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专题:晏殊专练_第1页
高考复习专题:晏殊专练_第2页
高考复习专题:晏殊专练_第3页
高考复习专题:晏殊专练_第4页
高考复习专题:晏殊专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练字当头熟中生巧—高考复习专题之晏殊专练晏殊词句选粹晏殊字同叔,\t"/item/%E6%99%8F%E6%AE%8A/_blank"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t"/item/%E6%99%8F%E6%AE%8A/_blank"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第七子\t"/item/%E6%99%8F%E6%AE%8A/_blank"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t"/item/%E6%99%8F%E6%AE%8A/_blank"欧阳修并称“晏欧”。后世尊其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亦工诗善文,其文章又能“为天下所宗”。存世作品有《\t"/item/%E6%99%8F%E6%AE%8A/_blank"珠玉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破阵子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清平乐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寓意夜雨染成天水碧,朝阳借出胭脂色。——渔家傲一、文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后二日,复试诗、赋、论,殊奏:“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明年,召试中书,迁太常寺奉礼郎。丧父,归临川,夺服起之。丧母,求终服,不许。岁中,迁尚书户部员外郎,为太子舍人,寻知制诰。帝每访殊以事,率用方寸小纸细书,已答奏,辄并稿封上,帝重其慎密。仁宗即位,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权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议遂定。上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忤太后旨坐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数月,改应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帝亦奋然有意,欲因群材以更治,而小人权幸皆不便。殊出欧阳修为河北都转运,谏官奏留,不许。孙甫、蔡襄上言:“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而殊尝被诏志宸妃墓,没而不言。”坐是,降工部尚书、知颖州。以疾,请归京师访医药。既平,复求出守,特留侍经筵,诏五日一与起居,仪从如宰相。逾年,病浸剧,乘舆将往视之。殊即驰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已而薨。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二日,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篆其碑首曰“旧学之碑”。殊性刚简,奉养清俭。累典州,吏民颇畏其悁急。善知人,富弼、杨察,皆其婿也。殊为宰相兼枢密使,而弼为副使,辞所兼,诏不许,其信遇如此。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晚岁笃学不倦。(节选自《宋史·晏殊传》,有删减)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上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忤太后旨/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B.上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忤太后旨/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C.上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忤太后旨/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D.上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忤太后旨/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权:指暂代官职。古代汉语中,还有一些词也可以表达这一义项,“行”、“署”、“假”、“守”、“加”、“摄”等。B.“夺服”指古代官员丧服未满而朝廷强令出仕。亲族中,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亦先后不一。C.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D.太常寺,封建社会中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属于五寺之一。其余四寺是大理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同千多名进士一起在朝廷上进行廷试,晏殊气定神闲,毫不怯场,而且文思敏捷一挥而就,仁宗皇帝非常赞赏他。B.出任地方官时,晏殊邀请范仲淹来教授学生,可以说,五代以来,教育的复兴是从晏殊开始的。C.晏殊性格刚强率直,有时也急躁易怒,从他用笏板笏板打断侍从的牙齿一事便可见一斑。