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总分:38分考试时间:分钟学校__________班别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题号一总分得分一、单选类(共0分)1.实验测定链霉素对3种细菌的抗生素效应,用3种细菌在事先准备好的琼脂平板上画3条等长的平行线(3条平行线与含链霉素的带接触),将平板置于37℃条件下恒温培养3天,结果如下图所示,从实验结果看,以下关于链霉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能阻止结核杆菌生长B.它对结核杆菌比对霍乱菌更有效C.它对结核杆菌比对伤寒菌更有效D.它可以用于治疗伤寒病人2.要从多种细菌中分离出某种细菌,培养基要用A.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B.固体培养基C.加入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D.液体培养基3.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尿素分解菌的数目,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往往要设置对照实验,对于对照组的要求不包括以下哪项A.对照组培养基也严格灭菌,且不接种任何微生物B.对照组和实验组培养基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C.所用培养基成分及pH大小完全与实验组一致D.培养基的量的大小与实验组必须绝对相同4.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接种在彻底灭菌的培养基斜面时,关于接种环划线的操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外向里划线B.由里向外划线C.划线要细而密D.不要重复划线5.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异养微生物的碳源A.CO2B.氨基酸C.甲醇D.DNA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培养乳酸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B.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碱性C.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D.培养厌氧微生物时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7.环境中氧含量的状况对下列哪种菌无明显影响A.链球菌B.甲烷杆菌C.乳酸菌D.酵母菌8.作为自养微生物唯一碳源的是A.糖类B.石油C.CO2D.花生粉饼9.测定大肠杆菌的培养基属于A.天然培养基B.固体培养基C.液体培养基D.选择培养基10.菌种保藏的依据是A.低温B.干燥C.隔绝空气D.以上全对11.制备各种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倒平板的具体描述正确的是() ①待培养基冷却至40℃左右时,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 ②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桌面上,左手拔出棉塞 ③右手拿锥形瓶,使瓶口迅速通过火焰 ④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打开皿盖 ⑤右手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 ⑥等待平板冷却5~10s,将平板倒过来放置,使皿盖在下,皿底在上A.①③④⑤B.④⑤⑥C.③⑤D.①②④⑤12.牛奶、吸管、接种环、培养基、空气灭菌的方式依次是() ①灼烧灭菌②巴氏消毒③干热灭菌④紫外线消毒⑤高压蒸汽灭菌A.②③①⑤④B.②⑤③③④C.②①③⑤④D.⑤①③⑤④13.下列措施能够完全消灭微生物的是A.防腐B.消毒C.灭菌D.化疗14.培养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时,应选用A.固体培养基B.含有多种无机盐的培养液C.活的鸡胚D.牛肉汤15.可以作为圆褐固氮菌碳源和氮源的是A.含碳有机物、蛋白质B.含碳有机物、N2C.含碳无机物、蛋白胨D.含碳无机物、N216.下图所示实验中,可被用来检验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的是A.B.C.D.17.常常作为人们鉴别菌种的重要依据的是A.细菌群体的结构特征B.单个细菌的结构特征C.鞭毛、荚膜的有无D.拟核、细胞壁的特征18.某细菌培养至对数期,当细菌数目为105个/mL时开始计时,90min后细菌数目为×106个/mL。试问再过多久细菌数目会达到×106个/mLA.30minB.45minC.60mimD.90min19.培养基在计量、熔化后,首先要做的是A.调整pHB.分装C.灭菌D.搁置斜面20.下表表示在不同培养基中细菌的生长繁殖情况。(A、B、C、H、I、J、K、M为培养基的成分,“+”表示生长,“−”表示不生长),请分析下列哪种物质细菌不能合成()培养基成分 A、B、C A、B、C、I、M A、B、C、H、K A、B、C、M、J A、B、C、I、K A、B、C、H、J A、B、C、K、M 生长状态 − − + − + − + A.HB.IC.KD.M21.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微生物,它们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生物。下列有关自然界中各种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微生物在细胞结构上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只有附着在豆科植物根部的微生物才能进行生物固氮C.