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复习大纲)2_第1页
设计美学(复习大纲)2_第2页
设计美学(复习大纲)2_第3页
设计美学(复习大纲)2_第4页
设计美学(复习大纲)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计美学(复习大纲)第一讲美学概论提纲一、美与美感二、审美领域:自然美与艺术美三、审美范畴:优美与崇高、悲剧与喜剧

一、美与美感

1、美是什么?

“美是什么”是美学的中心问题,这是一个古老,但到现在人们依然在还在争论的问题。《大希庇阿斯篇》--对美的本质的思考H:美是漂亮的小姐、母马、汤罐SocratesP.K.HippiasS美是什么?H:美是黄金S:美是

的。H:美是恰当的《大希庇阿斯篇》对美学的最大贡献就是区分了“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这两个问题。柏拉图对美本身的追问被称作为天才的追问,正是有了这个追问,西方才产生了美学。难回提纲从柏拉图开始,西方学术界几千年就一直延续着对美的本质的探讨和争论。这些看法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从物的客观属性和特征来说明美的本质;一类是从精神本质和主观心理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

客观属性派毕达哥拉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哲学家和美学家。提出“美是和谐”的著名命题。和谐是以数的比例关系为基础的,认为“身体美确实存在于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对称”。精神本质和主观心理黑格尔美就是理念的感性呈现绝对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绝对理念也是美的根源,但理念必须显现,与现象、与有限的感性形象成为具体的统一体,才能有美。休谟美并不是事物本身里的一种性质。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里见出一种不同的美。中国传统美学关于“美”的观点观点一、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柳宗元①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性都带有创造性。②美并不是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同一外物在不同人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景象,具有不同的意蕴。③美带有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阶级,美一方面具有共同性,另一方面又有差异性。

观点二、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纯粹主观的“美”。即“美”又是对实体性的自我的超越,达到“真我”的境界。“美”的主观性的问题,涉及到对“自我”的看法。

高山流水觅知音钟子期与俞伯牙

观点三:美在意象中国传统美学认为:“美”在意象。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建构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意象是美的本体,也是艺术的本体。是“情景交融”。

审美意象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四点①审美意象不是一种物理的实在,也不是一个抽象的理念世界,而是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充满情趣的感性世界,即中国美学所说的情景交融的世界。②审美意象不是一个既成的、实体化的存在,而是审美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审美意象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之中。③意象世界显现一个真实的世界,即人与万物一体的生活世界。④审美意象给人一种审美的愉悦,即王夫之说的:动人无际,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产生美感。2、美感分析审美意象(美)是从审美对象方面来表述审美活动,而美感是从审美主体方面来表述审美活动。美感的内涵

美感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狭义的美感,是指审美主体在接触到某一审美对象时,所引起的具体感受,也称为审美感受。美感是一种赏心悦目和愉悦的心理状态,是对美的体验、欣赏与评价。西方美学史上,美感又叫做审美鉴赏、审美判断或趣味判断。因为美感中带着明显的感情体验,而且既离不开具体的感性形象,又包含着理性的认识,所以又叫做审美观照。广义的美感,又称为审美意识,是指审美主体反映美的各种意识形式,包括审美感受,以及在审美感受基础上形成的审美趣味、审美体验、审美理想、审美观念等共同组成的意识系统。审美心理学要研究审美意识的整个系统及各种表现形式,但其核心和基础,还是审美感受,即狭义的美感。美感不是认识,是体验

第一、美感不是认识。审美意识是人与世界的交融,即天人合一,这里的天是指世界万物。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秋思》第二、美感是体验。体验跟生命、生存、生活密切相关的经历,生命就是在体验中所表现的东西。体验是一种直接性,整体性。在审美体验中存在一种意义丰满,这种意义丰满代表了生命的意义整体。美感是“现在”,在瞬间的感知中拥有一个意义丰满的完整世界,包含有瞬间无限、瞬间永恒的经验。美的形态论美的存在形态美的表现形态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技术美崇高优美悲剧喜剧丑与审丑

二、审美领域1、自然美

自然美是指客观存在于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的美,是美的一种呈现形态、一种类型。如日月江河,山林鸟兽,朝霞彩虹,清风明月等。自然美是第一性的美,是自然界或自然事物客观存在的美。自然物是以自身的特征映现人的美、生活的美的,自然美是人的美、生活美的映现,自然物的存在形式与人、人的生活的存在形式上的“异质同构”关系,使许多自然物能够充当审美关系的纽带。

