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 第一章税法概论_第1页
税法 第一章税法概论_第2页
税法 第一章税法概论_第3页
税法 第一章税法概论_第4页
税法 第一章税法概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税法

共32页1第一篇

税法基本理论

我国税收的特征、税法的作用,建立税法的基本原则,税法的结构和体系、税收法律关系的运行和税务机构的职权,税收立法和税收管辖权等问题,是税收法律制度的理论问题,也是学习和研究税收法律制度必须首先弄清的基本问题。

共32页2第一章

税法概述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税收的概念和特征、税法的分类、税法构成要素、税收法律关系;理解税法的原则和作用、税法的概念、税收的分类;了解税收与税法的关系,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共32页3第一节税收与税法

一、税收与国家、经济、财政、法律之间的关系1、税收:是国家为了行使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依据一定的法律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税赋、租税、捐税)2、税收与国家的关系——有国家就有税收,税收是国家生存的物质基础3、税收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税收规模和速度。共32页44、税收与财政的关系-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5、税收与法律的关系-税收是经济学概念,税法是法学概念。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形式,税收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共32页5二、税收的特征(一)税收的强制性(二)税收的无偿性(三)税收的固定性共32页6。三、税法的定义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税法包括一切调整税收征纳关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狭义的税法专指由立法机关按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税收法律。共32页7第二节税法的构成要素

一、总则包括立法依据、立法目的、使用原则等二、纳税义务人纳税义务人简称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法人、自然人及其他组织,也称纳税主体。扣缴义务人是税法规定的,在其经营活动中负有代扣税款并向国库缴纳义务的单位、组织。

共32页8三、征税对象征税对象又称课税对象或课税客体,是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或行为,是纳税的客体,是国家据以征税的依据,是一种税区别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1)流转税类,即对商品或劳务买卖的流转额征税;(2)所得税类,即对纳税人的所得额或收益额征税;(3)资源税类,即对应税资源的级差收入征税;(4)财产税类,即对纳税人拥有或使用的财产征税;(5)行为税类,即根据税法规定,对某些特定行为征税。计税依据(税基)计税依据是指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或标准,即根据什么来计算纳税人应缴纳的税额。一般有两种:一是从价计征;二是从量计征。

共32页9。四、税目税目是各个税种所规定的具体征税范围。一般来说,课税对象比较复杂,税种内部不同课税对象之间需要采用不同的税率档次进行调节时,需要规定税目。如消费税具体规定了烟、酒等11个税目;

有的课税对象不需分设税目,如所得税共32页10。五、税率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关系或比例,是计算税额的尺度,即对征税对象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我国现行的税率主要有:1、比例税率:对同一征税对象规定相同的征收比例。(增值税、营业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2、超额累进税率:把征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分成若干等级,每个等级都在前一个等级基础上依次提高。(个人所得税)3、定额税率:按征税对象确定的计算单位,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的税额。(资源税、车船使用税)4、超率累进税率以征税对象数额的相对率划分若干级距,分别规定相应的差别税率,相对率超过一个级距的,对超过部分按高一级的税率计算征税。(土地增值税)共32页11。六、纳税环节纳税环节主要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在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如增值税、资源税的纳税环节分布在生产环节;所得税分布在分配环节。

共32页12。七、纳税期限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发生后应依法缴纳税款的法定期限。我国现行税制的纳税期限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按期纳税,如消费税等。第二种:按次纳税,如耕地占用税等。第三种:按年计征,如企业所得税等。共32页13。八、纳税地点纳税地点是纳税人(包括代征、代扣、代缴义务人)缴纳税款的具体地点。

共32页14。九、减税免税减免税是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采取减少征税或免予征税的特殊规定,是一种给予鼓励或照顾的法律规定。减免税主要包括税基式减免、税率式减免、税额式减免。减税方式有:即征即减、先征后减

共32页15。十、罚则(违章处理)违章处理是指对纳税人违反国家税法规定的行为所采取的处罚措施。一般包括违法行为和因违法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两部分内容。违法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十一、附则与该法紧密相关的内容的规定。(解释权、生效时间等)共32页16第四节税收分类

一、税收分类的意义建立适合我国经济情况的税收制度,为贯彻公平税负的原则提供依据,加强税收管理

共32页17。二、税收分类的主要方法(一)根据征税对象的性质和特点不同,划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和资源税五大类。(二)根据税收最终归宿的不同,划分为直接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遗产税等)、间接税(消费税、流转税、营业税、增值税等)。(三)根据税收管理权和税收收入支配权的不同,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共32页18中央税:消费税、关税、车辆购置税地方税:土地增值税、契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教育费附加、地方税的滞补罚收入共享税:税种中央地方增值税进口部分国内销售部分75%国内销售部分25%资源税海洋石油企业其余企业营业税铁、银、保总部其余企业城市维护建设税铁、银、保总部其余企业企业所得税和铁、银、保总部,海洋印花税(证券交易)石油企业全部,其余的50%其余的50%个人所得税50%50%共32页19(四)根据计税标准的不同,划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五)根据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分类,可以将从价计征的税种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共32页20第五节税法的基本原则与作用

