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基础知识课件_第1页
自然灾害基础知识课件_第2页
自然灾害基础知识课件_第3页
自然灾害基础知识课件_第4页
自然灾害基础知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灾害基础知识刘哲|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12【自然灾害】: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洪涝、台风、冰雹、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灾情统计第1部分:基本指标》GB/T24438.1-2009)。

自然灾害干旱洪涝风雹地质灾害地震森林/草原火灾台风海洋灾害低温冷冻、雪灾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自然灾害损失严重发生频率高1243我国人口众多,许多地区人口财产集中,防灾能力比较低,难以抗拒自然灾害的侵袭;我国发生在地球表层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的各种自然变异强度大、频率高、影响范围广。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干旱灾害风雹灾害低温冷冻和雪灾干旱灾害洪涝灾害台风灾害地震灾害滑坡灾害泥石流灾害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生物灾害火山灾害除现代火山活动外,几乎所有自然灾害都在我国出现过。种类多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台风灾害干旱灾害东部、南部沿海地区以及部分内陆省份经常遭受热带气旋侵袭。三分之二以上的国土面积受到洪涝灾害威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发生过5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干旱灾害台风灾害洪涝灾害地震灾害约占国土面积69%的山地、高原区域因地质构造复杂,滑坡、泥石流、山体崩塌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地质灾害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旱灾频发,西南、华南等地的严重干旱时有发生。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不同程度受到自然灾害影响,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

分布地域广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干旱灾害风雹灾害地震灾害台风灾害每年都发生。大陆地震占全球陆地破坏性地震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局地性或区域性干旱灾害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东部沿海地区平均每年约有7个热带气旋登陆。森林/草原火灾洪涝灾害自然灾害每年都发生。每年都发生。发生频次高。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单位:亿元1990-2008年全国自然灾害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趋势图损失重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12干旱灾害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低温冷冻和雪灾风雹灾害洪涝灾害地震灾害其他灾害台风灾害地质灾害干旱灾害1干旱灾害【干旱灾害】:指在较长时间内降水异常偏少,河川径流及其它水资源短缺,致使土壤水分严重不足,对人类生产、生活(尤其是农业生产、人畜饮水和吃粮)造成损失和影响的灾害。(《自然灾害灾情统计第1部分:基本指标》GB/T24438.1-2009)。

干旱灾害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灾害。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地缺水的一种现象。干旱定义:干旱=干旱灾害?干旱灾害则是指某一具体时段内的降水量比常年平均降水量显著偏少而对农业生产产生了灾害的干旱。显示了我国的旱灾中心,其中以华北地区旱灾最为严重。探究活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为何不是严重旱灾区?

干旱对人类造成了损害,才称旱灾,如果干旱发生在无人区,不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也就不会形成旱灾。

并且旱灾的严重程度与人口、经济的发达程度有关,人口越密集,经济越发达,同样程度的干旱造成的旱灾越严重。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虽然雨水不多,年年干旱或“十年九旱”,但由于人口稀疏,经济落后,因此旱灾并不是最严重的地区。旱灾多发中心华南地区西南地区降水变率大,春季雨带未到,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春旱严重华北地区梅雨过后,受副高控制,形成伏旱江淮地区我国旱灾多发地区及成因夏季受西南干热风和高温天气影响,形成四季均可出现的旱灾雨带移到北方,受高温影响,形成夏秋旱秋旱冬旱夏旱季节连旱春旱根据干旱发生的季节,可以把干旱分为春旱、夏旱、秋旱、冬旱和季节连旱五种季节类型。干旱的类型春旱夏旱秋旱冬旱春季日照充足,空气干燥,温度上升快,且风多风大,蒸发强烈,土壤失墒快;同时降水少,变率大,降水量远远低于蒸发量,水分亏缺严重。干旱灾害发生时间3月至5月发生时间6月至8月发生时间9月至11月发生时间12月至2月初夏旱伏旱夏季气温高,农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大,如无雨、少雨或降水不及时,就会形成夏旱。

