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史资料第四章全盛期_第1页
园林史资料第四章全盛期_第2页
园林史资料第四章全盛期_第3页
园林史资料第四章全盛期_第4页
园林史资料第四章全盛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园林的全盛期主讲:黄俊武隋唐时期(AD589——960)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全盛期隋唐园林在魏晋南北朝所奠定的风景式园林艺术的基础上,随着封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而臻于全盛的局面隋唐园林不仅发扬了秦汉的大气磅礴的闳放态度,又在精致的艺术经营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学习重点历史背景总体特征长安与洛阳皇家园林(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私家园林(城市私园、郊野别墅园、文人园林)寺观园林其他园林(衙署园林、公共园林)经济:地主小农经济得到恢复政治:国家出现大一统局面意识儒、道、释共尊,以儒家为主,儒学重新获得正统地位知识分子改变消极无为态度文化:兼容并蓄,对外来文化襟怀宽容文学艺术:群星璀璨、盛极一时山水画:趋于成熟;山水画家总结创作经验,著为“画论”山水诗与山水游记:成为两种重要的文学体裁诗画互渗的自觉追求;诗人、画家直接参与造园活动,园林艺术开始意识地融糅诗情、画意(在私家园林中尤为明显)历史背景传统的木构建筑,在技术和艺术方面均已趋于成熟观赏植物栽培的园林艺术有了很大进步唐代无论宫廷和民间都盛行赏花、品花的风习图为牡丹花皇家园林皇家气派完全形成,这不仅表现为园林规模宏大,而且反映在园林总体布置和局部的设计处理上皇家园林在隋唐三大园林类型中的地位比魏晋南北朝时期更为重要,出现了像西苑、华清宫、九成宫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就园林性质来看,已形成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三个类别及其类别特征私家园林艺术性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和局部的细致处理园林山水景物赋予诗画的情趣通过山水景物诱发联想活动、意境的塑造初见端倪全盛期园林总体特征概述“中隐”思想与士流园林的发展文人参与造园活动,把士流园林推向文人化境地,促进文人园林兴起,形成文人的园林观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深化寺观园林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化的结果城市寺观园林:发挥城市公共园林职能郊野寺观园林:寺观成为点缀风景的手段,促进原始旅游发展,保护了郊野生态环境风景名胜区(尤其是山岳风景名胜区的普遍开发)公共园林与城市绿化公共园林更多的见于文献记载长安、洛阳尤其重视城市绿化风景式园林的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跨入新境界置石:肯定石的美学价值,置石比较普遍筑山:“假山”开始作为筑山称谓,既有土山又有石山(土石山),以土山居多;但都能表现“有若自然”的气氛理水:皇家园林水体广大,并与城市供水结合植物:题材更为丰富建筑:种类繁多(大到华丽的殿堂楼阁,小到朴素的茅舍草堂);个体形象和群体布局丰富多样隋唐园林作为一个完整的园林体系已经成型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互相渗透,诗画的情趣开始形成意境的涵蕴尚处在朦胧状态影响亚洲汉文化圈内的广大地域长安与洛阳隋朝的大兴城(长安在隋朝称“大兴”,)由宇文恺主持兴建总体规划形制(保持北魏洛阳的特点)宫城偏处大城之北,宫城和皇城构成城市中心区中轴线自北向南通过皇城和朱雀门大街,直达大城正南门,形成大兴城规划结构的主轴线纵横相交成方格网状的道路系统,形成居住区“坊”和“市”,市坊严格分开开凿四条水渠解决城市供水,为城市的风景园林建设提供用水的优越条件,促进皇家园林发展唐朝的长安城为当时世界模最大、规划布局最严谨的一座繁荣城市宫城位于皇城之北的城市中轴线北端逐步突破市坊界限保留汉代的昆明池,修整为城郊公共游览胜地隋唐的洛阳城隋炀帝在洛阳另建新都,唐代则以洛阳为东都,以长安为西京,正式建立“两京制”规划与长安大体相同,但形状不如长安规矩中轴线一改过去居中的惯例城内水道密布如网,供水和水运交通十分方便(促成洛阳兴盛的一个重要条件)隋唐长安城平面图唐代长安城平面图唐长安城里坊复原图隋唐洛阳城平面图唐代洛阳城平面图皇家园林总说隋唐时期的皇家园林集中建置在两京(长安、洛阳),