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竞赛课件:微生物学之微生物学的发现和发展_第1页
高中生物竞赛课件:微生物学之微生物学的发现和发展_第2页
高中生物竞赛课件:微生物学之微生物学的发现和发展_第3页
高中生物竞赛课件:微生物学之微生物学的发现和发展_第4页
高中生物竞赛课件:微生物学之微生物学的发现和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绪论1、微生物的发现我国8000年前就开始出现了曲蘖酿酒4000年前埃及人已学会烘制面包和酿制果酒2500年前发明酿酱、醋,用曲治消化道疾病公元6世纪(北魏时期)贾思勰的巨著“齐民要术”,酿酒等工艺公元2世纪,张仲景:禁食病死兽类的肉和不清洁食物公元前112年-212年间,华佗:“割腐肉以防传染”公元9世纪痘浆法、痘衣法预防天花1346年,克里米亚半岛上的法卡城之战(鞑靼人攻,罗马人守)中世纪欧洲的隔离检查制度,及焚烧病人衣物防止传染病传播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1、微生物的发现16世纪,罗马医生G.Fracastoro提出疾病是由肉眼看不见的生物(ivingcreatures)引起的1641年,明末医生吴又可提出“戾气”学说,传染病是一种看不见的“戾气”,传播途径以口、鼻为主微生物引起疾病的理论为什么在几千年的漫长岁月中人们一直没有发现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相关的微生物?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1、微生物的发现BrockBiologyofMicroorganisms.Pearson.16th.GlobalEdition(2021)16世纪末17世纪初罗伯特·胡克,1664年观察到生长在皮革表面及蔷薇枯叶上的霉菌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1、微生物的发现1676年,微生物学的先驱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yvanleeuwenhoek)观察到了细菌和原生动物,首次揭示微生物界1680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Microbiology.AnIntroduction.Pearson.13th(2019)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1676年,微生物学的先驱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yvanleeuwenhoek)观察到了细菌和原生动物,首次揭示微生物界1680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1、微生物的发现Microbiology.AnIntroduction.Pearson.13th(2019)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2、微生物的发展19世纪中期,法国路易斯·巴斯德和德国罗伯特·柯赫为代表的科学家将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阶段,揭示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并建立了分离、培养、接种和灭菌等一系列独特的微生物技术,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奠基者法国人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德国人柯赫(RobertKoch)(1843~1910)2、微生物的发展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2、微生物的发展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法国人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彻底否定了“自生说”(一切生物是自然发生的)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2、微生物的发展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法国人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彻底否定了“自生说”曲颈瓶实验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空气中确实含有微生物,引起有机质的腐败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2、微生物的发展法国人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免疫学——预防接种Jenner早在1798年发明种痘法可预防天花,但却不了解免疫过程的基本机制,因此没能获得继续发展1877年,巴斯德研究鸡霍乱,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后注入鸡体内可诱发免疫性,以预防鸡霍乱病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彻底否定了“自生说”(一切生物是自然发生的)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2、微生物的发展法国人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免疫学——预防接种Jenner早在1798年发明种痘法可预防天花,但却不了解免疫过程的基本机制,因此没能获得继续发展1877年,巴斯德研究鸡霍乱,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后注入鸡体内可诱发免疫性,以预防鸡霍乱病研究牛、羊炭疽病和狂犬病,首次制成狂犬疫苗(1885年首次应用于人身上),证实其免疫学说,为人类防病、治病做出了重大贡献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彻底否定了“自生说”(一切生物是自然发生的)2、微生物的发展法国人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免疫学——预防接种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在60~65℃温度下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的一种消毒法)家蚕软化病问题的解决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彻底否定了“自生说”(一切生物是自然发生的)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2、微生物的发展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法国人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彻底否定了“自生说”免疫学——预防接种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在60~65℃温度下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的一种消毒法)家蚕软化病问题的解决BrockBiologyofMicroorganisms.Pearson.16th.GlobalEdition(2021)2、微生物的发展微生物基本操作技术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微生物配置不同培养基培养不同的微生物流动蒸汽灭菌德国人柯赫(RobertKoch)(1843~1910)消灭所有的微生物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2、微生物的发展微生物基本操作技术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微生物配置不同培养基培养不同的微生物流动蒸汽灭菌染色观察和显微拍摄德国人柯赫(RobertKoch)(1843~1910)观察透明的微生物记录实验结果微生物学真正成为了一门学科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2、微生物的发展证实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体德国人柯赫(RobertKoch)(1843~1910)发现肺结核的病原菌——结核杆菌(1905年获诺贝尔奖)结核菌素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1882年3月24日,《纽约时报》、《泰晤士报》都沸腾了。世界卫生组织甚至宣布,以后每年的3月24日都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2、微生物的发展证实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体德国人柯赫(RobertKoch)(1843~1910)发现肺结核的病原菌——结核杆菌(1905年获诺贝尔奖)结核菌素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发现肺结核的病原菌——结核杆菌(1905年获诺贝尔奖)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2、微生物的发展证实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体德国人柯赫(RobertKoch)(1843~1910)结核菌素肺切片痰液储存在玻璃盒内的凝固血清的玻璃板,以防止污染取自左图的结核杆菌2、微生物的发展证实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体德国人柯赫(RobertKoch)(1843~1910)发现肺结核的病原菌——结核杆菌(1905年获诺贝尔奖)结核菌素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2、微生物的发展证实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体德国人柯赫(RobertKoch)(1843~1910)发现肺结核的病原菌——结核杆菌(1905年获诺贝尔奖)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一柯赫法则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2、微生物的发展柯赫法则病原微生物只出现于患病的个体,健康的个体中不存在染色技术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2、微生物的发展柯赫法则从寄主体内分离病原微生物纯培养技术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2、微生物的发展柯赫法则分离得到的微生物回接到健康的寄主身上可使其产生相同的疾病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2、微生物的发展柯赫法则从患病的寄主身上可以重新分离出相同的微生物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2、微生物的发展柯赫法则从患病的寄主身上可以重新分离出相同的微生物满足以上原则才能确定引起某种疾病的病原体,其关键是病原体必须是可培养的分离得到的微生物回接到健康的寄主身上可使其产生相同的疾病从寄主体内分离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只出现于患病的个体,健康的个体中不存在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2、微生物的发展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2、微生物的发展重大事件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2、微生物的发展重大事件1900年获诺贝尔奖,第一个获诺贝尔奖的微生物学家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2、微生物的发展重大事件德国科学家科赫法则细菌过滤器病毒学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2、微生物的发展重大事件DNA是遗传物质的确证外源遗传物质导入细胞的基因重组技术的建立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2、微生物的发展重大事件懒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2、微生物的发展重大事件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1962年获诺贝尔奖2、微生物的发展重大事件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基因工程技术的出现2、微生物的发展重大事件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2、微生物的发展重大事件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2、微生物的发展重大事件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2、微生物的发展重大事件二、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