而可以直接还债,美元贬值增强了农民的偿还能力。4.(2010·上海卷)如图所示的曲线反映罗斯福新政前后的()农产品价格的波动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5.(高考经典题回顾)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②增加就业机会③刺激消费需求④抑制物价上涨②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6、(2007年高考山东文综卷第27题)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材料—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经济危机发生后,工人失业,人民生活贫困。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遭。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上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儿童。

——苗枫林《世界改革史》(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材料三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主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齐底步《世界经济通史》(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国家立法。(4)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同意第一种观点: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后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同意第二种观点: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的长期性制度建设。[知识拓展]“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看不见的手”,指的是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指一种调节私利与公益关系的力量,是一种市场力量。“看得见的手”指的是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到充分发挥。用国家力量调节经济,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生产的社会性。实践表明,社会经济的发展,光靠其中“一只手”发挥作用或片面强调其中“一只手”的作用,都是不行的,必须“两手抓”。[知识拓展]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分别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它们的核心内容分别是: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等各方面干预经济。新体制新变化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程标准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本课所涉及的经济学术语:

凯恩斯主义——当代影响最大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主张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理论。承认资本主义存在着弊端,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社会对商品的需求远远低于商品的供给,而对付经济危机的办法就是扩大需求。因此,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发挥其重要作用,成为“看得见的手”。

福利国家——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发展的又一表现,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形式之一。要求国家通过立法和财政经济措施增进社会福利。

第三产业——指除农业、工业、建筑业以外的其他各业。包括流通、为生产生活服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等。

“新经济”——二战后不同于传统经济的一种新型知识经济。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经济政策:(二)社会政策:(三)产业结构:(四)增长模式:建立“福利国家”第三产业兴起“新经济”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合作研究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思考题:1.二战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有哪些?1)二战给欧洲造成了巨大破坏,战后最迫切的任务是什么?2)要解决这些问题,单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能否完成?3)罗斯福新政有什么影响?2.二战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是如何发展的?

星期四的华尔街罗斯福凯恩斯根据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后西方国家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原因有哪些?危机的惨痛教训对罗斯福新政的借鉴凯恩斯主义的指导苏联的建立及强大苏联经济建设经验的启示(一)国家干预经济的原因(一)国家干预经济的原因(1)凯恩斯主义为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2)罗斯福新政为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实践经验;(3)30年代大危机的惨痛教训迫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4)二战后初期,各国都面临战后重建的任务;(5)对苏联经济建设的启示。(二)国家干预的方式探究一:下列表格反映发达国家战后经济有什么共同特点?各国之间又有什么不同之处?行业国家煤炭工业铁路运输航空运输英国10010010010075法国10010010010075西德1007550100100日本100007525美国100250250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同:在基础工业、基础设施领域建立国有企业;异:美国、日本相对欧洲国家,国有化程度较低。邮政电站探究二:阅读下面资料,思考法国和日本政府在发展经济方面采取了什么相似措施?1946年,法国成立计划总署,制订了第一个七年计划,重点发展煤、电力、钢、水泥、运输、农机等6个基础部门,以此来刺激法国经济的恢复、发展。1954年开始实施第二个七年计划……1960年,日本制定《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10年之内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增长一倍,并规定了实现这一目标的相应配套措施。这一经济计划起到了鼓舞人心、引导全社会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措施:国家通过制定经济计划,引导、规范经济的发展。探究三:阅读资料,指出两位总统政策有什么相似之处?对世界上身居茅舍和乡村、为摆脱普遍贫困而斗争的人们,我们保证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自救,不管所需要的时间要多长……自由社会如果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也就无法保全少数富人。

——1961年肯尼迪“新边疆”政策解说这里是伟大社会。咱们国家没有穷人的时候到了;咱们国家所有男女有权得到他们能接受的教育的时候到了;贫民窟从美国城市中消失的时候到了……人民在上帝的支配下发挥自己最大潜能的时候到了。——1964年约翰逊关于“伟大社会”的演说相似之处:扶植弱势群体,减少贫困,扩大社会福利(1981年美国总统)里根上台后,实行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理论主张,用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用大规模减税……医治生产停滞。