所有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均属于分解者D.维生素是某些微生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生长因子22.所有细菌都具有的特征是A.都是异养生物B.仅在有水条件下繁殖C.仅在有氧条件下生长D.生存温度都超过80℃23.牛肉膏可以为微生物提供()A.氮源和维生素B.氢元素和氧元素C.碳源、磷酸盐和维生素D.无机盐2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培养乳酸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B.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碱性C.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D.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25.下列几项最需要用到灭菌的是()A.实验操作的空间B.操作者的衣着和手C.培养基D.牛奶26.判断以下部位不含有微生物的是()A.洗干净的脸上B.洗完澡后的皮肤C.刷完牙后的口腔D.灼烧之后的灭菌环27.下列属于菌落特征的是() ①菌落的形状②菌落的大小③菌落的多少④隆起程度⑤颜色⑥有无荚膜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⑤⑥28.进行系列稀释时,按_______的顺序进行()A.稀释度递增B.稀释度递减C.不论稀释度大小D.A、B两项均可29.设置对照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A.测试因素B.非测试因素C.全部因素D.部分因素30.倒平板时需将培养基冷却至()A.室温B.0℃左右C.50℃左右D.100℃左右31.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进行灭菌应用()A.灼烧灭菌B.高压蒸汽灭菌C.干热灭菌D.煮沸灭菌32.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_______的平板进行计数()A.30~100B.30~200C.30~300D.30~60033.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后还需要用_______实验来确定()A.发酵产纤维素酶B.发酵产纤维素C.纤维素酶分解滤纸D.纤维素分解产生葡萄糖34.下列环境中,纤维素分解菌含量最高的是()A.热带雨林中土壤B.寒带森林中土壤C.花盆中D.荒漠地区35.刚果红与纤维素结合后可形成________的复合物。A.红色B.紫色C.蓝色D.黑色36.水溶性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是一种()A.无机盐B.商品纤维素C.天然纤维素D.微晶纤维素37.纤维素酶的组成元素有()A.C、H、OB.C、H等C.C、H、O、PD.C、H、O、N等38.在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中出现透明圈的菌落是()A.分解尿素的细菌B.硝化细菌C.分解纤维素的细菌D.乳酸菌39.关于纤维素分解菌选择培养的正确叙述是()A.可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B.可以减少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C.所用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D.所用培养基是平板培养基40.能排除培养基是否有杂菌污染的方法是()A.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实验桌上培养B.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窗台上培养C.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D.将已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41.在105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为50,则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是()A.5×107B.50C.5×108D.50×342.有关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是碳源的物质不可能同时是氮源B.凡碳源都提供能量C.除水以外的无机物只提供无机盐D.无机氮源也提供能量43.土壤中的细菌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能合成()A.尿素酶B.脲酶C.蛋白酶D.细菌酶44.以下操作用到接种环的是()A.平板划线操作B.系列稀释操作C.涂布平板操作D.倒平板操作4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实验室中,切不可吃东西、喝水B.实验后不一定要洗手C.进行实验操作前一定要对双手消毒D.使用后的培养基丢弃前一定要进行灭菌46.土壤取样时应选取什么样的土壤层()A.表层土B.距地表约3~8cm的土壤层C.距地表约10~20cm的土壤层D.距地表20cm以下的土壤层47.细菌适宜在酸碱度接近_________的潮湿土壤中生长()A.酸性B.弱酸性C.中性D.强碱性48.关于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配制需要在火焰旁操作的是()A.称量B.灭菌C.溶化D.倒平板49.培养基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A.水B.碳源C.氮源D.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50.