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广东卷)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崇高/作祟
殷红/赝品
调适/调和B.傍晚/滂沱
赈灾/诤言
湖泊/停泊C.韬略/滔天
砧板/嗔怪
如法炮制/炮火连天D.瞥见/蹩脚
悚然/耸立
方兴未艾/自怨自艾答案:B解析:A项chóng/suì、yān/yàn、tiáo;B项bàng/pāng、zhèn/zhèng、pō/bó;C项tāo、zhēn/chēn、páo/pào;D项piē/biē、sǒng、ài/yì.考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在许多人眼里,美术馆一直是阳春白雪的代名词,是少数有艺术造诣的人出入的地方,里面陈列的通常是看不太懂的作品。但如果你到台湾的美术馆去转转,你一定不会失望。台湾的美术馆数量众多,有大有小,风格迥异。其中规模最大的两处是新北市的朱铭美术馆和台中市的“台湾美术馆”。置身其中,你会发现那里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物品,而是像站立在你身边懂你的知心朋友。A.阳春白雪
B.通常
C.迥异
D.高高在上答案:D解析:A项“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后用来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B项“通常”意为一般,惯常。C项“迥异”,指迥然不同,完全不同。以上三项均合乎语境。D项“高高在上”,谓所处极高,泛指地位高;后常用来形容领导者脱离群众,不深入实际。句中用来指“艺术作品”,使用对象不恰当。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的能力;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满足与日俱增的客流运输需求,缓解地铁线路载客,近日,广州地铁三号线再增加一列新车上线运营。B.有关部门负责人强调,利用互联网造谣、传谣是违法行为,我国多部法律对惩治这类行为已有明确规定。C.神木县属陕北黄土丘陵区向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境内煤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的风沙草滩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一旦破坏,短期内难以一时恢复。D.最近纽约市颁布了一项禁令关于禁止超市、流动贩卖车、电影院、熟食店等销售大剂量含糖饮料,以控制日益严重的肥胖现象。答案:B解析:A项成分残缺,“缓解地铁线路载客(难的问题)”。C项语意赘余,“短期内难以一时恢复”,改为“短期内难以恢复”或“一时内难以恢复”;另,“神木县属……过渡地带”也不太规范,改为“神木县地处……过渡地带”为好。D项语序不当,改为“颁布了一项关于禁止……现象的禁令”。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生产能力的增强,加上与生俱来的动物性,使人类对生物形成了过分的优越感,产生了过度的欲望,
。
,更使一些人误以为可以无视生物的生存权,
。但对自然界造成危害的不是生产能力和科学术,
,
。
,可以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使人类能够在尽可能少地影响自然的情况下生存,并且能不断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还可更有效地保护物种和自然环境。①生产力的发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②是人类的观念③科学技术的发达④看不到生物对人类的重要作用⑤以至对生物的破坏和干预远远超出了维持生存的需要⑥是人类怎样运用它们的问题A.④①⑤②⑥③
B.④③⑤⑥②①C.⑤①④⑥②③
D.⑤③④②⑥①答案:D解析:做此题需要先通读文段,了解文段的大致意思及句间关系,然后才能确定正确的选项。文段第一句话说“生产能力……”,第三句话说“但对自然界造成危害的不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由此可推知第二句话说的是“科学技术”,所以第二空应填③,排除AC;根据第一空前面的“产生了过度的欲望”可知,后面应该接“超出了……需要”,所以应填⑤,排除B。考点: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连贯的能力。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以咏首荐。有夙儒张覃者未第,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众许其能让。