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小商品城专题研究报告_第1页
义乌小商品城专题研究报告_第2页
义乌小商品城专题研究报告_第3页
义乌小商品城专题研究报告_第4页
义乌小商品城专题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义乌小商品城专题研究目录城市与经济发展小商品城发展历程小商品城的发展现状小商品城的竞争力探析“小商品城”在中国城市与经济发展关键词:世界最大的市场、工贸联动、产业布局城市概况城市形象: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世界第一大市场(联合国、摩根斯丹尼评定)。现代化商贸名城国际小商品流通中心小商品研发中心和交易展示中心城市概况区位:义乌市位于浙江省中部,至省会杭州百余里。南通广东、福建,西接长江腹地,东面与宁波、上海相距不远。位于中国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原隶属于金华市,后由县升为市。人文:义乌市域面积1105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170万。外来常住人口为100万。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名外商常驻义乌采购商品。城市概况交通:义乌市拥有发达的陆空运输,便利的交通使义乌拥有完善的物流体系,为实现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奠定了基础。铁路运输:新建成的后宅火车站已经投入使用,总用地面积46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927平方米。候车室设上下两层,可同时容纳3000人进站候车。公路运输:杭金衢高速、金甬高速穿境而过,03省道、20省道、37省道更是把义乌与周围地区紧密的联系了起来。正在兴建的义乌至兰溪公路、义乌至武义公路、东阳至义乌至浦江公路、义乌至浦江二线公路,都将为义乌的物流提供方便。空中运输:义乌机场是全国第二个县(市)级中型航空港,已达到4C级机场规模。先后开通的航线有广州、北京、汕头、厦门、深圳等十多条。城市概况城市发展历程义乌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兴商建县阶段(1982-1993年)。实施兴商建县战略,以市场化为主要推力,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工业强市阶段(1993-1998年)。实施以商促工、贸工联动战略,以市场化带动工业化,形成了与专业市场紧密联动的产业体系。城市化阶段(1998-2003年)。实施城市化战略,工贸联动催生城市化进程,形成了现代化商贸名城。迈向国际化阶段(2003年至今)。随着市场规模扩大、功能完善和业态提升,形成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并演进为国际性商贸城市。经济发展概况GDP: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0.9亿元,同比增长15.7%,2008年全市实现国民生产总值49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6%。小商品市场持续繁荣,2008年全年实现成交额461亿元,其中小商品城成交额348亿元。经济发展概况产业经济:2007年,义乌市第一产业实现产值11.8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实现产值194亿元,增长15.9%;第三产业实现产值215.1亿元,增长16.1%。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2.8:46.1:51.1。属于典型的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支柱的城市经济。经济发展概况义乌市产业布局(2006-2020年)从义乌市的产业布局可以看出,产业布局与城市化建设协调统一,共同推进:城市发展按轴线规划:保持老城区的政治中心功能,形成以行政管理、传统工业和休闲娱乐为主的城市功能区。建设宾王中心,形成以金融、信息会展为主的城市信息中心功能区。产业发展按组团规划:第一产业主要以养殖业、林业为主、突出传统丝绸业、林业和糖业加工的优势,逐步向生态农业发展。加强与第二产业的结合,形成农业加工产业,组团式分布。义乌市产业布局(2006-2020年)第二产业主要为针织、小商品的生产,服装、五金、化妆品、小商品、建材、文化产品和农产品的加工为主,形成了大陈组团、上溪组团、佛堂组团等9大产业组团区。第三产业主要包括商贸、会展、餐饮、旅游、物流和金融办公产业。商贸产业为三个小商品城:篁园市场、宾王市场和国际商贸城,为商品的展示和销售区。会展产业以国际会展中心为依托,打造成每年一度的“义博会”,展示和销售为一体。餐饮、旅游、金融和物流主要支撑小商品的商贸服务功能。经济发展概况经济发展概况产业经济:第二产业组成服装:义乌市已成为国内四大衬衫生产基地之一,大陈镇和苏溪镇日产衬衫100万余件。