D.对于章献太后听政一事,有人想独自参见太后,朝中没有人敢提意见,晏殊毫不隐瞒,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悬而难决的问题得以解决。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帝每访殊以事,率用方寸小纸细书,已答奏,辄并稿封上,帝重其慎密。(2)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二日,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5、仁宗皇帝对晏殊格外信任敬重,试结合原文简要概括。二、晏殊诗词情境默写1.在李煜《浪淘沙》中,以梦的短,写现实之长;以梦的欢,写现实的悲;以梦中的主,写现实的客的句子是:,。2.《浪淘沙》中,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故国一去难返,无由相见的句子是:,。3.古代文人喜爱借“雨”抒发情感,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李煜《浪淘沙》中的“,”。4.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5.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三、晏殊词阅读练习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破阵子·春景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鹏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如梦令·春景秦观莺嘴啄花红溜②,燕尾点波绿皱。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③春透。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注】①此时诗人因党祸被贬到杭州做官,继而又被削职,流落到湖南郴州,其间跟家人朋友聚少离多。②红溜:形容花朵娇红。③《小梅》:乐曲名。唐《大角曲》里有《大梅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两首词题目相同,都描写了春天的景物。但表达的情感却有所不同,《破阵子》主要表达的是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如梦令》主要表达的是伤春怀人之情。B.《破阵子》下阕采用了白描的手法,刻画了一群天真活泼的采桑少女的形象。风格朴实,情调欢快,洋溢着清新的生活气息。C.《如梦令》三、四句写天寒指冷,玉笙冰凉,一曲《小梅》呜咽回荡,响彻天空,这使得诗歌境界一转,可见诗人心中更留恋的还是点点梅花盛开的冬景。D.“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为点题之笔,感叹春色渐老,春光即逝,更有那刻骨的相思深情。整首词构思新颖,轻柔典雅,工丽含蓄。2.这两首词在描写自然景物时,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破阵子·春景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鹤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3.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感受,传神地绘景,生动而鲜活,明媚秀润。B.“三四点”、“一两声”或为写实地,更透出幽静与悠长。C.词的下片写少女嬉戏,活泼天真,洋溢着清新的生活气息。D.整首词语言通俗,激情昂扬,境界阔远。4.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是()A.这首词以轻淡的笔触,描写了古代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段,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副情趣盎然的图画。B.词的上片写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行文轻快流丽,蕴含喜悦的情意。C.下片写人。从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D.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纯洁无瑕的心灵。5.词的下阕写人物,试简要分析青年女子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并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这一青年女子形象的。6.在这首词中,晏殊写春景——“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鹤一两声”,杜甫的《蜀相》中也有类似的写春草黄鹏的句子,请写出并简要地分析二者有何异同。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蝶恋花[宋]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月夜[唐]杜甫今夜鄜州①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②,双照泪痕干。[注释]①鄜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②虚幌:透明的窗帷。7.两首诗词的主题都是_____________。8.两首诗歌都刻画了女性形象,但在写法上却各具特色,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蝶恋花晏殊楹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来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9.