会李沆、宋湜、寇准连荐其才,以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奏罢归、峡二州水递夫。就转太常博士。太宗闻其强干,召还。张永德为并、代都部署,有小校犯法,笞之至死。诏案其罪。咏封还诏书,且言:“陛下方委永德边任,若以一部校故,推辱主帅,臣恐下有轻上之心。”太宗不从。未几,果有营兵胁诉军校者,咏引前事为言,太宗改容劳之。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初,蜀士知向学,而不乐仕宦。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士由是知劝。咸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知益州。会遣谢涛巡抚西蜀,上因令传谕咏曰:“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
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夙儒张覃者未第
第:科举考中B.推辱主帅
推:追究C.不痛绳之
绳:捆绑D.复命知益州
知:掌管答案:C解析:C项中的“绳”的意思是“约束,制裁”,成语“绳之以法”用此义。由于第5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C项为应选项。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议以咏首荐
若以一部校故B.咏引前事为言
为乡里所称C.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
咏悉宽其罚而遣之D.饥者八九
求霖者三十年答案:C解析:A项,把/因为;B项,作为/被;C项,承接,可译为“然后”;D项,……的人/表停顿,无意义。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掌握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B.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C.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D.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答案:A解析:对照四个选项,关键是“时”和“咏”,“时”如和前面连接,,就解释为“……的时候”,与后面相连,就理解为“当时”或“这时”,根据上下文显然应该与后者相连顺畅;“咏”应指张咏,根据上下文,百姓并不是被张咏胁迫,所以“咏”应该属于后一句的主语。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张永德被惩办后不久,太宗就意识到张咏的意见是对的。B.当李顺叛乱的时候,张咏敦促上官正出兵讨伐,并为之隆重饯行。C.在歉收时,张咏主张对贩私盐的人从轻处分,并建议从此后都减轻刑罚。D.真宗对张咏在四川的表现很满意,通过谢涛传达了对张咏的赞赏。答案:C解析:C项依原文“俟秋成,当仍旧法”(等秋天收获了,当会依旧按旧法办事)可知,张咏“建议从此后都减轻刑罚”与之是不相符的。A项对应的内容在文中第一自然段结尾处。B项对应的内容在文中第二自然段前半部分。D项对应的内容在文中第四自然段后半部分。均是对原文内容的正确的分析和概括,表述无误。考点: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⑴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①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4分)②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3分)答案:①(民众)如果不靠(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一旦蜂拥而起做强盗,那就会酿成大患了。[(这些人)如果不能用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将来一旦像蜂群一样聚焦起来成为强盗,那么就会成为很大的祸害。]②傅先生是天下(很有名)的贤士,我尚且没机会跟他成为朋友,你是什么人,竟敢直呼其名!考点:本小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关键字:文言文的理解⑵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张咏“惜才”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答案:①有夙儒张覃者未第,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②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③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题干要求,因为题干信息是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出发点。