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A.铁+氧气四氧化三铁B.二氧化碳+碳一氧化碳C.氧化汞汞+氧气D.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2.下列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4个实验方案,其中合理的是(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为240℃)()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C.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3.过氧乙酸(C2H4O3)广泛应用于环境的消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B.一个过氧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元素和3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C.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0%D.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34.下列四个图象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正确的是()A.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B.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C.等质量的碳酸钙与足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D.电解水实验中,生成的氢气和氧气之间的质量关系5.在反应A+2B=C+2D中,已知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22:9,当6.4gB与一定质量A完全反应后,生成3.6gD,则此反应中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A.1:2 B.4:1 C.1:4 D.2:16.如图为镍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关于该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核电荷数为28B.核外有4个电子层C.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D.易失去2个电子7.《流浪地球》的热播让普通人了解到“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它含有70%的氮气(体积分数)、20%以上的氧气,还有二氧化碳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B.在“人造空气”中,燃着的蜡烛不会迅速熄灭C.“人造空气”若只含有氧气会更有益于人的健康D.可以利用反应:,粗略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8.用如图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做法会使实验结果不准确的是()A.事先在集气瓶内加少量水 B.燃烧匙内加足量红磷C.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 D.实验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9.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经过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克34255反应后质量/克0x521A.该反应可表示为:乙+丁=甲B.x的值为18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丙一定是催化剂10.下列化学用语中对数字“3”的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①Fe3+②3C60③④A.表示核外电子数的是④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③C.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② D.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①11.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分子个数之比等于气体体积之比。如图是一定体积的氢气和不同体积的氧气化合成水(液态)的实验数据的关系图(横坐标表示通入氧气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后剩余的气体的体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氢气B.虚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氧气C.实线与虚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气体恰好完全反应D.反应前,原有氢气2mL12.下列实验对应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产生黑色固体B.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铁:试管中红色固体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电解水的实验:两个电极上产生大量的气泡,正极上产生的是氢气,负极上产生的是氧气D.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玻璃管内红色的固体粉末变成黑色,气体的总体积减少了约五分之一1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化学反应进行了探究,实验测定结果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物质ABCD反应前质量/g201226反应后质量/g022待测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反应后D物质的质量是30gC.C物质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14.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酸雨形成的原因B.证明铜的活动性大于银:C.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D.超氧化钾()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氧气:15.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离子带电荷,因此带电荷的一定是离子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且不供给呼吸,故可用做粮食瓜果的保护气D.化合物中含不同种元素,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都是化合物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实验仪器a的名称:_______。(2)实验室用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3)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属于___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停止加热前,应先_______,然后再熄灭酒精灯。(4)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如何验满瓶?____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水钢采用烟气脱硫工艺,不仅能消除二氧化硫,防止形成酸雨,还能将其转化为硫酸钙等产品,实现“变废为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O2+2SO22CaSO4+2CO2,现用2.5t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求:(l)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__________;(2)可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__________。18.(8分)2018年5月18日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试海成功,航母的许多电字元件使用了黄铜。为测定某黄铜(假设合金中仅含铜,锌)中铜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同学称取20g黄铜粉末于烧杯中,将80g稀硫酸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20202020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g)39.9259.8479.8099.80(1)黄铜粉末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_g。(2)该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下表是2019年10月10日重庆市部分地区空气质量日报地区①高家花园大桥②沙坪坝区小龙坎③长寿化工工业园④渝北区中央公园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空气质量级别ⅢIIⅣI(1)空气质量最好的地区为_______(填序号)。(2)长寿化工工业园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______(填化学式);该地区容易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是_______。(3)高家花园大桥附近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它的来源可能是______。A汽车尾气的排放B人的呼出气体C周围居民焚烧生活垃圾D植物的光合作用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D【详解】A、铁和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C、氧化汞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D、乙炔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符合题意。故选D。2、A【解析】A、铜粉在加热时,与氧气反应生成固体氧化铜,密闭容器中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注射器的活塞向右移动,活塞向右移动的体积等于消耗氧气的体积,故可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正确;B、二氧化碳、氯化氢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错误;C、只能探究出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错误;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错误。故选A。3、A【详解】A、根据过氧乙酸(C2H4O3)化学式可知,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B、根据过氧乙酸(C2H4O3)化学式可知,一个过氧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和3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元素只讲种类,不论个数,故B错误;C、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40%,故C错误;D、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2×2):(1×4):(16×3)≠2:4:3,故D错误。故选A。4、A【详解】A、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镁和氧气生成氧化镁,镁质量逐渐减少至零,氧化镁的质量逐渐增多至不变,氧气有剩余,图像可以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符合题意;B、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红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故固体质量应该增加,反应结束后,质量不变,图像不能反映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C、等质量的碳酸钙与足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粉末状固体与稀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速率快,故图像不能反映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D、电解水实验中,生成的氢气和氧气之间的体积比为2:1,不是质量比,故图像不能反映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5、A【详解】设生成3.6gD时,同时C的质量为x。x=4.4g;由质量守恒定律知,需A的质量=4.4g+3.6g-6.4g=1.6g,则此反应中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1.6∶3.2=1∶2。6、C【详解】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判断:
