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讲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课件_第1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讲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课件_第2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讲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课件_第3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讲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课件_第4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讲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板块中国古代史第三讲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历史2022内容索引主干知识•自主梳理核心要点•重难突破专项模块•素能培优[知识网络构建][主题线索概览]主题: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包括食(农业)、用(手工业和商业)、居(村落、集镇、城市)、医(医疗卫生)等。线索一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以铁犁牛耕、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为基本特点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之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不断发展,农耕经济的范围不断扩大。线索二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和商业中国古代手工业存在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丝绸、瓷器等手工业产品长期领先世界。中国古代商业中,官商和私商长期并存,官商具有一定的垄断性,私商对官商存在一定的依附关系。线索三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及社会生活的变迁受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国家权力高度集中并渗透到社会与经济生活,形成了土地私有、重农抑商、闭关自守等政策。从唐朝中期到宋元时期,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思想观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线索四

中国古代的村落、集镇、城市和医疗在农耕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中国古代的村落、集镇形成,城市则是封建统治的中心,手工业生产和商品贸易在城市处于依附地位。在医疗卫生方面,逐渐形成了中医药体系,为中国乃至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主干知识•自主梳理一、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1.原始农业的产生(1)产生:大约1万年前,原始农耕和畜牧出现,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2)影响:原始农业的出现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2.农业生产方式的发展

春秋战国铁犁牛耕的应用,促进了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小农生产模式的形成,也推动了水利工程的建设宋朝稻麦复种技术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经济作物增加。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明清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增加了粮食产量,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3.农业地理空间的扩展

二、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1)生产模式:中国古代手工业存在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2)主要行业

2.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1)商业范围的不断扩大(2)金融业的发展①货币中国古代布帛等实物货币曾长期流行,与金属货币并行使用。宋元时期,纸币开始使用。明清以后,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②信贷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实物借贷和货币信贷,唐朝的信贷业务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到了清朝,资本性借贷得到显著发展。(3)商业主体的变化①官商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官商垄断商业。秦汉及以后,官商垄断着利润最高的盐、铁等行业。清朝的公行统揽对外贸易事务。②私商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私商兴起;之后,私商在中国古代商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明清时期,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迅速发展,实力不断增强。三、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及社会生活的变迁1.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1)土地制度的演变①土地国有商和西周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春秋战国时期瓦解。②土地私有春秋战国时期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之后,土地私有制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土地所有制形式。(2)重农抑商政策①确立商鞅变法最早提出重农抑商政策。②松动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宋元时期,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国家对商业的控制有所放松。(3)闭关自守政策明清时期对外交往逐渐保守,多次实行“海禁”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宋朝社会生活的变迁(1)门第观念的淡化到宋朝,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人们更加重视当下的政治、经济地位,门第观念淡化。(2)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宋朝以后,贱民阶层的数量显著减少,无地农民与地主签订契约,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3)政府对社会的控制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宋朝政府适当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四、中国古代的村落、集镇、城市和医疗1.中国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2.中国古代的医疗(1)古代的疫病疫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甚至导致政治、经济的变动。明朝末年鼠疫横行,给明军、大顺军和大量民众均带来巨大影响。(2)疫病的防治中国古代重视公共卫生与疫病的防治,已经建立疫病的救治机构。(3)中医药成就①中医理论:《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②中医治疗: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③中药典籍:《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明朝李时珍著成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核心要点•重难突破要点一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1.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四大特点

2.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因素

探规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对点训练]题组一

经典对练——拿高分1.(2021·全国乙卷,25)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

单位:户郡名西汉末东汉中期代郡(今河北、山西间)5677120123太原(今属山西)16986330902南阳(今河南南部及湖北、陕西部分地区)359316528551汝南(今河南东南、安徽西北)461587404448豫章(今属江西)67462406496零陵(今湖南、广西间)21092212284据上表可知,在此期间(

)A.长江以南经济发展加速 B.豪强大族势力没落C.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 D.个体农耕经济衰退答案

