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构图与艺术表现_第1页
摄影构图与艺术表现_第2页
摄影构图与艺术表现_第3页
摄影构图与艺术表现_第4页
摄影构图与艺术表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摄影构图与艺术表现摄影作为平面造型艺术,有其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方法,诸如摄影构图的一般原则,线条和影调的基本知识以及光线和色彩的运用规律等构图要素,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对于初学者,可以引导其进入摄影艺术的门坎,通过学习和拍摄实践,进一步的体验和感受摄影的奥妙,对于提高平面造型能力、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都是很有益处的。第一节摄影构图的原则和要素摄影与绘画一样是一种平面造型艺术,必然涉及到构图。在绘画上,构图就是画面的组合。摄影构图是运用摄影器材和摄影技术手段进行画面的组合。人们口语中常用它表示摄影画面的结构、布局。从理论上讲,摄影构图包括摄影艺术创作的整个过程,即从确定主题思想、构思画面布局到完成艺术形象。一、摄影构图的原则“艺有法,艺无定法”(一)内容上的简练性原则(二)形式上结构的相关性原则(三)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原则(四)摄影实践上灵活性原则(一)内容上的简练性原则摄影已经跨越纯技术的领域,形成技术与艺术的统一。而视觉艺术创作就是吸取最本质的视觉美点,一旦主题选定,力求高度集中各种造型要素,使需要表达的主题、内容处于突出地位,尽力剔除那些妨碍中心思想的成份,在内容的选择上必须将要表达的主体处于突出地位,其它的内容只能置于次要的、陪衬的地位,几乎所有成功的摄影艺术作品主题只能是一个,其它的则是从属的,至于不需要的部分应尽力删去,这就是内容上的简炼性原则。(二)形式上结构的相关性原则摄影构图有许多要素,如线条、形状、光线、影调、色彩、节奏等等,这些要素在摄影构图中往往要联系起来,进行组合运用,这就是摄影构图中形式结构的相关性原则,在摄影构图中要尽力把这些要素中的一部分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为更好地表现主题服务。(三)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原则一旦主题内容选定,除力求简练外,对构图要素进行组合,在创作表现手法上要多样性,有变化,一切服从于表达内容。摄影构图中表现的手法极多,如对比、夸张、特异、重复、渐变等等。表现手法多样,有变化,才能使人对构图产生新鲜感。(四)摄影实践上灵活性原则摄影构图有时会受到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许多场合存在着某种“机遇”,机遇是带有偶然性,这就要靠创作的“灵感”和熟练的技能技巧去抓住某种“机遇”。有的机遇是可预测的,这种机遇届必然中的偶然,有的机遇往往是难以预测的,但凭着摄影者的敏感和熟练的技能,也可抓住机遇。否则也会使出现在眼前的某种机遇从身边溜过而后悔莫及。这就需要我们在掌握摄影构图实践中具有灵活性。二、摄影构图要素摄影构图好比搭积木,许多不同形体的积木好比摄影构图中的各种要素,将不同形体的积木进行各种方式组合,可搭出不同的形体,构图就是组合。摄影师就利用摄影构图的要素,经过构思进行组合,有些人的拍照,光是凭直接感觉,看到什么就拘什么,而摄影师并非只凭感觉拍照,而是在实际感觉中将构图要素加以选择重新进行组合,以取得最美的画面。摄影构图的要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线条线条是摄影构图中的要素之一。我们在视觉感受和思维活动中,往往从直接的视觉形象中把周围景物概括为线条储存在视觉中,因为线条的存在表现为物体的边缘界限和物体表面的连接处,明显的明暗交界处,线条几乎成为概念而存在。使人们不仅承认线条的存在,而且已成为人们表达事实、想法和感情的一种手段。许多摄影作品,就是运用线条组成他的作品。如电视台的铁塔,江湖边的芦围等等。对线条的洞察力和鉴赏力是摄影构图中培养观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学会在自然界中寻找线条,提炼线条,大自然中存在着千变万化的线条,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已把线条作为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

线条在心理上的作用,不同线条在人们心理上感情上产生特性的作用,甚至会产生联想,线条形成形状的轮廓线或明暗交界线,能起到主体感、质感的作用。线条在画面中采用不同方式的组合,能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效果。线条的会聚或发散会增强空间主体感;线条的起伏会形成一种旋律感,线条的重复会产生节奏感,因此构图中熟练地运用线条对结构画面能起到重要作用。为了突出主题,要善于运用线条。当然也要抛弃一些多余的线条以及那些破坏画面的杂乱的线条。(二)形状形状是摄影构图中的基本的要素,线条的组合组成形状,形状既反映了客观实体的外形,又决定了画面中主体与背景,或主体与陪体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画面的布局,就形状本身而言,有各种各样的图形,如有规则的几何形中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等等,以及大量无规则的图形,不同形状对人们的视觉感受以及心理上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摄影构图中必须注意主体与背景的分割、比例、位置安排等,在人像摄影中注意到人眼前鼻前面有一定空间,以免产生窒息之感,动体的前方留有适当的空间余量,为了突出主体形象,一般常把主体的形状部分置于画面的视觉中心。另外,形状在画面中也可采用不同方式的组合,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效果。许多看来平凡的景物经过巧妙的构思,处理好形状这一要素,往往会变为成功的作品。(三)光线光是摄影的基础.光线不仅仅有使感光片曝光产生影像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具有艺术造型的能力,它可以真实地表现出景物的质感、立体感和空间感,摄影用光包括自然光与人工光两大类,随着光种、光线的性质、光线角度、光色成分、光的强弱以及环境条件的不同,景物的明暗分布、明暗对比、明暗层次、光影形式、色彩等表现出千差万别的变化,这些变化在造型上能改变和确定景物的形状,形成不同的影调形式,表现不同的景色情调和各种气氛,因此,人们称摄影是“用光来绘画”,是“光的艺术”;同一景物,不同的用光,可产生迥然不同的造型效果。(四)影调影调是由被摄对象本身颜色的深浅和光的作用而在画面中表现出景物的明暗层次,它是摄影构图的基本要素。影调可表现景物的体积和质感,还是烘托气氛、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影调可以体现画面局部的层次,也可以体现画面的总体效果,就总体效果来说,影调可以分为高调、低调和中间调,根据反差的不同,影调还可以分为硬调、软调和中性调,影调的选择是根据画面的内容、拍摄对象、环境特征及特定的情绪气氛来决定的。因此,不同的作品都有自己的影调倾向,根据内容的需要,它们往往以一种影调为主构成画面的基础。(五)节奏构图是在混乱中找出规律和秩序的过程,如果把相似物体适当地结合也能取得和谐的效果,相似的间隔中不断重复,就可在无秩序中引出有秩序,音乐中的节拍在视觉上表现为节奏。节奏会引起视觉的快感。这是与人们长期的生活习惯有关:人的心脏有节奏的跳动,人走路时有节奏的手脚摆动等等。同样如果画面中的线条、形状、色调等形成节奏,也会在视觉上引起和谐的快感,这就是节奏的重要性。摄影中要善于发现节奏或通过摄影手段或暗房转技造成节奏。