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林业主要杂草中文名:菟丝子
中文其他名称:金灯笼、大菟丝子、黄丝藤、无娘藤
菟丝子播娘蒿中文其他名称:大蒜荠,米米蒿,眉毛蒿,麦苈蒿
棒头草
野老鹳草
狗牙根中文其他名称:绊根草、爬根草
白茅
中文名称:白茅
中文其他名称:茅针、茅根
学名:Imperatacylindrica(L.)Beauv.var.major(Nees)C.E.Hubb.
英文名:LalangGrass
形态描述:多年生草本。苗期3-4月,花果期4-6月,根茎和种子均能繁殖,但多以根状茎繁殖。匍匐根茎细长,横卧地下,节上具褐色或淡黄色鳞片状叶和不定根,繁殖力极强。蔓延甚速,其根茎如遭切割,切割的长度和埋入的深度能左右其成活率,根段长的成活率高于短的,埋土的深度越大成活率越低,4cm的根段在10cm以下的土层中就不能成活,受损伤的茅根埋在25cm以下,就不能成活或者将茅根暴露于热而干燥的土表也能致死。一般3月下旬-4月上旬根茎发芽出土,5-6月即抽穗开花。秆丛生,直立,高20-80cm,具2-3节,节具白色长柔毛。叶片条形或条状披针形,多集结于基部,叶背主脉明显突出,顶生叶片较小,长1-3cm,宽1-2mm。叶鞘无毛或上部边缘和鞘口具纤毛,老熟时基部常破碎成纤维状,叶舌膜质,钝头,长约1毫米。圆锥花序圆柱状,分枝短而密集;小穗成对着生于穗轴节上,小穗长3-4mm,基部密生白色长丝状毛,将小穗完全隐藏,小穗含2小花.仅第二小花结实。成熟时自小穗柄上带着柔毛一同脱落,随风飞散,颖果倒卵形,长约1mm,宽约0.3mm,棕黄色,落地以后即可发芽。
生物学特性:多生于路旁、山坡、草地,为果园、桑园及茶园的恶性杂草,亦发生于耕作粗放的秋熟旱地。尤以亚热带及热带地区果园、茶园、橡胶园危害严重,发生严重的不仅引起减产,而且使整个果园、茶园退化,丧失生产能力。适应性强,耐荫、耐瘠薄和干旱,喜湿润疏松土壤,在适宜的条件下,根状茎可长达2-3米以上,能穿透树根,断节再生能力强。常一片一片形成密集的群落。是褐飞虱和灰飞虱的寄主。分布几遍全国,尤以黄河流域以南各省区危害较重。
防治策略:采用草甘膦、百草枯等灭生性除草剂,在枝节抽穗期进行叶面喷雾效果较好。药剂选择上,还可以使用甲咪唑烟酸,但仅限于非耕地场所。药液对水量采取高限,以便于群体能充分接触到药剂。对于个体高大的,茎叶喷雾难以达到足够的效果,在用药技术上可以考虑采取草甘膦浓药液涂抹的方式进行。也可结合种植绿肥覆盖地表,进行综合治理。
两耳草双穗雀稗中文名称:双穗雀稗
中文其他名称:红拌根草、过江龙、游草、游水筋
拉丁学名:PaspalumdistichumL.
