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重点),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难点)。穿越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穿越人物:赵薇苏有朋赵薇段:(女主角版)……我穿越了,衣食住行与习俗都变化了!苏有朋段:(男主角版)……好吧,女性优先。我也穿越了,好爽啊!穿越地点:A.19世纪中叶后清王朝B.20世纪初的中国穿越结果:A.从《还珠格格》服饰开始……提问:当时男子、女子的服饰是怎样的?当时男子的发型如何?当时女子的发型与鞋是怎样的?当时人们见面时如何问候的?当时结婚与丧葬时的情形怎样的?当时男子的服饰是怎样的?男子以长袍马褂为主
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袍褂是最主要的礼服。图为清末的一张人物合影,照片中的服饰几乎包揽了当时男服的所有款式。
当时女子的服饰是怎样的?汉族女装上袄下裙清朝女子服装旗袍裹身满族女服
旗袍始于清代,清太祖努尔哈赤领军南征北战,统一了关外女真族各部。设立了清军中的红、蓝、黄、白四正旗。入关后又增添镶黄、镶红、镶蓝、镶白四镶旗,以此来区分、统驭所属军民,称做“八旗”。八旗所属臣民的妇女习惯穿长袍,是满族妇女的土著服装,故此而得名。旗袍的来历史汉族女子服装西方女子服装的启发与不足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经典形象是:上着紧身胸衣,下着加裙撑和臀垫的长裙,通身装饰着蕾丝花边.但它将女性身体雕塑成沙漏形状,所要付出的代价是健康,甚至生命。清代普通女装满族女装汉族女装上袄下裙
嘉庆后,女装无生气,变化甚少,袄裙似乎成了唯一的女装。对此惨状,张爱玲曾感叹:“我们不大能够想像过去的世界,这么迂缓、安静齐整——在大清朝三百年的统治下,女人竟没有什么时装可言!
”当时男子的发型是怎样的?清朝男人的发型,是把脑袋四周的头发都剃光,只留中间部分,然后梳一根大辫子。这其实是代表着清朝人的一种志向,叫做“削平四夷,定鼎中原”。
当时女人的鞋子是怎样的?“三寸金莲”始于五代南唐(公元937-975年)。当时五代李后主喜爱音乐和美色,他令窅娘用帛缠足,使脚纤小弯曲如新月状及弓形,并在六尺高的金制莲花台上跳舞,飘然如仙子凌波,故称“三寸金莲”。以后从宫内到民间皆仿行。当时女子缠足足裹足的陋习始于隋,在宋朝广为流传,妇女们将裹足当成一种美德,不惜忍受剧痛裹起小脚。人们把裹过的脚称为“莲”,而不同大小的脚是不同等级的“莲”,大于四寸的为铁莲,四寸的为银莲,而三寸则为金莲。三寸金莲是当时人们认为妇女最美的小脚。
一双绣花鞋竟不及一个女人巴掌大,而最宽的鞋跟部分,也最多不过一寸
不管千百年来缠足习俗怎样残忍与蛮横,在今天的年轻一代看来,都已变得荒诞不经,甚至难以置信!曾经遍及天下的小脚,已然寥落无几,一如雨后残云,只待时代清劲的风不久便把它们干干净净地收拾而去。
在古代,脚的形状大小成了评判女子美与丑的重要标准,作为一个女人,是否缠足,缠得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到她个人的终身大事。当时社会都以女子大脚为耻,小脚为荣。中国的女子在长期男尊女卑及苛刻的礼教下,已不认为自己具有独立的人格,为了取悦于男人,她们心甘情愿地争相缠足,并以小脚为荣、为尊。著名中国学家费正清指出:“缠足,显然是男人对女人的超文明的胜利。”在中国后妃史与中国妇女史上,这种胜利都是以女性的人格扭曲作为沉重代价的。由此,令人想起十九世纪一位西方学者的一声叹息:“不仅中国人的思想,而且连他们的身体也被反自然的习惯摧残和扭曲了。”
女子无才便是德当时女子的发型和之前相比有怎样的变化?一些知识女性纷纷效仿男生剪了短发,杨开慧丁玲剪发闹革命女子发型变化
陆小曼因徐志摩而被人熟知,而徐志摩也以他毕生的灿耀光芒燃烧着陆小曼孱弱的青春,却同时也掩没着陆小曼绝世的才情。林徽因是一个有着卓越才华却也有普通性情的女子,三个杰出而优秀的男子成全了她的美丽。
