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9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_第1页
西方经济学9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_第2页
西方经济学9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_第3页
西方经济学9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_第4页
西方经济学9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方经济学第9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掌握失业及失业率的概念理解失业的种类与失业的代价掌握通货膨胀的概念及衡量指数掌握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理解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理解短期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能计算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结合失业和通货膨胀的知识能分析当前就业和物价问题【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生生不息!上一届,这一届,下一届,届届失业!你逃课,我逃课,他逃课,课课不上!我也混,你也混,他也混,大家都混!作业难,择业难,就业难,难上加难!

一、失业与失业率失业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有能力且愿意工作的人没有工作并在积极寻找工作的状况。衡量一个经济中失业状况的最基本指标是失业率。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为1.失业的概述各国对工作年龄有着不同的规定,我国劳动年龄范围的下限为16岁,上限为男59岁,女54岁。在美国,工作年龄是16~65岁。想一想:全日制在读大学生、放弃求职的吭老族、全职家庭主妇处于失业状态吗?充分就业是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充分就业并非人人都有工作,是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经济学家认为存在4%—6%的失业率是正常的,(说明:发展中国家,这一数据会偏高)此时社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一名美国失业青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门前卖苹果维持生计。失业是指劳动力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经济现象。就业率就是就业人数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的比率。就业率=1-失业率劳动力:16岁-60周岁,有劳动能力,正在工作或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口。劳动力=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或长期均衡的失业率。设某经济某一时期有1.9亿成年人,其中1.2亿人有工作,0.1亿人正在寻找工作,0.45亿人没工作但也没在寻找工作。试求:(1)劳动力人数;(2)劳动力参与率;(3)失业率。(1)劳动力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2+0.1=1.3亿(2)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人数/可工作年龄人口数=1.3/1.9=68.4%(3)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0.1/1.3=7.69%我国失业统计框架(1)“经济活动人口”:16岁以上适龄人口中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者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它包括从业人员和失业人员。(2)“从业人员”: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包括全部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私营业主,个体户主,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农村从业人员等。(3)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公布的失业率,按照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统计结果。

就业人口失业人口大学毕业生找到工作退休离开劳动力队伍非自愿失去工作失业人口找到新工作进入劳动力人口未找到工作失业者老弱病失去工作非劳动力人口中国的失业率中国的失业率2016年中国31个大城市城镇失业率为4.02%左右,20-24岁大专以上文化人员失业率为7.74%。登记失业率不高,但实际上失业率是比较高的。下岗职工没有登记,如果加上下岗职工失业率是7%,实际失业率达到11%左右。包括民工在内的部分失业人口没有“登记”在案。我国目前面临的就业压力:①农村剩余劳动力。目前常年外出务工劳动力1.7亿,随着城市化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仍有1亿左右需要转移。②新增劳动力。1300万人/年;高校毕业生750万。③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下岗,需要再就业的劳动力。2.失业的分类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失业的种类自然失业需求不足失业摩擦性失业季节性失业技术性失业结构性失业隐蔽性失业自愿失业------是指劳动者虽然有工作机会,但因不愿接受现行的工资或工作条件而发生的失业。非自愿失业------是指劳动者虽然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但仍然找不到工作而发生的失业。(1)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2)非自愿失业自然失业:是指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而产生的失业。自然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或称充分就业的失业率,或长期均衡的失业率。需求不足型失业-----也称周期性失业,是指由于社会总需求不足而带来的失业。季节性失业是由于某些行业生产的季节性变动所引起的失业。技术性失业指由于技术进步,或采用了节约劳动的机器而产生的失业。隐蔽性失业是指表面上有工作,实际上对经济活动并没有做出贡献的人。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由于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需要用人的企业不知道他们需要的员工在哪里,失业工人也不知道哪些企业需要他们,因而在劳动力流动中总有部分人处于失业状态。劳动者转换工作寻找发挥自己特长和嗜好的工作需要时间。有人可能不满意目前工作而辞职“跳槽”;一家互联网公司被并购,部分技术员工需要寻找新工作;大学生毕业后进入劳动力市场;有的职工被雇主辞退等等。这些人通常能找到新工作,但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找到新职位需要一段时间,所以总会有一部分人处于这种“转岗之间”的失业状态中。对于家庭和个人,为过渡性的。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结构性失业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劳动力市场失衡)随着技术和经济发展,不同地区,行业,工种的劳动力供求不断发生结构变动,夕阳部门和朝阳行业此消彼长。一方面,劳动力需求结构随着技术、经济、偏好等因素改变而不断变动,另一方面,劳动力供给结构通常难以立刻作出充分反应,而是需要或长或短滞后期才能完成必要调节。技术、年龄、性别、地域、观念都可能导致劳动力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的不平衡。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性的。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问题思考: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比,哪一种失业问题更严重些?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比,结构性失业问题严重一些。①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者转换工作寻找发挥自己特长和嗜好的工作需要时间)摩擦性失业者可以胜任可能获得的工作。增加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增加就业的信息、协助劳动者家庭搬家都有利于减少摩擦性失业。②结构性失业是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造成的失业。一些部门需要劳动力,存在职位空缺,但失业者缺乏到这些部门工作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训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比,哪一种失业问题更严重些?二、失业的影响1.失业的社会影响失业不但使失业者及其家属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下降,还会给人们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创伤,威胁着作为社会单位和经济单位的家庭的稳定,影响社会安定团结。2.失业的经济影响失业会直接造成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和经济损失。美国公共健康的研究表明,失业会导致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退化:较多的心脏病、酗酒和自杀。对许多人来说,非自愿失业会对他们造成非常严重的心灵创伤。

