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名师获奖_第1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名师获奖_第2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名师获奖_第3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名师获奖_第4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名师获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章末过关检测(三)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23·天水高一检测)读漫画“把云留住”,完成1~2题。1.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A.土地盐碱化 B.大气污染C.森林破坏 D.温室效应2.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 B.差异性C.开放性 D.统一性解析:第1题,漫画反映的主题是植被破坏导致区域内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气候变干,土地沙化严重。第2题,图中反映了植被破坏会引起降水减少、土地沙化、环境恶化等问题,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答案: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回答3~5题。3.和①处自然带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A.暖流 B.山脉迎风坡C.大气环流 D.寒流4.⑤地自然带的名称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热带草原带 D.温带草原带5.自然带①→③→②体现的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解析:第3题,①是热带雨林带,由于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因此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带。第4题,⑤地是地中海气候,对应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第5题,①→③→②降水量逐渐减少,从而形成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2023·资阳高一检测)读非洲局部示意图,完成6~7题。6.图中①③⑤三地的自然带()A.类型相同,成因不同 B.类型不同,成因不同C.类型不同,成因相同 D.类型相同,成因相同7.图中②③④三地的自然带体现了()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解析:第6题,图中①③⑤三地的自然带都是热带草原带,但①是因海拔高形成的,⑤是因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形成的。第7题,图中②③④三地的自然带依次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8.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①水土流失加剧②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③沙尘暴频发④洪涝灾害增多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9.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 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解析:据图可知,由于在南方低山丘陵区毁林开荒,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使该地水土流失加剧,河流中含沙量增大,洪涝灾害增多,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读下列景观图和局部世界地图,完成10~11题。10.比较②、③景观图(两图所在的海拔相同),说法正确的是()A.②图所示区域的水热要比③丰富B.②图所示区域的光照要比③丰富C.②图所示区域的纬度要比③高D.③图所示区域的植被比②丰富11.d、b、a、c的景观变化,体现了()A.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规律B.垂直分异规律C.地方性分异规律D.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解析:第10题,③景观图中的植物为仙人球,一般分布在中纬度的干旱地区,②景观图中的针叶林分布在较高纬度的亚寒带,由此可排除A、B、D项。第11题,结合右图可以看出d、b、a、c的景观变化,直接反映了由低纬向高纬的变化,因此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下图是世界各大陆荒漠构成状况。读图回答12~13题。12.四大陆中热带荒漠成因与本格拉寒流有关的是()A.① B.②C.③ D.④13.①④两大陆温带荒漠成因各异,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大陆面积和轮廓 B.过度放牧和樵采C.纬度位置和垦耕 D.海陆位置和地形解析:第12题,不同温度带的荒漠面积能反映该大陆的纬度信息和大陆面积大小,据此可判断①②③④分别是亚洲、非洲、澳大利亚和南美洲大陆;非洲南部西海岸的热带荒漠的形成与本格拉寒流有关。第13题,亚洲的内陆地区由于深处大陆内部,降水稀少,沙漠广布。南美大陆中纬地区,由于西部高山的阻挡,受西风影响小,降水少形成荒漠。答案:一位游客由辽宁大连出发向西去新疆旅游,沿途依次看到森林、草原、荒漠等自然景观。据此回答14~15题。14.该游客沿途依次看到的景观可能有()A.“塞外江南”→“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层层梯田层层绿”B.“碧海蓝天”→“风吹草低见牛羊”→“黄沙滚滚”C.“林海雪原”→“滚滚麦浪”→“椰风海韵”D.“三江并流”→“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东方不夜城”15.该游客看到的景观自东向西变化,体现了()A.自然带的周期性更替规律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随海拔升高而变化的垂直分异规律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解析:第14题,辽宁大连——“碧海蓝天”;内蒙古——“风吹草低见牛羊”;新疆——“黄沙滚滚”。第15题,从辽宁大连→内蒙古→新疆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口有一片天然白桦林。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16~17题。16.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17.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 D.地形解析:第16题,北京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分布在纬度较高的我国东北地区。第17题,同一植被分布纬度越低的海拔越高。从材料中可以得出天然白桦林分布在纬度相对较高的东北地区,喇叭沟门纬度较低海拔较高,说明影响的主导因素是地形。答案:下图为非洲和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18~19题。18.上图所示自然带中,自然景观相似的一组是()A.①和丙 B.②和丁C.③和甲 D.④和乙19.非洲南部与③相同的自然带南北延伸较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陆位置 B.洋流C.大气环流 D.地形解析:②和丁都是热带草原带。自然带③为热带荒漠带,在非洲南部南北延伸较长主要是受本格拉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影响。答案:读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回答20~21题。20.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 B.乙、丙、甲C.丙、甲、乙 D.丙、乙、甲21.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A.南坡为向阳坡 B.北坡为向阳坡C.南坡为迎风坡 D.北坡为迎风坡解析:第20题,通过山麓自然带可以判断,甲地位于温带;乙地位于亚热带,丙地位于热带,所以纬度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是甲、乙、丙。