英文名:KnotgrassFt.Thompsongrass
形态描述:多年生草本,通常夏季抽穗,主要以根茎和匍匐茎繁殖,种子也能作远途传播。匍匐茎实心,长可达5-6m,直径2-4mm,常具30-40节,水肥充足的土壤中可达70-80节,每节有1-3个芽,节节都能生根,每个芽都可以长成新枝,繁殖竞争力极强,蔓延甚速。于4月初匍匐茎芽萌发,6-8月生长最快,并产生大量分枝,花枝高20-60cm,较粗壮而斜生,节上被毛。叶片条状披针形,长3-15cm,宽2-6mm,叶面略粗糙,背面光滑具脊,叶片基部和叶鞘上部边缘具纤毛,叶舌膜质,长1.5mm。总状花序2枚,个别3枚,指状排列于秆顶。小穗椭圆形成两行排列于穗轴的一侧,含2花,其中一花不孕。花果期6-10月。
生物学特性:性喜水湿环境,生长于水旁、水沟边和水田边,海边也有生长,为水田及湿润秋熟旱作物地的主要杂草之一。常成单一的群落。生长势很强,很难消除。多从沟边、埂边逐渐侵入农田的方式,形成草害,直至草荒。是叶蝉、飞虱的越冬寄主。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
防治策略:双穗雀稗在四川是让人非常头疼的杂草,尤其侵入水稻田之后,防治成为很大的难题。目前水田能使用有效的化合物有五氟磺草胺、环苯草酮,氰氟草酯据反应耐药性上升得特别快。空闲地与果桑茶园里的双穗雀稗可以使用草甘膦或百草枯来防治当年的地上部分,要防治地下部分需要两次用药(可参加286楼“狗牙根”项下相关部分)。阔叶作物田中的双穗雀稗可以使用环己烯酮类除草剂直接处理,需要加大用药量,最好也是采取两次用药以压低来年的危害。芳氧苯氧羧酸类除草剂各地反应效果不一,甚至有说已经产生耐药性的,但相关的耐药性目前我还没有见到有正式的书面报道,大家可以在本地小区验证一下。
芦苇中文名称:芦苇
中文其他名称:苇子、蒹葭(古汉语)
拉丁学名:PhragmitescommunisTrin.
英文名:CommonReed
形态描述: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生长在灌溉沟渠旁、河堤沼泽地等。芦苇的植株高大,地下有发达的匍匐根状茎。在自然生境中,以根状茎繁殖为主,根状茎纵横交错形成网状,甚至在水面上形成较厚的根状茎层,人、畜可以在上面行走。根状茎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能较长时间埋在地下,1m甚至1m以上的根状茎,在砂质地可长达10余米,一旦条件适宜,仍可发育成新枝。也能以种子繁殖,种子可随风传播。4-5月长苗。茎秆直立,秆高1-3m,节下常生白粉。叶鞘圆筒形,无毛或有细毛。叶舌有毛,叶片长线形或长披针形,排列成两行。叶长15-45cm,宽1-3.5cm。夏秋8-(9-)12月开花,圆锥花序分枝稠密,顶生,疏散,长10-40cm,稍下垂或斜向伸展,花序长10-(15-25-)40cm,小穗有小花4-7朵,雌雄同株;长1.4cm,为白绿色或褐色,花序最下方的小穗为雄,其余均雌雄同花;颖有3脉,一颖短小,二颖略长;第一小花多为雄性,余两性;第二外样先端长渐尖,基盘的长丝状柔毛长6-12mm;内稃长约4mm,脊上粗糙。果实为颖果,披针形,顶端有宿存花柱。