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词的首句开始就写女主人公因悲秋而怀远,既点明时令、环境,又烘托主题。“千里”明两人分离之远。B.第一首词中“红笺为无色”是因为情到深处,女主人公不停流泪,写信时泪水落到纸上使其褪去了颜色。C.第二首词的首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外物抒写心情,透露女主人公内心的哀愁。D.第二首词的次句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弥漫着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燕的双飞,更反衬出人的孤独。10.这两首词都写到无处“寄书”,其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山亭柳•赠歌者①晏殊家住西秦,赌②博艺③随身。花柳上④,斗尖新。偶学念奴⑤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销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注:①本词为作者知永兴军时所作,当时年已衰老,政治失意。②赌:比赛竞争。③博艺:精通多种艺术技能。④花柳:泛指一切歌舞技巧。⑤念奴: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女。⑥阳春:即《阳春曲》,一种属于“阳春白雪”的高雅歌曲。词中指代歌妓所特别擅长的花柳尖新之曲。1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上片片首两句是歌女的语气,她自言住在西秦那里,年轻时具有多种艺术技能,敢和人比赛竞争,自信而又自负。B.上片中间“念奴”“高遏行云”两句中,歌女夸述自己在多种艺术才能上敢和大家竞赛,并且比别人高超,新颖独创,绝不流俗。C.下片的发问“衷肠事、托何人”是歌者盼望能找一个可以终生相托的人,“衷肠事”实指终生相托的人。D.这首词与晏殊大多数词一样典雅华丽,塑造了一个技艺高超受人追捧,色衰之后景遇凄冷失意悲伤的歌女形象,有较强的现实意义。12.试比较下片最后两句与《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两句在所抒发的感情上的不同。13.该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歌者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刻画手法?14.有人说:“本词写实,表达了作者对以歌者为代表的普通劳动者的关爱与同情。”也有人说:“本词作者以歌者自托,明写歌者,实写自己。”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词做简要分析。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诉衷情晏殊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玉楼春无名氏东风杨柳门前路。毕竟雕鞍留不住。柔情胜似岭头云,别泪多如花上雨。小楼画幕无重数。听得楼边车马去。若将眉黛染情深,且到丹青难画处。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二句,面对烂漫春光,主人公不是览景生欢,而是情态异常,“香阁浓睡”。一“恼”字,承上贯下,使词意陡生顿挫。B.“一春芳意”与“三月和风”为对偶句,同是“牵系人情”的景物。“牵系”既形象地表现了柳丝的特点,同时也是对“眉叶细,舞腰轻”的照应。C.“柔情胜似岭头云”与“别泪多于花上雨”两句中,情是泪的内源,泪是情的外现,一情一态,两个比喻,对仗工致,且曲尽传神写照之妙。D.“若将眉黛染情深,直到丹青难画处”上句变实为虚,抽象的感情成了可染可画的形象体。下句既实又虚,“丹青”既指图画,也喻忠贞不渝之情。16.两首词在开篇都写到“东风杨柳”,请分别简析其中“柳”的形象、人的形象有怎样的特点,柳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怎样的作用?一1答案:C2.答案:A(“加”是加封的意思。)3.答案:B(不是仁宗,应该是宋真宗)4.(1)皇帝常常拿政事向他咨询,晏殊都用一寸见方的小纸片用小字书写意见,已经答复完,就连同底稿一起封好呈交皇帝,皇帝看重他缜密审慎的作风。(2)皇帝虽然亲临祭奠,但把没有探访晏殊病情作为深深的遗憾,于是特地罢朝两天,追赠晏殊司空兼侍中,谥号元献。5、(1)允许做地方官的晏殊回京师治病。(2)皇帝特地留侍讲经筵,而且下诏每隔五天觐见一次。(3)出入的仪卫随从待遇同宰相一样。(4)晏殊病逝,皇帝亲临祭奠,特地罢朝两天并追赠晏殊司空兼侍中,谥号元献。(5)拒绝了晏殊辞去兼职的要求。【概括出三条即可】参考译文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时便能写文章,景德初年,张知白任江南地区安抚使,以神童的名义向朝廷推荐他。皇帝召晏殊和千余名进士一起在朝堂上参加殿试,晏殊神情自若,毫不畏惧,提笔成文。皇帝嘉奖他,赐他同进士出身。宰相寇准说:“晏殊是江东人氏(江东五代时属南唐,为宋敌国。这么说意即晏殊不可重用)。”皇帝却说:“唐时名相张九龄难道不是江东人氏吗?”两天之后,又进行诗赋策论的复试。晏殊上奏道:“我曾经私下学习过这种文赋,请允许我换考其他题目。”皇帝喜爱他的诚实,晏殊的文章写完之后,多次称赞。第二年,晏殊应召面试中书舍人。升任太常寺奉礼郎。晏殊父亲去世,他回临川丁忧,丧服未满便被皇帝强令起用。晏殊母亲去世,他恳求满丁忧之期,皇帝又不允许。年内,晏殊升任尚书户部员外郎,任太子舍人,不久又任知制诰。皇帝常常拿政事向他咨询,晏殊都用一寸见方的小纸片用小字书写意见,就连同底稿一起封好呈交皇帝,皇帝颇为看重他缜密审慎的作风。