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试卷_第1页
七年级语文试卷_第2页
七年级语文试卷_第3页
七年级语文试卷_第4页
七年级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试卷共7页第页2017年秋学期期中学业质量模拟测试七年级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32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①、qiáocuì②、páihuái③、chéngqīng④、xiáài()()()()()()()()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B.“最重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C.我们才十三、四岁,正是读书的好时候。D.走进图书馆,我们可以“与大师交友”;走进图书馆,可以全面提高检索、阅读、整理和利用文献资料的能力。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兴化博物馆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B.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成功的关键。C.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D.这篇文章多么深刻的蕴含着人生哲理啊!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10分)(1)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句子是:,。(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3)《《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4)《春》中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唱出宛转的曲子,。(5),落花时节又逢君。(6)不知何处吹芦管,。5.名著阅读。(6分)(1)1《》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一本

回忆性散文(体裁)集,共

10

篇。最初在《莽原》杂记发表时,原题为《》,1927年编集成书,改为现名。10篇中我们课内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五猖会》你还读过其中的、(写出篇名4分)。(2)在图书馆,新生小琳想借一本名著,你向她推荐《朝花夕拾》。下列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A.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值得一读。B.我喜欢这本书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鲁迅先生入学前后富有童趣的事。C我喜欢《五猖会》中的迎神赛会,背诵完《鉴略》,鲁迅带着高兴的心情看到了东关迎神赛会的盛况。D.这书像人物画卷,有迷信而善良的保姆长妈妈,还有严谨而正直的老师藤野先生……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2016年9月18日至9月30日,兴楚学校初一年级开展了“我爱文学”【共读名著】学校要求初一学生两周内和家长一起阅读《繁星.春水》,并选择其中5首,撰写批注。下面学生上交的两份作业,栏目填写不全,请你帮其完善。(4分)(提示:可参照已有的批注来写,也可从修辞手法、用词准确、蕴含哲理、读中感悟等角度中选择合适的角度来写)A.成功的花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你的批注:运用比喻,告诉人们,要想取得辉煌的成就,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多更辛苦的努力和劳动。家长批注:B.风雨后风雨后——花儿的芬芳过去了,花儿的颜色过去了,果儿沉默地在枝上悬着。花的价值,要因着果儿而定了。你的批注:家长批注:花儿的价值要由果儿的价值来定,同样,人们劳动的价值,要由劳动成果的价值来定。【名家讲座】学校“呢喃文学社”邀请了兴化籍作家毕飞宇先生于9月26日下午三点在多媒体教室做讲座。作为文学社的一员文学社决定派你去邀请作家,你见面时应该如何说呢?(3分)【撰写对联】讲座现场,学校准备撰写一副对联做会议标语,已有了上联,请你结合活动内容补出下联:(1分)读好书如品醇酒,二、阅读理解(共58分)(一)阅读苏舜钦的《夏意》,完成第7题。(6分)夏意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窗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注: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7.(1)下列诗句所描写的季节和本诗相同的一项是()。(2分)A.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D.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2)有人认为,最后一句写黄莺的鸣叫声和整首诗所营造的清幽之境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HYPERLINK赵人患鼠》,完成8~11题。