节奏的表现形式有:重复形成的节奏、间隔形成的节奏、渐变形成的节奏、辐射形成的节奏、复合形成的节奏等。(六)色彩色彩是构成彩色摄影的重要因索之一,各种物体因吸收和反射光的成分不同,而呈现出复杂的色彩现象,自然界的景物具有丰富多彩的颜色关系,色与色之间既互相联系又相互影响,由于人们的生活感觉习惯,给色彩赋予了不同的色觉象征,如红、橙、黄给人们的温暖、热烈的感觉,称为暖色,青、蓝、紫具有寒冷、沉静的感觉,称为冷色,摄影构图对色彩的处理,既要注意彩色之间的对比变化,又要考虑到色彩的和谐统一。上述要素是构图的基本要素,它们在画而上不是单一出现的,各要素之间往往是协调、综合的统一体,初学者需要在实际中锻炼运用各种要素的能力,才能拍出好的照片。三、几种常见的构图形式摄影构图是一种形式美,但是它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抽象的东西。摄影构图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又以高于现实生活的艺术表现力,把客观对象依据构图的原则运用各种构图要素有机地安排在画面里,使之形式美烘托主题美,让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完善的表达,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构图形式:(一)九宫格构图九宫格构图是把被摄主体或是重要景物,放置在画面“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九宫格的画法为:将画面各边三等分,并把对边的等分点两两相连,形成“井”,字使画面成为九个相似的方形,“井”字的四个交叉点,就是主体的最佳位置。一般认为,右上方的交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的交点,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构图格式较为符合人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因而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向均衡的特点。九宫格构图(二)水平式构图水平式构图是把画面中的景物或者影调色彩的变化呈水平线状态表现出来的一种构图形式。水平式构图具有平静、安宁、舒适、稳定的特点,它常用于表现平静如镜的湖面,一望无际的平川、辽阔无垠的草原等。水平式构图水平式构图水平式构图水平式构图水平式构图(三)垂直式构图垂直式构图是以景物的垂直形状的线条组成画面基调的一种构图形式,垂直式构图能充分显示景物的高大和深度,它常用于表现万木争荣的森林,参天大树的挺拔,冬季树木萧条的景色,险峻的山石,山间飞流的瀑布,高高矗立的摩天大楼,以及竖直线型组成的其他画面等。垂直式构图垂直式构图(四)斜线式构图斜线式构图是以斜线的结构或者斜向的影调组成的画面,可以分为立式的斜垂线或者平式的斜横线两种。常用于表现运动、流动、倾斜、倒塌、动荡、不稳、紧张、危险、一泻千里等场面,也有的画面利用斜线指向特定的物体,起到一个固定导向的作用。斜线式构图斜线式构图(五)三角形构图三角形构图是画面上的景物以三角形布局出现的构图形式,三角形构图有时是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式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形,可以是斜三角形,也可以是倒三角形。其中以斜三角形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等特点。三角形构图三角形构图三角形构图三角形构图(六)S型构图

S形构图是画而上的景物呈S形曲线出现的构图形式,S形曲线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等感觉,当需要采用曲线形式表现被摄体时,应当首先想到使用S形构图,这种构图方式常用于表现本身富有曲线美的景物,例如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S型构图S型构图(七)L形构图

L形构图是用类似L形的线条或者色块将需要强调的主体围绕、框架起来,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L形如同半个围框,可以是正l形,也可以是倒L形,均能够把人的注意力集中到围框以内,使主体突出、主题明确,这种构图方式常用于有一定规律性线条的画而。L形构图(八)向心式构图向心式构图是画面上的主体处于中心位置,而四周景物呈朝中心集中的构图形式,它能把人的视线强烈引向主体中心,并起到聚集的作用,向心式构图具有突出主体的鲜明特点,但有时也可产生压迫中心、局促沉重的感觉等。向心式构图(九)放射式构图放射式构图是画面上以主体为核心,景物呈向四周扩散放射的构图形式,放射式构图可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到被摄主体,而后又有开阔、舒展、扩散的作用,这种构图方式常用于需要突出主体而场面又复杂的场合,也用于使人物或景物较复杂的情况产生特殊的效果等。放射式构图(十)平衡式构图平衡式构图,是在画面的某一角或者莱一边安排了主体,而在与之相对的另一角或者另一边安排了一个陪体,形成呼应的态势而取得平衡感的一种构图方式。这种构图给人以满足的感觉,使人觉得面面结构完整无缺、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这种构图方式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运动等各种摄影题材。平衡式构图平衡式构图(十一)对称式构图对称式构图,是画面中景物形成左右或者上下对称格局的一种构图方式,这种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但是有时也会显得缺少变化、比较呆板,这种构图方式常用于表现对称。对称式构图对称式构图对称式构图对称式构图(十二)对角线构图对角线构图,是把主体安排在画面对角线上的一种构图方式。这种构图能够有效地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联系。画面线条结构富于动感、显得活泼,而且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对角线构图对角线构图对角线构图(十三)X形构图

X形构图,是使画面中的线条或影调按X形布局的一种构图方式,这种构图透视感强,由于线条的会聚点经常处于画面中心而向四周呈放射状。这种构图有利于把人们的视线向四周逐渐放大的特点。这种构图常用于建筑、大桥、公路、田野等题材的摄影。X形构图(十四)椭圆形构图椭圆形构图,是把画面中的景物按椭圆形布局而产生的一种构图方式。这种构图可以形成强烈的整体感,并能产生旋转、运动、收缩等视觉效果,它常用于表现不须特点强烈的主体,而着重表现场面或渲染气氛的画面内容。椭圆形构图综观以上常见的一些构图形式,不外乎遵循了摄影构图的基本原则和灵活处理了构图的一些基本要素,这是前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可贵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但要防止不看具体内容而死套框框的形式主义,正确的做法是领会摄影构图的基本原则,根据要表现的主体内容,灵活处理画面形成,力争画面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第二节画面布局在有些人来看,拍照片是件容易的事,举起相机,用取景框对准被摄对象,按下快门就是了。但是,当你亲自实践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现,事情远不是那么简单,想的是一回事,拍出来的画面却是另一回事,有些人拍照时,被眼前的情景所感动,而看到拍出的照片时则感到索然无味,反之有些很平淡的景物经摄影家拍照后,则会引起心理上的震动,的确,拍子一张照片是有学问的。照相机虽然有真实记录现实生活的能力,但当它把现实生活的形象变为画面形象时,这个画面是有一个框架限制的,当你用取景框去框住被摄对象时,就需要对现实生活进行选择。