9月份以后,副热带高压迅速南退东撤,雨带逐渐南移。如果副高的撤退比常年快,使有些地区降水显著偏少,则会发生秋旱。

冬季降水稀少,各地都以干旱为主,在北方农田多已休闲、越冬小麦处于休眠状态,冬旱对农作物的危害较轻。而华南和西南地区冬季温度仍然很高,仍有作物生长,冬旱的危害仍较重。

春旱

夏旱北方:影响冬小麦生长;影响春播。南方:影响早稻播种、插秧,影响旱地作物适时播种。初夏旱不利于小麦后期灌浆成熟,影响夏播作物及时播种和造成春播作物的“卡脖旱”。干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伏旱盛夏正值中稻抽穗-扬花期和晚稻移栽返青期,伏旱影响中稻灌浆,造成秕粒,晚稻缺水影响移栽,或栽后不能返青,甚至旱死。

7~8月份是大秋作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是需水最多的关键时期,这时干旱缺水,使玉米不能抽雄、吐丝、棉花停止生长,蕾铃大量脱落,严重影响当年粮、棉作物产量。干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秋旱

冬旱这时秋收作物已处于成熟阶段,需水不多,加上温度迅速降低,蒸发减弱,秋旱的影响比较小。但由于秋旱影响土壤蓄墒,会加重来年的春旱,间接影响冬小麦返青拔节和春播出苗,造成来年夏粮和秋粮减产歉收。在北方农田多已休闲、越冬小麦处于休眠状态,冬旱对农作物的危害较轻。而华南和西南地区冬季温度仍然很高,仍有作物生长,冬旱的危害仍较重。干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季节连旱定义:干旱持续时间很长,出现了连续两个季节以上的干旱。季节连旱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很大。北方的春夏连旱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夏秋连旱华南和西南地区的冬春连旱干旱灾害的地域分布春旱最频繁;其次是夏旱。春旱、春夏连旱或夏旱经常发生,少数年份局部地区甚至出现夏秋连旱,大旱年往往是春夏秋连旱。