(14分)赵人患①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③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④,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⑤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⑥饥寒犹远,若之何⑦而去夫猫也!”【注】①患:害怕,担心。②盍:何不,为何不。③若:你。④垣墉:泛称墙。⑤病于:病,有害。于,比。⑥去:距离。⑦若之何:为什么要。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①猫善捕鼠及鸡( ) ②有鼠则窃吾食( )③是非若所知也( ) ④弗食鸡则已耳(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中山人予之A.学而时习之 B.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C.若之何 D.左将军王凝之妻也9.用“/”为下面两个句子各标出一处朗读停顿,使句子意思更明确。(2分)(1)赵人患鼠(2)鼠尽而其鸡亦尽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幼时记趣》)译文:11.短文中的赵人与其子在养猫问题上各自的主张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5题。(8分)①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②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③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④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秋天的怀念》(节选)12.选文第①段画线句,“我”的回答为何让母亲喜出望外?(3分)13.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请结合语境,赏析下面句子的加点字。(2分)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14.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写出母亲没有说完的话。(2分)(四)阅读《气死风》,完成15~17题。(10分)①在老家仓房的角落里,翻捡出一盏灯来,灯身落满了岁月的灰尘,铁的外壳已经锈迹斑斑。这是一盏气死风灯,很霸气的名字。灯座上面嵌着一个玻璃罩子,蜡烛或煤油芯子放在里面,风再怎么吹也吹不灭,惹得风很生气。②小时,这种灯常见。虽然村里已经通上了电,但三天两头断电。没电时,人们就点煤油灯。但出了房门怎么办?风很蛮横,一下子就会扑灭如豆的灯火。有月亮的夜晚还好说,没了月亮呢?黑夜漆漆,伸手不见五指。不愁,有气死风灯呢。将气死风灯挂在院子里的矮树杈上,给牛喂草,给羊添水,或者用芦苇秆编席子,扒玉米棒子,摘花生……许多白天没空做的事,都可以在晚上做。一盏这样的灯,轻松地打破了夜色和风联起手来对村庄的禁锢。③每到秋天,花生、地瓜收获了,村里就安排四叔去看守。夜里,四叔就提着一盏气死风灯,在田野里游走。我曾经跟着四叔,在一盏灯的指引下,窥视田野在夜晚的秘密。天上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黑夜像一团浓稠的墨汁,灯火只是撕开了它的一条缝,灯火过后,身后的黑色又迅速合拢。此时的一盏灯火,散发的不仅是光亮,还有穿透身心的温暖。④父亲去世的那年冬天,我和母亲接过了他的驴车,拉着烤好的木炭,给镇上的商店送去。有一天,因事耽搁,回来时,暮色已经四合。幸亏母亲早有准备,点上一盏气死风灯,让我提着坐在驴车上。她在前头赶驴。风很大,迈每一步都很艰难,但灯一直亮着。⑤我提着的那盏灯,就是我现在从仓房里找到的这一盏。将这盏灯擦拭干净后,我把它带回城里,放在书桌上。它以拙朴沧桑的姿态穿越时光的样子,常常给我以人生的启示。⑥人这一辈子,总有一些时候,会被命运的风吹得东倒西歪,在这种时候,需要做这样一盏灯,光芒虽弱,但一直不屈不挠地亮着,气死风。15.标题中“气死风”在文中除了指“气死风”这种灯的名称外,还有哪些含义?请简析。(3分)16.请围绕“气死风灯”,概括②③④段各段的内容。(3分)17.请简要分析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提示: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4分)(五)阅读《爸爸教我读中国诗》,完成第18~21题。(20分)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驿外清江十里秋,雁声初到荻花洲。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有删改)18.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6分)(1)(2)(3)19.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6分)(1)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④段划线句子中父亲流泪的原因。(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①段中划线的句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联系第③段全段内容判断,对段中画线部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A.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B.象征了我童年学诗歌时记忆模糊。C.映衬了我夏夜朦胧欲睡的状态。D.突出了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21.