当你把选择好的对象放置成一个平面时,就要有上下左右,远近大小的布局章法,本节就是要讲的就是有关画而布局的知识。一、主体在传统的布局方法中,首先要确立画面的主体。拍一幅照片就象写文章一样,首先明确你要表现的是什么,以什么为中心,布局画面首要的问题是要确定体现内容的主要对象,要有一个主体,主体是表达内容的中心,也是画面的结构中心。框架所形成的平面要以表现主体形象为转移。主体可以是一个对象,也可以是一组对象,比如作者要表现的是一个人物的姿态,那么就框住这个人物的整体,以保证人物整体姿态的完整和外沿轮廓线条的流畅,若表现的是两个人物的关系和他们之间的感情交流,那么只框住两个人的神情动作的那一部分就可以了,这时如果把人物全部包括在内,主体反而不突出了,如果你要表现的是一组人物,那么这一组人物就作为一个整体而成为画面的主体,成为体现内容的中心,框架必须把他们全部容纳。在表现内容杂、场面大、景物多的画面时,为了使众多景物在画面上有联系和呼应,不至于杂乱无章,就必须有一个结构中心,用它照应全局,使众多景物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常常看到,有的风光照片以某一小桥、亭台为结构中心,有的以船帆或挺拔的树木为结构心来裁割画面,使它们对前后景物起联系和照应作用。这样的画面,主体在内容上倒不一定比其它景物更为重要,但在结构中心的作用却是非常明显的。拍摄大的群众场面也如此,要找一个结构中心,使画面有主次、有起伏,有高潮.要在众多的人群中找一些有意义、有形象表现力的对象来作结构中心,或者他们所处的地位优越,或者他们的表情动作典型,以他们为中心来框住一定的群众场面,使画面结构更为严谨。这种起结构中心的主体在画面上处于什么位置合适,在什么位置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组织作用呢?一些摄影书刊介绍说,如果把画面分成九宫格的样式,那么中间的四个交叉点上,是安排结构主体最好的位置;有的说画面对角线的交点到各个角的二分之一处是最好的位置;有的说线条会聚点上是最好的位置……等等,这些说法都是从形式和视觉习惯上总结的规律,有一定道理,比如在九宫格的各交点上安排主体,有犄角之势,易于对面面的各部分进行顾盼和呼应。而且各交点的位置接近于画幅的黄金分割点,容易获得较好的视觉效果。以上是在传统的布局方案中对主体的处理方式。但是现在较为流行的是“开放式构图”和“不完整构图”对主体的处理却较为自由,强调主体与画外空间的联系,强调框架向外的张力和生活的流动感,这样的构图常常是利用主体人物的视线、动作与画外物的某些体相呼应,使人们想象画外还有具体的有实际内容的空间,有时利用不均衡的形式和画面边缘有不完整的人物来达到这种效果。还有一种情况是当我们确定了某一对象为主体之后,并不一定只框住它,给它最大的面积,那是比较直接的方法.有时作者为了突出主体的某些内容特点,却不让主体占满面面,而是把很大的面积让位给环境,用周围环境宋烘托主体,这时,主体在画面上占的面积并不大,大部分面积是环绕,对主体的阐述往往不着重清晰、真切的质感,而着重于种韵、内涵的传达。总之,一幅有内容的画面,不能没有主体,画面失去了主体也就失去了内容,主体表现不明确,内容也会含混。二、陪体面画布局章法的第二关,就是在有情节的画面中,处理好主体与陪体的关系,一些有情节的人物活动画面,在确定主体之后,还要想办法保留一些对象,与主体构成情节,以帮助表达主体的特征和内容,这样的对象我们叫它陪体。首先,有了陪体,能使观众更好地理解人物的职业特征和性格特征。比如表现一位医生的近景,如果只有医生本人,其他什么形象也没有,即使他穿白衣、戴上白帽,观众也不能从画面形象上马上判断他是一位医生,如果这个近景是有动作的,他手中拿肴听诊器在与病人谈话,那么人物的职业特征就很明显,就不会产生歧义了,画面上的听诊器、病人就是陪体。陪体的主要作用还在于深化主体的内涵,引申事件的意义,通过情节动作,观众可以联想出更为丰富的生活内容,人和陪体所构成的情节,说明了丰富的内涵。画面处理好陪体,实质上就是要处理好情节,陪体的选择要能用来刻画人物的性格,说明事件的特征,也就是要有典型性。三、前景画面布局的第三点,是在表现一些内容较为复杂,景物层次较多的画面时要处理好前景。前景是指处在主体前面靠近相机位置的景物,它的特点是成像大,色调深,大都处于画面的四周边缘,前景可以是树木、花草,也可以是人和物,在一些场面较大、景物层次丰富的画面中,常常是有前景的;下面我们具体分析前景的安排及其在表现内容上所起的作用。(—)烘托主题选择一些富有季节和地方特征的花草树木做前景,谊染季节气氛和地方色彩,使画面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春天的桃花、迎春花作前只,画而充满春意;用菊花、红叶做前景,秋色洋溢画面;用冰挂、雪枝作前景,北国冬日的景象如在眼前;拍摄海南风光用椰树、芭蕉树作前景,富有南国情调;用潇湘竹、英雄树、雪莲作前景,具有湖南、广东和新疆的乡土气息,这些前景常常对主题是有力的烘托。(二)加强画面的空间感结构画面时俄头有意靠近某些人或物,利用其成像大、色调深的特点,与远处的景物形成明显的形体大小对比和色调深浅的对比,以引导人们的视觉去感受画而的空间距离,一些有经验的拍摄者在拍摄展示空间场面的内容时,总力求找到适当的前景,来强调近大远小的对比,而且常常利用前景与远只巾的同类最物,如同是人、树或舰艇,由于远近不同,在画面上所占面积相差越大,越能调动人们的视觉经验,想像空间的能力就越强,纵深距离的感受就越鲜明。(三)加强画而形象的概括力在表现—些内容丰富,景物复杂的画面时,行意将所要表现的事物中最富有特征的部分放置在前景位置上,以加强画面形象的概括力。如拍摄篮球比赛用球架作前景,拍足球赛用球门作前景,都明显地将这一运动的性质强调了出来,利用一些富有特点的广告、标语作前景,突出某种时代特征,这在摄影中也是常用的。(四)加强画面的感染力前景的运用还给予观众一种主观的地位感,加强了画面的感染力,如用门、窗、床或桌子的一角等具有地位特征的景物作前景,让其在画面上占有一定的位置,给观众以心理上的影响,无形中就会缩短观众与画面之间的距离,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亲切感,从而对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起了一定作用.比如拍摄战士给五保户老大娘挑水、送粮,从远处拍战士进大娘家门的情景,角度就较一般,如果你走进大娘家去通过门和站在门边的大娘的身影来拍战士,他们正挑着水、背着粮朝大娘走来,这一前景就赋予了画面以主观色彩,有如电影电视中的主观镜头,观众也好象参与到事件之中了。(五)增强画面的装饰美前景的运用还能增加画面的装饰美。用一些有规则排列的物体,以及一些具有图案形状的物体来作前景,使画面象装饰了一个精美的画框或花边,增强了美感,显得生动活泼。如有的通过大型圆钢管的内壁来拍工人的劳动场面,画面富有圆润的图案装饰美,有的通过花枝的空隙来拍人物活动,周围就象装饰了一个美丽的花环。一些有规则排列的竹筒,曲折变化的回廊,具有图案美的窗框等都可以装饰画面。(六)均衡画面前景还有均衡画而的作用。比如天空无云显得单调时,用下垂的枝叶置于上方;有时画面下方压不住,用山石、栏杆做前景,色调深,使画面压住了阵脚,显得稳定和均衡。(七)强调现场气氛近年来,在前景的运用上,人们常常用虚焦点、杂乱的景物来作前景,虚且乱,观众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还觉得有意思.这是由于人们对摄影艺术的审美趣味也在变化发展,越来越趋向自然、真实,要求有现场的气氛,前景的虚和乱可以强调现场气氛,而且前景的虚也有助于突出主题的实,以虚衬实。前景的“乱”,事实上是乱中有序,是以不妨碍主体突出为原则,如果乱得连主体也被淹没,就难以接受了。以上谈的是前景的几种作用,当然,这是为叙述方便起见分开来谈的,事实上,前景的运用往往是同时起其中的几种作用,一箭“数”雕。适当运用前景可以丰富画面的“词汇”,增强画面的感情色彩,但是,前景不可滥用,可有可无时则最好不用,以求画而的简洁。四、背景画面布局的第四点是处理好背景,背景是指在主体的后面用来衬托主体的景物,背景对突出主体形象及丰富主体的内涵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摄影画面的背景选择,应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抓特征,二是力求简洁,三是要有色调对比。