膳食纤维对人体的作用是() ①提供营养②通便和清扫作用③预防冠心病和胆石症④防治糖尿病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51.Cx酶能水解()A.纤维素和CMCNaB.纤维素和果胶C.纤维二糖和微晶纤维素D.麦芽糖和蔗糖52.下列哺乳动物胃内富含分解纤维素微生物的是() ①蝗虫②牛③羊④骆驼⑤草鱼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④53.刚果红染色时,加入刚果红应在() ①制备培养基时②梯度稀释时③倒平板时④涂布时⑤长出菌落时A.①③B.②⑤C.③⑤D.④⑤54.选择培养应将锥形瓶固定在()A.桌子上B.温箱里C.窗台上D.摇床上55.下列动物中不能消化分解纤维素的是()A.人B.牛C.羊D.兔56.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有选择作用,原因在于有()A.NaNO3B.KClC.酵母膏D.纤维素粉57.刚果红可以与哪项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A.纤维二糖B.纤维素C.葡萄糖D.麦芽糖58.纤维素酶能够分解()A.产生纤维素的微生物B.产生淀粉的微生物C.纤维素D.淀粉59.植物细胞内与纤维素合成关系密切的细胞器是()A.核糖体B.液泡C.高尔基体D.内质网60.纤维素、纤维素酶和控制纤维素酶合成的物质,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A.葡萄糖、葡萄糖和氨基酸B.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C.氨基酸、氨基酸和核苷酸D.淀粉、蛋白质和核酸61.含纤维素最高的是()A.棉花B.亚麻C.秸秆D.木材62.两种刚果红染色法的结果是()A.均会出现透明圈B.均不会出现透明圈C.方法一出现,方法二不出现D.方法一不出现,方法二出现63.选择培养的结果:培养液变()A.清澈B.混浊C.红色D.产生透明圈64.装有选择培养基的锥形瓶应固定在()A.桌子上B.温箱里C.窗台上D.摇床上65.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有选择作用,原因在于()A.NaNO3B.KClC.酵母膏D.纤维素粉66.寻找纤维素分解菌应到()A.湿润的环境中B.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C.富含无机盐的环境中D.池塘中67.刚果红可以与下列哪项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A.纤维二糖B.纤维素C.葡萄糖D.麦芽糖68.纤维素酶能够分解()A.纤维素的微生物B.淀粉的微生物C.纤维素D.淀粉69.下列纤维素含量最高的是()A.杨树B.小麦C.玉米D.棉花70.刚果红是一种酸性染料,能将下列哪些物质染色() ①纤维二糖②葡萄糖③纤维素④苏木精⑤弹性纤维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⑤71.纤维素酶可以将哪种物质分解()A.牛肉片B.鱼片C.滤纸条D.塑料条72.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过程中操作有误的是()A.经选择培养后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B.富集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少C.经稀释培养后,用刚果红染色D.对照组可用同样量的培养液涂布到不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上题号一总分得分二、综合类(共38分)1.富集培养是微生物学中最强有力的技术手段之一。主要是指利用不同微生物间生命活动特点的不同,制定环境条件,使仅适应该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从而使其在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人们能够更容易地从自然界中分离到所需的特定微生物。富集条件可根据所需分离的微生物的特点,从物理、化学、生物及综合多个方面进行选择,如温度、pH、紫外线、高压、光照、氧气、营养等许多方面。下图描述了采用富集方法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实验过程。 利用富集培养技术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10分)1).本实验所需培养基为_________,碳源为_________。(2分)2).实验原理是_________。(1分)3).①→③重复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1分)4).⑤的菌落中大部分是降解_________的微生物。(1分)5).⑥为_________组,⑦为_________组,设置⑥的目的是_________。(3分)6).⑤→⑥采用_________法,接种到⑥的培养基中,在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污染应注意的事项是_________。(2分)2.富集培养是微生物学中最强有力的技术手段之一。主要是指利用不同微生物间生命活动特点的不同,设定特定环境条件,使仅适应该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从而使其在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人们能够更容易地从自然界中分离到所需的特定微生物。富集条件可根据所需分离的微生物的特点,从物理、化学、生物及综合个人方面进行选择,如温度、pH、紫外线、高压、光照、氧气、营养等许多方面,下图描述了采用富集方法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实验过程。(8分)1).本实验所需培养基为_________,碳源为_________。(2分)2).实验原理:_________。(1分)3).①→③重复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1分)4).