饰品:经过20年的发展,先后培育出了浙江新光饰品有限公司及庆琳、琳琅、太阳花、贝尔和卓雅尼等3800多家生产经营企业,年产值约120亿元人民币,产量和产值占全国饰品业的70%以上。拉链:全市拉链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销量占全国市场三分之一强,被全国工商联会评为中国拉链生产基地。针织:以袜业为主的针织行业,拥有袜机6万多台,其中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袜机3万多台,生产总量占全国的40%。代表品牌有浪莎、梦婷。其它:毛纺:成为国内两大毛纺织品生产基地之一;印刷:共有大小企业400余家,并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印刷设备;玩具:充气、塑胶、毛绒等玩具产品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概况产业经济:第三产业组成商贸:商贸产业为三个小商品城:篁园市场、宾王市场和国际商贸城,为商品的展示和销售区。会展产业以国际会展中心为依托,打造成每年一度的“义博会”,展示和销售为一体。旅游:分为小商品城参观旅游、小商品加工参观旅游和生态农业旅游。餐饮:以义乌市传统的特色餐饮为主,全国各色餐饮为辅。物流:陆空运输为一体,形成辐射全球的物流系统。金融:在满足本土金融需求的同时,加强国际间的贸易结算与合作。经济发展概况人均消费:按户籍人口计算,2007年人均GDP为59144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7778美元。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07元,增长15.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1%,各项收入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工薪收入增长15.3%,经营收入增长3.5%,财产性收入增长70.7%。生活水平为比较宽裕的小康生活,每百户家庭拥有生活用汽车50辆。城市与经济发展总结第三产业为核心形成全球最大的市场第二产业为支撑,工贸联动发展城市建设和政府调控为依托,打造良好的城市和商业环境。小商品城发展历程关键词:从无到有、从有到全、从全到优从义乌到全国,从全国到全球发展历程发展背景(1982年之前)义乌市地处浙江省中部,自然资源缺乏。所以义乌人从古到今都以商业活动为主要的经济收入。义乌是浙江省传统的商业城市,义乌人也是最早走向全国经商的商人。“鸡毛换糖”的商业典故作为义乌人的经营传奇,传颂到现在。小商品城的出现和发展与义乌传统的经商意识分不开。随着义乌小商品批发业的兴起繁荣,逐步出现了小商品批发市场。这时的批发市场多而杂,没能形成规模效应和统一经营管理。发展历程萌芽期:(1982—1993年),义乌县政府实施兴商建县战略,以市场化为主要推力,联合存在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新建了篁园市场一期。形成了以篁园市场为核心,其他小商品批发市场为辅的全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发展历程发展期:(1983-2001年)1993年,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义乌小商品市场正式引入公司管理,打造“小商品城”正式成为浙江省和义乌县的战略发展目标,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正式形成。1994年10月28日,中国小商品城篁园二期市场正式开业。确定了以商促工、贸工联动的发展战略。1995年5月18日-22日,首届中国小商品城名优新小商品博览会在篁园市场举行,国内外338家企业进场参展。1995年11月29日,中国小商品城宾王市场正式开业。1998年10月1日,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公司获得自营进出口权,这是浙江省首批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的专业市场之一。1999年12月30日,梅湖会展中心动工兴建。标志着义乌小商品城形成了集中的商贸展示中心。发展历程发展新时期(2001-至今)。2002年10月22日,义乌市国际商贸城一期市场开业。标志着第四代小商品市场正式形成。2002年5月9日,公司股票(简称"小商品城")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股票代码为600415,为义乌市首家上市公司。首次上市流通股2915.2099万股,占其总股本的28.02%。2003年6月11日,中国小商品数字城网站()和新改版的公司门户网站开通。同时开办多个电子商务培训班,免费培训经商户使用英特网操作技术。2004年10月22日,国际商贸城二期F、G交易区竣工开业,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出席开业仪式。市场营业面积60余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0亿元,集聚了箱包、五金厨卫、小家电、钟表、电子产品、雨具等六大行业。