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概论-第十一章-老年社会工作_第1页
社会工作概论-第十一章-老年社会工作_第2页
社会工作概论-第十一章-老年社会工作_第3页
社会工作概论-第十一章-老年社会工作_第4页
社会工作概论-第十一章-老年社会工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年社会工作每个人都会变老,这是自然规律。一个人一旦变老,通常伴随着多种社会角色、社会地位的丧失,并逐渐走向人生历程的终点。21世纪被称为年轻人的世纪,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年轻人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这更加重了老年人的失落感,老年问题在新的世纪将趋向严重。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助人自助的专业,具有解决社会问题的功能。社会强调并重视老年社会工作,对于缓解与解决目前正趋向严重的老年问题,是非常必要的。第一节现代社会的老年问题与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一、正确界定老年人群体对老年人的界定一般是从生理年龄上来说的。一个人算不算是老年人,首先看的是他的年龄。国际上对老年人的界定有两种年龄标准,分别是60岁和65岁。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用65岁作为老年人口的年龄界线,而发展中国家多采用60岁作为老年人口的起点。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仍比发达国家一般水平低5岁左右,而且《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所称老年人便是指60岁以上公民,因而以60岁作为我国老年人口的起点是合适的。二、现代社会中的老年问题(一)老年问题的含义老年问题也称老年人问题、老龄问题等等,是指老年人由于自身老化和外界环境的影响所带来的个人问题、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包括老年人个人方面出现的需求问题和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简单地说,就是老年人需求问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老年问题的本质是老年人的需求问题。老年人由于年老体衰,难以保证通过自己获得生活所需,且由于各种原因又缺乏外界的有力援助,因此往往存在着老年人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的问题。随着现代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问题的严重性凸显出来,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不利于社会协调有序地运行,因而成为社会工作所重点关注、解决的对象之一。(二)老年问题的成因现代社会老年问题越来越严重,是由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有两大因素是最为重要的:一是人口老龄化,二是现代社会变迁。(三)老年问题的表现老年问题的根本是需求问题,即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的问题。老年人的需求结构可以分为五个层面:第一层面,老有所养、老有所助、老有所医的需求,就是满足老年人在衣食住行以及健康、卫生和安全等方面的最基本的生存需求;第二层面,老有所爱、老有所伴需求,就是要满足老年人在亲情伦理和情感生活方面的感情需求;第三层面,老有所乐、老有所亲、老有所学和老有所美的需求,就是要满足老年人在娱乐、交友、求知、爱美等方面的充实自我、张扬自我和肯定自我的发展需求;第四层面,老有所为、老有所用、老有所成的需求,就是要满足老年人在自我实现方面的价值需求;第五层面,老有善终需求,就是有满足老年人在人生最后阶段的归宿需求。三、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一)老年社会工作的含义老年社会工作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界定。狭义的老年社会工作,或称之为专业老年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应用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方法,充分协助老年人解决生活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以使老年人度过一个安乐祥和的晚年。专业老年社会工作是严格意义上的社会工作。而广义的老年社会工作也可称为老年人服务或老年人福利,泛指社会上一切有利于增进老年人适宜生活的社会服务活动。(二)老年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老年人福利思想与福利措施在我国起源很早。舜以“孝”治天下;周公制六礼,提倡尊敬老人;孔子提倡“老者安之”,“老有所终”;孟子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无不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尊老敬老的传统。西方国家的慈幼、养老、赈穷等综合性福利思想,也可追溯到古希腊的“幸福主义”(eudemonism)、古罗马的“责任观”(responsibility)和希伯来人的“正义论”(justice)等观念。