此题题干中的关键词是“张咏”“惜才”“两个”等。其次要结合原文信息,紧扣具体语境,从张咏的诸多事迹中筛选出有关其“惜;者”的事迹,或用自已的话概括,或直接引用原文。考点: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参考译文】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濮州推举进士,众议首先推荐张咏。当地有个叫张覃的老儒生还没考中进士,张咏就与寇准写信给本州守将,推荐张覃做首选,众人都赞许张咏能够谦让。正逢李沆、宋浞、寇准接连推荐他的才干,(朝廷)授任他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张咏)上奏建议罢除归、峡二州的水递役夫。就地转为太常博士。宋太宗听说他的精明强干,召他回朝。张永德任并、代都部署,有个小校官犯了法,被他鞭打致死。皇帝下诏审理他的罪行。张咏将诏书封缄退还,并且说:“陛下正委以张永德边关重任,若因为一个小校官的缘故,使主帅受辱,臣恐怕将会有下级轻视上级之心。”太宗没有听从。不久,果然有士兵联合控告军校的事发生,张咏引用前次的事情来议论,太宗为此动容并抚慰他。出任益州知州,当时李顺作乱,继恩、上官正统兵攻讨,却停留不前进。张咏用话激励上官正,勉励他亲自出击,并盛情地陈设帷帐为他饯行。上官正因此决意出兵深入,终于大获全胜。当叛军攻城略地之际,民众有很多人被胁迫跟随叛军的,张咏下达公文向他们晓喻朝廷的恩德和信义,使他们各自回到乡里。当初,蜀地士人知道读书向学,但不喜欢做官。张咏考察州里的张及、李畋、张逵等人都有学问品行,受到乡里的称赞;于是敦促勉励他们参加科举考试,这三个人果然考取了进士。士子们从此懂得了努力上进。(宋真宗)咸平二年夏天,张咏以工部侍郎出任杭州知州。正值当年歉收,百姓有很多人私自贩卖盐来自给。(官府)捕获了几百个犯法的人,张咏全都减轻刑罚然后遣散他们。部下属官请求说:“不严加制裁,恐怕无法禁止此事。”张咏说:“钱塘一带十万家民众,饥饿的人有八九万,(这些人)如果不能用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将来一旦像蜂群一样聚焦起来成为强盗,那么就会成为很大的祸害。[(民众)如果不靠盐来救命,一旦蜂拥而起做强盗,那就会釀成大患了。]等秋天收获了,当会依旧按旧法办事。”(咸平)五年,宋真宗因为张咏以前在蜀地政绩优异,又任命他担任益州知州。适逢朝廷派遣谢涛巡视西蜀,皇上因此令他转告张咏说:“有爱卿在蜀地,我没有西顾之忧了。”张咏与青州人傅霖小时候是同学。傅霖隐居不做官。张咏显贵之后,三十年也没找到(他)。到这时他来谒见,守门人来报告说傅霖求见,张咏责骂他说:“傅先生是天下(很有名)的贤士,我尚且没机会跟他成为朋友,你是什么样的人,竟敢直呼其名!”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鹧鸪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⑴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⑵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3分)答案:(1)上片楼上笛声勾起作者思乡之情,迷茫春水、低垂暮云更让作者心情压抑、低沉;燕子正忙着筑巢安家而自己却流落千里,雨打梨花更显作者之孤寂。作者借眼前这些饱含愁绪之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思念故乡、故友的愁苦之情。(2)清明来临,自己飘泊他乡陡增愁绪;夜不成眠,漫步江头,折一枝新柳以寄思乡之意,虽不是故乡“苏堤”的杨柳,却也倍添思乡的愁苦,因而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赏析: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描写艺术和思想内容的能力;试题所选词是一首明写客中思家实则蕴含作者故国之思的小令。上片侧重写景,景中含情。起首写因笛声撩人心魄而引起思乡之情——“楼上谁将玉笛吹”。小令从一开始便定下深沉的思念故乡、故友的感情基调。次句“山前水阔暝云低”,写作者因闻笛而起故乡之思,不禁引颈往故乡方向眺望,然而却是茫茫的一片春水和低垂的暝云,这一画面在缕缕凄侧的笛声中推出,更给人一种压抑、低沉的感觉。所谓景语亦即情语。在这两个画面的背后。读者似亦可窥见作者此时的心境。“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三四句继续写眼前所见之景。“劳劳”,忙碌貌。此句谓春天的燕子正忙着觅食、筑巢安家,而自己却流落千里,有如断梗漂萍,随波逐浪。“落落梨花雨一枝”。“落落”,孤独貌。作者在“梨花”前冠之以“落落”,更显雨中梨花之孤寂了。