(一)抓特征首先要抓取一些富有地方特征、时代特征的景物作背景,明显地交代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时代气氛,以加深观众对主题的理解,比如拍摄新闻题材,常常有意地将一些能标志出地方特征的对象保留在画而中,如拉萨的布达拉宫,西安的鼓楼,上海外滩的钟楼等。这样欣赏者用不着看标题,就知道事情发生的地方。另外,还要注意抓取具有时代特征的景物,使观众了解画面内容的时代背景,如以立体交叉桥为背景来拍摄北京的事件,稍有常识的人一看,使知道这事发生在进入八十年代的北京,用冒烟的火车头或工厂烟囱作背景,在五十年代还是使人感到生产蒸蒸日上,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能启发人们的审美感情,但如果在八十年代的今天来拍摄,仍然以工厂冒烟的烟囱、火车头来作背景,不仅不会唤起人们的美感,反而使人产生污染环境的疑虑。人们在拍摄人像时,常常很重视选取富有特征的环境作背景,来衬托人物的职业和性格特征,表现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画面上给背景留下足够的面积,选取一些足以产生丰富联想的景物来丰富人物形象的视觉语言,具有说明和象征的意义,有人称之为“环境肖像”,这种利用环境烘托的创作方法是值得借鉴的(二)力求简洁背景的处理要力求简洁,有人说:绘画和摄影艺术表现手段的不同,在于绘画用的是加法,摄影用的是减法,细想起来,这话是有道理的,绘画反映生活总是给画面上添些东西,而摄影反映生活则总是千方百计地减去那些不必要的东西,而其中重要的是将背景中可有可无的、妨碍主体突出的东西减去,以达到画面的简洁精练。比如,有的用仰角度避开地平线上杂乱的景物,将主要对象干干净净地衬托在天空上,有的用俯角度以路面、水而、草地为背景,使主体轮廓清晰分明,也有的用光线来简化背景,比如逆光就比顺光有较强的净化背景的能力,因为背景朝相机的一面处于阴景之中,背景中杂乱的线条统一在暗色调中,有的用晨雾将背景杂乱的景物,掩藏在白色的雾霭之中,以突出主体形象.还有的用长焦距镜头缩小背景范围,用大光圈虚化背景线条等方法来求得背景的简洁。(三)要有影调对比背景力求与主体形成影调上的对比(在彩色摄影中要有色调对比),使主体具有立体感、空间感和清晰的轮廓线条,加强视觉上的力度,达·芬奇在《绘画论》中论述了这样一个表现物像轮廓的法则:“你应当把那暗色的体态配置在淡色的背景上,如果体态是淡色的,那就应该把它配置在暗色的背景上,如果体态是有淡有暗的,那就应当把暗色的部分配置在谈色的背景上,而把淡色的部分配置在暗色的背景上”这里掏示了绘画艺术造型的一条重要规律,即背景对主体形象的影调对比,是将所要表现的形象呈现在观众眼前的重要手段,所以,在摄影中也有这样一些处理背景的口决:“暗的主体衬托在亮的背景上,亮的主体衬托在暗的背景上,亮的或暗的主体衬托在中性灰的背景上,主体亮,背景亮,中间要有暗的轮廓线,主体暗,背景暗,中间要有亮的轮廓线。”绘画和摄影都是平面造型艺术,如果没有影调或色调上的对比和间隔,主体形象就会和背景混成一片,丧失被视觉识别的可能性.所以有人把画面影调色调的对比,比作运载手段,有的它,画面形象才会突出来,送到观众而前。背景的处理是摄影画而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在拍摄中细心琢磨和选择,才能使画面内容精炼准确,视觉形象得到完美的表现。五、空白画面布局的第五点是创造一些空白。摄影画面的空白是指背景中看不出实体形象而趋于单一色调的部分,它在平面造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经验的摄影者常常选择天空、水面、草地、马路等单一色调的景物,或者利用其它摄影手段在画面上形成一些单一色的背景部分,以它宋衬托实体对象,这时,人们已不重视它们本身的实体,重视的是它们的单一色调。背景中留有一定的单一色调的空白是突出主体的需要,有经验的摄影者都有这样的体会,要使主体醒目,具有视觉的冲击力,就要在它的周围留有一定的空白,比如拍摄北海白塔,人们很自然地就将塔安排在明净的天空上:周围不与其它物体重矗,使白塔轮廓清晰,具有吸引人们视线的力量,拍摄人物也总是避免头部、身体与树木、房屋、路灯及其它物体重叠,而将人物安排在单一色调的背景所形成的空白处,这样人物才能突出。画面上的空白有助于创造画面的意境.一幅画面如果被实体对象塞得满满的,没有一点空白,就会给人臃肿、压抑的感觉,画面上空白留得恰当,才会使人的视觉有回旋的余地,思路也有生发的可能,人们常说“画留三分空,生气随之发”,空白留取得当,会使画面生动活泼,空灵俊秀,空白处,常常洋溢着作者的感情,观众的思绪,作品的境界也能得到升华。空白还是画面上组织各个对象之间关系的纽带。在有框架的一个平面上,实体对象安排的方向、位置和面积大小,直接影响到空处的形状和性质,并且它们又反过来影响实体对象之间的不同关系和不同的个性特征,所以,静物摄影者总喜欢找一个单一色调的背景宋安排静物,这样便于排除不必要的杂乱形象的干扰,容易使静物与静物之间由于有不同的空隙和距离而形成不同的联系和呼应。空白的留取还与对象的运动有关,一般的规律是:正在运动的物体,如行进的人,奔驰的汽车等对象,前面要留有一些空白处,这样,才能使运动中的物体有伸展的余地,观众心理上也觉通畅,加深对物体运动的感受,如果运动着的物体前而顶住了其它的对象或紧挨在画面的边缘,运动就象受到了阻碍,观众看着不舒服,因为人的视线也具有运动感,在人物视线的前方多留一些空白处,是合乎人们欣赏的心理要求的,当然,这是一般的规律,在创作中常有例外,如果强调行走的人后面飘拂的头巾、衣裙,强调奔驰的汽车、马匹后面腾起的泥土烟尘,这时后面留下的空间可以比前面多,因为条件有所转化,顶住画面边缘的人如果正回头往后看,后面的空白处就有了意义,画面也就不别扭了。总之,布局画面时,不但要创造空白,而且要善于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空白。第三节摄影位置的选择摄影者要获得画而形象,总是要深入生活现场,而对现实空间中存在着的真实物体,并与它们形成一定的空间角度才能拍摄到。空间角度不同,画面形象就会改变,摄影者对取舍素材、安排画而布局、选择光线条件等一系列创作要素的运用,都与拍扔角度的选择紧密相连。所以说,选择拍摄角度是取得摄影画而形象的必山途径,在摄影创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拍摄一个被扔体可以有许许多多不同的角度,由不同角度呈现的画面形象也千差万别,但是,空间角度的变化所引起的画而形象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摄影者如果能仔细了解角度的变化所引起的画面形象的变化规卯,就能准确地预见到某一种角度将对画面形象产生的影响,从而掌握创作的主动权。仔细分析摄影位置与被扔对象所形成的空间角度的变化,不外乎物体在空间位置的三个座标的变化,即方向、高度、距离的变化.任何拍摄帅度,都是这三种变化综合的结果,下面分析一下每一种变化对形象在画而上的平而结构的影响,及其所包含的表现力和感情色彩。应该说明的是,为了便于分析和理解,我们在分析其中一个因素时,是以假定另两个因素不变为前提的。一、拍摄方向的选择方向的变化,是指在与被摄体高度、距离不变的条件下,围绕被摄体四周来选择拍摄点的情况,当照相机移动位置时,其轨迹必然是一个圆形。方向的不同,主体的轮廓形式、主体和背景的关系都会在画面上发生显著变化,下面我们先来归纳几个特定的方向,分析它们的画面造型特点。(一)正面方向完全正面地对着被摄体拍摄,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正面的特征,可将被摄对象横向的线条充分展示在画面上,拍摄建筑物可以突出其正面的气慨,对称的结构,正面拍摄人物可以看到人物完整的脸部特征和神情。正面方向容易显示出庄重、威严、静穆的气氛,有利于人物与观众面对面地交流,具有亲切感.有意识地运用正面方向拍摄,可以加强上述的感情色彩。比如一幅正面表现会场气氛的画面,醒目的横幅,分列两旁的旗帜,能够显示出一种庄严隆重的气氛.正面表现天安门城楼,那横向的对称结构,给人一种庄严稳定的感觉。