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_第1页
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_第2页
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_第3页
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_第4页
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同步练习1.考古发现,红山文化的陶器主要有泥质红陶和夹砂灰陶两大类。泥质红陶的器形主要为较精致的钵碗盆类,其纹饰与仰韶文化类似;夹砂灰陶多为大口、深腹、平底、外表粗糙、吸热效率较高的罐类。这些发现可用于研究红山文化(

)A.长途商贸的范围 B.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C.食物的加工技术 D.阶级分化的发展程度2.农业机械保有量是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指标。下面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农业机械保有量的变化趋势图,该趋势(

)A.说明优先发展重工业成效巨大 B.有利于粮食产量的提高C.为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活力 D.发挥了市场的调节作用3.据考古发现,约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共109行)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就其内容(从灌溉、耕耘到收获)而言,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另据史书记载汉谟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这表明(

)A.古代巴比伦是农业最发达的国家 B.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C.楔形文字的形成与农业发展有关 D.古代巴比伦比较重视农业发展4.16世纪末,中国福建发生饥荒,饥民依靠甘薯得以度荒。17世纪上半叶,英国入侵爱尔兰,捣毁庄稼,致使大多数农作物歉收乃至颗粒无收,唯有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帮助爱尔兰人度过荒年。这表明A.美洲高产作物已在全世界普遍种植B.美洲高产作物的种植有利于缓解粮食危机C.美洲高产作物最先在中国种植推广D.美洲高产作物的种植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5.航海家库克在他的日记中曾提到:“对于这些可怜的人来说,如果他们不曾知道我们在生活变得舒适的膳宿和艺术方面具有优越性,情况可能会好的多……要回到他们较不完美的古老发明创造中去可能已为时已晚,这些发明创造他们已看不起,并已停止使用,因为我们的已经被引进。”作者意在说明(

)A.殖民侵略冲击了殖民地原有的社会环境 B.殖民者对自身的文化技术优势充满信心C.殖民地人民认为必须抛弃本国传统文明 D.世界范围内的交流应以平等互利为前提6.《吕氏春秋》继承了周朝的土壤分类思想,集中讨论了中耕法和土时,强调要辩土而耕种,还讲了一整套与土地的性质和种类密不可分的农业生产过程。这表明A.《吕氏春秋》是当时最先进的农学著作B.中国农业技术历史悠久C.当时人们已经有了精耕细作的意识D.铁犁牛耕技术已经得到广泛推广7.下列图是食物物种原产地分布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①地区是小麦、粟的原产地 B.②地区最早驯化骆马和山羊C.③地区是苹果、豌豆原产地 D.④地区最早栽培番茄和菠萝8.《“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提出: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落实法定责任和义务,确保生产过程整洁卫生并符合有关标准规范;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主动监测已上市食品质量安全状况,及时处置不符合标准或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据此可以看出A.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管理 B.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急需进行改革C.国家卫生环境已经得到改善 D.食品安全隐患开始受到各国关注9.地理大发现后,欧洲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种新的食物,由于《圣经》中没有提到这种食物,教会禁止人们食用,但是饥饿的穷人打破禁忌,此后这种食物迅速普及。以下选项中最有可能是该种食物的是A.马铃薯 B.小麦 C.水稻 D.牛肉10.新航路开辟后,新引进的美洲农作物在改善欧洲人膳食结构的同时,也使一些曾长期在欧洲肆虐的疾病失去了往日威风。尽管欧洲近代早期的人口出生率没有大幅度的提高,但死亡率的降低使得欧洲人口迅速增长。由此可见,欧洲引进美洲农作物(

)A.拓宽了东西方贸易的通道 B.彻底改变了传统饮食结构C.提升了欧洲人的身体素质 D.外来农作物开始影响欧洲11.下面是16世纪亚洲出口到葡萄牙的里斯本与奧斯曼帝国的黎凡特(本意为意大利以东的地中海土地)的胡椒年均数量统计表(单位:吨)。这反映出(