生物学特征:生于湿地、浅滩、盐碱地,新垦麦田或其他水田、旱田易受害。对水分的适应幅度很宽,从土壤湿润到长年积水,从水深几cm至1m以上,都能形成芦苇群落,常与荻混合生长形成大片芦苇荡。在水深20-50cm,流速缓慢的河、湖,可形成高大的禾草群落,素有“禾草森林”之称。在华北平原白洋淀地区发芽期4月上旬,展叶期5月初,生长期4月上旬-7月下旬,孕穗期7月下旬-8月上旬,抽穗期8月上旬-下旬,开花期8月下旬-9月上旬,种子成熟期10月上旬,落叶期10月底以后。上海地区3月中、下旬从地下根茎长出芽,4-5月大量发生,9-10月开花,11月结果。在黑龙江5-6月出苗,当年只进行营养生长,7-9月形成越冬芽,越冬芽于5-6月萌发,7-8月开花,8-9月成熟。北方低洼地区农田发生普遍,内流域及黄河流域地区局部地区尤以新垦农田危害较重,分布几遍全国,其中以东北的辽河三角洲、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草原,新疆的博斯腾湖、伊犁河谷及塔城额敏河谷,华北平原的白洋淀等苇区,是大面积芦苇集中的分布地区。
防治策略:单纯药剂防治在技术上是不太可能的,只能对于田间的个体单株进行挑治。由于新叶刚长出时是包裹成一体的,茎叶喷雾的适宜时期已经错过了对芦苇新生地上部防治的最佳时期。一般情况下采取草甘膦高浓度药剂涂抹或直接在人工砍伐产生的切口中灌药。也有使用精吡氟禾草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喹禾灵或烯草酮做茎叶处理的,效果都非常不理想,只能短期抑制新出土地上部的生长,同时会促使地下横走茎发出新的枝条。除非采取高浓度的草甘膦加前述4种化合物的混合药剂,并按照286楼“狗牙根”项下所提到的当年二次用药、连续使用2-3年的多次用药技术,才有可能在最大限度上造成对地下营养体储存营养的反复消耗,进而压低农田中的芦苇发生强度。人工砍伐目前仍是多于药剂处理的防治手段。
备注:为保土固堤植物。苇秆可作造纸和人造丝、人造棉原料,也供编织席、帘等用;嫩芽也可食用;花序可作扫帚;花絮可填枕头;根状茎叫做芦根,中医学上入药。芦苇嫩时含大量蛋白质和糖分,又是一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生物量高的优良牧草,饲用价值高。嫩茎、叶为各种家畜所喜食。目前大多数都作为放牧地利用,也有用作割草地或放牧与割草兼用,往往作为早春放牧地。芦苇草地有季节性积水或过湿,加之是高草地,适宜马、牛大畜放牧。芦苇地上部分植株高大,又有较强的再生力,以芦苇为主的草地,生物量也是牧草类较高的,在自然条件下,产鲜草3.9-13.9T/公顷。每年可刈割2-3次。除放牧利用外,可晒制干草和青贮。青贮后,草青色绿,香味浓,羊很喜食、牛马亦喜食。
扁秆藨草中文名称:扁秆藨草
拉丁学名:ScirpusplaniculmisFr.Schmidt
英文名:FlatstalkBulrush
形态描述:具纤细而坚韧的匍匐根状茎,每隔一定间隔,其顶端增粗成块茎,块茎椭圆形或球形,长1-2cm。秆单一,高60-100cm,三棱形,平滑,靠近花序部分粗糙。有多数秆生叶,叶片长线形,扁平,宽0.2-0.5cm,具长叶鞘。叶状苞片1-3枚,长于花序。长侧枝聚伞花序短缩成头状,或有时具1-2个短辐射枝,通常具1-6个小穗。小穗卵形或矩圆状卵形,锈褐色,具多数花。鳞片膜质,矩圆形,长0.6-0.8cm,褐色,外面被稀柔毛,背面有一条稍宽的中肋。顶端有缺刻状撕裂,具芒。下位刚毛4-6条,具倒刺,长为小坚果的1/2-2/3。雄蕊3,花药黄色,药隔稍突出于花药顶端。花柱长,丝状,长0.7-0.8cm,柱头2。小坚果倒卵形或广倒卵形,长0.3-0.4cm,双凸镜状,或两侧压扁至两侧微凹或稍凸,淡褐色,有光泽。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本。以种子及块茎繁殖,当年种子处于休眠状态(第二年发芽),寿命约5-6年。通常每一植株产生种子70-150粒左右,随风、流水或混杂粪肥和稻种中传播。在连作的稻田中,由种子形成的实生苗仅占2%左右,而98%是由块茎形成的再生苗危害。