2005年11月,家乐福采购中心在国际商贸城二期挂牌。2006年,公司全年完成了篁园市场和宾王市场的改造。2007年12月,国际商贸城三期投入营业。2007年,市场总成交额达348.37亿元,连续17年位居全国工业品批发市场榜首。2008年10月,商贸城三期第四区盛大开业,投入使用。至此,形成了目前的小商品城格局。发展历程义乌小商品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与世界上142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合作。商品流通于世界六大洲,其中亚洲、中东是主要的商品流通地区。义乌小商品城,已经成为家乐福的采购基地,同时与联合国计划署签订了长远合作协议。作为中国商贸的一个窗口,小商品城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商业发展的历程。小商品城发展现状关键词:传统商业、电子商业小商品城的格局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现拥有营业面积400余万平方米,由国际商贸城、篁园市场、宾王市场三个市场以及其他小规模的家电、家具市场组成。商位6.2万个,从业人员20余万,日客流量20多万人次,是国际性的小商品流通、信息、展示中心,中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之一。2005年被联合国、世界银行与摩根士丹利等权威机构称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2007年,市场总成交额达348.37亿元,连续17年位居全国工业品批发市场榜首。小商品城的格局义乌小商品城是全球商品的集聚、展示中心。市场经营包括工艺品、饰品、玩具、箱包、五金、电子电器、文体、化妆品、钟表眼镜、辅料、日用百货、袜业、线带、针棉等16个大类、4202个种类、33217个细类、170万个单品。同时,市场还开设了韩国、日本、巴西、西班牙、非洲等进口商品馆,云集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种商品,素有“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美誉。义乌小商品城是一站式全球采购的贸易平台。市场配套有海关办事处、国际物流中心,全球20强海运企业中的前12家企业在义乌设立办事机构。2005年以来,市场年出口商品40多万个标柜,市场外向度达60%,商品出口到215个国家和地区,境外企业办事处1900多家。联合国难民署、外交部等机构在义乌建立采购信息中心。2006年,国家商务部编制发布了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成为全球小商品贸易的价格风向标和行业晴雨表。义乌小商品城是国内信息化、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商品批发市场之一,实行星级酒店管理,服务品质优良。市场建有中央空调、宽带网络、触摸屏导示、太阳能发电、大型立体交通等先进设施;内设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国际贸易、金融结算、购物旅游、休闲餐饮等配套服务。国际商贸城国际商贸城作为义乌小商品城三大组成部分之一,是规模最大的同时也是管理最为先进的专业市场,代表中国专业市场发展的最高水平。国贸城占地134.62万平米,总建筑面积为283万平米。分为四个区,一区于2002年正式投入运营,四区于2008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国际商贸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四区待建主题公园待建国际商贸城一区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市场于2001年10月奠基,2002年10月22日正式投入营运,市场占地420亩,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总投资7亿元,分为主体市场、生产企业直销中心、商品采购中心、仓储中心、餐饮中心五大经营区,共有商位10000余个,经营户10500余户。市场日均客流量达5万人,产品的外销率为70%,95%以上的商户承接外贸业务,商品销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由传统贸易向以商品展示、洽谈、接单和电子商务为主的现代化经营方式的转变。出租率100%,平均租金为8627元/平米/年(718元/平米/月)。注:租金来源于小商品城2008年年度财务报表,下同。国际商贸城一区一楼:花类和玩具主要经营花类和玩具行业。其中,A、B区位花类经营区,拥有经营主体1000余个,主要产品包括仿真植物、绢花、塑料花、植绒花、干花、花瓶、花篮、花架、绣花线、乳胶帮、包装纸和彩带等。C、D和E区为玩具经营区,共有经营主体2000余个,主要经营毛绒、充气、电动及普通玩具4个大类5万种商品,代表品牌有奥迪、美斯达、奥特曼、环奇、双马、迪孚、好孩子等。