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件【高效课堂+备课精研】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1页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件【高效课堂+备课精研】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2页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件【高效课堂+备课精研】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3页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件【高效课堂+备课精研】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4页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件【高效课堂+备课精研】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模块一•《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182019202020212022山东卷·10·12世纪西欧王权的加强

五年高考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夏商周秦汉公元220年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581年公元907年隋唐宋元公元1368年公元1840年明清五代十国古代中国9世纪14-15世纪上古代史近代史395年476年6世纪罗马帝国分裂西罗马灭亡,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继续发展《查士丁尼法典》基辅罗斯建立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中古时期(中世纪史)古代世界

什么是“中世纪”?这个概念直到启蒙运动时才使用,指的是在西方文明的发展中,有一个光辉灿烂的古代,又有一个光芒四射的现代。但在两者之间却有一个没有光明,一切都停滞落后的时代,这个时代延续了一千年之久。他们把这个时期叫做“中”世纪,也就是处在“光芒”和“光辉”中间的一段,又被称“黑暗的中世纪”。——钱乘旦《西方那块土》

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本内特等《罗马衰亡以来的千年历史》

在世界历史上,5—15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中世纪)。它是欧洲历史三大传统划分(古典时代、中世纪、近现代)的一个中间时期,封建制度占据统治地位。始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终于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最终融入文艺复兴运动和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中。而中国则相对应的是南北朝到明朝这一段时间的历史。

什么是“中世纪”?人口大迁徙:3—6世纪(欧洲)一、古典时代的终结

民族大迁徒不是简单的民族住地的变化,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团对奴隶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形成背景:①日耳曼文明和罗马传统的融合;②社会动荡下军事建设的需要;1.政治上:封君封臣制度的形成二、西欧封建社会材料2

查理设计的这一制度是那个时代诸多习惯和条件的自然产物。查理征募能干的武士……他们变成了他的封臣,领主的封臣。他赐予每个人采邑——一大块足够养活他们的地产。只要作为战士为查理很好地服役,他就能够持有此地产。如此,查理解决了他的军事难题。——[美]布莱恩·蒂尔尼、西德尼·佩因特《西欧中世纪史》材料1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在西罗马帝国废墟的基础上,罗马文明与日耳曼文明相碰撞、相融合的产物。——朱伟奇《中世纪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及其成因》③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封君封臣制度内容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特点影响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中古西欧谚语封君封臣

提供土地与保护效忠、服兵役以土地为纽带,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层级间相对独立;双向权利义务的关系;契约意识导致王权受限,中央集权衰落,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1.(2021·全国高三模拟预测)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仅限于互相宣誓的两个个体之间,双方以契约约束了彼此的关系;一方面,封臣不尽义务不得享受权利;另一方面,封君越权索取,封臣也可以反抗。这体现了封建与封臣之间A.双向的权利与义务

B.层级相对单一C.严格的等级制

D.自由与平等关系【解析】根据“一方面,封臣不尽义务不得享受权利;另一方面,封君越权索取,封臣也可以反抗”可知,封建与封臣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是双向的,故选A;B、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封君、封臣之间并非平等关系,排除D。A比较封君封臣制度与西周分封制比较项西欧封君封臣制西周分封制相同点不同点①目的相同(维护统治);②都有相应的权利义务;③给予土地;④层层分封;⑤等级森严;⑥地方独立性大封建社会以土地为纽带,靠效忠维系国王是名义上最高统治者,只效忠直接上级侧重军事和经济关系奴隶社会以血缘为纽带,靠宗法制维系侧重政治关系天子是最高统治者,都从属于天子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2022·山东中学联盟高考押题·10)“与您一样优秀的我们,向并不比我们更优秀的您起誓,承认您为我们的国王和最高领主,只要您遵从我们的地位和法律,如果您不如此,上述誓言即无效。”大量类似的誓言出现于中世纪西欧贵族的宣誓仪式中。据此可知当时西欧()A.已经确立依法治国的原则B.封君封臣在法律上地位平等C.王权受到教权的严格约束D.有限王权的理念被广泛接受D(1)地位:在西欧社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2)表现:①经济: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②政治: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成为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