近代中国第一批现代女性张爱玲她的一生坎坷曲折,犹如一卷长篇传奇,而她的文字也宛若金针,貌似漫不经心地描龙绣凤,实际上却将字字句句都刺在了读者的心头。
王映霞与郁达夫的传奇恋情,在民国时期已被传为佳话,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中最著名的情事”,但这段才子与江南美人的轰烈爱情却最终以悲剧草草谢幕。
近代中国第一批现代女性“少帅”张学良与“赵四小姐”赵一荻无疑是最绚丽的一对。能没名没份地陪伴一个失意的男人度过几十年寂寞幽禁生涯的,只有赵四小姐。近代中国第一批现代女性张学良与赵一荻延续70多年的真挚爱情,堪称中国20世纪的爱情神话。如果不遇到张学良,赵一荻会有一个什么样完全不同的人生,如果没有赵一荻始终陪伴左右、相濡以沫,张学良将怎样度过那孤寂的软禁岁月?当然,历史不能假设,事实是他们相遇了,相识了,相爱了,共同走过了漫长的人生岁月。传统社交礼仪作揖请安跪拜三拜九叩见面当时人们见面时是如何问候的?讲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六礼: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当时人们结婚的情形是怎样的?二度穿越:B.20世纪初的中国结果:从《情深深雨濛濛》开始
思考:引起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课本第54页——55页)材料一、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文明对中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习俗造成猛烈冲击。材料二、民国期间政府仿照西方各国,颁布了男女礼服的形制。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自由剪辫的法令。维新派人士倡导发起女权运动。材料三、在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双重刺激下中国的民主工商业产生并曲折的发展,中国沿海及大城市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材料四、受西方民主、平等、自由观念的影响,伴随着晚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大业的进行,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变革,晚清社会也呈现出平等化的时代特征。外因政治经济思想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西方民主平等思想影响中国政府改革的推动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的推动提问:当时男子、女子的服饰是怎样的?当时男子的发型如何?当时女子的鞋是怎样的?当时人们见面时如何问候的?当时婚礼、葬礼的情形怎样的?当时男子的服饰是怎样的?西装——鸦片战争后传入,民国开始流行“窄袖革履”的西式服装西装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各式各样的西装敞领、少扣的西服成为现代人尤其是现代成熟男性最为青睐的着装风格。孙中山先生设计了中山装“孙中山参照中国原有的衣裤特点,吸收南洋华侨的‘企领文装’和‘西装样式’,本着‘适于卫生,便于动作,易于经济,壮于观瞻’的原则,亲自主持设计,由黄隆生裁制出的一种服装式样”。
——《中华文化习俗辞典》?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时代缩影:从孙中山服装看男装变迁中西合璧民国晚清前清
虽说西装依然是男人们时髦的服饰,但中山装很快就开始与西装平分天下。中山装你知道中山装造型的含义吗?
礼义廉耻五权分立三民主义行政、立法、司法、监察、考试
为什么民国以来历届国家领导人都在重大场合必穿中山装?
