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时间的脚印陶世龙2023/2/3“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是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一文中对时间的探寻。
可是你知道吗,岩石里竟然藏有时间的痕迹,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陶世龙的科普小品文《时间的脚印》,去一探究竟。导入新课1、了解作者,积累重要词语。2、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3、掌握说明顺序中的逻辑顺序,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感情。学习目标
陶世龙,
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948年进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1952年参与建立北京地质学院,历任教务处科长、副处长,学报副主编、编审,地质学史研究室主任,图书馆馆长等职。代表作品有《打开地下宝库的钥匙》《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火山和地震》《多变的地球》等科普读物。作者简介①浑浊(hún):(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②海枯(kū)石烂:海水枯干,石头粉粹。现多用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③山麓(lù):山脚。④粗糙(cāo):(质料)不精细,不光滑。⑤龟(jūn)裂:裂开缝隙。⑥刨(páo)刮:刮平。⑦沟壑(hè):山沟。读音释义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说明对象:岩石记录时间的方法和内容;说明顺序:逻辑顺序。整体把握划分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4):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
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第三部分(30-31):阐释读懂“时间的脚印”的意义整体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是什么?总——分——总。整体把握文章主要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特功能,为何开头要引用高士其的小诗?合作探究这首小诗是文章的引子,新颖别致,引出说明对象,引起读者的思索和兴趣;小诗将时间人格化,紧扣题目,起到破题的作用。
第一部分(1-4)本文中提到的岩石有什么作用?它是大自然用来记录时间的。合作探究课文在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后,接着写了一段介绍了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这样写是否偏离了主旨?为什么?
没有偏离主旨。因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说明时间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山野里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但它只是大自然中保存着的许多种记录时间的“重要的一种”,而“铜壶滴漏”则是这其中的另外一种,二者相互补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合作探究“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第5段这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作者紧承上文人类用水滴记录时间,用此问句开启下文引出文章要说明的对象: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合作探究
第二部分(5-29)把第二部分划分两层。
第一层(5-21):说明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层(22-29):说明岩石保存的历史痕迹可以记录时间。合作探究岩石这样顽强的东西竟然也被破坏,导致岩石被破坏的因素有哪些?从被破坏到生成新的岩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破坏因素:阳光烘烤,霜雪冷冻,空气与水中的酸类腐蚀,风的吹拂,水流的冲刷,冰河的移动,生物破坏,人为破坏。
形成过程:岩石→小石子→沙砾、泥土→沉积→重压→胶结→新岩石。合作探究第14段举人类因建设铁路而炸毁山头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人类对岩石的破坏速度之快。合作探究第16段列举“我国洞庭湖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两个例子有何作用?
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泥沙“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床”(泥沙沉淀的后果)。合作探究为什么根据岩石的形成过程,我们能知晓过去的年月?
“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根据层与层的顺序,我们就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合作探究“根据计算,
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
第19段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列数字。用概数准确地说明了形成1米厚的岩石需要的时间,
使读者对岩石的形成速度有个大致的概念。合作探究“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第22段就一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承上,收住有关岩石自身解体与新生的话;启下,解读下文有关岩石上的历史痕迹。合作探究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①地壳的活动;②气候的变化;③古代生物的状况;④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⑤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合作探究为什么地壳下沉,使得有些砾岩的组成成分是外层细、内层粗?
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了。合作探究“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运动。”第24段这句中的“死”该如何理解?
“死”指岩石是不能动的,不能动的岩石却可以记录地壳的“活动”,突出岩石这一功能的奇特。合作探究第27、28两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主要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海洋生物三叶虫化石”等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化石能“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合作探究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寒武纪、石炭纪、第四纪的气候各有什么特点。
“三叶虫的化石”说明寒武纪时地球上海洋宽广;
“高大树木的化石”说明石炭纪时地球上温暖而潮湿;
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说明第四纪时天气寒冷,冰河时期来临。合作探究文章结尾说,读懂岩石比读懂甲骨文、钟鼎文、楔形文字还困难,人类为什么还要去解读呢,读懂它有什么意义?
读懂它不仅使我们增加了知识,而且还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合作探究
第三部分(30-31)第31段列举了“寒武纪”和“石炭纪”时期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具体有力地说明了读懂大自然记录的意义——不仅使我们增加了知识,而且还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便于读者去理解。合作探究文章采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来进行说明?