中国古代诗人似总喜以雨与黄昏为背景来寄托其愁绪,如“丁香空结雨中愁”等等,那么雨中梨花亦可作为寄托愁绪之意象了。上片侧重写眼前之景,景中含情,不言愁而愁自现。下片侧重抒情,将上片压抑在画面背后的愁绪直抒而出。过片前三句写自己对故乡的怀念。“修禊”,为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已日(魏以后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游采兰。以驱除不祥,称为修禊。王羲之《兰亭序》中有:“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卖饧时”,亦古代之风俗。寒食节这一天要食饧(糖)粥。此句谓寒食节将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作者将两个节日名列出,我们似可看到飘零异乡的游子正扳着手指算着临近的故乡节日。“故乡唯有梦相随”,一个“唯有”道尽了作者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深深苦衷。也许写自己在梦中对故乡的思念,尚未能尽意,接下便以具体的动作写自己的思乡情怀:“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此二句谓自己昨夜里不得安眠,愁绪无法排遣,漫步江头,折得一枝新柳归来,虽非故乡苏堤上的,但也令人愁眉不展,足以撩动思乡之愁了。杨柳原为离别的象征,远离故乡折柳,实只能徒增烦恼。这首小令无论是写景或抒情,都极为自然,没有丝毫的做作与矫饰。作者还成功地运用寻常之景,眼前之物,铺排渲染,深切动人地把主题由浅入深、由隐至现地表露出来,显示了作者捕捉意境,表达情感方面的才能。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⑴子曰:“知者惑,
,
。”(《论语》)⑵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
。(李密《陈情表》)⑶
,江月年年望相似。
,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⑷
,
,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答案:(1)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2)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3)人生代代无穷已
不知江月待何人(4)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思想的方法主要有三种:逻辑的方法、体验的方法与玄思的方法。读书要能应用思想方法,才不会做书本的奴隶。以下讨论怎样用思想的方法来读书。逻辑与数学相依为命,逻辑方法即是应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思想的概念,来理解自然与人生的事实。逻辑方法的目的在能给我们有普遍性、有必然性的知识。换言之,逻辑方法要给我们坚实可靠、颠扑不灭的知识。必定要这种知识才够得上称为科学知识。逻辑方法与数学方法一样,有一个特点,就是不问效用如何、结果好坏、满足个人欲望与否等实用问题。譬如,有一个三角形于此,数学不问此三角形有何用处,不问此三角形是谁画的,更不问画三角形、研究三角形有何利益。数学只求证明三角之和必等于两直角,这是三角形的本性或本质,是一条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真理。所以一个人是否用逻辑方法思想,就看他是否能扫除那偶然性的事实,摆脱实用的目的,而去探讨一物的普遍必然的本质。应用逻辑方法来读书,就要看能否把握其所讨论的题材的本质,如是就可以判断书的学术价值的高下。同时,我们读一书时,亦要设法把握一书的本质或精义,用种种理智的活动以求了解此书的内容。体验方法即是用理智的同情去体察外物,去反省自己。体验法最忌有主观的成见,要虚心忘我,深入事物的内在本质或命脉,以领会其意义与价值,而不从外表去加以粗疏的描写或概括。此种方法,用来体察人生,欣赏艺术,研究精神生活或文化创造,特别适用。朱子所说的“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沉潜玩索”,都是体验的方法。应用体验的方法来读书,使自己沉潜浸润于书籍中,设身处地,用一番心情,费一番神思,以审美、欣赏艺术的态度去读书,从中感觉书之可乐可好、智慧之可爱。把读同代人的书当成与作者交流思想、沟通学术文化的途径。把读古书当作与古人晤对的精神生活,神游冥想于古籍的宝藏里,与圣贤的精神相交接往来,含英咀华,体会古人真意,发挥自己的心得。由此而深造有得,则其所建立的学说,所发出的议论,自有一种深厚纯朴、中正和平之气,而不至于粗疏浅薄。所谓玄思的方法,最简易地讲来,可以称为“由全体观部分,由部分观全体”之法。只知全体,不知部分,则陷于空洞。只知部分,不知全体,则陷于支离琐碎。必由全体以观部分,各部分才可以各安其分,各得其所,不致起争执矛盾。必由部分以观全体.