宋仁宗即位后,章献明肃太后根据先帝遗诏暂时代理朝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都想独自面见太后奏事,朝中众臣无人敢提意见。晏殊进言:“向太后奏事的大臣,(太后)隔帘听取汇报,(大臣)都不能面见。”此议方定。晏殊上疏评议张耆不可担任枢密使,忤逆太后旨意。有次跟随去玉清昭应宫,侍从拿着笏板在他之后才赶来,晏殊生气地用笏板砸他,把待从的牙齿打断了,御史大夫因此事弹劾晏殊,晏殊被免官,贬为宣州知州。几个月后,改任应天府知府,晏殊请范仲淹来教授学生。自从五代以来,天下的学校荒废,复兴教育从晏殊开始。太后拜谒太庙,有人奏请太后穿衮冕。太后拿这个问晏殊,晏殊用《周官》中规定的太后服饰回答。朝廷正在陕西用兵,晏殊请求停止让内臣监军,不把阵图交给诸将,使将军能够根据敌军形势决定攻守策略;并且招募弓箭手,培训他们,以备战斗。晏殊又请求拿出宫中多余的器物变卖以资助边境军费,凡是管理钱财的其他官员都罢免,把财权集中到度支司(三司之一,掌经济出纳)。他的建议都被施行了。晏殊平日喜爱结交贤士,当世知名之士,比如范仲淹、孔道辅都出自晏殊门下。等到担任宰相后,他更加致力于提拔贤才,于是范仲淹与韩琦、富弼都被重用,直至担任台阁重职,大多成为当时的贤士。皇帝也发奋想有所作为,想要依靠众多人才来改革政治,但是奸佞权臣们都不给予方便(极力阻止)。孙甫、蔡襄上言:“宸妃所生的陛下是天下的君主,但晏曾接受诏令为陛下生母作墓志铭,却没写一个字,此事便这样过去了。”又有人上奏说晏殊役使官兵建造房屋出租来谋利。因为这些,晏殊被降为工部尚书、颖州知州。但是当年晏殊是因为章献太后(仁宗养母)正在临朝,所以不敢写仁宗生母的墓志铭;并且他所役使的士兵,是辅臣例宣借给的,时人因此认为这不是晏殊的罪过。因为疾病,请求归京师以寻医问药。康复后,再次请求出守,皇帝特地留侍讲经筵,下诏每隔五天觐见一次,仪卫随从待遇同宰相一样。过了一年,晏殊疾病逐渐加重,皇帝乘车将要探访他。晏殊立即派人快马上奏说:“这是我的老毛病,快好了,不值得让陛下担忧。”不久病逝。皇帝虽然亲临祭奠,但把没有探访晏殊病情作为深深的遗憾,于是特地罢朝两天,追赠晏殊司空兼侍中,谥号元献,在他的碑首篆刻“旧学之碑”四字。晏殊性格刚强率直,生活简朴。多次担任地方官,属吏颇害怕他的急躁易怒。善知人,富弼、杨察,都是他的女婿。晏殊做宰相兼枢密使,同时富弼为枢密副使,晏殊想要辞退他兼任的枢密使一职,皇帝下诏没有答应。可见晏殊被信任知遇到这种程度。晏殊文章赡丽,文思如泉,尤其工于诗,闲雅有情思。晚年笃学不倦。二1.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2.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3.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三1.C2.同:①俯仰结合。“燕子来时新社”“莺嘴啄花红溜”是仰视,“池上碧苔三四点”“燕尾点波绿皱”是俯视。②色彩鲜明。“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黑白鲜明,黄绿相间。“莺嘴”“红花”“燕”“绿波”色彩鲜艳。异:《破阵子》①从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描摹春天景色。②动态景物和静态景物相结合,描写出了一幅秀丽的春景图。《如梦令》①比拟。“绿皱”拟物;“人与绿杨俱瘦”拟人。②借代。“绿”借代春水。【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理解和分析能力。C.“可见诗人心中更留恋的还是点点梅花盛开的冬景”错误。题目是《春景》,《小梅》是一首曲子,这里表达的是伤春凄冷之情。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相同点:都运用了俯仰结合的手法。晏殊词,“燕子来时新社”意思是: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是仰视之景;“池上碧苔三四点”意思是:池边点缀着几点青苔。是俯视之景。秦观词,“莺嘴啄花红溜”意思是:黄莺用嘴衔过的花更加红润。是仰视之景;“燕尾点波绿皱”意思是:燕子用尾点扫的水波泛起绿色的涟漪。是俯视之景。都色彩鲜明。晏殊词,“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鹏一两声”中,黑色的燕子,白色的梨花,绿色的青苔,嫩黄的黄鹂,黑白鲜明,黄绿相间。秦观词,“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莺嘴”“红花”“燕”“绿波”色彩鲜艳。不同点:晏殊词,①调动多种感官描绘春景。上片写自然景物。“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从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描摹春天景色,写足春色之娇娆媚人。②动态景物和静态景物相结合。“池上碧苔三四点”等为静景,“燕子来时新社”为动景,动静结合,描写出了一幅秀丽的春景图。秦观词,①运用比拟的手法。“绿皱”,把水波比作皱纹,是拟物;“人与绿杨俱瘦”,写人与绿杨一样消瘦,是拟人,以生动的形象表达伤春念远之情,而“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意自在其中,让人想象到一幅花落絮飞,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②运用借代的手法。“燕尾点波绿皱”中的“绿”借代春水。3、D4.C5.本首词塑造了一位活泼天真、纯洁无瑕的少女形象。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刻画青年女子形象——声音:巧笑。表情和动作:逢迎、笑从双脸生。心理:疑怪昨宵春梦好。6.(1)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2)相同点:都用了衬托的手法。不同点:表达的情感不同。《蜀相》中,作者写黄鹂鸟的叫声是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用黄鹂鸟的叫声反衬出诸葛亮祠堂周围的寂寥冷落,寄托着诗人对诸葛亮身后凄凉的哀叹和同情,亟盼良相贤才平叛定国,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无奈与悲愤之情,同时也有物是人非、历史沧桑的感慨。