正面拍摄的不利因素是,容易产生形象本身的横线与画面边缘横线平行的现象,显得呆板,缺少透视变化,不利于表现对象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如正面拍摄建筑的画面,突出的是建筑物横向的线条,庄重匀称,但不活泼,立体感和空间感不强,画面被横线封住,视线不能向纵深伸展,这些缺点如果有碍于主题的表达时,要尽可能地避免使用正面方向。(二)正侧方向在与对象正面方向成90°角的方向拍摄时,为正侧面方向,这也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拍摄点.用正侧面拍摄人像,有助于突出对象正侧面的轮廓线条,容易表现人物脸部轮廓和动作的美,所以用剪影形式来拍人物活动时,大都是用正侧面拍摄。在拍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时,如果想要双方都在画面上显示出神情并让人看到他们的内心活动,正侧面的方向常常能够照顾周全,不致顾此失彼。所以,拍摄两国领导人亲切握手的新闻照片,常常在正侧面方向,以使双方的神情都能给观众一个清楚的印象。利用正侧面方向拍摄,展示人物之间的感情交流和内心活动,两人的神情动作在画面上得到同样的表现,对表现它的主题是有利的.正侧面还能将人的脸部神情、手的动作点及身躯部分形成三角形平展在画面上,不致互相重叠,能较完美地表现人物的动作姿态.比如跑步、跳跃、投掷等运动,从正侧面拍摄,常常容易获得优美的轮廓形式,展示出运动的特点。用正侧面方向表现建筑物或方形、矩形物体时,同样有与正面方向拍摄近似的缺点,产生与画面边缘平行的线条,不利于表现立体空间,画面缺少活泼的因素。(三)背面方向从被摄体背面方向拍摄,在通常情况下,人们容易忽视,但是,特殊的角度常常具有特殊的表现力。背面方向的拍摄可以将主体与背景融为一体,背景中的事物就是主体所关注的事物,便于启示观众去联想主体人物在面对着的环境背景中,会产生怎样的内心感受。从背面方向拍摄人物,不用考虑人物的面部神情和细微的动作,常常以姿态作为重要的形象语言,造型艺术家都懂得,人的姿态有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内心感情的力量,其中背影更具有一种含蓄的美,戏曲中有背上功,在大悲大恸时,演员背对观众,用身姿步态的变化,头部、肩部的颤动来表液,有时甚至比正面的表演更能激起观众的想象和情感。摄影艺术同样应重视对身姿背影的细致观察,了解它表现心理活动的微妙处、动人处,丰富摄影艺术的造型语言。除了前面所分析的正而、正侧面、背面的拍摄方向外,其它许许多多拍摄点,我们统称为斜侧拍摄向,虽然斜侧的程度不同,但都存在共同的特点。斜侧方向拍摄能使被摄体本身的横线,在画面上变为与边缘相交的斜线,物体会产生明显的形体透视变化,使画面活泼生动,有利于表现纵深的空间感和立体感,是摄影中常用的拍摄方向。二、拍摄高度的选择在方向、距离不变的条件下,如改变相机与被摄对象之间的水平高度,其移动位置的轨迹是一条垂直线。角度高低的不安定因素同,在画面上表现出地平线位置的高低及远近景物在画面上展开的程度等变化。(一)平拍与被掇对象在同一水平位置上拍摄,人物或建筑物不易变形。平拍人物活动的场而,使观众感到亲切,如站在他面前一般。平拍风光,容易产生地平线平分画面的情况,远近景物被甄缩在中间的一条线—亡,画面显得平淡乏味。但在有些场合,人们会有意识地运用平拍角度,将地平线放在画面中间。比如临近水面拍摄倒影,有意强调上下对称、天水相映,平拍角度是有趣味的。雨天拍路面积水的倒影也如此。(二)仰拍在被摄对象的水平线以下,低于被摄对象向上拍摄,能将向上伸展的景物在画面上展开,有利于强调对象的高度。如拍摄树木的高大,竹子的修长,建筑物的耸立;仰拍角度都能发挥特有的作用。仰拍还能夸张跳跃动作的高度,使人在画面上感受的高度比实际生活中感受的要强烈。用仰角扪风光,地平线下降,画面中仅留地平线上的一线景物,天空在画面上占了很大的而积,画而常常显得空灵、清秀,宜于写意。仰角度拍摄人物,容易显示出一种高昂向上的精神面貌,还包含着对人物的仰慕之情,但应注意恰如其分,并不是所有拍英雄人物都要用仰角。用短焦距镜头,近距离仰角拍摄,人物容易变形,要掌握好分寸。(三)俯拍在被摄对象水平线以上,高于被摄对象向下拍摄,其效果是地平线显著升高,地面上由近至远的景物,在画面上则由上至下充分平展开来,石利于表现地而景物的层次、数量、地理位置及盛大场而,给人深远、辽阔的感受,犹如人登高望远一般。俯角度还常常用来表现地面线条的图案美,如纵横交错的田垄,曲折盘旋的公路、山路,层层起伏的梯川、茶园,舞蹈的队形图案,都会在画而上组成美丽的线条图案。一般来说,用俯角拍摄具有如实交待地理环境、位置、数量、远近距离的特点,画面常常饱满、严谨、实在。与仰拍比较,俯拍重在写实。当然,俯拍和仰拍这种写实和写意的特色不是绝对的,如从山上俯拍云海、雾境或海面,也重神韵,仰拍天上的飞机、汽球,也是写实。艺无定法,这里只是相对而言。俯角度在表现人物活动时,宜于展示人物的地位和阵势,一个事件发生,俯角可表现其整体气氛,双方的地位,相互之间的关系。俯拍不宜于表现人物的神情与人物之间细致的感情交流。三、拍摄距离的选择距离的变化是指拍摄者与被摄对象之间实际距离远近的不同,在高度与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它移动的轨迹是一条直线,同一对象,用同一焦距镜头拍摄,距离远近会使主体在画面上的面积大小及周围景物包括的多少发生变化,也就是景别的变化,距离近,主体面积大,包括的景物范围小;距离远,主体面积小,包括的景物范围大,当然,在摄影中,产生景别变化除了改变实际距离外,还可通过在同一距离上,改换不同焦距的镜头来达到,但用这两种方法取得同一景物范围时,改变的仍然是距离,这里主要谈谈不同景别的表现力。在表示景别时常用的概念有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是由主体在画面上占的面积大小和景物范围大小来区别的,但是,对这些景别如何划分,到底包括多大景物范围算远景,包括多大主体面积算近景,事实上并没有也不可能有固定的规格,因为这些概念,都是对具体拍摄对象和场景相对而言的,然而各种景别的概念之所以有它的稳定性,人们能明白其意义,主要在于不同景别具有不同的表现力,在于人们对此有共同的理解。(一)远景从离被摄对象远处拍摄,它包括的景物范围大,远景主要以大自然为表现对象,古代画论说“远取其势”远景总是以自然的气势取胜,表现地形特征,地理位置,山川形势及气候变化所产生的环境范围等等,因此,结构远景画面,要从大处着眼,注意整体气势,处理好大自然本身的线条,如山岳的起伏闹流的走向、田野的图案、沙漠海洋所特有的色调和,线条等,要做到化繁为简,并且要善于远用各种流动的因素,比如大气的状况,云彩的变幻,风雨阴晴,它们都是远景画面中动人的因素。(二)全景以表现某一个被摄对象的全貌和它所处的环境为目的,用来交待事件发生,的环境及主体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与远景比较,全景有较明确的内容中心,全景范围的大小总是与主体对象有关,是由主体对象的大小相对而定的,结构全景画面,主要考虑环境与主体物的某种关联,注意主体整体的富有特征的轮廓线条,主体与周围环境的呼应关系,以达到内容上的丰富和结构上的完整。(三)中景目的在于表现某一事件或对象富有情节性和动作性的局部,表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和联系,常常以动作情节取胜,环境降到次要地位,结构中景的主要线条常常是人物的动作线,情节的交流线。如果是静的物体,世总是该对象中最有趣味,最引人注意的部分,中景人物中,手势动作常常是画面中的主要部分。(四)近景近景主要用以突出人物的神情或者物体的细腻的质感。“近取其神”“近取其质”都说明了近景所能表现的特点。人物近景,面部表情是画而的主要内容,眼睛成厂画面的中心部分,所以近景要处理好眼神光,以眼传神,近景拍摄物体时要运用好光线,表现好物体的纹理、质地。(五)特写特写较近景更进一步,把对象的某一局部充满画面,从细微处来揭示对象的内部特征,较之近景,特写更重视揭示事物内在的情感,通过细微之处看本质。