中山装也曾一度被世界公认为中国的“国服”,它的流行已接近一个世纪。直到现在,在国际场合,张艺谋、陈凯歌、李连杰等人,也都习惯于选择以中山装亮相。当时女子的服饰是怎样的?旗袍——民国开始流行传统旗袍改良旗袍它原本是清代的旗人服装,后经不断改变款式,逐步从贵族衣饰演变为平民时装。盘点影视中的旗袍美女
三十年代中国女性时尚,可以说不仅具备了领潮与赶潮的氛围,同时女性时尚的消费也正在朝着追寻内心的精神满足和寻求社会认可的方向发展。
受欧美影响,30年代中期流行“透、露、瘦”。十分透明的丝织品也用来做旗袍了,精美的西式蕾丝衬裙、衬裤一览无余。开衩高至臀下,露出光洁有型的腿。
绝代芳华永恒璀璨的香港女星乐蒂
旗袍穿在发髻高挽身段窈窕的中国女子身上,那种东方的美、东方的神韵,令人叹为观止。旗袍的美是一种典雅而高贵的美,同时它对穿着者的要求也十分苛刻,这不仅仅表现在对身体的要求上,同时也表现在对穿着者内涵及气质表现上,它是一种距离的美,一种静止的典雅美。
现存当时月份牌上的时装美女画看,是时西风东渐,当是收腰、高叉、紧身、长到衣边扫地的那种。30年代美丽标准:中西合璧名女人。中西合璧搭配,旗袍外配西式大衣或西式服装。衩高及臀、且腰身也变得紧窄的旗袍使中国女性第一次展露出服装中的性感成分。盘点影视中的旗袍美女盘点影视中的旗袍美女盘点影视中的旗袍美女盘点影视中的旗袍美女盘点影视中的旗袍美女盘点影视中的旗袍美女盘点影视中的旗袍美女盘点影视中的旗袍美女请欣赏中国淑女形象
女性旗袍,似乎生来就是为这个世界贡献美的。尤其是光彩照人的青春妙龄,杨柳细腰,明眸善睐,身前身后,无不为之倾倒。
中西合璧中山装中山装吸取中式服装和西装的优点,精练、大方。其形制寓意为:一、四个口袋代表国之四维(礼义廉耻),袋盖为倒笔架,意为以文治国。
二、门襟五粒纽扣代表五权分立。
三、袖口三粒纽扣代表三民主义。
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
五、衣领封闭,代表严谨治国。
中国社会生活在变化的同时也保持着民族特色旗袍和中山装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活方式的变化引起了礼法秩序的松弛,普通百姓不再顾虑什么服饰制度、身份限制,而是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衣着打扮。
概括近代男女服饰变化的原因及影响?(课本第55页)原因:影响:外因:内因:鸦片战后,西式服装的传入政府政策的推动(清政府、民国政府)服装选择:服装改良:随心所欲中西合璧(中山装与旗袍)鸦片战争专制民主自然经济机器生产思考
传统服饰与新式服饰体现了什么不同的思想观?新式:透露着对平等自由的向往传统:体现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电影《花样年华》带动旗袍热,片中张曼玉身着旗袍的造型性感、优雅,她演绎的上海三十年代女性二十六款旗袍的典雅妙曼,于女性的心底埋下了伏笔。当时美丽人物:胡蝶、林徽因、阮玲玉等符合中国民间传统的美女标准。当时男子的发型和之前相比有怎样的变化?断发材料: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欧美百数十年前,人皆辫发也,至近数十年,机器日新,兵事日精,乃尽剪之,今既举国皆兵,断发之俗,万国同风矣。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蓄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沐难则卫生非宜,梳刮则费时甚多,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遭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留之反劳。──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①西方自由民主平等思想影响;②清末排满,反清革命兴起;③辫子不适合近代工业发展的需要。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剪辫的原因是什么?
清兵入关,强令男子剃发蓄辫,辫子成了民族压迫的标志。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改革这一与时代潮流不相容的旧习俗。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民国时期,政府颁布法令剪辫易服。发型政治色断发有何色彩?民国下令剪辫子新时期的时尚发型根据课本概括近代“断发”的原因?政府法令:清政府:自由剪发的法令民国政府:《剪辫通令》结辫陋习革除当时女人的鞋子能说明什么问题?不缠足西方的高跟鞋引入西方的高跟鞋引入穿高跟鞋的女子缠足的小女孩妇女解放!不缠足的开路先锋——康有为的女儿民主平等思想影响维新人士推动北京培华女子中学的女学生(右一为林徽因,左为她的表姐们)电影演员阮玲玉
不缠足原因?鲜明政治色彩宋美龄倪桂珍宋嘉树宋子良宋庆龄宋子文宋蔼龄宋子安1917年民国花样杂陈的男女装土洋并存,中西合璧如今数量增加、色彩丰富、款式多样、融入国际潮流
西风东渐下的礼仪婚姻丧葬风俗的变革见面礼:跪拜、作揖——鞠躬、握手意义: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清朝辛亥革命后1816年嘉庆召见英国驻印度总督阿美士德清末中外官员握手致意西方礼仪冲击;民主共和精神影响希特勒与溥仪握手致意日常礼变化原因:当时人们见面时是如何问候的?握手致意民国之初,为了体现民主共和精神,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布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礼仪的简化,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当时人们结婚的情形是怎样的?传统九道婚俗有哪九道呢?