晏殊的《破阵子》用黄鹂鸟的叫声衬托出周围的幽静,写出了春光的美好,抒发了热爱春光的欢快自在之情。【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形象、手法的能力。D.“激情昂扬,境界阔远”分析错误,从词中来看,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故选D。4.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C项,“从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错。词中没有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只用一笔点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这位少女不仅聪明,富于想象,而且心灵是那样纯洁无瑕。故选C。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本题有两个问题,一是结合下阕分析人物形象,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这一形象。从词中来看,写青年女子的内容在词的下阕。“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是说趁着这春暮夏初的季节,少女们停了针线,来到这大自然的怀抱里,这时,东边邻居的女伴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她们正好在那条桑田小路上相逢了。“巧笑”二字,捕捉到了“东邻女伴”的声音和神态,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态的描写,由内心到外表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内心真情流露的一刹那,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读时,使人有似曾相识之感。“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少女们相逢的时候,兴高采烈,欢欢喜喜的,随着,一块儿玩着那斗草的游戏。词中主人公胜利了。这位天真的少女充满着青春的欢乐。她忽然想起昨天夜里做的那个好梦,认为那原来是“斗草赢”的兆头,脸上又飞起了笑容。词中没有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只用一笔点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这位少女不仅聪明,富于想象,而且心灵是那样纯洁无瑕。由此可知,词下阕从人物的声音、神态、动作以及心理等方面塑造了一位天真活泼纯洁无暇的少女形象。6.本题考查写出杜甫的《蜀相》中类似“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鹤一两声”的写春草黄鹏的句子,并分析二者有何异同。这属于诗歌的对比阅读。首先要读懂这两首诗,精读这两句诗,先答出杜甫的《蜀相》中类似的句子,然后分析这两句诗的异同。首先指出杜甫的《蜀相》中也有类似的写春草黄鹏的句子是“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然后先分析两句诗的相同点:都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再分析其不同点。本诗中的“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写出春水池塘,点缀那末三四点青苔,密林深处,不时传来莺儿的歌唱。“日长”,表明季节已开始变化,多少有点惜春的意味。柳絮在空中飞舞,显示出晴和的景象。“碧苔”、“黄鹂”、“飞絮”,看来似乎是极其常见的自然景物,经词人稍加点染,宛如一轴初夏风光小幅,特别惹人喜爱。清明时节后,天气渐渐转暖,海棠梨花刚刚开败,柳絮又开始飞花。春社将近,已见早燕归来。园子里有个小小的池塘,池边点缀着几点青苔,在茂密的枝叶深处,时时传来黄鹂清脆的啼叫。石油,晏殊的《破阵子》用黄鹂鸟的叫声衬托出周围的幽静,写出了春光的美好,抒发了热爱春光的欢快自在之情。杜甫的《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描绘的景物,色彩鲜明,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自然界的春天来了,中兴的希望却非常渺茫。想到这里,诗人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惆怅的感觉,因此说是“自春色”、“空好音”。“自”和“空”互文,刻画出一种静态和静境。作者写黄鹂鸟的叫声是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用黄鹂鸟的叫声反衬出诸葛亮祠堂周围的寂寥冷落,寄托着诗人对诸葛亮身后凄凉的哀叹和同情,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景中生意,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无奈与悲愤之情,同时也有物是人非、历史沧桑的感慨。【点睛】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另一种是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首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此题为比较异同,并且给出比较的范围,较为容易,结合诗歌作答即可。注意意境的概括和手法的分析。7.思乡怀人或思念亲人8.