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课第一章中国国防_第1页
军事理论课第一章中国国防_第2页
军事理论课第一章中国国防_第3页
军事理论课第一章中国国防_第4页
军事理论课第一章中国国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军事教程1第一章中国国防

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上与民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诡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孙子

【译文】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军民死生之所系,国家存亡之关键,对它是不可不严肃对待并认真研究的。因此,要把握五条经络,对敌我状况进行估量和比较,来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这五条经络:一是治民之道,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帅,五是法制。治民之道,在于使民众和君主同心一志,可以和他们同生共死而无离异之心。天时,指适应昼夜阴晴、严冬酷暑四时节令气候。地利,指利用路途远近,险要平坦,广阔窄狭,生地死地。将帅,一看才智谋略,二看军令划一、赏罚明信,三看仁爱部属,四看勇猛决断,五看威严整肃。法制,指军队的编制部署调度、设官分职用人、军需筹措供应。凡属这五个方面的情况,将帅都不能不知晓。熟悉掌握这些情况的就能打胜仗,不了解这些情况的则不能取胜。

我们希望和平但不惧怕战争1国防概述2国防法规3国防建设4国防动员5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一、国防概述

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国防是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是现代国防的根本职能;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防止外来侵略、颠覆是现代国防的主要任务。自古以来,有国就有防,国无防不立。国防事关国家的兴衰、荣辱和存亡,国防的巩固和强大被视为一个国家的根本大计。一、国防的含义与基本类型国防的基本类型1.扩张型。扩张型是指某些经济发达的大国对外奉行霸权和强权主义,为维护本国在世界许多地区的利益,打着防卫的幌子,将其他国家和地区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对其进行侵略、颠覆或渗透。2.自卫型。自卫型是指以防止外敌侵略为目的,在国防建设上主要依靠本国的力量,广泛争取国际上的同情和支持,维护本国安全,维护周边地区和世界和平与稳定。3.联盟型。联盟型是指为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以结盟的形式联合他国进行防卫。联盟型国防可分为一元体系联盟和多元体系联盟。前者以某一大国为盟主,其余国家处于从属地位;后者的联盟国则是伙伴关系,通过共同协商确定防卫大计。

4.中立型。中立型主要是指中小发达国家为了保障本国的安全,严守和平中立的国防政策,制定总体防御战略和寓兵于民的防御体系,其中一些国家采取完全不设防的方式。目前世界公认的中立型国家:

奥地利 芬兰 爱尔兰列支敦士登瑞士瑞典梵蒂冈新加坡等瑞士风光和武装

中立国的义务一般分为以下三类:第一,中立国不得对交战国提供与进行战争有关的直接或间接援助;第二,中立国必须防止交战国为进行战争而利用其领土,这类义务称防止义务;第三,中立国在本国国民做出对某一交战国进行有利的行为而遭受损害时,必须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默许(受损害的内容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论哪一种,中立国均不能行使外交保护权。二、国防的基本要素国防的主体:国防的主体是国防活动的实行者,通常为国家。这就是说,国防是国家的事业,是国家的固有职能。任何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要固国强边,防备和抵御各种外来侵略,以保障国家安全,维系国家生存。因此,国防必然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最终也只能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国防的对象:国防的对象是指国防所要防备、抵抗和制止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界定,国防的对象,一是“外敌侵略”;二是“武装颠覆”。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分裂国家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05年3月14日通过。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共有十二章、七十条,标志着我国的国防建设在依法治国的纲领之下,进人一个依法固防、依法治军的崭新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分裂国家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05年3月14日通过。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共有十二章、七十条,标志着我国的国防建设在依法治国的纲领之下,进人一个依法固防、依法治军的崭新阶段。国防的目的

1.捍卫国家的主权国家和主权不可分割,主权是国家存在的根本标志。如果丧失国家的主权,那么国家的独立、领土完整、传统的生活方式、基本的政治制度、社会准则和国家荣誉、尊严等都无从谈起。捍卫国家主权始终是一个国家国防的根本目的和任务。

2.维护国家的统一

国家的统一是指国家由一个中央政府对领土内一切居民和事物行使完整的管辖权,不允许另立政府或分割国家的管辖权。保卫国家的统一历来是国防的重要任务。当外国敌对势力插手我国的民族事务、破坏我国的民族团结、危及国家的统一和完整时,国防力量必须予以坚决打击,发挥其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的职能作用。