A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中原地区的民户数从西汉末到东汉中期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而江南地区的民户数则急剧增长,这说明在此期间长江以南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故选A项;题干材料体现的是中原地区和江南地区的民户数量,而非豪强大族势力的盛衰,排除B项;汉朝中原地区经济依然比江南地区发达,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缩小了南北差距,排除C项;江南地区民户数量增多,不能说明小农经济衰退,排除D项。素养提升

2.(2021·湖南卷,3)西晋的占田制、南朝刘宋的占山护泽令均规定,官员可按品级高低占有数目不等的农田、山地,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至隋唐,实行均田制,普遍授田。据此可知,西晋至唐(

)A.自耕农数量存在反复B.皇权与世族势力互相依赖C.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D.田制改革目的是开发土地答案

A解析

由于西晋的占田制和南朝刘宋的占山护泽令的规定,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这就减少了自耕农的数量;而北魏、隋唐时期实行均田制,政府通过授田增加了自耕农数量。所以西晋至唐自耕农数量存在反复,故选A项;题干材料涉及的是土地制度的变化,不能说明皇权与世族势力互相依赖,排除B项;题干材料和选官制度无关,排除C项;田制改革的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而非开发土地,排除D项。方法技巧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

3.(2020·全国Ⅰ卷,26)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

)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答案

A解析

宋朝占城稻和小麦的推广,逐渐形成了间作、轮作的生产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故A项正确;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宋朝区域经济发展,地区之间差异性增强,故C项错误;粮食只是民众饮食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题干材料不能说明民众饮食结构发生根本改变,D项错误。特别提示占城稻是出产于中南半岛的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北宋时已引入中国,并在江南地区推广。4.(2018·海南卷,3)唐宋时期,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引泉水灌溉,形如阶梯,被称为山田,也叫梯田。这种做法(

)A.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B.加剧了土地兼并C.适应了南方深入开发需要D.刺激了人口南迁答案

C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可知这是南方深入开发的表现,C项正确;美洲农作物传入中国始于明清时期,A项错误;开垦丘陵山区增加了土地供给,缓解了土地兼并,B项错误;人口南迁是开垦丘陵山区的原因,而非结果,D项错误。素养提升

题组二

易错防范——不失分▶易错点1

牛、马等畜力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5.(2021·安徽淮北一模)秦朝《厩苑律》规定官府定期对饲养的牛进行评比,优秀者奖励,低劣者处罚;汉朝有盗马盗牛律,“杀伤马牛,与盗同法”,处罚重至死刑。这反映了秦汉时期(

)A.法律规定较为严酷B.政府重视农业生产C.社会治安状况较差D.牛耕技术更加成熟答案

B解析

秦汉时期制定了保护牛、马等畜力的法律,体现了政府对农业生产的重视,B项正确;题干材料主旨是对牛、马的保护,既有惩罚,也有奖励,排除A项;题干材料与社会治安状况无关,排除C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牛耕技术更加成熟,排除D项。易错点拨

铁犁牛耕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牛和马是中国古代主要的农业畜力,保护牛、马就是保护农业生产力。▶易错点2

宋朝经济重心南移趋势不可逆转6.(2021·北京西城期末)有学者认为,宋朝在中国数千年传统社会演变过程中所呈现的“新局面”,奠定了此后近1000年历史发展的基本格局。下列表述符合此观点的是(

)A.经济重心南移,国家财政主要依赖南方B.开始分割宰相职权,皇帝总揽军政大权C.抬高士人的地位,形成崇文抑武的局面D.市民数量增加,散曲和杂剧兴起并流行答案

A解析

南宋时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此后这一格局没有发生变化,A项正确;分割相权是中国古代的普遍做法,并非开始于宋朝,B项错误;宋朝实行崇文抑武政策,但是,此后的元明清并未延续这一政策,C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市民数量,排除D项。易错点拨

所谓的“奠定”基本格局是指此后没有出现逆转的发展趋势,如果宋朝出现的现象后代没有延续也不符合要求。要点二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宋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六大突破