国际商贸城一区二楼:饰品主要经营饰品行业,拥有经营主体4000余个,代表商品有头扣、发夹、发爪、项链、手镯、戒指、脚链等。饰品行业产品种类齐全,销售辐射面广,拥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有品牌、有自主出口权的知名企业。承接义乌饰品的生产加工企业,形成义乌市的支柱产业。国际商贸城一区三楼:工艺品主要经营工艺品行业,共有经营主体近3000户,主要经营喜庆工艺、装饰工艺、旅游工艺、瓷器水晶盒相框等类目下的数万种产品。供应品行业拥有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70%以上的产品销往中东、东南亚、非洲和欧美等海外地区,是近年来发展势头较为迅猛,拥有广阔前景的新兴行业。国际商贸城一区四楼:生产企业直销中心现有经营主体近400个,中心目前设有台商馆,南方精品馆、深圳工艺品区等特色版块。生产企业直销中心直接作为生产商在国际商贸城的办事处,主要负责外贸。图片展示(一)图片展示(二)国际商贸城二区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二区于2004年10月22日开业,市场占地483亩,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拥有商位8000余个,经营户逾万户。一楼经营箱包、伞具、雨披·袋;二楼经营五金工具·配件、电工产品、锁具、车类;三楼经营五金厨卫、小家电、电讯器材、电子仪器仪表、钟表等;四楼设生产企业直销中心及香港馆、韩商馆、四川馆、安徽馆、江西九江馆、新疆和田馆等精品交易区;五楼设外贸采购服务中心;市场中央大厅二、三楼设旅游购物中心、中国小商品城发展历史陈列馆。东辅用房配套有工商、税务、派出所、银行、餐饮、物流、邮政、电信等职能和服务机构。市场配套有商务楼、写字楼、四星级酒店及东、西两个广场,开通环线观光旅游车。出租率95%,平均租金6901.6元/平米/年(575元/平米/月)国际商贸城二区一楼:箱包、雨具主要经营箱包、雨具行业,共有经营主体近3500户,主要经营箱包、伞具、雨披等类目下的数万种产品。供应品行业拥有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50%以上的产品销往中东、东南亚、非洲和欧美等海外地区。国际商贸城二区二楼:五金工具·配件、电工产品、锁具、车类主要经营五金工具·配件、电工产品、锁具、车类,共有经营主体近2500户,主要经营五金工具、电工产品、各种锁具、车类用品等。供应品行业拥有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外向性强,80%以上的产品销往中东、东南亚、非洲和欧美等海外地区。国际商贸城二区三楼:五金厨卫、小家电、电讯器材、电子仪器仪表、钟表等三楼共有商铺2500余间,经营户约2800户。产品众多且高中低档一应俱全。拥有国内外多个知名品牌,外贸销量占60%。主要销往中东、东南亚、欧美、韩国和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主要来源于温州、台州、宁波、广东、山东等地。国际商贸城二区四楼:钟表、箱包、电子和五金电器的生产企业直销中心及香港馆、韩商馆、四川馆、安徽馆、江西九江馆、新疆和田馆等精品交易区本区设置生产企业中心,主要展示生产企业的新产品,同时作为生产商的商贸窗口。韩商馆、四川馆等精品交易区,主要销售地方特色商品。(目前停业)国际商贸城二区五楼外贸采购服务区和屋顶停车场。图片展示(一)图片展示(二)国际商贸城三区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三区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一至三层拥有14平方米标准商位6000余个,四至五层拥有80-100平方米商务商位600余个,四楼为生产企业直销中心,入场行业为文化用品、体育用品、化妆品、眼镜、拉链·钮扣·服装辅料等行业。市场内设有中央空调、宽带网络系统、网络电视、数据中心、消防安全监控中心。市场内人、货流畅通无阻,汽车可达各个楼层,设有多个地面停车场和屋顶停车场。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国际贸易、金融服务,以及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功能配套齐全。义乌国际商贸城竭诚欢迎中外客商、生产企业、外贸服务机构加盟,共促发展。出租率100%,平均租金为5521元/平米/年(460元/平米/月)。国际商贸城三区一楼:笔墨、纸制品、眼镜一楼共有商铺1500余间,经营户约2000户。产品众多且高中低档一应俱全。拥有国内外多个知名品牌,外贸销量占60%。主要销往中东、东南亚、欧美、韩国和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产品有铅笔、毛笔、中性笔、钢笔、圆珠笔、彩笔、笔芯、墨汁(水)、笔配件、笔记本、复写纸、打印纸、宣纸、相册、贺卡、请柬等。眼镜行业共有商位300余间,经营户340多户,产品主要来源于台州和温州,以中低档为主,高档为辅。外贸销量占80%,主要销往中东、南美、欧美等地。产品有太阳镜、防护镜、偏光镜、近视镜、远视镜配镜器等相关产品。国际商贸城三区二楼:办公学习用品二楼共有商位1600余个,经营户2100多户。