工业革命以前,北欧及美国等先进国家,皆因社会现实的需要而制定各种济贫法案以协助贫民,其中受助者大部分为老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英国开始,西方国家纷纷宣布建立了福利国家。西方发达国家的老年社会工作和老年人福利在这一时期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实现了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有些国家例如美国实现了对于老年人保障的单独立法。第二节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一)角色理论角色理论主要是从老年期社会角色变迁的角度来探讨的。老年人作为一种社会角色不同于中年期的社会角色。一个人进入老年期一般就意味着基本失去了中年期的社会角色以及社会关系。(二)脱离理论脱离理论又称撤退理论或休闲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卡明(Cumming)和亨利(Henry)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脱离理论是从代际循环的角度展开的,老年人因为从原有的社会角色尤其是职业角色中退出以及活动力的下降,而不能达到原来的社会期望,同时老年人也希望摆脱这种难以达到的社会期望,从原有的社会中“脱离”出来。因此对老年人来说,脱离被看做是一种适应的行为,可以使老年人保持一种有价值和平静的感觉,同时扮演比较次要的社会角色。(三)活动理论活动理论是罗伯特·哈维格斯特提出的一种理论。他对堪萨斯市的300个人——主要是健康的白人中产阶级,年龄从50岁到90岁之间——做了六年的定期谈话,根据调查分析发展了这一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有活动力的老年人比没有活动力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满意,并且也更能适应社会。因此老年人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在社会参与中肯定自我,保持生命的活力。活动理论有四个重要的假设:第一,角色丧失越多,参与的活动越少。第二,保持高水平的活动,会使老年人所要求的角色认同在角色支持方面有更多的资源。第三,稳定的角色支持,可以保证稳定的自我认识。第四,自我认识越明确,生活满意度也就越高。这四个假设按照一种清晰的逻辑关系展开,说明了老年人参与社会的程度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的促进关系。(四)连续性理论脱离理论和活动理论都存在着一种共同的局限性——忽视了老年人的个性在老年期生活中的作用,而连续性理论的出现正是以个性的研究为基础,解释了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差异性。连续性理论认为,个性在适应衰老时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个性的人往往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与其个性也是紧密相关的,不同老年人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因此,那些总是消极或退缩的人不可能在退休后成为积极分子;同样,那些一贯活跃、自信和经常参与社会的人在老年时也不可能安静地呆在家里。也就是说,老年期的生活方式存在着连续性,一个人进入老年期之前的生活方式会延续到老年期。(五)符号互动理论符号互动理论有时又称作相互作用理论,主要是探讨环境、个体及其相互作用对个人老化的影响。这种理论的观点强调晚年生活中老年人的主观过程和主观变化。符号互动理论认为,人们会通过社会互动形成对情境或事件的知觉和意义,而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个人会依其知觉对现实环境设定计划目的和采取行动。因此在老年人生活中,周围环境、老年人自身以及老年人与环境的互动等状况对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尊老爱老的社会中,周围环境对老年人的评价都是积极的,老年人自身也会产生积极的自我认知,对于生活的满意度当然也是高的;反之如果整个社会对老年人采取歧视的态度,老年人每天听到的广播、看到的电视、外出购物所目睹的一切,都把老人描绘成昏庸、老朽、无用,那么这些信息的积累自然会对老人的自我观念产生否定性的认识,让他们感到自己不再有能力,对家人和社会都是负担,从而使他们与社会产生隔离感。二、宏观层次的理论(一)老年次文化理论老年次文化理论最初是美国学者罗斯(Rose)提出的。该理论旨在揭示老年群体的共同特征,并认为老年次文化群是老年人重新融入社会的最好方式。这种理论认为老年次文化群的形成有一定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法定的退休制度成为老年期开始的明显标志。老年人在现代社会聚集于老年活动中心以及其他老年公共活动场所,而且老年公寓、养老院等等住所的兴建也为老年人提供了频繁接触的机会,通过相互间交往,老年人会形成一种群体意识,考虑自身的群体利益问题。老年人在相互交往中,对所处情景的共识和共同的需求也有助于老年人发展群体联系。这就使得老年次文化群的形成成为可能,并得到社会一定程度的认同。另外,社会中老年人数量的迅速增加,以及社会在众多的公共领域有意无意地对老年人的特殊对待,也是社会将老年人作为一个次文化群体认识的重要原因。当老年群体与其他年龄群体交往时,他们会显示出次文化。老年次文化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积极作用表现在老年人形成群体身份与意识,具有采取社会行动的潜能,以捍卫老年人权利及争取老人福利与社会资源。消极作用是有可能造成年龄歧视,不利于不同年龄层的整合。老年次文化理论忽略了老年群体成员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和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他们的兴趣、利益、政治观点的差异极大,对一些社会事件未必有一致的观点和认同。