2.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变化的趋势(1)活动场所:先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发展;先是固定时间和场所,到后来打破时空界限;明清时期,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2)交易内容:先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交易民间所需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3)交易媒介:从最初物物交换到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进行交换,再后来以固定统一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北宋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4)商人组织:由最初的亲缘关系组织发展为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组织,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5)商人地位:秦汉以来,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到宋元明清时期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是古代“士农工商”的等级观念始终没有改变。3.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新现象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新现象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新现象[对点训练]题组一

经典对练——拿高分1.(2021·广东卷,4)1289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这(

)A.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B.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D.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答案

A解析

元朝在浙东、江东、江西、湖广和福建等地区征收大量木棉布,导致这些地区的民众不堪重负,这就使这些地区民众的消费能力严重受限,妨碍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故选A项;元朝政府的这些做法主要是妨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B项说法过于夸大,排除;根据题干材料“民众不堪重负”,可知其不利于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排除C项;政府征收重税和财政管理权限的下移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2.(2020·全国Ⅲ卷,24)下图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A.铸铁技术的进步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D.国家统一的推动答案

B解析

从商周时期的贝币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布币再到汉朝的五铢钱,其形制的变化使商品交易更加方便,这是适应商品交易需要的产物,故B项正确;商周时期的货币经历了从天然贝币到铜铸币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布币和汉朝的五铢钱以铜铸为主,故A项错误;题干图片无法体现贝币、布币和五铢钱与人们的审美观念的关系,故C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国家并未实现统一,故D项错误。特别提示中国货币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实物货币阶段;第二阶段是金属货币阶段;第三阶段是纸币阶段;第四阶段是电子货币阶段。3.(2020·全国Ⅱ卷,27)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这反映了(

)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答案

D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明中叶后,官府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中叶后,民营手工业获得发展,冲击了官营手工业的地位,故D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了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并未说明白银取代其他货币,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并未体现当时手工业领域的用工方式,故B项错误;明中叶后,民营手工业获得发展,在纺织、制瓷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故C项错误。4.(2021·江苏泰州期末)唐朝政府为了防止官员因为羡慕商业的丰利而兼营商业,扰乱正常的商业活动,颁布并执行了一系列禁止官员经商的法令,比如唐高祖曾颁布诏令:“士农工商,四人各业。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材料表明当时(

)A.商人的政治地位显著提高B.政府放弃了抑商的政策C.经商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D.市场被官营工商业垄断答案

C解析

禁止官员经商有利于防止官员利用行政权力进行垄断性经营,表明当时经商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C项正确;中国古代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政治地位不高,A、B两项错误;春秋战国以后,私商一直是商业活动的主体,官营工商业仅仅垄断利润较高的盐铁行业,D项错误。素养提升

题组二

易错防范——不失分▶易错点1

宋朝工商税大量增加的原因5.(2021·山东济南一模)北宋初年,统治者在开封府、应天府、河南府和大名府都设立了都商税院,专门负责征收工商税。南宋时,又在各州、府、县、镇增设征收商税的分支机构“都商税务”。这反映出宋朝(

)A.政府抑商政策趋于强化B.政府治理体系因时而变C.冗官问题进一步加剧D.工商税负的比重日渐上升答案

B解析

“都商税院”的设立是宋朝政府重视商业税的表现,说明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工商税的比例越来越大,政府对税务征收体制进行改革,B项正确。易错点拨

宋朝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这是工商业发展的产物。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反过来又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这是工商税增加的主要原因。▶易错点2

唐朝中期以后,对外贸易由陆上丝绸之路转向“海上丝绸之路”的原因6.(2021·广东广州一模)唐朝前期对外贸易路线主要是经由河西走廊,从中亚中转到达欧洲;唐中后期对外贸易则转向了南方沿海地区,经由马六甲海峡到达欧洲,承担船运的多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据此可以推知,唐朝中后期(

)A.开通“海上丝绸之路” B.指南针已逐步应用C.北方商路受到阻碍 D.海外贸易达到全盛答案

C解析

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中国北方地区战火连年,对外贸易路线由陆上转移到海上,故选C项;汉朝就已经开通“海上丝绸之路”,排除A项;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是在宋朝,排除B项;南宋时期海外贸易达到全盛,排除D项。易错点拨