3.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领土是指位于国家主权支配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以及其底土和上空。领土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是构成国家的基本要素之一。国家主权与国家领土具有密切关系,领土既是国家行使其主权的空间,也是国家主权行使的对象,没有领土,主权就失去了存在的空间和行使的对象。国家的领土被侵占,主权必然要遭到侵犯。国防捍卫国家主权的独立,必然要保卫国家领土完整。我国是陆地大国,又是海洋大国陆地面积+海洋面积总面积达1260万平方公里1958年9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宣称,中国领土除大陆外还包括沿海岛屿和同大陆及其沿海岛屿隔有公海的台湾及其周围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他属于中国的岛屿。中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并采用直线基线,在基线以内的水域,包括渤海湾、琼州海峡在内都是中国的内海。在基线以内的岛屿,包括东引岛、高登岛、马祖列岛、白犬列岛、乌岴岛、大小金门岛、大担岛、二担岛、东椗岛在内,都是中国的内海岛屿。

国际法承认国家在其领土上行使排他的管辖权。领土同时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对象,是国际法的客体。明领土包括一个国家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以及它们的底床、底土和上空(领空),是主权国管辖的国家全部疆域。位于国家主权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以及其底土和上空。领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

4.维护国家的安全

国家要正常地生存和发展,必须有一个安全的内外环境。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和平、稳定的状态,不仅难以建设和发展,而且生存也会受到威胁。维护国家的安全也是国防的主要目的之一。一旦国家遭到外来侵略和颠覆,安全受到威胁,国防就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能,抵御和挫败外来的侵略和颠覆,确保国家的和平、稳定状态;当国内敌对分子勾结外国敌对势力进行武装暴乱,危及国家安全时,国防力量就要采取措施,平息暴乱,保卫国家安全。国防的手段

国防的手段是指为达到国防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规定,我国国防的手段包括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政治手段:作为国防手段之一,指的是“与军事有关的”政治活动,构成国防手段的政治活动主要是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工作和政治宣传等。

军事手段:国防的主要手段是军事手段,对付武装入侵和武装暴乱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采取军事手段。

经济手段:经济是国防的基础。社会经济制度决定国防活动的性质,社会经济状况决定国防建设的水平。主要有国防经济活动、经济动员、经济战、经济制裁等

外交手段:国防外交活动主要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为了国防目的而开展的外交活动。由于这种外交主要涉及军事领域,所以称之为军事外交。国防外交主要涉及国家与国家之间、军事集团与军事集团之间的军事政治关系、军队关系、军事战略关系、军事科技关系和军事经济关系等。

与军事有关的科技、教育等也是国防的重要手段。国防的基本特征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是综合国力的对抗与较量是多种形式的斗争和角逐具有多层次的目标体系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更加紧密国防建设与发展离不开教育中国国防史古代国防史(前21世纪夏王朝——1840年鸦片战争)古代兵制武装力量体制军事领导体制上兵役制度夏商西周还没有专门军事机构,国王亲自主持军政;春秋末期出现将相制;战国时期,将军独立统兵作战已很普遍;秦统一后设立专门军事机构,最高的军事官员称太尉;隋朝设立了三省六部制,设立了主管军事兵部;宋朝中央设立了枢密院。奴隶社会兵民合一的民军制度;秦汉时期的征兵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世兵制;隋唐时期的府兵制;宋朝的募兵制;明朝的卫所兵役制中央军、地方军和边防军古代的国防工程建设近代国防史(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00多年间,由于统治阶级的腐败,国力日趋衰落,国防每况愈下,在外国列强弱肉强食的政策下,中华民族屡遭外敌的侵略、欺辱,先后有近20个国家的侵略者践踏过我国的国土,抢掠过我国的财物,屠杀过我们的同胞,有17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被割占。国不成其为国,国防无从防起;家不成其为家,国破家亡,凄惨哀鸣。清咸丰年章全图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英国以鸦片为借口,凭借船坚炮利的优势,打破了清王朝紧锁的国门,发动了侵华战争,这就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无人无兵无船,奈何,奈何?”道光皇帝

1856年至1860年,英国不满足它已获得的利益,联合法国,分别以“亚罗艇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法之战法军叫嚣:广西的门户已不再存在了中国军民:我们将用法国人的头颅重建我们的门户!二、中国国防的历史回顾19世纪80年代初,法国殖民主义者在完全占领越南后,开始觊觎我国西南地区,1884年至1885年中法交战。