而且也有不少老年人由于缺少与外面接触的机会,也就不可能形成老年次文化的群体意识。(二)年龄分层理论年龄分层理论是由美国学者MW赖利(MWRiley)和A福纳(AFoner)提出的。这一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年龄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标准,当人们的年龄从一个层次到另一个层次转移时,他们的权利、角色和特权也会发生相应变动。年龄分层理论将人们的老化与社会进程联系起来。个人随年龄增长不仅会经历身体变化,同时也会经历社会角色和地位的改变,这种社会角色和地位的变化是与人的年龄相关的,因此社会中也就明显存在着年龄层次的区分,比如“儿童”、“青年”、“中年”和“老年”。年龄层次的差别,在这里主要是说不同年龄层次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这种差别在某种程度上,是由分配和社会化过程所造成的,分配是指社会指定不同年龄的人扮演适当角色的过程。例如,年龄作为退休的标准与社会的整个就业模式有关。社会是另一种干预过程,它有助于人们顺利地从一种年龄状态过渡到另一种年龄状态。从动态过程来看,同一年龄层次的成员由于在社会环境和生活经历上的相似性,以及与其他年龄层次的相异性,在向下一年龄层的过渡中也呈现出了新的价值观念。也就是说,现在退休的老年人与20年前退休的老年人在对老年生活的认识上是有着很大不同的,可能会更加倾向于积极调适,主动维护自己的权利。(三)现代化理论现代化理论是由美国学者考吉尔(DCowgill)和赫尔姆斯(LHolmes)提出的。该理论认为,社会现代化与老年人的关系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推进了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数的增加;另一方面又削弱了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影响社会现代化和老年人地位的四个相关因素包括医疗技术、经济与技术、都市化和教育。(1)医疗技术的发展延长了老年人的寿命,老年人口也因此增加。在注重年轻人和新兴行业的工业化社会,老年人被迫退休,他们的社会地位也因此下降。(2)经济与技术。经济和工业技术为年轻人带来新的工作岗位的同时,由于老年人缺乏再培训机会,可能会被迫提前退休。(3)都市化。在农业社会,人的年龄与知识是成正比的,老年人往往掌握更多的生产技术和经验知识,因此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而在工业社会,在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接受和掌握方面,以及对新的社会环境的适应方面,年轻人比老年人都更有优势。(4)教育。现代社会中教育的普及使得年轻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比例比老年人大,社会资源更多地侧重于年轻人的发展而非老年人的福利,这进一步加剧了老年人地位的下降。那么老年人在现代社会中如何适应现代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呢?老年社会工作可以通过举办培训课程来帮助老年人适应现代生活的变化,例如新型通讯工具和电器的使用等等。另外还应大力发展老年人教育,鼓励老年人继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既丰富了老年生活同时又可以不落后于社会发展的步伐。第三节老年社会工作的目标和原则一、老年社会工作的目标(1)适当的收入。(2)尽可能拥有最佳的身心状况。(3)舒适的住宅。(4)为那些需要机构照顾者提供服务。(5)工作的机会。(6)健康与受尊敬的退休生活。(7)追求有意义的活动。(8)有效的社区服务。(9)运用研究的知识去维持或增进老人的健康与幸福并获得立即可得的福利。(10)使老人能自由、自主地规划与安排自己的生活。老年社会工作的目标表现在:第一,帮助老人获得所需资源,争取老人所拥有的权益。第二,帮助老人增强其能力,以克服生活中的困难,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第三,协助老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促进与他人互动,使老人晚年生活更为充实。第四,为老人及其家属提供咨询,帮助老人了解和接受老年期的生活。有时候,老年人自身会对老年期的一些问题产生困惑,以至于产生情绪低落以及对死亡的恐惧等心理。二、老年社会工作的原则(一)相信老年人能够改变(二)尊重不同老年人的需求(三)耐心主动地与老年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四)建立相互信任的工作关系(五)尊重老年人的自决权利,多肯定老年人(六)为老年人保守秘密第四节老年社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一、老年社会工作的内容(一)老年人照顾老年人照顾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家庭照顾、机构照顾和社区照顾。1.家庭照顾是指将需要照顾的老年人留在家中或让其呆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得到生活上的照顾,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家庭辅助及公共救济金:是指对于老年低收入户,政府每月发给家庭补助,或是副食费及燃料费。像美国对那些收入不足以维持最低生活标准的老年人,给予随生活指数调整的补助金;英国也有补充年金和补充津贴,只要老年人的收入未达到保障标准,即可以获得救助。在日本老年人所得维持方案中,公共救助占有重要角色。