常常出现伏旱或伏秋连旱。

大部分地区以冬春连旱最多,秋旱次之,夏旱最少。四川盆地东部和贵州大部多夏秋旱,以伏秋连旱为主,且多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同时发生,并连成一片,四川盆地西部则多春、夏旱。云南和贵州西南部多冬、春旱,以冬春连旱为主。全年干旱。历史上的严重干旱旱灾重灾区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流域。有些地区灾民因其他疾病加之营养不良,发生浮肿、干瘦、外流,甚至病饿死人等非正常现象。旱区覆盖山西、河南、陕西、河北、山东等北方5省,并波及江苏、安徽、四川北部及甘肃东部,饿死1000万人之多。1876-1879年的华北大旱灾1959-1961三年大旱灾防御旱灾的主要措施南水北调兴修水利和科学灌溉植被建设人工增雨拦截和蓄存雨水雾水推广耐旱作物种植防御旱灾的主要措施以色列地处沙漠地带边缘,水资源匮乏。严重缺水使以色列在农业方面形成了特有的滴灌节水技术,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将大片沙漠变成了绿洲。不足总人口5%的农民不仅养活了国民,还大量出口优质水果、蔬菜、花卉和棉花等。膜下滴灌技术洪涝灾害2zzzzzzzzz洪涝灾害由于强降雨、冰雪融化、冰凌、堤坝溃决、风暴潮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及沿海水量增加、水位上涨而泛滥以及山洪暴发所造成的灾害称为洪水灾害。洪水灾害因大雨、暴雨或长期降雨量过于集中而产生大量的积水和径流,排水不及时,致使土地、房屋等渍水、受淹而造成的灾害称为雨涝灾害。雨涝灾害洪水灾害暴雨洪水冰凌洪水融雪洪水暴潮洪水洪水灾害2005年6月10日,一场二百年一遇的强降雨发生在黑龙江省宁安市的山区,沙兰河上游在40分钟内,降雨量达到150-200mm,瞬间形成巨大山洪,袭击了地处低洼的沙兰镇中心小学,整个操场一片汪洋,高达2米的水头从门、窗同时灌进了教室。死亡117人,学生105人。暴雨洪水由较大强度的降雨形成的。时间主要集中在雨季,北半球主要集中在夏季。暴雨洪水是最常见、威胁最大的洪水。暴雨洪水主要威胁江、河、湖、库,主要特点是峰高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面积分散,灾害涉及范围广。当一个山谷在短时间内发生暴雨时,流量会有几倍到几十倍的增加,咆哮而下的上游洪水,也就是常常说的山洪。山洪灾害具有巨大的破坏力。融雪洪水1996年的冬季,美国北达科他州和明尼苏达州下了多次大雪,总厚度达2-3米,1997年春天,溶化后的雪水大量涌入红河。4月18日,红河开始泛滥,三百多栋房屋被淹没,十余万居民被紧急疏散。融雪洪水是漫长的冬季积雪或冰川在春夏季节随着气温升高融化而形成的。若前一年冬季降雪较多,而春夏季节升温迅速,大面积积雪的融化便会形成较大洪水。融雪洪水一般发生在4~5月。在我国融雪洪水主要分布于东北和西北的高纬度地区。冰凌洪水1969年2月黄河下游洛口以上形成长达20km的冰坝,上游水位一度超过1958年特大洪水水位,大堤多处出现渗水、管涌、漏洞等险情。冰凌洪水主要发生在黄河河道的宁夏、内蒙古、山东河段以及松花江哈尔滨以下河段。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风暴潮洪水在97l1号台风风暴潮期间,从福建北部沿海到渤海湾沿岸,几乎所有的验潮站都超过当地警戒水位。浙江省是此次灾害的重灾区。台风登陆时,北至钱塘江两岸,南至闽逝交界处,千里海堤有的整段整段被冲毁。巨浪狂涛排山倒海,风雨交加,山洪爆发,沿海平原地区城乡一片汪洋,其成灾范围之广,强度之大,为国内外历史所罕见。如果风暴潮恰好与天文高潮相叠(尤其是与天文大潮期间的高潮相叠),加之风暴潮往往夹狂风恶浪而至,溯江河而上,则常常使其影响所及的滨海区域潮水暴涨,发生风暴潮洪水。我国的五大暴雨集中期华南前汛期暴雨江淮初夏梅雨期暴雨北方盛夏暴雨东南沿海台风暴雨暴雨历时最短不到1天,长的可达5~7天,暴雨强度大。雨区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暴雨强度并不会太大,最大24小时暴雨量一般为400~500mm,可以反复多次出现。强度大,雨区范围比较小,24小时最大暴雨量一般为300~400mm,在山地迎风破可达800mm以上,一场暴雨总量可达2000mm。我国有很多特大暴雨记录都是由台风造成的。台风登陆后深入内地也会产生特大暴雨,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华西秋季暴雨华南地区江淮地区6月中旬至7月上旬华北、东北、西南地区7月中上旬至8月东南沿海地区7月至9月西南地区9月至10月华西秋雨,降雨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而降雨强度一般,并不太大,且多夜雨。暴雨中心位于川东北部大巴山一带。4-6月江河汛期汛期开始

东北、华北各河流8月底前后汛期结束。汛期结束

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江南诸河流从4月上旬前后即率先进入汛期,随后即扩展到全流域。

淮河流域从5月底、6月初入汛。

黄河流域、海河流域和松花江、辽河7月初进入汛期。珠江流域西部和长江上游各河流9月底、10月初汛期才结束。全国入汛早晚相差约3个月。全国汛期结束时间早晚相差1~2个月。自北向南推迟自东南向西北推迟雨涝灾害春涝夏秋涝/秋涝夏涝主要发生在华南及长江中下游一带,多由连阴雨造成。主要发生在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华南、西南和东北。多数由暴雨及连续大雨造成。主要发生在西南地区,其次是华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及江淮地区。由暴雨和连阴雨造成。历史上的严重洪涝灾害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最大的洪水。洪水一泻千里,几乎全流域泛滥。加上东北的松花江、嫩江泛滥,中国全国包括受灾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四省,共有29个省、市、自治区都遭受了这场无妄之灾,受灾人数上亿,近500万所房屋倒塌,2000多万公顷土地被淹,经济损失达1600多亿元人民币。1931年大洪水围困武汉。武汉三镇被淹没水中长达2个月之久,死于此次水灾的共有33600人,武汉遭此重创,经济逐渐由盛转衰。1931年7-8月长江大洪水1998年长江大洪水1931年大洪水围困武汉防御洪涝灾害的主要措施封山植树,退耕还林,加强绿化造林,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加固河堤,疏通河道,平垸行洪,退田还湖。重视洪涝灾害的监测与预警。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加强自救与互救加强暴雨来临前的防御措施加强防洪工程建设绿化造林中国洪涝灾害年表(1915-1998年)