两京以外的地方也有建置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远远超过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的皇室园居生活多样化,相应地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这三种类别的区分就比较明显,它们各自的规划布局特点也比较突出皇家造园活动以隋代、初唐、盛唐最为频繁天宝以后,皇家园林的全盛局面消失,终于一蹶不振大内御苑特征紧邻宫廷区的后面或一侧,呈宫、苑分置的格局宫与苑彼此穿插、延伸(宫廷区中有园林成分,苑林区内有宫殿的建置)宫城和皇城内广种松、柏、桃、柳、梧桐等树木宫廷区的绿化种植很受重视,树种也是有选择的大明宫位于长安禁苑东南的龙首原上,是一座相对独立的宫城格局呈典型的宫苑分置南半部为宫廷区(正殿含元殿)北半部为苑林区(即大内御苑,是多功能园林),中央为太液池唐代大明宫复原图大明宫平面图含元殿外观立面复原图唐长安城大明宫含元殿侧剖图西安博物馆里的大明宫含元殿模型大明宫含元殿3D复原图大明宫含元殿3D复原图2单层单檐红柱碧瓦结构大明宫麟德殿3D复原图唐大明宫玄武门复原图禁苑在长安宫城西南,即隋朝的大兴苑包括禁苑、西内苑、东内苑三部分,故又名三苑兴庆宫北宫南苑格局,苑林区的面积稍大于宫廷区以牡丹花之盛而名重京华,也是当年唐玄宗和杨贵妃观赏牡丹的地方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特征郊外的行宫、离宫,绝大多数都建置在山岳风景优美的地带(如骊山、天台山、终南山)这些宫苑都很重视建筑基址的选择,不仅保证了帝王避暑、消闲的生活享受,为他们创设了天人谐和的人居环境,同时反映出唐人在宫苑建设与风景建设相结合方面的高素质和高水准西苑历史变化隋朝的西苑是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一座特大型皇家园林唐代改名为东都苑,武则天时叫神都苑,面积已收缩大半重要意义是一座人工山水园,园内的理水、筑山、植物配置和建筑营造的工程都极为浩大西苑不仅是复杂的艺术创作,也是庞大的土木工程和绿化工程设计规划方面的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具体细节大体上仍沿袭秦汉以来“一池三山”的宫苑模式,总体布局以人工开凿的最大水域“北海”为中心,海中筑蓬莱、方丈、瀛洲三座岛山,山上有道观建筑,但仅具有求仙的象征意义,实为游赏景点海北有十六组建筑群和数十处供游赏的景点,海南有五个小湖苑内不少景点均以建筑为中心,用十六组建筑群结合水道的穿插而构成园中有园的小园林集群,是一种创新的规划方式苑内植物配置范围广泛,移栽品种极多在长安的远郊以及关中、河南一带,行宫、离宫星罗棋布仙游宫白居易根据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在这里写下了著名的《长恨歌》今仙游寺法王塔华清宫在今西安以东规划布局基本上以长安城为蓝本,北宫南苑,是规模宏大的离宫御苑苑林区以建筑物结合于山麓、山腰、山顶的不同地貌而规划为各具特色的许多景区和景点在天然植被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人工绿化种植是人杜牧有《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华清宫图今华清宫今华清宫温泉今华清池美景九成宫隋朝原名仁寿宫,唐太宗改其名为九成宫是与华清宫齐名的离宫御苑建筑顺应自然地形,因山就势规划设计能够谐和于自然风景而又不失共同的皇家气派唐代以九成宫为主题的诗文绘画对后世影响很大,九成宫几乎成了从宋代到清代怀古抒情之作的永恒题材历史背景盛唐之世,政局稳定,经济、文化繁荣,人民的生活水准和文化素质提高,民间追求园林享受之乐趣中原、巴蜀有关私家造园活动的记载很多长安、洛阳民间之风更胜唐代确立了科举制度;园林的享受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士人(入世者)的避世愿望,在“显达”与“穷通”之间起到缓冲作用→催生出新的风格:士流园林文人士大夫竞相兴造园林,竞相“隐于园”私家园林各地的私家园林发展状况长安:私家园林集中荟萃洛阳:私园之多不亚于长安江南:扬州私园兴建不在少数,多以主人姓氏作为园名成都:杜甫浣花溪草堂唐代风景名胜区遍布全国各地,白居易的庐山草堂便是一例城市私园长安“山池院”、“山亭院”即是唐代人对城市私园的称谓不仅有皇亲贵戚、大官僚的绮丽豪华格调,也不乏士人们清幽雅致的格调筑山理水追求缩移摹拟天然山水、以小观大的意境不仅有叠石为山或单块置石,还有土堆筑的土山洛阳私家园林以水景取胜,颇多出现摹拟江南水乡的景观叠石技艺也达到较高水平与长安一样,纤丽与清雅两种格调并存履道坊宅园白居易在洛阳的宅园造园目的在于寄托精神和陶冶性情白居易专为此园写下了《池上