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卷(含答案)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37分)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花苞(bāo)娇媚(mèi)诱惑(huò)彩棱镜(lèng)B.睫毛(jié)掩饰(shì)高邈(miǎo)绿茵茵(yīn)C.莅临(lì)吝啬(lìn)干涩(sè)淅淅沥沥(xī)D.粗犷(guǎng)静谧(mì)晒干(shài)咄咄逼人(duō)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超市大优惠活动正式开始了,一大早人们就争先恐后地拥进去。B.时间就像小河里的水,不断向前,永远也不回头。但小时候老觉得时间过得慢,迫不及待地想长大。C.这鬼天气,真是说变就变,刚才还是艳阳高照,转眼间,瓢泼大雨就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D.他说话总是咄咄逼人,叫我们很难接受。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2分)A.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B.“小明,作业做完了吗?”“做完了,妈。”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D.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4.下列说法不恰当一项是()(2分)A.朱自清《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颂春三部分内容。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B.《观沧海》是东汉未年曹操写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C.《雨的四季》既写了北方的雨,又写了南方的雨。D.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是唐诗,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宋词。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通过阅读刘慈欣的作品,使我们看到恢弘的科幻世界,感受到诗意的英雄主义情怀。B.市教育局推动的“研学旅行”项目,在丰富学生见闻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C.市政府提出要完善人才绿卡等配套服务,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更加优惠的入户、子女入学、就医、住房等。D.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三进校园”等多项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春秋末年,当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时,虽然也遇到过不同的观点,但却很少与别人公开进行争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使对“乱臣贼子”,也不是公然进行锋芒毕露的批判,而是将自己的是非善恶标准,隐寓于对历史事实的正面论述中。①反对“巧言”、“利口”②教导弟子,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讷于言而敏于行”③甚至当着弟子的面提出“余欲无言”④编写《春秋》,臧否人物,也是采用隐晦的笔法,“寓褒贬,别善恶”⑤对待不同观点的人,只是主张“道不同不相为谋”A.②⑤①④③B.⑤②①③④C.①②④⑤③D.④⑤①③②7.填空。(10分)(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2)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无人送酒来。(4)__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5)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写自己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最近,班级里开展了“《朝花夕拾》知多少”的名著阅读竞赛活动。请你回答下列问题。(6分)(1)_________(人名)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是绍兴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1分)(2)《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辛辣嘲讽的是______________这篇文章。(1分)(3)下列关于名著《朝花夕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朝花夕拾》中一部分文章反映鲁迅童年时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一部分文章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B《〈二十四孝图〉》叙写了鲁迅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产生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封建社会儿童的悲惨处境。C.《父亲的病》重点回忆鲁迅少时为父亲寻医问药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作风,揭示了这些“名医”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木质。D.《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睡相不好,喜欢切切察察,而且还谋害了隐鼠,这些都使鲁迅对她感到厌烦,但当她送给鲁迅心心念念的《山海经》时,鲁迅不禁心生敬意和感激。(4)阅读下面的语段,然后回答问题。(2分)“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崔鼠,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①这段文字出自鲁迅《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_____》一文。