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_第1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_第2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_第3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_第4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22页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42.0分)下列四种生活现象中,与其他三种有本质不同的是()A.蜡烛熔化 B.香水飘香 C.点燃火柴 D.玻璃破碎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中三条都正确的选项是()A.物质构成B.实验操作①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或离子

②空气、液氮、过氧化氢中都含有氧分子

③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①制取气体:先加药品后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可燃性气体燃烧:先检验纯度后点燃

③称量一定质量药品,先加药品后加砝码C.性质与用途D.物质鉴别①氢气密度小--填充探空气球

②氧气具有助燃性--除去色素和异味

③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除去色素和异味①鉴别空气、呼出气体--用燃着的小木条

②鉴别CO2、N2--用澄清石灰水

③鉴别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A.A B.B C.C D.D科学实验是人类获取科学知识、验证科学理论的重要手段,其中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很重要,以下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纯净物:氦气、石灰水

B.氧化物:氧化镁、五氧化二磷

C.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D.缓慢氧化:钢铁生锈、蜡烛燃烧熟练运用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关键,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A.2个钙离子:2Ca2+ B.高锰酸钾的化学式:K2MnO4

C.两个一氧化碳分子:2Co D.铵根离子:NH4下列实验事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选项实验事实观点A1g冰加热融化成1g水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B水通电可以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分子是可分的C少量蔗糖加入水中,不久“消失”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分子间存在间隔A.A B.B C.C D.D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更加直观、简明、易记。下列表示错误的是()A.等质量金属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B.含氮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C.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

D.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镁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镁离子的质子数

C.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木炭和活性炭都具有吸附性 B.金刚石和石墨硬度都很大

C.C与CO2反应放出热量 D.CO和CO2都具有还原性下列有关物质除杂、鉴别、分离的说法正确的是()A.向混有MgCl2的NaCl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得到无杂质的NaCl溶液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可以通过点燃的方法

C.鉴别铜粉和铁粉的方法: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的是铁粉

D.依次通过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可分离硝酸钠和碳酸钾下列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A.氧化铝:AIO B.氯化亚铁:FeCl3

C.氢氧化镁:MgOH2 D.氧化钠:Na2O已知浓硝酸是一种易挥发的强酸,见光时发生如下反应:4HNO32H2O+4NO2↑+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X是()A.N2O B.O2 C.NO2 D.NO下列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A.点燃打火机检查瓶装液化石油气是否漏气

B.图书档案起火时,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

C.点燃氢气前先进行验纯

D.不慎打翻的酒精灯在桌面上燃烧,立即用水冲灭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根据图示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生成两种物质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2.0分)(8分)⑴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氧元素______,3个磷原子_____,2个钠离子_____,2个氮分子_____,二氧化硫中硫元素显正四价___________。

⑵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_____个电子,形成镁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____。实验老师请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帮助他将失去标签的盐酸、氢氧化钠和硝酸钾三瓶溶液鉴别出来,重新贴好标签.为了鉴别这三种溶液,他们用试管各取三种溶液少许,编号为A、B、C,分别滴加酚酞试液,观察到A溶液变红色,B、C两溶液无变化;另用两支试管再各取B、C少许,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观察到C溶液有气泡产生,B溶液无变化.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请你推测:

(1)A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B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2)C溶液滴加碳酸钠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沉淀、过滤和吸附是工业中常用的净水方法。水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加入明矾沉降后,通过______将其除去,常用______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可用______检验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可以通过______降低水的硬度。

(3)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组成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4.6g某纯净物X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8.8gCO2和5.4gH2O,则X中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0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1)电镀或焊接前,常用稀硫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反应原理

。(2)工人在切割钢板时,常用硫酸铜溶液画线,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反应原理

。画出的线为_____色。下列是小丽同学从不同角度整理的有关空气的笔记,请你帮她补充完整。

(1)用微粒观点认识空气:如用“O”表示氮原子。则“”可表示的微粒是______(填名称);