才可以见得部分的根本所寄、归宿所在,而不致执著一偏。如朱子之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而达到豁然贯通的境界。他又能由太极之理、宇宙之全,而观一事一物之理,而发现本末精粗,条理井然,“枝枝相对,叶叶相当”。用此方法读书,即是由约而博、由博返约。譬如:读一篇文字,由一字一句以表明全篇的主旨,就是由部分观全体之法;由全篇文字的主旨,以解释一字一句应有的含义,便是由全体观部分之法。此外如由整个时代的文化以观察个人的著作,由个人的著作以例证整个时代的文化,也可以说是应用由全观分、由分观全、多中见一、一中见多的方法来读书。此种玄思的方法,认为著作、思想、世界都是一有机体,有如常山之蛇,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故读书,了解思想,把握世界,须用以全体观部分、以部分观全体的方法。总之,要从读书里求得真实学问,须有严格的方法,以逐渐养成研读伟大著作的勇气与能力。
(改编自贺麟《读书方法与思想方法》)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A.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知识具有科学知识坚实可靠、颠扑不灭的特点。B.体验法要虚心忘我,观察事物的外表,以理解其意义与价值。C.审美、欣赏艺术要放弃主观成见,站在作者的立场,赞同作者的观点。D.合理运用思想的方法读书,人自有一种深厚纯朴、中正和平之气。E.朱子既观察事物的部分,也观察事物的整体,避免了学问上的空洞与琐碎。答案:AE解析:第二自然段说:“逻辑方法的目的在能给我们有普遍性、有必然性的知识。换言之,逻辑方法要给我们坚实可靠、颠扑不灭的知识。”A项符合文意。第三自然段说:“体验法……要虚心忘我,深入事物的内在本质或命脉,以领会其意义与价值,而不从外表去加以粗疏的描写或概括。”B项不符合文意。第三自然段说:“体会古人真意,发挥自己的心得。”可知,“赞同作者的观点”不合文章。因此C错。第三自然段说:“由此而深造有得,则其所建立的学说,所发出的议论,自有一种深厚纯朴、中正和平之气,而不至于粗疏浅薄。”虽然说的是“体验的方法”,属于“思想的方法”。D项说“合理运用思想的方法读书,人自有一种深厚纯朴、中正和平之气”与之相吻合。第四自然段说:“只知全体,不知部分,则陷于空洞。只知部分,不知全体,则陷于支离琐碎。”之后举例“如朱子之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而达到豁然贯通的境界”,推知E项“朱子既观察事物的部分,也观察事物的整体,避免了学问上的空洞与琐碎”是符合立意的。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13.关于应用思想方法来读书,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读书不会应用思想的方法,就会让自己成为书本的奴隶,所以思想的方法很重要。B.应用逻辑的方法来读书,要充分运用理智,把握书的精髓,确定其学术价值的高低。C.应用体验的方法来读书,要求静心诚意,把书的作者当作朋友,把握作者的真意。D.应用玄思的方法来读书,必须先把握全书要旨,然后再推敲一字一句、一章一节。答案:D解析:D项的设题点在第4自然段。文段中有这样的表述:“必由全体以观部分,各部分才可以各安其分,各得其所,不致起争执矛盾。必由部分以观全体.才可以见得部分的根本所寄、归宿所在,而不致执著一偏。”由此可知,不是“应用玄思的方法来读书,必须先把握全书要旨”,D项不合文意。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14.数学方法与逻辑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文意概括。(4分)答案:①都是不问效用如何、结果好坏、满足个人欲望与否等实用问题。②共同求证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真理。③都要求扫除偶然性的事实,摆脱实用的目的,去探讨一物的普遍必然的本质,用种种理智的活动去把握事物的本质或精义。解析:解答该题时,考生首先要明确答题区间为第二段,然后根据原文中的“逻辑方法与数学方法一样……等实用问题”“这是三角形的本性或本质……必然性的真理”以及“就看他是否能扫除……的普遍必然的本质”即可得出答案。考生最好将答题点分点概述出来。考点: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15.国学大师陈寅恪通过唐代历史解读白居易的诗,同时,他又通过白居易的诗《卖炭翁》考察唐代“宫市”弊政。陈寅恪的研究体现了文中的什么思想方法?请结合文意分析。(4分)答案:玄思的方法。(1分)通过唐代历史来解读白居易的诗,这是“由整个时代的文化以观察个人的著作”,也就是“以全体观部分”的方法;通过«卖炭翁»考察唐代史实,这是“由个人的著作以例证整个时代的文化”,也就是以部分观全体”的方法。(3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解答本题时,考生首先要明确命题人所给的例子的特点,如本题中,陈寅修通过唐代历史解读白居易的诗,又通过白居易的诗考察唐代“官市”弊政,体现了由全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回到全体的过程。其次考生要回到文中寻找根据,用简洁的文字合理组织答案。考点:本题考查运用文中的重要观点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l5分。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过