拍摄特写成功的关键在于独具慧眼的观察力,能抓取一些值得特写的局部,以打开观众窥见事物内在的窗户,比如人物的眼睛常常是特写的内容,因为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人的眼睛,可以窥见人物的心内感情,其次是特写人的手,手是一个人行为和动作的焦点,能看出人的职业、年龄等特征,手还有丰富的“表情”戏曲行话中说:“指能语”日常生活中人们就常常运用各种手势来帮助表达感情,特写雪枝下的一朵小迎春花,春天的一株小草芽,夏日的一朵荷花,秋天的一片红叶,都能给人以生命的欢悦,比其它的景别更容易触动观众的心弦.所以特写常常富有寓意性和抒情性,较为含蓄,能启发人们的想象力,比如美国摄影家伊芙·阿诺德的(出生后的第一个五分钟),拍摄了母亲和婴儿两只手的第一次接触,画面上只有两只手,西方评论家却十分欣赏,认为它传达了丰富的内在感情,发挥了特写的抒情作用。景别的确定是摄影者创作构思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别运用是否恰当,决定于作者的主题思想是否明确,思路是否清晰,以及对景物各部分表现力的理解是否深刻,比如,拍摄芭蕾舞演员的舞姿,恰恰去掉舞蹈者的足尖,拍摄精心检验产品,手却不在画面之内,需要强调神情的,远得看不清面目,需要强调气氛的,没有给予舒展的空间,等等,都是思路不清的毛病,至于有些人事先不构思好景别的运用,往往先拍下来再说,需要中景、特写放大时再剪裁,这就是不了解拍摄距离对画面形象质量和表现力的影响,要保证完美的画面质量,景别的选择要尽可以在拍摄时一次完成。随着摄影艺术的发展,摄影画面的景别有向两极发展的趋势,即远者更深远,近者更细微。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摄影技术条件的不断进步,给摄影者提供了更多的条件,现在航空摄影已经能获得相当清晰、完美的影像,已被摄影工作者大量采用,使远景更为壮观,如拍摄长江三峡,航空摄影能从人们难以达到的高度俯览全局,把整个长江三峡雄浑的气势展现给观众,还有宇宙航空摄影,将地球在宇宙空间中的形象显示给人们,极大地扩展了人的视野,由于技术的进步,近摄镜、摄远镜、显微摄影使特写越来越精微,用显微摄影能够拍摄细胞的形成,揭开生命的奥妙,描绘昆虫世界等,形成景别向两极发展趋势的原因之二,是人们审美趣味的发展,人们越采越不满足一般的视野,希望借助于各种先进的摄影手段,来开拓新的视野,满足人们扩大眼界、增长知识的要求。总之,对某一具体对象来说,拍摄方向、高度、距离三者的不同组合会产生成千上万不同的角度,摄影者选择拍摄角度的奥妙,全在于作者的立意和对形式美的敏锐感觉,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表现力和感情色彩,所以画面的新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拍摄位置的新颖。第四节线条与影调线条和影调是摄影构图的基本要素,当你掌握了画面布局和学会选择拍摄位置之后,再掌握一些关于线条和影调的造型规律,你拍出的照片将会另有一番情趣。“摄影家是光的诗人”。光造就了摄影家,光也赋于一切景物以线条和影调,客观地讲,任何形体离开了线条和影调就表现不出形象。主观地讲,摄影者也总是企图从被摄物象中寻觅出那优美的线条和适当的影调,以表现最美的形态和最动人的情绪。由于线条和影调与人们的长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反应有广泛的联系,具有感情特征,所以线条和影调就成为摄影的基本造型语言。有人把线条喻为“骨”,把影调视为“肉”。在画面中骨的准确、结实,肉的丰满、充实,骨肉相合,形象就会活起来。画家在作画时,总先是准确地勾勒出物象的轮廓,然后再用明暗来表现质感和空间,向样在拍照片时,也要树立一个观念,即有意识地去选择、捕捉优美和谐的线条和影调。下面,分别讲述线条和影调在画而中的特性和运用。一、线条(一)线的特性在立体构成中,点的轨迹为线。在造型艺术中,线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它可以描绘出物像的轮廓和形体,并确定它的界限。它还可以显示出方向和距离、并能表现动作和力度。线的有序的变化和组合可以构成形式感,而它的方向和节奏还能把你的视线带到画面中最重要、最有趣的部位。线条是达到形似的主要造型因素,不少初学者拍出人像后,感到不象本人,除了可能没有传达出气质、性格外,重要的是没有把握住人物最有特点的线条。线条在画面中有些是明显易见的,如物像的形线都是实的。还有些线条是虚的。隐的、内在的,如人的视线。另外有些线条在画面中虽然占据部位不大,但却十分重要,如人物的眉毛、眼纹、嘴角以及手势的微小位移,都会影响感情的变化。因此,在摄影构图中既要重视骨干线条,也要注意那些具有传情达意功能的微妙线条的刻划。(二)线的象征性人们在生活中总是明确地感到线的存在,不同的线条在人们的心理上逐渐形成了明显的象征性.直线刚直、有力,垂直线高耸、挺拔.西方的歌特式建筑以巍峨的竖线条取得崇高、神秘的色彩.水平线稳定广阔.中国古建筑以多层的屋顶和阶石创造出雄浑肃穆、等级森严的气氛。斜线生动而不稳定,有动势。曲线柔美,园通,优雅,弯曲的小径,起伏的山峦,都会使人的视线流转,暇思不断。在健美比赛中,运动员的造型都以直线和锐角组合,以显示男性的阳刚之美,而在舞蹈中,女演员强调柔美的曲线宋展示女性的阴柔之美,再如粗线强劲,细线文弱;实线沉静,虚线浮动;浓线厚重,淡线轻柔。在生活中,人的优美姿态和景物的优美造型总是讲究曲直相依,刚柔相济,既强调特征,又注重变化,只有这样,形象才会丰富生动。在画面中各种线条的组合、分割可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同类线的组合使线条的属性加重。由直线组成的形,安定、强烈、坚挺、明快,由曲线组成的形,柔软、优美、流畅,富有弹性。而不同线形的组合,主导线条起决定属性的作用。线在画而中的分割,又会产生力度和空间的对比,在对称分割的画面中,会使画而趋于均衡稳定;在非对称的画而分割中,会产生运动的趋势。主要线条的交叉点,会明显地成为画而的视觉中心。这些都需要根据所要拍摄的对象、主题内容和表现形式,尽可能进行巧妙的,符合题意的组合。(三)线的提炼线条是依附于物像而存在的,线条美建立在形态美的基础上,丑的、杂乱的物形,不可能产生富有特性和美感的线条,这就需要对物像存在的形线进行提炼,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抓住物像最有特点或有规律性的线条,在画面中,形像美主要表现为它的线形的结构特点,不正确的选择会改变或扭曲物象原本的个性,而对特性线条反映和夸张则会突出物像的特征,比如要表现粗犷豪迈、力量,就多选用直线、实线、粗线以及斜线和锐角组合来结构画面,其次,要注意抓好动态。物像——尤其是运动中的人物,往往最有个性,最自然,最舒展,在运动瞬间的微小差异都会有形态和情绪上的生动变化。如果掌握不准,就会破坏形体优美的展现。在生活中、人与物的形线往往是不理想,甚至是杂乱无章的,这就需要你在取景时细心揣摩,借助光线的变化和拍摄方法、角度的选择,运用虚实对比和改变局部结构或整体结构来突出那些主要的、有性格特征的线条,隐没那些次要的或需要舍弃的线条,从而使画面结构更加悦目、生动、简洁、和谐并有条理,充分去表现主题和内容。(四)线的趣味你总希望自己拍的照片多一些情趣并与众不同,线条的巧妙组合会使照片生动、有趣。趣味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靠线条的走向把视线引到画面中最有趣的部位,这时线条主要起视觉导向的作用,而趣味中心则侧重于情节的表现,如小孩顽皮的表情,少女富有魅力的动态,二是靠线条本身构成的形式感来呈现,如线的节奏感,它能使线条的形式趋向音乐性,因而也最富有形式美和情绪意义,线的空间感,即利用透视规律,强调线的方向、疏密的组合,或用变焦镜头推拉拍摄,使线条有强烈的动感,并使画面层次丰富,甚至出手不凡;线的时间感则是用慢速曝光或间隔曝光表现同一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动态或轨迹,从画面动静交绪、虚实相生的线与影中展示物像发展、变化的过程。线在画面结构中的合理、对位以及来龙云脉交待清楚,是巧妙地构成各种变化无穷的形式的基础,但只有与具体的物像特征和所要表现的内容完美的地结合起来时,才能产生艺术魅力,引起思绪共鸣。二、影调(一)影调的形成光作用于景物,景物对光的不同的反射率在底片和照片上呈现白、灰、黑多级层次形成影调。严格地讲,影调也包括色调,即在彩色摄影中由不同色相的不同纯度和明度组成的调子。