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序列训练(五) 素材应用_第1页
作文序列训练(五) 素材应用_第2页
作文序列训练(五) 素材应用_第3页
作文序列训练(五) 素材应用_第4页
作文序列训练(五) 素材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文序列训练(五)素材应用(2011·安徽卷)请以“时间在流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一、审题1.审清命题意图“时间在流逝”这样的命题并无过多的审题障碍,但是它又不是一个规劝大家珍惜时间、积极上进的老套题目,细细揣摩,审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体现了命题者的良苦用心。

2.审清关键词语的内涵“时间在流逝”,题目用的是“流逝”,即“像流水一样消逝”,意在告诉我们时间的消逝是可见、可感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岁月催人老”“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诸如此类。其实,该题目最为关键的词语应该是“在”,这里的“在”是个副词,做状语,是“正在”的意思。题目的意思就是“时间正在像流水一样从我们的面前消逝了”,“正在”表示一种状态,是进行时态。

二、立意

立意角度“怎么看”生命角度生命价值的哲理思考时间在变,哪些东西不变变与不变角度“怎么办”正面立意珍惜时间,积极有为反面立意批判浪费时间行为第一,从“怎样看待时间在流逝”的角度立意。(1)“时间”类的命题常常可以转化成“生命”类命题,因为“时间”与“生命”是一对孪生兄弟,两者结合,谈面对时间的流逝,表达哲理性的思考,将写作上升到“生命价值”的高度,其立意也就深远了。此外“时间”与“生命”关联类素材很多,如《论语》中的名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如此立意有利于素材的选择。

(2)从另一个方面打开思路,如时间在流逝,什么东西会改变?什么东西不会改变?如时间在变,亲情不变,爱国之情不变,信念不变等。顺着这样的思路,作文的立意思路就很容易打开了。第二,从“面对流逝的时间,该怎么办”的角度立意。

三、素材应用对材料的应用,若写议论文,要紧扣题旨,内容充实,古今中外、正反详略安排要得当。尤其是注意材料要有时代感,跳出选材陈旧、千文一面的窠臼。若写记叙文,要注意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倾注自己的真情实感,叙述做到有波有折,详略得当。

正面立意反面立意珍惜时间,积极有为拓宽生命的宽度,提高生命的质量批判否定浪费时间、虚度人生的行为正反结合珍惜时间时间在流逝时间在流逝,我辈当思量……『开篇简洁,但言简而意丰,面对流逝的时间,我们应该思量,思量什么?一切于未知中引起人们的深思和阅读的兴趣。』时间,有人怕它,视如漫漫长夜;有人弃它,视如轻灰草芥;有人玩它,醉生梦死、秉烛夜游;有人贵它,寸阴寸金,寸金难买;有人惜它,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在大千世界中,时间是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无私而又最无畏、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容易令人懊悔的。杨树枯了,有再青的时候;百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燕子去了,有再飞来的时候;然而,一个人的生命消失了,却没有再复活的机会。『本段对素材的运用方式多样,选用众人熟知的内容,或引用,或化用,整散结合,文采斐然,语言简练但内涵丰富,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无可挽回的感受。』其实,时间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进一步拓展,亮出观点,同时引起下文。』

时间在流逝,我的记忆定格在昨天。一间低矮的草房里,烟雾弥漫,居里夫人手握铁棍用尽力气地搅拌着铁锅中灼热的液体。汗水,从她额头上滑落,滴入桶中……又失败……居里夫人疲惫地坐在地上……她又开始演算起来,又投入到下一次实验中。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次又一次再爬起来,努力修正实验中的误差,即使因长期受放射线辐射而患上白血病,她也没有想过放弃。她终于成功了,流逝的时间变成了她的亲爱的镭。『居里夫人的事例是作者列举的第一个事例,故详细叙述。通过“疲惫地坐在地上”“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次又一次再爬起来”“即使因长期受放射线辐射而患上白血病,她也没有想过放弃”等细节,渲染强化了居里夫人与时间赛跑的例证,有力地论证了中心。』昨天,与时间赛跑的人,时间将永远记住他们。大发明家爱迪生,平均三天就有一项发明,然而这样的发明是通过与时间赛跑取得的,单是寻找灯丝材料就做了一千多个实验,他抓住了分分秒秒的时间。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为我们留下了六百多万字的精神财富,“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数学家陈景润,夜以继日,潜心于研究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光是演算的草稿纸就有几麻袋,终于摘下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紧承上面居里夫人的例子,将爱迪生、鲁迅、陈景润的例子组合在一起,从国外到国内,从科学家到文学家,运用排比论证,增加了文章的气势;材料丰富,有说服力。与居里夫人的例子相比,这几个例子叙述较为简洁,但无论是叙还是议始终围绕“与时间赛跑”进行分析,将事例与观点融为一体,不着痕迹。』

