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江都区周西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江都区周西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江都区周西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江都区周西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江都区周西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密度 B.可燃性 C.熔点 D.状态2.超临界流体是物质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新状态,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超临界二氧化碳,它在化学工业上可取代氟利昂作溶剂等。下列有关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超临界二氧化碳是合成的一种新物质B.超临界二氧化碳是由CO2分子构成的C.超临界二氧化碳溶解某些物质后,二氧化碳可在常温常压下完全挥发D.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代替氟利昂,可减轻大量使用氟利昂对大气臭氧层造成的破坏3.“龙泉古梅”是明清昆明八景之一。每年冬天,黑龙潭公园里的数万株梅花争相怒放,漫步其中能闻到阵阵清香是因为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的体积很小4.下列各物质中,与其他物质颜色不同的是()A. B. C. D.5.下列有关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6.化学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对①~④所示化学符号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①Ne②Mg③Mg2+④H2O2A.①②④都表示一个分子B.③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C.④表示H2O2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D.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7.有一位同学暑假去西藏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医生让他吸氧后症状缓解。吸氧可以帮助人缓解高原反应的原因是()A.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C.吸氧为人体呼吸提供了适量的氧气 D.氧气可以燃烧8.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 B.测定溶液pHC.收集二氧化碳 D.干燥氢气9.谷氨酸钠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料味精的主要成分。下列属于谷氨酸钠化学性质的是A.易溶于水B.略有甜味或咸味C.白色晶性D.光照条件下不分解10.2016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A.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B.将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水池中C.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有害气体扩散D.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11.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3NO2+H2O=2HNO3+NO B.2KMnO4K2MnO4+MnO2+O2↑C.C+H2OCO+H2 D.CO+CuOCO2+Cu12.“山清水秀地干净”是温家宝总理对柳州市的评价。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A.治理工地扬尘B.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C.垃圾分类处理D.对废旧电池进行回收处理13.下列根据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不合理的是选项化学反应事实影响反应的因素A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反应物浓度B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反应的温度C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缓慢,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催化剂D向等量相同浓度的盐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粒和铁粉,铁粉产生气体的速率比锌粒快反应物种类A.A B.B C.C D.D14.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观点解释的是A.柳絮纷飞 B.给轮胎打气时气体被压缩C.花香四溢 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15.如图为改良版的“验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用一根铁丝穿4片紫色石蕊试纸,按图示将稀硫酸和水滴加到相应的试纸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1、3变为红色,2、4不变色B.若将稀硫酸换成稀醋酸也可以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C.该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石蕊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物质D.该实验的优点是将四个实验改成一个实验,对比性强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装置,其中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B图中仪器I的名称_____。(2)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_____(填装置字母序号)。(3)实验室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B发生装置,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最突出的优点是_____,收集装置选_____(填装置字母序号);检验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是(填物质名称)_____,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4)写出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若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是_____(填导管接口的字母序号)。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实验室取68g过氧化氢溶液和2g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充分反应后,称量剩余溶液和滤渣的质量为68.4g。求:(1)充分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g;(2)求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____。18.(8分)锌与盐酸(HC1)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锌。实验室用6.5克锌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可制得氢气多少克_____?这些氢气与足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可以生成多少克水____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正确使用金属材料,首先应该了解金属.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②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国家大剧院安装了近2万块被称作“太空金属”的钛金属板,其密度只有钢的钛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i+2H2SO4=Ti(SO4)2+2H2↑在某稀有气体中,熔融状态下,镁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iCl4+2MgMgCl2+Ti,则Mg、Ti、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______.某实验室废液缸里的废液含有、、,如果将废液直接排放就会造成水污染.几位同学利用课余处理废液,回收硫酸锌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图:请回答:①操作1是______,固体A的成分______.②固体C是______滤液1和滤液2中溶质相同,该溶质是______.