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地理过程_第1页
高考复习地理过程_第2页
高考复习地理过程_第3页
高考复习地理过程_第4页
高考复习地理过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复习如何落实“地理过程”1.定义:地理事物随时间的演变轨迹;或者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的时空演变过程。表达方式多以示意图形式出现。2.“地理过程”的基本原理:“地理过程”在地理课标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它凸现了“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规律”的地理课程性质,体现了课程的基本理念,反映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的课程设计思路,是完成课程目标、感悟“过程与方法”的特殊素材,是内容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贯穿内容标准的始终。“地理过程”例(36分)图6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古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6分)(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9分)(5)大量引R1、R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6分)(3)该地区气候干旱,垦荒会(使地表疏松)导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地退化)。(4)导致土壤盐碱化(次生盐碱化、盐渍化),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断积累。(5)(人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湖岸线后退,)湖的面积缩小,含盐量增加。

—荒漠化过程

—盐碱化过程

—内陆湖退化过程典例:“课标”中的“地理过程”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过程;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说明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

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过程;简述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以及城市化各功能区的分

化过程;以某经济发达区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某环境问题为例,描述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学习中应重点关注的“地理过程”地球运动的过程;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地貌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大气受热过程;大气运动过程;天气变化过程;气候形成过程;水循环过程;洋流的形成过程;自然灾害的发生过程。聚落形成过程;人口迁移过程;工业区域的形成过程;城市化过程;环境问题的形成过程等。

有关“地理过程”的试题设置情况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排放。完成1-2题。1.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①推广太阳能、核能

②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③增加森林面积

④提高单位GDP能耗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温室气体排放——全球变暖过程”4.下列对地貌旅游资源所构成的岩石类型的表述,正确的是A.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花岗岩B.丹霞地貌景观的岩石结构的流纹岩C.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沉积岩

D.球状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的岩石结构是砂岩“岩石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自2011年7月始,泰国发生了持续3个多月的洪涝灾害,多个全球知名IT企业在泰国设立的硬盘生产工厂在此灾害中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导致当年硬盘销售价格上涨。完成5—6题100°105°20°10°国界水域河流等高线(m)500缅甸泰国南越柬埔寨老挝国中5、从气候与地形角度看,泰国的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有①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②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多雨③中南部地势低平,积涝成灾④北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A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①④6、全球知名IT企业在泰国设立硬盘生产工厂,主要原因是该国A.软件产业发达

B.国内市场广阔

C.运输条件优越

D.劳动力价格较低“洪涝灾害的产生机理”“区域工业化的推进过程”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下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完成9-10题9.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减少时,出现逆城市化B.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C.Ⅵ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地抑制D.Ⅵ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10.影响Ⅵ-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状况

B.产业结构C.人口政策

D.自然环境“逆城市化”到“再城市化过程”36.(30分)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主要的铁矿石生产国和出口国。图1为澳大利亚部分区域示意图,图2为该国铁矿石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构成图,图3为图1中①—③三地的气候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2)说明①、③两地的多雨季节并分析原因。(10分)①地夏季降水集中;③地冬季降水集中。①地夏季从亚洲吹来的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后转向为西北季风;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为其带来降水;③地冬季来自海洋的西风为其带来降水。“季节性降水(气候)的形成过程”(2)分析深圳市需转出企业的主要原因。从环境承载能力和运输条件角度考虑,判断深圳市转出企业应转至何地并说明理由。(10分)37.(26分)根据图文材料(图1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2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二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广东省将深圳市划为优化开发区域,将汕尾市和英德市划为重点开发区域。深圳市加护转出化学、造纸等行业的部分企业,汕尾市和英德市为承接深圳市转出企业的备选地。主要原因: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较重等。汕尾市。理由:化工、造纸工业污染性较强,且运输量较大;汕尾市相对于英德市环境承载力较大,水运条件较好。“产业转移过程”复习中落实“地理过程”的建议一、列举教学典例:某日四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图——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方位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αβNS某日丙地的正午与午夜太阳高度角90°h乙0°≤h≤23.5°24时甲012丁丙太阳高度某日四地的太阳高度角变化1、太阳视运动过程:2.4.6读①、②、③、④四种等压面与等温面示意图(下图),完成1~2题。1.若上图代表气压带,则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①——副热带高气压带B.②——极地高气压带C.③——副极地低气压带D.④——赤道低气压带2.《水经注》中有一段关于三峡地区古代土著“祈雨”的记载:“天旱,燃木崖上,推其灰烬,下移渊中,寻即降雨。”其主要原理之一对应图中的A.① B.②C.③ D.④“水汽凝结的形成过程”2、天气过程的特征及其成因探讨:3.(36分)假设图示的冬季天气系统以120千米/日的速度向东移动。读图3完成下列要求(1)简要说明A地在未来30小时内风向、风力及气温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不考虑地形的影响)。(1)A地未来30小时内因高压脊(或天气系统)东移,风向将由偏北转为东北风,再转为东风和东南风,同时随着等压线间距缩小(或气压梯度加大),风力略有增加。随着风向由偏北转向南,A地气温也会略有上升。天气过程的特征及其成因探讨AAAA孔明于是在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斋戒,身被道衣,跣足散发,上到坛上开始作法祭风。孔明一日上坛三次,下坛三次,却并不见有东南风。是日看到近夜,天色睛明,微风不动。一直到将近三更时分,忽听风声响,旗幡转动。周瑜出帐看时,旗带竟飘西北。霎时间东南风大起。待东南风大起之后,诸葛亮早已下坛来到江边,乘赵云前来接应的小船,离开周瑜营寨,回刘备所在夏口去了。