(1分)②结合这段文字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1分)9.学完本文后,班级开展了以“感悟冬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9分)(1)【补填诗句】请结合你的知识积累,将下面描写冬天的诗句补充完整。(4分)①日暮苍山远,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纷纷吹落轩辕台。③千山鸟飞绝,________________。④墙角数枝梅,________________。(2)【提取信息】“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请仔细阅读下面两段文字,从中提取关于“冬至”的三条信息。(3分)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确立的节气之一,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圭表观测日影长短法测定出冬至来了,时间在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所以冬至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3)【片段写作】请发挥想象,描写一下你家乡的冬天。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突出冬天的特征,50字以上。(2分)二、阅读(33分)10.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4分)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秋在大多数文人笔下是悲凉的、萧瑟的,但在曹操的笔下却充满生机,为什么?请结合诗歌背景简要分析。(2分)(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分)11.文言文阅读。(11分)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4分)①俄而雪骤骤:_________②公欣然曰欣然:_________④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_________⑤撒盐空中差可拟差:_________(2)请给文中画框线的句子划分节奏。(标1处)(1分)未若柳絮因风起(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4)如果你是这场咏雪比赛的评委,你觉得谢朗和谢道韫谁的比喻更好呢?为什么?(2分)(5)假如你穿越到东晋,置身谢家,你认为这个家族有着怎样的家庭氛围?结合文章内容分析。(2分)12.对比阅读《春》和《济南的冬天》,完成下列小题。(10分)【甲】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乙】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1)请给甲、乙两个文段各拟一个小标题(字数不多于5个字)(2分)【甲】____【乙】____(2)甲、乙两个文段都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景物?请分别具体列出它们的写景顺序。(2分)(3)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含义,说说它们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2分)②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2分)(4)“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请结合原文,谈谈“妙”在哪些地方?(2分)13.阅读下文,完成下题。(8分)走着走着天就亮了刘庆明①我小时候有一次跟着母亲走亲戚,由于生产队里的生产任务紧,母亲对我说,明天凌晨三点起床,赶回家晒谷子,不能睡得太沉啊。②坐在一边的亲戚说,这么早,带着孩子走夜路,我们不放心啊。③母亲说,都是熟路,怕什么。亲戚只好依我母亲。凌晨三点钟,母亲把我摇醒。亲戚送我们到路口。母亲向他们挥挥手,说,你们回去睡吧,不要紧,两个小时就到了。④我知道,天转晴,母亲要赶回去晒生产队里的谷子。我跟在母亲后头,在黑暗里走着。脚下是一高一低的麻石路。三点多,虽是凌晨,但天幕上没有星星。母亲说,黎明前的夜是最黑的,你怕不怕?我那时七岁多,有母亲在身边,还怕什么。我摇摇头,说,不怕,有你呢。走了一段路,我看看天,还是黑黑的,心里想,天怎么还不亮呢?我问母亲,母亲说,会亮的。又走了一段路,我觉得天还是黑黑的。黑夜肆意着,仿佛一个宽大而又深邃的黑洞,又似如来佛的手掌,我怎么也走不出那黑色的天幕。我心里有些不耐烦,又问母亲,天怎么还不亮呢?母亲说,快了,你不要老记着天怎么还没亮,只管走,走着走着,天就会亮起来。⑤母亲怕我走得不耐烦,心里老想着走路的事,便给我讲故事。母亲讲的故事,都是我平时听她讲过多次的老故事,耳朵都听得起了茧。可在黑夜里,我只能认真听着。就这样,母亲的故事分散了我期盼天亮的注意力。我们就这样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天亮起来,我最先看到东方出现鱼肚白。我指着那东方的鱼肚白高兴地对母亲说,看,天快亮了。母亲抬起头看了看,说,真的,天快亮了。⑥很快,那东方的鱼肚白越来越明亮,直至完全白起来。母亲高兴地说,你看,我们只管走着走着,天就亮了。接着母亲又说,以后你不管做什么事情,别老惦记着怎么还没做好呀,怎么还没完成呀。就像现在走路一样,只管走着,只要认真做下去,我们就会不知不觉把事情做好、完成好,心里一点也不觉得慢,不觉得累。要是我不给你讲故事,你老惦记着怎么天还没亮、还没到家,就会越走越觉得脚下的路途遥远,越走越觉得天总不会亮似的,无形中给自己增添心理负担。你上学读书也一样,不要老想着读书好累,只有认认真真地读着,认认真真地做作业,才会觉得读书并不难,越读越觉得有味,这样成绩自然会提高起来。⑦后来我长大了,时时想起母亲“走着走着天就亮了”这句富有哲理的话,它让我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首先不想困难难到什么程度,只管认认真真去克服、去战胜,不抱怨困难太大,一心想着如何解决困难。我相信,心中坚信“走着走着天就亮了”的道理,只要走着,离家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近。同样,任何事情,只要我们埋下头,认真去做,离成功就不遥远。⑧“走着走着天就亮了”,成了我在人生路上一直向前的精神力量。