——人民版必修二教材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1979—1989年年间,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了私人,公司税由52%减至35%,因削减福利支出,被人戏称为“夺去牛奶的撒切尔夫人”。

——撒切尔的“货币主义试验”

1986年希拉克出任法国总理后,推行了一整套“紧中有松”的经济自由主义政策,如取消物价控制和外汇管理,给企业减税以及实行非国有化政策等。——《法国经济发展的若干特点》80年代后,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又发生了那些相似转变?采取减税、非国有化、削减福利等减少国家干预的措施

(二)国家干预的方式

3.建立“福利国家”

4.加强干预减少干预

加强干预1.不同程度地发展国有制经济2.广泛采用“计划”手段调节经济问题链接:西方有学者曾玩笑的说,凯恩斯不仅是“战后繁荣之父”,他也是“战后滞胀病之母”。你认为这种玩笑有一定的道理吗?历史认识:凯恩斯因切实有效解决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而被称为经济领域里的哥白尼和达尔文,资本主义制度的拯救者和“战后繁荣之父”,他看到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利用各种方法拉动消费。凯恩斯主义信徒们的口号是:奢侈是美德,节俭是罪恶。认为个人节俭的美德会导致社会的灾难,储蓄和积累导致失业和萧条。凯恩斯正确地看到了资本主义经济生产中生产不断扩大和消费相对缩小这对矛盾,但他开出的治疗经济顽症的处方必然会导致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新症状,这就是六七十年代“滞胀”出现的根源。因此西方有学者曾玩笑的说,凯恩斯不仅是“战后繁荣之父”,他也是“战后滞胀病之母”。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929-1933年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并用法律形式将其固定二战后各国对经济干预加深至前所未有的程度20世纪70年代以后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特别指出:无论是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还是后来的“混合经济”,都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不可能超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范围。教材中所提到的国有制与公有制有本质的区别,只是由个别资本家占有变成一群资本家占有。不仅没有改变私有制,反而巩固了私有制。二、社会分配制度的变化:建立“福利国家”1.原因: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表现。①从单纯的救济发展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②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4.实质:3.特点:2.内容:资金来源(个人、企业、国家);核心是社会保障制度;福利种类(?)5.“福利国家”的发展历程阶段时间概念起源成功实践日渐完备缩小规模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六七十年代八十年代19世纪中叶6.评价:西方的福利制度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造成财政赤字,而且覆盖社会多方面的福利项目也助长了“惰性”,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1年)日本联邦德国英国意大利2.7%18.4%13.7%20.6%

学思之窗: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社会有一张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思考你怎样理解“梯子”和安全网的说法?

“梯子”是指国家社会给人们提供发展的渠道和机会,“安全网”就是指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制度给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安全的保证。链接:二战结束后,有人把“福利国家”看做是“社会主义”的同义语。这种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不正确。