“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借东风飓风雷暴雷暴雪带2011浙江卷36(2)简述“雪带”(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原因。(8分)龙卷风2012浙江卷18选6(3)试从地形与气候角度分析美国本土龙卷风多发的原因(4分)共同点:暖湿气流被抬升的过程,产生风、雨、雪、电等天气现象(2)分析深圳市需转出企业的主要原因。从环境承载能力和运输条件角度考虑,判断深圳市转出企业应转至何地并说明理由。(10分)37.(26分)根据图文材料(图1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2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主要原因: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较重等。汕尾市。理由:化工、造纸工业污染性较强,且运输量较大;汕尾市相对于英德市环境承载力较大,水运条件较好。3、人文——“产业转移过程”材料二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广东省将深圳市划为优化开发区域,将汕尾市和英德市划为重点开发区域。深圳市加护转出化学、造纸等行业的部分企业,汕尾市和英德市为承接深圳市转出企业的备选地。一个地区工业的扩展,会带来当地经济腾飞、交通发展、城市化推进、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但同时也会导致土地和劳动力价格的上升、资源的紧张、环境质量的下降,可能会弱化当地发展工业原有的区位优势。工业扩展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过程二、处理好“地理过程”的两大联系:河流流出山谷处形成山麓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河流入海口形成河口三角洲河谷地貌的形成V型谷凹岸凸岸1、地理过程的横向联系——空间联系:1、“V型谷”发育成“峡谷地貌”:流水侵蚀成V型谷后,地壳上升,流水下切(切割)形成大峡谷长江三峡雅鲁藏布大峡谷科罗拉多大峡谷2、“U型谷”发育成“峡谷地貌”:该地貌是冰川侵蚀成U型谷后,地壳下沉,海水入侵形成“峡湾地貌”挪威大峡谷(峡湾地貌)3、断层陷落(地堑)形成大峡谷:东非大裂谷——断层陷落(流水侵蚀)而成渭河平原——断层陷落,流水沉积形成河谷平原“峡谷地貌的形成过程”V型谷河流在“河道(凹槽)形成”与“河水流动”过程中形成了两大基本特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河水结构: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汛期、结冰期、含沙量、流速、补给(断流)等。水系特征——河道结构:流向、流程、流域面积、干支流形状、河道弯曲程度、落差、入海口状况等。“河流的两大特征”“三角洲地貌的形成过程”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10分)地理环境是各要素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和互相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1.读“我国某区域不同时期海岸线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三角洲)变化特点。(6分)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伸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3.(26分)依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某沿海亚热带季风区人口约2万,面积为500平方公里,以农业为主,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区域最高海拔为1428米。(2)甲河相对于乙河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试分析其原因;(10分)甲河以林业为主,植被茂盛,河流含沙量小(2分);中上游湖泊众多,大量泥沙在湖泊沉积(2分);与乙河河口相比,受夏季海风影响大,海浪的侵蚀作用强(2分);甲河流速快,泥沙不易淤积(2分);甲河城镇少,人类的破坏作用小(2分)。“三角洲地貌的形成过程”V型谷冲积扇沉积平原三角洲河运的起点和终点干支流交汇处过河点河口沿河设城的过程河流开发和整治过程凹岸侵蚀(港口)凸岸沉积(农田、村庄)天山山麓、太行山东部山麓、昆仑山和祁连山北麓

结合时间变化,对具有季节性和发展变化的地理过程进行重组。如:地球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季节位移——季节变化——不同气候类型的季节特征——水文特征——植被(作物)特征——生产活动

(整体性、区域性与综合性)2、地理过程的纵向联系——时间联系:三、实施“地理过程”的抛锚式教学“地理过程”的时空耦合关系,需要学生从时空角度以敏锐的眼光去观察、去研究、去感悟;这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