⑤的菌落中大部分是降解的_________微生物。(1分)5).⑥为_________组,⑦为_________组,设置⑥的目的是_________。(3分)6).⑤→⑥采用单细胞挑取法,接种到⑥的培养基中,在操作过程中为防污染应注意的事项是?(0分)3.在啤酒生产过程中,发酵是重要环节。生产过程大致如下:将经过灭菌处理的麦芽汁充氧,接种啤酒酵母菌种后输入发酵罐。初期,酵母菌种繁殖力快,产生白色泡沫,溶解氧逐渐耗尽,随后酵母菌繁殖力下降,糖浓度加速降低,酒精浓度逐渐上升,泡沫不断增多,当糖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结束发酵。最后分别输出有机物质和鲜啤酒。根据上述过程完成下列问题:(3分)1).该过程表明啤酒酵母菌异化作用的特点是_________。(1分)2).初期,酵母菌迅速繁殖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1分)3).经测定酵母菌消耗的糖中,%形成了酒精和其他发酵产物,其余的%则用于_________。(1分)4).如果酵母菌消耗的糖(设为麦芽糖,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42)有%(质量分数)形成了酒精(相对分子质量为和其他发酵产物。若有500吨麦芽汁,其中麦芽糖的质量分数为%,发酵后最多能生产酒精浓度为%(质量分数)的啤酒多少吨?(0分)4.某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究“影响细菌生长繁殖的因素”。在培养细菌的过程中,发现了某种细菌(记作R)的周围其他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他们把R细菌接种到专门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他们除去R细菌,用该培养基再培养其他细菌,结果其他细菌仍然不能在这个培养基上生长和繁殖。(1分)1).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R细菌与周围细菌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1分)2).于是,某同学假设了“造成R细菌的周围其他细菌不能生长和繁殖”的可能原因,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0分)A.R细菌占据了其他细菌的生存空间B.R细菌吞噬了其他细菌C.R细菌产生了不利于其他细菌生存的物质D.R细菌更容易吸收培养基中的物质3).参照上述题目中给出的有关材料,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对第(2)题所作的选择进行验证,简述你的实验步骤及结论: ①方法步骤: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分)4).题所作的选择进行验证,简述你的实验步骤及结论: ①方法步骤: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分)5.根据各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和新陈代谢类型,利用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结合显微镜镜检以及菌落特征,可以把混杂在一起的大肠杆菌、硝化细菌、乳酸菌、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圆褐固氮菌、尿细菌、纤维杆菌分离开来。下面是分离筛选的方法步骤,请根据各个步骤的条件,填写空格中的内容:首先配制一系列不同性质的固体培养基,然后进行高温灭菌。再将上述微生物的混合液分别接种到各种培养基上培养。(12分)1).利用无氮培养基可筛选出_________。(1分)2).用不含有机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可筛选出_________。(1分)3).酵母菌的筛选需要在常规培养基中另加入_________。(1分)4).用含较高浓度NaCl的培养基可选择出_________;或者根据菌落的颜色呈现_________色,将其挑取单独培养。(2分)5).利用伊红和美蓝培养基培养混合菌,菌落呈_________色并带有金属光泽的是_________,挑取该菌落单独培养,结合显微镜镜检和进一步用伊红和美蓝鉴别培养基来确定。(2分)6).在无氧环境下培养混合菌,_________可以生长,加入一定浓度的乳酸,使培养基pH充分降低,可抑制_________的生长,利用菌落的特征,结合显微镜镜检,选取生长优势的菌落,即可分离出_________。(3分)7).利用碳源为纤维素的液体培养基可筛选_________。(1分)8).若筛选尿细菌,则配制的培养基特点是_________。(1分)6.分析下面培养基的配方,完成相关问题: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纤维素粉 5gNaNO3;1gNa2HPO4·7H2O;gKH2PO4;gMgSO4·7H2O;gKCl;g酵母膏;g水解酪素;g纤维素粉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4分)1).此培养基配方中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和氮源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2).此配方为_________培养基。(根据物理状态)(1分)3).此培养基选择出的微生物主要是_________。(1分)7.根据倒平板操作思考下列问题:(0分)1).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50℃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你用什么办法来估计培养基的温度?(0分)2).为什么需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0分)3).