产品众多且高中低档一应俱全。拥有国内外多个知名品牌,外贸销量占60%。主要销往中东、东南亚、欧美、韩国和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产品有绘图仪、温度计、指南针、放大镜、胶水、印泥、圆规、文具盒、画材等。国际商贸城三区三楼:拉链、纽扣、衣服辅料、化妆品三楼共有商位1100余个,经营户1300多户。外贸销量占80%,主要销往中东、非洲、南美、东南亚、韩国、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拉链行业是义乌市场优势行业之一,约80%的拉链来源于义乌。经营产品兼具高中低档。拥有国内多个知名品牌。分布在三楼和四楼。化妆品行业同样是义乌的优势行业,同时是全国最大的香水和彩妆生产基地。分布在三楼和四楼。主要产品种类有洗涤用品、护肤用品、香水及彩妆用品、美容美发用品及器具、镜梳等。国际商贸城三区四楼:化妆品、体育休闲用品、拉链、纽扣、服装辅料体育休闲用品共有商位500余间,经营户600多户。产品主要销往中东、非洲、南美、东南亚、韩国、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外贸占到70%左右。主要产品有篮球、足球等球类产品、跑步机、溜冰鞋、棋牌、乐器等。国际商贸城三区五楼:进口商品馆、生产企业展示区进口商品馆:营业面积为2万平米,是集经营、展销、洽谈为一体的进口商贸中心。是义乌市场实现“买全球、卖全球”功能提升表现。汇集了日本、巴西、西班牙、非洲、马来西亚、意大利、韩国、智利等28个国家近1万种商品。主要有巴西水晶、非洲乌木、西班牙橄榄油、日本陶瓷、美国红酒、韩国儿童用品等。生产企业展示区:主要为一至四层商品生产商的展示区。图片展示(一)图片展示(二)国际商贸城四区国际商贸城四区市场建筑面积108万平米,拥有商位15600个。市场一楼经营袜类;二楼经营日用百货、手套、帽类、针棉;三楼经营鞋类线带、花边、领带、毛线、毛巾;四楼经营文胸内衣、皮带、围巾。市场设有高架车道,各种车辆可直达市场各个楼层,市场泊位丰富,除大型地下停车场外,还有多个地面停车场和屋顶停车场。市场东西侧为配套辅房,集成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国际贸易、金融服务、餐饮服务等市场配套服务设施,南大厅设有4D影院、景区游客码头等特色商业娱乐服务。国际商贸城四区一层:袜类二层:日用百货、帽类、其他针棉、手套四层:围巾、皮带、内衣三层:毛线、毛巾、花边、领带、线、带、鞋类五层:生产企业直销中心、地方特色馆、行业馆、旅游购物中心四区市场开业于2008年10月,还有部分市场待建。目前经营主体约1.9万户,日均人流量5万人次。经营产品有袜类、日用百货、针棉、手套、帽类、花边、领带、毛线、毛巾、鞋类、皮带、围巾、文胸内衣等14个行业产品。国际商贸城小结国际商贸城是一个集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于一体的商品交易市场。新开的四区是义乌第六代专业市场,实现了由传统贸易向以商品展示、洽谈、接单和电子商务为主的现代化经营方式的转变,被国内外客商誉为“永不落幕的博览会”;实现了国际贸易超过国内贸易的转变,每天客商达4万人次,外商达5000人次,商品外贸出口率达60%以上,90%以上商位承接外贸业务,商品销往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市场硬件的智能化,整个市场人流、物流、信息流畅通,场内安装电梯、自动扶梯37座,汽车可直上二、三、四、五层,整个市场安装了6万多个宽带网络接口,每个商位都可上网交易和查阅信息。国际商贸城小结分区占地建筑面积(㎡)楼层经营商品外贸百分比商位租金(元/㎡)国贸城一区280001.4340000四层花类、玩具、饰品、工艺礼品70%718国贸城二区322001.61600000五层箱包、伞具、雨披·袋、五金工具·配件、电工产品、锁具、车类、五金厨卫、小家电、电讯器材、电子仪器仪表、钟表、旅游购物60%575国贸城三区230000460000五层文化用品、体育用品、化妆品、眼镜、拉链·钮扣·服装辅料80%460国贸城四区514285.711080000五层袜类、日用百货、手套、帽类、针棉、鞋类线带、花边、领带、毛线、毛巾、文胸内衣、皮带、围巾60%未知合计1346288.722480000宾王市场中国小商品城宾王市场于1995年11月29日建成开业,为中国小商品城的三大主体市场群之一。市场坐落于义乌市宾王路158号,占地面积约209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由5个交易区(C和D区空置)和出版物中心、国际贸易中心7个部分组成,拥有8000余个商位,从业人员2万余人,主要经营服装、针织内衣、领带、毛线、毛巾、皮革、纺织品、花边、床上用品、副食、干果、糖果、炒货、杂货、出版物等16个行业的商品。宾王市场宾王市场工人北路宾王路稠州北路A区B区C区D区E区A区:一楼为服装经营区,共有商位2177个,营业面积9600平方米,主要经营时装类的批发、零售业务。二楼为针内行业和床上用品精品区,共有商位1175个,营业面积9600平方米,经营文胸、针织内衣和高档床上用品的批发、零售业务。三楼为皮革服装经营区,共有商位48个,经营面积1008平方米。(二、三楼目前为空置,商户已搬迁至国贸城四期)B区:一楼为服装经营区。