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第1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第2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第3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第4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词中之龙”——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绍兴三十一年(1161)曾随耿京在山东起兵抗金,后在南宋先后任建康通判,江南、湖南、湖北安抚使等职,有政声。因与当权者不合而屡遭贬抑,一生郁郁不得志,最终忧愤而死。辛弃疾有将相之才而不能施展,只能将一腔忠愤寄于词间。他与苏轼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奏疏《美芹十论》《九议》等。“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shǔ)这是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上联“铁板铜琶”是一个典故.下联的“美芹悲黍”中的“芹”指芹菜。《列子·扬朱》篇载:有人向同乡富豪赞美芹菜好吃,结果富豪吃了反倒嘴肿闹肚子。后人以“献芹”称所献之物菲薄,以示诚意。辛弃疾曾于1165年写论文10篇,又称《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悲黍”,黍即小米,据史书记载,周室东迁后,周朝志士回到故都,见昔日宗庙夷为田地,黍苗丛生,便悲国家之颠覆,故《诗经》有《黍离》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本词作于南宋开禧元年(1205年)。当时宰相韩侂胄正准备北伐。赋闲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知镇江府,镇守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苏镇江)。表面看来,韩侂胄对他很重视,但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派遣侦探了解金国虚实,进行军事进攻的准备;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艰难,深感很难有所作为。南宋朝廷上下一片北伐声,激起了他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然而独揽朝政的韩侂胄tuōzhòu轻敌冒进,又令他忧心忡忡。上阕孙权刘裕英雄挥戈北伐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下阕刘义隆烽火扬州草率北伐惨痛犹存廉颇尚能吃饭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警告统治者惋惜事业后继无人暗示统治者昏庸无能谴责偏安表明壮志辛词善于用典,找出用典的语句,并结合全词分别说说它们表达的意思及其在增强艺术表现力方面所起的作用。阅读分析: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句:慨叹世无英雄,能挽狂澜,振兴宋室,抵御强敌。2、“寄奴”句:寄奴曾挥师北伐,气吞山河。借此写出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3、“封狼居胥”句:用宋文帝仓促北伐,招致失败事,提醒主持朝政者吸取历史教训,认真备战。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句:岁月已逝,局势仍和当年金主完颜亮南侵时一样,山河破碎。5、“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句:用人们的祭祀活动,写出人们精神麻木。6、“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句:用廉颇为例,表示自己虽然年老,但仍可为国所用。2、与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增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运用典故1、使作品简洁含蓄,余韵盎然对比目的作用以古代英雄业绩与可悲的现实相比

通过这些交互重叠的对比,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用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这是以历史上的英主与庸才之比

①用以针砭南宋的萎靡不振②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6.本词用了四组对比,使词丰意曲,感情更加委婉深沉。试结合词句内容完成下表。对比目的作用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相比通过这些交互重叠的对比,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用廉颇的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的冷落处境相比③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慨,感叹由于统治者的长期“和戎”媚敌,把人们的民族感情都冲得淡淡的了④用以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

这首词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也是最优秀的爱国词作之一,历来备受后人传颂,有人甚至称此词为辛词之首。全词表达了词人坚决主张抗金,而又反对冒进轻敌的思想,抒发了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揭露了南宋政治的腐败,亦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这首词最大的艺术特色在于善用典故。将典故当为形象的画面、生动的语言。一个个典故,在作者笔下化成了一幅幅活生生的图画,使读者宜于理解、乐于接受。

整体评述:同属豪放派,辛弃疾与苏轼的词风相比,各自具有什么特点?同属豪放派,与苏轼相比,辛弃疾少了一份旷达、一份雄迈,多了几许悲凉、几许苍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何等豪迈,何等雄壮!这是辛弃疾做不到的。辛词全词基调虽是豪放,却流淌着一股浓郁的悲凉、惆怅之情。空怀一腔爱国豪情,心中又苦恨相煎,其幽怨、悲愤、郁闷之情溢于言表。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dōumóu1、古代战士戴的头盔。秦汉以前称胄,后叫兜鍪。2、代指士兵。)拓展阅读: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从意义上看,前九句是一部分,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忠勇的将军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宏大抱负。末一句是一部分,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对照。从这对照中,可以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朽,想到人民的苦难,想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这首词在布局上也有一点值得注意:“醉里挑灯看剑”一句,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喟叹,使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一洒同情之泪。鉴赏: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郁孤台下清江水。”起笔横绝。(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词人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行人泪三字,这血泪包括了隆裕太后事关民族生死存亡与尊严之泪,作者感时忧事之泪,更主要的是人民颠沛流离之泪。

长安、无数山,虚实一体.写出了无限的惆怅、无限的感愤!“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满含人民血泪的江水滚滚东流而去,是重重的青山所无法阻挡的。借水怨山,清江水喻行人泪,则东流江水喻祖国一方。无数青山,喻当指敌人。并指投降派“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行不得也哥哥”。“鹧鸪飞必南向,其志怀南。”鹧鸪声声,其呼唤词人莫忘南归耶?抑钩起志业未就之忠愤耶?而此一怀愁苦,实朝廷一味妥协,中原久未光复有以致之,亦可断言。一结悲凉无已。词中运用比兴手法,以眼前景道心上事,达到比兴传统意内言外之极高境界。其眼前景不过是清江水、无数山,心上事则包举家国之悲今昔之感种种意念,而一并托诸眼前景写出。显有寄托,又难以一一指实。豪放派词的特点:

1、题材上:词在五代和北宋初年,题材狭窄,大抵不脱离离愁别恨,男女恋情之类。到苏轼手里,突破陈规,举凡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是诗人所惯用的题材,他都可以入词。词从“樽前”、“花间”走向转为广阔的人生。辛弃疾则进一步开拓词的境界,思想内容比苏轼的作品更为深广。苏轼的《念奴娇》写赤壁凭吊古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历史人物的神往,抒发了人生的感慨。这在以前的词中是少见的。而辛弃疾的《永遇乐》更抒发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同样写壮志未酬的感慨,辛词则更富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