天主教会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西欧国王为获得教会支持,赏赐给教会大片土地,罗马教皇派出许多隐修士到西班牙、高卢、不列颠和北非等地区布教,广建修道院,扩建庄园出租土地,鼎盛时期,天主教会占有了欧洲三分之一的土地,成为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

公元6世纪开始,教会利用《圣经》中农牧产品的1/10“属于上帝”的说法,向信徒征收什一税。中世纪时,教皇索性宣布信徒可以支付相应的费用来获得救赎,这样教士兜售赎罪券,是西欧中世纪时特有的现象。神父主教大主教红衣主教教皇2.精神上:基督教占统治地位二、西欧封建社会2.精神上:基督教占统治地位【选必3P23】③精神:垄断教育:神权教育、神学、培养神职人员;开办学校,宣讲教义【选必1P52】

垄断文化:只有教士能阅读和解释《圣经》、经院哲学(运用古希腊哲学的思维方式(理性)论证基督教信仰、为宗教神学服务的思辨哲学)

渗透日常生活【选必1P52】

法律: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了教会法;宗教裁判所,禁绝异端思想教义:禁欲主义束缚人性(2)表现:①保存和传播了古典文化,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奠定;②有一定的社会教化作用,有利于基层治理③推动了文化教育发展消极:①政治:阻碍了民族国家的形成;②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思想: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思想控制,压抑了人性积极:基督教信仰成为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随着民族大迁徙浪潮的推进,日耳曼人逐渐反客为主,转而接受了作为古罗马精神遗产的基督教。496年,法兰克王国开国之君克洛维率众皈依罗马基督教,从此奠定了教会与俗世之间复杂关系的基础。起初,基督教会因力量所限,不得不仰仗法兰克君主的政治庇护;而法兰克统治者也因有求于教会,利用教会的精神威力,维护俗权的合法性和神圣性。754年和756年,矮子丕平两度向教皇“献土”,赢得了教皇对其称王的默认;800年,加洛林王朝君主查理大帝造访罗马,并经教皇加冕,称“罗马人的皇帝”。

耳曼人不仅享有共同的精神文化,追求共同的宗教生活,而且在他们的思维中,只有“基督教世界”意识,没有民族或民族国家观念。教皇不仅是位于亚平宁半岛教皇君主国的最高统治者,也是遍布西欧各地的天主教会至尊首领。——姜守明《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二元制》中古西欧国家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的合法性;教会依靠王权扩展基督教,维护教会权威。欧洲逐渐形成了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在走向统一国家的过程中,国王与教会多次发生冲突。——选必1P10选必3P23世俗王权和基督教权长期并立、互相利用、竞争共存2.精神上:基督教占统治地位5世纪11世纪13世纪相互利用扶持阶段王权教权对抗教权极盛阶段王权加强教权衰退丕平献土(751)卡诺莎之辱(1077)阿维尼翁之囚(13世纪末)(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6)1077年,罗马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在任命主教等问题上矛盾尖锐,教皇宣布废黜亨利四世,革除其教籍,并煽动诸侯反抗亨利四世。亨利四世被迫冒着严寒长途跋涉到意大利卡诺莎城堡,极尽卑微悔过,受尽侮辱后才获教皇赦免,史称“卡诺莎之辱”。这一事件反映出A.罗马教皇权力取代世俗权力 B.天主教会与专制王权相制衡C.神权统治阻碍民族国家发展D.封建诸侯是神权政治的支柱C①日耳曼法:日耳曼人以部落习惯法为基础,编纂的一批成文法,等级色彩浓厚,作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②教会法:教会以基督教神学为思想基础制定和颁布的法律。③罗马法的传播:11世纪后,欧洲出现了研究和宣传罗马法的运动,促进了罗马法传播④英国(普通法):12世纪前后,建立在习惯法基础上、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在英国逐渐形成,这就是普通法。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之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⑤法国:13世纪以后,随着王权加强,统一法律的步伐加快,建立在罗马法基础上的法律体系日益成熟。3.法律上:两大体系的形成【选必1P49】二、西欧封建社会

