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_第1页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_第2页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_第3页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_第4页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在一个东方大国要进行革命,面对的问题:进行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谁领导这场革命?革谁的命?如何进行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胜利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要解决的问题: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2.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总路线3.了解和掌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道路理论的内容及意义4.深刻认识和理解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教学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教学重点与难点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

命的时代特征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人民革命并取得胜利,就必须认清国情,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正是建立在对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正确认识之上的。1、近代中国的国情(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加速)(深化)(完全形成)1840年1860年1895年1900年《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形成过程特征①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成为了中国的“太上皇”,是中国近代社会一切灾难的总根源。②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③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但仍是中国社会主要的经济基础。④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经济形式。⑤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并且支持封建势力,连年的战乱不断,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使得中国的政治经济极端不平衡。⑥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罕见的。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毛泽东(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的主要矛盾(2)社会两大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3)中国革命两大任务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封建主义争取人民民主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国家、改善人民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条件。

(3)近代中国的根本任务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中国革命在十月革命后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十月革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世界革命发展阶段示意图(2)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五四运动”浮雕(3)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时代条件的变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

关于新民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义革命的区别领导力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指导思想资产阶级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前途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所处时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相同点:革命性质、革命任务、斗争对象、社会性质相同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与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不仅基于对近代中国国情的正确判断和对中国革命特征的正确把握,而且还来源于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何时形成的?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主要标志是什么?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1926年前后党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中共二大会址中共四大会址中共三大会址第一阶段(1921—1927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萌芽时期中共四大:

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1926年前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第二阶段(1927年-1937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初步形成时期这一时期毛泽东论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其条件;总结了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提出中国革命应当先占领农村、后夺取城市的战略,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点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

抗战时期,毛泽东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成功两次失败(即从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又从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历史性转折)的实践经验,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使新民主义义理论达到成熟。第三阶段(1937—1945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熟时期

第四阶段(1945—1949年):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继续发展时期党和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以来新的经验,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系统论述了人民民义专政的思想,指出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统一战线理论是对两次国共合作实践中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斗争的经验教训的概括和总结;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是对坚持“工农武装割据”,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人民军队建设理论和军事战略理论是对革命战争时间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党的建设理论,是对在一个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度里进行革命、在农村游击战的环境中建设无产阶级政党经验的概括和总结。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总路线是相对于具体路线而言的根本指导路线,是对一定历史阶段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及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的途径、手段等内容的集中概括。具有统一全党思想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重大作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总路线我们党曾经制定过哪几条总路线?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中首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即: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革命对象革命动力革命性质革命前途领导阶级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1)帝国主义是革命的首要对象帝国主义通过野蛮的侵略战争,不但操纵了近代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首要因素,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

原因(2)封建主义是革命的主要敌人第一,封建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第二,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原因“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的社会基础,是用封建制度剥削和压迫农民的阶级,是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阻碍中国社会前进而没有丝毫进步作用的阶级。”——毛泽东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既相互区别又相互统一。联系:帝国主义是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主要支持,不推翻帝国主义,就不能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反之,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不帮助农民推翻地主阶级,就不能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

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的关系区别:革命的对象不同和任务不同。

官僚资本主义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对民族工商业的巧取豪夺,严重地束缚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是革命的对象。

(3)官僚资本主义是革命的又一对象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官僚资本主义是一种垄断资本和反动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个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超经济的手段巧取豪夺,它的存在和发展严重地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四大家族控制了以四行二局(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为中心的全国金融,享有种种金融特权。他们通过币制改革、发行公债等手段,掠夺了人民大量财富。四大家族积聚的财富在100亿至200亿美元之间,官僚资本占全国资本总额的70%。

不同的历史阶段,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集中反对的敌人有所不同: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北洋军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新军阀;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解放战争时期――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最基本动力)农民阶级(主力军、同盟者)城市小资产阶级(小商人、小手工业者、知识分子和自由职业者)民族资产阶级(两重性)(1)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A.具有彻底的革命性;B.分布相当集中,便于组织和革命思想的传播;C.和农民有一种天然联系,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A.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B.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C.富于组织纪律性。无产阶级的一般特点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和优点(2)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者