岭师陀我不曾骑过马,对于“马性”是不大了解的。现在巧得很,一匹马立在暮色苍茫的道上,只等我骑上去。它不停地摆耳蹬蹄,想是已经饿得发慌。然而要骑上去,便觉得欠一点勇气,——就是说“欠一点”吧。虽然不晓得“马上威风”,但关于马的传说是知道一点的。我生长的地方有一句话,道是:“一马三分龙。”马似乎又有几分神性了,但只说有“三分”,可见并不是龙。我既不憎马也不敬马。据说马的脾气很大,性子也很暴烈。而望望前面的山,也颇有几分神秘意味。要走上去的一面,正背着阳光,显得非常晦暗。上到山顶约有五六里路的样子。山路颇险,倘一个不留神,岂但“翻身落马”,且要“落山”,将有性命之虞。所以作起“一鞭残照里”的诗句并不难,难的倒是骑上去,又如何来那么一鞭,何况从没有骑过马的呢?这时凭空想起不如骑马阅兵了,那定然有一名“马童”将马带牢,绝不听其发脾气:这气派倒是在画报上看见过。来接的朋友同随从都已到齐,在马上扬鞭催促了。不便再磨延,即耸身跨上鞍桥。还好,它并不如我曾料想的那般凶刁,在人将骑与未骑稳之际猛地向前一撞。我一面暗自感谢马,一面感谢马的主人。“这马几时也清高起来了?”我说。马摆了摆头,很斯文,又像对我抗议。人马一直升上去,是一种既危险又快意的感受。路折转而上,兼之刚下过雨,脚下那些被磨得秃光秃光的石块,异常滑溜。马像溜冰似的一面打着滑跌,为防备一失足落向深谷,一面还得跳着“狐步舞”。蹄声咵咵响着,其雄壮是只有“马赛进行曲”可以比拟的吧。晚霞发出彩绢般的光,一缕一缕横斜在头顶。人同马打着滑跌,跳着舞,踏着进行曲渐渐接近彩霞,似乎马一跃身,就可以钻进去。回望上下,溪谷间腾起茫茫浓雾,此身飘飘然,就如在云端里,觉得当真要万念俱空似的。骑马登山竟是这样充满诗意,真是想也不曾想到。但是,这诗境中的人物也不能一直做下去。当将要一脚踏进云端时,马却停下来了。它知道云端不能驰骋,竞又是这样不通人意。呜呼!在这短短的行程中,我知道马与驴不同。倘是驴(不仅刁赖,而且愚蠢),要决意怠工下来,就一个干脆,将人摔下脊背,算是给责打者的一点惩罚。而马不然,比驴聪明,它懂得责打是为着要它前进,并非逼它投崖自尽,所以任怎样处罚,它只是给一个不理。它很斯文地站着,在鞭下还观赏山景,大“可以充吾师”的。不得已我只好请它上去。来到山顶,已是暮色垂垂,四周昏暗。一颗星像水银珠,在西南方光亮得灼灼闪耀。四山绝了飞鸟。最远处,一座崇峦后面,尚残留着稀微的白光,照耀着积雪的山巅。谷上弥漫着雾,有黑影在摇动。隐约中树丛下面送来吠声。经年的枯草瑟瑟作响,山景益见荒凉。风吹得马的鬃鬣翻转来,尾巴顺风飘摆,一缕一缕似要飞去。马四蹄打颤,迷茫地望着远处,悲抑地摇摇头,又继续啮食枯草。问了同行者,说是还有十五里的山路要走。现在回想,题目应作“荒山乘马图”,自己便做做“图”中的主角,充充“风尘三侠”中的人物,在时下定会受欢迎的吧!(选白《师陀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有删改)16.文中说“它知道云端不能驰骋,竞又是这样不通人意”,你如何理解?(4分)答案:作者这里其实是正话反说。“云端”实是悬崖深谷中腾起的云雾,马脚踏实地,感觉到了危险,“知道云端不能驰骋”而及时停步,把主人带回现实,打断了“我”驰云端骋的美梦。我的“抱怨”,正写出作者对马的赞赏。解析:我们根据上文知道山路“异常滑溜”,溪谷升起茫茫云雾,作者觉得如在云端,说明赛大得看不清路了,马意识到了危险,“不能驰骋”;而人却在雾里飘飘然,感覚骑马登山充满诗意,还想不顾危险地走下去,认为马不通人意,表面上是埋怨马,其实是赞赏马。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17.结合文意,分析“我”骑马后所认识到的“马性”。(5分)答案:①聪明:马通人意,还能避开山路的危险。②温和(斯文):马在行程中并不凶刁、暴烈,把“我”顺利地载到山顶。③倔强:马有时也不听从主人的驱使,对主人的处罚不加理会。(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4分,答对3点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解析:考生需要先从原文中找出相关语段,作者虽一开始就提到了马,但骑上马却是在第三段,到第九段作者写了山路上骑马的感受,这中问他增加了对马性的认识。考生要从原文中找出关键句,如“它并不如我曾料想的那般凶刁”“接了摆头,很斯文”,这些指马很溫和。第六段写了马登山时的情况,体现了马在山路上行走时很谨慎,很聪明。第八段和第九段写即使人鞭打它,它也不理会,这是写马的個强。抓住这些即可概括整合出答案。