(2)家庭寄养:为了使一些孤单老人可以享受家庭生活而不必被送到养老院,社会服务机构就会征募一些愿意收养老年人的家庭。英国对这些老年人寄养家庭每个星期都发给照顾老年人所需费用、津贴。(3)家庭助理服务:在许多国家,如丹麦,依据其社会救助法案,在地方上由政府负责对老年人家庭提供家政服务,对于低收入户更是免费服务。在美国,也有针对那些需要照顾的老年人家庭所提供的家庭健康服务、饮食服务计划以及家事管理员服务等措施。2.机构照顾(1)安老院(residentialhomes):主要是针对那些没有亲属并且也没有了工作能力的老年人,所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住宿与饮食,以及一些像协助穿衣等非医疗性的服务。(2)疗养院(nursinghomes)或者称为护理中心(nursingcarecenters):提供全天候的专业护理以及医疗服务。住在疗养院的费用会随着所提供的医疗服务的专业性和密集性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欧美国家老人疗养院的设备都很完善,几乎每位老人都有其私人房间。(3)日间照顾中心(daycarecenters):有些老年人虽然住在家中,但由于自己家人忙于工作难以对老年人照顾周全,因此也需要机构提供的某些服务。日间照顾中心就是针对这类老年人,在白天为老年人提供保护性的环境以及情绪上的支持。老年人在这里可以享受到生活上、医疗上的帮助以及精神上的支持。(4)身心障碍中心:针对具有身心障碍老人的需要,除了特别的医疗照顾外,还需要一些医疗设备。在丹麦,每一郡都设有残障中心,来帮助有此需要的老年人。服务的项目包括提供外科的整形、假肢、绷带、特别椅、床垫、浴室设备、助听器和室内外的轮椅等。购买和修复假肢的费用也可以申请政府帮助。3.社区照顾社区照顾是按照“属地养老”的原则,让那些需要照顾的老年人住在自己的家中或者尽可能地在靠近他们的社区的、类似“老人之家”的机构中接受照料。社区照顾建立在老年人自立、与社会保持接触和常态生活的基础上,其目的是帮助老年人体现出作为社区成员的角色,尽可能地让他们生活在一个“常态”的社会环境中。社区照顾要动员全社区的人力物力来帮助那些需要照顾的老年人,使其在社区中能够幸福地生活。社区照顾的服务项目包括:(1)解决老年人的住房安置;(2)提供家庭之外的医疗卫生服务,从基本护理到技术性较强的专业护理,这些服务由不同行政结构的组织者提供;(3)为促进老年人的全面健康而提供的专业咨询和情感援助,具体包括:为老年人提供社区日间活动中心、俱乐部、休闲及健身场所,让老年人接受继续教育,让老年人参加假日活动以及志愿者活动等等。(二)老年人心理和社会服务(1)个人的协助:减轻老年人生活压力、改善家庭关系或社会关系、提供老年人福利咨询、解决老年人各种困难等。(2)团体活动:促进团体成员之间相互认识了解、改进老年人不正确的观念或态度、增加老年人生活知识等。(3)社区交流:促进老年人与社区居民交流,参与社区中各种活动,促进老年人积极价值观与生存目标的建立等。(4)促进老人人际关系:了解妨碍老年人人际关系的各种因素,如过敏或迟钝的性格、不卫生、不良嗜好、好斗、喜欢争吵、不顾他人立场、不愿与他人互动,以及不主动与他人来往的消极思想和态度等。通过正式或非正式团体推动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改变不良习惯和原有的消极态度,做好老年生活安排,充实老年生活。(5)老年人活动中心等:为老年人提供福利服务,并充实老年人生活,增进老年人之间的交流。(三)老年人教育服务(1)老年大学:是指为全社会老年人设立的传授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学校。通过老年大学的教学活动,不但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增加了丰富的活动内容和生活情趣,更能使老年人获得许多保健知识。中国已拥有17000多所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初步形成从城市到乡村、从课堂教学到远程教育的全国老年教育网络。在其他国家也都有一些老年人再教育的推广,激发了老年人的求知兴趣,并普及了老年人的教育。(2)图书馆、博物馆及艺术馆等:老年人退休后有较多的空闲,但有时因行动不便,无法自行充分利用许多公共的设施。瑞典的图书馆就提供了专门职员来为老年人服务,调查其阅读的兴趣,老年人可以通过电话借书在家中阅读。至于博物馆和艺术馆等社教机构,除了对老年人予以优惠或免费外,还设立了老年人休息的座椅。(3)此外还有老人职业学校、老年人讲座或补习教育、老年人学习性俱乐部、关于退休前的教育等方面的服务。(四)老年人就业服务在退休后,许多老年人都有着再就业的想法。虽然社会普遍重视的是年轻人的就业问题,但我们也不应忽视老年人就业的问题。老年人就业也是“老有所为”的体现,而且一些学历高、年龄低、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科技人才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继续在各行业中发挥作用,对社会经济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因此老年就业服务是一项不可或缺的老年社会工作。在进行老年就业服务时,除了要考虑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外,还需要兼顾老年人的特质,使老年人在新的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老年人退休服务包括退休者再雇用训练与辅导、退休制度的改进研究、老年人创业或老年人就业专案计划等。(五)老年社会工作研究与教育(一)老年个案工作老年个案工作是指以老年人为工作对象,通过一对一的方式解决老年案主所遇到的问题。在老年社会工作中通过与老年案主一对一的接触,社会工作者可以充分地了解到老年案主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老年人的性格特点、生活态度、经济状况等。