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一节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try_第1页
第一章第一节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try_第2页
第一章第一节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try_第3页
第一章第一节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try_第4页
第一章第一节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try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一、技术的产生从远古到现代,人类发明、创造了数不胜数的技术,推动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那么,技术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

技术源于什么?技术的萌芽阶段可追溯到远古时代。原始人在奔波和劳作中,学会了使用工具,学会了人工取火,终于进化成真正意义上的人。

人类刚开始进行捕猎和采撷活动时,没有任何工具,全靠双手来完成。后来才学会了使用弓箭。

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三星堆出土文物

原始人在使用原始工具从事捕鱼和耕作。

原始人还学会了制作陶器可见,技术最早源干人类寻找、生产食物,制作衣服和与野兽搏斗等生存的基本需要。

此时的技术并不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

技术是人类为改造大自然而产生的。◆人类对理想书写材料的需求和记录历史的愿望促使了造纸术的发明!甲骨

竹简帛书早在1800多年前(公元105年)我国就发明了造纸术。它是由东汉宦官(即太监)蔡伦发明的。

新的造纸术的方法是用树皮、麻绳头、破布、旧渔网等作原料,光把它们捣碎,再放在水中浸成纸浆,最后把纸浆放在旧竹帘子上,摊成薄片,漏掉水分,等干燥后,留在细帘子上一层薄片纤维,便是纸张了。这种纸在当时很受人们的欢迎,因为它既轻又便宜,携带方便。

蔡伦把发明的造纸术报告皇帝后,得到了皇帝的赞扬,并下令把这种新的造纸术推广到全国各地。人们很快掌握了这种新造纸术,把用新法造出的纸称为“蔡侯纸”造纸术发明以后,人们渴望信息可以被广泛的传递,在这种需求下,印刷术产生了。印刷术的发明早在隋朝时代,我国就发明了印刷术(大约公元600年)。宋仁宗庆历(公元1041年到1048年)年间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一发明早于德人谷登堡使用金属活家排版400年。

毕升是北宋庆历年间人,他出生在一个普通劳动人民家庭,很小就到雕版印刷铺当手工工人,他勤奋好学,不断总结经验,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基础上,经过努力钻研,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毕升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需要着衣纺织、印染、缝制技术需要进食需要住所建筑技术需要出行车船制造技术需要联络通信邮电技术食品烹饪加工、农作物栽培、家畜饲养技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满足了人类哪方面的需求?飞机的诞生满足了人类什么愿望?造纸术和印刷术人们记录和传递信息的需求满足飞机满足在天空自由飞翔的愿望技术目的满足人类的需求和愿望什么是技术?技术满足自身和社会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在长期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技巧和手段,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或人工环境的方法、手段和知识技能的总和。概括: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和利用。

二技术的内涵技术的基本要素经验形态实体形态知识形态技术的双重属性自然属性:符合自然规律社会属性: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永动机”梦想的破灭第一类永动机:不消耗任何能量的前提下,可以源源不断的对外做功,已获得“没有本钱的能源”。第二类永动机:直接从海洋或大气中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机械功。生物圈二号生物圈二号为什么会失败?技术与自然利用技术,人类可以利用和改造自然。

技术与社会怎样来理解技术的社会属性呢蝗灾

以色列大蝗灾:2004年11月21日,数百万只蝗虫蜂拥来到以色列红海之滨城市埃拉特,以色列政府动用了飞机喷洒杀虫剂灭蝗。

俄罗斯蝗灾:

2001年俄罗斯南部的斯塔罗波尔地区,约26.7万公顷的草场和耕地受到蝗虫侵袭。蝗灾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技术与科学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核能是一种新型能源,它的发现源于核物理学。核物理学是一门内容高深的科学,研究对象是微观物质世界。核物理学这门科学,不等于核能利用技术。人们要成功利用核能发电,造福人类,必须在核物理学理论的指导下,综合其他科学知识(如数学、化学、热力学、力学、材料科学、机械工程学、自动控制学、仪器仪表学等),才能将理论转化为技术,实现科学向生产力的转化。案例认识自然利用和改造自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验证假设,形成结论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实现优化不具有商业化具有商业化技术与科学的区别

(1)科学与技术的含义不同。

(2)科学与技术的任务不同。科学侧重认识自然,力求有所发现,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技术侧重利用和合理地改造自然,力求有所发明,回答“怎么办”。

(3)验证方式不同。科学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技术通过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