(2)利用催化剂将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转化为氮气和二氧化碳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该反应中一氧化碳、一氧化氮、氮气、二氧化碳的微粒个数比为______。

③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生成物氮气的质量比为______。

(3)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PM2.5

②PM2.5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③PM2.5的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差不多

(4)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______(填序号)。

①CO②CO2③SO2④NO2

(5)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建议人们应该做到______(填字母序号)。

A.工厂加高烟囱排放废气

B.步行、骑自行车等出行

C.发展高炉炼铁和水泥厂建设,促进我国城镇化建设

D.城市建设或道路建设中用纱网覆盖裸露的沙土堆理化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防雾霾口罩中的活性炭对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起______作用。

(2)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______。

(3)区分家中的小苏打和食盐,加入白醋,出现______现象的是小苏打。

(4)公交车上备有的灭火毯是由不可燃的材料制作而成,一旦发生起火立即用灭火毯盖住火焰,直至火灭。利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

(5)金属铝在空气中耐腐蚀,是因为_____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三位同学对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通入CO2变红色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

【提出问题】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假设】(1)是水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2)______;

(3)______.

【查阅资料】浓硫酸不能和CO2反应,能吸收大量水分,可用于气体干燥.

【实验】

【实验分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编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②______.

(2)写出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①实验过程中,装置C内蓝色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这说明______.

②装置D中胶头滴管中的蒸馏水在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前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未见试纸发生颜色变化,当有二氧化碳通过时发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此现象说明______.

【结论】原假设______成立[选填(1),(2),(3)编号].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火力发电厂用燃煤进行发电,由于煤中含有硫元素,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所以该发电厂采用石灰石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以防止污染大气,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2SO2+O2

2CaSO4+2CO2若用2000t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能吸收多少吨的二氧化硫气体?

答案和解析1.【答案】C

【解析】解:A、蜡烛熔化过程中,只是蜡烛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香水飘香过程中,只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火柴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玻璃破碎过程中,只是玻璃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而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

2.【答案】D

【解析】解:A、②中液氮为氮气,不含有氧分子,所以A错误;

B、①制取气体时先检查气密性再装药品,所以B错误;

C、②氧气助燃性是支持燃烧,不具有除色素和异味的用途,所以C错误;

D、氮①气不支持燃烧,空气可以;②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氮气不可;③硬水可使肥皂水气泡减少,浮渣增多,软水不可,三种方法都可区别不同成分,故D正确。

故选:D。

A、考查物质构成、及各种离子的性质;

B、考查实验安全操作规范:装置气密性检查,可燃气体点燃规则,天平使用规则。

C、物质性质应用: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漂浮于上层;氧气可支持燃烧,利用活性炭吸附性除去色素和异味;

D、常见物质的鉴别方法:氮气不支持燃烧,空气可以;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氮气不可;硬水可使肥皂水气泡减少,浮渣增多,软水不可。

根据题目信息直接分析,从选项中直接解决问题,提高解题效率。

3.【答案】C

【解析】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4.【答案】B

【解析】解:A、氦气属于纯净物,石灰水中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氧化镁、五氧化二磷都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C、化学反应的类型有四个: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氧化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故选项错误;

D、钢铁生锈属于缓慢氧化,蜡烛燃烧属于剧烈氧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A、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B、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C、化学反应的类型有四个: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D、缓慢氧化。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等,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5.【答案】A

【解析】解:A、2Ca2+表示的是2个钙离子,正确;

B、高锰酸钾的化学式为KMnO4,错误;

C、两个一氧化碳分子表示为2CO,错误;

D、铵根离子的符号为NH4+,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6.【答案】A

【解析】解:A、1g冰加热融化成1g水,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解释错误。

B、水通电可以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C、少量蔗糖加入水中,不久“消失”,是因为蔗糖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D、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A