时间在流逝,我的记忆定格在今天。“创造历史”的“一姐”李娜,第一个捧起网球大满贯单打冠军的亚洲选手。自从2008年她和“网球金花”郑洁、彭帅等人率先在中国职业体育界充当“叛逆”,主动要求“断奶”,大胆走上“单飞”之路时,她就与时间赛跑,两年多,她一口气拿下温网八强、澳网亚军、法网冠军。当网友强烈要求她上央视晚会时,为了抢时间,她谢绝了。『李娜的材料较为新颖,为了表现她“与时间赛跑”这一中心,特别指出“两年多,她一口气拿下温网八强、澳网亚军、法网冠军”,并且“为了抢时间”,她谢绝上央视晚会。这样的分析与材料紧密结合,叙述简洁,分析深刻精辟,符合议论文使用素材的要求。』从“神一”到“神七”,我国的科技工作者9年时间跨越西方大国20年走过的路程。试问,哪一次惊天飞行的背后不凝聚着研发人员夜以继日的探索与努力?世界最新超级计算机排名,我国的“天河一号”傲视群雄,去年“老五”今年第一。这“中国速度”不正是当今华夏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真实写照吗?『“9年时间跨越西方大国20年走过的路程”“‘天河一号’傲视群雄,去年‘老五’今年第一”,这“中国速度”更是“与时间赛跑”的有力证明。』“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昨天留下启迪,今天留下思索,明天,我们不能只留下憧憬。『与前面“其实,时间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相照应,结构浑圆。』

古往今来,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定格在我们的脑海,铸就我们成长的一部部心灵宝典。在瞬息万变的时空隧道里,懒惰者漂泊不定,勤奋者将风雨兼程。无论时间如何流逝,只要我们珍惜每一天,我们的生命定会在时间的流逝中成为永恒。『“懒惰者漂泊不定,勤奋者将风雨兼程”,在对比中表达了珍惜时间的主题,并自然得出结论:珍惜每一天,生命定会成为永恒。与开头的“时间在流逝,我辈当思量……”遥相呼应。』

『本文突出的特点是对素材的运用。或引用名句,或化用典故,作者信手拈来,不着痕迹。而对事例素材的运用则是贴切恰当,叙例议例相结合,有力地论证了观点;过去和当今相补充,照应了论证思路;个人和群体相呼应,深化了文章中心。素材运用由点到面,由浅到深,层次清晰,合理自然。』素材是构成作文大厦的基本建筑材料,储备大量、新颖的素材无疑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但能否写出内容充实、立意新颖的文章更取决于考生灵活驾驭素材的能力。下面介绍几种素材应用的方法。一、激活思维,挖掘内涵运用素材的基础是发掘素材的内涵。根据不同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取用同一事例,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这是一种眼光和能力。若能以变化的眼光和发散思维的方式去分析种种现象,或透过现象看本质,或追寻事件的原因,往往能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如“打假斗士”方舟子的素材:

方舟子“得理不饶人”,有“真相洁癖”,得罪了从专家学者、政商精英到普通民众等众多人物。2010年8月29日晚,“打假斗士”方舟子在回家途中遭到两人袭击。方舟子说,一名男子向他脸部喷气雾(疑似乙醚),令他头晕脚软,第二名袭击者还用铁锤砸到了他的腰部,幸亏他逃脱,只被铁锤砸破了皮。他周围的人都说方舟子有“真相的洁癖”,从不“得饶人处且饶人”,所以树敌众多。