A、它的核电荷数为28,故A说法正确;
B、该原子的电子层数为4,故B说法正确;
C、它的质子数等核外电子数,故C说法错误;
D、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它易失去2个电子,故D说法正确。
故选:C。【点睛】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表示法:小圆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7、C【详解】A、由“人造空气”的成分可知,“人造空气”中氮气的含量70%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78%低,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由于“人造空气”中有20%以上的O2,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会继续燃烧,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人造空气”若只含有O2,不利于人的呼吸,因为如果让动物呼吸纯氧会引起中毒,人类也同样,选项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D、红磷与人造空气中的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为固体,反应前后发生装置中压强不同,利用压强差原理,可以粗略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8、C【详解】A、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是用来吸收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另一方面有利于容器内温度的降低,节约了实验的时间,故不符合题意;B、红磷足量可以把氧气完全消耗,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否则会使实验结果偏小,故不符合题意;C、装置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这样瓶内温度较高,气压还没降低到室温标准,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小,故此符合题意;D、如实验装置漏气,红磷燃烧即使能耗尽装置内的氧气,由于装置漏气,外部空气也会进入装置内也测不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因此,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9、C【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得:34+2+5+5=0+x+5+21,x=20,反应后,甲物质质量减小,故甲是反应物,乙物质质量增加,乙物质是生成物,丙物质质量不变,丙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丁物质质量增加,丁物质是生成物。【详解】A、甲是反应物,乙、丁是生成物,故该反应可表示为:甲=乙+丁,不符合题意;B、由分析可知,x的值为20,不符合题意;C、该反应可表示为:甲=乙+丁,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符合题意;D、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不符合题意。故选C。10、C【详解】①Fe3+表示1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②3C60表示3个C60分子;③表示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④表示铝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3。故选C。【点睛】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11、D【详解】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22H2O,从图中可以看出:每增加1mL的氧气,氢气则减少2mL,当氧气体积小于2mL时,氢气有剩余;当氧气体积为2mL时,两者完全反应;氧气大于2mL时,氢气被反应有氧气剩余。故实线部分表示有氢气剩余;实线与虚线的交点(坐标为2,0)为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虚线部分表示氧气剩余。由此判断:
A、实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气体是氢气;故A正确;
B、虚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气体是氧气;故B正确;
C、实线与虚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气体恰好完全反应,故C正确;
D、根据氢气和氧气反应时的体积比2:1,可推知原有氢气为4mL;故D错误。
故选:D。【点睛】根据图象所表明的反应物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关系,围绕图象表明变化关系得出结论。12、C【解析】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根据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分析;根据电解水实验现象分析;根据铜在空气中加热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分析。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产生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电解水的实验:两个电极上产生大量的气泡,正极上产生的应该是氧气,负极上产生的应该是氢气,且后面两句话描述的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铜在空气中加热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会观察到玻璃管内红色的固体粉末变成黑色,气体的总体积减少了约,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13、C【解析】A、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A的质量减少了20g-0g=20g,故A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20g;同理可以确定B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12g-2g=10g;C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D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D的质量为20g+10g=30g。该反应的反应物为A和B,生成物是D,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错误;B、生成的D的质量为30g,反应后D物质的质量是30g+6g=36g,错误;C、C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正确;D、由于C选项说法正确,错误。故选C。14、C【解析】A、酸雨是因为雨水中溶有二氧化硫(或氮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的酸造成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SO2+H2O=H2SO3,故A错误;B、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但氯化银难溶于水,不能与AgCl发生置换反应,不能用这两种物质探究铜的活动性大于银,故B错误。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D、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4K2O2+2CO2═2K2CO3+3O2,故D错误。故选C。【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15、C【详解】A、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故错误;B、氧化物的特征是含有氧元素,且只有两种元素的化合物,故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故错误;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且不供给呼吸,故可用做粮食瓜果的保护气,故正确;D、化合物中含不同种元素,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故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长颈漏斗CaCO3+2HCl=CaCl2+H2O+CO2↑BE2KClO32KCl+3O2↑分解反应将导管移出水面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集满瓶【详解】(1)实验仪器a的名称:长颈漏斗。(2)实验室用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所选用的固液发生装置是B;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E;(3)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反应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若用排水法C装置收集氧气,停止加热前,应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造成试管炸裂;(4)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如何验满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计算机二级试题及答案的学习益处
- 2025年MS Office知识点试题及答案
- 2025年MSOffice知识点梳理试题及答案
- 现代汉语公共表述能力试题及答案
- 财务决策中的逻辑导向试题及答案
- 逻辑考试中的细节2025年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经济法考核重点分析试题及答案
- C++软件生命周期管理试题及答案
- 提升Photoshop创作思路的试题及答案
- 完成税务申报的关键步骤试题及答案
- 水泥厂班组生产中的安全
- 2025年中医养生茶饮课件
- 2021年上海市高考英语试卷(春考)(解析卷)
- 大数据平台建设及运营合作协议书
- 工程车驾驶员安全培训
-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课件
- 《水浒传演讲》课件
- 《中国政法大学》课件
- 《汤姆索亚历险记》测试题(含答案)
- MySQL数据库设计与应用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昆明理工大学
- 《“珍牡肾骨胶囊”对维持性血透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影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