越冬的块茎呈球状,具3-5节,春季当环境适宜时,顶芽萌发出土形成再生苗,而块茎上的侧芽则形成细长的根状茎在耕作层中蔓延,经20-30天后,根茎约具有5-6个节间时,其顶芽又向上伸出地面,又可形成二级再生苗,在二级再生苗地下根茎上的侧芽又可形成新的根状茎,在长江流域,于3月下旬至6月上旬间出土的再生苗,由于地上茎叶的生长,累积养分,在根状茎顶端逐渐膨大,形成椭圆形的块茎,称“夏果”,当地上部分始花时,夏果又可萌发再生苗,并陆续以上述发生产生新块茎。7月上旬以后由于光照逐渐缩短,温度渐低,地下根茎发育4-5个节间后,在其顶端形成新的球形的块茎(秋果),继续越冬。花期5(6)-6(7)月,果期7(8)-9(10)月。
生境、危害与分布:扁秆藨革是湿生植物,散生于水边草地、沼泽地、稻田、河岸积水滩地;湖泊、挂淀以及碱性草甸的低洼湿地,常与芦苇(Phrnagmitescommunis)、水葱(Scirpustabernaemontani)、香蒲(Txphaangustifolia)等伴生。它是一种广布种,在森林带、草原带和荒漠带均可见到。本种是稻田的恶性杂草,危害严重。除侵入水稻田外,常生长于湿地、河岸、沼泽等处。广泛分布在东北、内蒙古、华北以及江苏、浙江及云南等地区,以及新疆的南北疆平原绿洲上。
防治策略:近年来在南方水稻田发展迅速,成为水田中与丁香蓼一样多发的水田杂草。药剂上可选用苯达松与二甲四氯的复配剂防治,效果各地反应都较好。
问荆中文名:问荆
中文其他名称:笔头草、土麻黄、马草、接骨草、马虎刚
拉丁名:EquisetumarvenseL.
英文名:Bottlebrush,FieldHorsetail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状茎横生地下,黑褐色。地上气生的直立茎由根状茎上生出,细长,有节和节间、节间通常中空,表面有明显的纵棱。有能育茎和不育茎之分。能育茎(生殖枝)无色或带褐色,春季由根状茎上生出,单生无分枝,顶端生有1个像毛笔头似的孢子叶穗。不育茎(营养枝)绿色多分枝,每年春末夏初当生殖枝枯萎时,从地上茎上长出。叶退化为细小的鳞片状,在节上轮生,基部相纰连形成管状或漏斗状并具锯齿的鞘筒,包裹在茎节上;以根状茎繁殖,也可进行孢子繁殖。
生境、危害及分布:陆生,喜潮湿多肥的黑土,微酸性至中性土壤地带普遍生长。生于田间、果园、沟旁、荒地、路边;因根茎甚为发达、蔓延迅速,难以清除,为害小麦、油菜、马铃薯、甜菜等夏收作物与果树的恶性杂草,发生量大,危害重。分布于我国浙江、山东、江苏、安徽、新疆、西藏、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
防治策略:为东北平原尤其三江地区、黑河地区越来越令人不胜其烦的恶性杂草,目前没有对症的有效药剂,一些地方采用异噁草松+氟磺胺草醚等触杀型药剂喷雾,只能在问荆刚刚出土时期使用,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一旦地上部展开,基本上无药可治。好在问荆的营养生长时期不算太长,对于大豆主要产量形成期的花期阶段就开始地上部老黄,严格测定下对于大豆的产量影响还在经济忍受限度之内。实在是厌恶其在田间的生长状况的话,只好雇人硬拔了。
备注:温带寒温带地域性主要杂草。全草药用,具利尿、清热消肿、止咳等功效。为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草有毒,马多食后引起反射机能兴奋,步行踉跄、站立困难、后肢麻痹等运动机能发生障碍,但食欲和神经活动仍能维持正常,到末期才受影响。急性中毒数小时至1日即倒毙,多则2至8日。牲畜如少量长期误食则呈慢性中毒,出现消瘦、下痢等。解剖发现小脑和脊髓充血、水肿。
节节草中文名:节节草
中文其他名称:土麻黄、黄麻黄、木贼草
拉丁名:EquisetumramosissimumDesf.