中唐以后,对外贸易由陆上丝绸之路转向“海上丝绸之路”,这既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产物,也是陆上丝绸之路受阻的无奈之举。要点三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和社会生活的变迁1.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2.宋朝时期社会的四大变化

探规律推动宋朝社会变化的原因,首先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其次是国家统治政策的变化。[对点训练]题组一

经典对练——拿高分1.(2021·全国乙卷,26)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毋舍本逐末”。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从中可以看出宋代(

)A.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C.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D.四民社会地位相同答案

C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宋朝官府一再强调重农抑商,而苏辙认为农工商贾之家都希望成为“士”阶层,郑至道则认为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这说明尽管官府强调重农抑商,但民间真实情况并不如此,苏辙和郑至道的说法则表明宋朝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故选C项;宋朝商品经济发展较快,排除A项;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存在,排除B项;在中国古代封建等级秩序下,四民地位不可能平等,排除D项。2.(2020·山东等级考试,2)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

)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B.强化了经济控制C.开通了丝路贸易

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答案

B解析

题干材料对比了西汉中期前后山东东部地区的商业发展,结论是西汉中期后商业活动步入低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特别是西汉中期实行了盐铁官营的政策,强化了经济控制,商人活动受到制约,故B项正确;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不一定会导致山东东部地区商业活动步入低谷,故A项错误;丝路贸易的开通应该有利于相关商业活动的发展,故C项错误;儒家义利观是指先义后利,并非反对发展商业,故D项错误。特别提示山东在西周时期有两个主要的诸侯国,一个是属于周王室姬姓的鲁国,受封于当时经济发达的鲁西南地区,另一个是属于功臣姜氏封国的齐国,受封于山东的中东部,该地区农业落后,工商业发达。3.(2020·天津卷,1)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意味着私田(

)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 B.收获全部上缴国家C.属于小农经济范畴 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答案

D解析

题干材料“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说明私田的所有权是国家所有,私田主人仅仅有使用权,故D项正确;井田制下无论公田、私田都不能买卖,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私田的收获物作为报酬归私田耕种者所有,不是全部上缴国家,故B项错误;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不属于小农经济,故C项错误。4.(2020·全国Ⅲ卷,25)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

)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答案

D解析

东汉末年,曹操实行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这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负担,增加粮食生产和稳定社会秩序,客观上缓和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故D项正确;曹操实行的屯田制实际上是一种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军队或农民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土地的所有权,不能进行土地买卖,因此无法助长大土地所有制,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可知屯田增产的粮食主要作为军粮和民众食粮,体现了自给自足的特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将粮食销售到市场上去,因此无法体现农业商品化进程,故B项错误;曹操主要是在黄河流域实行屯田制,对安定中原人民从事农业耕作起到了重大作用,这一措施不能促进中原人口南迁,故C项错误。素养提升

题组二

易错防范——不失分▶易错点1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5.公元前117年,汉武帝颁布告缗令,鼓励告发算缗不实,告发者可得到没收财产的一半作为奖赏。此后朝廷没收资产,“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这一政策的实施(

)A.完善了中央集权

B.削弱了诸侯势力C.缓和了土地兼并 D.增加了政府收入答案

D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汉武帝颁布的告缗令鼓励告发不如实上交算缗的工商业者,从而使朝廷没收了大量的财产,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项正确;中央集权主要指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诸侯势力,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土地兼并,排除C项。易错点拨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矛头对准诸侯、豪强、富商等,其主要措施包括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专营、征收算缗和告缗等。▶易错点2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的目的6.(2021·山东济宁期末)1394年,明太祖下令:“沿海之人,往往私下诸番,贸易香货,因诱蛮夷为盗。命礼部严禁绝之。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货皆不许贩鬻。”这反映出明太祖禁止私人海外贸易旨在(

