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 中国考古学史_第1页
扩展- 中国考古学史_第2页
扩展- 中国考古学史_第3页
扩展- 中国考古学史_第4页
扩展- 中国考古学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中国古代的金石学二、近代考古学的兴起三、现代考古学的发展中国考古学发展简史一、中国古代的金石学“金石”一词,最早见于北宋时的曾巩的《金石录》(其书不传)一书,清代的王鸣盛等人正式提出“金石之学”的名称。所谓“金石学”,是以传世的或少量出土的商周以来有铭文的铜器(金)和秦汉以来的石刻文字(石)等为主要研究对象,是一门偏重于著录和文字考证,以达到证经补史之目的的学问。

在中国古史中,从传说的禹铸九鼎始,青铜器就被神化而看作是王权的象征;商殷时期,青铜器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成为地位、等级的标志;西周时,“藏礼于器”的观念进一步加强,礼乐制度逐渐形成。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由于王室衰微、诸侯争霸而导致“礼崩乐坏”,但旧制度的衰落并没有使传统的观念完全消失,反而逐渐产生了由怀古而好古进而根据古代实物研究古代制度的风尚。

1.汉唐金石学的萌芽

秦汉时期,先秦青铜器的出土,常被统治阶段看作是祥瑞之兆。汉武帝时,曾因“得鼎汾水上”而改年号为元鼎(《汉书·武帝纪》);汉人相信“周鼎亡在泗水中”的传说,故汉画像石中,常见“泗水捞鼎”图。由于统治阶级对古物的重视,导致学者士人好古之风日盛,研究古物之风也由此而起。

东汉袁康在《越绝书.宝剑篇》中提出了古代兵器发展序列:

轩辕神农之时,以石为兵;黄帝之时,以玉为兵;禹穴之时,以铜为兵;当此之时,作铁兵。

西晋太康二年(281),汲郡人盗发魏国古墓出土大批竹简,学者们从中经整理出《竹书纪年》和《穆天子传》等多种佚书;北魏郦道元为注《水经》曾考察、记录了许多古代遗迹和遗物;唐初,在陕西凤翔发现先秦时期的“石鼓”,学者和书家多有称述。

2.宋代金石学的创立

北宋时期,社会渐趋安定,经济文化日益繁荣。由于统治者为巩固政权而大力奖励经学,加之史学、古文字学、书学等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学者们对新资料的追求。于是,朝野人等竞尚收藏古物,研究古物之风日盛,逐渐形成了一门学问──金石学。

现存最早的研究金石铭刻的著作是宋代著名学者欧阳修的《集古录》,据作者自序,书成于嘉祐八年(1063)。现存最早的古器物图录是元祐七年(1092)吕大临所撰的《考古图》,书中共收录了商周、秦汉时期的铜、石、玉器224件,每器皆摹绘图形、款识,记录尺寸、容量和重量,注明收藏地和出土地,并附考释。

《考古图》书影图录:吕大临《考古图》、王黼《宣和博古图》考释: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专论: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

代表著作分三类:《宣和博古图》书影《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书影《金石录》书影

乾隆年间梁诗正、王杰等先后奉敕编定《西清古鉴》、《西清续鉴甲编》、

《西清续鉴乙编》、《宁寿鉴古》。被俗称“西清四鉴”,共收录了清宫所藏铜器4000余件。刘鄂著录了中国第一部甲骨文材料的专著《铁云藏龟》(1903);孙诒让撰写了中国第一部考释甲骨文字的著作《契文举例》(1904)。3.清代金石学的兴盛

王国维著作有《宋代金文著录表》、《国朝金文著录表》、《殷周制度考》等;罗振玉著有《流沙坠简》等。他们的研究成果代表了金石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堪称近代金石学家中之集大成者,被称为“罗王之学”。

王国维罗振玉

清代金石学的研究范围也在不断扩大,除了传统的铜器、碑刻外,钱币、玺印、玉器、镜鉴、封泥、瓦当、兵符等也成为著录和研究的对象。据容媛所辑《金石书录目》统计,现存的金石著作中,北宋到乾隆以前的700年间仅有67种,而乾隆以后的200年间却有906种之多。又据统计,清代以前的金石学家有360人,而清代达1058人,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二、近代考古学的诞生

1.近代考古学的传入20世纪初,西方新史学和考古学思想的传入,对以田野考古发掘为主要特征的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起到了积极作用。从19世末期到20世纪20年代,许多外国学者随着帝国主义势力的扩张而进入中国,进行探险和考古活动。1893─1907年间,瑞典地理学家斯文·

赫定(SevnHedin)曾三次进入新疆考察,发现了著名的楼兰古城和许多古代遗物。从1895年开始,日本学者鸟居龙藏、白鸟库吉、八木庄三郎等调查和发掘了东北地区的许多遗址。1902─1907年,关野贞调查了山东的画像石和华北的石窟。1906─1910年,足立喜六调查了西安附近的秦汉隋唐城址和帝陵等。

斯文·赫定鸟居龙藏外国学者在中国的考古活动1900—1914年,匈牙利人斯坦因(M.A.Stein)和法国人伯希和(P.Pelliot)多次进入新疆、甘肃等进行调查和盗掘,不仅发现了许多古城、采集了许多古物,而且从敦煌骗走了大量的古代文书、经卷等珍贵文物。斯坦因伯希和外国人在中国盗窃文物活动王道士敦煌的劫难