英文名:BranchedHorsetail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本,具黑褐色根茎。茎一型,直立或斜上,高18-100厘米,基部分枝,各分枝中空,灰绿色或绿色,有棱脊6-20条,粗糙;叶鞘齿短三角形,黑色,基部具狭膜质白边,先端有易落的尖尾;每节有轮生分枝2-5个,有时上部不生小枝或仅有一小枝。孢子囊穗生于枝顶,长圆形,常有黑色小尖头。以根状茎繁殖或以孢子繁殖。
生境、危害及分布:土生,喜近水生,长溪边、河边、海边、水田边。生于湿地、溪边、湿砂地、路旁、果园、茶园,为麦类、油菜等夏收作物和棉花、玉米、甘薯等秋收作物以及果树、茶树的常见杂草,发生量小,危害轻。广布我国各省区。
防治策略:与上一楼问荆一样,也是没有什么对症药剂可言。
备注:很多地方将问荆与节节草混为一谈,2006年我到四川,当地就说问荆的危害很重,到田间仔细检视,发觉是节节草。此2者很容易混淆,尤其地上部刚刚出土未展开的时候。两者在地上部的形态上还是存在较大差异的,即问荆的枝条是轮生,节节草不是那么整齐的轮生状。可以参照两者的地上部枝条的照片进行对比。
鹅绒藤中文名:鹅绒藤
中文其他名称:羊奶角角、牛皮消、软毛牛皮消、祖马花、祖子花、趋姐姐叶、老牛肿
拉丁名:CynanchumchinenseR.Br.
英文名:ChineseSwallowwort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缠绕草本,有乳汁。主根圆柱形,长约20cm,直径约5mm,干后灰黄色。茎密生短柔毛。叶对生,薄纸质;叶柄长2.5-5cm;宽三角状心形,长4-9cm,宽4-7cm,先端狭突尖,基部心形,全缘;有长柄;叶面深绿色,叶背苍白色,两面均被短柔毛,脉上较密。聚伞花序腋生,二歧,有花约20朵;花萼外面被柔毛;花冠白色,裂片5,长圆状披针形,两面无毛;副花冠杯状,顶端裂成10个丝状体,分为2轮;外轮约与花冠裂片等长,内轮略短。花粉块每室1个,下垂花柱头先端2裂。蓇葖果双生或仅有1个发育,长角状或细圆柱状,向端部渐尖,长达11cm,直径约5mm;种子矩圆形,顶端有白绢质种毛。花期6-8月,果期8-10月。春季由根芽萌发,实生苗多在秋季出土。
生境、危害及分布:喜生于田间、荒地、路旁或生于海拔500m以下的向阳山坡的灌木丛中及河岸上。主要危害果树及幼林,在棉花、小麦、玉米、豆类和薯类等旱作物地亦时有发生。分布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河南、山东、江苏和浙江等省区。
防治策略:可使用氯氟吡氧乙酸进行茎叶处理,也可以使用草甘膦或百草枯防除。
地梢瓜中文名:地梢瓜
中文其他名称:地梢花、女青、戟叶鹅绒藤、羊不奶棵、小丝瓜、浮瓢棵、地瓜瓢
拉丁名:Cynanchumthesioides(Freyn)K.Schum.=CynanchumsibiricumR.Br.