共有商位1513个,经营面积7024平方米,主要经营童装,裤子等服装的批发、售零业务。二楼为床上用品交易区,共有商位193个,经营面积7024平方米,主要经营各类床上用品。E区:为纺织品经营区,共有商位402个,经营纺织面料、辅料、装饰布料等,市场总面积6065平方米。图片展示(一)图片展示(二)小商品城竞争力探析关键词:商业模式、竞争优势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灵活经营专业市场发展模式专业市场分类:销地型专业市场:简单地说就是市场中卖出的商品主要供应当地需求。如各地都存在的建材市场就属于典型的销地型专业市场。由于其商品价格竞争力的形成受运费的影响较大,上海建材市场的商品如果在杭州或南京销售,基本就没有价格竞争力了,所以其销售主要还是供应本地的施工单位、家装企业及个人。产地型市场:主要依托当地的产业基础,由于本地有大量企业生产这种产品,使得商品具备价格竞争力,再通过专业市场形成当地企业面向下游市场的集中销售窗口。中国轻纺城就是依托绍兴作为全国纺织基地的地位而发展起来的。集散地型专业市场:主要表现为“买全国货、卖全国货”,由此形成某类商品的大范围内的低成本流通。义乌的中国小商品城就属于典型的集散地型市场。

专业市场发展模式专业市场演变历程:间歇性专业市场: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购买力水平低的地区,由于商品交易的总需求量较低,维持一个全日制市场的交易成本过高。为了节省交易成本,买卖双方约定俗成地集中在某个空间点(某一城镇)和时间点(某一集市日)进行交易,通过交易者的集聚实现需求和供给的集中,突破市场形成所必需的“门槛需求”。在这种间歇性集市中,交易商大多是“兼业性”的务农者或“流动性”的行商。尽管这种初级市场组织的辐射面积十分有限,但在现实经济中,间歇性集市对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商品交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间歇性集市流动贸易交易的最大辐射范围交易发生的“门槛需求范围”图1间歇性集市和流动贸易注:“门槛需求”的概念最早由J·H·Stine(1962)提出,指满足集市存在所要求的最低交易需求量。专业市场发展模式专业市场演变历程:全日制市场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消费水平逐渐提高,交易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间歇性集市的交易发生频率将会增加,交易间隔开始缩小,当某个地区每天的交易需求量都突破“门槛需求”时,间歇性集市就发展成为全日制市场,如图2所示。在此过程中,部分“流动性”行商的活动空间逐渐稳定下来,成为在某一固定场所经营的坐商,“兼业”性商人的队伍也出现了分化,一部分人放弃了其它职业成为了纯粹的商人,这就产生了出一批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专业化商人。.全日制市场间歇性集市交易的最大辐射范围交易发生的“门槛需求范围”图2间歇性集市向全日制市场演进.专业市场发展模式专业市场演变历程:周期性交易会

:随着全日制专业市场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专业贸易公司逐渐成为市场经营的主体,而专业贸易公司进行交易的各方面机会成本无疑比专业化商人高很多。交易规模的扩大还导致市场辐射力的增强,“远程贸易”成为全日制市场交易的重要发展趋势。远程贸易成本较高,要实现成本的降低,一个有效途径就是打破交易时间的连续性,发展周期性交易会。周期性交易会将贸易活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集聚起来,进行大批量的交易活动,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这一交易方式不仅通过集中交易,提高“搜寻—匹配”效率,降低谈判、签约等方面的交易成本,还通过集中运输,降低远程贸易的单位运输成本。.全日制市场全日制市场远程贸易图3交易会的产生与远程贸易交易会.全日制市场的日常辐射范围企业竞争战略模式企业竞争战略的演化:五力模型规模化三大竞争战略:成本化差异化价值链分析核心竞争力商业模式波特竞争战略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竞争战略21世纪竞争战略商业模式21世纪的商业竞争是商业模式的竞争,实则盈利模式的竞争。义乌小商品城以“工贸联动、网络与实体结合”的商业模式为基础,创新市场经营法则和环境,实现了以下三个战略性的转变,形成了义乌小商品城的竞争优势:由集散地市场向集散地+产地型市场转变:与通常商业地产面向下游消费不同,成功的专业市场更强调与上游产业的结合发展。随着专业市场的发展,既要在周边带动一批生产其交易产品的企业,又要在更大范围内整合各地的货源与买家,通过“低生产成本”与“大范围流通”双轮驱动专业市场的发展。只有依靠

“集散地型”加“产地型”这两条腿,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义乌小商品城从最初的以集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