老年个案工作可以帮助老年案主调节心态,转变其生活态度进而适应老年期的生活。个案工作方法在老年社会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突出表现在:第一,老年人有时候并不愿意在众人面前吐露自己的困难,而在独自面对社会工作者时,老年人则会放心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第二,社会工作者在个案工作中可以充分地利用双方互动的交流形式,更有效地了解那些在众人面前不善言辞的老年人的想法。第三,个案工作有助于加强工作者和老年案主双方的信任关系,为老年人问题的解决营造良好的氛围。第四,在老年社会工作中,通过个案工作的方法,社会工作者可以有效地了解不同老年人所面临的困难和他们的想法,从而为解决老年人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二)老人群体工作老人群体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将老人组织到某种活动群体中,通过成员间的交流互动以及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使老年人摆脱孤独,克服困境,获得愉悦的心情和充实的晚年生活。“直接式群体方法”是一种适用的老人群体工作方法。它强调的是在群体工作程序中,社会工作员要先通过预先的活动将群体气氛调动起来,等到群体成员较为熟悉了,才进一步探讨他们对群体程序及日后工作的安排。社会工作者采用“直接式群体方法”时还要注意以下工作技巧:(1)主动性:在群体工作中,社会工作者要积极主动,预先准备好游戏程序,具体地教成员如何参与。(2)简单易懂:切记不要选用太抽象或太难的游戏,尤其是那些考验体力及眼力的游戏,否则会挫伤老年人的积极性,适得其反。(3)善于鼓励:工作者要多把握机会赞赏组员的能力,当他们成功地完成一个游戏或讨论时,便应立刻真诚地说出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4)赏罚分明:对于老年人在游戏中的表现,工作者要赏罚分明,但不要责之过重,否则会使老年人感到“无颜面”。(5)注重总结:工作者要在恰当的时机对群体工作进行评价总结,并为下一步进程作好打算,而且对于群体工作最后要面临的结束,工作员也要预先作好铺垫,以免唐突。(三)老年社区工作老年社区工作是指通过社会工作帮助那些生活在一定社区的老年人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争取他们应有的权利。老年社区工作与老年个案工作和群体工作是紧密相连的,个案工作和群体工作是老年社区工作的基础,是微观的工作方法,而老年社区工作则是宏观的工作方法,它是通过综合的途径来解决社区中老年人的实际问题。要解决老年人面对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就不能只停留在老年人的个人及家庭层面,而需要扩展到老年人所居住的社区及社会的环境。我们应该强调改善老年人与社区的关系,提高老年人的自助、互助能力,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意识,通过老年人的集体参与去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老年人的社区工作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重点:(1)老年人问题社区化:让老年案主明白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并不只是他一个人所有的,而是同一社区多数老年人都会面对的问题,这样老年人就不会感到孤立无援,也有利于老年人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2)老年人问题权益化:有时候老年人会对所遇到的问题能忍则忍,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在老年社区工作中使老年人明白,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其实是与不完善的政策有关,或者是因为原有的政策没有得到真正的实行,因此社会工作者应积极协助老年人争取自身的权益。“增权”(empowerment)作为社会工作的重要理念,在老年社区工作中可以得到体现,通过增权来激发老年人的潜能,使老年人减少无助的感觉,增加自信心和力量去争取自身的权益,从而获得充实的老年生活。(3)老年人问题群众化:老年人问题可以说是与社区中各个家庭都有着直接间接关系的,老年人问题就是社区中群众的问题,因此老年人问题的解决需要整个社区群众的支持,通过群众的支持,老年人问题容易引起多方面的重视,有利于老年人问题的最终解决。三、老年社会工作的实施过程(一)开始阶段老年社会工作的开始首先是取决于老年人自己的,老年人想去改变某些情况,但却没有办法或能力去改变,希望借助老年社会工作的帮助来克服困难。也就是说,老年社会工作首先要征得老年人的同意,老年人自身愿意改变所处的情况。当然有些老年人会排斥接受外界的协助,认为接受协助显然不利于自身独立自主的要求,老人会因此觉得失败。要协助老人使之敢于表达自己的求助动机,社会工作者首先必须认识到老人确实能做某种程度的改变,能够运用自己的能力,并且有时要让老年人从事一些行动,以展示老年人的能力,也维护其自尊。在这个阶段,社会工作人员要对老人面临的问题有一定的界定、澄清和了解,并与老人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二)达成服务契约在社会工作中,达成契约就是指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就主要的问题、目标、社会工作处理策略、参与者的角色和任务,达成形式上的规定。需要协助的老年人与社会工作者经过双方同意达成一种协议,对两方的合作关系、分派责任等都有详细说明。这个步骤可以让老年人知道他可以从社会工作的协助中得到什么,以及自己又应该在协助过程中做些什么努力。