如果说线条在表现形状、方向、力度方面有其所长的话,则影调在表现质感、空间感以及画面的均衡、对比、和谐和整体的感情气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二)主要影调及感情倾向在画面中面积占据优势的一种影调即形成主调,通常有高调、低调和中间调,画面黑白之间灰色影调的过渡层次的多寡,又形成柔调和硬调,一般而言,高调和柔调表现平静与和谐,低调和硬调强调深沉与对比。这就基本确定了不同影调的感情特征。1、高调高调给人以清新、明丽、舒畅、优雅的感觉,它适于表现儿童的纯真、少女的淑娴、风景的恬静,你在为朋友的孩子拍周岁照片时,一定会把孩子置于明亮的背景前,比如浅色的床单上,这时他会显得格外稚气、可爱,又如结婚照,新娘都是身着白纱裙,方显妩媚、清秀,高调照片一般多采用均匀柔和的顺光照明,人或环境都尽量用浅色。2、低调低调富有较强的感情描绘力和说明力,它多用来表现庄重、深沉、淳朴、忧伤、孤寂等感情,如饱经沧桑的老人、沉思于课题小的科学家。如果用暖调,也可表现华丽与典雅。低调所能表现的感情色彩比高调强烈,易于引起感情上的振颐,低调通常采用侧逆光或逆光照明,使物像产生大面积的阴影,只有小面积的受光面,不论是高调或低调,都要把布光重点集中在要强调的小面积上,并注意反差适度和画面简洁统一。3、中间调中间调是最常见、最常用的影调。无论是室内外景物前的人像,还是旅游时的留念照片,大部分景与人的影调都很丰富,能包含从亮到暗的各级调子,因而拍摄出来妁照片多为中间调。中间调的感情色彩不如高调和低调明显,它往往随画面形象、动势、色彩、光线的不同构成而呈现不同的情感。但它刻划的景物层次丰富、细腻,善于表现质感、空间感和立体感。中间调的照明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但一般应避免使用硬光和顶光。4、柔调柔调是用柔光镜或柔和纱罩在镜头前,使画而影像结焦柔化,能表现出一种朦胧、迷离的气氛和情绪。因此题材和内容以幽雅、温馨、含蓄为佳,尤以拍摄姑娘柔和的美感更富有迷人和神秘的色彩。5、硬调硬调是保留黑白两极影调,削减合并中间层次,以强烈的反差来构成画面简洁、明了的特点.对视觉刺激性强,易表现粗犷、豪迈的感情。在拍摄时要在两极影调上下功夫,要讲究线、面的组合。初学摄影时接触和运用的影调大都是中间调。对其它影调的运用,除在特殊的环境中,一般都需要从服饰到环境、从用光到角度作精心的选择,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影调具有感情色彩,因此当仿:在选择运用影调时,必须考虑你所拍摄的对象和你要表达的画面情绪,在允许的条件下去协调、配置影调,这会促使你去动脑筋,进行构思和创造,而不是随意地拍照。(三)画面影调的构成要有效地运用影调来突出主体的形态和充分表达情感,就必须使画面的局部对比变化和谐地服从于主调整体处理。因此,有意识地运用画而影调的过程,实际上是所摄物像由表及里、由理入情的思维过程。如何处理画而的影调结构,一般要顾及以下各因素:l、影调要有主调高调、低调照片要强调白或黑占据画而的优势。中间调虽然白、灰、黑层次都可能在画面上出现,但灰色仍应占大面积。影调处置中切忌不同影调的等量分配。2、影调构图要突出重点一幅画面的影调不论多寡,总是有层次地分布在画面中,在拍摄时为了突出主体物像,就要运用影调的对比作用。当浅色物像置于深色背景或陪体前,就会鲜明突出,反之将深色物像置于浅色背景和陪体前也如此。即使是在高调摄影中,也要利用影调层次的微妙变化来衬托或勾勒出最主要的部位。初学摄影者在拍摄时往往由于经验不足而顾此失彼。比如只顾抓取人物的神情动态,而忽视了人物的头发可能处于浓重的阴影或深色的树前,结果使画面有缺陷3、影调的分布要均衡一般不强调动感或特意造成不平衡的画而,都要注意均衡,否则画面会发生偏沉,不稳定,使视觉不舒服。影调的均衡主要由物像、背景、陪休的彤调而积的大小、多少、浓淡的对比和均匀分布来实现。(四)影调的选择正确地选定影调是比较完美地表现画面内容和抒发情感的手段。虽然不同的影调有不同的感情倾向,但这种直观的感情特征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只有将它与具体的物像,尤其是人物的身份、职业、特征、性格以及所处的环境和谐地结合起来,才会有生动的感情显现。如表现少女的活泼、纯真,用低调则会有压抑感;而拍摄一个卓著的英雄,用高调又会失之肤浅。就是同一个人身着不同色彩的衣着,处于不同的景别也会显示出不同的气质和情绪。对这点,你不妨作个实验。它会对你理解和把握影调大有益处,还会加强你的对人物的造型能力。因此,对影调的选择由不自觉到自觉是你摄影水平提高的一个标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偏好,这和人的心理因素有关,同时也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每个人对线条的提炼和对影调的运用也都反映出各自的审美理想和审美习惯。如性格沉静、闲适的人可能对平静的线条和高调、中间调更偏好;而好动和性格外向的人则更倾心于线的变化和力度,以及影调的深沉和对比。线条和影调确实是一种奇妙的造型语言。它们的抒情与理性适度配合,可以强烈地显示它们的美学意义。线条和影调虽具有感情因素,但仅就其本身并无意义。线条与影调的运用,只有与画面物像,内容协调配合而成为形象的外部形式时,线条和影调的生命力和感情成份才会鲜明地显露出来。另外,线条在大多数情况下很难从画面的影调中分离和抽取出来。物像轮廓的表现,明暗的交接大都是影调产生对比变化的结果,线的曲直、虚实、浓淡、强弱,在影调的陪衬下,有助于加强形象的表现力。再者,画而形象情绪的展现和画而特定的感情气氛,也都要求用最恰当的线条来传递。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画面的感情显现是线条、影调、色彩与人的动态、情绪和物的运动、特征参与的综合显现。第五节摄影用光摄影是一门“用光作画”的艺术,正象画家离不开颜料一样,摄影者也离不开光线。离开了光线的照明,再好的照相机也将一事无成。一个摄影家的艺术功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运用光线的能力和技巧。为了拍出好的照片,初学者必须对光线与照明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一、摄影光源摄影时,照射在被摄物体上的光线的发源地称为摄影光源。按光源的发光性质划分,可将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大类;按照光线的传播方式来分,摄影光源又可分为直射光源、反射光源、折射光源三种;从视觉角度划分,摄影光源又可分为可见光源和不可见光源。(一)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自然光源是不依赖人力而独立存在于自然界的光源,如太阳、月亮、闪电、等,其中太阳光是摄影中最主要的自然光源。人造光源是人类制造出来的。照明用的人造光源远在摄影术问世之前早就出现了,但专供摄影用的人造光源如碘钨灯、石英灯、闪光灯却是在近百年内才出现的。人造光源的出现给摄影者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因为它不受时间条件的限制,而且可以随身携带,既可以用来当作摄影时的主光源,也可以当作辅助光源以弥补自然光的不足,在照相馆、摄影厅主要使用人造光源。(二)直射光源、反射光源和折射光源从光源发出光线直接照到被摄物体表面的称为直射光源。光线通过其他物体表面的反射再照到被摄物体时,反射光线的物体称为反射光源,当然,反射光线的物体本身是不发光的,不能称作光源,但是在摄影中,我们可以将它当作一个光源来考虑,这有助于理解光线的摄影效果.由于大部分物体的表面都不可能象镜面一样平整而光滑,因此反射光源所发出的是一种不具有固定方向的漫反射光。如在室内,从天花板或墙壁反射过来的光线就是一种没反射光。摄影时,反射光源可按拍摄要求进行调配,应用反光板、反光伞宋使光线转向就是一个例子。当使用通过透明物体的光线照明被摄体时,这种光线就称为折射光源,如水下摄影时所遇到的光线就是由空气中折射到水中的阳光,它在水下就成了一个折射光源。(三)可见光源和不可见光源白光是七种颜色混合而成的光,这七种光线都是可以用人眼看见的,称为可见光源。