运用发散思维,从上述材料我们可以挖掘出以下内涵:素材挖掘

在一个文明社会中,不能容忍暴力成为解决冲突的手段,方舟子挨打的事例暴露了媒体舆论监督环境的恶劣。

当方舟子承担了传统媒体揭黑批假责任的时候,传统媒体需要自责,社会、政府需要反省。

方舟子被袭击,说明“个人揭欺”行为是有风险的,政府要在打击欺骗行为上有更多作为。

二、妙换角度,一材多用由于事物本身的丰富多彩,一则好的材料总是立体型的,且具有多元性,再加上不同的人对材料的理解不同,立意的角度有异,因此,同一则材料往往可以从中挖掘出几个不同的观点。运用材料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而应根据不同观点的需要,把已知材料尽量往论题上“拉一拉、靠一靠,甚至扭一扭”,叙述时要突出和强化与观点相关的地方,其他无关内容可一笔带过。

特别提醒:这里关键是要找准材料与论题的契合点,并通过合理想象来强化和突出这个契合点,并且要多用一些揭示性词语给予明示,从而有力地证明论题,用精美的语言转化扣题。以孙膑的故事为例,倘若论点是“嫉妒的危害”,叙述的着眼点就应侧重于庞涓对孙膑的嫉妒方面的内容: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长处,就难以有大作为。战国时的庞涓贵为魏国大元帅,屡立奇功,却因嫉妒孙膑之才,设下阴谋诡计以膑刑加害于他。孙膑任齐国军师后,所向无敌的庞涓终于落得个兵败身亡的下场。倘若论点是“变通的作用”,论证的着眼点应侧重于孙膑打破常规方面的内容:孙膑归齐以后,先隐在齐将田忌幕下,在一次赛马游戏中,他用“以盈去虚”的战术,助田忌胜威王而崭露头角,得到齐威王的赏识和重用。田忌赛马,谁都会称赞孙膑的聪明。孙膑之所以聪明,这与他善于“变通”的思维分不开。三、围绕中心,大胆取舍在叙述材料的过程中,我们最易犯的毛病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知取舍,不知详略。结果叙述内容庞杂,论述不够集中。这就需要我们用材料来论证观点时必须对其分析,对材料中不能证明观点的内容大胆舍去。例如《时间在流逝》一文引用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的材料,若详细叙述的话恐怕有很多文字,诸多文字中也就不可避免地写到他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地坚持了下来,这样写恐怕就要跑题了。而【范文剖析】中作者仅仅围绕“与时间赛跑”这一论点,只强调“他抓住了分分秒秒”来写,简洁明了,毫无跑题之嫌。

四、强化渲染,增强力度在叙述材料的过程中,对不能证明观点的材料,我们应大胆舍去;而能证明观点的材料,我们就要强化渲染,增强力度。1.强化渲染证明论点的材料表现材料叙述部分材料分析和判断部分结果强化渲染,增强论证力度+例如2011年高考江西卷满分作文《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不亦乐乎?》的一个片段:天下“英才”,不论长幼贵贱,如能遇之得之并与之互相学习,共叙人生之志,畅叙理想抱负,不是件快乐的事吗?孔子弟子三千,其贤七十二,既有贵族,又有平士,既有求道者,又有干禄者。然孔子有教无类,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对待弟子,故常受弟子谬驳,但他却欣喜不已,言这是教学的至高境界;毛泽东与革命主义“信仰”者一同学习,一起借鉴见解,这也是一种独有的快乐呀!而我们,与朋友一起学习,与老师共同探讨,两者并驾,这不光是战胜困难的法宝,更是教学得乐的前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教育,而是一种融洽的互动学习,这不愧是人生的快乐啊!传天下“英才”于道,是快乐的缘由;与“英才”互学互动,是快乐的前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并将道传遍九州,人生极乐也!快乐不必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那种君子心灵的独乐,快乐需要共享,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就是把这种快乐传递给“英才”,在这种传递中会有更多的“英才”涌现,营造一种良性循环的环境。这便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极乐了。上述片段,从教学相长角度论证“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快乐,材料的表现和结果部分进行了强有力的渲染。叙述部分不仅举了孔子的例子,还举了毛泽东的例子以及“我们”的例子,举孔子例子时,又用“既有贵族,又有平士,既有求道者,又有干禄者”加以渲染,为后面论述“有教无类”作铺垫。材料分析和判断部分,就“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不亦乐乎”的实质和原因进行了论述,先指出快乐的缘由和前提,接着指出快乐的本质是“把这种快乐传递给‘英才’,在这种传递中会有更多的‘英才’涌现,营造一种良性循环的环境”。