①第一首中,所刻画的女性是抒情主人公自己,通过“正面描写”“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拟人化”等手法,描写女人公的所见所思,生动表现其怀人而不得的孤独寂寞和哀怨之情。②第二首中,所刻画的女子是杜甫想象出的形象,作者通过“侧面描写”或“虚写”(虚实结合)的手法,想象自己的妻子在家中看月思念远在长安的自己,来表达思念亲人(乱世漂泊,家人难聚)之情。【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主旨的能力。先看第一首词,这首词上片描写苑中景物,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蕴含着愁苦之情,根据“明月不谙离别苦”“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等诗句可以知道,诗中的主人公这首词是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再看第二首,这首诗歌的题目是“月夜”,古诗中一般以月寄托思念之情;首联想象妻子在鄜州望月思念自己,说透诗人在长安的思亲心情,颔联说儿女随母望月而不理解其母的思念亲人之情,表现诗人想念儿女、体贴妻子之情,颈联写想象中的妻子望月长思,充满悲伤的情绪,尾联寄托希望,以将来相聚共同望月,反衬今日相思之苦。由此可知,这首诗歌也是表达思念亲人的情感。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题干明确说明,这两首诗歌都刻画女性形象,但写法各具特色,可见考生需要结合诗句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先看第一首,这首诗歌塑造的女性就是抒情主人公自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西风凋碧树”等都属哀景,在这些景象之中融入了主人公的情感,这是使用情景交融的手法;“燕子双飞去”“明月……斜光到晓穿朱户”,这些都是乐景,燕子双飞明月朗照更显自己孤苦,这是以乐景衬哀情;“槛菊愁烟兰泣露”“明月不谙离恨苦”,这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菊之愁,兰之伤以及明月无情来展现人物的情感;“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都是人物的行为,属于正面描写。再看第二首。这首诗歌中塑造的是诗人想象的妻子形象,从注释可知,杜甫在长安,妻子在鄜州,所以妻子的情况是诗人所想,这是虚写,也是侧面描写,诗人猜想妻子独自赏月的情景来展现乱世中亲人难聚的伤感之情,表达对亲人的思念。9.C10.①第一首词“何处寄书”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归鸿无信”之果,又是“泪弹不尽”之因;②第二首词“何处”以问句收束,将女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增加绵延不尽的情致,耐人寻味。【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的能力。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比喻”错,是拟人,菊花上笼罩着一层轻雾,好像人脉脉含愁,兰花上滚动着露珠,好像人在默默哭泣,赋予菊花和兰花人的情态。故选C。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的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时应着眼全篇,要抓关键词赏析,分析作用时应点明艺术效果,结合表达技巧分析该句在诗词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分析两首词无处“寄书”表达效果的不同,主要从手法、内容情感两方面入手,注意结合全词赏析,弄明白为何寄书,刻画人物行为时运用的手法,比较两者的感情。《思远人》中抒情主人公的恋人音信全无,所以发出了何处寄书的疑问,然后洒泪研墨写信,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点点滴滴,一直写到离别后,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这里要明确运用的手法是夸张,承上启下,点明了人物内心的无助,既是“归鸿无信”之果,又是“泪弹不尽”之因,可见诗歌是通过“寄书”来逐步表现出情感的深化,突出主人公的深情。《蝶恋花》则要了解寄书前,女主人公独上高楼,却不见对方,所以才有了寄信的想法,注意前一句和后一句,一个理想一个现实,有一个落差,注意点明对比的手法,要注意女主人寄书的心理活动,“山长水阔知何处”表明的是不可见的怅惘。【点睛】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是否正确。11.D12.①本词中流泪者为歌女,她在酒筵前唱歌,想起当年得意之时,眼下却这样凄清冷落,不禁流下了眼泪;而白诗流泪者为作者自己,听到琵琶女的自述和凄凉的曲声,自己的衣衫都被泪水浸湿了。②本词描写歌女流泪,直接抒发歌女内心的痛苦悲伤,进而表达对歌女悲凉遭遇的同情,同时作者由歌女之悲哀,引起了自身遭贬受逐,客居外乡的悲伤;而白诗直接以自己流泪来抒发遭贬谪后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感。【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本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D项,“这首词与晏殊大多数词一样典雅华丽”表述有误,这首词在晏殊词中是别具一格的。从思想内容看,它一反以往流连酒歌的生活、相思离别的闲愁、风花雪月的吟咏,而是反映了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歌女的不幸命运,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从作品的风格来说,也一反以往的雍容华贵、闲雅圆融,而变得激越悲凉。