科学家还发现,在光谱中紫色光带外侧一段也有能够使胶片感光的光线存在,这种光线称为紫外线,它是一种不可见的摄影光源,虽然不可见光源不容易被人们察觉,但是在摄影中它却时时刻刻都在发生作用。比如在高山地区进行摄影时,如果按平原地区的摄影感光度来曝光,往往会造成感光过度,其原因就是在高山地区紫列、线较强,它参与了胶片的感光,使得曝光过度。所以在高山拍照时,要比平原的曝光量减少一档,才能拍出合适的照片,X光也能使胶卷感光,所以在航空旅行中,当用X光检查行李时,若行李中有胶卷,就会使它曝光。二、自然光摄影自然光主要指日光,室外摄影时,被摄体由日光直接照明,室内摄影时则主要由门窗、墙壁、天花板对日光的漫反射光照明,下面我们分室外摄影和室内摄影两种情况分别讨论自然光的特点和摄影时应注意的问题。(一)室外自然光摄影1、室外光的特点摄影用的日光可分为直射光和散射光两种。直射光直接来自太阳,其照射角度随着太阳的移动而变化,在某一时刻阳光的照射方向是不变的,不能随主观意志而任意变动,只能根据需要加以选择使用。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移动,它的照度、照射角度及所产生的物体的影子的大小都在变化。一天之中太阳光的位置变化可见2—18所示。太阳升起和落下时,它的亮度较弱,但光线比较柔和,所产生的物体的影子最长,太阳斜射时的光线(一般是上午8时到l0时,下午2时到4时)亮度增大,对物体的照明比较均匀,物体的细节比较明显,立体感较强,太阳到地面趋于垂直时的光线(上午l0时到下午2时)亮度最强,物体上被它照到的部分特别朗亮,所产生的影子也最短,但此时的光线属于顶光,不适宜用作人物摄影。散射光是太阳被云雾遮挡时的光线,它是由太阳光通过云雾中的微粒散射而形成的多云、阴雨天的光线就是散射日光。这种光线来自各个不同的方向,因此照在被拍摄物体上不产生影,但光线的亮度较低,使被照物体的明暗层次较少,细节不够丰富。2、室外日光的运用室外日光是摄影中最常用的光线,在拍摄中应根据日光的变化规律灵活地加以运用。一般说来,太阳升起和落下时的光线最适宜于拍摄风景。此时所得到的照片影调比较丰富,空间透视感较强。清晨和傍晚天空变化很大,可以拍到日出、晨雾、晚霞、日落等绚丽的风景。上午和下午太阳斜射时的光线是摄影的黄金时间,此时所得到的都是理想的侧光,用它来拍摄人像、风景、建筑物均可。它对被摄物体的照明比较均匀,亮度适中,阴影适当,立体感和透视感较强,在太阳垂直照射时,拍照比较困难,但如能加上适当的补光,仍可以拍好照片,如果需要从高处俯拍风景,那午间却是摄影的好时间。阴天散射日光下以拍得的照片反差小,影调柔和,适宜于拍摄人像和近景风光,尤其适宜于拍摄妇女和儿童,以表现柔美可爱的形象。(二)自然光的照射方向室外自然光摄影时,最基本的三个要素是太阳光、被摄物体和照相机。这三者之间的相互位置对摄影效果影响很大,其中阳光的照射方向则直接影响到被掇物体的照明和明暗层次。按照摄影光源的照射方向,摄影用的光线可以分为五类。见图2—19从照相机旁射向被摄体正面的叫正面光,从被摄物体侧面射向被摄体的光线叫侧光,从被摄体背面宋的光线叫逆光,从被摄体头部上空射来的光线叫顶光,从被掇体底部照射过来的光线叫脚光。1、正面光正面光照射在被摄物体上时,光照比较均匀,所拍得的照片明朗淡雅,简洁明快,照片中的阴影较少。但是采用正而光的照片明暗变化不大,层次不够丰富,缺乏质感、立体感,透视感较差。由于正面光存在上述缺点,因此在拍摄人像和需要充分表现立体感的场合,最好避免使用,实在无法避免时应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利用物体本身的色彩和明暗关系,调整画面,突出主体,如果主体是白色,就选用暗色作背景,如果主体是暗色,就选用明亮的物体作背景,这样就能避免在正面光照射时容易产生的主体和背景相互混合、层次不清的现象。(2)在拍摄风景照时,可加滤色镜,使被摄体的色调对比发生变化.如用黑白胶卷拍摄蓝天白云时,在底片上所得到的色调对比不明显,以至白云显示不出来,此时可考虑加黄色滤光镜,压低天空的影调,使白云突出,产生与人眼观察时一样的白云蓝天的鲜明对比。(3)在拍摄人像时,则可配以高一点的侧光作为补充照明,以增强人像的立体感。2、侧光从照射的角度分,侧光又可分为正侧光和斜侧光两种,光线从被摄体侧面90度的方向照射过来,被摄体表面光照部分仅占一半左右的光线称为正侧光,光线从被摄体前侧的45度角的方向照射过来,被摄物表面光照部分占三分之二左右的就称为斜侧光。侧光能现现出被摄物体的凸凹阴阳,所拍得的照片明暗对比显著,反差强烈;色调丰富,立体感较强,细节丰富,是拍摄人像和痉筑物的最理想的光线。由于侧光的照射,在被摄体表面形成明暗不同的两部分,如果以阴影部分宋确定曝光量,明亮的部分就会曝光过度,如果以明亮部分宋确定曝光量,阴影部分就会感光不足,所以在用侧光摄影时,应注意控制曝光量,在明暗对比太强烈时,可以用闪光灯或反光板作为补光,给阴影区适当增加一些亮度,避免出现暗部太黑亮部过白的现象,以便得到能充分地表现被摄体的质感和层次的照片。3、逆光从被摄体背后方向照射过来的光线会在被摄体正面产生大块阴影,以至于很难看清被摄物体的细节,但是逆光能在被摄体边缘形成一条明亮的轮廓线,把主体和背景清楚地分开.所以逆光下不适宜于拍摄要求表现细节的物体,而最适宜于拍摄要求表现外形轮廓的被摄对象,如剪影、水面波光、山峰、晨光和晚霞等。在拍摄逆光照片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注意使光线不要射入相机镜头,最好使用遮光罩或把拍摄点选在阴影区。(2)要以被摄物阴影部分为基准选择曝光量,防止欠曝。(3)要处理好逆光照射时被摄体所产生的阴影,以防止阴影在画面中影响构图。(4)应在正面适当加一点补光,以防主体正面太黑,影响效果。4、顶光顶光会给被摄体造成浓重的阴影,特别是拍摄人物时,顶光的光线从人物头上照下来,此时阴影会使眼睛形成两个黑洞,鼻子拉长增大,下半个脸部一片黑影,十分难看,因此顶光不宜单独使用,但顶光有时是不可避免的,如中午太阳光下拍照,太阳就正好处于被摄对象的头顶方向,室内摄影时,若照明光从天花板上照下来,而被摄对象又正好站在灯下时,就属于一种顶光,在顶光下摄影,必须加上一些补光才能拍出较好的照片,顶光作为一种补光使用时,适宜于表现刚毅的性格和坚硬的物体。5、脚光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看到从被摄物体下部往上照射的光源,因此脚光较少遇见,用脚光照明物体时下亮上暗,会给人以一种奇特可怕的感觉,所以它主要用于电影、电视、舞台拍摄反面人物,以表现他们的凶恶阴险的形象,在拍摄玻璃器皿一类物体时,也常常使用脚光以表现其底部的细节。(三)室内自然光摄影1、室内自然光特点室内日光都属于散射光,光线柔和,不论室外日光的方向如何,室内的光线都是从门窗射进来的,门窗的位置就决定了室内日光的方向,因此室内日光的方向不随太阳的位置移动而变化,但它的强度却随着太阳光的强弱变化而变化,在同样的日光条件下,室内光线随着门窗的数量、大小、位置的不同而改变,因此可以用人工改变。此外室内的布置、墙壁和天花板的颜色以及平整程度也能影响室内光线的强弱,白色墙壁反光强,黄绿色的墙壁反光弱,由于室内物体较多,因此光照情况也比较复杂。2、室内自然光的运用在室内用自然光摄影时应注意下列问题:(1)室内日光较弱,在十般情况下快门时间慢,在室内用自然光拍照最好把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选用慢速快门。(2)在室内光线较强时,可利用开闭门窗和使用窗帘、窗纱的办法来调整光源,使主光、补光、轮廓光、背景光都能发挥作用。(3)构图时不要把门窗收入画面,否则拍出的照片反差太大;难以确定曝光量,也不要对准门窗拍照,因对准门窗拍摄时容易出现耀斑和眩光,影响画面效果。三、人造光摄影(一)人造光源的种类摄影时常用的人造摄影光源可以分为连续照明的灯泡、闪光泡和电子闪光灯三大类。1、连续照明的灯泡(包括摄影灯、碘钨灯、钨丝灯、石英灯)是接在交流电源上的,由市电作为能源。这种摄影光源能在拍摄前观察到被摄体的照明情况,摄影者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光线的亮度、位置和照射方向,摄影时的曝光控制方法与自然光摄影时相同,可通过测光表或相机中的测光系统确定。这类光源的缺点是比较笨重,移动比较困难,不能携带,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