考点: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18.“我”在过岭的三个阶段都有着丰富的心理感受,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答案:①骑马之前:忐忑而有所期待。“我”对“马性”不太了解,担心被马摔下山谷,但对初次骑马上山又有些向往。②骑马上山:紧张而充满惊喜。山高路险,不免紧张,但人在马上却安全稳当,并欣赏到不曾想到的美景。③到达山顶:惆怅而有所担忧。天色已晩,山景益见荒凉,“我”不免感到惆怅;路途遥远,人疲马乏,引发了“我”对行程的担忧。(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只要扣住“丰富”,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解析:考生从原文中找出能体现“我”内心世界的关键语句归纳概括即可。文中第一段写“我”“要骑上去,便觉得欠一点勇气”,第二段写我”担心在路险的情况下翻身落马,可见“我”当时内心志忑、,但山很神秘,对骑马上山又有些期待;第六段和第七段说“我”骑马走在山路上,“人马一直升上去,是一种既危险又快意的感受”,又说“骑马登山竟是这样充满诗意”,可看出作者心中既紧张又惊喜;“来到山顶”后,“四山绝了飞鸟”“经年的枯草,荒凉”“马四蹄打项……啮食枯草”,这些体现了作者当时惆怅的心境,同行者说还有十五里,又引发了作者对行程的担优。考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小题。山水画中的地质学赵野木①我国很早就出现了专门描绘自然山川之美的风景画,我们习惯叫“山水画”。山水画滥觞于六朝,独立于隋朝,发展于唐代,至五代进入高峰阶段,经两宋至元朝,成为居统治地位的画种。②中国山水画一开始就重视写生,以自然为师。盛唐画家张璪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师造化”就是向大自然学习,研究表现自然的技法。由于各位画家所居地域不同山石结构不同,因而创造出不同的山石画法,其中主要是皴法。在我国古代著名的绘画技法书《芥子园画传》中列举前人的皴法就有近二十种:披麻皴、乱麻皴、大斧劈、小斧劈、雨点皴,荷叶皴、解索皴、乱柴皴等等。用这些皴法创作的山水画不是自然的简单摹拟,而是山水风貌的再现,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山水。③相传唐朝的李思训创立了小斧劈皴。宋代李唐“扩思训之皴而尽笔力以驰之,又变小斧劈为大斧劈。”范宽常用解索皴,他画的是终南山风光。元四大家之一倪云林首创折带皴,这位无锡人画的是太湖边上的石头。他的画横皴如迭糕,和太湖边上的层理相符。清代大画家石涛提倡“搜尽奇峰打草稿”,创造出拖泥带水皴,山水画又呈现一番新的天地。④这种种的山石皴法从自然科学角度来看,是否反映了一些地质规律呢?我国的地质学家看到古代的山水画和《芥子园画传》中的图,能大致指出画的是哪种岩石:折带皴画的是水平层理的沉积岩和变质岩中的板岩;大斧劈皴画的山石可能是坚硬的花岗岩;解索皴画的是玄武岩山体;云头皴画的是风化的片岩;鬼皮皴画的是剥蚀特别厉害的沙岩。⑤画家根据不同对象运用不同的画法。对象有变动,画法也会不同。火山的爆发、地震的发生往往会使地壳发生巨大的变动。一般地说,比较韧性的岩石如薄页岩或泥质岩石在受力不大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弯曲变形,地质学上称为“褶皱”。比较脆性的岩石或厚层块状岩石如花岗岩、石灰岩受力较大时容易断裂变形,倾斜甚至直立,再经风化剥蚀作用,就会出现杂乱无章的奇形怪状。面对这样的山石再用表现垂直节理的披麻皴和表现水平层理的折带皴就不行了,而运用乱柴皴和乱麻皴等画法就比较合适。那些风化后的砂岩、砾岩、石灰岩等情况就更复杂些。⑥这些皴法只是表现自然山石手法的一部分。自然界中的山岩,千番模样,万种风姿,光用这二十来种皴法是不能表现完全的,必须不断地丰富、创新。山水画的成熟过程就是画家用笔从简单到复杂的丰富过程。因此可以说,山水画的历史就是皴法不断发展的技法史。历史上凡有成就的画家,必定是不落前人窠臼,探索新的技法,表现新的山水的人。现代画家傅抱石画华山偏不用前人的荷叶皴,而创了一种大气磅礴的抱石皴,把华山的“雄伟”表现得更为理想。另一位画家石鲁在陕北黄土高原上也创出了一种表现黄土高原的新的皴法。⑦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的法国画家塞尚曾说过:“为了画好一张风景画,应先明了地质学上的地层。”中国古代画家并不一定懂得地质学,但他们凭着自己精确的观察,发现了山石结构、地质构造的不同,探求出新的画法去表现自然。如果今天的山水画家能够多学习一些地质知识,对绘画一定大有裨益。(选自《中国现代科学小品选》,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有删改)19.第②段说“用这些皴法创作的山水画不是自然的简单摹拟,而是山水风貌的再现,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山水”,你如何理解?