一个领主单独管辖的特别区域的农业种植园叫作庄园,有时乡村和庄园是相当一致的,也就是说,一个农民的村落形成一个领主特有的庄园。但是,有时一个庄园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乡村,而有时一个大乡村可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庄园。——[美]布莱恩·蒂尔尼西德尼·佩因特《西欧中世纪史》知识整合二、西欧封建社会4.经济上:庄园和农奴制

(1)庄园构成:土地类型经营管理者权利与义务领主自营地领主农民份地农奴份地农奴自由农份地自由农①提供农民土地;②直接经营领主自营地;③主持庄园法庭,审理庄园案件,维护庄园秩序①交纳地租,服劳役;②法律上自由①耕种领主自营地,收入归领主;②法律上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③自备工具为领主服劳役二、西欧封建社会4.经济上:庄园和农奴制

(2)庄园特点:西欧封建庄园示意图①经济:自给自足、封闭独立②政治:拥有自己的法庭,维

持社会秩序。

(3)庄园性质:

庄园主管理庄园事务,组织生产,征收地租,主持庄园法庭审判,裁决纠纷。【选必1P104】

庄园是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也是基本的社会政治单位。

封建主在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有的大庄园还有一些手工业作坊和专职手工业者。庄园生产主要为生产者自家和领主提供生活资料,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二、西欧封建社会4.经济上:庄园和农奴制

在现代意义上,农奴无疑是不自由的,首先,他不能擅自离开土地,他们每年定期给领主干活而毫无报酬,他们还得忍受数不清的侮辱和赋税,服从领主法庭的判决。但他们分到的土地不能加以剥夺,农业改良时受益。……实际上义务固定,处境比奴隶好得多,很少完全听凭领主随意打发。

——[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西方文明史》(2021·全国高三开学考试)1251年,在英国埃塞克斯郡王室自营地哈维尔庄园中,庄园公共事务由村民组成的陪审团处理,1380年起庄园的警察、检验员由村庄民众选出,1465年庄园的佃户还获得庄园内个人案件诉讼由庄园法庭处理、禁止外面的官员干涉哈维尔事务的王室特许状。这说明A.庄园成为中古英国的基层单位

B.英国王权复兴的趋势有所逆转C.庄园具有一定的基层自治特色

D.庄园普通民众实现了基层自治【解析】根据“庄园公共事务由村民组成的陪审团处理”“庄园内个人案件诉讼由庄园法庭处理、禁止外面的官员干涉哈维尔事务的王室特许状”等信息可以看出,庄园内部事务大多由庄园自己处理,反映出庄园有一定的自治权,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庄园是英国的基层单位,排除A;材料与王权复兴无关,排除B;材料只说明有一定的自治权,而不是实现了自治,排除D。C

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十一世纪的欧洲社会政治经济形势趋于稳定,使得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在多方面获得进步……当西欧封建制趋于完型时,内部已经孕育了新的因素。正如布罗代尔说:“11、12世纪的西欧已经进入它的青春期”。中古时代王权的振兴是在城市兴起之后。城市兴起和工商业的发展使市民阶级逐渐强大起来,成为重要的社会力量。国王为了战胜封建贵族,取得了市民阶级的支持,王权与市民的联盟才逐渐战胜了封建割据势力。13、14世纪英、法国王正是在市民的支持下强化中央政权的。——摘编自朱寰《略论中古时代的君权与教权》1.政治:王权加强三、孕育曙光:西欧封建社会的新变化思考:王权为什么能强大起来?1.政治:王权加强(1)背景

西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封君封臣关系松动,庄园制衰落,市民阶层成长壮大。(2)表现三、孕育曙光:西欧封建社会的新变化14世纪初,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与教皇对抗,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城市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三级会议支持国王,反对教皇,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法兰西国王借助通婚和征服等打手段,击败各地封建主,到15世纪晚期,基本完成法兰西的统一,王权得到强化。