年份洪涝灾害年份

洪涝灾害

1915年珠江水灾1953年

辽河水灾

1917年海河大水1954年

长江水灾

1921年淮河的水灾1957年

松花江水灾

1931年长江、淮河水灾1958年

黄河水灾

1932年松花江水灾1963年

海河水灾

1933年黄河水灾1975年

淮河水灾

1935年长江、黄河水灾1981年

长江水灾

1938年黄河水灾1982年

黄河下游水灾

1939年海河水灾1991年

淮河水灾

1947年珠江水灾1996年

淮河水灾

1949年

珠江水灾

1998年

长江水灾

1951年

辽河水灾

中国洪涝灾害次数统计(1915-1998年)

黄河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甘肃、四川、宁夏、内蒙、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х104km2,是中国第二大河。为什么母亲河会成为灾难河?黄河的主要症结在于泥沙,水少沙多。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大量泥沙在黄河下游强烈堆积,使河床以年平均0.1米的速度淤积抬高,成为地上悬河,一般下游河床高出地面3~5米,个别地段达到10米。在历史上,黄河下游决口频繁,造成严重灾害,与逐年抬高的“地上悬河”有很大关系。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雪山的西南侧,源头海拔高达5400米,干流全长6397公里,流经青、藏、川、渝、滇、鄂、湘、赣、皖、苏、沪11个省(市、自治区),在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长度居世界第三位,水量居世界第三位,约为黄河水量的20倍,占中国河川径流总量的36%。长江近年为何洪灾频繁?原因之一:大面积的森林砍伐、水土流失,导致河流泥沙量增加,而泥沙量的大量淤积,又必定抬高河床,部分河段形成悬河。汛期到来,滚滚洪水涌向大堤,只要河堤稍有闪失,便形成严重的洪涝灾害。原因之二:长江中下游的湖泊星罗棋布,容纳700多条大小河流,与长江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但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使湖群面积剧烈缩减、调节洪水的功能减弱。洞庭湖1949年洞庭湖的面积为4350km2,1984年仅剩下2145km2。鄱阳湖鄱阳湖从1949年至1984年间面积缩小了1/5以上。台风灾害3台风灾害的定义【台风灾害】:指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发生的气旋性涡旋大范围活动,伴随大风、巨浪、暴雨、风暴潮等,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较强破坏力的灾害。气象学上,台风专指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界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洋面上发生,近中心最大持续风速达到12级及以上(即每秒32.6米以上)的热带气旋。至于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发生,达到同样强度的热带气旋,则称为飓风。主要发生时间:盛夏至秋初。分类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风力热带低压6-7级热带风暴8级-9级强热带风暴l0级-11级台风12-13级强台风14-15级超强台风16级或以上热带气旋分级情况表台风灾害台风的命名由国际气象组织中的台风委员会负责。现在西北太平洋及南中国海台风的名字,由台风委员会的14个成员(中国、朝鲜、韩国、日本、柬埔寨、越南等)各提供10个名字,共有140个名字,分为5组列表。事先制定的命名表按顺序循环重复使用。中国大陆提供:“龙王”“悟空”“玉兔”“海燕”“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海棠”。台风的编号例如0312,即2003年第12号热带风暴(当其达到强热带风暴强度时,称为第12号强热带风暴;当其达到台风强度时,称为第12号台风),英文名为KROVANH,中文名为“科罗旺”;0313即2003年第13号热带气暴,英文名为DUJUAN,中文名为“杜鹃”。台风中文名字的命名,由中国气象局与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气象部门协商后确定。台风编号中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热带风暴在该年生成的顺序。台风灾害台风眼区:台风中心,范围很小,这里气流下沉,通常是静稳无风的晴朗天气;狂风暴雨区:是围绕台风眼的最大风速区和最大降雨区,该区域内上升气流强烈,常常形成宽数十千米,高十余千米的对流云云墙,是台风中天气最恶劣,破坏力最大的区域;外围大风区:台风边缘向内至最大风速区边缘的区域,风力一般6-8级。台风眼通常位于台风中心平均直径约为40公里的圆面积内。由于台风眼外围的空气旋转得太厉害,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外面的空气不易进入到台风的中心区内,因此台风眼区就像由云墙包围的孤立的管子。它里面的空气几乎是不旋转的,风很微弱。台风眼其外侧100千米左右的地区是狂风暴雨区。台风警报中,为什么说“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而不说“台风中心最大风力”台风的构造台风眼云墙台风的产生台风产生于热带海洋。海面大范围的高温为台风的形成提供了能量。从2005年8月美国卡特里娜飓风生成的卫星照片可以看到,台风生成点附近的海面上温度非常高(可到30度以上)。台风生成的条件通常在南北纬5°以外。在宽阔而温暖的洋面上形成。海水面的温度不得低于26.5℃。在发展初期,水平风速要小,垂直方向的风速应一致。台风影响范围随时间变化广东广西海南台湾5月福建6月浙江江苏山东辽宁上海7-8月9月10月11月12月5月9月12月北扩南移台风的路径①西进型:台风自菲律宾以东一直向西移动,经过南海最后在中国海南岛或越南北部地区登陆。②登陆型: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穿过台湾海峡,在中国广东、福建、浙江沿海登陆,并逐渐减弱为低气压。这类台风对中国的影响最大。近年来对江苏影响最大的“9015”和“9711”号两次台风,都属此类型。③抛物线型:台风先向西北方向移动,当接近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时,不登陆而转向东北,向日本附近转去,路径呈抛物线形状。

