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学第四章注意_第1页
生理心理学第四章注意_第2页
生理心理学第四章注意_第3页
生理心理学第四章注意_第4页
生理心理学第四章注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注意的生理心理学基础注意: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认识选择性的高度表现,是个体的一种全身状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注意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只不过是一种心理状态,是某种心理活动的指向性、选择性、集中性。注意总是和认知活动同时存在的,还常伴有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这一特点决定了注意生理心理机制的复杂性。注意的分类非随意注意(无意注意):事前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选择性注意):事前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事前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内容结构:第一节非随意注意第二节选择注意第三节注意的保持和调节第四节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重点:朝向反射神经活动模式匹配理论丘脑网状核闸门理论前运动中枢理论ADHD第一节非随意注意一、非随意注意的定义:

是由外界较强的新异刺激或引起主体意外感的刺激所引发的不由自主的注意过程,又称被动注意、无意注意。二、非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

朝向反射(巴甫洛夫)三、非随意注意的理论解释:

神经活动模式匹配理论(索科洛夫)二、非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朝向反射1、朝向反射的定义2、朝向反射的神经机制3、朝向反射的特点1、朝向反应的定义朝向反应:由新异性强刺激引起机体的一种反射活动,表现为机体现行活动的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通过眼、耳的感知过程探究新异刺激的性质及其对机体的意义。意义:使生物体随时可以注意到周围环境有意义的新变化,并在采取主动措施前使机体处于准备状态,对有机体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朝向反应是非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重点2、朝向反应的神经机制形成的神经机制:外抑制新异刺激在脑内产生的强兴奋灶对其他脑区发生明显的负诱导,因而抑制了已建立的条件反射活动。消退的神经机制:消退抑制(主动性内抑制)外抑制:当机体进行某项活动,周围出现异常可怕的声音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怔一下,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这就是外抑制。简言之,现时活动以外的新异刺激所引起的抑制过程就是外抑制。3、朝向反应的特点特点(1):在朝向反应中,机体的一系列生理指标都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此时瞳孔扩大,呼吸率和心率降低,四肢血管收缩(血流量降低),肌电活动增强,脑电图表现为去同步化,皮肤导电性增高。此外有的学者还观察到了头部血流量增加和唾液分泌量减少。皮肤电反应是朝向反应最稳定的重要生理指标。特点(2):朝向反应的生理变化对于各种新异性刺激的性质是非特异性的。

无论是声刺激、光刺激或温度刺激以及痛刺激,只要它对机体是新异的,都会引起这些生理变化。对重复应用同一模式的刺激,朝向反应消退;变换刺激模式则再次呈现朝向反应。所以,刺激模式在朝向反应中具有重要意义。三、非随意注意的理论解释:神经活动模式匹配理论索科洛夫朝向反应是一个包括许多脑结构在内的复杂功能系统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按神经元的功能分神经活动模式匹配理论朝向反应的机制发生在对刺激信息反应的传出神经元中。在传出神经元中将感觉神经元传入的信息模式和中间神经元保存的以前刺激痕迹的模式加以匹配。如果两个模式完全匹配,传出神经元不再发生反应。两种模式不匹配就会导致传出神经元从不反应状态转变为反应状态,即发生朝向反应。重点第二节选择注意选择注意:就是在众多外界刺激中,选择性注意某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过程。靶子:要求被试选择注意的刺激。干扰项目(分心项目):要求被试忽视的刺激。线索:对靶子的出现有提示作用的信息。一、选择注意的选择时程1、过滤器的瓶颈理论:认知心理学用信息加工过程中,大量刺激信息在通道中竞争性通过的瓶颈(Bottleneck)的现象类比选择注意过程,将这种注意理论称之为过滤器的瓶颈理论。即把选择注意看成大量的刺激信息在感觉通道竞争过程中,发挥选择作用的心理过程。根据注意选择到底发生在何时,分为:早选择模型晚选择模型两者各有所长,都只能提供选择注意脑机制的一个侧面。事实上选择注意是多个脑区参与的复杂动态机制,不仅传入环节和传出环节,还有更多复杂脑高级中枢的参与。2、选择注意的理论(1)丘脑网状核闸门理论早选择模型从感知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寻求对选择注意的理论解释(2)前运动中枢理论晚选择模型从注意引起的运动环节中,寻求对选择注意的理论解释(1)丘脑网状核闸门理论丘脑网状核在选择注意过程中,对干扰项的抑制发挥重要作用。丘脑网状核只接受从额叶—内侧丘脑来的下行纤维,当大量高位反馈的下行冲动引起它的兴奋,就会对脑干网状结构产生抑制功能,使大量干扰项的刺激信息很难传入脑高级中枢。丘脑网状核是一个抑制核,它的兴奋性将引起受它支配的神经元的抑制。重点(2)前运动中枢理论注意过程并不是单一的中枢机制,涉及许多前运动中枢。注意过程与前运动皮层以及顶盖前区或上丘眼动中枢的功能有关,注意以多种前运动中枢的连续活动为其生理基础。前运动中枢理论认为,注意是前运动中枢的选择性反应,其反应的增强效应是选择注意过程。重点第三节注意的保持和调节根据人类无创性脑成像研究和灵长类动物细胞电生理研究发现的科学事实,将注意的脑机制概括为三个功能网络:定向网络参与感觉刺激与空间位置的定向功能执行网络实现选择注意的执行警觉网络实现注意保持和持久维持的调节功能反应了当代认知神经科学对注意脑机制的认识水平。第四节儿童注意缺陷障碍症状与命名:有些儿童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冲动任性、学习困难、暴发性情绪变换,甚至出现一些严重的行为问题,如打架、逃学、说谎、诈骗等。人类对这类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段历程:

多动症

轻度脑损伤

轻度脑功能失调(Minimalbraindysfunction,MBD)

注意缺陷障碍(Attentiondeficitdisorder,ADD)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

ADHD: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

这类儿童的主动性随意注意能力极弱,而被动性不随意注意过度活跃,所以很容易因外界条件变化而分散注意力。

注意缺陷是这类儿童共同的突出问题。重点致病原因分析:

导致注意缺陷的原因至今尚不十分清楚.微量元素代谢失常与脑功能轻度失常有关。遗传、教育和环境因素对儿童注意缺陷障碍的形成,也具有一定意义。

统计学研究表明,注意缺陷障碍儿童的父母或兄弟姐妹在幼年期亦有注意缺陷者为数不少,也有报道同卵双生儿同时出现注意缺陷障碍。

治疗措施:目前还缺乏对儿童注意缺陷障碍有效的治疗办法。精神运动兴奋剂:这些药物能促进神经元突触前末梢释放较多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抗抑郁药:能防止突触前末梢对神经递质的再摄取过程,从而使突触间隙保持浓度较高的神经递质,有助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这些药物对部分注意缺陷障碍的儿童能起到治疗作用,但有时也会出现相反的效果,使注意缺陷障碍加重。

1、巴甫洛夫认为对新异刺激的朝向反射本质是脑内发展了_______过程。外抑制2、患有注意缺陷障碍的儿童,他们的主动性______________能力极弱,而被动性_____________过程过度活跃,所以很容易因外界条件变化而分散注意力。_____________是这类儿童共同的突出问题。练习题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注意缺陷3.()是由新异性强刺激引起机体产生的一种反射活动,表现为机体突然中止现有活动,将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生的方向。A.随意注意B.朝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