广义的自然美包括未改造过的自然和被改造过的自然。

2、社会美

社会美见之于社会生活领域,是美的一种形态,指现实生活中社会事物的美。社会美包括人物美、日常生活的美(即一种生活氛围给人的美感)、民俗风情的美、节庆狂欢的美等。3、艺术美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的审美意识的物态化成果,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的美,即艺术创造主体的审美心理和审美理想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媒介、载体等)来表现的物态化产品的美,或者说,是艺术家心理物态化的对应。艺术美与自然美、社会美的关系自然美和社会美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是第一性的美是艺术美的唯一源泉;艺术美来源于现实美,又比现实美更高、更典型。

三、审美范畴1、优美与崇高

优美(BeautyorGrace),来自古罗马神话中的美惠女神或古希腊的卡里忒斯,这一形象象征着美好、纯洁、欢愉和与青春、温柔等相关的意义。崇高,是一种庄严、雄伟的美,具有巨大的力量和慑人的气势。崇高,是惊心动魄而不是玲珑雅致。

崇高(sublime)这种审美状态的源头是希伯莱文化和西方基督教。优美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在形式上,优美事物适应其内在本质的和谐统一,其外在形式上的显著特点就是和谐完善,不含丑,通常合于形式美的规律。其次,在内蕴上,优美在实质上达到了主体与客体的和谐统一,优美体现主体与客体相对统一的凝静、柔和的状态。第三,在审美上,优美事物的审美价值在于激发主体产生相应的优美感。所谓优美感,就是主体关照美的事物所产生的一种宁静和谐的审美愉悦,是一种温柔的喜悦,其特点是表现为和谐感、爱恋感和松弛感。

崇高的审美特征:

从形式上看,崇高要求在形式中表现出严重斗争和矛盾冲突的痕迹。表现出目的性和规律性的不统一。与优美的形式不同,崇高的形式异于传统习惯的形式而表现反常甚至怪异。崇高的形式往往是粗糙,甚至是丑陋的,反形式的。崇高是自然人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美处于主客体的矛盾激化状态。这是一种动人心魄的美,又是一种具有强烈的伦理道德作用的伟大的美。在崇高的矛盾激化状态中,实践主体的精神得到了高扬。崇高是在主客体的矛盾斗争中显示出来的性质。崇高的审美感受——崇高感。由恐惧(紧张)转向愉悦,由惊恐又转化为振奋。2、悲剧与喜剧

悲,又称为悲剧、悲剧性。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是广义的悲剧;作为戏剧的一种样式的悲剧,是狭义的悲剧。美学有关“悲”这一审美范畴的研究,是以艺术中的悲剧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的。

喜剧又称喜或喜剧性,是与悲剧(悲、悲剧性)相对的审美范畴。喜剧性艺术的特征是“寓庄于谐”,“庄”是指喜剧的主题所体现的深刻社会内容;“谐”则指主题思想所赖以表现的形式是诙谐可笑的。在喜剧中“庄”与“谐”是处于辩证统一的状态。3、丑与荒诞

丑就是不美或非美,这是通常对丑的理解。西方哲学家休谟就认定,快乐是美的伴随物,而丑的伴随物则是痛苦。但作为美学范畴的丑,却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丑感是广义的美感(审美经验、审美感受)中的一种。美学家认为丑感主要是一种痛感。李斯托威尔:丑感是一种混合的情感,一种带苦味的愉快,一种肯定是染上痛苦色彩的快乐。

荒诞(absuid)是最典型的现代美学范畴之一。与其它审美范畴不同,它是审美现代性的产物,荒诞一般只出现在现当代艺术当中。荒诞的特点:无意义或者意义的丧失;价值削平,一切都是等值的,否定任何价值,高雅与粗俗,神圣与平凡,美丽与丑陋都是一样的。践踏美、鄙视崇高,对古典作品的亵渎;荒诞不仅意味着存在本身的无意义性、无缘由性,而且意味着人与世界的疏离和隔膜。

第二讲

设计美构成论一、设计美的构成要素

二、设计中的美感原理与构成法则

一设计美的构成要素

1、功能美:最本质的审美要素

2、形式美:最具象的审美要素

3、材料美:最基础的审美要素

4、色彩美:最直观的审美要素功能美:最本质的审美要素

关于功能的相关理解(产品的核心概念之一)

1、功能的界定:功能的概念,用以表示一个物质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产品的功能:具有一定材料、结构和形式的产品与处于一定自然环境和社会关系中的人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这种相互作用可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实现某种价值。

功能三分法需求的多层次性产品功能的多层次性实用认知审美

实用功能可以反映在设计物的技术性能、环境性能和实用性能上,这三者共同构成实用功能,反映产品在满足人物质需要方面所达到的水准。

技术性能是产品科技内涵的表征,主要取决于产品技术的选择。

环境性能反映产品与环境的协调状况。

使用性能是产品实用功能的重要方面,产品的可操作性是比技术性能更加重要的特性,它直接涉及人和产品的安全性。对于高科技和多功能产品,操作的简易性成为突出的问题。实用功能产品的认知功能