1894年至1895年,日本以清朝出兵朝鲜为由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战争持续了八个月,最后以中国的惨败而告终。二、中国国防的历史回顾中日甲午战争

1900年8月15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特许军队公开抢劫3日,从皇宫园林到王府宫邸,从神坛寺庙到商店民宅,几乎无一幸免,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被抢掠一空。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八国联军”在紫禁城中举行阅兵式二、中国国防的历史回顾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这70多年间,清政府与外国列强签订了大大小小数百个不平等条约,割让领土近160万平方千米,共赔款2700万元,白银7亿多两(不含利息)。如把利息计算进去,仅《辛丑条约》中规定的“庚子赔款”本息就达9.8亿多两。当时,在1.8万多千米的海岸线上,大清帝国竟找不到自己享有主权的港口。国家有海无防,有边不固,绝大部分中国领土成了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二、中国国防的历史回顾熊譬喻沙皇俄国;虎譬喻英国;肠譬喻德国;蛤蟆譬喻法国;太阳譬喻日本;鹰譬喻美国。

有压迫就有反抗,有侵略就有斗争。为了争取民族强盛和反对外来侵略,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赴汤蹈火,奋斗不息。二、中国国防的历史回顾丁汝昌龚自珍五次对外战争

时间交战双方条约后果1840中英《南京条约》领土主权遭到破坏,沦为半封建半殖民社会1856-1860中英《天津条约》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半殖民地程度加深。中法《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1884-1885中法《中法新约》出卖广西和云南两省的部分权益1895中日《马关条约》被进一步肢解,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民族危机加剧。1900英美德等八国联军《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民国时期的国防二、中国国防的历史回顾

1911年的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但由于革命的不彻底,仍没有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况,帝国主义依然在华夏大地上横行无忌。二、中国国防的历史回顾

1914年,英国在印度召开所谓“中英藏会议”,英印与西藏地方当局私下划定了“麦克马洪线”,将西藏9万平方公里土地划归印方。二、中国国防的历史回顾

1945年雅尔塔协定和中苏条约,使面积达157平方公里的蒙古人民共和国脱离中国而独立。二、中国国防的历史回顾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日军将大连和旅顺称为“关东州租借地”,又占据着从长春至旅顺的铁路作为插入东北腹心的“国中之国”。二、中国国防的历史回顾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我国山东,强占胶济铁路和青岛(原是德国侵占)。二、中国国防的历史回顾

1918年段祺瑞又签约,将我国东北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并由日本掌握中国军队的训练权和警察权等。二、中国国防的历史回顾

1931年9月18日,发生了日本关东军袭击沈阳的“九一八事变”,随之日军占领东北三省。二、中国国防的历史回顾

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华北的驻屯军挑起了卢沟桥事变,向北平的中国守军进攻,对中国实施全面侵略。

二、中国国防的历史回顾

1937年夏至1938年秋,日军投入中国战场共24个师团,打破国民党军200多个师的节节抵抗,占领近2亿人口的中国东部最富庶地区。二、中国国防的历史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虽然开始只有5万多人,却以“敌进我进”的方式,在华北、华东地区建立了大片敌后游击根据地。二、中国国防的历史回顾

八年的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在敌后战场共歼灭日军52.7万多人,歼灭伪军118.6万余人,解放国土近100万多平方千米、人口1亿2千5百多万人。二、中国国防的历史回顾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四年的解放战争,打败了国民党军队,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代国防史(1949年——)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提出了把未来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

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总要求两个转变数量规格型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科技密集型(一)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三、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几点启示经济是国防的物质基础,国防的强大有赖于经济的发展。即富国是强兵的基础。三、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1890年是日本的5.28倍

1820年居世界第一

1822年是欧洲的1.2倍

1894年是日本的5.2倍中国经济实力三、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一个国家只注重发展经济,而忽视国防建设,纵然“国富”也难有“兵强”。(二)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三、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三、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

政治与国防紧密相关,国家的政治是否开明,制度是否进步,直接关系国防能否巩固。(三)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三、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