篇》,介绍了此园内容园林主体为大水池,池中筑三岛清纯优雅的格调和“城市山林”的气氛,体现了当时文人的园林观——以泉石竹树养心,借诗酒琴书怡性前宅后园的布局补充内容:唐代私园既有前宅后园的布局,又有园宅合一的布局(住宅庭院内穿插园林,或园林中布置住宅建筑)郊野别墅园指建在郊野地带的私家园林渊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别墅、庄园,但性质已从原先的生产、经济实体转化为游憩、休闲,属于园林的范畴在唐朝称之为别业、山庄、庄,规模较小者也叫山亭、水亭、田居、草堂等(虽名目很多,但含义相似)唐代别墅园,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单独建置在离城不远,交通往返方便,而且风景比较优美的地带长安近郊的别墅园林极多东郊:贵族、大官僚别墅园林,格调华丽南郊:文人官僚的别墅,格调朴素无华,富于村野意味洛阳在近郊的别墅也很多(例:平原庄)一些经济、文化繁荣的城市(如扬州、苏州、杭州、成都)等的近郊和远郊也有别墅园林建置,如成都的杜甫草堂(浣花溪草堂),历经历代改建一直延续至今单独建置在风景名胜区内李泌的衡山别业白居易的庐山草堂(白居易著有《草堂记》)依附于庄园而建置园林此种庄园别墅多为文人官僚所经营,往往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对唐代“田园诗”的长足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王维的辋川别业(诗集《辋川集》与画卷《辋川图》)总体以天然风景取胜卢鸿一的嵩山别业(《草堂十志诗图》)辋川别业与嵩山别业都涵蕴着浓郁的诗画情趣杜甫与如今的杜甫草堂白居易与庐山草堂王维与辋川别业图左图为王维所画的辋川图文人园林兴起产生的背景唐代文人对山水风景的鉴赏具备一定水平文人出身的官僚,不仅参与风景的开发、环境的绿化和美化,而且还参与营造自己的私园,并把对人身哲理的体验、宦海浮沉的感慨注入造园艺术中代表人物:中唐的白居易、柳宗元、韩愈、元稹、李德裕、牛僧儒等因此,文人官僚的士流园林具有的清沁雅致格调被附上了文人色彩,出现了“文人园林”文人园林的概念是士流园林中更侧重于赏心悦目而寄托思想、陶冶性情表现隐逸者广义上不仅指文人经营或拥有的园林,也泛指受到文人趣味浸润而“文人化”的园林文人园林的历史渊源可上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已呈兴起状态辋川别业、嵩山别业、庐山草堂、浣花溪草堂都是其滥觞之典型文人园林的特征在造园技巧、手法上表现了园林与诗、画的沟通在造园思想上融入了文人士大夫的独立人格、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文人官僚逐渐形成较全面、深刻的“园林观”意义文人参与造园,意味着文人的造园思想(“道”)与工匠的造园技艺(“器”)开始有了初步结合白居易造诣颇深的园林理论家,是历史上第一个文人造园家他的“园林观”是经过长期对自然美的领悟和造园实践的体会而形成,不仅融入儒、道的哲理,还注入了佛家的禅理最早肯定“置石”之美学意义的人,著有《太湖石记》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文人承担了造园家的部分职能,“文人造园家”的雏形在唐代即出现了寺观园林背景唐代采取儒、道、释三教共尊的政策,佛教、道教达到了兴盛局面寺、观的建筑制度已趋于完善,大的寺观往往是连宇成片的庞大建筑群,包括殿堂、寝膳、客房、园林四部分功能区寺观往往在进行宗教活动的同时也开展社交和公共活动,寺观园林具有城市公共园林的职能在寺观的环境处理把宗教的肃穆与人间的愉悦相结合,更重视庭院的绿化和园林的经营长安城内佛寺多数都有园林或者庭院园林化建置城内水渠纵横,许多寺观引来活水在园林或庭院里建置山池水景郊野山岳风景地带的寺观全国各地以寺观为主体的山岳风景名胜区,到唐代差不多陆续形成寺观作为香客和游客的接待场所,对风景名胜区之区域格局的形成和原始型旅游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寺观的建筑力求谐和于自然的山水环境,起着“风景建筑”的工作植树造林作为僧、道的公益劳动,有利于风景区环境保护水庭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的西方净土变中,另见一种“水庭”的形制在殿堂建筑群前面开凿方整的大水池,池中有平台也是唐代寺观园林的一种表现形式水庭其他园林衙署园林唐代两京中央政府的衙署内,多有山池花木点缀,个别还建置独立的小园林(唐代衙署园林的建置已很普遍了)公共园林以亭为中心,因亭而成景的邑郊公共园林有很多见于文献记载在经济文化发达的大城市一般都有公共园林,作为文人名流聚会饮宴、市民游憩交往的场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