13世纪初,英王约翰遭到贵族、骑士和市民反对,他们迫使国王签署《大宪章》:“(39)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13世纪中后期,英国多次召开议会,议会权力逐渐加强。14世纪中期,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英格兰国王在与贵族的斗争中强化王权,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强化王权(2022·北京高考·12)英国议会最初由封建教俗贵族组成,旨在协助国王解决财政困难。1265年骑士和城市市民代表首次参加议会,并于1341年起单独议事,最终组成议会下院。通过议会,国王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金钱和人力的支持,而议会亦可向国王提出请愿。关于中世纪英国议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国王可不经议会同意而加征新税

B.下院形成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建立

C.城市市民是国王联合的重要对象

D.贵族通过议会掌握了国家行政权c(2021·广东高三检测·9)1302年,法王菲利普四世为了进一步扩大王权并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首次召开“三级会议”以争取法国各阶层的支持。三级会议由第一等级的高级教士、第二等级的贵族和第三等级的富裕市民组成,三级会议的召开A.巩固了君主专制体制

B.建立了等级代表制度C.使教权成为王权附庸

D.保障了资产阶级利益B1.政治:王权加强(1)背景

西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封君封臣关系松动,庄园制衰落,市民阶层成长壮大。(2)表现三、孕育曙光:西欧封建社会的新变化

①15世纪晚期,英格兰逐渐形成较为的强大王权;②15世纪晚期,法兰西国王逐渐完成统一,王权加强;③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1.政治:王权加强(3)影响三、孕育曙光:西欧封建社会的新变化①国家逐步走向统一,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②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③法国和英国出现等级代表制,成为西方近代议会制度的起源;④葡西王权的加强,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支持力量。(2022·山东卷·10)图2所列为12世纪前期法兰西卡佩王朝路易六世在位期间的若干举措。这些举措旨在〇面对当时方兴未艾的城市自治运动,支持城市公社。〇改组御前会议,吸收若于忠于国王的市民,教士和中小封建主参加。〇当阿基坦公爵去世时,让儿子娶公爵的女继承人为妻,借此控制阿基坦的领土。A.推动城市崛起B.加强国王权力C.建立民族国家D.发展庄园经济B(2022·山东省青岛市二模·10)法兰克王国成立初期,国王赏赐贵族和功臣的土地不附带任何条件。到8世纪早期,国王以分封土地为条件,要求受封者宣誓为其效忠,战争时提供兵员并承担其他封建义务。这反映了A.中央权力逐步加强B.商品经济不断发展C.西欧城市逐渐兴起D.基督教会控制思想A(1)时间:10—11世纪起(2)原因:

①政治:11-14世纪的西欧免于外敌入侵,社会比较稳定;

②经济: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③深受拜占庭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影响。2.经济:城市的兴起三、孕育曙光:西欧封建社会的新变化(3)特征:

①居民: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

②阶级关系:

a.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市民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

b.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的自治权

琅城是法兰西东北部的一个城市,主教也是这里的领主,控制着城市。琅城居民募集金钱,赎买了自治权,并建立了自治机构。但主教挥霍了赎金后,背信弃义,擅自取消了琅城的自治权。1112年,愤怒的市民举行起义,杀死主教。此后又坚持斗争多年,琅城终于取得了自治地位。2.经济:城市的兴起三、孕育曙光:西欧封建社会的新变化(4)影响: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国家出现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市民阶级开始参与政治。

12世纪,城市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同时大学教育制度的建立……冲击看传统的教权主义、普世主义与禁欲主义的束缚,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中古史》②政治:促使市民阶层形成,支持王权,促进了统一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国家的产生,市民阶级参与政治,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议会制度的出现;

③文化:大学兴办和大学教育制度的建立,打破了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准备了有利的条件。

①经济: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2.经济:城市的兴起三、孕育曙光:西欧封建社会的新变化(2022·海南·11)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复苏的标志之一是“修建城墙”。一“墙”之隔区分了墙内外居民的法律身份:墙内居民因特许权解除了在采邑制和庄园制之下形成的人身依附关系,并可自由选择其经济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这一历史现象

