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谏逐客书》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谏逐客书》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谏逐客书》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谏逐客书》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李斯其人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2、把握文中第一自然段重要实词、虚词、通假、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3、梳理、研读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自学指导一

学习《导学案》110页“识作者”“知背景”“晓常识”的本课相关内容。(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相关文学常识)3分钟李斯(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字通古,汝南上蔡人。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参与制定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的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基本格局。秦始皇死后,勾结内官赵高伪造遗诏,迫令公子扶苏自杀,拥立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秦二世二年(前208年),父子腰斩于咸阳,夷灭三族

李斯其人

公元前238年,地处秦国东邻的韩国,因忧患秦国吞并六国,故派水工郑国入秦,借为秦国筑渠兴修水利以消耗秦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阻止秦国东征。郑国阴谋败露,秦国宗室大臣纷纷要求秦王驱逐客卿。秦始皇在公元前237年下令逐客,李斯也在被逐之列。就在被逐出境的途中,李斯写下了有名的《谏逐客书》,劝阻秦王。秦王采纳了他的意见,立即派人将李斯追回,任命为廷尉(最高司法官),并下令废除逐客令。知背景

古代的一种文体,即书信。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写给谁,信题多为“报……书”“与……书”“上……书”,“答……书”等。如:《报任安书》(司马迁)《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等。此外,“书”在文言文标题中还有另一种用法,用作动词,作书写、记载讲,如明人高启的《书博鸡者事》,就是“记斗鸡玩赌者的故事”的意思。晓常识题解“谏”,旧时称规劝君主或尊长,使其改正错误。这里的“书”不是书信,而是上书、奏章,为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逐条分析事理的一种公文文体,与“表”性质类似。“客”,客卿,指的是那些在秦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谏逐客书”,即就逐客一事劝谏秦王而写的奏章。自学指导二

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自主朗读课文并解决疑难字词字音。(5分钟)缪

駃騠

梳理字词缪mù

蹇jiǎn施yì

穰rǎng鄢yān郢yǐng皋gāo鼍tuó

赍jī

瓮wèng髀bì駃騠juétí自学指导三自主朗读第一自然段:(10分钟)1、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第一自然段。2、思考:

本文开头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本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驳斥当时的舆论?本段论证思路是怎样的?窃:谦辞。私自,私下。

由余:原为戎王的臣子,后入秦,为秦穆公重用,帮助秦国攻灭西戎众多小国,称霸西戎。

戎:古代对西部少数民族的称呼。

百里奚:原为虞国大夫。虞亡时为晋所俘,作为晋献公女陪嫁之奴入秦。后逃亡到楚国宛(今河南南阳)地,为楚人所俘,秦穆公知道他有才能,以五张羊皮将他赎回,授以国政,号“五羖(gǔ)大夫”。

蹇(jiǎn)叔:百里奚的朋友,有才能。因百里奚推荐,秦穆公请他入秦,委任为上大夫。

来:使……来。招致,招揽。

丕(pī)豹:晋国大夫丕郑之子,丕郑被晋惠公杀死后,丕豹投奔秦国,被秦穆公委任为大夫。

公孙支:秦大夫。

第一段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我听说官吏们在商议驱逐客卿,我私意认为这是错误的。过去秦穆公寻求有才干的人,在西边从戎地收用了由余,在东边从宛地聘到了百里奚,从宋国迎来蹇叔,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并:兼并,吞并。孝公:即秦孝公,战国时秦国国君。他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使秦国日益富强,奠定了日后统一天下的基础。

商鞅:公孙氏,名鞅,卫国人,战国时政治家。因功封于商(今陕西商洛东南),号商君,故称商鞅。

以:因为。介词。殷盛:殷实,富裕。

乐用:乐于为用。

获楚、魏之师:指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前340年,商鞅率军大败魏军,俘获魏公子卬(áng),逼迫魏割河西之地与秦。同年又南侵楚,战况不详,据此,当也是秦军获胜。

举:攻克,占领。

治强:安定强盛。治:社会安定。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这五位先生,都秦国,但穆公重用他们,吞并了二十个小国,于是称霸于西戎之地。秦孝公实行商鞅的新法,转移风气,改变习俗,人民因此殷实富裕,国家因此富强,老百姓乐于为国家效力,各国诸侯都归附不是出生在听命,(秦国)战胜了楚、魏两国的军队,攻占了上千里的土地,至今安定强盛。拔:攻取。