一、税法的基本原则税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在一切税收法律法规中或税收立法、执法、司法中始终起指导作用的原则,是体现税法内容和性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税法调整对象本质和规律的集中表现,是实现和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的依据和保障,也是税收立法的基础和执法管理、处理税收关系的依据。共32页21。税法的基本原则1、税收法定主义原则2、税收公平与税收效率原则3、无偿征收的税收财政原则4、宏观调控原则4、社会政策原则。共32页22。二、税法的作用(一)税法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法律保障(二)税法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法律手段(三)税法对维护经济秩序有重要的作用(四)税法能有效地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五)税法是维护国家权益,促进国际经济交往的可靠保证

共32页23第六节税收法律关系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概念税收法律关系是税法所确认和调整的,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税收法律关系是法律关系的一种具体形式,由主体、内容、客体三要素构成。

共32页24。二、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即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征纳双方。客体:即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即征税对象。内容:即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所应承担的义务。

共32页25。三、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税法是引起税收法律关系的前提条件,但税法本身并不能产生具体的税收法律关系。税收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情况,是由税收法律事实来决定。

共32页26。四、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税收法律关系是同国家利益及企业和个人的权益相联系的。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形式和方法是很多的。

共32页27第七节我国税制改革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税收体制改革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建立了基本上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税收体制,保证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健康、快速增长。税收收入增长近100倍;在收入增长的同时,税收负担(无论宏观中观还是微观)也在日趋合理化。

一、改革开放以来税收体制的主要变革

1.税收体制总体变革及其深远影响

30年的税收体制变革,可以分为4个阶段。即: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期和21世纪的近几年。

第一阶段为1978年至1982年左右的起步时期。属税制建设恢复和全面改革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从思想上、理论上、组织上、实践上为后来的改革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首先是认真总结我国税制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纠正了一系列轻视税收工作、扭曲税收作用的错误思想,正确地提出了从我国国情出发,按经济规律办事,扩大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充分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其次,从组织上迅速恢复和加强各级税务机构,大力充实税务干部队伍;再次,从实践上提出了税制改革的若干初步设想与实施步骤。

共32页28

第二阶段为1983年至1991年左右的全面展开时期。1983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试行国营企业利改税,即将国营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改为缴纳所得税。这一举措是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改革的一个历史性转变,彻底改变了国家与国营企业的分配关系。在此基础上,税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步建成了一套内外有别的,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其他税种相配合的新的税制体系,大体适应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起步阶段的经济状况,税收的职能作用得以全面加强,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宏观调控作用明显增强。这套税制的建立,在理论上、实践上突破了长期以来封闭型税制的约束,转向开放型税制;突破了统收统支的财政分配关系,重新确立了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突破了以往税制改革片面强调简化税制的思路,注重多环节、多层次、多方面地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由单一税制转变为复合税制。这些突破使我国的税制建设开始进入健康发展的新轨道,与国家经济体制、财政体制改革的总体进程保持了基本的协调一致。

共32页29

第三阶段为1992年至2002年左右的税制改革全面深化时期。1993年研究制定了全面改革工商税制的总体方案和各项具体措施,并完成了有关法律、法规的必要程序,使各项法令于1993年底前陆续公布,从1994年起在全国实施。这次税制改革是我国建国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泛、内容最深刻的一次税制改革,如此之大的举动在世界上也属罕见。改革的方案是在十几年税制改革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积极借鉴外国税制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制定的,推行以后从总体上看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国内外普遍评价较高。十几年的实践证明,这一阶段的税制改革是适应该时期经济社会实际情况的。

共32页30

第四阶段为2003年至今的税制和谐改革时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市场公平和社会公平,充分发挥税收调节职能,国家在历史上首次彻底废止了农业税(2006年)和统一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2008年)。废止农业税可以有效地发挥税收调节社会公平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功能和作用,二税合一则在促进市场公平的同时更好地维护国家和各有关方面的利益。在这一时期,国家还适时改革了关税,兑现了我国加入WTO的承诺;适时改革了个人所得税,使之符合居民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及物价水平的变化;适时修订了消费税,使之更符合科学发展观;等等。共32页31二、具有历史重大意义的若干税收事件

第一,1983年开征国营企业所得税。1993年,国家规定国企只需上缴税收,暂时不用再上缴利润。十四年后的2007年底规定,中央企业红利的上缴分三种类型:烟草、石油石化、电力、电信、煤炭五个资源性行业,上缴比例为10%;钢铁、运输、电子、贸易、施工等一般竞争性企业上缴比例为5%;军工企业转制科研院所企业三年内暂不上缴。2008年工商银行、中国石油、中国移动这三家巨头企业利润都超千亿,总共只向国家分红200多亿。按比例计算,甚至比普通劳动者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率还要低。国企超过九成利润都没有上缴。法国国有企业税后利润的50%,瑞典、丹麦、韩国等国的国有企业利润1/3甚至2/3要上缴国家。第二,1994年分税制体制建立(中央税和地方税,以及中央、地方共享税)。第三,2006年废止农业税。第四,2008年统一企业所得税,由原来内外资分别为33%24%的企业所得税率正式统一为25%,实现了内外资企业的“国民待遇”,。共32页32中央税、地方税税收收入划分中央税消费税关税车辆购置税地方税土地增值税契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烟叶税教育费附加共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