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印度的外贸关系_第1页
中国与印度的外贸关系_第2页
中国与印度的外贸关系_第3页
中国与印度的外贸关系_第4页
中国与印度的外贸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印双边贸易浅谈

前言

为什么选择印度作为与中国贸易关系探讨的对象,因为两国之间实在有太多的共同点。

前言

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金砖国家的重要成员;创造经济发展奇迹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两国人口之和接近全球总人口的40%;众多人口给两国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影响相似:丰富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贫困、就业困难、交通拥堵等

基于两国存在的诸多共性,通过分析中国与印度的经贸关系,我们可以从对方借鉴一些有用的经验,相互学习,化解矛盾,共同发展。

中印双边贸易浅谈一、中印两国的双边贸易现状二、双边贸易特点及问题分析三、促进中印贸易发展的建议一、中印两国的双边贸易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印双边贸易加速发展,特别是21世纪后,贸易额以年均43%的速度增长。2008年印度已成为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和第八大出口市场,中国已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2011年双边的贸易额达到739.08亿美元。

年份进出口总额(万美元)出口额(万美元)进口额(万美元)20041361404593601767803200518700508934289766222006248587514581301027745200738628562401146146171020085184427315853820258892009433833229656041372728201061761204091496208462520117390824505370923371152004年—2011年中国对印度进出口贸易数额表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从上图可以看出中印双边贸易额总体呈上升的趋势,近几年来,中印经贸关系发展迅速。

2003年,两国建立了联合研究小组,专门研究两国经济的互补性,并制定了经贸合作计划。双边贸易额从2005年的187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518亿美元。

2010年12月,中印两国同意建立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并确立2015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的新目标。中国已经成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印度是中国第九大贸易伙伴。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二、双边贸易特点及问题分析主要从四个角度:(1)、中印双边贸易差额(2)、中国出口商品结构(3)、中印进出口市场结构(4)、中印双方政治互信

在2006年,中国对印度首次出现贸易顺差,由2005年的8亿元逆差变为2006年的41.2亿美元顺差,并且顺差额还在逐年攀升,这在印度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根据商务部数据,2012年印度对华贸易逆差已达到290亿美元,巨大的贸易逆差令印度产生抵触。(1)、中印双边贸易差额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中国出口商品结构

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在国际上出口的商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虽然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已经超过初级产品,但仍然以“杂项

制品”和中低技术的“机械运输设备”为主。

从中印进出口结构可以看出,印度对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初级产品,其中矿产品和纺织及原料占其对中国出口总额的50%。

而中国对印度出口的产品却主要是机械设备,占中国对印度出口总额而43.28%,其次为化学制品17.0%、金属制品8.33%、纺织品及原料4.0%。

印度对中国出口的产品多为资源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中国对印度出口的产品主要为附加值较高的工业制成品,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较小。

26.30%24.0%43.28%17.0%资料来源:商务部(3)、中印进出口市场结构

中国和印度都是发展中大国,发展水平差不多,两国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利用各自廉价劳动力和廉价的资源,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此外,又因为两国的发展起点比较低,所以两国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都会把目光锁定在那些发达国家以及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国家,从而忽视了彼此之问的合作与交流。

这些年来,中印两国在农业原材料、食品、制成品、燃料、矿物等商品上对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构成相似。中印两国进出口结构及发展水平相似,竞争性大于互补性,是两国的贸易发展之间存在着的又一大障碍。中国印度出口发达国家61.6%52.1%发展中国家49.5%50.3%进口发达国家40.8%36.2%发展中国家55.9%61.7%资料来源:商务部(4)、中印双方政治互信

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政治关系直接影响贸易关系的发展。中国和印度在边界问题、跨境水资源和西藏等问题上存在的摩擦导致两国之间的互信度不高。从总体上看,双方的交往不多,相互了解不够。除近年来少数互访过的官员、商人、学者之外,两国广大民众对对方的国情和政策缺乏基本的了解。

中印双方仍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如边界问题就是两国最大的分歧,使得两国在很多问题上的立场仍存在一定差异。基于以上原因,中印两国互信度不高,这必然会对两国在各领域的经贸合作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中印频遇贸易摩擦挑战

2011年至今,印度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的产品种类已超过30种。印度还不断针对中国出口产品采取多种形式的贸易歧视措施,如不合理的征税、配额、禁止进口等。有分析认为,印度对中国的贸易赤字和贸易结构不合理是引发上述现象的重要原因。

根据世贸组织秘书处统计,截至2013年3月,世贸成员共发起255起保障措施调查。在世贸成员中,有48个成员是保障措施使用者,其中使用该措施最多的成员是印度,共发起29起调查。

频现的贸易摩擦反映出印度贸易保护主义仍比较严重,开放程度较低,投资环境有待改善。

中印贸易存在互补性

从经济发展水平上看,中印两国有着一定的差距。从国内经济总产值、对外贸易、引进外资等指标看来,中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中国处于优势地位,而印度则处于劣势。中印两国经济处于不同的阶段.发展水平的不同决定了互补的可能性。

目前中国己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中国的产业结构偏重于制造业,而总体上看来,印度依然处于由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中国的第二产业相对于印度有着比较大的优势,但是,印度的第三产业发展取得了相当的成绩,走在了中国的前面。两国产业发展的差异说明了中印经济间有着很强的互补性。两国可以通过贸易的形式互相补充彼此的不足之处。三、促进中印贸易发展的建议(一)中国完善出口商品结构

中国对印度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导致的中印贸易顺差也应引起中方的重视。中国对印度出口工业制成品的比例占了中对印出口商品的一半左右,而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却很小。正因为中国的工业制成品技术含量不高,中国可以先缩减对印工业制成品的出口,而适当增加优势产品的出口。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缓解中印顺差快速增长的问题,使印度恢复对中国的信任,另一方面,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加中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同时,中印贸易顺差,也充分说明了印度需要扩大对中国出口产品。印度需要加大力度发展民族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力,与中国齐头并进。(二)中国应对印度贸易壁垒

由于印度对华反倾销主要是针对中国低价产品,所以中国企业应努力走出低质低价。中国的企业还应该自觉抵制低价出口行为,减少印度反倾销的诱因,防止印度抓到中国的把柄。而抑制低价出口的措施就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品牌意识,摒弃以廉取胜的战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从而提高产品的价格。另外,还应注重开拓国际新市场,加快实施市场的多元化战略,力求分散市场,改变市场过于集中的状况和降低由此所带来的风险,采取开拓、巩固和扩大外销基地和市场的出口战略,尽可能降低我国出口产品遭到印度反倾销指控的可能性。(三)增强中印贸易互补度,削弱竞争度

中印两国国情、发展水平、经济基础、产业和贸易结构都相似,以及中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禀赋又雷同,因而中印贸易合作的竞争性会大于其互补性。

从中印两国贸易的商品种类上看,主要还是集中在初级产品、中间产品等领域,从双边经济结构、商品的构成等因素分析,中印两国的经济互补性较小。但两国拥有的市场潜力尚未充分挖掘,中印在双边经贸交往中更应强调互补性而非竞争性。

中印两国在制药业、农业如水稻种植、水果贸易等领域都有许多可以相互学习的地方;而在纺织品如丝绸制品、生丝贸易等领域也具有很大的拓展余地;在行政管理方面,中国的特区经验、基础设施发展经验等,也是值得印度学习的。(四)增强中印双方互信度

在互信问题上,两国应加强政治上的交流,增强两国政府及企业间的互信。以政治友好促进贸易合作。同时,中印两国应促进双方政府官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