【解析】解:A、根据生成氢气的计算公式,等质量镁、铝铁三种金属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铁<镁<铝。A错误;

B、利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氮气中氮元素化合价为0,氧为-2价,可计算一氧化氮中氮元素化合价为+2价,二氧化氮中氮元素为+4价,图中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B正确。

C、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氧硅铝,C正确;

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铁、铜、银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铁、铜、银,D正确;

故选:A。

A、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计算公式分析;

B、根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分析。

C、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分析;

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分析;

本题考查了常见的用数轴法表示化学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

8.【答案】D

【解析】解:A、质子数相同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例如水分子和氖原子,故A错;

B、镁原子和镁离子的区别是核外电子数不同,核内质子数相同,故B错;

C、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再分为原子核和电子,故C错;

D、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D正确。

故选:D。

A、质子数相同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根据镁原子和镁离子的区别考虑;

C、原子可再分;

D、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考虑。

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原子的构成,原子和离子的区别,熟悉构成物质的微粒。

9.【答案】A

【解析】解:A、木炭和活性炭均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都具有吸附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B、金刚石的硬度很大,石墨很软,故选项说法错误。

C、C与CO2反应吸收热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D、CO具有还原性,CO2不具有还原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C

【解析】解:A、向混有MgCl2的NaCl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滤得到的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的是铁粉,无明显现象的是铁粉,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硝酸钠和碳酸钾均易溶于水,不能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C、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硝酸钠和碳酸钾均易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除杂质的必需条件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D

【解析】解:A、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故选项化学式书写错误.

B、氯化亚铁中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FeCl2,故选项化学式书写错误.

C、氢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氢氧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Mg(OH)2,故选项化学式书写错误.

D、氧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Na2O,故选项化学式书写正确.

故选:D.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答案】B

【解析】解:由4HNO32H2O+4NO2↑+X↑可知,反应前后氢原子都是4个,氮原子都是4个,反应前氧原子是12个,反应后应该是12个,其中2个包含在X中,则X是O2。

故选:B。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3.【答案】C

【解析】解:A、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所以不能点燃打火机检查瓶装液化石油气是否漏气,故错误;

B、图书档案起火时,不能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会损坏图书,故错误;

C、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所以点燃氢气前先进行验纯,故正确;

D、酒精洒在实验桌上起火燃烧时,用湿布盖灭,不可用水扑灭,故错误;

故选:C。

A、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

B、根据灭火原理解答;

C、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

D、根据灭火原理解答。

化学来源与生产、生活,又服务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之一,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领会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14.【答案】B

【解析】解:

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生成物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是一种物质.故A说法不正确;

B、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B说法正确;

C、由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发生改变.故C说法不正确;

D、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变化中发生了变化,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B.

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分析生成物的种类;分析反应的特点,判断反应的类型.

模型能直观地表示了变化的微观过程;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15.【答案】

【解析】解析:(1)氧元素、3个磷原子、2个钠离子、2个氮分子、二氧化硫中硫元素显正四价分别为(2)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的符号为.

16.【答案】NaOH

KNO3

2HCl+Na2CO3=2NaCl+H2O+CO2↑

【解析】解:(1)A溶液使酚酞变红,故A为氢氧化钠溶液,B、C遇酚酞不变色,B、C就是盐酸和氯化钠溶液中的一种,C溶液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C就是盐酸,B就是硝酸钾溶液;

(2)盐酸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Na2CO3=2NaCl+H2O+CO2↑

故答案为:(1)盐酸;氢氧化钠

(2)2HCl+Na2CO3=2NaCl+H2O+CO2↑

盐酸、氯化钠、氢氧化钠三种溶液分别呈酸性、中性和碱性,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遇酸性和中性溶液不变色;碳酸盐能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此题主要考查了用指示剂鉴别溶液的酸碱性和碳酸盐的性质,熟练掌握指示剂的变色情况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7.【答案】过滤