产品的认知功能是实现产品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前提。

产品的造型作为一种语言手机,发挥着传达信息的符号作用。产品造型的个性化、符号化会使产品获得更加鲜明的标识性,并从众多雷同的产品中形式中突显出来。盲目效仿或者模仿其他类型的产品造型,会使人产生认知混乱和误导。产品的审美功能是通过产品的外在形态特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唤起人们的生活情趣和价值体验,使产品对人具有亲和力。产品的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之间具有内在联系,产品的审美表现应与整个产品的功能目的性相一致,这是根据功能取向的原则。产品的审美表现应围绕其功能内涵展开,并与实用目的和应用场合相协调。产品在实用与外观的统一和实效性与表现性的统一中,取得自身的审美价值,也使功能美成为产品审美形态的核心。审美功能沉默的建筑会说话的建筑会唱歌的建筑形式美:最具象的审美要素1、形式与形式美的概念

形式:形式是结构和材料的外在表现,是由一定的线条、形体、质地、音响等可以为人直接感知的物质属性所构成的整体

形式美:形式美是指事物的形式因素本身的结构关系所产生的审美价值。产品设计的形式只有与效用功能、操作功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方能称为设计形式美。

产品的几何造型,离不开点、线、面造型中的点,是指与整个产品外形相比面积微小的部分。线是产品造型的有力手段。产品的外形轮廓线、各面的交线、面上的分割线,都是明确的造型语言。面是立体的组成部分。静态产品以平面组成为主,运动体则以曲面为主。

材料美:最基础的审美要素1、何谓材料材料一词,出自于拉丁语“物质”的意思,是设计家在创造过程中用来体现设计作品的物质载体。2、材料的特点

第一、材料的情感性。材料的感染力来自于长期与人的关系之中,人类使用物品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与材料发生密切联系的莞城,在这一过程中各种材料固有的特性与人的日常生活的经验相连,使人产生出对材料的各种不同感受,粗糙的、细致的、光洁的、典雅的等感受逐渐上升为审美的因素。第二、材料的质感性。所谓质地,即材料的结构性质,是材料的自然属性及社会属性所显示的一种表面效果。质感的指标:透明度;光滑度;虚实度。第三、材料的肌理性。肌理是指材料的表面组织结构、形态和纹理等形成的效果。人对肌理的感受一般以触觉为基础。质感的指标:立体感;软硬感;分量感;温凉感。

第四、材料的地域性。材料也存在着地域性的差别。“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越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方特产的质量都是由地域性特点的所造成,所谓“地气”一方面是指自然资源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指人文环境的影响,两者又互有联系。地域性材料所创制出的产品在长期的持续的发展中成为了一地的象征或标志物,如景德镇瓷、宜兴紫砂、贵州蜡染、青田石雕、东阳木雕等等。色彩美:最直观的审美要素

1、色彩的基础知识2、色彩的性格和文化内涵3、色彩与产品设计(一)色相

—色彩呈现的面貌

在可见光谱上,人的视觉能感受到红、橙、黄、绿、青、蓝、紫不同特征的色彩,人们给这些可以相互区别的色定出名称,当我们称呼到其中某一色的名称时,就会有一个特定的色彩印象。1、色彩三要素

(二)

明度是区分色调的明暗程度的名称。在同一彩色的色相上,加上白色或黑色,可做成不同的光暗效果。7

(三)纯(彩)度——色彩的纯净度或饱和度是区分色调鲜艳或纯度的名称。

任何一种色相,如果不含白色,黑色,和灰色,它的彩度是最高的。高纯(彩)度低纯(彩)度242.色彩的联觉特性第一、色彩的冷暖第二、色彩的轻重感觉第三、色彩的膨胀与收缩第四、色彩的前进性与后退性第五、色彩艳丽与素雅

第一、色彩的冷暖感

物体通过表面色彩可以给人们或温暖或寒冷或凉爽的感觉。(感官)

第二、色彩的轻重觉

各种色彩给人的轻重感不同,我们从色彩得到的重量感,是质感与色感的复合感觉。

第三、色彩的膨胀与收缩

由于各自的表面色彩相异,能够斌予人不同的面积感觉。色彩的胀缩与色调密切相关,暖色同膨胀色,冷色属收缩色。

色彩的扩张与收缩在平面构成与绘画的色彩构图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例、对称与均衡这些构成法则在涉及到色彩时都须对此予以考虑。第三、色彩的膨胀与收缩

由于各自的表面色彩相异,能够斌予人不同的面积感觉。色彩的胀缩与色调密切相关,暖色同膨胀色,冷色属收缩色。

色彩的扩张与收缩在平面构成与绘画的色彩构图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例、对称与均衡这些构成法则在涉及到色彩时都须对此予以考虑。第四、色彩的前进性与后退性