(选自《思维与智慧》2018年第20期,有删改)(1)阅读文章,理清文脉,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写相关的情节。(2分)母亲带“我”辞亲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亲给“我”讲道理(2)赏析下面的句子。(2分)黑夜肆意着,仿佛一个宽大而又深邃的黑洞,又似如来佛的手掌,我怎么也走不出那黑色的天幕。(3)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母亲的形象。(2分)(4)本文的标题“走着走着天就亮了”有怎样的含意?请联系全文做简要分析。(2分)三、作文(50分)14.写作。观看了2021年2月1日起在CCTV-1综合播出的《觉醒年代》,使我们明白了,“醒”,一个有温度的文字:山朗水润,万物苏醒;声声叮咛,爱的唤醒;点滴感悟,心灵觉醒;鉴往知来,值得我们警醒……醒来,可以是一种姿态,可以是一种对过往的反思,还可以是一种成长。请根据以上材料,选择你最有体会的角度,以“醒来”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写作提示:①明确“醒”的真正内涵;②详略得当,充分表现“醒”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及重要性;③有逻辑地表达自己从中获得的感悟、发现、思考等;④内容健康,文体明确;⑤)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A项“彩棱镜”中的“棱”应读“léng”。2.答案:C解析:A.争先恐后:抢着向前,唯恐落后。符合语境,使用正确;B.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符合语境,使用正确;C.淅淅沥沥:指小雨落下的声音。与“瓢泼大雨”语义矛盾,使用不当;D.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符合语境,使用正确;故选C。3.答案:B解析:A.“害了羞”把薄雪人格化,这是拟人的修辞;B.无修辞;C.“盼望着,盼望着”是反复,“脚步近了”把春天人格化,是拟人;D.“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三个比喻句构成了排比句,是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故选B。4.答案:D解析:《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5.答案:B解析: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使”;C.成分残缺,缺少宾语;可在“住房等”后添加“条件”一词;D.语序有误,可将“学生非常受欢迎”改为“非常受学生欢迎”;故选B。6.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衔接和排序。结合前文中的“也遇到过不同的观点,但却很少与别人公开进行争辩”可以判断首句应该是⑤,这是孔子对自己的要求;然后承接②,从正面提出对弟子的要求;然后是①,从反面提出对弟子的要求;再接着③要求更进一层;最后④句中的“臧否人物,也是采用隐晦的笔法”照应后文的“即使对‘乱臣贼子’,也不是公然进行锋芒毕露的批判”。所以排序为:⑤②①③④。故选B。7.答案:(1)影入平羌江水流(2)落花时节又逢君(3)强欲登高去(4)回乐烽前沙似雪(5)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6)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7)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8.答案:(1)寿镜吾(寿怀鉴)(2)《无常》(3)B(4)①狗·猫·鼠②表达了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解析:(1)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对先生的描写可知,就是寿镜吾。他,名怀鉴,字镜吾。(2)《无常》描述鲁迅儿时在乡间迎神赛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讽刺。(3)“老莱娱亲”并没有“揭示了封建社会儿童的悲惨处境”。(4)①由“凡捕食雀鼠”“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判断,写的是猫,出自《狗·猫·鼠》。②结合“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把握作者的情感。9.答案:(1)①天寒白屋贫;②燕山雪花大如席;③万径人踪灭;④凌寒独自开(2)①冬至时间的确定;②冬至名字的由来;③冬至的气候特征;④我国冬至的习俗。(任意三点即可)(3)示例:严寒的冬天迈着蹒跚的脚步来到人间,给人们展开一幅生动的画卷:鹅毛大雪洋洋洒洒,长长的冰柱像水晶的短剑挂在檐前,人们好似生活在琼楼玉宇之间,七色尽逝,满目皆白,“千树万树梨花开”,美丽的画面尽现眼前。解析:(1)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此题要注意“径”“踪”“凌“等字的书写。(2)考查概括材料重要信息的能力。通读所给材料,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分析,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如“我国已经用圭表观测日影长短法测定出冬至来了“是说冬至时间的确定。“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是说冬至名字的由来。“阳气回升。所以冬至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写的是冬至的气候特征。“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说的是我国冬至的习俗。(3)要审好题干。写作内容是描写一下你家乡的冬天。要求发挥想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突出冬天的特征。家乡的冬天有很多可写的内容,重点是要描写家乡冬天的景物。要抓住家乡的冬天的特征来写,捕捉最能体现家乡冬天的景物,写具体细致。要按一定得顺序来写,如空间顺序,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由内到外,写得有条有理;要采用多种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等修辞方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写得富有神采;要写出真情实感,写眼前景,抒内心情,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之情。