文章开头在引用高士其的诗《时间伯伯》后,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由设问句一问一答,领起全文说明的内容。接着作者又用设问句“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引入,再从岩石形成的过程和岩石记录了时间的踪迹两个方面进行说明。倒数第二段对上合作探究文进行总结:“瞧!大自然给我们保留了多好的记录……这里不过是拉开了帷幕的一角而已。”最后一段总结全文,说明认识岩石中“时间的脚印”的意义,即增加知识,找寻地下的宝藏。合作探究结合下列语句,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1)
在大自然中保存着许多种时间的记录,那躺在山野里的岩石,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合作探究
“躺”字赋予山野里的岩石以人的姿态,生动展现了时间保存在岩石中的状态,增强了说明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2)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合作探究
“大约”表示不很准确的古迹,如果去掉“大约”,
就表示形成1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000到10000年的时间。
这种说法与事实不符。“大约”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3)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岩石受“攻击”的画面,甚至让读者似乎感受到岩石不堪众多因素的“攻击”慢慢“烂”下去的“痛苦”。合作探究(4)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比喻,将冰河比喻成铁扫帚,语言生动形象,写出了冰河的破坏力之大。合作探究(5)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合作探究
这句话把大自然冰河流动的场景被拟人化了,“爬”字生动地写出了其姿态,让人读来亲切形象,也令枯燥难懂的科普内容变得有趣起来。(6)
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明着地球上的变化。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合作探究
“常常”表明通过石头颜色证明地球变化的概率很高。
“非常”说明炎热的程度很大。
“很可能”表示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这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合作探究主旨
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以充满智慧的语言介绍了岩石记录时间方法和内容,说明读懂岩石的这种记录的重大意义,以丰富的例子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激发人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分析文章标题“时间的脚印”的作用。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抽象的时间具体化、形象化,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合作探究(1)采用逻辑顺序,层次清晰。
本文抓住事物自身的内在联系,逐层进行说明,条分缕析。先由岩石的成因写起,接着阐述岩石记录了自然界丰富的变化,最后说明岩石上的记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逻辑性很强。另外,文章有大量独立成段的单句,有提示重点内容、标示层次结构等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便于阅读理解。写作特色(2)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有趣。
如“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这句中,“很可能”一词的使用,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语言准确、严密;又如本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时间”“阳光”“沙砾”等赋予人的特征,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写作特色
说明文语言既可以是通俗平实的,也可以是生动形象的,这要根据说明内容和读者对象来确定。但归根结底,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严谨。而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把时间拟人化,既给人以知识,又给人一种亲切感。课堂小结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怎样记录时间重大意义:增加知识、寻找宝藏板书设计时间的脚印读懂岩石造福人类岩石的厚度、顺序记录岩石保存的历史痕迹“更”是旧时夜间计时单位,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夜里的每个时辰被称为“更”。你知道每更相对应的时间吗?“一更”是19时至21时,戌时;“二更”是21时至23时,亥时;“三更”是23时至次日凌晨1时,子时;“四更”是1时至3时,丑时;“五更”是3时至5时,寅时。拓展延伸1、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它们又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地方____起来,开始了重新生成岩石的过程。(2)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就是有许多泥沙____下来的结果。(3)有时候,在粗糙的岩石上____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4)许多生物的尸体由于和泥沙埋在一起,被泥沙紧紧包裏住,没有毁灭消失,而让别的矿物质___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A.堆积沉积
覆盖
填充
B.沉积
填充
堆积
覆盖C.堆积
覆盖
沉积
填充
D.沉积
堆积
覆盖
填充A课堂检测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1)
每1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
)(2)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
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3)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就是有许多泥沙沉淀下来的结果。
(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计算机软件升级合同
- 维修工程劳务合同
- 法人授权协议
- 五金批发市场企业品牌传播渠道拓展与优化考核试卷
- 洗涤设备的定制化市场需求考核试卷
- 玻璃制品检测仪器操作考核试卷
- 百货零售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构建考核试卷
- 电动汽车噪音与振动控制技术考核试卷
- 矿物加工过程中的数学建模与应用-石墨滑石考核试卷
- 绢纺和丝织的智能制造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考核试卷
- 压轴题10 压强与浮力选填压轴题(解析版)-2023年中考物理压轴题专项训练
- 中医外科 男性不育症
- (正式版)JTT 1490-2024 港口安全设施分类与编码
- 21《杨氏之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 车辆应急预案方案恶劣天气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精美课件
- 枇杷文化知识讲座
- 浙江伟锋药业有限公司年产100吨拉米夫定、50吨恩曲他滨、30吨卡培他滨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四级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
- 八年级家长会领导讲话4篇
- 美世国际职位评估体系IPE3.0使用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