③写出加入过量锌粉的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④加入足量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B【详解】A、密度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C、熔点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状态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2、A【解析】试题分析:超临界流体是物质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新状态,即超临界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属同种物质的不同种状态,A错误;超临界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B正确;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是气体,C正确;二氧化碳不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D正确。故选A。考点:二氧化碳3、B【详解】分子的性质有:分子体积很小、分子质量很小、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着、分子之间有间隔;当梅花开放时走进公园能闻到阵阵清香味,该现象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到的。故选B。【点睛】4、B【详解】A、MgO是白色固体;B、CuO是黑色固体;C、NaCl是白色固体;D、P2O5是白色固体。各物质中,与其他物质颜色不同的是B。故选B。5、B【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故选项错误;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故选项正确;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持续红热,放出热量;故选项错误;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故选项错误;故选:B。6、B【分析】Ne表示1个氖原子或氖气,Mg表示1个镁原子或金属镁,Mg2+表示镁离子,H2O2表示1个过氧化氢分子或过氧化氢这种物质。【详解】A、①Ne表示1个氖原子或氖气,②Mg表示1个镁原子或金属镁,④H2O2表示1个过氧化氢分子,故A不正确B、③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故B正确;C、④表示1个H2O2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故C不正确;D、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它们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故D不正确。故选B。7、C【解析】吸氧可以帮助人缓解高原反应的原因是吸氧为人体呼吸提供了适量的氧气,故选C。8、A【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正确;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选项错误;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氢气反应,但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图中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错误;故选项错误。故选:A。9、D【解析】根据生活经验和题中信息知,谷氨酸钠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料味精的主要成分。A.易溶于水。故A正确。B.略有甜味或咸味。故B正确。C.白色晶性。故C正确。D.光照条件下不分解。故D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关谷氨酸钠的知识。10、B【详解】A、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将实验后的废液应回收处理,不应直接倒入水池中,做法错误,符合题意;C、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有害气体扩散,能够改善环境质量,不符合题意;D、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能帮助我们保护环境,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11、C【分析】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根据置换反应的定义分析。【详解】A、3NO2+H2O=2HNO3+NO这一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生成物也是两种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选项A错误;B、2KMnO4K2MnO4+MnO2+O2↑这一反应是属于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分解反应,选项B错误;C、C+H2OCO+H2这一反中反应物是碳和水,一个是单质一个是化合物,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一个是单质一个是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选项C正确;D、CO+CuOCO2+Cu这一反应中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选项D错误。故选:C。12、B【详解】A.治理工地扬尘,可减少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和总悬浮颗粒,有利于环境保护,选项正确;B.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可加剧树木砍伐,降低空气的净化能力,不利于保护环境,选项错误;C.垃圾分类处理,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选项正确;D.对废旧电池进行回收处理,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选项正确。故选B13、D【详解】A、氧气与空气的不同之处是氧气的浓度不同,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说明反应物浓度是影响反应的因素,故A正确;B、常温下与点燃的不同之处是温度不同,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说明反应的温度是影响反应的因素,故B正确;C、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缓慢,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说明催化剂是影响反应的因素,故C正确;D、向等量相同浓度的盐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粒和铁粉,铁粉产生气体的速率比锌粒快,这两个反应有两个变量,一是锌、铁,反应物种类不同;二是反应物一种粒状,一种是粉状,与酸的接触面积不同,不能得到相应的结论,故D错误。故选D。【点睛】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变量的问题时,每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14、A【详解】A、柳絮纷飞是宏观物质,不能用分子观点解释;B、给轮胎打气时气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距离,能够用分子观点解释;C、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停的运动,能够用分子观点解释;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是因为分子质量、体积很小,能够用分子观点解释。故选A。15、C【详解】A、稀硫酸可以使石蕊变红,故1变红,3滴上水后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故3变红,水不能使石蕊变红,故2不变红,4只与干燥的二氧化碳接触,故不变红,故A正确;B、稀硫酸和稀醋酸都显酸性,故都能使石蕊变红,故B正确;C、该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酸性物质可以使石蕊变红,而不是二氧化碳与石蕊反应,故错误;D、该实验的优点是将四个实验改成一个实验,对比性强,故正确。故选C。【点睛】干燥的二氧化碳不显酸性,不能使石蕊变红,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石蕊变红。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锥形瓶A可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E氢氧化钙CO2+Ca(OH)2=CaCO3↓+H2O2H2O22H2O+O2↑bgfe【详解】(1)图Ⅰ的名称是锥形瓶;

(2)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因此需要加热;故答案为:A;

(3)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可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选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E。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4)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22H2O+O2↑。用过氧化氢制取的氧气中混有水,要用浓硫酸干燥,为了充分的干燥,氧气由长管通入浓硫酸中,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顺序为:bgfe。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1)1.6g;(2)3.4g【详解】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产生氧气的质量=68g+2g-68.4g=1.6g(2)设产生1.6g氧气需要H2O2的质量为x2H2O22H2O+O2↑6832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