2.升华结果所谓“升华”结果,就是将事情可能有的结果(意义或作用等)合理地扩大、拔高,把事情放到历史、文化、哲学、社会、人性等大背景下去探讨。如2011年高考安徽卷优秀作文《时间在流逝》,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第一段总领全文,下面分写春夏秋冬。若单纯写景,难称高妙,妙就妙在结尾部分的升华上。作者先引用孔子“逝者如斯夫”的名言,换个角度升华语意,说“何尝不是对时间流逝的赞美”亦见其胸襟,再引用三毛的话,使文章的立意又高人一等:“时光的流逝不是悲戚的理由,四季的轮回不是伤怀的借口。心若清风,拂过春夏秋冬,亦即成长。”可以说,作者最后的“拔高”深化了文章的立意,使文章有文采,也更有意蕴。又如2011年高考福建卷优秀作文《让我们拥有宁静朴素的心》中的片段:反观我们的社会,又有多少人能够如他般心无杂念?有谁能够像他一样坚守自己淡泊宁静的精神家园?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成功成了唯一的标准,急功近利是人们渴求成功而衍生出来的心态。当大学里的导师们为了名利不恪守职责,抄袭论文;当郭敬明大言不惭地对大众宣布:“我写作就是为了赚钱!”当“最”时代的图书大行其道的时候……我们不禁困惑:这个时代到底怎么了?人心浮躁,人们开始把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而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境界却在逐渐淡出视角。

不仅社会被浮躁笼罩,就连科研工作也面临着这种威胁,君不见有多少搞科研的人是为了申请专利,达到名利双收的效果?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时代缺少真正的大师。当我们国人在感叹每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没有中国人时,我想,应该有更多的人大胆站出来响亮地说:“那是因为我们急功近利,缺少宁静致远的心境,浮躁是我们国家的拦路虎!”

作者从反面来立论,将袁隆平坚守淡泊宁静放到当今社会这个大背景下,列举了社会的集体浮躁,从大学导师到郭敬明再到科研工作,最后又联系诺贝尔奖指出国人浮躁的原因。这样由个人到社会,由现象到本质,深化了文章的论证力度。

五、锤炼语言,强化效果事例不外乎古今中外的名人逸事。怎样才能把事例写得精练唯美、文采飞扬呢?若内容上难以出彩,就在语言表达上下工夫,或者在构思上动脑筋。1.改换人称出新意不同人称的使用,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如将“他”换成“你”,就能拉近读者与事例主人公的距离,增强文章的亲和力。如2011年高考安徽卷优秀作文《时间在流逝》中的片段:

是否还记得初次相见的宛然,见过之后的思念?相见,于部队“出征”的第一站。你来之前,我是纯净如白纸的少女,带着“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娇羞,一刹那的相遇,瞬间想起那三生石畔的约定:“不离不弃”,于是我找到你。…………坚强成为我的使命,那个纯洁的小东西一如你的顽劣,她有你的豪情,你的勇敢,你的……凝望着她的小脸蛋,恍惚之间,似乎总能看见那日奔赴汶川灾区的你竟是被人从废墟中抬着出来,不,你去哪儿了?你会突然出现在我面前将我紧紧地拥入怀中吗?

你走以后,从此只留下月光与我对饮,但那个带着你的气息的她总是喜欢用你的衣服来抵挡那月光的清寒,也许,那衣服上面依然残留着你的温暖。时间在流逝,作者用800余字的文章道出了爱情的凄美,亲情的可贵,生死离别的悲戚和军人以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作者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打动了阅卷者,这主要源于作者对第二人称的使用。文中多次使用“你”,我们似乎觉得是自己在直接地倾诉,那抒情的笔调把我们带入到那凄美的世界。

