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 第26课 新中国外交3 岳麓版必修1_第1页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 第26课 新中国外交3 岳麓版必修1_第2页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 第26课 新中国外交3 岳麓版必修1_第3页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 第26课 新中国外交3 岳麓版必修1_第4页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 第26课 新中国外交3 岳麓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第27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深圳新闻网讯

2008年版《中国外交》白皮书披露,截至2007年底,中国已经同世界17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近300个国际条约。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数字啊,因为新中国成立之初,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目是17个,如今的数字正好是当年的整整10倍!那么,在六十年的如歌岁月中,新中国的外交是如何打开局面,走过当年的的艰难,创造今日的辉煌?让我们一起进入本课学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外交签订《辛丑条约》签订《南京条约》签订“二十一条”签订《中美商约》1919年5月19日巴黎和会将山东主权转让给日本

弱国无外交顾维钧一、建国初期的外交

(看材料探究下面的问题)

阅读材料分析建国初我国面临怎样的国际与国内环境?

新中国外交国际形势示意图国美苏联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对立史料探究一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推行的对华不承认政策和在台湾问题上的敌对姿态,是其从全球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出发,对新中国的极端孤立与排斥,这种孤立与排斥导致美中多年的并且冷战局面,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美国政策的灵活性,并最终导致了中苏结盟,使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宣告失败。”——《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政策》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形成了新的格局„„第三,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枷锁,赢得了民族独立。”——《中国近现代史》美对新中国的敌视封锁⑴资本主义阵营削弱⑵社会主义阵营壮大⑶亚非拉大批国家独立新中国制订外交政策、方针的依据国际环境有利形势:不利形势:史料探究二

面对这样的国际环境,新中国制定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呢?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共同纲领》材料二: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毛泽东的声明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政策1.“另起炉灶”2.“一边倒”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内容含义意义“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自主探究中国建国初期采取这样的策略取得了怎样的成果?(看视频后结合课本内容回答)一、50年代中国(建国初)的外交成就:1、与苏联等17个国家的建交新中国外交的第一步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首次访问苏联保障了新生政权,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

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仪式上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期间,同印、缅两国总理共同倡导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图为周总理访印时在机场受到尼赫鲁总理的欢迎。1953年12月,中国和印度开始就中印关于中国西藏与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意义内容发展同邻国及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目的

过程

1953年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1954年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再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影响:(特点?)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等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了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1954年4月至7月,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率中国代表团出席旨在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作为五大国之一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图为周总理一行步入会场。

(1).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目的:中国作用:提出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日内瓦公约意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3、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背景:朝鲜停战,美继续盘踞台湾海峡,企图在印度支那地区威胁中国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特点: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1955年4月17日)(2).参加万隆会议(1955年)

背景:内容: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讲话史料探究三

材料:(万隆会议)会议发言中,大多数代表都谴责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但由于受到美国的挑拨,有一个国家的代表团团长诬蔑共产主义是“新式殖民主义”;还有一个国家的代表团团长也声称,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当时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什么方针?这对会议起到什么作用?(2).参加万隆会议(1955年)

背景:内容: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意义:①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②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有更多的亚非国家同中国建交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1955万隆会议针对帝国主义对会议的的破坏而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同:异:有相同的历史遭遇,都受过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掠夺和统治,有共同的愿望:维护独立,谋求发展。求同:共同的发展目的各国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策保留不同的意见和分歧。存异:保存不同的社会和意识形态小结本目:

建国初期50年代的外交成就:1、建国第一年,就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2、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历史的瞬间永恒的记忆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为什么乔冠华部长会如此开怀大笑?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二、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为什么中国能够恢复联合国的席位?(看书回答)1、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2、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作用加强。3、中国在内政、外交取得的成就

(一)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的合法席位。

中国代表坐上联合国席位

出席第二十六届联大的台湾当局“代表团团长”、“外长”周书楷(右),“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刘锴(左)及“驻墨西哥大使”陈质平(后)。10月25日,在上述提案投票前,周书楷即宣布“退出”联合国。……联合国没有中国的参加就没有代表性,解决不了世界上任何重大的问题;……中国的参加使联合国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联合国……

——1971年致中国代表团的欢迎词

“在联合国这样一个普遍性最为广泛的国际组织里,中国代表团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那当然是对我们的国家、对中国革命的胜利的肯定。我们代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当然觉得很荣幸、很骄傲,但我们更多地想到的是这一时刻的重大意义。美国操纵联合国搞强权政治,围墙中国围堵了20年,到这个时候彻底失败了。中国的地位获得极大的提高,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影响也更大,分量更重了。国际形势从这个时候开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971年乔冠华团长在联大上的讲话

请问:从上述材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活学活用结合教材与毛泽东的话思考: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是什么?毛泽东明确表示,要去,为什么不去?这是非洲黑人兄弟和中小国家用轿子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要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取得成功的重要的内在因素是什么?另外: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微妙的变化。(1)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对联合国的筹建和成立做过重要贡献。(2)新中国初期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一方面对新中国从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实行孤立、封锁和包围。另一方面在国际舞台上打压中国的外交空间,支持蒋介石集团非法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致使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为什么用“恢复”?而不用“加入”之类的说法?(二)历史性的握手——中美建交

(看视频结合图片和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二、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在机场握手尼克松访华(1972年2月21日)“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交往了呵!”