A.表明了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B.概括了西欧封建庄园的特征C.呈现了王权逐步加强的趋势D.说明了城市自治产生的前提D(2017·全国Ⅱ卷高考·33)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A(2022·山东威海二模·11)中世纪的西欧音乐多以宗教目的为主,其内容主要为诵经祈祷和礼拜歌唱。但创作于13世纪的戏剧《罗宾与玛丽昂》则以旋律自然的对话形式,歌颂了民间爱情的忠贞,嘲弄了封建骑士的卑劣。据此可知,该剧的创作

A.摆脱了宗教文化的束缚B.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文化追求C.受到了文艺复兴的影响D.体现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D6.(2021·河北石家庄·高三二模)如图为11-15世纪欧洲大学分布图。其本质上反映出当时欧洲A.人文主义获得广泛传播

B.社会经济趋于活跃C.世俗教育突破王权束缚

D.商业中心发生转移B(2011·上海高考·3)根据所学的知识,右侧表格①②处分别填上A.封建等级制:城市的复兴B.封建等级制;民族国家形成C.城市的复兴:君主专制

D.民族国家形成:君主专制A封君封臣制度,分裂混战王权强化,议会兴起封建大庄园和农奴制城市兴起,市民自治神权至上,束缚人性大学兴起,思想解放西欧中世纪在缓慢发展中孕育着新的因素,承接着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西欧中世纪的黑暗之光政治:经济:思想:1.由来: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因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为古希腊殖民城邦拜占庭旧址,又称拜占庭帝国。2.强盛: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查士丁尼统治1)对外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一度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地图)2)法律编纂: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3.衰落1)原因:连年征服战争严重消耗了拜占庭的资源。6世纪中期之后,由于游牧部族的冲击和内部矛盾,帝国陷入混乱。2)表现:7世纪中后期,仅保有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等地区。1453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帝国灭亡。(一)拜占庭帝国——欧洲历史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四、东欧—拜占庭和俄罗斯(1)建立: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因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为古希腊殖民城邦拜占庭旧址,又称拜占庭帝国。(2)统治:①军事: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②政治:君主专制统治;③法律:完整的法律体系——《查士丁尼法典》,对欧洲法学思想和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拜占庭文化标志性成就。【选必3P24】④经济: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6-7世纪的拜占庭帝国四、东欧——拜占庭与俄罗斯1.拜占庭——欧洲历史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材料二

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查士丁尼法典》序言(3)衰亡:※原因:

①连年征战严重消耗了拜占庭的资源

②游牧部落的冲击,帝国陷入混乱※灭亡:

1453年,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四、东欧——拜占庭与俄罗斯1.拜占庭——欧洲历史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材料一拜占庭文明是亚欧中世纪文明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首先,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摘编自徐家玲《走进拜占庭文明》特点:①融汇东西方文化;②与宗教密切联系;③包容性、开放性;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拜占庭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和影响①特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多种文化间的交流;②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③统治阶层的重视和努力。原因:①架起了东西方文明交往的桥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②保存延续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是古典文明和中世纪文明传承的纽带;③促进了近代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9世纪基辅罗斯俄罗斯发端于此,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13世纪莫斯科公国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16世纪初17世纪末1547汗国臣属在反击蒙古统治过程中逐渐兴起,而后建立起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国家伊凡四世伊凡四世加冕沙皇,推行一系列措施,继续扩张地跨欧亚已经将疆界推进到太平洋,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2.俄罗斯四、东欧——拜占庭与俄罗斯史诗成书的时代,是俄罗斯大地上公国林立,相互攻击、残杀的时代。主人公伊戈尔为消除公国的外患,率远征军进行征伐,却失败了,他先是成了敌人的阶下囚,后来终于逃回了祖国。史诗最后借基辅大公之口道出了这部作品的要旨:团结起来,为祖国和民族,为伊戈尔的失败复仇。

俄罗斯圆顶多塔风格的教堂①宗教:进入基督教文化圈,拜占庭灭亡后,东正教逐渐成为专制君主统治国家的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