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建议_第1页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建议_第2页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建议_第3页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建议_第4页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建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课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北宋建国后,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宋初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形成一个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宋朝继承和完善了隋唐的科举制,不仅为宋朝选拔了大量的文官人才,也对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产生了积极影响。一、教学目标和重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北宋的建立和意义,文官体制的背景和内容,宋朝科举改革的内容和影响。2.过程与方法学习“文官体制”和“科举制的完善”等相关内容,结合“探索与争鸣”,尝试用历史的眼光纵向、横向地分析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的因果关系及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文官体制”,了解“重文轻武”国策的两面4性;懂得制度创设的重要性。通过学习“科举制的完善”,懂得其有利于公正和公平;知道中国的科举制对西方文官体制的重要影响。(二)教学重点文官体制。二、教学设计建议(一)教学过程建议·宋朝的建立1.教学前,建议先从教材的单元标题入手,解析“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等内容,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本册教材的主线;再重点分析第五单元,让学生找出单元导言的关键词,如“制度创设”、“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北方民族的兴起与扩张”、“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的转移”、“创造发明”、“行省制度”等,以此为基础,掌握本单元的基本线索,进而理清教材目标、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的关系,从宏观的视角进入微观的历史学习。2.结合教材图片,让学生讲述“陈桥驿兵变”的故事,了解北宋建立的过程。3.北宋建立后,采取“先南后北”的策略,从960年至979年,基本完成中原地区的统一,标志着唐末五代分裂割据时代的结束和中原王朝的重建。北宋时,契丹、党项等民族政权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都足以与中原王朝相抗衡,形成了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出示宋、辽、西夏形势图,论证此观点。·文官体制1.提问:北宋制度创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指出:文官体制是北宋在制度上的一大创设。再提问:北宋建立文官体制的目的是什么?文官体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指出:为避免藩镇拥兵自重、武将兵变篡位的历史重演,宋太祖在政治、军事制度等方面的调整和改革。2.讲述文官体制的主要内容。中央:收兵权——“杯酒释兵权”。结合“文献选读”,深化学生对杯酒释兵权目的的理解。建立新体制一一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兵权。枢密院长官一般由文官担任。地方:“内重外轻”,强壮士兵人中央禁军,地方上为厢军和乡兵,采取更戍法。3.分析宋代“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指出:宋政府是文官政府,较之于汉唐以来的统治集团构成,北宋统治集团由科举选拔的文臣组成。中央的要员,如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副相)、正副枢密使,还有地方官员等,大都由文人担任,形成一个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结合“知识与链接”,分析官、职、差遣的分离及其利与弊。进一步强调课文小宇“不杀士大夫”的“祖宗之法”,“与士大夫治天下”的统治方式,理解这一时期朝廷言论、谏争相对自由等等。结合“练习与测评”1、2,让学生加深对北宋制度创设的理解。

·科举制的完善1.梳理我国古代科举制的基本线索:先秦的世袭制、秦代的军功爵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隋唐宋元明清的科举制。2.提问:宋代科举制与前代在表现形式上有何不同?学生回答后指出:宋代的科举制在考试制度、考试规则、考试内容等三方面与前代大不相同。结合“练习与测评”3,与学生共同完成讨论,进而指出:宋代完善了隋唐的科举制。在考试制度上,增设“殿试”,分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在考试规则上,创设“弥封”、“誉录”,更公正和公平。在考试内容上,北宋中期以后,废“帖经”,不以诗赋取士,增加策论。补充讲解课文小字,如“别头试”、“锁厅试”以及宋代地方的启蒙教育等等。3.通过讨论,让学生得出结论:宋代完善科举制的结果是选拔了大量文官人才,在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对内)。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而指出:隋唐科举制规定,商人及其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宋朝的科举制放宽了尺度,允许商人中有“奇才异行者”应举。隋唐科举制的规定表明官府对商人采取政治歧视政策,反映了官府对商业活动的压制。宋朝放宽对商人参加科举考试的限制,表明官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商人的政治歧视政策,反映出商业活动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基础较好的学校,可拓展中国科举制与西方文官制度关系的相应知识(对外)。中国科举制对西方产生的影响可追溯到16世纪。1569年,葡萄牙传教士克鲁兹所撰《中国游记》将中国的科举制介绍到西方。1583年,葡萄牙修道士胡安·冈萨雷斯·德万多萨所著《伟大的中国》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科举制的内容和方法,此书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激起了欧美人士对中国科举制的关注。如英国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形成过程中对中国的科举制最为关心。从1570年至1870年,英国出版的介绍中国科举制的书籍就达70多种。英国于1793年、1816年及以后,曾多次派外交使节到北京实地考察中国的科举制度。西方学术界公认:现代西方文官制度源于中国的科举制。曾任美国联邦人事总署署长的艾伦·坎贝尔教授来华讲学时曾说:“当我接受联合国的邀请来中国讲授文官制度的时候,我深感惊讶。因为在我们西方所有的政治学教科书中,当谈及文官制度时,都把它的创始者归于中国。”17世纪末和18世纪,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科举考试选拔官员的方式引起西方各国的高度重视,成为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重要借鉴。4.“探索与争鸣”中设计的题目是本课的难点,可让学生经讨论解决。通古今:如先秦的世袭制、秦代的军功爵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隋唐至宋(延续至清)的科举制。通彼此:政治制度与文化教育制度的关系;科举制与文官体制的关系。本课小结:唐末五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藩镇的拥兵自重和武将的篡夺皇位,不知重演了多少次,而最后一次就是赵匡且自导自演的“陈桥兵变”。所以,宋初统治者最担心的就是五代十国历史的重演,立国后的制度建设,都着眼于如何防范藩镇的拥兵自重和武将的篡夺皇位。这就是赵普对赵匡脱所说的“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解决之法,则是“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宋初的各项制度建设,如收高级将领的兵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兵权的体制。“内重外轻”、“重文轻武”、完善科举制、大量提拔文官等等,都以此为宗旨和目标。宋初制度创设和改革,对消除军人乱政、地方割据确有成效;就恢复汉族统一王朝、消除内部隐患的角度来说,宋初两代皇帝的经营可以说相当成功。太祖立国以宽厚著称,重文轻武,也恰当地体现了传统政治在经历了长期反复动荡之后逐渐趋于平和与成熟。但随之带来的冗官、冗兵以及“积贫”、“积弱”等问题,使北宋成为历代最弱势的一个王朝,由此直接导致了北宋中期的两次改革。(二)知识结构图示三、栏目运用和习题分析1.练习与测评1(1)文官;宋初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通过科举制度来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形成一个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2)因为唐末五代以来藩镇拥兵自重、禁军将领兵变篡夺皇位时有发生。(3)因为“重文轻武”已成北宋的国策。2.练习与测评2同意。赵匡胤奉行“重文轻武”国策,通过调整政治、军事制度,以科举考试提拔文人担任官职等举措,成为我国历史上备受推崇的文治之君。“重文轻武”国策扭转了唐末以来藩镇拥兵自重、禁军将领篡夺皇位的局面,使宋代的经济、文化出现繁盛景象。尽管在宋朝300年的基业中,长期积贫积弱,但在民间却享有盛誉,并对后世历代产生了深远影响。不同意者,言之成理即可。3.练习与测评3宋朝科举考试分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宋太祖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