色彩中我们常把暖色称为前进色,冷色称为后退色

第五、色彩的轻重感:主要与明度有关明度相同时,彩度高的比彩度低的感到轻就色相来讲,冷色轻,暖色重第六、色彩的软硬感主要取决于明度和彩度,与色相关系不大明度较高,彩度又低的色有柔软感,如粉红色明度低,彩度高的色彩有坚硬感3、色彩的性格和文化内涵红色——最初的颜色

不仅代表爱情,还代表仇恨。

第一、血与生命力;第二、一切激情的颜色;第三、贵族和富人的颜色;第四、自由、工人运动与共产主义的红色旗帜;第五、道德上的禁令蓝色——人们喜爱的颜色

像忠诚、蓝色牛仔裤和谎言一样永恒第一、忠诚的颜色;第二、蓝色的渴望之花;第三、介于幻想和谎言之间;第四、放松于蓝色时间;

二、设计中的美感原理与构成法则

内容提纲:一、比例与尺度二、韵律与节奏三、对称与均衡四、多样与统一五、对比与协调六、主从与重点七、变形与变异八、纯化与齐一第三讲城市设计美学

一、城市设计美学的发展历程二、城市设计美学的范畴和要素结构

1、城市的文明和美

东方城市文明

(1)美索不达米亚: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基本是以神庙为中心的自由形式。神庙作为城市最具有号召力的象征性符号,占据了城市的统治地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成为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宗教美学的表现力直到今天也没有完全消失。

一、城市设计美学的发展历程(2)印度:公元前三千年印度的城市规划和设计水平达到了极具理性和活力的高度,不仅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案是先进的,而且也是非常独特的。诸如当时的如莫恒卓·达罗等大城市,是经过严格规划、精细设计的方格网状布局。(3)中国:古代中国的城市,特别是都城和行政中心,往往都是按照一定的制度进行规划和设计的。城市的大小、城市内部的道路宽度、城墙的高度以及建筑的颜色都是受等级制约而体现出差别。影响中国城市设计的思想主要有儒家思想和阴阳五行风水思想。几千年来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直接导致了中国古代城市严格的轴线与对称形式,并发展成为城市布局的等级制度。风水思想其实是关于人与自然之间相服相生、永世相融的思想观念。埃及、希腊、罗马的城市文明(1)埃及:古埃及的城市是死者的城市,是法老的城市。(2)希腊:雅典卫城(王宫所在地)代表了古希腊城邦的所有成就。城市空间的多样性是古希腊人为城市设计做出的又一重大贡献,除了卫城,海域剧场、体育馆和城市广场。脱胎于圣地、神庙的古希腊城市广场是古希腊民主正式、宗教活动和市民社会生活多样化的需要2、中世纪城市的美学成就(1)有机性:中世纪城市设计最主要的成就是有机性。中世纪的建筑,完全依据当地的生活条件和地形环境自然形成,建筑师们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不规则的自然地形、山石,按照这种自然的地形建设城市。(2)协调性:建筑的协调,建筑形式的协调时中世纪城市协调的第一个方面;与自然的协调,注重建筑与自然形式之间的协调。(3)多样性:弯曲变化的街道体系;广场的形态各异;建筑风格多样;城市色彩统一而有变化3、现代城市设计美学思想的理论基础艺术说——卡米诺·西特的城市设计艺术思想

卡米诺·西特,奥地利建筑师,被推崇为此案带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学活的奠基人。提出城市不仅要给居民以保护,还要给居民以快乐,城市除了技术,还要考虑艺术问题。要注意三个基本问题:灵活性、和谐性、空间有机的围合。技术说——索利亚·马塔的线型城市思想索利亚·马塔,西班牙进步论者。提出了“线型城市”,以沿着基础设施群安排线性居住区。“线型城市”展示了依靠交通改变城市结构的新方法。自然说——埃布尼泽·霍华德的花园城市思想

埃布尼泽·霍华德19世纪英国社会活动家。提出“花园城市",认为城市不应无限制扩张,要使城市布满各种绿地,绿地在空间上互相联系,交织成网,理想的城市应该集城市与乡村的有点与一身。二、城市设计美学的范畴和要素结构

1、城市设计美学的范畴2、城市设计美学的构成要素1、艺术范畴——真、善、美

真的城市形态

城市形态指的是城市的空间、建筑、环境与人所共同形成的整体的构成关系。它直接反映了一座城市的结构形式和类型特点,反映了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历史图式,反映了城市的文化特征。

“善”的城市环境

这里所说的城市环境,主要指的是城市的文脉环境。文脉(Context):最早源于语言学范畴,狭义指一种文化的脉络,广义指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的式样系统。城市的文脉,是城市赖以存在的背景,是与城市的内在本质相关联的那些背景。一切决定城市的产生、发展及城市形态的显性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