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参考5篇_第1页
教学设计方案参考5篇_第2页
教学设计方案参考5篇_第3页
教学设计方案参考5篇_第4页
教学设计方案参考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教学设计方案参考5篇教学设计方案参考5篇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遂开展,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表明概括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下面我给大家带来教学设计方案参考,梦想大家热爱!

教学设计方案参考1

教学目标

1、会认“江、南”等9个字,熟悉三点水、草字头两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背诵诗歌。

3、结合插图,通过吟诵,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诚恳感受江南水乡的美景以及人们采莲的快乐场景。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背诵诗歌。学习吟诵,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打定

PPT课件,生字卡,小鱼道具

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

理解题目,熟悉汉字;看图说话,了解诗文。

“江”字的构成,学偏旁“三点水”,说一说“三点水”的汉字,写“水”的甲骨文,理解“象形字”。

“南”的读音,与“蓝”天的“蓝”字识别,学习方位词“东、西、南、北”,理解生活中的方位以及地图上的方位。

看地图,风景图理解“江南”。

看课文插图,说一说图意。

听古诗读诵,了解内容。

其次板块:

认读汉字,理解字义;读诵诗文,读准读熟。

出示带拼音的汉字:江南可采莲鱼东西北,读准音。去掉注音,再次朗读。

学习“鱼”(复习“象形字”),学习“采”(理解“会意字”)

学习“莲”(学习“草字头”;莲花、莲叶、莲蓬、莲子的图片)

看图理解“何田田”

练习读诵诗文(强调“an”韵拖长;采用多种方法读纯熟)

第三板块:

赏识音画,涂色听吟;角色表演,开启诗境。

观看动画介绍“汉乐府”(乐府诗是“唱”出来的)

赏识音画视频(水墨版《江南采莲图》:荷塘风景美好,采莲的男童天真心爱,小鱼活泼灵动;吟诵声音美好)

给采莲图涂色(同步反复播放《江南》的吟诵)

分角色表演(全体参与,整个教室就是荷塘。主唱在中间,和唱站四方。大片面学生表演莲叶莲花,随风摇曳。选几位同学表演小鱼,自由穿梭。这样吟诵起来就穿越回汉朝喧嚷的采莲场景里了。)

课后作业:

背诵或吟诵《江南》给家人听

和家长一起学习白居易的《小池》

和小伙伴一起用吟诵的方式排演《江南》(选做)

教后反思

进入古诗去学习,而不是“在诗外”学习。这节课的教学表达了这一教学理念。进入古诗的学习就是与与诗中的仆人公“共情”的学习。这样的学习入情入境也“入心”。学生当然热爱,不仅热爱读诵,更热爱全身心投入的表演。用整个身心去学习是学习古诗文的最正确方式。

如何进入古诗,以下两点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课堂上播放视频。气韵生动的水墨动画,美好入耳的古诗吟诵把大家带到了汉朝劳动人民采莲的欢快场景里。

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学习,学生参与的热心高,思维也分外活跃。每个孩子或是活泼、淘气的小鱼,或是风中摇曳的荷叶、荷花、莲蓬,或是喜悦的采莲人。整个教室就是一片荷塘。这样的情境,在每个孩子的心里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最受接待的角色是小鱼。课后,孩子们自发制作小鱼道具,轻声吟诵“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乐此不疲。

可惜的是这节课的内容安置过多,读诵练习不够充分。假设把“象形字”“会意字”的学识,把汉字字形的教学安置到其次课时。这一节的教学重难点会得到更好的突破与落实。另外,分角色表演的环节还理应有更用心的设计与打定。

教学设计方案参考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4/4拍歌曲美好的意境,感受家庭的和暖,深情的演唱歌曲。

2.引导学生熟悉全音符、了解4/4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声断气连的歌咏。

教学难点:

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查看一下老师带来的图片,有哪位同学可以看图片给我们讲一个小故事。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通过讲故事提高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留心凝听歌曲的充实音响,对唱曲有初步的感受。

二、教唱歌曲

1.完整凝听《小船》的范唱,让学生再次感受4/4拍的韵律,进一步熟谙4/4拍的强弱规律。

2.用哼鸣模唱歌曲旋律。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教师带唱。

3.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歌曲,学生轻声跟唱,学生随音乐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掌管歌曲的速度和心绪,进一步学习四四拍的节奏韵律,并能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

4.熟谙歌曲旋律。

(1)提问:感受歌曲是什么心绪(从心绪、节拍、速度等方面考虑)?