2.巧用修辞亮人眼不平铺直叙,而是恰到好处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语句更有表现力,使事例更加文采飞扬。如2011年高考山东卷优秀作文《这世界需要你》的片段:这世界需要你,因为你是一个音乐的天使。你展开音乐的翅膀,萦绕在我们的耳旁,抚平我们的忧伤,美好的曾经,自废的约定,夹杂着你的歌声,如樱花飞舞,如落英缤纷。轻轻聆听,细细品味:清明雨上,折菊寄思;断桥残雪,白堤柳帘;粉色信笺,盛满思念;如果当时,红雨瓢泼;半城烟沙,金戈铁马;有何不可,解冻冰河;灰色头像,坠落升空。你的音乐充满回忆,眉目当年,流转心间,最真实的喜怒哀乐全都埋藏在昨天。你的音乐溢满伤感,人生若只如初见,又何须感伤离别,飞蛾扑火,单人旅途,仿佛都是无奈的选择。你用音乐誊写青春,你用音乐道出了学生时代最明媚的伤,我们的世界从此有了你。

比喻、拟物、排比、对偶错落有致,异彩纷呈,写出了音乐天使许嵩对自己的影响。如果仅仅是平铺直叙,把许嵩的成绩罗列一番,定会索然无味。六、组合排比,横向铺陈排比多是几种意象有秩序地排列组合,它不仅能增强文章气势,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而且能展现学生的才华,彰显其写作素养。可以说,用排比状物,能使自然景观精彩纷呈;用排比叙事,能让阅读者酣畅淋漓;用排比说理,能气势磅礴,气吞山河;用排比辩论,能排山倒海,咄咄逼人;用排比抒情,可以情意绵绵,余音袅袅。

横向铺陈则是一种运用素材的方法,它也可以称做“多料合用”,是指将同类材料进行精要的表述,组合在同一段落中,共同说明同一论点。其好处是显得滔滔不绝,材料充实,理直气壮,可以取得良好的修辞效果。请看2011年高考浙江卷优秀作文《我的时间》中的一段排比用例:春,挣脱冬的束缚,从尘泥中破土而出;夏,辞别春的含情脉脉,在枝头引吭欢歌;秋,挥别夏的盛情款款,谦逊地低下成熟的头颅;冬,默听着秋的凋零,用睿智无言为天地留白。四季,是时间的血液在流动中吐故纳新。我们,在时间的缝隙中行走,在行走中遗失,在遗失中成长。

此文段很好地运用了“组合排比”的手法,春夏秋冬的铺排,意象的叠加,似乎让我们感到了时间的脚步声。句式结构整齐,句子优美,读来朗朗上口,增强文章气势,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

七、重组改造,推陈出新在写作的过程中,驾驭素材,要善于将相关素材进行有效重组甚至创造性地改造,使它们形成合力或产生新的审美效果。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

1.素材重组素材重组法,就是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素材中抽取出合适的要素重新组合,构成新作品的创造法。例如2010年高考广东卷优秀作文《与你为邻》以梅树为写作对象,截取生活中与梅树关系密切的三个片段,并以“儿时为伴”“别离思念”“永生难忘”为小标题,写出了“你”(梅树)对“我”的影响,把不同时间“我”与“你”为邻的不同感受真切地表达出来。儿时与梅树嬉戏,长大离别后梦中的身影,再次见到时梅树的枝繁叶茂和梅花的娇小洁白,情感寄寓在这些镜头感十足的画面中,作者剪裁的功夫很到家。

2.素材改造素材源于生活和社会,要想使之变成自己的文章,就必须进行加工改造。对素材的改造可分为两类:(1)形式上的改造。对原素材的体裁形式、语言形式、人称和叙述方式的改变,会让其呈现出新的面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主体视角的创新。所谓的主体视角,就是指文章的叙述角度。有些情节性较强的素材,我们可以选择作者或普通人以外的,如动物、物品、自然、人格化的观念等特殊的角度进行加工创新,以陌生“人”的眼光去看待熟悉的事物,从而使素材达到“陌生化”即新鲜的效果。例如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优秀作文《一只特立独行的猫》:我是一只猫,一只普普通通的猫。从小妈妈在训练我跳跃时就说:“猫,就是抓老鼠的,这是我们的天职,更是我们的使命。”我记住了妈妈的话,每天锻炼身体,勤于捕鼠,没有一丝懈怠。我的主人魁梧高大,开着警车,很是威风。他喜欢养猫,即使自己不吃饭,也要喂我们东西吃。于是,家里就有了四只猫:我、大白、二黑和三花。

