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病治疗进展获奖科研报告_第1页
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病治疗进展获奖科研报告_第2页
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病治疗进展获奖科研报告_第3页
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病治疗进展获奖科研报告_第4页
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病治疗进展获奖科研报告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病治疗进展获奖科研报告【摘要】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寻找一种科学的治疗方法对于加快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次研究中,本文通过详细研究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病机制,再分别从西药治疗、中药两方面入手,对不同治疗方案的实施要点以及作用机制等展开分析,希望为指导未来疾病临床治疗提供支持。

【关键词】食管癌;胃食管反流;发病机制;西医治疗;中医治疗

1R571

Abstract:theoccurrenceof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afteresophagealcancersurgerywillseriouslyaffectthequalityoflifeofpatients.Itisofgreatsignificancetofindascientifictreatmentmethodtoacceleratetheimprovementofclinicalsymptoms.Inthisstudy,throughadetailedstudyofthepathogenesisofgastroesophagealrefluxafteresophagealcancersurgery,andthenfromthetwoaspectsofWesternmedicinetreatmentand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heimplementationpointsandmechanismofdifferenttreatmentschemesareanalyzed,hopingtoprovidesupportforguidingtheclinicaltreatmentofdiseasesinthefuture.

Keywords:esophagealcancer;Gastroesophagealreflux;Pathogenesis;Westernmedicinetreatment;TCMTreatment

前言:

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临床上针对此类患者主要采用手术切除病灶的方法,部分食管癌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胃食管反流情况,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会影响癌症患者的术后康复[1]。所以在当前临床上需要寻找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争取能够进一步促进患者康复,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1.食管癌術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

从解剖学角度俩看,食管下方的主要包括隔脚、His角以及括约肌等结构的存在,不仅能够确保食物顺利的从食管进入胃部,也能避免酸性容物反流[2]。但是对于食管癌患者而言,在手术治疗会切除食管大部分以及食管与胃的结合部位,甚至部分情况严重者需要切除近端胃,食管胃的抗反流屏障功能的衰退甚至消失,造成残余的食管与胃之间形成共同腔,这种情况下发生胃食管反流的风险会显著增加。也有学者研究认为,在食管癌手术后,由于食管癌的手术治疗影响人体的迷走神经,最终造成术后患者的胃内固体食物与液体的排空发生延迟现象,两者之间相互影响之后,会加重反流症状,最终导致发病[3]。

同时造成胃食管反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吻合口的压力、位置等也是引发本病症的主要原因,一般低位食管胃吻合的反流程度高于高位食管胃吻合,其原因可能为:低位食管胃吻合的反流程度高于高位食管胃吻合,这是临床干预阶段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2.西药治疗方法

2.1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生活质量下降,而导致患者出现失眠、焦虑等一系列精神症状,加重患者痛苦,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的预后不利。针对该问题,有学者提出了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辅助治疗的方法,从作用机制上来看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主要包括盐酸美利曲辛和盐酸氟哌噻吨,其中盐酸美利曲辛会作用于人体的神经突触前膜,可以抑制人体组织对NE于5-HT的再摄取效果,并提升突触间隙单胺类递质的含量,促进患者的兴奋,进而快速达到抗抑郁的效果[4]。而盐酸氟哌噻吨则具有加快多巴胺释放的效果,发挥强效的抗神经病功能。所以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已经成为一种必要的临床辅助治疗手段而被广泛应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2.1雷贝拉唑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作为消化科的常见病症,当食管癌患者在手术治疗后,会因为手术治疗造成抗反流防御机制的消除而影响消化系统功能,最终导致患者发病[5]。在临床治疗中,采用雷贝拉唑治疗有效措施,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也有学者研究认为,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期间选择雷贝拉唑可以显著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患者在接受雷贝拉唑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从88.24%上升至67.65%,数据差异显著(P<0.05),这一结果提示雷贝拉唑满足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要求[6]。