在倒平板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这个平板还能用来培养微生物吗?为什么?(0分)8.设计一个实验,从牛瘤胃中分离出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0分)1).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分)2).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分)9.请分析下面的培养基配方,完成下面的问题: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纤维素粉 5gNaNO3;1gNa2HPO4·7H2O;gKH2PO4;gMgSO4·7H2O;gKCl;g酵母膏;g水解酪素;g纤维素粉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0分)1).上述配方是液体培养基还是固体培养基?为什么?(0分)2).这个培养基对微生物是否具有选择作用?如果具有,又是如何选择的?(0分)3).你能否设计一个对照实验,说明选择培养的作用?(0分)题号一总分得分三、简答类(共0分)1.设计实验验证氧气影响菌种代谢产物的形成。 (一)实验材料和用具:谷氨酸棒状杆菌菌种、配好的无菌培养液、锥形瓶若干只、氧气、pH缓冲液、pH试纸等。 (二)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方法步骤: ①取三只锥形瓶,分装等量的培养液,分别编为1号、2号、3号。 ②分别将等量的谷氨酸棒状杆菌菌种在无菌条件下接入三只锥形瓶。 ③把三只锥形瓶的pH调整为7。 ④培养28h,对1号密封培养,对2号密封但每2h通一次氧,对3号连续通氧培养。要求:氧气为无菌氧,其他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 ⑤用pH试纸检测培养液的pH。 (四)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实验分析:本实验的对照类型是________;对1号、2号、3号的培养,除通氧气量不同外,为什么要求其他条件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是探究如何从土壤中分离自生固氮菌与计数的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原理:农田的表层土壤中,自生固氮菌的含量比较多。将用表土制成的稀泥浆,接种到无氮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自生固氮菌才能生长繁殖。用这种方法,可以将自生固氮菌与其他细菌分离开来。 材料用具:农田的表层土壤、无氮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盛9mL无菌水的试管、无菌吸管、无菌涂布器、无菌培养皿,盛90mL无菌水的锥形瓶、恒温箱。 方法步骤: ①倒平板分别将无氮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倒平板,应在操作。 ②制备土壤稀释液取土样10g加入盛有90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充分摇匀。用无菌吸管吸取上清液1mL,转至9mL的无菌水的大试管中,依次稀释到107稀释度。 ③涂布按照由107~103稀释度的顺序分别吸取mL进行平板涂布,每个稀释度下,无氮培养基应至少涂布个平板,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涂布个。 ④培养放入恒温箱内,在28~30℃下培养3~4天。 ⑤细菌的计数当菌落数目稳定时,选取菌落数在的平板进行计数。如果测试的平均值为50,则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是。(稀释度是105) 预期结果:相同稀释度下,牛肉膏蛋白胨平板上的菌落数(填“多于”或“少于”)无氮培养基上的数目。并说明原因。3.请你设计实验来证明纤维素的作用。4.为什么要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寻找纤维素分解菌?题号一总分得分四、多选类(共0分)1.(多选)真菌分解纤维素的酶为()A.胞内酶B.胞外酶C.结构酶D.分泌蛋白2.(多选)下列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的是()A.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B.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培养基C.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D.发酵工程所用的液体培养基3.(多选)下列关于纤维素和淀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它们的通式都是(C6H10O5)n,是同分异构体B.它们都是混合物C.它们都可以发生水解,其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D.它们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4.(多选)下列物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A.纤维素B.蔗糖C.淀粉D.麦芽糖题号一总分得分五、填空类(共0分)1.无菌技术主要通过消毒和灭菌来避免杂菌的污染。实验室中常用的消毒方法有_________消毒法和_________消毒法,此外,实验室里还用_________或_________进行消毒。常用的灭菌方法有_________灭菌、_________灭菌和_________灭菌。2.培养基的营养构成中一般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无机盐,此外,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_________、_________营养物质以及_________的要求。