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第1章-绪论_第1页
中财第1章-绪论_第2页
中财第1章-绪论_第3页
中财第1章-绪论_第4页
中财第1章-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级财务会计主讲老师:邬励军2015年3月21.老套路:课前预习、课堂认真、课后复习2.多实践:做习题、争问题、有机会去实习3.学习方法:

问题式复习、阅读准则原文和解释本课程学习要求3

教材:魏许莲主编

《中级财务会计》

格致出版社

2013年2月版4

第1章绪论5主要学习内容: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规范体系

财务会计目标

财务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

6第一节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规范体系

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过程1.我国会计准则的产生原因:现代企业公司制的建立企业所有权、经营权的分离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与发展企业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企业经营业务的复杂化、国际化,要求会计核算与国际接轨。7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区别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服务对象主要为企业外部

主要为企业内部

信息规范会计准则,强制性

受成本效益关系约束,灵活性

报告格式以公认格式、定期编报不注重报告的形式核算对象提供历史信息未来和即时信息联系:实务中仍然是相互渗透、互相利用,具有密切的联系,如两者往往根据相同的原始资料进行不同的处理,形成对外报告和对内报告的信息82.我国会计准则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1)1987年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了会计理论与会计研究组(2)1988年,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成立了专职负责会计准则制定工作的官方机构——会计准则课题组(3)1990年9月,财政部印发了《会计准则(草案)提纲(征求意见稿)》;1991年11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基本准则(草案)》,广泛征求各方意见;1992年11月,财政部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并要求从1993年7月1日起在我国境内的所有企业实施。9(4)1997年5月22日,财政部正式颁布了第1项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要求上市公司从2007年1月1日起执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5)2006年10月30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之后,财政部又陆续颁布了多项具体准则及相应的准则解释。归纳: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等组成。见P3图1.110我国38项具体会计准则(1)序号名称序号名称序号名称1存货9职工薪酬17借款费用2长期股权投资10企业年金基金18所得税3投资性房地产11股份支付19外币折算4固定资产12债务重组20企业合并5生物资产13或有事项21租赁6无形资产14收入22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7非货币性资产交换15建造合同8资产减值16政府补助11我国38项具体会计准则(2)序号名称序号名称23金融资产转移31现金流量表24套期保值32中期财务报告25原保险合同33合并财务报表26再保险合同34每股收益27石油天然气开采35分部报告28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36关联方披露29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37金融工具列报30财务报表列报38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12(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架构

1.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出发点和理念是一致的

2.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从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到应用指南和解释,其核心是围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加以规范的,从而实现了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内涵上的统一。

见P4图1.213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就是用来阐释整个会计报表的主要导向的基础性说明。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由一系列说明财务会计并为财务会计所应用的基本概念所组成的理论体系,它可用来评估现有的会计准则、指导并发展未来的会计准则和解决现有的会计准则未曾涉及到的新会计问题。(从第二节开始就是讲授概念框架的内容)

什么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14二、我国现行会计规范体系(标准、依据、约束)我国现行会计规范体系主要包括:

1.会计法律及相关法规会计法律,如《会计法》

其他与会计相关的法规,如《公司法》、《税法》2.会计行政法规,如《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总会计师条例》

3.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信息披露与企业自定规范如《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

15第二节财务会计目标

财务会计目标:提供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的信息一、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投资者:业主、合伙人、股东债权人:债务资金提供者、赊购供应商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社会公众企业管理层

16

二、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需信息(1)投资者:侧重于关注企业盈利能力信息。(2)债权人:侧重于关注企业偿债能力(财务状况)信息。(3)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关注企业纳税信息、企业是否遵守法规、审查企业所提供的各种报告是否正确。(4)社会公众:关心企业对所在地经济作出的贡献,如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提供社区服务等

。(5)管理者:既关注企业盈利能力,又关注企业偿债能力。17三、财务会计系统能够提供的信息财务会计提供企业过去(历史)的资金运动信息。包括:企业某一时日的财务状况企业某一时期的经营成果企业某一时期的现金流量财务会计系统可以提供一般的、通用的财务报告,以传递基本的、重要的财务会计信息,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共同需要。18第三节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会计基本前提(假设):是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出的合理判断或限定。

一、会计主体假设1.

定义:是指以企业为边界,明确界定了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典型的是企业,但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的概念,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如企业法人,也可以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如企业内部的相对独立核算单位、由多个企业法人组成的企业集团等。19

会计主体企业企业车间公司集团法人

非法人非法人20

法律主体与会计主体1.概念不同。会计主体即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单位或组织,可以是某个公司、某个社会团体,既可以是一个独立法人,也可以是一个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法律主体即具备独立民事责任(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能力的自然人、公民或经济实体。

2.涉及领域不同。会计主体涉及的是会计核算和会计行为的领域,法律主体涉及的是司法的领域。

21

3.包容性不同。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比如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但在会计管理上可以独立核算的分公司就不具备法律主体的资格,又比如企业内部销售部门、某生产车间都可以成为一个会计核算单位。法律主体通常是会计主体,一个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都应当按照法律进行会计核算,这里不包括不需建账核算的自然人。

4.应当说实行会计核算的单位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就不是法律主体;应当依法实行会计核算的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222.目的:限定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本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独立于其他主体的业务;独立于所有者的业务。从而明确为谁算账,站在谁的立场上算账。例如:职工预借差旅费A公司销售产品给B公司公司老板从公司划走300万元购买别墅供自用23