英文名:BastardtoadflaxlikeSwallowwort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直立或半直立草本,高约20cm。多年生地下茎单轴横生。茎直立或斜升,多分枝,密被柔毛,有白色乳潮汁。单叶对生;叶片线形,长30-50mm,宽2-5mm,先端尖,基部稍狭,全缘,下在中脉隆起。伞形聚伞花序腋生;花小,黄白色;花冠钟形,长约5mm,5深裂,副花冠浅筒形,上部5裂,裂片与花冠裂片互生;雄蕊5,花丝短;2心皮,分离。蓇葖果纺锤形,两端短尖,中部宽大,长约6cm,宽约2cm。花期5-(6-)8月,果期8-10月。春季由根状茎萌发,种子萌发的实生苗少见。属风播植物。
生境、危害及分布:多生于田边、路旁、河岸和山坡荒地等处。果园、苗圃和旱作田常见,主要危害旱地作物。分布于东北、内蒙古、华北、江苏、甘肃和新疆等省区。
防治策略:见339楼“鹅绒藤”贴同义项下。
萝摩中文名:萝摩
中文其他名称:天将壳、飞来鹤、赖瓜瓢
止血丹
拉丁名:Metaplexisjaponica(Thunb.)Makino
英文名:JapaneseMetaplexis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本,全体含乳汁。幼苗种子出土萌发。子叶长椭圆形,长1.5cm,宽0.7cm,先端钝圆,叶基圆形,有明显羽状脉,全缘,具叶柄;上、下胚轴都很发达,绿色。茎缠绕,长可达2m以上,幼时密被短柔毛。初生叶2片,对生,卵形,先端急尖,叶基钝圆,具长柄。后生叶与初生叶相似,卵状心形,长5-12cm,宽4-7cm,两面无毛,叶背面粉绿或灰绿色;叶具2-5cm的长柄,顶端丛生腺体。总状式聚伞花序腋生,总花梗长6-12cm,花蕾圆锥状;萼片5裂,裂片披针形,被柔毛;花冠白色,有淡紫红色斑纹,近辐状,5裂,裂片披针形,顶端反折,内面被柔毛;副花冠环状,5短裂,生于合蕊冠上;花粉块卵圆形,每室2个,下垂;柱头延伸成长喙,长于花冠,顶端2裂。蓇葖果长卵形,角状,叉生;长约10cm,宽3cm;种子褐色,顶端具白色种毛。花期7-8月,果期9-12月。地下有根状茎横走,黄白色。由根芽和种子繁殖,种子成熟后随风传播。
生境、危害及分布:多生于潮湿环境,亦耐干旱。为果园、茶园及桑园的杂草,也是旱作物地边杂草,有时受害较重。河边、路旁、灌丛和荒地亦有生长。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甘肃、贵州和湖北等省区。
防治策略:参见339楼“鹅绒藤”贴同义项下。
中文名:附地菜
中文其他名称:地胡椒、鸡肠、鸡肠草、地铺讫草、搓不死、豆瓣子棵、伏地菜、伏地草、山苦菜、地瓜香
拉丁名:Trigonotispeduncularis(Trev.)Benth.
英文名:PedunculateTrigonotis
生物学特性:二年生或一年生草本。高5-30cm。茎通常白基部分枝,纤细,直立或丛生,具平伏细毛。叶互生,匙形、椭圆形或披针形,长1-3cm,宽5-20mm,先端圆钝或尖锐,基部狭窄,两面均具平伏粗毛;下部叶具短柄,上部叶无柄。总状花序顶生,细长,不具苞片;花通常生于花序的一侧,有柄,长3-6mm;花萼长1-2.5mm,5裂,裂片长圆形,先端尖锐;花冠蓝色,长约1.5mm,5裂,裂片卵圆形,先端圆钝;雄蕊5;子房深4裂,花柱线形,柱头头状。小坚果三角状四边形,具细毛,少有光滑,有小柄。花期3-(5-)6月;果实于5-7月成熟落地。种子繁殖。秋季或早春出苗。
生境、危害及分布:生于平原、丘陵较湿润的农田、路旁、荒地或灌丛中,在肥沃湿润的农田中常见大片草丛。危害夏收作物、蔬菜及果树,在局部农田发生量大,受害较重。分布于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华东、华中及广西、福建等省区。
防治策略:参见343楼“斑种草”同义项下。
蚤缀中文名:蚤缀
中文其他名称:鹅不食草、无心菜、雪灵芝、草灵芝、旋风草
拉丁名:ArenariaserpyllifoliaL.