(三)界定任务这个阶段也可以称之为评估或诊断阶段,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一定的调查访问收集案主的一些相关资料,通过整理以了解案主的自身情况及其所遇到的问题。评估老年人的能力与问题必须收集到相关的资料,包括老年人的生理状况、社会经济能力、个人的价值与目标及其适应能力等。这个阶段中资料的收集不仅集中在老人个人层面,还包括老人家庭、团体、社区等相关资料的收集,这些相关资料常常有助于对老年人所面临问题的进一步了解。(四)采取行动这是老年社会工作的中心阶段,社会工作者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并运用老年人自身的能力以及生活周围的社会资源,如亲友、邻居及社区的帮助,来协助老年人解决问题。在这一阶段,社会工作者至少扮演六种角色,分别以不同的角色和技术协助老人,如:激发案主发展潜能的使能者角色(enablerrole)、连接老年人与社区资源的中介角色(brokerrole)、为案主利益发言请愿的倡导者角色(advocatorrole)、协助老人内在心理适应的治疗者角色(therapistrole)、影响相关人士支持社会政策或说服决策者有关方案重要性的专家角色(expertrole)以及教导老年人有关认知情感运动的学习任务的教导者角色(teacherrole)。这一阶段的成功进行需要社会工作者具有较高的操作能力。(五)结束阶段当预定的目标达成或发现老年人所需要的后续服务并不是该机构所能完成而需要转介服务时,社会工作者与老年人的关系准备结束,所进行的老年社会工作也面临结束。由于老年人不喜欢在机构间被推来推去或终止与社会工作者的关系,结束工作会引起老年人被遗弃的感觉,老年人常常会以否定、退化或愤怒来反应,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技巧以消除老年人的焦虑。结束阶段虽是最后的阶段,但仍是重要的阶段,一项老年社会工作的成功结束可以带给老年人整合的、被肯定的感受,使老年人能够充满信心地面对以后的生活和问题。第五节我国的老年社会工作一、我国的老年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在世界上也是居第一位的。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人口死亡率的急剧下降,平均预期寿命的迅速提高,特别是随着近20年来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重也快速地上升。据国家统计局的一项抽样调查结果,2001年我国人口各年龄阶段的情况是:0~14岁人口为28716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255%;15~64岁人口为89849万人,占704%;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9062万人,占71%。〖ZW(〗参见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编:《2001中国人口》,4页,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ZW)〗根据国际通行的标准,2001年我国已经正式进入了老年型社会。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表现出这样几个特点:其一,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其二,人口老龄化速度快。其三,人口高龄化趋势趋向明显:从1964年到2000年,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的比重从43%上升到96%;从绝对数上看,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由1813万人增加到1200万。据估计,到21世纪中期,我国高龄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的比重将达到20%,老年人口年龄中位数也将达到71岁以上。其四,我国是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条件下迎来老龄化的。其五,各地的老龄化起步、速度和程度都有差别。一些大城市像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要明显快于其他地方。从总体来看,农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要高于城镇地区。我国老年人口绝对数量的庞大以及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表明了我国存在着大量的老年社会工作的现实对象与潜在对象。由于我国老年人的养老过去主要采用的是家庭养老的形式,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都是强调老年人应由其子女妥善照顾,老年人问题往往表现为个人或家庭问题。但是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逐渐加剧,我国的老年人问题也表现出了新的特点:第一,在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职工的生老病死一般皆由企业负担或由企业补助。企业要实现体制转轨,就必然要求建立一套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与之相适应。然而,统一完善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样,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便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第二,社会转型加剧了家庭养老模式的弱化。