二、持续经营假设1.定义: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即会计核算要以会计主体持续、正常的经营活动为前提,不考虑是否将破产清算。242.目的:第一:限定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无限期持续经营的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第二:使会计核算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上。会计主体的存在状况正常状况—持续经营,资产正常耗用、负债到期偿还。非正常状况—破产清算、资产变卖、负债立即偿还。会计核算基础非清算基础—资产、负债按历史成本计价;

收入、费用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清算基础—资产、负债按清算价值计价;

收入、费用按收付实现制确认。25三、会计分期假设1.定义: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划分为较短的、相等的经营期间,以便定期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2.目的:第一:限定会计核算的时间单位—各会计期间.第二:定期、及时地提供会计信息。3.我国会计期间的规定:年度:1/1~12/31;季度;月度。4.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结合构成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和时间单位,是建立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原则的基础。26

四、货币计量假设1.定义:会计核算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并假定币值不变。价值以货币衡量,尺度本身应固定,变则无法衡量。通货膨胀时,采用物价变动会计。2.目的:限定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货币核算。企业若同时使用多种货币结算,则需要确定一种统一计量货币,即本位币。27

五、会计基础(一)收付实现制(二)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是指以权利或责任(义务)是否形成来作为会计确认的依据,而不论款项是否在当期收付。(1)凡符合收入确认标准的本期收入,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均应作为本期收入处理;(2)凡符合费用确认标准的本期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付出,均应作为本期费用处理;(3)凡不符合收入确认标准的款项,即使在本期收到,也不能作为本期收入处理;(4)凡不符合费用确认标准的款项,即使在本期付出,也不能作为本期费用处理28分析:①预付3年房租,租金费用如何确定?②借入3年期款项,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利息费用如何核算?29第四节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是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信息应达到的基本标准和要求。内容:对于其包括的内容,人们在认识上还不统一。一般认为,其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30

一、可靠性可靠性,是指对于经济业务的记录和报告,应当做到不偏不倚、以客观的事实为依据,而不应受主观意志的左右,力求使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会计信息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会计信息要有用,必须以可靠为基础,如果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不可靠的,就会给投资者等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甚至损失。31二、相关性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要与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联,即人们可以利用会计信息作出有关的经济决策。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就是要求企业会计信息要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进行经济决策的需要。会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具有价值?关键是看其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是否相关。相关性是以可靠性为基础的,两者之间并不矛盾,不应将两者对立起来。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在可靠性前提下,尽可能的做到相关性,以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32

三、可理解性可理解性,是指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对于那些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具有合理程度的知识,而且自身又愿意用适当的精力去研究财务会计信息的人而言,应当是可以理解的。企业编制财务报告、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使用。而要使使用者有效使用会计信息,应当能让其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弄懂会计信息的内容,这就要求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易于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满足向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要求。33四、可比性可比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可比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2)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34

五、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在多数情况下,其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是一致的。但在有些情况下,会出现不一致,为了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不能仅仅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外在表现形式来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应反映其经济实质。35例如,以融资租赁的形式租入的固定资产,虽然从法律形式来讲开始租赁时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是由于租赁合同中规定的租赁期相当长,接近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租赁期结束时承租企业有优先购买的选择权,在租赁期内承租企业有权支配资产并从中受益。所以,从实质上看,企业控制了该项资产的使用权及受益权。所以在会计核算上,将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视为企业的资产。36

六、重要性重要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重要性,一般可以从“质”和“量”两方面进行判断:

(1)从质的方面来讲,只要该信息或其反映的经济活动可能给投资者的决策带来重大影响,不论其金额多寡,都应该进行反映;(2)从量的方面看,一般认为某个项目的金额超过总体的5%时,就认定其具有重要性,应该单独进行反映。37

七、谨慎性谨慎性,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在对某一会计事项有多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可供选择时,应尽可能选择一种不导致高估资产或收入的做法,以免损害企业的财务实力,防止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持盲目乐观的态度。企业对各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都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38八、及时性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贯彻及时性,需要做到:(1)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即在经济交易或者事项发生后,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或者凭证;(2)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即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及时对经济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或者计量,并编制出财务报告;(3)及时传递会计信息,即按照相关规定的时限,及时地将编制的财务报告传递给财务报告使用者,便于其及时使用和进行相关决策。39第五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会计要素按其性质定义为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40一、资产及其确认(一)资产的概念与特点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41预期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就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如,待处理财产损失或库存已失效或已毁损的存货;在技术上已经被淘汰的生产线;已经无法收回的债权等。42(二)资产的确认条件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43二、负债及其确认(一)负债的概念及特点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44(二)负债的确认条件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还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45三、所有者权益及其确认(一)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及特点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所有者权益具有以下特征:

(1)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

(2)除非发生减资或者清算,所有者权益一般不需要偿还。

(3)能够凭借其拥有的股份参与企业的重大经营和财务决策。

46(二)所有者权益的构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的定义: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损失。

47

注意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属于资本公积等核算的范畴;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

属于营业外收支核算的范畴。48(三)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从会计等式则可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49

四、收入及其确认(一)收入的概念及特点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1)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2)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3)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50(二)收入确认的条件收入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之外,还至少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收入的增加,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

(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51五、费用及其确认(一)费用的概念及特点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2)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3)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出52(二)费用确认的条件费用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之外,还至少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2)费用的增加,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53六、利润及其确认(一)利润的概念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1)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日常活动形成)(2)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非日常活动形成)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