(4分)答案:①用皴法创作的山水画是画家师法自然、表现自然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山水样貌的描摹反映。(2分)②山水画对自然山水的表现,在“外师造化”的基础上,融入了画家本人主观的理解和体验,经过了艺术的提炼和加工。(2分)解析:“不是自然的简单華拟”意思就是经过了艺术的提炼和加工,是说用效法创作的山水画源于自然,但又高于自然。“山水风貌的再现”意味着是对山水样貌的描華反映,“经过艺术加工”指其融入了画家本人主观的理解和体验。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20.简析第③段在全文中的作用。(5分)答案:①结构上承上启下。(1分)②内容上,举例说明山水画的皴法来白于画家对自然山石的观察写生。(2分)并由不同皴法对应不同的山石,引发山水画是否反映了地质规律的讨论。(2分)解析:对语段作用的分析,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展开。第②段作者简单介绍了山石画法中的效法,指出有近二十种,而第③段则重点介绍了几种效法,可见它是对上文内容的补充说明。而第④段则从科学角度分析效法画的不同山石,这是在第③段介绍的基础上进行的。考点: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21.古今山水画家为什么要不断发展山水画的皴法?请结合文意分析。(6分)答案:①从表现对象看,自然山石千姿百态,不同山石需要不同的皴法来表现,现有效法不能完全表现它们,因此需要发展出新的皴法。(3分)②从画家的艺术追求看,有成就的山水画家为了不落前人窠臼,更准确地表现对象,精益求精,并发挥创作个性,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皴法。(3分)解析:考生要先找出相关语段,再抓住关键语句整合。第②段中作者指出“由于各位画家所居地域不同,山石结构不同,因而创造出不同的山石画法,其中主要是效法”,第⑥段说“自然界中的山岩,千番模样,万种风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高强度锻制钢坯钳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镶蓝宝石戒指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金属型铸造模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西瓜种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电阻式触摸屏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片状排阻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槽式弯通接头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无机防水堵漏材料堵漏灵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户内外胶装支柱绝缘子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山药罐头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廉洁知识题目及答案
- 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招生政治考察表在校表现考察表面试表
- 2025年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三)答案
- 2025年班组长个人职业素养知识竞赛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网络题库财务会计知识竞赛1000题(仅供自行学习使用)
- 2025海南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
- 2024-2025学年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 DB32-T 5082-2025 建筑工程消防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 第五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4年形势与政策
- 铁路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办法-国铁科法(2017)30号
- A0726 非授权人员进入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审批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