影响我国台风的路径【台风登陆】:指台风中心整体移动到陆地上。也就是说,台风中心在什么地点登陆,就称“台风在某地登陆”。大风。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一般为8级以上。暴雨。台风是最强的暴雨天气系统之一,在台风经过的地区,一般能产生150mm~300mm降雨,少数台风能产生l000mm以上的特大暴雨。1975年第3号台风在淮河上游产生的特大暴雨,创造了中国大陆地区暴雨极值,形成了河南“75.8”大洪水。风暴潮。一般台风能使沿岸海水产生增水,江苏省沿海最大增水可达3m。“9608”和“9711”号台风增水,使江苏省沿江沿海出现超历史的高潮位。台风侵袭形成的灾害中国是受台风袭击最多的国家之一。据近50年统计,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每年平均有27-28个台风生成,其中每年约有7-8个登陆我国。台风灾害对我国的影响台风降水是我国江南地区和东北诸省夏季雨量的主要来源:台风使得珠江三角洲、两湖盆地和东北平原的旱情得以解除,确保农业丰收;台风带来的大量降水使得许多大小水库蓄满雨水、水利发电机组能够正常运转,节省万吨原煤。台风是把双刃剑2005年8月29日破晓时分,飓风卡特里娜以233公里/小时的速度在美国墨西哥湾新奥尔良外海岸登陆,新奥尔良市有许多填海造地地区,平时受防洪堤保护。中午,城内工业运河的防洪堤有两处决堤,大水涌进街道,水深3米。半夜,另一个防洪堤决堤100米,洪水吞没了城市80%的地区,机场和高速公路都浸在水中,很多屋顶被掀翻,全城停电、停水,移动电话系统陷入瘫痪状态。遇难的居民跑上屋顶,打出了求救的标语(2006年普利策奖的突发新闻摄影奖获奖照片)修筑海塘绿化造林按抗风标准设计建筑物强度重视并加强台风预报台风灾害的防御海上船只预防台风防御措施风雹灾害4【风雹灾害】:强对流发展成积雨云后出现狂风、暴雨、冰雹、龙卷风、雷电等所造成的灾害。沙尘暴所造成的灾害,也一并计入风雹灾害。冰雹灾害龙卷风灾害沙尘暴灾害风雹灾害冰雹灾害的特点

