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15课 今生今世的证据 第2课时同步课件 苏教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15课 今生今世的证据 第2课时同步课件 苏教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15课 今生今世的证据 第2课时同步课件 苏教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15课 今生今世的证据 第2课时同步课件 苏教版必修1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15课 今生今世的证据 第2课时同步课件 苏教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时(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题3分)解析A项都读“qiǎnɡ”。B项jiǎo/jué/jué/jiǎo。C项mā/mǒ/mǒ/mò。D项qiǎo/qiāo/qiǎo/qiǎo。A2.下列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拆毁烟诟骨骸栽树B.瘸腿横杈榆树打夯C.行将嘹亮泥芭木桩D.废失倒踏圈棚捣乱

解析A项诟—垢,C项芭—巴,D项踏—塌。B3.对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拟人兼呼告)B.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留下泥皮上的烟垢和灰,留下划痕、朽在墙中的木和铁钉,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排比)C.那些坑便一直在墙边等着,一年又一年。(拟人)D.还有,我真的沐浴过那样恒久明亮的月光?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把银白的月辉渗浸到事物的背面。(设问)

解析这是有疑而问,作者并没有作出回答,不是设问。D解析“悄无声息”指没有声息,形容非常隐秘。可改为“缄默不语”或“坐以待毙”。B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银白的月辉渗浸到事物的背面。B.我们随便推倒一堵院墙、树和炉灶。C.墙打好后,每堵墙边都留下一个坑,墙打得越高坑便越大越深。D.村庄对我是很熟悉的。

解析A项偷换主语,在“银白”前加“把”。B项“推倒”与“树、炉灶”属动宾搭配不当。D项主客体颠倒,有两种改法:一在“我”后加“来说”,二变为“我对村庄是很熟悉的”。

C二、文本阅读(25分)阅读《今生今世的证据》全文,回答6~10题。6.这篇文章的思路如何?(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由个人的悔恨写起,然后写到人们对过去的怀疑和遗憾,实际上是写自我证据的消失,最后提出自己的疑问,并指出家园废失将会带来的后果。7.“有一天会再没有人能够相信过去。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这几句议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本段的连续发问有什么作用?(5分)答: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从结构上看是过渡,从表情达意上看是为后文的记叙描写定下了一个忧伤的调子,从内容上看是和后文的疑问保持一致。②后文的连续发问展现了一个个特定的生活情境,表面上还是肯定自己有过这么一段生活,表达的依然是那难以舍弃的乡情乡愁。8.如何理解“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这句话的含意?(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它们”应指上文四个“没有”所领起的物和人方面的证据,这些都是物质的,是日常生活中的见证。②本句的意思比上文更进一层,“内心的生存”强调了人内心的丰富的精神生活;如果没有精神的家园,“内心的生存”就会产生空虚感和漂泊感。所谓“精神的流浪”是现代人常有的精神疾患。9.“但我却不知道这一切面目全非、行将消失时……”中,作者“不知道”什么?根据文意简要概括。(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不知道能否尽量将他生命的物质痕迹留住,如果留不住,他生存的见证将成为虚无。10.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谈谈“今生今世的证据”的意义是什么。(9分)

答案①“今生今世的证据”表面上看是“物”的证据,实际上也有精神层面的。它使我们在对“物”、对具体“家园”留恋的同时,也看到了过去的生活,获得精神的寄托,它也是精神的最终归宿。②人活在世上是需要对象来证明自己的,如同任何事物一样,自己并不能证明自己。证明来自于他人,来自于自己生活的地方,来自于自己的劳动成果,这些都是人生命的痕迹。③同时,一个人要想将他生命的物

质痕迹全部留住是不可能的,但它们会长久地留存在记忆中,成为人的精神财富和思想资源。只有这样,“家园”才不会废失,否则,就如文章结尾所言,人只能在“虚无”中了。三、课堂延伸(22分)阅读下文,完成11~16题。

