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_第1页
第八课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_第2页
第八课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_第3页
第八课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_第4页
第八课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类为什么需要艺术?人类有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需要。当我们在询问一件美术作品的价格时,从某种角度上讲,我们是在问艺术家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值多少钱。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的判断请同学们对以下两幅画作出自己的评价1:价钱2:美观3:感受

毕加索的油画《拿烟斗的男孩》以1亿416万美元的天价售出,一举刷新绘画作品拍卖的世界记录,成为目前世界上最昂贵的画。

1亿416万美元=8亿8005万人民币元背后故事2004年11月20日,《拿烟斗的男孩》卖出半年后,一位叫斯帝夫·格奥尔格的德国富商的去世,让人们确知了这幅画的主人,并且意外了解到了这幅画背后竟然有着一个长达半个世纪的凄美爱情故事。斯帝夫·格奥尔格就是那位出价亿元的神秘的买主,他没有疯狂,而是为爱痴狂!斯帝夫·格奥尔格与贝蒂·惠特尼的父辈是世交,斯帝夫是德国籍的犹太人,贝蒂家是美国籍,小时候他们两家都住在柏林的斯冈艾弗德大街,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长大。1905年,毕加索《拿烟斗的男孩》创作完成,几经转手,最后被斯帝夫·格奥尔格的父亲收藏。斯帝夫·格奥尔格长得与毕加索画中的“小路易”颇有几分相似,贝蒂很喜欢这幅画,两个孩子慢慢的喜欢上了一个游戏,每当贝蒂有什么要求,就写个纸条帖在《拿烟斗的男孩》背后,斯帝夫看到后总会尽力去满足她。有一次,为了满足贝蒂去维也纳欣赏音乐会的愿望,13岁的斯帝夫竟带着她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偷偷去了维也纳。结果一下火车就被斯帝夫父亲派来的人带回了柏林,为此斯帝夫还受到了他父亲严厉的惩罚。1935年,战争爆发了,无数家庭流离失所,也拆散了这对恋人,贝蒂一家平安回了美国,而斯帝夫一家却在战乱中挣扎流亡。战争过后,心急如焚的贝蒂马上从美国返回德国,寻找她的心上人,然而几经周折她最后得到的消息是,斯帝夫家族除了少数几个人逃到了非洲,其他人都在战争中死去。贝蒂伤心欲绝,很快离开了德国。1949年,贝蒂嫁给了一位美国驻英国的大使,第二年跟着丈夫到了伦敦。在索斯比的拍卖会上,贝蒂意外而激动万分的又见到了《拿烟斗的男孩》!这是盟军从德国缴获的战利品,因为无法知道原有者是谁,于是被拍卖,所得款将交给世界犹太人基金会。《拿烟斗的男孩》的起拍价是一万美金,贝蒂最终以28000美金拍得了这幅从小就无比熟悉的绘画。当颤抖着手指轻轻抚摸着画面,贝蒂泪眼朦胧,儿时那幸福的记忆再次浮现,依然是那么的清晰。经过多年纷乱的战争,《拿烟斗的男孩》很幸运的完好无损,而斯帝夫也像这幅画一样,在贝蒂心中,永远是分手前那个年青英俊的模样。斯帝夫和《拿烟斗的男孩》一样幸运,不但在战乱中死里逃生,而且在分别28年后,又与贝蒂再次相逢。历经生死磨难之后还能共同面对《拿烟斗的男孩》,这是斯蒂夫和贝蒂多少年的梦想,也是从没想到有一天能够梦想成真的奢望,惊喜过后,二人均是百感交集。贝蒂要将本属于斯帝夫的《拿烟斗的男孩》归还给他,而斯帝夫没有接受,他希望还是由她继续保存。此时的斯帝夫还是独身,他成了贝蒂夫妇的好朋友,50岁那年,斯帝夫终于娶妻生子。2001年,贝蒂去世了,在此之前她再一次提出把《拿烟斗的男孩》还给斯帝夫,但他还是没要。于是贝蒂留下遗言,如果在她死后,斯帝夫依旧拒绝接受这幅画,那么她的孩子可以将这幅画拍卖,拍卖所得平均分为三份,她的孩子们、世界残疾儿童基金会及以斯帝夫·格奥尔格命名的慈善机构各得其一。2003年底,贝蒂去世一年半后,根据她的遗嘱,《拿烟斗的男孩》被拍卖,斯帝夫秘密买到了手,这幅画一直陪伴他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据说临终前斯帝夫一直凝视着画中那个男孩,从中他一定看到了自己和贝蒂当年的影子。