西、北:名作状。向西、向北。南、东:名作状。向南、向东。

包:吞并、囊括。

九夷:这里指当时楚国境内各少数民族所居之地。散六国之从:拆散六国结成的合纵。当时韩、魏、燕、赵、齐、楚六国联盟抗秦,称为合纵。从,同“纵”。

施(yì):延续。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秦惠王采用张仪的计策,攻取了三川之地,向西兼并了巴、蜀两国,向北获得了上郡,向南取得了汉中,吞并了九夷之地,控制了楚国的鄢、郢之地,向东占据了成皋这样的要隘,割取了(大量)肥沃的土地,于是拆散了六国结成的合纵,使他们向西臣服秦国,功绩延续到现在。

公室:王室。

杜私门:抑制豪门贵族的势力。杜,堵塞、封闭。私门,对公室而言,指权贵大臣之家。

蚕食:比喻像蚕吃桑叶那样逐渐吞食侵占。

以:依靠,凭借。介词。

向使:假使。

却:这里意为拒绝

内:同“纳”,接纳。

是:这。指示代词。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秦昭王任用范睢,罢免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和巩固了王室的权力,抑制了豪门贵族的势力,一步步侵占诸侯各国,使秦国成就帝王的基业。这四位国君(的大业),都是依靠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地方呢!假使这四位君王拒绝宾客而不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得不到富强丰利之实,而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威名了。

探究第一段1.本文开头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①开门见山,提出观点。语气谦和,有话直说,切合日理万机的秦王的性格。②开篇即驳斥有关官吏的观点,先破后立。探究第一段2.本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驳斥当时的舆论?请简要说明。①例证。铺陈四代秦君重用客卿而富国的史实,证明客卿有功于秦。论证有力。

②反面论证。反问总结与反面假设结合,引人深思。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②对比论证。以正面的四代秦君重用客卿而富国的史实,与反面假设后果形成对比,说理有力。探究第一段3.本段论证思路是怎样的?请简要分析。点明观点: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分析原因:四君取士的做法与效果得出结论:客何负于秦穆公求士———广纳人才———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变法治国———民盛国强惠王用张仪——四面扩张———以横破纵昭王得范雎——打击豪门———强化集权结构严谨有序课堂小结

本段正面论述历史上客卿对秦国的贡献,先纵情放开,铺叙八位客卿有功于秦的事实,用一连串排比句尽情铺写,给人以客卿之功绩说不尽之感;然后用“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一句作结,一放一收,恰到好处。当堂训练理解背诵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把握第二、三自然段重要实词、虚词、通假、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2、梳理、研读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自学指导一自主朗读第二自然段:(10分钟)1、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第二自然段。2、思考:

本段在论证方法、语言及行文结构上各有什么特点?致:取得。

随、和之宝:即随侯珠与和氏璧,传说中春秋时随侯得到的宝珠和楚人卞和所获的美玉。

垂:垂挂。明月:宝珠名。服:佩戴。

纤离:骏马名。建:树立。

说:通“悦”,喜悦,喜爱。犀象之器:用犀牛角和象牙制成的器具。玩好:供赏玩的宝物。(juétí):骏马名。外厩(jiù):宫外的马圈。

西蜀丹青:蜀地素以出产丹青颜料。丹,丹砂,可以制成红色颜料。青,青雘(huò),可以制成青黑色颜料。采:彩色。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现在陛下获得了昆仑山的美玉,拥有隋侯珠、和氏璧这样的宝物,悬挂着明月宝珠,佩带着太阿剑,骑着纤离骏马,树起以翠羽装饰的凤形旗帜,立起鳄鱼皮制作的大鼓。这几件宝贝,秦国一个都不出产,但是陛下却非常喜欢,这是为什么呢?如果必须是秦国出产的东西才能使用,那么夜光璧就不该装饰在朝堂里,犀牛角、象牙制成的器具就不能成为供玩赏的宝物,郑国、卫国的美女就不会充满后宫,骏马就不会满布在宫外的马舍,江南出产的铜锡不能用,蜀地出产的丹青颜料也不能取。下陈:古代殿堂下放置礼品、站列婢妾的地方。