英文名:CreepingthymeleafSandwort
生物学特性:一年生或二年生小草本,全株密生白色短柔毛。茎丛生、自基部分枝,下部平卧,上部直立,高10-30cm,密生倒毛。叶小,圆卵形,长3-7mm,宽2-3mm,两面疏生柔毛,有睫毛,并有细乳头状腺点,无柄。聚伞花序疏生枝端;苞片和小苞片叶质,卵形,密生柔毛;花梗细,长0.6-1cm,密生柔毛及腺毛;薄片披针形,有3脉,背面有毛,边缘膜质;花瓣倒卵形,白色,全缘;雄蕊10;花柱3。效果卵形,6瓣裂;种子肾形,淡褐色,密生小疣状突起。花期4-5月,果期5月。种子繁殖。种子边成熟边落入土壤。出苗期多在11月左右,亦或延迟至翌年春。
生境、危害及分布:于荒地、路旁和地边等处常见。多发生于麦类及油菜等夏熟作物田,在果、蔬菜、桑、茶园中亦有。尤以沙性土壤,如河漫滩地,发生密度较大,有一定的危害,但其个体较小,危害性较小。自东北经黄河和长江流域到华南各省、区都有分布。
防治策略:种子较小,可以使用乙氧氟草醚、西玛津等进行土壤处理;也可以使用嗪草酮、麦草畏+二甲四氯或草甘膦、百草枯等进行土壤处理。具体用法用量参见各商品说明。
王不留行
中文其他名称:麦蓝菜
豚草
黄花蒿中文名:黄花蒿
中文其他名称:黄蒿、黄香蒿、臭蒿、香蒿、蒿子、青蒿
猪毛蒿中文其他名称:黄蒿、滨蒿、东北茵陈蒿、茵陈蒿、老绵蒿
鬼针草中文名:三叶鬼针草
中文其他名称:鬼钗草、鬼黄花、山东老鸦草、鬼骨针、盲肠草、眺虱草、豆渣菜、叉婆子、引线包、针包草、一把针、刺儿鬼、鬼蒺藜、乌藤菜、清胃草、跟人走、粘花衣、鬼菊、擂钻草、山虱母、粘身草、咸丰草、脱力草、小鬼针、索人衣、一包针、家脱力草
拉丁名:BidenspilosaL.
英文名:RailwayBeggarticks
生物学特性:一年生草本。高25-100cm。茎直立,四棱形,疏生柔毛或无毛。中下部叶对生,叶片3-7深化裂至羽状复叶,很少下部为单叶,小叶片质薄,卵形或卵状椭圆形,有锯齿或分裂,下部叶有长叶柄,向上逐渐变短;上部叶互生,3裂或不裂,线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开花时直径约为8mm,有长梗;总苞片7-8,匙形,边缘有细软毛;外层托片狭长圆形,内层托片狭披针形;舌状花白色或黄色,4-7朵或有时无,部分不育;管状花黄褐色,长约4.5mm,5裂。瘦果线形,成熟后黑褐色,长7-15mm,有硬毛;冠毛芒刺状,3-4枚,长1.5-2.5mm。具芒刺的果实钩挂在人身、家畜或农具上,携带到各处而传播。4-5月出苗,8-10月开花、结果。以种子繁殖。
生境、危害及分布:喜湿润的土壤,常生长于撂荒地、路边和疏林下,危害果、桑及茶园,也能危害其他旱田作物,但发生量小,危害轻,是常见杂草。分布于华中、华东、华南及西南等省区,但近几年福建局部地区龙眼、荔枝园已经上升为主要杂草。
防治策略:参见“胜红蓟”贴同义项下。
飞廉中文名:飞廉
中文其他名称:丝毛飞廉、飞轻、天荠、伏猪、伏兔、飞雉、木禾、飞廉蒿、老牛错、红花草、刺打草、雷公菜、大力王、枫头棵、飞帘、红马刺、刺盖、刺萝卜、大蓟、老牛锉
拉丁名:CarduuscrispusL.
