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清河中学2022年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德阳市清河中学2022年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德阳市清河中学2022年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德阳市清河中学2022年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德阳市清河中学2022年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德阳市清河中学2022年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下列有关实验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图1装置制取干燥纯净的NH3

B.用图2装置实验室制备Fe(OH)2C.用图3装置可以完成“喷泉”实验D.用图4装置测量Cu与浓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参考答案:C略2.某学生的实验报告所列出的下列数据中合理的是(

)A.用10mL量筒量取7.13mL稀盐酸

B.用PH计测得某稀盐酸的pH为1.54C.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2.3D.配制100ml1mol/L的NaCl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5.85gNaCl固体参考答案:B略3.下面的排序不正确的是(

A.晶体熔点的高低:CI4>CBr4>CCl4>CF4

B.硬度由大到小: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C.熔点由高到低:Na>Mg>Al

D.晶格能由大到小:NaF>NaCl>NaBr>NaI参考答案:C略4.下列物质属于只含离子键的化合物的是A.KOH

B.H2SO3

C.KCl

D.NaNO3参考答案:略5.水中重金属污染元素主要包括①Na②Mg③Cr④Cd⑤Ca⑥Zn⑦Hg⑧Pb⑨Cu⑩K中的()A.⑥⑦⑧⑨

B.②④⑥⑧

C.③④⑦⑧

D.②④⑥⑦⑧

参考答案:C略6.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良好环境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下列措施不利于节能减排、改善环境的是A.贯彻“限塑令”、加快研发利用可降解塑料B.加速建设地铁轨道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C.发展低碳经济、推广城市太阳能照明系统D.使用填埋法处理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参考答案:D7.

参考答案:C略8.在标准状况下,由甲烷、甲醛和乙烷组成的11.2升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生成0.7mol的二氧化碳气体。则混合气体中乙烷的体积分数为A.20%

B.40%

C.60%

D.80%参考答案:B略9.下列反应中,属于消去反应的是A.B.C.D.参考答案:D略10.对于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2SO2+O2

2SO3,改变下列条件,可以提高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 A.降低温度 B.增大压强 C.使用催化剂 D.增大反应物浓度参考答案:C略11.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乙烯水化法制乙醇

B.苯与浓硝酸、浓硫酸混合共热制取硝基苯C.甲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在一定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制取环己烷参考答案:B略12.以石墨棒作电极,电解氯化铜溶液,若电解时转移的电子数是3.01×1023,则此时在阴极上析出铜的质量是() A.8g B.16g C.32g D.64g参考答案:B考点:电解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电解氯化铜溶液时,阳极上氯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氯气,阴极上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铜单质,根据转移电子与析出铜之间的关系式计算.解答:解:电解氯化铜溶液时,阳极上氯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氯气,阴极上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铜单质,所以阴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设当有3.01×1023个电子转移时,在阴极上析出物质的质量为x.

Cu2++2e﹣=Cu2×6.02×102364g

3.01×1023x所以x=16g,即析出铜的质量为16g,故选B.点评:本题以电解原理为载体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明确溶液中离子的放电顺序是解本题的关键,然后根据转移电子与析出金属质量之间的关系计算即可13.下列自发反应可用焓判据来解释的是()A.2N2O5(g)===4NO2(g)+O2(g)

ΔH=56.7kJ·mol-1B.(NH4)2CO3(s)===NH4HCO3(s)+NH3(g)

ΔH=74.9kJ·mol-1C.2H2(g)+O2(g)===2H2O(l)

ΔH=-572kJ·mol-1D.CaCO3(s)===CaO(s)+CO2(g)

ΔH=178.2kJ·mol-1参考答案:C焓判据是指ΔH<0的反应,一般是自发的。只有C项符合题意。14.第四周期元素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可达()A.4个

B.5个

C.6个

D.7个参考答案:C略15.如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由此判断表中所列M、N、P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是()

MNPAZnCu稀H2SO4溶液BCuFe稀HCl溶液CAgZnAgNO3溶液DZnFeFe(NO3)3溶液参考答案:C【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该装置没有外接电源,是原电池;M棒变粗,N棒变细,说明N极失电子作负极,M极得电子作正极;M棒变粗,所以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析出生成金属单质,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为金属阳离子且活泼性小于N.【解答】解:该装置没有外接电源,所以是原电池.原电池中,负极材料比正极材料活泼,且负极材料是随着反应的进行质量减少,正极质量增加或放出气泡.根据题意知,N极是负极,M是正极,且N极材料比M极活泼.A、M极材料比N极活泼,故A错误.B、M极上质量不增加,故B错误.C、N极材料比M极活泼,且M极上有银析出,所以质量增加,符合题意,故C正确.D、M极材料比N极活泼,故D错误.故选C.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有机物M(分子式:C6H4S4)是隐形飞机上吸波材料的主要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其组成元素,并探究其分子结构进行了下列实验:(1)验证组成元素将少量样品放入燃烧管A中,通入足量O2,用电炉加热使其充分燃烧,并将燃烧产物依次通入余下装置。(夹持仪器的装置已略去)①写出A中样品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装置B的目的是验证有机物中含氢元素,则B中盛装的试剂为________。③D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填序号)。a.NaOH溶液b.品红溶液c.酸性KMnO4溶液d.溴的CCl4溶液e.饱和石灰水④能证明有机物含碳元素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装置Ⅰ、Ⅱ不能互换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燃烧管中放入CuO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指出装置F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探究有机物M的分子结构文献资料表明,该有机物M为二个六元环结构,有很高的对称性,氢原子的环境都相同。将2.04g该有机物加入溴的CCl4