失业的代价资源浪费贫困增加社会问题突出政治危机国民收入减少三、奥肯定律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根据美国的统计资料,测算出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失业率的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奥肯发现,假如一年的实际的GNP增长率超过潜在的GNP增长率2.5%可以使失业率降低1%。结论: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同样增长,以防止失业率上升。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鼓励创业服务业是扩大就业的最大容纳器抓住:择业观念、就业渠道、技能培训、人力市场、关系协调四、对失业问题的治理一、通货膨胀概述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呈现持续的显著上升的状态,或者说是指货币的单位购买力在一定时期内呈现持续下降的状态。不是指一种或几种商品的物价上升;不是指物价水平一时的上升。指全面、持续的上涨。1.通货膨胀的定义想一想:某地农贸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逢节即涨,节后回落,这是通货膨胀吗?通货紧缩的定义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经济过程,往往是在通货膨胀得到抑制之后发生的。流通中的货币大大少于商品流通的需要,特别是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社会对于经济前景预期普遍不良,总需求小于总供给,造成价格水平普遍下降,经济持续萎缩,资产严重缩水。实质:通货紧缩是“伴随物价下跌而出现的经济衰退”。通货紧缩:社会价格总水平即商品和劳务价格总水平不断普遍下降。2.通货膨胀的衡量宏观经济学中常涉及的物价指数主要有消费物价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1)物价指数消费物价指数(CPI),又称零售物价指数或生活费用指数,是衡量各个时期居民个人消费的商品和劳务零售价格变化的指标。计算这一指数时,人们要有选择地选取一组(相对固定的)商品和劳务,然后比较它们按当期价格购买的花费和按基期价格购买的花费。用公式表示为生产者物价指数PPI,衡量各期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批发价格变化的指标。反映生产环节的价格水平。国民生产总值价格折算指数,衡量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水平变化程度的指标,是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三类物价指数观察角度不同、统计范围不同,所计算的值也会有所不同,但其变动趋势基本相同。通货膨胀率是指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内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也即一定时期内物价上升或下降的幅度。用公式表示为:(2)通货膨胀率2012年购买一组商品的所花费的支出是857元,2016年年购买同样的商品,支出是1174元,则2016年的消费物价指数是1174/857=137CPI2016=137CPI2012=100上例中2012-2016年的通货膨胀率为:注:也可以直接使用公式计算通货膨胀率1986-2016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首都哈拉雷街头,市民在提款机前排队等候。