)A.活跃国内商品经济 B.安定沿海社会秩序C.防止外来思想渗透 D.加强官方贸易垄断答案

B解析

题干材料“诱蛮夷为盗”说明明太祖认为私人海外贸易严重影响了东南沿海的社会秩序,B项正确;明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A项错误;题干材料与外来思想无关,C项错误;官方贸易垄断是清朝时期实行的政策,D项错误。易错点拨

明朝的“海禁”和清朝的闭关自守政策立足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经济目的往往不是首要目的。要点四中国古代的村落、集镇、城市和医疗1.中国古代与中古时期西欧城市的五大差异

西欧中国西欧城市是工商业者的聚居地。同时,西欧城市还是一个社会概念,是一种社会共同体,城市市民组成市民阶级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主要从地理空间意义上说,指的是众多人口的集中聚居地,但没有形成一个社会共同体中古时期的西欧城市最先是作为经济中心,然后才发展了政治、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职能,有些城市甚至没有政治职能中国古代城市一般首先作为政治中心出现,是官员的驻地,以后才发展了经济职能,有些城市甚至没有明确的经济职能西欧中国中古时期西欧城市拥有自治权,享有许多特权,这种自治权是市民斗争的结果在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国古代城市无法形成自治权中古时期的西欧城市是自发形成的——实行自然主义的非干预规划中国古代的封建城市,完全受控于礼制的规划理念,严格按照“营国制度”建造,无不体现着等级、尊卑、礼制和皇权至上的思想探本质中西方城市差异的根源是政治制度,分别是中央集权制和封君封臣制的产物。2.中国古代预防疫病的四大举措

探规律由于中国古代医疗条件落后,政府特别重视疫病的防治,疫病对公共卫生造成剧烈冲击。[对点训练]题组一

经典对练——拿高分1.(2018·全国Ⅲ卷,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答案

B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国家制定”“官修”“朝廷颁行”,可知我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药学发展的支持,没有体现政治体制的影响,故A项错误;我国古代医学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没有必然的联系,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中的《神农本草经》《唐本草》与宋明理学时间不吻合,故D项错误。2.(2021·山东青岛期末)《黄帝内经》认为人的身、心、行共同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能使人和谐发展。心“德”管,(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据此可知《黄帝内经》(

)A.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B.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C.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D.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答案

B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内经》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干材料主旨,故排除;题干材料无法体现《黄帝内经》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故排除C项;《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故排除D项。特别提示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医生的道德,提出了“医者仁心”的主张,这对当代的医务工作者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3.(2021·福建厦门一模)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催生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松江棉布有“衣被天下”之称;丝绸业市镇有著名的盛泽镇、濮院镇;景德镇瓷业也是“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市镇开始成为地方商业中心B.市镇生产的专业化明显C.手工业的经济主导地位日趋显现D.市镇的规模不断扩大答案

B解析

题干材料“棉布”“丝绸业”“瓷业”等反映了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镇生产的专业化明显,故选B项;A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明清时期农业占经济主导地位,故排除C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市镇的规模,故排除D项。题组二

易错防范——不失分▶易错点1

中国古代民居的思想内涵4.(2021·北京海淀一模)四合院全宅的平面构图是按家长作为全家核心的原则布置的,一切房屋皆簇拥着正房,而且在开间尺寸、高矮、装饰等各方面皆低于正房。此种设计理念出现的原因是(

)A.房屋建设成本的影响B.宗法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C.布局对称,主次分明有序D.使用材料和木构抬梁结构的影响答案

B解析

题干材料“家长作为全家核心”体现了宗法制的影响,题干材料“皆低于正房”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等级尊卑,故B项正确;A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故排除;C项是题干材料体现的设计理念,故排除;使用材料和木构抬梁结构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D项。易错点拨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民宅一般受传统思想影响,比如宗法观念、儒家思想等;而皇宫一般体现君主专制的特点。▶易错点2

中国古代医学发展的原因5.(2021·四川成都一模)中国最早的《神农本草经》只记载药物365种,后来便“代有增附”。南北朝时期的《本草经集注》、唐朝的《唐本草》、北宋的《开宝本草》、元朝的《本草衍义补遗》等,都次第有所增加。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录的药物达1892种。这表明中医药(