英文名:CurlyBristleThoistle
生物学特性: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50-120cm。主根肥厚,伸直或偏斜。茎直立,具纵棱,棱有绿色间歇的三角形刺齿状翼。叶互生;通常无柄而抱茎;下部叶椭圆状披针形,长5-20cm,羽状深裂,裂片常大小相对而生,边缘刺,上面绿色,具细毛或近乎光滑,下面初具蛛丝状毛,后渐变光滑;上部叶渐小。头状花序2-3个簇生枝端,直径1.5-2.5cm,总苞钟状,长约2cm,宽1.5-3cm;总苞片多层,外层较内层逐变短,中层条状披针形,先端长尖成刺状,向外反曲,内层条形,膜质,稍带紫色;花全为管状花,两性,紫红色,长15-16mm。瘦果长椭圆形,长约3mm,先端平截,基部收缩;冠毛白色或灰白色,长约15mm,呈刺毛状,稍粗糙。花果期4-(5-7-)10月。以种子繁殖。
生境、危害及分布:生于荒野、路旁、田边等处,较耐干旱,为麦田和路埂常见的杂草。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防治策略:参见“胜红蓟”贴同义项下。
一年蓬中文名:一年蓬
中文其他名称:野蒿、治疟草、女菀、牙肿消、牙根消、千张草、墙头草、长毛草、地白菜、油麻草、白马兰
紫茎泽兰中文名:紫茎泽兰
中文其他名称:破坏草、解放草、细升麻、花升麻
拉丁名:EupatoriumcoelestinumL.=Conocliniumcoelestinum(L.)DC.
英文名:MistflowerEupatirium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下部茎老化变硬,呈半灌木态,高0.8-1.2m,最高可达2.5m,茎暗紫褐色,被灰色锈毛,叶对生,棱形或卵状三角形,边缘具粗锯齿。头状花序,直径可达6mm,排成伞房状,总苞片三四层,小花白色。瘦果五棱形,具冠毛。于旱季(12月至翌年4月)开花结实,3-4月间为结实盛期。每株可年产瘦果1万粒左右,由于瘦果上刺状冠毛,可籍风及粘于人、衣物及畜皮毛而传播;在秆下部也能产生气生根,当地上部被割除遗弃于地面时,气生根伸入土内而形成新植株;地上部分被拔除后,在根上也能产生不定芽,形成新的地上枝。但以种子繁殖为主。
生境、危害及分布:生长在云南南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海拔1000-2000m广阔的山区,在海拔1000-2000m山区生长最为繁茂;对土壤要求不严,也是一种喜氮和喜湿的阳性植物。它是一种恶性杂草,常侵占草场,使优良牧草无力与其竞争而逐渐消失;牲畜误食茎、叶后能引起腹泻及气喘;花粉及瘦果进入眼睛及鼻腔后,引起糜烂流脓,乃至死亡;森林采伐后,迹地很快被侵占,而难于自然更新。紫茎泽兰并危害秋收作物(玉米、大豆、甘薯和甘蔗)、果树和茶树,发生量大、危害重。本种原产美洲;现已归化于云南南部。
防治策略:目前所采用的手段有如下几条:1、生物防治。泽兰实蝇对植株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野外寄生率可达50%以上。2、替代控制。用臂形草、红三叶草、狗牙根等植物进行替代控制有一定成效。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北省三河市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辅警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清苑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南和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滦南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电子商务合同模板定制与审核合同
- 2025房地产认筹参与资格认定标准及服务协议
- 2025版外国投资者投资担保服务合同
- 2025年十一十二章公共服务项目行政合同范本
- 2025版文化艺术产品定向采购合同下载
- 2025版牲畜养殖项目承包与养殖技术研发合同
- 2025年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课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 JG/T 270-2010工业构筑物水泥基耐磨材料
- 护士转行病案管理制度
- 网络协议分析实践试题及答案
- 数学-“问题解决策略:转化”教案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 征收房屋转让协议书
- 上海世博轴及地下综合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液化天然气码头设计规范JTS 165-5-2021
- TFSI 098-2022 《氨基硅油》发布稿
- 2024初级注册安全工程师笔试真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