福利制度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普通群众的生活。但是,“福利国家”更多地是为垄断资本家带来好处,福利基金的来源是劳动者收入的一部分,而且,当资本主义经济面临危机之时,资本主义国家总是首先减少社会福利支出。因此,福利制度是垄断资本家为缓和国内矛盾、挽救资本主义制度而不得不支付的一种代价,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按资分配”的制度,也不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所以不能同社会主义相提并论。三、第三产业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材料1:1970—1975年美国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同期,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到13%,而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人口总数的15%上升到72%。材料2:20世纪80年代末各国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第一产业5.2223第二产业24.9383840第三产业69.96060571、第三产业的兴起阅读P90《历史纵横》理解第三产业的含义,并回答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调整?(1)原因: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公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要求多样化,体制调整等,使第三产业迅速发展。(2)表现: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就业人数在总劳动力中都迅速上升,远远超过了第一、第二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3)影响:①是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生产力提高的结果,反过来又以新技术改造了第一、第二产业,进一步增强了竞争力;②拓展经济活动领域,增加就业扩大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质的变化。(4)中国的选择:大力发展2、“新经济”的出现美国出现的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1)出现:先进科技成果的及时应用,极大的推动了经济发展。(2)“新”的含义:不同于传统经济、工业经济的一种新型经济——知识经济(3)包括三个要素: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4)实质:信息化和全球化(5)核心:高科技创新由此带动的一系列其他领域的创新(6)促成出现的现实环境:全球经济一体化名题赏析请回答:(1)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有下列看法:①如果是穷人,“当一个法国人绝对好于当一个美国人”;②如果是富人,“做法国人就有其不利之处了”。请忽略其他因素,利用材料分析①的合理性;结合福利开支主要来自税收这一事实,分析②的合理性。(2)有人认为,高福利会制约经济发展,低福利较有利于经济发展。请分析说明材料中的数据是否都支持这一观点?(假定除福利水平高低之外,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条件相同)(3)福利制度产生以来,反对与支持的立场始终并存。请分别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并加以论证。(从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等角度论证皆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情况2001年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1995~2005年GDP年均增长速度(%)美国14.73.3英国21.82.8挪威23.92.8德国24.31.4芬兰24.83.5法国28.52.1瑞典29.52.723个发达国家的平均值22.02.6注:1995~2005年上述各国每年的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与2001年的数据相当。——据刘玉安《福利国家与社会和谐:北欧模式探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情况2001年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1995~2005年GDP年均增长速度(%)美国14.73.3英国21.82.8挪威23.92.8德国24.31.4芬兰24.83.5法国28.52.1瑞典29.52.723个发达国家的平均值22.02.6注:1995~2005年上述各国每年的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与2001年的数据相当。——据刘玉安《福利国家与社会和谐:北欧模式探源》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有下列看法:①如果是穷人,“当一个法国人绝对好于当一个美国人”;②如果是富人,“做法国人就有其不利之处了”。请忽略其他因素,利用材料分析①的合理性;结合福利开支主要来自税收这一事实,分析②的合理性。法国比美国福利水平高;法国富人的税收负担较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情况2001年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1995~2005年GDP年均增长速度(%)美国14.73.3英国21.82.8挪威23.92.8德国24.31.4芬兰24.83.5法国28.52.1瑞典29.52.723个发达国家的平均值22.02.6注:1995~2005年上述各国每年的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与2001年的数据相当。——据刘玉安《福利国家与社会和谐:北欧模式探源》有人认为,高福利会制约经济发展,低福利较有利于经济发展。请分析说明材料中的数据是否都支持这一观点?(假定除福利水平高低之外,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条件相同)否。数据显示,相对而言,有国家高福利高增长,有国家低福利低增长。(3)福利制度产生以来,反对与支持的立场始终并存。请分别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并加以论证。(从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等角度论证皆可)反对的理由,例如:①福利制度会增加企业税收负担和成本。②劳动积极性下降,不利于经济发展。支持的理由,例如,①有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②二战后福利制度的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快速增长的局面。(言之成理即可)单元总结世界资本主义

运行机制的调整问题:1.从本单元来看,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重大变化主要指什么?经济理论指什么?1)重大变化——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2)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2.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有哪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由此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1)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2)原因(1)世界市场的形成。(2)危机爆发后,各国大打关税战和贸易战,以邻为壑,互相倾扎。(比如美元贬值)(3)各国依然奉行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3)启示(1)在危机面前,要敢于创新,大胆改革。(2)各国要加强经济领域的协调和合作。3.1929-1933年经济危机说明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出现了什么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一)运行机制的问题1)从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来看(1)贫富差距过大——出现生产和销售的矛盾(2)分期付款过度、银行信贷——加剧生产和销售的矛盾(3)股票投机盛行——破坏了正常经济秩序生产相对过剩生产活动的无序金融活动的无序消费过度、银行信贷无度股票投机过度证券市场的无序运行机制问题:国内经济活动的无序(生产活动、金融市场)2)从处理危机时国际经济活动来看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

彼此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日益尖锐。②进一步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更为强烈的反抗,

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③罗斯福新政中,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的政策。以上这些政策和措施,导致了什么后果?由此暴露出国际经济活动存在着什么问题?由此,可以得出什么认识?转嫁危机关税壁垒货币贬值国际市场殖民地半殖民地列强倾销战关税战加紧掠夺危机加重矛盾加剧加紧挣夺当地人民激烈反抗世界局势紧张世界局势紧张列强分化法西斯同盟形成二战(1)后果(2)经济危机暴露出国际经济活动存在问题存在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