主人家并不富裕,他每天忙着抓坏人,有时几天都不回家,所以为了不饿肚子,我们四个经常集体出动,围歼老鼠。老鼠虽然难吃了些,但能吃饱,谁还会在乎呢?主人回来,见我们忙碌的情形,经常若有所思地说:“猫,是老鼠的天敌,只有捉老鼠,才能体现猫的价值,才无愧于猫的称号。”这样说着,主人的墙上渐渐多了一些锦旗、奖状之类的东西。但命运,总是喜欢捉弄猫。

主人不知为何突然发达了,开始出入高级饭店,家中冰箱里的东西更是吃不完。最让人不解的是,每天都有一些像老鼠一样的人偷偷摸摸地来到家里,放下大包小包,或是大把大把的钞票。主人眉开眼笑地数着,合计着,全没了原来遇到坏人时那横眉怒目的样子。他渐渐地胖了起来,而我们,也有了似乎永远都吃不完的鱼。大白、二黑、三花每天都笑得合不拢嘴,觉得终于不用再费尽心机去捉那又瘦又小的老鼠了,每天只要认真打扮好自己,在主人回来的时候争着上前去舔舔他的脚,或者对他谄媚地喵喵叫上几声就行了。

而我,一直坚持捉老鼠。我很疑惑,有鱼吃就不用捉老鼠了吗?我怀念以前的日子,可厨房里很干净,已经很久没有老鼠的踪迹了,我就偷偷地溜到大街上。伙伴们开始嫌弃我了,因为我每次回来都是一副脏兮兮的样子,和他们的干净整洁、容光焕发很不协调。主人也开始讨厌我了,扬言再见到我捉老鼠把家里弄脏,就把我驱逐出家门。我不懂,我只觉得猫就应该捉老鼠,吃鱼并不是猫的本分。我每天还是偷偷出去,而伙伴们渐渐地习惯了现在的生活,酒足饭饱后洗完桑拿,就卧在沙发里看电视。

命运,真的喜欢捉弄猫。主人被抓走了,他成了坏人,听说有人要害他,就给了他很多钱,然后举报了他。警车把主人带走好多天了,家里寂静得可怕,冰箱里的鱼也吃完了,大白他们还是赖在沙发里不愿离开。我决定离开,去过自己想过的日子,虽然不舍得离开他们。后来,我又回过那里一次,大白已经饿死了,二黑去偷人家的东西被打折了腿,三花下落不明……

走在大街上,我有些庆幸。离那个老鼠出没的地方越来越近了,我不由得一阵兴奋……文章建设性地以一只猫的视角见证了一个人的堕落,用猫的命运影射了人的命运,有力地突出了“本职与责任”“依赖与自立”等主题,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此文对于普通素材的改造可谓十分成功。

(2)内容上的变形。根据主题的需要对原材料的内容进行扩展、想象填充、压缩或逆向改写等,即依旨变形。在高考作文中,对熟知的材料,用当代人的眼光加以观察,或者从独特的角度切入,在常人意想不到之处挖掘出新的内涵,成了常用的创新形式。

内容变形的方法情节延伸

紧承原故事情节而进一步发展延续下去时空另置

改变原故事发生的时间和空间(2009·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考场三类文】常识与我同行

①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出新……②从小我们就接受来自家庭、学校的教育。有时通过各种媒体接受各种信息、技术。我们都有了一定解决生活中一些难题的常识。但我们还是会犯各种常识性的错误。③常识虽易知而难行。

④常识告诉我们烧菜时油着火了,得马上盖上锅盖或用湿布扑灭而不应往油里泼水。屋里着火了,我们应用湿布捂着嘴巴,蹲下身来走,而不是乱跑一通……常识虽易知而难行。⑤在一次烧菜中,不小心锅里着火了,我这时看到了火,心里一慌,马上拿起水往锅里泼。这时,火烧得更厉害了,我不知所措,不知怎么是好,心里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冷静一下,我想应该是用锅盖盖上,之后火就灭了。