溶液,充分振荡后溶液褪色,并消耗了0.03molBr2。⑧该有机物分子结构中含有的官能团为________(填结构式)。⑨有机物M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填序号)。参考答案:

(1)①C6H4S4+11O26CO2+4SO2+2H2O②无水硫酸铜③c④E中溶液不褪色或颜色不变浅,F中溶液变浑浊⑤气体通过Ⅱ时,会带出水蒸气,干扰氢元素的验证⑥将有机物中的碳元素全部氧化成二氧化碳⑦试剂瓶未与空气相通(2)⑧⑨h

略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20分)将几种分子晶体在水和四氯化碳中的溶解情况填入下表:表2-A-1

蔗糖磷酸碘萘⑴水

⑵四氯化碳

其原因是

参考答案:⑴易溶

易溶

不易溶

不易溶

(每空2分)⑵不易溶

不易溶

易溶

易溶

(每空2分)

原因:分析这几种晶体和溶剂分子的结构可知,蔗糖、磷酸、水是极性分子,而碘、萘、四氯化碳是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得出结论。[说明]

相似相溶原理是从实验中归纳出的经验规律。一般非极性溶质(或极性小的)易溶于非极性溶剂,难溶于极性溶剂;强极性溶质易溶于极性溶剂,难溶于非极性溶剂。如多数有机物往往易溶于有机溶剂,多数盐易溶于水。

(4分)18.(4分)简要说明下列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1)做蔗糖水解实验:在试管内加少量蔗糖溶液,再加3─5mL稀H2SO4,小心煮沸几分钟后,冷却。取少量冷却液加入装有新制Cu(OH)2悬浊液的试管中,加热到沸腾,无砖红色沉淀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醋酸钠晶体(CH3COONa·3H2O)与干燥碱石灰按一定质量比混合后加热,为什么会几乎没有甲烷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冷却后的溶液在加入新制Cu(OH)2之前应用NaOH中和剩余的H2SO4,并让NaOH稍过量

(2)用的是醋酸钠晶体,故几乎生不成甲烷。应用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共热制甲烷。19.在2L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mX(g)+nY(g)pZ(g)+qQ(g),式中m、n、p、q为化学计量数.在0~3min内,各物质物质的量的变化如下表所示:物质XYZQ时间起始/mol0.7

1

2min末/mol0.82.70.82.73min末/mol

0.8

已知2min内v(Q)=0.075mol?L﹣1?min﹣1,v(Z)∕v(Y)=(1)试确定以下物质的相关量:起始时n(Y)=

,n(Q)=

.(2)方程式中m=,n=,p=,q=.(3)用Z表示2min内的反应速率

.参考答案:(1)2.3mol;3mol;(2)1;4;2;3;(3)0.05mol?L﹣1?min﹣1.【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等效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分析】已知2min内v(Q)=0.075mol?L﹣1?min﹣1,则△n(Q)=0.075mol?L﹣1?min﹣1×2min×2L=0.3mol,根据表中数据可知,2min内X的物质的量变化为:0.8mol﹣0.7mol=0.1mol,Z的物质的量变化为:1mol﹣0.8mol=0.2mol,根据反应速率v(Z):v(Y)=1:2可知,Y的物质的量变化为:△n(Y)=2△n(Z)=0.4mol,反应方程式中物质的量变化与其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则:m:n:p:q=0.1mol:0.4mol:0.2mol:0.3mol=1:4:2:3,所以m=1、n=4、p=2、q=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4Y(g)2Z(g)+3Q(g),(1)根据反应X(g)+4Y(g)2Z(g)+3Q(g)及表中数据计算出反应初始时Y、Q的物质的量;(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m=1、n=4、p=2、q=3;(3)根据反应速率的表达式v=计算出用Z表示2min内的反应速率.【解答】解:2min内v(Q)=0.075mol?L﹣1?min﹣1,则△n(Q)=0.075mol?L﹣1?min﹣1×2min×2L=0.3mol,根据表中数据可知,2min内X的物质的量变化为:0.8mol﹣0.7mol=0.1mol,Z的物质的量变化为:1mol﹣0.8mol=0.2mol,根据反应速率v(Z):v(Y)=1:2可知,Y的物质的量变化为:△n(Y)=2△n(Z)=0.4mol,反应方程式中物质的量变化与其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则:m:n:p:q=0.1mol:0.4mol:0.2mol:0.3mol=1:4:2:3,所以m=1、n=4、p=2、q=3,反应方程式为:X(g)+4Y(g)?2Z(g)+3Q(g),(1)2min内生成0.1molX,根据反应X(g)+4Y(g)?2Z(g)+3Q(g)可知,2min内生成Y的物质的量为0.4mol,则起始时Y的物质的量为: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