第21题,迎风坡降水条件较好,同一自然带在迎风坡出现的海拔较低;同一海拔,迎风坡更为湿润,植被生长情况较好,植株较为高大。答案: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也就是高山林线。下图为全球部分山脉、山地林线海拔高度示意图。读图,完成22~23题。22.全球山地林线的分布()A.从30°N的副热带向南北两极递减B.林线海拔最大值出现在赤道上C.天山林线低于横断山脉是因其远离海洋、水汽少D.50°N~70°N之间纬度每升高1°,林线海拔约升高130m23.影响林线海拔高低的最主要因素是()①温度②湿度③坡度④坡向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解析:第2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低纬地区的山地林线较高,尤以乞力马扎罗山、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较高,表明山地林线与气温、降水有关。天山林线低于横断山脉是因其远离海洋、水汽少。第23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森林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热量和水分条件,故A项正确。答案:读澳大利亚西部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回答24~25题。24.沿X、Y、Z的自然景观依次是()A.阔叶林、森林草原、荒漠B.硬叶林、稀树草原、荒漠C.落叶林、草原、荒漠D.雨林、稀树草原、荒漠25.引起X、Y、Z三地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从西向东降水减少 B.从西向东降水增多C.从西向东气温升高 D.从西向东海拔增加解析:结合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特点,X、Y、Z的自然景观变化依次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Z属于热带荒漠带。其形成原因主要是从X到Y到Z降水量逐渐减少。答案:二、综合题(共50分)26.下图为北半球陆地理想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1)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________,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是________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是________气候。(3分)(2)图中有两个字母表示的陆地自然带的气候类型不同,但其成因相同,它们是________,它们都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2分)(3)从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它的形成基础是________。(2分)(4)从D→E→F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它的形成基础是________。(2分)解析:第(1)题,图中自然带名称分别是:A为苔原带,B为亚寒带针叶林带,C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D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E为温带草原带,F为温带荒漠带,H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季风气候,G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第(2)题,G和H分别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成因均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第(3)题,D→C→B→A的更替是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进行的,体现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的基础是热量。第(4)题,D→E→F的更替是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进行的,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的基础是水分。答案:(1)C、H温带季风温带海洋性(2)G、H海陆热力性质差异(3)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4)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图1为云南省区域图,图2为云南省的地形构成图。材料二有独特的地理条件的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丰富,然而人类对自然的索取难以做到节制,致使生态系统遭遇重创,也极大地改变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使云南的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经长期积累后,原有的丛林景观就会逐步变为干热河谷景观(如下图)。(1)分析云南省植物种类丰富的自然原因。(8分)(2)与同纬度地区相比,该省多干热河谷分布的自然原因是什么?(2分)(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元江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6分)解析:第(1)题,影响自然带丰富程度的因素包括纬度、相对高度及相应的气候。第(2)题,干热河谷主要是背风坡形成的焚风效应。第(3)题,径流量减少,导致水量减少,携带泥沙减少,从而引起海水倒灌,进一步影响生物。答案:(1)北回归线穿过,地跨热带、亚热带;夏季风影响大,降水丰富;西部有高大山脉,垂直地域分异显著;气候类型多种多样等。(2)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一侧,焚风效应明显,气候干热。(3)径流量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28.下图甲、乙分别为模拟的我国特征性自然植被的目前分布状况和未来(2050年)的可能分布状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图例A、B两类植被所属的自然带分别是什么?(2分)(2)图甲中由C至D植被变化体现了什么地域分异规律?影响这种分异规律形成的最主要条件是什么?(4分)(3)与当前相比,未来(2050年)我国特征性自然植被类型在地区分布上发生了哪些变化?简述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6分)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和图例可以看出A、B两类植被所属的自然带分别温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第(2)题,图甲中由C至D植被是从东向西的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规律。水分是这种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第(3)题,比较甲、乙两图自然带的位置和范围的变化可得出答案。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答案:(1)温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规律。水分。(3)变化:位置上,各类植被整体向北推移;范围上,寒温带针叶林几乎从我国消失;青藏高原高寒植被面积将明显缩小;热带季雨林面积扩大。原因:全球气候变暖等。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材料一非洲自然带分布图。材料二在旧金山留学的小夏同学利用暑假驾车去美国东部旅游,沿途经甲、乙、丙地到达丁地;随后南下经纽约到达华盛顿,发现沿途自然景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1)判断图中A、B、C、D自然带的名称。(4分)(2)从图中可看出,非洲自然带大体以________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各自然带大体沿着纬度更替,明显地反映出陆地环境的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这一规律的形成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3分)(3)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