⑥虽然油烧起来是不应用水泼的,这是一个常识,但遇到困难时,人们的理智往往会受到慌张、害怕情绪所影响。明明懂得应怎样去做,但在那时,却什么都想不起来了,常识虽易知而难行。⑦在新闻中看到了一段公共汽车着火使25人死亡的视频。在视频中,看到公交车起火了,车上的人都拥到车门口,导致车门打不开,听到车上的人惊慌地惨叫,却看不到有人打破车窗逃生,人们只是一味地堵在车门上,导致车上25人死亡,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⑧在我看到视频时,我在想,他们应该打破窗户逃走,而不是在那里惊慌乱叫。但想深一点,他们身处在那危险的地方,往往由惊慌的情绪使他们茫然不知所措,虽有常识却没有实行措施,常识虽易知而难行。⑨常识须推陈出新。⑩以前认为地震到来,应立刻逃到桌子下,而经这次汶川大地震后,我们都明白,地震到了应利用有限的时间逃跑,跑不了,才藏在桌子下,保护自己,这是实践和实验告诉我们的常识,社会不断变化,常识也要与时俱进。

⑪虽有常识更需要有遇事冷静的心态。⑫有时遇到事情,不是因不会或不知道而做不好,常常是因为人们的惊慌、紧张使什么都做不好。所以要保持冷静。⑬在生活中遇到事情时,我们要用常识加上冷静灵活的思维去应对。

【病因剖析及修改方案】1.原文第①段用材料开头,虽保险,却无创意。修改文将①、②段颠倒位置,从生活实际切入,之后用原文第①段承接,提出论点。这样在条理上更顺理成章。2.原文第②段句子层次不清,逻辑混乱,导致整个语段中心内容不突出,表达不通畅。3.原文第④段事例生活化,的确堪称“常识”,但就此得出“虽易知而难行”的结论还太牵强。修改文调整了段落顺序,先举生活中的例子,接着对事例加以分析,承接自然。

4.原文第⑥段应将加线的“困难”改成“危机”,将“所”改成“的”。此段对“难行”作了分析,得出了“情绪影响”的结论。此结论只是一个点而已,不具备普遍性和典型意义。此段应该生发开去,重点分析“常识虽易知而难行”的深层原因,并为自然地过渡到下文埋下伏笔。修改文第⑤段在原文事例的基础上适当拓展,使点成面,一方面让论据更充分,一方面强化分析的成分,突出说理的特征。5.原文第⑦段的落脚点不对,不必陈述“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6.原文第⑧段,面对危险抓紧逃命也是常识,当“常识”之间互相打架了,怎么办,作者没有指出来,也就削弱了论证的力量。应更换事例或论证角度。7.原文第⑨段才提出第二个分论点,使全文头重脚轻,结构明显不对称。8.原文第⑩段结论生硬,不会分析。修改文第⑥段引出观点后,第⑦段先道理分析,后举四川最牛校长的例子,可谓有理有据,有力地论证了中心。

9.原文第段紧承上段又得出第一个分论点的结论,结构混乱。10.原文第段结论没有覆盖全文的整体构思。修改文最后一段对上文的论点进行总结,收束干净利索。

【升格作文】常识与我同行①从小我们就接受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又通过各种媒体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渐渐地我们都有了解决生活难题的常识。可以说,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②常识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也“蒙骗”了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犯下“常识”性的错误。生活实际中,知常识容易,行常识难,有所创造、灵活地利用常识尤其难啊!③在一次烧菜时,锅里着火了,我这时心里一慌,马上端起水往锅里泼。结果,火没有浇灭,反倒烧得更加厉害。我不知所措,不知怎么是好,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等我冷静一下,才想起应该盖上锅盖灭火。④其实,我有用锅盖灭火的常识,也有水能灭火的常识。可是,关键的时候,惊慌失措,水能灭火的常识欺骗了我,忽略另一个基本常识——用水浇油火,等于火上浇油啊!