活性炭

肥皂水

煮沸

2H2O2H2↑+O2↑

氢、氧元素

【解析】解:

(1)沉淀、过滤和吸附是工业中常用的净水方法。水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加入明矾沉降后,通过过滤将其除去;活性炭吸附,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等;

(2)生活中区分硬水和软水的常用方法是加入肥皂水,若浮渣多,泡沫少,该待测水为硬水;若浮渣少,泡沫多,该待测水为软水;生活中可以通过加热煮沸降低水的硬度;

(3)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

2H2↑+O2↑;电解水时正极生成的是氧气,负极生成的是氢气,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答案:

(1)过滤;活性炭;

(2)肥皂水;煮沸;

(3)2H2O

2H2↑+O2↑;氢、氧元素;

(1)根据净水的知识进行分析水中含有的不溶性固体大颗粒杂质可以通过沉降除去;不溶性小颗粒固体杂质可以通过过滤除去;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

(2)根据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及转化方法解答;

(3)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回答:电解水时正极生成的是氧气,负极生成的是氢气,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本题主要考查净化水的方法,解答时要理解通过一系列净化过程可以除去哪些物质,不能除去哪些物质。

18.【答案】CH4+2O2CO2+2H2O

1.6g

【解析】解: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充分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CH4+2O2CO2+2H2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都来自于该纯净物X.8.8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8.8g×=2.4g,5.4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5.4g×=0.6g,则X中氧元素的质量为4.6g-2.4g-0.6g=1.6g。

故填:CH4+2O2CO2+2H2O;1.6g。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充分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

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的知识,难度不大。

19.【答案】(1)Fe2O3+3H2SO4=Fe2(SO4)3+3H2O;(2)Fe+CuSO4=Cu+FeSO4;红。

【解析】(1)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稀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

(2)工人在切割钢板时,用硫酸铜溶液画线,是利用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铜为红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故答案为:(1)Fe2O3+3H2SO4=Fe2(SO4)3+3H2O;(2)Fe+CuSO4=Cu+FeSO4;红。

20.【答案】(1)氮分子

(2)①2CO+2NON2+2CO2

②2:2:1:2

③2:1

(3)③

(4)①③④(5)

BD

【解析】解:(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用“”可表示的微粒是氮分子;故填:氮分子;

(2)①根据图示可得反应的方程式为:2CO+2NON2+2CO2,故填:2CO+2NON2+2CO2;

②观察反应的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一氧化碳、一氧化氮、氮气、二氧化碳的微粒个数比为2:2:1:2,故填:2:2:1:2;

③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生成物氮气的质量比为:2×(12+16):(14×2)=2:1;故填:2:1;

(3)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所以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PM2.5,故正确;

②PM2.5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故B正确;

③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所以要比分子大得多,故错误;

故填:③;

(4)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CO、SO2、NO2、O3(臭氧)。故填:①③④;

(5)A.工厂通过加高烟囱解决废气排放问题,不能减少空气污染物的产生,故错误;

B.步行、骑自行车等出行工作或学习,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了污染物排放,故正确;

C.发展高炉炼铁和水泥厂建设,会排放出大量的粉尘,故错误;

D.城市建设或道路建设中用纱网覆盖裸露的沙土堆可以减少粉尘的产生,故正确。

故填:BD。本题通过空气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都是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有利于解答本类题。

21.【答案】吸附

煮沸

气泡

使可燃物隔绝氧气

铝表面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解析】解:(1)防雾霾口罩中的活性炭对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起吸附作用,故填:吸附;

(2)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煮沸,故填:煮沸;

(3)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故区分家中的小苏打和食盐,加入白醋,出现气泡现象的是小苏打,故填:气泡;

(4)发生起火立即用灭火毯盖住火焰,直至火灭,利用的灭火原理是使可燃物隔绝氧气,故填:使可燃物隔绝氧气;

(5)金属铝在空气中耐腐蚀,是因为铝表面易形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