)A.理论体系规范严谨B.研究方法科学先进C.独步世界医学之林D.传承发展前代药学答案

D解析

题干材料“代有增附”“都次第有所增加”说明中医药对于前代药学有所继承和发展,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干材料主旨,故排除;题干材料与古代中医药学的研究方法无关,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中医药在世界医药学中的地位,故C项错误。易错点拨

包括医学在内的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实用性的特点,主要通过历史的传承和经验的总结不断发展。专项模块•素能培优热点知识+典例剖析——练技巧[热点链接]疫情防控2020年新冠病毒影响全球,对全球产业、文化交流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次疫情并非世界上的首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研究历史上防疫的经验教训,对于战胜当前的新冠病毒意义巨大。(1)天花:古埃及天花席卷尼罗河沿岸。18世纪时,欧洲天花肆虐。直到18世纪晚期,英国医生詹纳发明牛痘接种法,使天花的发病率大大降低。(2)鼠疫:6世纪时,地中海沿岸爆发鼠疫,大量人口死亡,造成拜占庭帝国人口锐减一半。14世纪时,鼠疫在欧洲肆虐,引发了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中国明朝末年鼠疫横行,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政局。(3)西班牙流感: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全球大爆发,全世界死亡人口在2000万以上。[考向研判]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持续发展,对世界各国及国际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疫情防控已经成为长效热点。(1)人类的灾难:全球性疫情是人类的灾难,只有全人类合作应对,才能维护全人类的福祉,这是中国对全球性疫病的基本观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2)科学地防疫:总结中国古代科学的防疫经验并结合近现代的医学成就进行科学的防疫。(3)疫情的影响:重大疫情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典型例题](2021·辽宁大连二模)《论语》记载,伯牛生病孔子去慰问他,隔着窗户握着伯牛的手说:“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这一记载(

)A.说明春秋时期已经确立了疫病隔离制度这种探望病人的习惯,不能称之为“制度”(×)B.反映了儒家学派对探视病人的礼节规范隔窗探望病人与“礼节规范”无关(×)C.可作为研究当时传染病防治的一手资料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可作为研究春秋时期传染病防治的一手资料(√)D.可用于论证儒学中的“天人感应”思想孔子的“天命观”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不是一个概念(×)[针对训练]1.(2021·山西太原一模)公元2—3世纪,汉朝和罗马帝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天花、鼠疫和麻疹疫乱。两个国家遭受了疾病的折磨,人口数量急剧下降。这一事件(

)A.说明世界已经连成一个整体B.表明专制制度不断强化C.反映出东西方有所交流D.导致两个国家分崩离析答案

C解析

公元2—3世纪,汉朝和罗马帝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疫乱,说明东西方有所交流,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排除A项;汉朝和罗马帝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疫乱和政治制度无关,排除B项;两个国家人口数量下降,不能说明两个国家分崩离析,排除D项。2.(2021·湖北宜昌一模)在古代社会,疫病因其发病急骤、传染性强、病情凶险,对人类生存构成重大威胁。据史料统计,两宋时期发生的90多次疫病中,首都汴京和临安(今开封和杭州)及其附近地区就发生了20多次。两宋时期首都地区疫病频发(

)A.可能与宋朝特殊的驻军制度有关B.说明市坊制打破后环境问题严重C.源于商贸繁荣人口过分聚居城市D.由民众缺乏重视而放任疫情导致答案

C解析

疫病传染性强,人口的流动和聚居都会加速疫病的传播,宋朝首都商贸繁荣,人口过分聚居在城市,而古代医学水平较落后,所以无法有效减病降灾,故选C项。3.(2021·山东临沂二模)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1580年、1639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的疫病。疫情出现后,明朝政府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派发小额救济钱物。下列关于明朝政府应对疫病的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A.有效地控制了疫情蔓延B.重点是灾后赈济救助C.防疫措施体现理学主张D.利于提升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