范围小

强度大

突发和短时通常情况下,降雹的范围比较小,一般宽度为几米到几千米,长度为20到30千米,所以民间有“雹打一条线”的说法冰雹来得快,去得也快,对某一地点而言,一般多在几分钟,很少超过半小时,一会就会云散天开。猛烈的冰雹能打毁庄稼和林地,损坏摧毁建筑物和车辆等,人畜被砸伤砸死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冰雹多出现在4~10月份。一般说来,西北、华北等地,冰雹多出现在7~8月份,江淮沿海多产生在5~6月份。每年11月到翌年3月间,冰雹主要降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4~5月份,降雹区由南向北扩展。从全国范围分布而言,山地多于平原,中纬度地区多于高纬度地区,北方多于南方,内陆多于沿海。大体而言,冰雹灾害多发生在西北、西南、华北等内陆山地。江淮沿河的江苏北部、安徽西部、浙江等山地也常有出现。广东、福建冰雹极少。地区性季节性我国冰雹灾害的时空特点从每天出现的时间看,在下午到傍晚为最多。因为这段时间的对流作用最强,上升气流容易超过15米/秒的速度。夜间出现的几率最少。降雹持续的时间不长,一般仅几分钟,也有持续十几分钟的。时间性甘肃遭受罕见冰雹袭击。图为被冰雹砸损的车辆。【龙卷风】:从强对流积雨云中伸向地面的小范围强烈旋风。远远看去,龙卷风不仅很像吊在空中晃晃悠悠的一条巨蟒,而且很像一个摆动不停的大象鼻子。龙卷风

风力特别强

内外压差大强烈的上升气流龙卷风的风速可达140米~300米/秒(相当于30~40级风力),有些特别强的龙卷风,风速会更大。由于龙卷风中心气压比周围气压低得多,受气压极度减小影响,近地面几十米厚的空气都被吸引拢来,气流从四面八方涌入涡旋底部,并随即变为绕轴心向上的涡流,形成强烈的上升气流。龙卷风快速旋转,产生了巨大的离心力,因而使龙卷风中心的气压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据推测,龙卷风中心与外围之间的气压梯度每米可达200百帕。龙卷风灾害破坏力巨大!龙卷风中心气压极低,风力特别大,中心附近风速可达100-300米/秒,因此具有极强的破坏力,能够轻而易举的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物,甚至能够将上百吨的物体“举”到高空,甩到几百米外的地方。2007年6月7日,广州市花都区遭遇龙卷风和暴雨袭击,东莞村道路边的一些电线杆折断倒地。龙卷风发生的时间主要在夏季6-9月,一天中出现在中午至傍晚。龙卷风可以在任何地区形成,并可分为陆龙卷、水龙卷等。其中多集中在我国东半部地区,南方多于北方,平原多于山地,江苏、上海、安徽、浙江及山东、湖北、广东等地相对较多。【沙尘暴】: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大量沙尘物质被强风吹到空中,使空气很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严重风沙现象。(1)沙暴是指8级以上的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面气层所形成的携沙风暴;(2)尘暴则是指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他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沙尘暴灾害沙尘天气等级划分浮尘能见度小于10千米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能见度1-10千米能见度小于1千米能见度小于500米我国的沙尘暴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多于东北地区,平原(或盆地)多于山区,沙漠及其边缘多于其他地区。我国沙尘暴春季最多,约占全年总数的一半(特别是强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春季),夏季次之,秋季和冬季最少。1934年5月12日,一场巨大的风暴席卷了美国东部与加拿大西部的辽阔土地。风暴从美国西部土地破坏最严重的干旱地区刮起,狂风卷着黄色的尘土,向东部横扫过去,形成一个东西长2400km,南北宽1500km,高3.2km的巨大的移动尘土带,当时空气中含沙量达40t/km3。风暴持续了3天,掠过了美国2/3的大地,多达3×108吨土壤被刮走,风过之处,水井、溪流干涸,牛羊死亡,人们背井离乡,一片凄凉。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黑风暴”事件。“黑风暴”就是我们这里说的沙尘暴。在美国发生过若干起,主要是由于美国拓荒时期开垦土地造成植被破坏引起的。1934年美国“黑风暴”事件防治沙尘暴的措施1制定并实施水资源合理利用规划,解决水资源短缺和维护土壤稳定。2增加地表植被覆盖,搞好防护林建设。3减轻土地利用强度,提高土地抗蚀能力。地震灾害5古代日本人民想象地震是由于一条巨大的鲇鱼翻身引起的,制止了鲇鱼翻身,就能避免地震灾害。地球表面的运动——板块构造【地震灾害】指由地震引起的强烈地面振动及伴生的地面裂缝和变形,使各类建(构)筑物倒塌和损坏,设备和设施损坏,交通、通讯中断和其它生命线工程设施等的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露、放射性污染、场地破坏等所造成的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地震灾害的定义圣安德烈断层的航空照片圣安德烈斯断层即为两大构造板块之间的断裂线,贯穿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在这里,北美板块正在向北移动,而太平洋板块则正在向南移动。