纵观中国数千年的国防历史,凡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国防就强大;凡是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国防就虚弱。三、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二、国防法规我国现行国防法规的主要内容定义指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组成国防建设是国家总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武装力量建设是国防建设的核心我国现行主要国防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范武装力量作战、军事训练、管理训练内容的行政法规规范军官、士兵服役、军衔等内容的国防人事法规《国防科技法》《军事设施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反分裂国家法》等公民、组织的国防义务和权利权利义务(1)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2)对危害国防的行为进行制止或者检举的权利;(3)国防建设和军事活动在经济上受到直接损失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补偿的权利。(1)兵役义务;(2)承担国防科研生产任务,接受国家军事订货的义务;(3)在交通建设中贯彻国防要求和优先保障军人、军车(船)通行的义务;(4)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

(5)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6)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7)支持国防建设、协助军事活动的义务大学生入伍优惠政策

(1)大学应届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两年,国家按每学年最高限6000元返还在大学期间的全部学费或者是助学贷款。(2)正在就读的高职、高专毕业班学生,完成教学课程外仅仅差实习的,可提前毕业入伍,在部队完成实习。(3)入伍后,在选取士官、考军校、安排在技术岗位等方面优先。(4)退役后,参加政法院校为公检法系统定向岗位招生考试的,优先录取。(5)高职高专毕业生可免试入读成人本科,也可参加所在省专升本考试,入读普通高等教育本科。(6)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初试总分加10分,在部队荣立二等功及以上的免试入读硕士研究生。(7)退役后由入伍地方政府接收安置。(8)自主择业,凭用人单位就业协议,参照应届毕业生办理就业报到证、迁移户口。国防建设三、

国防领导体制是指国防领导的组织体系及相应制度。它包括国防领导机构的设置、职权划分、相互关系等。它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设有最高统帅、最高国防决策机构、国家行政机关中管理国防事务的部门、武装力量领导指挥系统等。中共中央中国的武装力量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中央军事委员会和国家的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和对军队的领导职能完全一致。中央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中央军委主席即为全国武装力量的统帅。根据宪法和国防法,我国的国防领导职权由以下机构行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国家中央军委主席,根据中央军委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委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并行使宪法规定的国防方面的其他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并行使宪法规定的国防方面的其他职权。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并行使宪法规定的国防方面的其他职权。国务院领导和管理国防建设事业,编制国防建设发展规划和计划,制定国防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和行政法规,管理国防经费和国防资产,领导和管理国防科研生产,领导和管理国民经济动员工作和人民武装动员、人民防空、国防交通等方面的有关工作,领导和管理拥军优属和退役军人安置工作,领导国防教育工作,与中央军委共同领导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的建设和征兵、预备役工作以及边防、海防、空防的管理工作,并行使法律规定的与国防建设事业有关的其他职权。国务院设有国防部以及其他与国防建设事业有关的部门。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和统一指挥全国武装力量,决定军事战略和武装力量的作战方针,领导和管理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向全国人大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制定军事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决定人民解放军的体制和编制,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武装力量成员,批准武器装备体制和发展规划、计划,并行使法律规定的其他职权。

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的国防,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障。建立强大巩固的国防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国防政策国防政策我国国防成就主要成就性质: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使命: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之一。

主要任务: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维护社会治安;保卫党政领导机关、重要目标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是由不脱产的人民群众组成的武装组织,是国家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是解放军的助手和国家的后备武装力量。民兵的使命:积极参加生产建设;担负战备勤务,保卫边境,维护社会治安与稳定;应召入伍,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中国民兵四、国防动员国防动员,也称战争动员,是指国家为准备战争和实施战争而在相应的范围内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所采取的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的紧急措施。

2010年2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并于2010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国防动员建设已经进入了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

按照不同的规模、方式和时机,可将国防动员分为不同的类型。局部动员初期动员公开动员总动员秘密动员持续动员国防动员二、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

国防动员的现实针对性很强,动员内容十分丰富。满足战争和应对各种危机的需求以确保国家安全是国防动员内容的核心和基本出发点。国防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运输动员武装力量动员

武装力量动员是国家为适应战争或其他重大突发事件的需要,扩充和调整军队及其他武装组织遂行任务所进行的活动。主要包括人民解放军动员、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动员和民兵动员。二、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

人民解放军动员,主要包括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的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的动员。二、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人民解放军动员的基本任务是:根据作战预案,拟制战时部队动员计划及各种保障计划;抓好平时现役部队预编满员和预备役部队组建的各项工作;在国家发布动员令后,根据需要立即实施相应动员,按战时体制编制,扩编和组建部队;根据战局发展,完成持续动员任务。二、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武警部队动员的主要内容,包括武警现役部队人员动员,以及相应的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