故选D。12.本题考查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本题题干是“试比较下片最后两句与《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两句在所抒发的感情上的不同’”。解答本题,注意分析两首诗中流泪者的身份、流泪的原因,再结合他们各自的生活背景以及诗歌中具体的表情达意的词语进行分析。先理解诗句的意思。本词中“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意思是,唱完一曲后我在酒宴上当众落下泪来,再次拿起罗帕掩面而泣。“当筵落泪”“重掩罗巾”的是歌女,屡次流泪,屡次用罗巾擦干。每次感到悲哀,都要强作笑颜。再联系本词写作背景可知,作者被贬官多年,当时年已衰老,政治失意。描写歌女流泪,直接抒发歌女内心的痛苦悲伤,实际是心中不平之气,难以抑制,假借歌者之名一吐自己心中的抑郁之情;而白诗“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意思是,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再联系这首诗写作背景,作者当时被贬为九江郡司马,“江州司马”指作者自己,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引发了诗人贬谪的感伤,这句诗直接以自己流泪来抒发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点睛】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另一种是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诗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13.(1)词中为我们刻画了一位技艺高超、红极一时,因年长色衰而遭弃绝,知音难觅、内心凄凉悲哀的歌者形象。(2)主要运用对比。上阕通过描写红歌女年轻时的盛况,下阕描写歌女年老色衰后所遭逢的冷遇,上下片形成鲜明对比,抒发了词人的无限同情。14.(1)我认为是实写歌者。词中通过“高遏行云”的夸张,“蜀锦缠头”与“残杯冷炙”的对比等手法的渲染,叙述了歌者由红极一时到惨遭弃绝的悲剧故事,集中体现了封建社会女子没有地位的社会现实,寄予了作者深切的关爱与同情。(2)我认为是写作者自己。词中虽集中刻画了一位歌者的形象,但歌者“由红极一时到惨遭弃绝”的经历与作者“先历任要职后遭贬受逐”的经历是相似的,作者采用隐喻的手法,借歌者形象来慨叹自己的命运,确有“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之寓意。(3)我认为既是写实,也是写作者自己。词中通过“高遏行云”的夸张,“蜀锦缠头”与“残杯冷炙”的对比等手法的渲染,叙述了歌者由红极一时到惨遭弃绝的悲剧故事,集中体现了封建社会女子没有地位的社会现实,这位歌者的形象作者的经历是相似的,作者采用隐喻的手法,借歌者形象来慨叹自己的命运,所以既是写歌者,又是写自己。【解析】1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题目有两问,第一问要求答出该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歌者形象,第二问要求答出词中塑造歌者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刻画手法。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找到词中描写该人物的句子,然后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入手,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这首词的上阕写歌者的家住在西秦,开始只是靠小小的随身技艺维持生活。在吟词唱曲上别出新裁,翻新花样。偶然学得了念奴的唱腔,声调有时高亢能遏止住行云。所得的财物不计其数。没辜负她的一番辛劳。其中“家住西秦”“蜀锦缠头”“不负辛勤”等词,不着色彩地描写了一位凭借歌舞绝技发家致富的歌者形象。下阕写歌者数年来往返于咸京道上,所挣得的不过是一些剩洒冷饭。满腹心事,该向何人去诉说?若得知音赏识,她不会拒绝唱那些最难最高雅的歌曲。唱完一曲后歌者在酒宴上当众落下泪来,再次拿起罗帕掩面而泣。通过对歌者生涯和表演时候的描写以及歌者内心世界的刻画,如“残杯冷炙”“知音见采”“当筵落泪”等词,塑造了一位怀才不遇、渴望知音的歌者形象。从手法上来看,上下阕对比鲜明,所以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1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本题题干给出了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本词写实,表达了作者对以歌者为代表的普通劳动者的关爱与同情”,另一种认为“本词作者以歌者自托,明写歌者,实写自己”,要求考生谈出自己的看法。考生在解答时需要先表明观点,再结合原词进行分析。考生可以选择赞同第一种观点,认为此词是写实,阐述理由时可从词的内容入手,分析全词是如何塑造歌者的形象的,如全词通过一个歌者年老色衰遭遗弃的悲惨命运,道出封建社会千千万万被玩弄、遭遗弃的歌女艺妓的共同心声,上阕通过描写红歌女年轻时的盛况,反衬出年老的失意,下片描写歌女年老色衰后所遭逢的冷遇,抒发词人对她的无限同情等。考生也可以选择第二种观点,认为此词是作者自托,阐述理由时可结合词人的人生经历来分析。如,此词虽然写了一个歌者的经历,但结合注释可知,晏殊曾历任要职,但后来遭贬受逐,客居他乡,词人的经历与歌者的经历相似,故此词是作者自托。考生也可以答此词既是写实,也是写词人自己,阐述理由时可先分析词是如何写歌者的,然后再结合作者经历进行分析。无论考生选择哪一种观点,都是先表明观点,再结合原词进行分析,注意语言通顺流畅,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