(2)复习3/4拍号的含义和强弱规律,引导学生学习4/4拍号的含义和强弱规律。

(3)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如第一拍拍手;其次拍手开启;第三拍拍腿;第四拍手开启。

三、歌曲处理

1.指导学生演唱好弱起拍,休止符处声断气连,留神倚音的演唱。

2.终止音要唱满四拍,讲解全音符,让学生了解全音符的外形和时值。

3.这首歌曲表现的是小仆人公感到了家庭的和暖,父母的关爱,你们觉得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达呢?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的练习、分析和对全音符的理解,让学生从中感受对父母的亲情和对家庭的亲情,同时也是对学生举行道德教导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歌曲,感受到了家庭的和暖,父母的关爱,你们觉得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劳绩来回报你的爸爸和妈妈呢?

教学设计方案参考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熟悉6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两段。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的美,激发学生对首都的喜欢。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学过《看雪》这篇文章后,你想不想知道我们的首都北京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北京,去了解一下这个美观的城市。

2.出示投影:(天安门)图上是北京的什么地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课文是怎样描写图上的景物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要求初步读通课文。

2.教师范读课文(或放录音)。请大家留神字的读音。

3.学生再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4.学生汇报。教师出示下面的词语,请大家读一读。

5.记准字形: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出示下面的生字:

1)学生自由识记,用自己热爱的`方法识记生字。

2)小组议论,交流识字方法。

3)对大家认为对比难的字或教师认为易错的字举行重点指导。

央:结果一笔是捺。

瓦:笔顺是,一共四笔。

碑:右边的笔顺是撇、竖、横折、横、撇、横、竖

6.指导书写:

阔:门要写得宽大一点。

雄:左右一样宽,右边的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碑:左窄右宽。

三、课堂练习。

1.学生自由练习,完成课后2题。

2.作业表示。

3.师生评改。

教学设计方案参考4

目标:

学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熟悉本课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才能目标:体会的描写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

体会夹竹桃的妙处,感受植物之美。

难点:

懂得为什么爱好夹竹桃。

教法:

读中感悟。学法:自主探究。

教具:

搜集有关夹竹桃的资料。

流程:

一、组织教学

二、倒入阅读,激发兴趣

直接板书夹竹桃,齐读课题,简介、顺势引入课文。

三、初读课文,读顺课文。

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世字新词,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每段文字分别写了什么?

2.默读课文,课文是怎样概括介绍的呢?

五、精读课文能,领悟夹竹桃的“妙处”。

1.站在的角度看,夹竹的哪些“妙处”引起了的爱好?

2.站在自己的角度,你心中夹竹桃是怎样的?

3.读了课文,你也热爱夹竹桃吗?为什么?

六、领悟写法,学习表达。

1.在表现夹竹桃的时候,运用的是什么写法?明白运用了比较和反衬的方法。

教学设计方案参考5

1、学识目标:

⑴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⑵了解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2、才能目标:

培养阅读和赏识戏剧文学的才能。

⑴指导学生诵读,领会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⑵品评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

3、情感目标:

理解并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

1、听——读——赏——读:

让学生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体悟、理解。

2、课堂议论:

培养学生阅读赏识才能,形成朗读、思维、说话多维交流。

3、多媒体创设情境:

调动学生各种器官的感受,理解课文,走进人物。

1课时。

一、课前打定——预习

供给参考书籍及相关网站,让学生走进戏剧,走进郭沫若,走进屈原。

二、导入新课

学生用多媒体表示相关资料,交流有关感受。

教师播放《橘颂》的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学生感受草木飒飒的悲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沅水岸边的仰天长问,情境导人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

多媒体课件呈现情境及课文录音,学生赏识体验,品评文章语言,体悟文章气势,并谈整体感受。

四、研习课文

1、学生诵读,以读带品,体会文章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2、小组交流、议论品读感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