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我们的学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改造我们的学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改造我们的学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改造我们的学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改造我们的学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能让人紧跟时代步伐,让思路更加清晰,视野更加广阔。正确的理论,需要人们用学来的知识总结;陈旧的思想,更需要人们用学来的知识改造。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对每个人很重要,对一个集体、一个政党更加重要。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看看批判和倡导了怎样的学风?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

文章创作背景

到了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党内主观主义的学风、宗派主义的党风、党八股的文风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严重障碍。

为了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党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整顿党的作风、进行马列主义教育的运动。

毛泽东于1941年和1942年分别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的报告,号召全党“整顿三风”,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整顿学风——《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风——《整顿党的作风》整顿文风——《反对党八股》

文章创作背景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虽然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在党内的统治,但党内历次“左”“右”倾错误思想尚未肃清,仍存在着党风不正、学风不正和文风不正的问题。党中央决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

1941年初,中共中央集中延安120多名高级干部学习马列著作和党的历史文献。

5月19日,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严肃地提出了党内反对主观主义的斗争任务。

同年七八月间,党中央号召全党加强调查研究,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加强党性锻炼。这是全党整风的预备阶段。1.纵贯式结构:按照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织材料,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来安排的。又称“三段式结构方式”。2.并列式结构:围绕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形成若干分论点,

几个分论点构成并列关系,共同论证中心论点,这就是议论文的并列式结构方式。3.递进式结构:在阐述中心论点时,各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关系,前一部分论述是后一部分论述的基础,最后推导出文章的结论。4.对比式结构:这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观点、事例,对比地组合在一起的结构方式,形成强烈的反差,使两种不同的事理在对比中更清晰,从而更有力地突出正面的论点和主张。议论文的常见论述结构看题目:改造我们的学习,“我们”指哪些人,“学习”指学习什么内容?“改造”意味着什么?“我们”是指全党的同志们,特别是党的干部;“学习”是指全党同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改造”包含“改”(改变)和“造”(创造)两个语素,体现了在学风问题上破旧立新的精神;

引论:(改造什么)“我们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其理由如次”要改造学习——为什么要改造学习——怎么改造学习整体感知

钩玄提要

浏览课本一、二、三、四节,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速读全文,划出每部分的重点句,理清文章的论述思路。①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②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③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④为了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⑤依据上述意见,我有下列提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主张”——“理由”——“提议”1、第一部分结尾写到“所有这些,都是很好的现象”,

“很好的现象”指的是哪些方面?第1、2句正面肯定党的二十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情况,从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角度,对比概括党的认识得到提高与丰富;第3至6句从历史发展进程的角度概叙党在三个时期探索救国之路取得的成绩;最后一句小结,肯定党的成绩。本段强调了什么?“很好的现象”——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这是学习的核心。只有把二者结合统一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才是达到救国救民这一学习目的的关键。正面论证改造学习的重要性2、第二部分反思了我党现在学习中存在的哪些缺点?产生了什么危害?1.一知半解,夸夸其谈,想当然发号施令。(8)2.对自己的历史懂得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9/10)3.谬种流传,误人不浅。(11)1.不注重研究现状(4)2.不注重研究历史(5)3.不注重马列主义的运用(6)缺点:危害:反面论证改造学习的必要性过渡:上面我说了三方面的情形;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

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这些都是极坏的作风。//

这种作风传播出去,害了我们的许多同志。(7)文章一二部分围绕“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这一核心正反对照来写:第一部分总结了中国革命实践中把二者结合所取得的成就;第二部分从学习制度和学习方法上反思了在研究“中国实际”和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时存在的缺点,产生的危害,明确了“学习改造”的必要性。为此,作者在第三部分深挖根源,将“主观主义态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态度”进行了对照。

第一二部分写作思路小结

主观主义态度

马列主义态度

现实

质形成的作风带来的结果应对的方式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在这种态度下,就是……有的放矢;实事求是从实际情况出发,理论和实际统一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在这种态度下,就是……脱离实际、单凭热情,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夸夸其谈、哗众取宠、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救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列主义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第三部分:分析对比手法,

理解问题实质,明确改造方向

第三部分学习小结改造的目标:

消除主观主义态度及作风,推行马列主义态度及作风。改造的关键之处:

①研究中国实际问题:杜绝凭主观,凭热情,忽视客观实际的行为;倡导注重实际,实事求是的行为。

②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杜绝单纯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理论和实际分离的方法;倡导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的方法。

根据以上从五个角度对两种态度进行的对比,可以得出关于“学习改造”的结论1.第三部分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手法?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2.分析“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句话表达效果。

这是毛泽东引用明代文学家解缙的话。

前一句把那些学习根基不深厚的人比喻为芦苇,只会随风摇摆,四处附和;

后一句把那些倚老卖老、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比喻为竹笋,空有其表,华而不实

毛泽东以此作比喻论证,给那些主观主义者画像,从而形象有力地讽刺了主观主义学风。

这副对子讽刺了只会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徒有虚名,而无实学的主观主义者。结论部分①研究周围的环境

②研究中国的历史③理论联系实际

4、第四部分提出的具体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有哪些?最后一个自然段对这一部分进行小结,指出“我们在学习问题上的这一改造”,“一定会有好的结果”。论证方法第一部分以叙代议,以时间顺序梳理革命实践、证明自身观点;第二部分用的是例证法;第三部分主要用的是对比法(主观主义态度与马列主义态度对照)引证法(引用马、恩、列、斯的教导)喻证法(用射箭要有的放矢,芦苇、竹笋的比喻来证明观点)前三部分并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第一、二之间正反对照,一略二详。一二部分与第三部分之间有层进关系。

一是用词恰当。如第一部分在谈到我党“幼年”时期和“现在”对马列主义认识上的差距时,分别称之为“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和“深刻得多”“丰富得多”。

二是用词有分寸,如“共产党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基本”二字很有分寸,表明说的并不是所有的任务,而是主要的根本的任务。

1.语言的准确性语言特色

一是表现在作者善于进行正反对比,如他们违背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所谆谆告诫人们的一条基本原则:理论和实际统一。他们既然违背了这条原则,于是就自己造出了一条相反的原则:理论和实际分离。

二是表现在爱憎分明的态度上,如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2.语言的鲜明性

善用口语和成语,如“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等口语,说明主观主义者不注重研究历史;用“夸夸其谈”“生吞活剥”“一知半解”等成语来形容主观主义者的不细心调查,空谈理论。

灵活使用一些文言词语,古为今用。

多处运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如用“留声机”比喻留学生一切照搬外国,用“瞎子摸鱼”等比喻主观主义者不了解实际乱发号施令,既贴切生动又通俗易懂。文中多处使用排比,如“这种作风,拿了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