人口多、革命性强“论功行赏,如果把完成民主革命的功绩作十分,则市民及军事功绩只占三分,农民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毛泽东“谁赢得农民就能赢得中国。”——1937年接受斯诺采访(3)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包括知识分子、小商人、小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

(4)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重性,是革命的动力之一A.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具有反帝、反封建的要求;B.又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一定妥协性。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分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标志是革命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1)无产阶级担任中国革命领导者的必然性和可能性①历史必然性: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

②现实可能性:无产阶级能够承担起领导革命的重任。这是由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和优点决定的。与世界无产阶级共的的特点和优点:与先进生产方式联系、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富于组织纪律性自身的特点和优点:深受三重压迫,革命性彻底;分布集中,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易结成巩固的工农联盟。它开始走上政治舞台时就在本阶级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之,成为中国最有觉悟的阶级。

(2)无产阶级实现领导权的条件

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对被领导者以物质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其进行政治教育。(3)无产阶级实现领导权的策略

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这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必须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自身建设——这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与前途(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如何理解?中国是个封建经济占明显优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的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革命有资产阶级参加,它还曾经领导过这个革命;革命的经济政策不是一般地废除私有财产,而是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变成农民土地所有制,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并保护之。

(2)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其新的内容和特点: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有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有新的革命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有新的革命前途——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3)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既相区别,又相联系

区别——它们的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它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把二者性质混淆会导致“一次革命论”“一次革命论”者王明联系——紧密相连,相互衔接,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坚决地领导民主革命,是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条件。”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毛泽东割裂二者的联系,就会导致“二次革命论”“二次革命论”者陈独秀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奋斗目标。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就是要在中国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产阶级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即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民主主义政治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共产党、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爱国民主分子是大厦的柱子,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大厦的钢筋水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大厦的理论基础。

(民建代表黄炎培将共和国比作大厦)人民政府6个副主席中,有3个党外人士,56人的委员中,有党外人士27人。政务院4名副总理中有党外人士2人,15名政务委员中,有党外人士9人,在政务院所辖的34个部中,担任正职的党外人士有14人。

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新生的共和国,人民不分男女、信仰,一律实行平等的选举。通过层层选举,产生各级人民政府,以行使人民赋予的职权,体现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最根本的就是土地问题。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原因)(措施)没收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革命的性质一方面,反官僚资本就是反买办、反封建,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另一方面,剥夺大资产阶级,又带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这是由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所决定的。思考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为什么要保护民族工商业而不消灭?民族资本主义与先进生产力相联系,对于发展现代技术社会生产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不是一般地消灭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生产力)(革命性质)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无产阶级为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它既不同于封建专制的文化,也不是单纯的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文化,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科学的”:强调这种文化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客观真理及理论和实践的一致性。“民族的”:强调的是文化的民族形式。就其内容说是主张民族的尊严和独立;就其形式说是要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大众的”:是为全民族中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的,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也就是民主的文化。

2009考研题多选26题: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其中,“民族的”是指A.反对外来的资本主义文化B.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C.在形式和内容上具有中国作风和气派D.为全民族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1942年5月23日毛泽东在延安杨家岭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地阐明了革命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方向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为什么要走这条道路?毛泽东是怎样开创出这条道路的?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和基本经验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里进行革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面对的和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1)建党初期和革命期,我党照搬“城市中心论”。1871年法国无产阶级举行武装起义,建立了巴黎公社;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至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认识:无产阶级政党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走巴黎公社的道路,按十月革命具体模式即通过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政权。面对共产国际的压力你们中共的注意力“需要放到我们应该而且可能夺取城市的问题上”。