50亿元的大钞

100万亿元的大钞通货膨胀分类超级通货膨胀:超级通货膨胀是指年物价水平上升的比例超过100%加速的通货膨胀:加速的通货膨胀指年物价水平上升的幅度在10%~100%之间隐蔽的通货膨胀:隐蔽的通货膨胀是指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但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与配给制,通货膨胀并没有发生。温和的通货膨胀:温和的通货膨胀是指每年物价水平上升的幅度在10%以内3.通货膨胀的分类二、通货膨胀的原因货币的过度供给1货币数量论的观点:每次通货膨胀都有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货币供给的增加是通货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因即:V=PY/M=名义GDP/MP=MV/YMV=PY(费雪交易方程式)设:M=货币数量,V=货币流通速度,P=物价水平,Y=产出数量M·V就是实际支付的货币,P·Y是名义总产出(名义GDP),所以该等式表示实际支付的货币等于名义总产出。通俗理解:就是有多少东西,就需要有多少货币来实现买卖。货币数量论方程式货币流通速度示例M·V=P·Y

假定一个只生产比萨饼的简单经济。一年内生产了100个比萨饼,一个比萨饼的售价为10美元,该经济的货币量为50美元。计算货币流通速度。即用50美元进行1000美元总支出的交易额货币流通速度:

需求拉动2需求拉动通货膨胀:超额需求即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水平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总需求增加,不会导致价格上涨,此时资源充足。中间的常规总供给曲线:总需求增加,价格上涨,是由于劳动、资本等不足,导致成本提高。即供给瓶颈。该区域的通货膨胀被称为瓶颈式通货膨胀。垂直的古典总供给曲线:充分就业。总需求继续增加,导致价格上涨,收入不变。充分就业时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3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供给通货膨胀。成本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三种情形最主要。不完全竞争劳动市场中,工会组织、工资刚性等原因,工资过高,工资增长率超过生产增长率,导致成本过高。工资成本推动:个别部门工资增加导致整个社会工资水平上升。工资与物价互相推动,形成通货膨胀。利润推动:垄断利润推动产品销售价格上升。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中,少数大企业可以操纵商品价格,定价很高,价格上涨超过成本上涨的速度。进口成本推动:进口原材料价格上升而引起通胀。如世界性商品价格上涨(进口石油)。工资-价格螺旋:工资提高引起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又进一步导致工资提高的这种螺旋式上升。供求混合推动4这种理论是将供求两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认为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共同起作用导致的。理由:工资提高,既提高了物价,也增加了需求。如果单纯是成本推动而没有需求拉动,也不可能使物价上升长期维持下去。结构性通货膨胀5结构性通货膨胀:指经济结构不平衡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主要有供求结构、产业结构、生产率结构、开放结构的不平衡。原因:不同的产业部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不同。结构性通货膨胀的机制扩展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较快,资源与人力短缺,资源价格上升。非扩展部门,劳动生产率停滞甚至下降,资源与人力过剩,但由于攀比行为,资源尤其是工资价格同样上升。扩展部门的需求过度和两部门成本增加产生通货膨胀。生产要素却总在要求,向更高的报酬转移,以要求“公平”收入。即使不能转移,也通过各种渠道要求收入跟上去,向高工资看齐,导致工资上涨。现代社会经济结构一般不允许生产要素从低生产率的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的转移。要保护所谓的基础产业。惯性通货膨胀6大多数人预期到通货膨胀,这种预期会变成现实,使通货膨胀产生一种惯性,具有不断持续下去的趋势。如通货膨胀时期,个人要求工资提高,以保证实际工资不降低;银行贷款要求提高名义利率,以获得一定的实际收益率。只要通货膨胀一发生,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就同时发挥作用。总需求上升的冲击