敦煌藏经洞斯坦因在藏经洞斯坦因运送掠夺文物

上述外国学者的活动,都是在帝国主义势力的保护和支持下、采取了不正常甚至盗窃的手段进行的,造成了许多珍贵文物的流失,因此遭到中国学者们的谴责。但另一方面,他们多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故他们的调查报告和研究成果,不仅对研究中国古代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考古学的诞生起到了刺激作用。

外国学者在中国的发掘活动1920年,法国学者桑志华(E.Licent)在甘肃庆阳附近的黄土层中发现了3件人工石制品。1921年,瑞典学者安特生(J.G.Andersson)和奥地利古生物家斯丹期基(O.Zdansky),发掘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遗址,发现了北京猿人牙齿化石;1921年安特生发现并发掘了河南渑池县仰韶村遗址,并提出了“仰韶文化”的命名。1922年,桑志华同法国学者德日进(TeilharddeChardin)在萨拉乌苏河畔发现了一批石制品和“河套人”化石。

2.近代考古学的诞生

安特生

中国的学者们由信古到疑古,最终走向考古。1922年,北京大学成立了考古研究室,聘请马衡为主任;1926年,李济主持了对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的发掘;1928年,中央研究院成立历史语言研究所,内设考古学组;同年10月,派董作宾前往安阳小屯遗址进行调查和试掘。

20年代,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的成立和安阳殷墟的发掘,标志着中国考古学的诞生。

马衡先生李济先生

从1928年开始到1949年止,田野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主要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考古组和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承担。3.近代考古学的初步发展1927年,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中、美合作开始正式发掘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遗址。1929年,裴文中主持发现了第一具北京猿人的头盖骨化石,成为世界古人类研究史上的划时代重要事件。1931年,在周口店首次发现了大量的人工石制品和人类用火遗迹,从而确认了北京猿文化。1933年,

又在龙骨山的山顶洞遗址发现3具完整的晚期智人头骨化石,被命名为“山顶洞人”。

3-1近代考古学的初步发展——北京猿人遗址的发掘北京猿人第一具头盖骨化石山顶洞人头骨化石3-1近代考古学的初步发展——北京猿人遗址的发掘裴文中先生贾兰坡先生1935年周口店发掘现场20世纪30年代贾兰坡先生在周口店发掘现场裴文中在周口店1928─1937年间,在著名考古学家李济和梁思永的先后主持下,对安阳殷墟遗址进行15次发掘,累计发掘面积达46000多平方米,清理了50多座夯土建筑基址和包括商王陵在内的大量墓葬和祭祀坑,发现了大量的有字甲骨、青铜器和其它珍贵文物。

3-2近代考古学的初步发展——殷墟的发掘M1001大墓小屯甲十二基址30年代小屯发掘场景M1004出土铜鼎小屯西地卜骨出土情况1931年,梁思永在安阳后岗遗址发现了商文化、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依次叠压的“三叠层”,标志着中国考古地层学方法的成熟。3-3近代考古学的初步发展——方法论的建立40年代,苏秉琦应用类型学的方法,对斗鸡台沟东区墓地出土的陶鬲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分析和研究,奠定了考古类型学的基础。梁思永苏秉琦三、现代考古学的发展

1.管理、科研、教学体系的建立(考古队伍的迅速成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伊始,即在文化部设立文物局,主管全国的文物考古工作。以后又相继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成立了文物管理委员会或文物局,负责当地的文物管理和保护等工作。

1949年,颁布了《古文化遗址及古墓葬之调查发掘暂行办法》的法令;1991年第7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0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10月通过了文物保护法修正案,进一步完善了这一法律。

1950年,成立了国家级考古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后改属中国社会科学院。1959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内设古人类研究室,专事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研究工作。1973年,成立了直属文化部、由国家文物局管理的中国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后改称中国文物研究所,负责考古与出土文献研究、古建维修和文物保护方面的研究工作。

1952年,北京大学创办考古专业;而后,又相继在西北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山西大学、山东大学、郑州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设立考古专业或考古系,形成了覆盖全国的文物、考古学人才培养体系。

新中国建立后,考古学家普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并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根据考古资料对古代社会组织、经济生活、文化面貌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并把究明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作为考古学研究的目的,从而使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建立了中国特色的考古学体系。

2.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的进步

2-1.指导理论

考古地层学、类型学不断完善;考古区系类型论的提出;聚落考古和环境考古的出现和发展;国内外考古学交流的不断加强。2-2.方法论

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方法在考古学中的应用。50年代以来的数十年间,是世界范围内应用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方法解决有关考古学问题收获最大的时期,以致有人称之为考古学史上的“技术革新”时期。考古学的技术革新的尤以断定年代技术最为显著,特别是放射性碳素断代法的发明和应用,被认为是史前考古领域中的一场革命。2-3.技术

在将近50年的时间里,中国考古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使得国内外许多考古学家认为,二十世纪后半叶将被作为中国考古学的黄金时代而写入史册”。——夏鼐:《新中国考古发现与研究·

前言》,文物出版社,1984年。3.田野考古发掘与研究的巨大成就

创办了专业刊物:

各地方刊物:《考古与文物》(陕西)《中原文物》(河南)《华夏考古》(河南)《江汉考古》(湖北)《北方文物》(黑龙江)、《文物季刊》(山西)国家级报刊:《考古学报》、《考古》、《文物》、《中国文物报》。

4.考古书刊的编辑出版——曹兵武《中国考古学的反思与前瞻》未来的中国考古,对中国民族文化传统研究以及对认识世界历史及东西文化比较研究都具有重大的意义。21世纪的历史与人文科学中,考古学仍将继续做出辉煌的贡献,而21世纪的考古学中,中国的发现与重新认识,将起十分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俞伟超:《考古学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