1931年后,王明“左”倾错误在党内占了统治地位。毛泽东被剥夺了指挥权,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8年11月,《战争和战略问题》,把“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中国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2)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八一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随着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初步实现了战略中心的转移。井冈山在这一过程中,毛泽东潜心研究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1928年10月和11月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1930年1月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了以农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3)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深入分析了近代中国的国情,论述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整体战略思想。

至此,中国共产党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取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定下来。“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2、中国革命道路的依据和内容(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依据第一,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第二,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①必要性中国革命之所以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革命的主力军和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反动派严密地控制着城市,而农村相对控制薄弱。②可能性“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而其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的条件。”——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第一,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中国革命能够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的根本条件。经济不平衡:地方性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主。政治不平衡:国内处于军阀割据与混战状态。“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新老军阀割据示意图

第二,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客观条件)

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客观条件)第五,共产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主观条件)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主观条件)(2)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内容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实行工农武装割据A﹒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党制订的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政策;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土地法大纲》。党的土地改革的总路线: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在中国“由于封建的分割,地主或资产阶级的集团或政党,谁有枪谁就有势,谁枪多谁就势大。”————毛泽东(2)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25年战争

A﹒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基地,没有根据地,就成了黄巢、李自成式的流寇主义;B﹒根据地建设包括政权建设、军事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多方面的建设。(3)以根据地建设为基本依托

3.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1)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最有代表性、最典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成果;(2)指引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3)铸就了井冈山精神。成为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的源头。实事求是,敢创新路。2002年4月15日,胡锦涛纪念谭震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概括提出为“井冈山道路”

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

给我们什么启示?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给我们什么启示?(1)要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2)要深刻了解中国国情;(3)要深刻认识、正确解决农民问题;(4)要重视总结经验,善于总结经验。3、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第二,它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第三,它发展了马列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它对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重要的启迪作用。第一,它实现了我党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有效地保存和大大发展了革命力量。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1、统一战线(1)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依据第一,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毛泽东第二,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①必要性②可能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这些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一样深受压迫,革命要求强烈。(左翼集团)民族资产阶级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排挤、压迫,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可以参加革命,或保持中立。(中间集团)敌人内部存在尖锐的矛盾和激烈的斗争,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可与其某一部分、某一派别结成暂时的统一战线。(右翼集团)(2)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及其

相互关系工人阶级同农民及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工人阶级同非劳动人民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在这两个联盟中,第一个联盟是主要的,基本的,第一位的。第二个联盟是必要的,第二位的。两个联盟关系(3)建立统一战线的原则、方针和基本经验原则独立自主原则,指在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保持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策略方针最根本的经验就是正确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经验

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最根本的经验就是正确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既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

民主革命不同时期建立的统一战线

2、武装斗争(1)中国革命必须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革命人民只有武装起来,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2)坚持武装斗争必须建立一支人民军队①人民军队建设根本原则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保持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根本前提,也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古田会议会址古田会议决议案(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建军的唯一宗旨。②人民军队的建军宗旨八路军帮群众劳动③人民军队的战略战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战略上的持久战,战术上的速决战;战略上防守,战术上进攻,即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以游击战、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强调武装斗争,并不意味着忽视其他的斗争形式。其他一切形式,如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和思想斗争,都是一定不可少,一定不可忽视的。(3)武装斗争与其它斗争形式的关系毛泽东的军事思想被世界关注几乎所有论述战争、和平与革命的重要著作,都提到毛泽东的名字;西德一家公司7次再版《毛泽东的游击战争理论》20-30年代初,毛泽东把蒋介石弄得苦恼不堪;10年后,毛泽东以游击战和运动战,打败日本人;40年代后期,毛泽东的运动战征服了中国;50年代,毛泽东的部队在朝鲜阵地战顶住了美国。哪个领袖能像他这样在这么多的不同类型的冲突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美国国防部部长助理的菲利普·戴维逊)

3、党的建设“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的工人阶级的政党,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1)党的建设的极端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