3.当纤维素被_________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_________为中心的透明圈。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是否产生_________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4.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参考答案:一、单选类(共0分)1.D2.B3.D4.A5.A6.B7.D8.C9.B10.D11.C12.A13.C14.C15.B16.C17.A18.B19.A20.C21.D22.B23.C24.B25.C26.D27.B28.A29.B30.C31.B32.C33.A34.A35.A36.B37.D38.C39.A40.C41.A42.D43.B44.A45.B46.B47.C48.D49.D50.C51.A52.B53.C54.D55.A56.D57.B58.C59.C60.B61.A62.A63.B64.D65.D66.B67.B68.C69.D70.D71.C72.A二、综合类(共38分)1.本题答案如下1)(1)选择培养基 (2)对羟基苯甲酸 2)利用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经富集培养,选择出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 3)增大分解对羟基苯甲酸微生物的比例 4)对羟基苯甲酸 5)(1)对照 (2)实验 (3)说明通过富集培养的确得到了欲分离的目标微生物 6)(1)单细胞挑取 (2)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灭菌,烧红的接种环在空气中冷却,同时打开皿盖挑取菌落接种到试管中,并塞好棉塞,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杀灭残留物 2.本题答案如下1)(1)选择培养基 (2)对羟基苯甲酸 2)利用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经富集培养,选择出能降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 3)增大分解对羟基苯甲酸微生物的比例 4)对羟基苯甲酸 5)(1)对照 (2)实验 (3)说明通过富集培养的确得到了欲分离的目的微生物 6)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灭菌,烧红的接种环在空气中冷却,同时打开皿盖挑取菌落接种到试管中,并塞好棉塞,再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杀灭残留物 3.本题答案如下1)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 2)出芽生殖 3)酵母菌自身的生长和繁殖 4)C2H5OH相对分子质量为,1mol麦芽糖水解形成2mol葡萄糖,1mol葡萄糖发酵生成2mol酒精,即1mol麦芽糖发酵生成4mol酒精,根据题意可有:500×%×%×=662(吨)。 4.本题答案如下1)竞争 2)C3)①第一步:取两个培养皿,按相同营养成分配制甲、乙两个培养基 第二步:甲培养基上接种R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除去R细菌,乙培养基上不接种R细菌,作对照 第三步:两个培养基分别接种相同的其他细菌 第四步:在相同的条件下,让甲、乙两个培养基上的细菌生长、繁殖②甲培养基上细菌的生长受到抑制,不能繁殖。乙培养基上细菌能正常生长繁殖 ③R细菌产生了不利于其他细菌生长和繁殖的物质 4)①第一步:取两个培养皿,按相同营养成分配制甲、乙两个培养基第二步:甲培养基上接种R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除去R细菌,乙培养基上不接种R细菌,作对照 第三步:两个培养基分别接种相同的其他细菌 第四步:在相同的条件下,让甲、乙两个培养基上的细菌生长、繁殖②甲培养基上细菌的生长受到抑制,不能繁殖。乙培养基上细菌能正常生长繁殖 ③R细菌产生了不利于其他细菌生长和繁殖的物质 5.本题答案如下1)圆褐固氮菌 2)硝化细菌 3)青霉素 4)(1)金黄色葡萄球菌 (2)金黄 5)(1)深紫 (2)大肠杆菌 6)(1)大肠杆菌、乳酸菌、酵母菌 (2)酵母菌和大肠杆菌 (3)乳酸菌 7)纤维杆菌 8)氮源只含尿素 6.本题答案如下1)(1)纤维素粉 (2)NaNO3 2)液体 3)纤维素分解菌 7.本题答案如下1)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感觉锥形瓶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就可以进行倒平板了。 2)灼烧灭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3)不能。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 8.本题答案如下1)反刍动物瘤胃中有大量微生物存在,其中包括纤维素分解菌、淀粉分解菌、脂肪酸产生菌、甲烷产生菌以及纤毛原生动物、真菌和分解尿素的细菌;温度一般不超过39℃,pH为~,营养丰富,为一座天然发酵器 2)提取瘤胃内容物→样品稀释→涂布→培养→挑菌。 9.本题答案如下1)是液体培养基,原因是配方中无琼脂。 2)有选择作用,本配方中的碳源是纤维素,所以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可以大量繁殖。 3)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与之对照。 三、简答类(共0分)1.(二)培养条件的变化会影响代谢产物的形成,代谢产物又会改变培养液的pH,通过检测培养液的pH,可以验证培养条件能影响代谢产物的形成 (四)1号瓶pH基本不变,2号瓶、3号瓶pH均下降,但2号瓶下降幅度较大。