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_第1页
国学与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_第2页
国学与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_第3页
国学与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_第4页
国学与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学与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郭院林文学艺术学院中文q:33792440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出新任务新要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的文化境遇全球化:世界大潮流与大变革。转型期:历史大落差与大错位。共同体:文化大发展与大繁荣。文化观:心理大混乱与大迷茫。近代文化输入:救亡图存学习西方:由器物到精神。“师夷长技以制夷”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以君主立宪为目标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王明、毛泽东学习苏联:由模仿到中断。学习世界:由借鉴到创新。学习型文化战略向世界学习:增强对西方先进文化借鉴吸纳能力。向历史学习:发挥对中国传统文化开发利用能力。向文本学习:提升对理论的分析识别能力。向实践学习:加强对经验的反思概括能力。向危机学习:提高对危机的解读应对能力。从去中国化到再中国化的

世界大势随着中国经济和军事大国地位的逐渐确立,

大国文化安全必然提到当代前沿问题的议事日程。西方后现代虚无性和妖魔化中国的危险美国的霸权主义开始急速升级,在其不断干预下,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始了去中国化的恶性进程。西方的去中国化集中表现在黄祸论、中国威胁论

和中国崩溃论上。西方中心主义和霸权主义全球化时代中国必须有真正的文化自觉并建立高屋建瓴的大国文化,其具体表现为在物质现代化的同时开始精神现代化的历程。中国文化如果不世界化就是中国对世界的不负责任。确立旨在维护世界文化生态和促进东西方文化互动的文化立国和文化输出的大国文化战略的任务迫在眉睫。目前,中国正在全世界各地兴建孔子学校,将孔子作为一张名片输往世界各地,而中国大陆民间,也兴起儒学复兴运动,重振中国传统文化。新一轮的汉语热正名国学,可译做“guoxue”(音译)、“Sinology”(意译,指中国学或汉学)。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主次与域限:经、史、子、集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船尖利炮下压迫出“国学”国学的本名原意,原指国家学府,如古代的太学、国子监。天崩地劣与几千年未有之变局汉宋之争与汉宋兼采曾国藩(义理、考据、辞章、经济)、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溯源“王官之学”,说到底就是“巫史之学”。细考我国古代文化的发生源头,发现这些掌管文化的王官的职务大抵与巫卜祭祀有关。学术精英巫史占筮问卦,沟通天人,并以此来影响帝王意志及国事决策。制约政治家为巫史与绝天地通道统、君统的制约与反制约王者之迹息而诗亡,诗亡而春秋作君君臣臣春秋笔法与一字褒贬与诸侯惧秦失其纲,汉一统,董仲舒“天人三策”朱熹天理人欲国学精神道德与政治(仁与礼)政者正也政在选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经世济民与皓首穷经对文明的态度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不屈的精神与责任东汉士林与魏晋风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儒道互补东林党与庵竖之争中国文化特点重农型经济文化兼具封闭性特点(《河殇》)宗法制度儒家文化为主(历史、伦理、政治、社会)天人合一君子不器,缺少构造型科学理论近代启蒙与救亡给中国近代电击的思想家先有西洋学,后有国学国学书目倡导子学自卑与寻求:近代命运可爱的与可信的五四打到孔家店,民主与科学,启蒙与救亡章太炎学佛与佛学大昌的30年代文化大革命民族自信心由极为高傲变得极为自卑热闹背后的悲剧:当代命运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鼎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毁坏文化甚于文化大革命价值观对比天人合一——征服自然人伦——法治集体——个体家庭孝道——国家社会德性文化——智性文化孔子生命观的三个层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一、人生的起点:孝亲感恩;二、生命的旅程:安贫乐道;三、最终的领悟:乐天知命。孝亲感恩孔子及其弟子非常重视个体生命并对生命的给予者深怀敬意。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对长辈的责任:事父母能竭其力;事亲之际,惟色为难。父母之年,不可不知继承父亲的遗志“无违”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自爱,责任与义务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唯其疾之忧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一生谨慎小心,避免损伤身体,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能够对父母尽孝。生命的旅程:安贫乐道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闻道为仁朝闻道,夕死可矣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仁以为己任对当下生命的重视远远超过对未来的寄托: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天命命与天,在此是就人的遭遇而言,属于命运人力不可及的范围。天命含外在环境与个人担当两个部分,外在环境已经相当恶劣,不允许学人有非分之想,个人担当则从士人道德义务方面来谈。天命还有天赋使命之意,内容有二:一是天对人的命令,使人自觉内在的向善要求,进而择善固执,最后止于至善;二是每个人在择善时,根据主客条件而把握的具体作为。譬如,孔子“五十而知天命”,接着自五十五岁起,周游列国,有如奉命行事,“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命所谓“知命”,不是“任命”、“听命”,所以应该是要建立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人生的抱负,知天命还有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理想,亦即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知天命”关键在于一个“知”字,当自己能够客观认识命运中的穷与通,人世间的好与坏,知道这一切都很自然,那么你就能理性把握,平静应对。尽人力“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既学人事,人事有否有泰,故不尤人;上达天命,天命有穷有通,故我不怨天。孔子也再次向君子提出三点要求,即“知命”、“知礼”、“知言”“畏天命”是对人生苦短的一种感叹和珍惜,不是因为人生短而担忧,而是知道生命的短暂所以更加敬畏。增加生命密度承担天命面临诸多困难时,他临危不惧,从容自若。天生德于予,桓雠其如予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帮助我们解决自己心头的结,避免浮躁不安,沉静下来,珍爱生命,树立理想。我们的态度与责任国学非万能知识与文化有区别普及与提高专家与杂家变化气质与践行功夫圣人无常师批判与为民请命道义新解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主体与客体人不能弘道,则道必衰微。道不能弘人,则此道不是真道,而是伪道、假道、或小道。不要神化,文化何能《论语》大义郑玄云:“仲弓、子游、子夏等撰定。论者,纶也,轮也,理也,次也,撰也。”以此书可以经纶世务,故曰纶也;圆转无穷,故曰轮也;蕴含万理,故曰理也;篇章有序,故曰次也;群贤集定,故曰撰也。说读论孟法語孟用三二年工夫看,亦須兼看大學及書詩。……論語孟子都是大學中肉菜,先後淺深,參差互見。……夫子教人,零零星星,說來說去,合來合去,合成一箇大物事

。……孔子教人就事上做工夫,孟子教人就心上做工夫。孟子教人多言理義大體,孔子則就切實做工夫處教人(朱熹)程子说:“将论语中诸弟子问处便作自己问,圣人答处便作今日耳闻,自然有得”。程子说:“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入乎社会之中,出乎社会之外诗意的栖居兵团文化的独特性多层多元性:军垦文化、移民文化、本土文化兼容开放性奉献爱国特性兵团文化呈现诸多“碎片化”毛泽东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兵团精神的再思考用周恩来总理1965年给兵团的题词“高举毛泽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