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6分)[链接1]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节选自《往事依依》)[链接2]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节选自《往事依依》)本文中的父亲和链接材料中的两位老师都爱读诗,请分别概括三者读诗的特点和对各自文中的“我”或“我们”产生的影响。链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链接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作文(60分)22、请以“我爱我家”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2)写出真情实感,但不得出现真实人名。 (3)书写正确工整规范。(4分)600字600字6606006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1.4分)略2.(2分)C(约数不能用顿号)3.(2分)B(A语序不当。C不合逻辑事理。D语序不当。)4.略(1)盛必虑衰(2)江山代有才人出(3)淡黑的起伏的连山(4)遂不得履(5)梅须逊雪三分白(6)独怆然而涕下(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5.略6.(1)(4分)家长批注:泪泉、血雨,运用比喻,突出为了成功付出的代价之大。(2分,批改时不必苛求,可从修辞手法、用词准确、蕴含哲理等角度来写,意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批注读书,《幼时记趣》、《春》课文都有旁批。)你的批注:喜欢炫耀的花儿,荣耀是短暂的,而沉默的果实才会长久。(2分)(2)(3分)(略(3)(1分)听讲座似饮甘露(如坐春风)(只要围绕听讲座或读书,句式大致相对即可)7.(6分)(1)(A冬季B秋季D春季)C(C与本诗所描写的季节都是夏季。A冬季B秋季D春季)(2分)(2)不矛盾(1分)。运用以声衬静(以动衬静)的手法(1分),黄莺的鸣声反衬出小院的幽静(1分,意对即可)。(3)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或对恬淡闲适生活的喜爱之情。(1分,意对即可)附赏析: 苏舜钦这首《夏意》诗,能于盛夏炎热之时写出一种清幽之境,悠旷之情。“别院深深夏席清”:“夏”字点明节令,而“别院”、“深深”、“清”三词却层层深入,一开始即构成清幽的气氛。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深深,言此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韩愈《郑群赠簟》诗曾以“卷送八尺含风漪”、“肃肃疑有清飚吹”形容竹席。“夏席清”,正同此意,谓虽当盛夏,而小院深处,竹席清凉。深深是叠词,深深与清,韵母又相近,音质均清亮平远。这样不仅从文字形象上,更从音乐形象上给人以凉爽幽深之感。“石榴开遍透帘明”:“帘”字承上,点明夏席铺展在轩屋之中。诗人欹卧于其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韩愈曾有句云“五月榴花照眼明”(《榴花》),第二句化用其意,却又加上了一重帷帘。隔帘而望榴花,虽花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陶渊明有句云:“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此诗第三句正由陶诗化出,谓虽当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阴遍地,一片凉意。此句与上句设色相映,从“树阴满地”可想见绿树成林,不写树,而写阴,更显得小院之清凉宁谧。在这清幽的环境中诗人又在干什么呢?“梦觉流莺时一声”,原来他已为小院清景所抚慰,虽然烈日当午,却已酣然入睡,待到“梦觉”,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写莺声而不写黄莺本身,既见得树荫之茂密深邃,又以阒静之中时歇时现的呖呖之声,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宁谧。南朝王籍诗云:“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王维《辛夷坞》:“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末句意境正与二诗相类。8.(6分)(1)①善于,擅长②偷(吃),盗(吃)③这④不(4分)(2)A(代词)(2分)9.(2分)(1)赵人/患鼠(2)鼠尽/而其鸡亦尽10.(4分)(1)我(所)担忧的是老鼠,不在乎(有)没有鸡。(注意关键词“患”)(2分)(2)略(2分)11.(2分)赵人要养猫驱鼠,赵人之子则因猫捕鸡要赶走猫(反对养猫)。(意对即可)附译文:有一个赵国人担忧家里的鼠患,他去中山国求要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一只猫。猫善于捕捉老鼠和鸡。一个多月了,老鼠被猫吃光了,但是鸡也被猫吃光了。他的儿子觉得猫是祸害,告诉他的父亲说:“为什么不赶走猫呢?”他的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想的那样。我所担忧的是老鼠,不在乎有没有鸡。我们家有老鼠,(它)就偷窃我们的粮食,毁坏我们的衣服,穿破我们的墙壁,破坏我们的器具。我们将会挨饿受冻,不是比没有鸡吃的害处更大吗?如果没有鸡,只是不吃鸡罢了,那么距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像这样为何要赶走那只猫呢?”12.(2分)①“我”同意去“看花”,说明“我”消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