宛珠:宛地出产的宝珠。

傅玑之珥:镶嵌着珠子的耳饰。傅:附着、加上。玑,不圆的珠子,这里泛指珠子。珥(ěr),耳饰。

阿缟(ēgǎo):古代齐国东阿所产的细绢。

随俗雅化:娴雅变化而能随俗。佳冶:娇美妖冶。

搏髀(bì):唱歌时拍打大腿以应和节拍。搏,击打、拍打。髀,大腿。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如果用来装饰后宫,充当侍妾,(使您)赏心快意,悦目娱耳的,都一定要秦国出产的才行,那么嵌有宛地出产宝珠的发簪、镶嵌着珠子的耳饰、东阿所产的细绢做的衣服、锦缎绣成的饰物,都不能奉献在您面前,娴雅变化而能随俗.娇美妖冶、窈窕美丽的赵国美女,也不会在您身旁侍立着。敲击瓮、缶来奏乐,弹着秦筝,拍打大腿以应和节拍,呜呜呀呀地高唱来使耳朵痛快,这才是真正的秦国音乐;郑国、卫国一带的乐曲,《韶》《虞》《武》《象》等传说中的古乐,都是别国的音乐。就:接近,靠近,趋向。

若:像。

是:这。

所以:用来……的

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如今抛弃敲击瓮、缶奏乐,而采用郑国、卫国一带的乐曲,摒弃弹筝而采用《韶》《虞》等古乐,像这样做是为什么呢?

(因为能让)当时的心情愉快,适于观听罢了。现在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行不行,不论是非曲直,不是秦国人都让离开,凡是客卿一律赶走。那么您看重的只是美色、音乐、珠宝、玉器,而轻视的却是百姓。这不是能够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策略。探究第二段1、本段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类比论证:重物轻人用异国物(客观事实与反面假设)取物原则: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用人原则: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结论:重物轻人,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探究第二段2、本段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

多用排比、对偶整散兼有,语言形式整齐错落,音节上抑扬顿挫,使全文增强了溜溜不绝,雄放不羁的气势。

既曲折多变,又严谨有序。段内几层意思差不多,可是或顺说,或倒说;或陈述,或反诘;或略换几个字,或略变一下手法,跌宕生姿,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

在论说泰王对物的态度时,结构跟上段相似。行文上前后呼应一气贯通,全文不枝不蔓,紧凑缜密。3、本段在行文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自学指导二自主朗读第三自然段:(10分钟)1、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第三自然段。2、思考:

本段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让:辞让,拒绝。

择:同“释”,舍弃。

却:推辞,拒绝。

众庶:百姓。充:丰裕,繁盛。

五帝:《史记·五帝本纪》指黄帝、颛顼(zhuānxū)、帝喾(kù)、唐尧、虞舜。

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和周武王。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我听说,土地广的粮食就充足,国家大的人口就众多,武器强士兵就勇敢。因此,泰山不丢弃任何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海不舍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广;君王不拒绝民众,所以才能显示他的恩德。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本国别国,四季就会富足美满,鬼神都来降福,这正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乃:竟然,却。

黔首:指平民、老百姓。黔:黑。平民百姓以黑巾覆盖头,故称“黔首”

资:资助,供给。业:使成就霸业。

藉寇兵而赍(jī)盗粮:给敌人提供武器和粮食。藉:同“借”。赍:送给、付与。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如今却抛弃老百姓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成就其他国家的霸业,使天下才士都退缩着而不敢向西来,止步不入秦国,这正是所谓“给敌人提供武器和粮食”啊。探究第三段1、本段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正反对比论证

正面:天道与圣王的做法反面:秦国目前的做法理论概括:阐明纳客与逐客的利害

2、名句精读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因此,泰山不丢弃任何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海不舍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广;君王不拒绝民众,所以才能显示他的恩德。课堂小结第二段:以秦王之所好来类比,反复陈说,直击“逐客”之过。将秦王对待事物与人才的态度对比,说明“逐客不是制服诸侯、统一天下的方法。第三段:对比分析“用客治国”和“逐客资敌”两种策略,从正反两方面驳“逐客"之策当堂训练背诵第二、三自然段重点文言基础知识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把握第四自然段文言知识并梳理、研读其内容2、把握文章的思路并概括内容要点。3、学习本文开门见山立论,运用铺陈列举事实说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自学指导一自主朗读第四自然段:(5分钟)1、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第四自然段。2、思考:

本段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资:资助,帮助。

益:增益,增加。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物品不出产在秦国,但值得珍视的有很多;人才不出生在秦国,但愿意效忠秦国的也很多。现在驱逐客卿以帮助敌国,减损本国民众而增加敌国人口,在内则削弱了自己的国家,在外则在诸侯中结怨,(这样下去)要使秦国没有危险,是不可能的。探究第四段本段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正面论证和反面论证结合正面:士愿忠于秦国反面:逐客国危自学指二再次快速浏览全文,思考:(10分钟)1、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了什么内容?2、概括文章主旨3、本文作为一篇典型的议论类文章,用到了哪些论证方法?4、结合文章内容,赏析本文的艺术特色。再读文本,划分层次

第1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驱逐客卿是错误的——绪论第2-4段:从事实和理论两个方面论证逐客的利害关系——本论第5段:强调逐客的严重后果,首束全文与篇首呼应——结论主旨归纳

1、这篇文章论证了秦国驱逐客卿的错误和危害。2、同时作者站在“跨海内、制诸侯”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高度,分析阐明逐客的利害得失,反映了其卓越见识,体现了他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政治主张和用人路线。文章表现出不分地域,任人唯贤的思想。

论证方法(1)史实论证:列举四代秦君重用客卿富国强兵的史实穆公求士———广纳人才———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变法治国———民盛国强惠王用张仪——四面扩张———以横破纵昭王得范雎——打击豪门———强化集权(2)类比论证(3)道理论证(4)对比论证(5)比喻论证艺术特色(1)恰切的立足点和切入点

这篇文章在论证秦国驱逐客卿的错误和危害时,没有在逐客这个具体问题上就事论事,也没有涉及自己个人的进退出处,而是站在“跨海内,制诸侯”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高度,来分析阐明逐客的利害得失,切中了秦王一统天下的雄心,这反映了李斯的卓越见识。(2)善用比喻,从而增强了议论的形象性和说服力。最突出的例子是用秦王取物的态度为喻,来说明秦王对取人应该抱的态度和不可取的态度。如文中写道:“夫击瓮叩缶……适观而矣已。”这形象地说明了秦王想得意于天下,在任人方面也应该弃退秦国那些平庸之辈,而取用异国的贤能之德。此外,用“泰山不让土壤……故能就其深”为喻来说明“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的道理;用“借寇兵而赍盗粮”为喻来说明逐客是“资敌国”、“益雠”的愚蠢行为,形象而具有说服力。(3)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推理严密,逻辑性强,论据充分有力。※本文反复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正面论述以强调纳客之利,反面推理以突出逐客之害。正反论证,利害并举,两相对照,是非昭晰,因而使文章论辩有力。文章采用极力铺陈的手法,大量列举事实作依据,产生了事实胜于雄辩、论据无可辩驳的说服力量。排比句接踵联翩,对偶句相间迭出,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徐中玉、钱谷融主编《大学语文》(4)多用铺陈、夸饰手法和排比、对偶句子以及多选用华美辞藻。如文中写秦国历史上“四君”因客功而成事的情况,手法铺张,多用排比,对偶句显得文势充畅,并有音节之美。其中写惠王用张仪之计而在军事外交上取得了成功,就用了“拨、并、收、取、包、制、据、割、散、使、施”等动词,可见辞藻的丰富。文中写秦王为满足生活享受而取用天下了珍物一段,不仅手法铺张,句式多用排偶,文气充畅,言调谐美,不乏色乐珠玉等方面的华美辞藻,极富有文采。清代李兆洛《骈体文钞》选录此篇为“骈体初祖”,指出了本篇对后世骈文写作的深远影响。

课堂小结追溯历史:现实作法:

“逐客”后果:

开门见山: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四君以客,霸戎成业正面向使却客,无利无名。反面取享乐之物正面却有用之人反面重物轻士,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