10.答案:(1)此时曹操北征乌桓胜利而归,内心充满了喜悦,对未来统一中原、建功立业充满了信心,所以他笔下的秋景是充满生机的。(2)运用夸张和互文修辞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解析:(1)本题考查结合诗歌背景理解诗人情感。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东汉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登上碣石山,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一时兴起写下了这首诗。诗人是喜悦的,笔下的秋便也充满了生机。(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题干要求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这几句是诗人的想象,运用了夸张、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沧海的广阔无边,创造出极为开阔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11.答案:(1)①急②高兴的样子③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④大体(2)未若/柳絮因风起(3)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小辈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4)【示例一】我觉得谢朗的“撒盐空中”的比喻更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呈现上扬的姿态,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描写景物首先需要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示例二】我觉得谢道韫的“柳絮因风起”的比喻更好。这个比喻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空中差可拟”一句中的比喻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蕴,“柳絮因风起”的比喻就好在意蕴深刻。(5)从“内集”“讲论文义”“欣然”“大笑”等内容可以看出,谢家的家庭氛围是融洽、和谐、欢快、轻松、富有文化气息的。解析:(2)本题考查划分文言语句朗读节奏的能力。此句译为: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未若/柳絮因风起。(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注意把握重点字词的意思,翻译时兼顾语句的流畅性。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文义:文章的义理。(4)本题考查鉴赏文章的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可以有不同的观点,但是都要围绕文章的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注意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来谈依据。如果认为“撒盐空中”的比喻更好,可从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的角度作答。如果认为“柳絮因风起”的比喻更好,可从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的角度作答。(5)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通读全文,从“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这个家庭是一个温馨、和谐的书香门第。从“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家庭中弥漫的是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12.答案:(1)甲:春花图;乙:雪后的山(2)都用了空间顺序。甲文:树上——花下——遍地乙文:山上——山尖——山坡——山腰(3)①蜜蜂忙碌的热闹景象,侧面写出春天百花盛开的景象,表现作者内心无尽的喜悦。②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山尖连接着蓝天的秀美景象,表现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4)妙在雪之小。例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妙在雪之色,例如: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妙在雪之态,例如: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解析:(1)本题考查小标题的拟写。解答此题首先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文段内容,然后再压缩拟写标题即可。甲文段描写的是各种各样的春花,可拟写为“春花图”;从“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句子可知,乙文段描写的是薄雪下的山,据此拟写小标题即可。(2)本题考查写景顺序的判断与分析。阅读甲文段,作者先写的是树上的花,再写花下的蜜蜂、蝴蝶,最后写草丛中的野花,可见是按由上到下的空间顺序来写景的;乙文段更容易看出,文段中有“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等词,也是按由上到下的空间顺序来写景的。(3)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与作者情感的分析。①“嗡嗡地闹着”,写出了蜜蜂采蜜时声音,“闹”表现了蜜蜂之多,其实也是侧面表现了花多,花甜,可见作者看到此景时的喜悦。②“镶上”有“镶嵌”之意,是将雪拟人化了,表现蓝天与白雪相交接的美,也是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以及对济南冬天的喜爱。(4)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