以上结果表明不同的氧气条件下,生成了不同的代谢产物 (五)相互对照控制单一变量,消除其他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方法步骤:①火焰旁③31④30~3005×107 预期结果:多于无氮培养基上能生存繁殖的仅是土壤中的固氮菌,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几乎允许土壤中所有菌类生存。 3.证明:纤维素酶有分解纤维素的作用。 4.由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含量相对提高,因此从这种土样中获得目的微生物的几率要高于普通环境。 四、多选类(共0分)1.B,D2.B,C3.A,B4.A,C五、填空类(共0分)1.(1)煮沸 (2)巴氏 (3)紫外线 (4)化学药物 (5)灼烧 (6)干热 (7)高压蒸汽 2.(1)水 (2)碳源 (3)氮源 (4)pH (5)特殊 (6)氧气 3.(1)纤维素酶 (2)纤维素分解菌 (3)透明圈 4.(1)C1酶 (2)Cx酶 (3)葡萄糖苷酶 解析:一、单选类(共0分)1.无解析2.青霉素对细菌具有普遍的抑制作用,因此不能用它来分离某种细菌。高浓度的食盐可以用来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而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但此处并未说明选择哪种细菌。固体培养基可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等,液体培养基则常用于工业生产。3.设置对照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设置对照实验的原则之一是单一变量原则,即除了所要验证的条件不一样之外,其他条件因素都相同。本实验中培养基的量都是在倒平板时目测估计的,所以其中的含量不是绝对的等量。一般来说固体培养基量的大小在一定范围内不会影响菌落的数目。4.因为试管培养基内空间小且深,所以要从里向外划线,避免接种环弄破培养基和划线不均匀;划线细而密的原因是让所接种的微生物布满培养基而且均匀分布,使营养物质得以充分利用。不重复划线也是为了保证接种的微生物均匀分布。5.无解析6.无解析7.无解析8.无解析9.无解析10.无解析11.无解析12.无解析13.无解析14.无解析15.无解析16.无解析17.无解析18.无解析19.无解析20.无解析21.无解析22.无解析23.牛肉膏来源于动物原料,含有糖、维生素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24.培养基除要满足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等主要营养物质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O2和特殊物质的要求。培养霉菌时需将pH调至酸性。25.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培养基等器具要进行灭菌。26.考查微生物的分布和灭菌的知识。灼烧之后的灭菌环不含微生物。27.考查菌落的特征。③不是菌落特征,⑥是细菌的特征。28.考查系列稀释操作的原理。梯度稀释时是按稀释度递增的顺序进行的。29.对照实验是指除了被测试的条件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作用是排除任何其他可能原因的干扰。30.温度不能过低,否则会凝固;温度不能太高,太高不便操作。31.无解析32.无解析33.为了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生纤维素酶的实验来确定。34.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纤维素分解菌含量最高,以上环境中,热带雨林中含纤维素最丰富。35.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像纤维素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36.水溶性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是一种由天然纤维素制得的、溶于水的商品纤维素。微晶纤维素不溶于水。37.纤维素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组成元素主要有C、H、O、N等。38.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出现的透明圈,一般是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能将纤维素分解,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39.选择培养是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所用的培养基是液体培养基,以便于下一步的稀释涂布操作。40.如果培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军用标志管理办法
- 农场场长管理办法
- 农户档案管理办法
- 农村工作管理办法
- 农村浴室管理办法
- 农用产品管理办法
- 农行保安管理办法
- 冰柜分类管理办法
- 准作证管理办法
- 出差用车管理办法
- HXD3C型电力机车检修整备范围及标准
- 二年级上期硬笔书法教案
- 小神仙简谱(音乐资料)
- 风险管理01-风险及风险管理概述
- GB/T 4548-1995玻璃容器内表面耐水侵蚀性能测试方法及分级
- GB/T 20485.33-2018振动与冲击传感器校准方法第33部分:磁灵敏度测试
- GB/T 18403.3-2014气体分析器性能表示第3部分:顺磁氧分析器
- 2023年燕山大学辅导员招聘考试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肌少症)课件
- 食堂从业人员健康情况晨检记录表
-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省赛获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