⑤同样,过路口看红绿灯,这是常识,可偏偏有人喜欢闯红灯;考试要遵守考试纪律,这是常识,可偏偏有人喜欢作弊;当官的要为民做主,这是常识,可就是有人喜欢把官职当做赚钱的工具。不是人们不知道这些常识,是因为心理的、私欲的东西遮蔽了人们的眼睛。本来是合乎人之常情、常理的东西,在他那里反倒与世情格格不入。真是常识易知而难行!⑥遵守常识不易,推陈出新地利用常识更不易。

⑦事情是发展的,认识也应不断变化。常识也可能过时,对常识的利用应该灵活变化。但因为有旧的观念在,旧的习惯在,旧的体制在,旧的势力在,想轻易地改变常识,大胆尝试,那实在太难了!以前认为地震来了,应立刻逃到桌子下,这样才安全。而在这次汶川大地震后,我们都明白,地震来了应利用有限的时间迅速逃生,逃到外面才是最安全的。跑不了,才藏在桌子下,保护自己。四川那位最牛的校长用他的实践诠释了这个道理。可惜,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太少了,因此,让那么多的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是实践告诉我们的常识,社会不断变化,常识也要与时俱进。

⑧违背常识可能就是违背规律,违背法律;过分地依赖常识也可能让人陷入樊篱而不能自拔。我们要与常识同行,做常识的主人。【总评】原文最大的问题就是中心不够突出,材料运用不合理。首先,原文中有两个分论点:常识虽易知而难行;常识须推陈出新。而重心更多地放在突出“常识虽易知而难行”这一条上,在“常识虽易知而难行”上用了绝大多数的笔墨,直到结尾才匆匆提及“常识须推陈出新”,导致全文主题不鲜明,头重脚轻,虎头蛇尾。其次,材料的运用可以说是事例有余,分析不足。作者不能由表及里、由点到面地展开分析,只能在事例后强加生硬的结论。修改文确立“易知而难行,出新更难行”的主题,有利于充分利用原文中的材料,更换了缺少论证力量的材料,拓展了典型事例,使点成面,强化了分析的成分,调整了段落的顺序。修改后结构严谨,中心明确,论证更有力。

话题:文化文化一词,今人都用来泛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有意或者无意地受到文化的影响,在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文化的因子,它们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涵养了我们的性灵,提升了我们的人格。在作文中,有意识地融进文化因素,会使你的文章显得富有意蕴与文采。

传统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体现出本国家或本民族独特审美情趣的文明,它是一种民族精神、气质、品质、操守的集中体现,也是百姓衣、食、住、行点点滴滴的生活积累。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气息我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得到。它跳动在民族乐器二胡哀婉而凄美的弓弦上,闪烁在国粹京剧色彩斑斓的脸谱上,绽放在异彩纷呈的民俗节日中,传扬在脍炙人口的中华诗词里……总之,传统文化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文化的作用在于裨益人生,它的目标不是美,而是善。——英国小说家毛姆一个借着引经据典来辩论的人,不是在运用自己的才智,他是在运用自己的记忆力。——意大利画家达·芬奇文学的衰落表明一个民族的衰落。这两者走下坡路的时间是齐头并进的。——德国诗人歌德1.杭州拟每年斥资300万元扶持民营书店,保护文化民营书店的凋敝,似乎已经成为全国性的景象。新闻出版总署表态要出台政策,扶持民营书店的发展。就在国家政策呼之欲出时,杭州市政府率先出面直接扶持民营书店,这在国内城市中尚属首例。

政府斥资300万元扶持,保护城市文化生态。杭州市委副书记叶明也明确表示:“杭州建设文化名城和全国文创中心,提升市民文化生活品质,都需要民营书店的生存和发展。”杭州正在酝酿相关的扶持方案。保护民营书店“独特的书香魅力”,保护一个城市的“文化生态”,是杭州市出台这一扶持政策的决策基点。专项资金扶持的重点,包括民营书店连锁发展、拓展新营业场所,以及举办公益性文化讲座、文创培训、学术论坛等活动。有一定规模和品牌、社会效益突出的民营书店,还将获得相应奖励。

2.文化惠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六大奋斗目标,这六大目标都是着眼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个战略目标,立足文化改革发展全局而设的。如在阐释第二条目标时,这样说:“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要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在增加文化产品数量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建设文化强国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没有月的夜晚没有月的夜晚,李白是孤独的,因为他没有了《月下独酌》的洒脱;没有月的夜晚,苏轼是愁苦的,因为他没有了抒发对亡妻怀念之情的载体;没有月,中国古代文人都是死寂的,千百年前的文化全化为泡影;没有月,中国是迷惘的,是高高浮起的楼阁,没了根基。

月是中华文化的魂,而如今的夜晚已没有了“月”,中华文化又将何去何从?中秋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