)A.香料贸易利润持续下滑 B.大西洋贸易缺乏稳定性C.欧亚传统商路依然重要 D.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有限12.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传入我国,许多地区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当地人“不产米,仰食四方”,民间海外贸易昌盛,白银大量流入。这说明A.全球化已影响中国 B.长途贩运开始发达C.经济出现区域分工 D.抑商观念已被放弃13.据学者研究,18世纪中叶开始,玉米和番薯在南方大规模推广,至19世纪下半叶进一步推广到北方。同时期人口增长情况如表。(单位:千人)由此可知,清代表:1680﹣1880年中国人口(曹树基——中国人口数据库(1393﹣1953)年份16801776182018511880人口184993311645383287437323364339A.玉米番薯种植与人口同步增长 B.玉米番薯推广是人口增长的主因C.人口压力促进玉米番薯的推广 D.北方山地多不利于玉米番薯种植14.美国某团队在研究欧洲1400年至1900年的历史中发现,欧洲引人土豆后,民间纷争有所减少。他们比较了18世纪仍以小麦制品为主食的地方,与流行食用土豆的地区爆发民间纷争的机率,结果发现后者的农夫更倾向于不参加起义。据此,他们最有可能得出的推论是(

)A.新航路开辟缓和了国际关系 B.土豆引种解决了欧洲的饥荒问题C.新航路开辟密切了欧美联系 D.土豆推广有利于欧洲的和平稳定15.双汇集团率先把冷鲜肉的“冷链生产、冷链配送、冷链销售、连锁经营”模式引入国内,大力推广冷鲜肉的品牌化经营,使得其产品进入国内大部分城市。这体现出()A.科技含量的高低决定了产品的销售范围B.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扩大了产品的市场范围C.连锁经营是该类企业的最终出路D.冷链物流是食品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16.食品工业化是指通过科学技术改变食物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方式等。在现代,工业化食品借助广告和零售业的商业革命,为我们带来不少便利,如广受欢迎的辣条、方便面就是典型的工业化新食品,云南石屏豆腐、浙江金华火腿等地方特色美食借助工业化大生产得以销售至全国各地。这说明A.工业加工使食品质量有一定下降 B.工业化食品提高了工业化水平C.工业化生产丰富了日常食物种类 D.工业化食品符合了国人饮食习惯17.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据《欧洲文化史》等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18.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有很重要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朝自太祖朱元璋及以后诸帝放弃元朝凭借边疆向外扩展的做法,继承汉唐“守在四夷”的治边之策。朱元璋分封的诸子大都遣镇北方,前朝重北轻南的治边传统仍被明朝继承。为防范“北虏”南下,明朝………应对北方游牧势力。明朝对南部边疆也未放弃经营。在南部蛮夷地区大量派驻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卫所军士有军籍,携带家眷子女,世代相继为军户。军士中大部分参加屯田,小部分驻防。在南部边疆各省,郡县、卫所互为表里,施政则相辅相制。卫所主要安置在农业地区及形胜险要之处,遂形成大规模的军事性质的移民浪潮,推动了卫所地区社会的发展。在设置卫所以外蛮夷聚居的西南地区,明朝普遍推行………

——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材料二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材料三

1571年,西班牙殖民者占领马尼拉后.建立了以马尼拉为中转站的中国与西属美洲的联系,开始了为时将近250年的大帆船贸易。在此期间,大量生丝及丝绸流人美洲,美洲白银也大量流人中国。西班牙占领美洲以后,大量的人员投人到殖民、征服以及开发金银矿山的活动中,造成了本国制造业与农业的衰落。这种趋势在16世纪中期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为了满足殖民地的日常需求,西班牙不得不从其他国家大量进口制造业产品。此时,明朝的生丝以及丝织品的生产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具备了供给能力。明初苏州府吴江县种桑1.8万余株,宣德年间已增至4.4万余株,17世纪下半叶达到10万余株——王涛《明至清中期中国与西属美洲丝银贸易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两处省略号处明朝对南北边疆治理的具体措施是什么?并指出当时管理民族事务和培养民族文字翻译人才的几个机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明后期乡约宣讲的具体内容和推行的基层组织是什么?并指出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至清中期中国与西属美洲丝银贸易的影响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例与马尼拉相似的亚洲国际贸易枢纽。参考答案:1.C2.B3.D4.B5.A6.C7.D8.A9.A10.C11.C12.A13.B14.D15.B16.C17.新航路开辟;西班牙对美洲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