2.2莫沙必利治疗

近些年,莫沙必利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在本病症的临床治疗中,莫沙必利的临床应用优势主要表现为:作为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4受体激动药物,在人体服用之后可以显著加快乙酰胆碱的释放,进而快速刺激胃肠道并发挥功能,但是不会影响人体正常的胃酸分泌,所以在临床上具有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等一系列的优点[7]。同时结合相关学者对该药物临床疗效的研究后可以发现,有学者研究发现,在接受莫沙必利治疗后,患者治疗后烧心的评分为(1.2±0.2)分、食道吞咽疼痛为(0.9±0.2)分、反酸评分为(1.0±0.1)分,相关数据与对照组相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莫沙必利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的效果满意[8]。

2.3三联疗法治疗

三联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确切,有学者在对传统治疗方案的不足进行分析后,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所以在临床治疗期间单纯的使用抗胃酸治疗方法难以取得理想效果,虽然质子泵等药物的临床疗效满意,单一部分重症患者在单纯接受质子泵治疗后无法从根本上阻止反流现象的发生,所以在临床上需要寻找一种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由此促使三联疗法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9]。

目前常见的三联疗法包括:口服埃索美拉唑(40mg/次,1次/天)、口服莫沙必利(5mg/次,3次/天)、口服铝碳酸镁片(1片/次,3次/天),药物的治疗疗程为4-8周,并定期通过内镜检查评估临床治疗效果。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三联疗法充分发挥了不同药物的临床优势,不仅考虑到患者胃肠动力变化,也要控制胃食管反流情况,并且通过抑制胃酸的方法可以进一步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所以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10]。

2.4伏诺拉生治疗

伏诺拉生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效果不可替代,在首次给药20mg伏诺拉生后4小时之内就可将胃内pH升高至约7[11],这是与传统质子泵抑制剂最大的区别。伏诺拉生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8周后黏膜愈合率分别为99.0%和95.5%[12],其疗效并不劣于兰索拉唑。有一项研究发现[13],应用伏诺拉生治疗胃食管反流的患者在维持期停药,24周后无症状复发的患者为30%。Hoshino[14]等人实验发现,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失败的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经伏诺拉生首次治疗后第4周食管反流症状发作的频率明显降低。以上结果均证明伏诺拉生首剂安全,长效抑酸,打破了传统抑酸药物的局限,可成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新选择。

3.中医治疗方法

3.1中医治疗思路

除了西药治疗之外,中医也成为近些年临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新方向,与西医相比,中医对本病症的认知更早,虽然在名词上无“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病”的名词记载,但是关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案等早已经进行了深入研究,例如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醋咽证治》中,对于本病症的解释为:“有宿食则酸,食后噫醋吞酸”,认为本病症的发病的原因为“胃中有宿食不化,以致久而作酸,造成胃气上逆”,最终出现胃部反酸等症状[15]。由此可见,传统中医将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与肝胆脾等人体器官联系在一起,认为脾胃虚弱或者肝气犯胃而造成胃失和降,这是本病症发生的主要原因。

3.2中药组方的选择

3.2.1辩证治疗的依据

根据《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的相关内容,我国中医讲本病症分为多种类型,并且每种类型的治疗思路是相对固定的:(1)针对肝胃郁热型患者,在中医治疗期间可选择左金丸联合柴胡疏肝散的治疗方法;(2)胆热犯胃型化或者采用小柴胡汤联合温胆汤治疗;(3)瘀血阻络型患者可选择旋覆代赭汤合六君子汤治疗;(4)脾胃湿热型患者采用黄连汤治疗[16]。也有学者认为,胃食管反流病湿热证的临床治疗思路,强调“湿热非苦辛寒不解”,在早期用药治疗中坚持用开结散痞汤施治,可以达到以清利湿的效果[17]。

3.2.2经方、验方与时方

(1)经方。经方是经历了长时间临床治疗实践并被广泛应用在病症治疗中的一种药物,成熟的重要经方包括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等,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采用小陷胸汤联合西药治疗的方法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证候评分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该组方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显著[18]。

(2)时方。时方是指经过医学大家通过不断创新探索研究出来的一种科学治疗方法,并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例如三子养亲汤就是临床治疗胃食管反流并的代表,该药物可以强化人体的胃排空能力以及食管清除能力,满足本病症的治疗要求。

(3)验方。验方是指近现代医学家通过临床实践证实用用的药物,“脾虚气逆”贯穿于整个胃食管反流病的过程中,并且随着疾病的发展,该病症的主要病变部位在食管与胃部,与人体的脾脏、肝脏存在相关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