由于现代生活方式对传统共住养老观念的冲击,老年人和子女分住成为一种普遍的趋势。这就造成了“空巢家庭”的出现,为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第三,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也正逐渐趋于严重。大量的年轻人外出打工,甚至在城市中建立了家庭,而老年人则留在农村独自生活;且年轻人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也趋向于建立自己的小家庭,而不是与父母同住。这就使得老年人的养老缺乏原有的保障。第四,我国的“第三部门”或称“非营利部门(nonprofitsector)”的发展明显处于滞后的状态。“第三部门”的发展滞后对老年人问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制约上。二、我国老年社会工作的现状(一)我国老年人政策法规的建设我国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在《婚姻法》中也明确规定了老年人的婚姻权利以及老年人子女对老年人具有赡养扶助的义务。我国于1996年10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专门为保障老年人群体制定的,对老年人的家庭赡养、社会保障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等作了明确的规定。此外我国对农村中的“三无”(无生活来源、无依无靠、无劳动能力)老人实施了“五保”制度,即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二)我国的老年人照顾我国进行老年人照顾的社会福利机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老年社会福利院:由国家出资兴办、管理的综合接待“三无”老人、自理老人(theselfcareelderly:日常生活行为完全自理,不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介助老人(thedeviceaidedelderly:日常生活行为依赖扶手、拐杖、轮椅和升降等设施帮助的老年人)、介护老人(thenursingcaredelderly:日常生活行为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安度晚年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2)养老院或老人院:专为接待自理老人或综合接待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3)老年公寓:专供老年人集中居住,符合老年体能心态特征的公寓式老年住宅,具备餐饮、清洁卫生、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4)护老院:专为接待介助老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5)护养院:专为接待介护老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有起居生活、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6)敬老院:在农村乡(镇)、村设置的供养“五保”老人和接待社会上的老年人安度晚年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7)托老所:为短期接待老年托管服务的社区养老服务场所,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分为日托、全托、临时托等。(8)老年人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各种综合性服务的社区服务场所,设有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或单项服务设施和上门服务项目。(三)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在老年阶段,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衰退,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患病的几率增加,并且容易患老年性疾病。因此,对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我国在这方面的具体服务内容有:(1)建立老年人健康检查制度。目前在某些有条件的地方,主要是城市中,往往由老年人所在单位或社区组织老年人定期开展身体检查,发现疾病,及时采取治疗措施。(2)建立老年病医院或设立老年病科,开展老年病的治疗和预防工作。并且目前大多数医院都有老年人挂号、看病、取药优先的规定。(3)建立老年康复和医疗机构。由国家组织和出资在社区中建立康复医疗机构,使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就近得到解决。在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方面,我国仍有较多的工作要做:像低收入层次的老年人以及广大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应当发展对这些老年人的医疗救助工作;在许多农村,老年人还存在着就医买药难的问题。(四)老年人文化服务设施老年人除了生活的照顾和医疗保健以外,精神方面的需求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在经济条件较好和老年人比较集中的地方,由单位或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