跨圣安德烈断层的篱笆在1906年旧金山地震后发生了3-4米的错动。地震灾害【主震】: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时,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前震】: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余震】: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地震灾害【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的地震;【中源地震】:深度在70~300千米的地震;【深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千米的地震。全世界90%的地震震源深度都小于100公里,仅有3%的地震是深源地震。由于浅源地震能够产生更大的地球表面的震动,因此,浅源地震的破坏力也最大。【震级】:表示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大小。震级大的地震,释放的能量就多。我国一般采用里氏震级。小地震:小于2.5级的地震。有感地震:2.5~4.7级地震。破坏性地震:大于4.7级的地震。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0倍。地震灾害【地震烈度】:表示地震在地面上产生的破坏程度。对于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事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震中处的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不同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面破坏情况(习惯用罗马数字表示)小于Ⅲ度:人无感受,只有仪器能记录到;Ⅲ度:夜深人静时人有感受;Ⅳ~Ⅴ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Ⅵ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Ⅵ~Ⅶ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Ⅷ~Ⅹ度: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Ⅺ~Ⅻ度:毁灭性的破坏。地震灾害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迹都毁于地震西方版画记载了1805年意大利那不勒斯地震1906年4月18日清晨5时20分,美国旧金山发生8.3级地震,60000余人遇难。震时全城起火,社会秩序一度混乱,全市进入紧急状态。近10万人逃离城市,经济损失超过5亿美元。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的2005年度的最佳照片之一:《真主的怒火》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和印度交界处发生里氏7.6级地震,使88000人死亡。图中8名男子在地震发生后在清真寺的废墟上进行晚祷告。华北地震区青藏高原地震区东南沿海地震带南北地震带其他中国的地震震中分布图(公元前780年至2005年)北京沈阳哈尔滨上海台北广州武汉昆明成都西安兰州拉萨乌鲁木齐中国历史上(1900—2004)地震震中分布图5.0-5.96.0-6.97.0-7.98.0以上说明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地震分布广;地震地区分布不均,西多东少;地震呈带状分布,地震带多与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一致。中国不是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国家1964年1月1日-1998年12月31日部分国家和地区6级以上地震次数对比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20世纪以来,全球因地震死亡人数是160万,而中国约60万。历史记载全球死亡超过20万人的地震有6次,其中中国有4次。——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2006年7月26日对新华社记者的讲话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就发生在中国,1556年陕西华县地震,死亡人数达83万多。1、高质量建筑能化解地震灾害根据地震危险性区划,确定建筑物的设防标准。严格执行建筑物设防标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减轻地震灾害2、预防为主——减灾非工程措施的建设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公民在地震中的自救、互救能力!!2、预防为主——减灾非工程措施的建设争分夺秒对于震后抢救伤员十分重要。低温冷冻和雪灾6【低温冷冻灾害】:指在作物的主要生长发育阶段,气温降至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程度,造成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的灾害。主要包括倒春寒、夏季低温、寒露风、霜冻、寒潮等。倒春寒夏季低温寒露风霜冻寒潮低温冷冻和雪灾春季低温冷冻灾害:我国南方在早稻播种育秧时期(3~4月),由于受低温影响造成烂种烂秧,称为春季低温冷冻灾害,俗称“倒春寒”。秋季低温冷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