所谓“九道婚俗”,就是一对夫妻从结识到结婚需要的九道正规礼仪,这“九道婚俗”分别为:相亲、过门、订亲、送日子、圆房、哭嫁、婚礼、闹房、回门。文明婚礼梳一东洋头,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衣绿袜一概不用;昂然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民初的新式婚礼新文化运动、国民革命的推动婚礼婚礼变化原因:蒋介石与宋美龄徐志摩与陆小曼林徽因与梁思成。这段爱情婚姻,因林徽因这个才华横溢的美貌女人而被人铭记.现代的结婚照如今我们的婚俗观经历了革命训练、个性启蒙、价值回归的艰辛旅程,现在正朝着多元化、人性化方向迈进。想必,80后以及90后,也必将成为中国婚继续“解放”的主力。丧礼的演变如此丧礼该改一改了丧礼的演变
直系亲属披麻带孝,在死者的坟前行跪拜礼。地上的白色小棍是用来驱鬼“哭丧棒”。
给死者焚烧纸钱。传统葬礼1925年:孙中山讣告、追悼会葬礼今天推行树葬断发易服服饰足形发型长辫剪辫缠足放足“等级森严”——无等级限制、多元化民族压迫——政治色彩男权压迫——男女平等西装中山装旗袍长袍马褂上袄下裙中西合璧彻底变化缓慢风俗的变革移风易俗婚礼见面礼葬礼跪拜、作揖身份的不平等——人格的平等厚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鞠躬、握手自由恋爱、幸福婚姻文明、卫生、简洁重礼轻爱——重爱轻礼铺张浪费、迷信——无等级差别、摒弃迷信彻底新旧杂陈小范围变化风俗的变革西风东渐下的报刊与电影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出版的周报是:1609年德国的《报道或新闻报》最早的日报是:1663年德国的《莱比锡新闻》最早出现并具有影响力兼售价低廉的大众化报纸:是1833年美国的《纽约太阳报》从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新文化运动后,成为国人不可缺的内容。广播影视的普及文字
声音广播1926年6月1日,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随后,无线电广播日益成为民众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19世纪末以美国电影王国为首的娱乐片纷纷打入中国市场,对国人的眼界激起一场波澜。1905年11月,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电影──京剧《定军山》拍摄成功.1931年3月,《歌女红牡丹》公开上映,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由此问世。
《歌女红牡丹》女主角胡蝶看电影概况:(1)
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拍电影
(3)
中国第一部有声片(2)
中国第一部故事片《定军山》《难夫难妻》《歌女红牡丹》30年代上海的一个电影拍摄现场渔光曲1933年,“新兴电影运动”的开山之作。
1936年,被称为30年代中国电影探索的集大成者。《马路天使》《三个摩登女性》民国时期,国产电影获得了快速发展,并出现了一些优秀的电影作品。
比如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拍摄的《姐妹花》《渔光曲》等,以及抗战结束后拍摄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三毛流浪记》等,都是中国电影史上脍炙人口的名作。中国早期电影明星阮玲玉阮玲玉阮玲玉,原名阮玉英,祖籍广东中山县,生于上海。她起初在上海崇德女子中学读书,16岁时,迫于生计,不得不从崇德女中退学。因为喜欢表演,就到明星影片公司考《挂名夫妻》的女主角。中国现代影视明星大众传媒之报刊篇(课本第55——56页)阶段具体表现出现1815年,英国传教士出版了第一份以中国人为发行对象的中文期刊,之后,外国传教士又陆续创办了一系列中文报纸兴起太平天国运动期间,()。1872年()是近代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发展维新运动期间,国人创办了大量的报刊来宣传维新思想,报纸成为()得武器。普及(),随着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民众开始产生新闻观念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新文化运动后《申报》报刊业发展带来的影响(课本第56页补充)1.宣传政治主张,唤起民众,推动了民主革命进程。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丰富的人民的精神生活。3.促进事实传播,激发人民关心国家大事,推动了科学的发展,民众思想的觉醒。4.促使人民了解政府动态,有利于公民的政治参与。5.传播实业讯息,推动实业发展。6.传播商业等信息,增进商业等信息的交流,推动社会的进步。……当代报刊从最初的老式收音机,到后来的随身听、CD,随着时代的发展,MP3随身听已经成为现今最为流行的音乐播放器,延续着音乐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大众传媒之电影篇(56页)时间概况评价1896年()“又一村”放映西洋戏电影中国最早放映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了谭鑫培京剧短片()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
1913年《难夫难妻》,以潮州的买卖婚姻习俗为题材中国第一部()1931年(),旨在揭露旧礼教对妇女精神的毒害
中国第一部()有声片上海徐园《定军山》故事影片《歌女红牡丹》传播时事、娱乐生活、普及科学、开阔视野结合课本概括近代报刊、电影的作用?反映着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折射出人文精神和民主意识有些成为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发展不平衡,内地和农村仍落后贫穷思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影响是什么?P58半封建化色彩,有利于列强的侵略反封建、倡民主促进资经济发展,推动工业化有利于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经济:思想:政治:消极:
思考1: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生活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
从“衣”来说,由清末的笨拙的旗人服装转变为西装和五彩缤纷的休闲服装;从“食”来说,引进了西餐,而且更多的考虑到膳食结构和营养配餐;从“住”来说,以传统的平房为主转变为整洁宽敞的楼房为主;从社会风俗来说,传统的陈规陋俗转变为简约文明的习俗。
思考2:引起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西方文明的影响民主平等思想的带动中国政府改革的推动社会习俗本身自我更新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促进外内政治经济思想自身服饰西装、中山装、旗袍、高跟鞋饮食西餐馆、咖啡馆、西式茶室建筑居住大院、里弄、高级公寓、别墅、花园洋房文化报纸、期刊、电影习俗断发、禁缠足、鞠躬、握手、新式婚礼、简洁葬礼新潮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社会生活新事物:大体而言,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可归结为如下三点:①西方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影响;②政府政策的推动;③一些传统习俗不适合近代社会发展趋势和世界潮流。总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呈现出中西交汇的特点,这既是西方物质文明和民主思潮影响下的产物,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政、经、思变化社会生活变迁传统农业社会近代工业社会加快中国近代化进程课堂小结C课堂达标:1、下列对中国近代服饰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服饰改革的潮流首先从政府官员开始
B.清政府始终反对进行服饰改革C.民国期间新服饰逐渐走向社会中下层民众
D.中国近代服饰逐渐被西化2、下列哪一生活现象不能反映中西文化碰撞与交汇的是()
A.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
B.照相馆的出现C.中西大菜
D.长拜、作揖礼仪
D课堂达标:D新式婚礼旧式婚礼3、从下列两幅图片中可以看出,近代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在....()
①服饰的变化
②发式的变化③礼仪的变化
④是否缠足的变化
A、①②B、①②
③C
、①③④
D、①②
③④
4、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临其境,亲眼看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么?”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A.电视
B.电影C.报纸
D.广播
B课堂达标:5、近代以来引起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原因有()①西文思想文化的传入
②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的影响
④中国人善于学习和借鉴外来的科技与发明
A、①②④
B、①②
③C
、①③④
D、①②
③④
B课堂达标:1、1930年,有人到广州旅游,他不可能经历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B、见一男士拖着长辫子C、阅读报纸D、听到有人称呼他“同志”达标训练B2、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毛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是反映了当时A.服饰的西化B.洋货倾销中国
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C3.戊戌变法时,社会上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锐首莲钩六寸长。”对该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诗中涉及服饰改革和不缠足两种社会现象②当时不缠足运动推广得很快A.①②都正确
B.①②都不正确
C.①正确,②不正确
D.①不正确,②正确C4、“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交通与道路设计研究
- 策划方案活动类型怎么写
- 2026年新能源汽车出口中东地区品牌影响力提升与市场拓展报告
- 方案咨询技术服务
- 皮革加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美术实操考试题目及答案
- 物流专业笔试题库及答案
- 农业生物技术在种业中的应用与市场潜力深度研究报告
- Unit6 Keep our city cleanStory time(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译林版(三起)英语六年级上册
- DB65T 4491-2022 棉花化肥施用限量技术规程
- 讲解壮族文化
- 2025年湖南银行社招笔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精密数控机床进口采购合同
- 单位定密管理办法
- 未遂统计管理办法
- 商户维护与管理办法
- 经营性公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广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报名表
- DB44T 2635-2025 国土变更调查县级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
- 海南省2025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答案)
- 脱证中医护理常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