———周恩来“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握手,使他身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据尼克松总统回忆:当中美双方同时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时,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但却震惊了整个世界,此事成为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新闻之一。但也有西方国家和媒体表示这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为什么说中美接触是情理之中的事?请同学们依据材料分析。史料探究四:材料一:1971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后,作为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1969年3月,苏军入侵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两国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冰点。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这一切使中国人感到苏联已经蜕变为一个“社会帝国主义”国家,比美国更富有侵略性。

材料三:70年代的美国,由于经济增长趋于缓慢,又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得不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尼克松迫于形势的变化,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材料四:美国在亚洲虽具有较强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但它在战略上收缩和保守的倾向很明显。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所以,中国对美国改善中美关系的表示,做出积极的反映。时间事件意义中美关系正常化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美乒乓球队访华1972.21971.71971.4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发表建交公报1979.1中美正式建交1978.12试探之旅旋风之旅破冰之旅“以民促官”建交

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同年12月18日,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

1971年,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美国运动员科恩误上了中国队班车,庄则栋主动上前向科恩打招呼,并且赠送了礼物。在中美关系尚未恢复的年代,这样的举动很快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中美关系“解冻”当时正需要一个契机。毛泽东和周恩来得知庄则栋和美国队员交往的事后十分重视,当即拍板,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由此开始了“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小球推动大球”试探之旅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

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成员游览长城基辛格1973年2月毛泽东会见基辛格2、破冰之旅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会见毛泽东主席,中美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在长期阻碍两国改善关系的台湾问题上,美方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中美联合公报》“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2、旋风之旅3、破冰之旅“目前存在的唯一障碍是如何在与中国和台湾的关系上取得平衡,既要与中国建交,又遵守我们对台湾人民的承诺。”——卡特《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1978年12月16日,中美双方同时公布了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公报宣布,“两国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承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国在对台湾问题的认识上有何明显进步?时间事件意义中美关系正常化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美乒乓球队访华1972.21971.71971.4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发表建交公报1979.1中美正式建交1978.12打开交往大门为尼克松访华奠定基础开始正常化进程为建交奠定法律基础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试探之旅旋风之旅破冰之旅“以民促官”建交

在中美建交28周年纪念会上,卡特总统回忆:“1月25日,我接受了一家中国电视台的采访。我对着镜头告诉亿万中国观众:美中长达30年的隔阂已经消除,美中建交为两国加强经贸、文化、科技等各领域合作提供了契机,为地区和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了贡献。……这是我有史以来面对观众最多的一次电视演说。”

中美建交的历史意义除了卡特总统所说的还有其他方面吗?“在动荡的世界形势下,应该加速实现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邦交正常化,强有力地开展和平外交。”

——田中角荣中日邦交正常化问题探究:1、你认为长期以来影响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日本长期的侵华历史2、战后对侵略历史的反省态度3、追随美国敌视中国

田中在欢迎的国宴上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我对此表示深切的反省。”热烈的会场,正在鼓掌的人们,听到了“添了麻烦”这句话,一下子静了下来。

第二天周恩来在会谈中严肃地指出:“‘添了很大麻烦’这句话,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感。‘麻烦’在汉语里意思是很轻的。”问题探究:为什么当田中说到给中国国民添麻烦时整个会场安静了下来?

1972年9月29日周恩来总理和田中角荣在北京签署《中日联合声明》,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并正式建立邦交关系。“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刀光下”远行中国

2、今天重温《中日联合声明》,你有何感想?中日关系重焕生机“在动荡的世界形势下,应该加速实现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邦交正常化强有力地开展和平外交。”

——田中角荣1、直接促使田中首相要加速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是什么?小结本目: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影响3、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2、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1971年,第26届联大新中国的合法席位恢复。合和·

合三、新时期的中国外交(学生讲解自主学习的成果)三、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1、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1)依据: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格局由美苏两极向多极化发展。国内:①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这就需要一个和平安静的国际环境;②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保持和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有利于在国际事物中团结战斗,建立平等的国际经济新秩序;③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的形成,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闭关自守。三、80年代后改革开放的外交成就(一)国际交流与合作外交政策的发展:多边外交四项原则:“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外交成就:1、与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合作。(不结盟、77国集团)2、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3、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1991亚太经济合作组织4、2002年《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影响:推动了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际上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会议主席卡迈勒击槌通过中国入世。

“入世槌”收藏在革命博物馆。

2001年11月10日,在多哈召开的世贸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审议并表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画里话外【美国《时代》周刊】美国总统布什10月20日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讲话,认为亚太地区应该加强合作,成为世界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的典范。

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APEC)示意图

2001年10月21日,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闭幕后,在上海国际新闻中心合影。2005年在韩国釜山APEC领导人身穿韩式大褂“图鲁马吉”2004年在智利APEC领导人身穿智利套头披肩“查曼多”(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