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登高》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登高》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登高》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登高》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高

课前演讲

要求:1.声音洪亮。2.流利,有激情。3.能与同学们互动,或调动同学们激情。

学习目标1.围绕诗词“诗体风格”特点归类本单元的诗歌,说出自己对诗体风格的认知。2.从形象、语言、技巧、情感的角度鉴赏诗歌,明确诗人是如何展现不同的人生状态和审美追求的。3.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体式风格,创作出一首诗词,体现对社会或人生的独特思考和感悟。走近作者杜甫的政治理想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1、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杜甫是我国现实主义大诗人.其诗歌被称为“诗史”,他被称为“诗圣”。2.“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3.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诵读经典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读书和壮游时期35岁以前)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困守长安时期35—44岁)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战乱流离时期45——48)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漂泊西南时期48—58岁)活动一:找出前两联中的意象,分析意象的特点,品味诗歌的意境。(总结意象的作用)活动二:

笼罩全诗的是一种“悲”情,请分析概括诗中“悲”的内涵。(至少写出5项)活动三:

说一说你心中的杜甫。学习活动

《登高》诗中出现了哪些主要意象?使人听到它的叫声感到非常悲凉。古人用袁鸣代表悲伤之情鸣猿——在空中盘旋,说明它无处停息,比喻孤独无依。飞鸟——落木——落叶飘零,已是晚秋,暗喻杜甫的人生也走到了生命的晚秋。一泻千里,比喻时间的流逝。长江——风,天——“风”之“急”显得咄咄逼人“天”之“高”则使人感到自身的渺小。如此一来,悲凉之感顿出。深入思考《登高》首联和颔联运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萧萧而下的落叶、滚滚而逝的江水。这两联借景抒情,浑然一体、境界深远,营造出了雄浑苍凉深邃悠远的意境,渲染了诗人登高望远的不尽悲凉。①营造氛围、环境或意境“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②奠定情感基调。“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③借景抒情,抒发情感。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意象作用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宋代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析此联云:“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八意”,即八可悲: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亲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独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

登高诗情感梳理一、思乡怀人,漂泊、思乡、孤寂之感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二、伤今三、伤己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四、抒怀励志与理性反思王安石《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般表达式

“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描绘出一幅……的图画,营造了……氛围,表达了……的感情。”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羁旅之恨(作客他乡),怀乡之情,垂暮之感,衰病之痛,孤独之悲,身世之悲,国家之恨。急风、猿啸、白沙、清渚、落木、悲秋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巩固训练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风雨、飘飞的落叶、归雁、孤舟、霜、月、枫桥渲染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浪淘沙·秋江张炎万里一飞蓬,吟老丹枫。潮生潮落海门东。三两点鸥沙外月,闲意谁同?

一色与天通,绝去尘红。渔歌忽断荻花风。烟水自流心不竞,长笛霜空。

【注】张炎,南宋词人,宋亡后曾北游元都谋官,后失意南归,落魄而终。问:上片中的“飞蓬”“鸥”两个意象分别有何作用?(4分)①“飞蓬”用了比喻手法,作者把自己比作漂泊不定的蓬草,体现了孤苦无依、凄凉的心境;(2分)②

“鸥鸟”用了反衬手法,用鸥鸟的闲适反衬作者的悲苦。(2分)链接高考

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意象的把握也可以结合整首诗歌的意境来进行逆向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