一座村庄的消失

杨小波①终于,我再次回到这座村庄,回到曾无数次往返留下我第一个脚印的村庄。但在我眼中,这座村庄只属于过去,它正在逐渐消失,这是一种真实而无可挽回的消失。②当踏上柔软的泥地,一股亲切的气息差一点让我跌倒在地,虽然早已对这次归来有了准备。沿着开满野花的小路,一步一步走进那绿树掩映的村庄,走进那清清池塘也盛不下的记忆时光。③田野的风挟裹着青青麦苗和金黄油菜花散发出的浓郁芬芳钻进鼻孔,瞬间涤净了我的五脏六腑。原谅我的粗心,我还从没有仔细看过这片曾经无比熟悉的土地上的颜色,一大片一大片的碧绿被一大块一大块的金黄整齐地划割。划割开碧绿与金黄的田埂上,缀满青翠的草和连绵的小野花,间或露出一垄黄褐色的泥土。碧绿金黄尽头的村庄深藏在青葱森郁的树丛中。我也第一次发现绿竟有如此丰富的层次与差别,鹅黄浅嫩,苍翠葱郁,青碧墨黛,层层叠叠,间羼杂染,过渡自然,独立鲜明,展现尽你能想像出的每一种差别的绿色。在这里,每棵树、每株草、每片叶都是一种独立的绿,绿得让人眼花,绿到你自身也仿佛要幻变成一片绿,一片伏在万绿丛中的叶。④村子里绿树依然蓬勃,可阻挡不住它的衰亡,像一个人那样的衰老死亡。不见了小时候攀爬、粘过鸣蝉的棠梨树,新生出的刺槐树秧密密匝匝;在墙洞里掏过蜜蜂的泥墙已坍塌倾倒;环绕村庄曾让我整天都泡在清清水里的池塘正裸露出碟子样浅浅胸膛,仿佛一步就能跨过。那枯死的皂角树,渐被荒草湮埋的塘埂,淤塞欲平的沟渠——这不是记忆中的那个村庄。⑤随着一群又一群人如蒲公英种子般纷纷飘离村庄,村庄也就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老直至消失。从此以后,村庄仅仅存活在那些飘落于另一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的蒲公英的记忆深处。⑥村子里很静,少见人影,尤其是年轻人,更少见十年内建成的房屋。我静静地走着,像行走在一个荒寂的古庙,偶尔听见一两声鸡鸣,遥远得如同是在梦中。女儿蹦蹦跳跳,奔向前方矮墙下卧着的大黑狗。我顿时头皮发紧、双腿软麻!那狗竟懒得睁开眼皮,只是有些无奈地掉转了一下嘴巴。我简直怀疑它是否就是一只狗。很难想像,若在十几年前,我们一行人的到来,村里早已是狗叫声连成一片。⑦迎接我们的大伯热情地端出烟茶瓜子。从他弯曲的身躯,我感受到了他像村庄一样的衰老。或许,他正是这座村庄的缩影。⑧站在村头,穿过层层碧绿和片片金黄,向东望去,紧依公路两侧,一片林立的黄墙红瓦,那是一个繁盛热闹的集镇,一座曾经的村庄,一座城市的童年,正与身后的村庄形成鲜明的对比。转过身,向西望去,是一座隆起的土丘,土丘上密布着一排排土堆垒的坟茔,整齐森然,芳草萋萋。⑨我想,一座村庄的消失,是不需要太多的注释与记录的,如果有,也只是在一群人的记忆中。坚硬平坦的水泥路面覆盖了一个曾经的村庄,其实,消失的只是一个关于村庄的记忆。或者说,村庄成长为一座城市。今天,正在消失的村庄是一座城市的昨天吗?

(选自《散文》2007年第8期)11.“在这里,每棵树、每株草、每片叶都是一种独立的绿,绿得让人眼花,绿到你自身也仿佛要幻变成一片绿,一片伏在万绿丛中的叶。”这段话写村庄的树丛和原野,请赏析其表达特色和作用。(3分)答: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夸张和比拟的手法,突出绿得丰富,绿得醉人,表达了作者对村庄的眷念,反衬下文所写村庄的荒寂。12.“村子里绿树依然蓬勃,可阻挡不住它的衰亡,像一个人那样的衰老死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答: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侧重在启下。蓬勃的绿树挡不住村庄的衰亡,暗示了村庄的衰亡是一个无法挽回的事实。13.作者说:“我想,一座村庄的消失,是不需要太多的注释与记录的,如果有,也只是在一群人的记忆中。”请联系全文,概括作者对村庄留存着哪些记忆。(4分)答: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村庄的空气是清新而芬芳的,村庄是童年嬉戏的乐园,村庄里的狗多而警觉,村庄里的人很热情地招待来客。14.文章题目为“一座村庄的消失”,哪些景象能表现“村庄的消失”?请结合全文,探究村庄消失的原因。(4分)答: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两个方面:乡村过去的景物正逐渐消失;村民渐趋稀少且少有新建的民居,村庄显得荒寂。原因:村民,尤其是年轻人纷纷离开村庄,年长者又相继谢世;古老的村庄集镇化(城市化)是一种时代发展的趋势。15.第6自然段为什么要描写狗?第8自然段为什么要写“土丘”上的坟茔?(4分)答: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这只狗慵懒,无精打采。侧面反映出了人口越来越少的村庄的荒寂、衰落,连昔日充满活力的狗也变得慵懒而颓废。②繁盛热闹的集镇与芳草萋萋的坟茔构成对比,可以从中体会到作者面对村庄逐渐衰亡时的哀伤。坟茔埋葬的是过去,正在衰亡的村庄也将成为过去,那是它无法改变的命运。16.结合全文,分析总结作者的思想情感。(5分)答: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远千里回到村庄,村庄泥土的亲切气息令作者差一点跌倒在地,表现了作者对村庄的眷恋、热爱;承载作者记忆的村庄正在逐渐衰亡、消失,而作者又无力挽回,心中充满无限的伤感;但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人,作者也认识到村庄的消失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内心的无奈溢于言表。四、语言运用(8分)17.仿照下面的句子和比喻形式,本体不变,写两个句子。(4分)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次漂流,那么家便是一只小船,在漂流中有了依托;__________

答案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次跋涉,那么家便是一个驿站,在跋涉中有了憩所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次攀登,那么家便是一个支点,在攀登中有了后盾18.扩展下面一段话,使之情景更丰富,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含标点)(4分)家乡的小河,奔流在村头,我的乡情就融在那清清的河水中。答: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每次勾起我悠悠乡情的是那家乡的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