(资源充分利用之后的冲击)AD右移价格上升工人要求涨工资→工资提高、AS左移价格继续上升、另一轮工资上涨,总需求增加→通货膨胀持续。三、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再分配效应(3种情况)1③通货膨胀在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牺牲债权人的利益,债务人获利。发行公债的政府,获利丰厚。(政府往往是最大的债务人)②对于储蓄者不利。各种形式的储蓄、存款的实际价值下降。(货币的实际价值下降)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①不利于固定货币收入的人。如领取救济金、退休金、依靠转移支付和福利支出的人最显著。依靠工资生活的长期被雇佣者,工资变化缓慢。有利于依靠变动收入的人。其货币收入与通货膨胀同步增长,甚至要早于通货膨胀。从利润中得到收入的企业主从通货膨胀中获利。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示例:A债权人B债务人年初100元名义利率5%1年后归还借款105元①若没有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0),真实利率为5%②若通货膨胀率为3%,真实利率为2%③若通货膨胀率为5%,真实利率为0④若通货膨胀率为12%,真实利率为-7%1年后:年初,一件衬衣100元,当发生12%的通货膨胀后,衬衣112元。高通货膨胀之后:债务人受益,债权人受损。(1)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2)通货膨胀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3)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4)在政府与公众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公众。总结产出效应(3种情况)2①随着通货膨胀出现,产出增加。资源没有充分利用的前提下,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刺激,产品的价格会跑到工资和其他资源的价格前面,扩大企业利润。刺激企业扩大生产,减少失业,增加国民产出。②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引致失业,产出下降,失业增加。当成本推动的压力抬高物价水平时,实际产出会下降,失业会上升。如石油危机③超级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崩溃。A.储蓄和投资都会减少,使经济增长率下降。B.通货膨胀发生后,工人要求增加工资,企业成本上升,增加生产和扩大就业的积极性逐渐丧失。C.企业筹资困难,生产收缩。D.当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时,会产生大规模的经济混乱。有利论:通货膨胀为1%-2%,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害论:超级通货膨胀是祸,后果严重。四、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的定义1菲利普斯曲线是表示通货膨胀率(或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的曲线。失业率越低,货币工资率(通货膨胀率)越高;失业率越高,货币工资率(通货膨胀率)越低。菲利普斯使用英国100年的历史数据得出的经验关系。这种反向关系是因为通货膨胀使实际工资下降,从而使社会对劳动的需求增加,使失业减少,刺激生产。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2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即:通货膨胀率的增加可以换取一定的失业率的减少;反之亦然。菲利普斯曲线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政府制定政策的依据。比如,政府可以用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来换取较低的失业率;也可以用较高的失业率来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菲利普斯曲线与政策运用πuoPC1243512345一个经济社会先确定一个临界点,确定一个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合理组合区域。在区域内,不采取任何措施。

该区域外,可以根据菲利普斯曲线进行调节。如D点,有必要采取紧缩政策,以增加失业率为代价降低通胀率。如E点,有必要采取扩张政策,以提高通胀率为代价降低失业率。失业率通货膨胀率

临界点是指政府对于失业率或通胀率的“社会可接受程度的理解”。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D●E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3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就是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在短期中,劳动者对价格预期是既定的,无法调整的。当通货膨胀率超过预期的通货膨胀率时,劳动者也无法要求增加工资,生产者的利润由于通货膨胀的发生而增加,生产者扩大生产,创造了新的就业,从而失业减少;反之,亦然。因此,通货膨胀与失业率是反方向变化的。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41968年,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指出了菲利普斯曲线分析的一个严重身陷,它忽略了影响工资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工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工人对通货膨胀有预期:人们预期通货膨胀率越高,名义工资增加越快。菲利普斯曲线方程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方程)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就是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一般认为: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就是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5从长期来看,工人预期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发生通货膨胀,企业不会增加生产和就业,失业率也不会下降。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与自然失业率重合。垂直于自然失业率,不存在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替换关系。从长期看,运用扩张性政策不能降低失业率,还会使得通货膨胀不断上升。菲利普斯曲线的形成过程πPCPCU*3%6%LPCU1A点:自然失业率时,通货膨胀率为3%ACB短期中:政府执行扩张政策,A到B点反映了工人的名义货币工资不变(如2-3年的合同期内),但是实际工资下降,企业利润上升,产出增加,失业率下降到U1通胀率上升为6%。A-B为短期状态长期中:C点:人们预期到通胀率为6%,要求增加货币工资,厂商成本增加,产出减少,失业率恢复到U*,A—C为长期状态5.5%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物价以3%上升,人们预测这种通货膨胀会持续下去。这种预期的通货膨胀率被构建到经济制度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