文森特·凡·高1890年创作的《加谢医生的肖像》,在1990年以825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8250万美元=5亿1274万人民币元近些年作为商品在市场上交易过的美术作品的市场价值

《1948年第5号》作者:波洛克(美国)2006年成交价:1.4亿美元1.4亿美元=8亿7011万人民币元

《阿黛尔·布洛赫鲍尔》

克里姆特(奥地利)

2006年成交价:1.35亿美元

1.35亿美元=8亿3903万人民币元《多拉·马尔与猫》毕加索(西班牙)

2006年成交价:9520万美元

9520万美元=5亿9167万人民币元

1990年成交价:7810万美元《红磨坊的舞会》雷诺阿(法国)7810万美元=4亿8539万人民币元

2002年成交价:7350万欧元《殴打婴儿》鲁本斯(荷兰)7350万欧元=5亿9179万人民币元

1998年成交价:7150万美元《没胡子的自画像》

凡·高(荷兰)7150万美元=4亿4438万人民币元

1999年成交价:6050万美元《帘子、罐子、盘子》塞尚(法国)6050万美元=3亿7601万人民币元几件美术名作的传奇经历《蒙娜丽莎》77×54厘米

达·芬奇(意大利)

1911年8月20日,《蒙娜丽莎》从罗浮宫的墙上不翼而飞。此案震惊全法,法王下令封锁全法国边境,著名诗人阿波利奈尔、甚至毕加索都曾被警方认定为犯罪嫌疑人。

在《蒙娜丽莎》的传奇史上,1911年的失窃案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章,惊险不输《碟中谍》,曲折堪比《无间道》。

事情必须追溯到1910年10月。卢浮宫的主事人仿佛对之后的失窃案已有预感,决定给所有的重量级名作配上防盗玻璃罩,遂招募了数名手艺高超的匠人。然而,在这批匠师中间,有一个叫维琴佐·佩鲁吉阿的意大利人。这位后来被证明患有轻度精神病的民族主义者早就处心积虑地想把本国的国宝迎回家,遇此良机自然不会错过。

他耐心等待了10个月之久,到了第二年的8月19日,他装成游客进入卢浮宫参观,并找了一个无人问津的小展室躲了起来。等到夜静无人的闭馆之时,他才现身潜入《蒙娜丽莎》所在的展厅,轻易地解除了自己安装的玻璃罩,取下画像,来到一个小门,破坏了门锁后逃之夭夭。

可笑的事情发生在失窃之后,整整一天,没有人发现异常。对于出现在墙上的那个空位,所有的工作人员都以为《蒙娜丽莎》是被转移到了另外一个展室,直到有人在楼梯口发现被遗弃的装裱《蒙娜丽莎》的画框才知道大事不妙。这时,卢浮宫的馆长正在外地度假,听到属下的报告后,他大笑道:“你们是不是想告诉我埃菲尔铁塔的塔顶也被偷了?”

随后展开的侦查行动遍及全法,数千人被讯问。当时法国著名的先锋画家、诗人阿波里奈尔只因为说过一句“我要烧掉卢浮宫”就被看成是头号嫌疑犯并被逮捕,毕加索也因此而受到牵连,被带到警察局接受盘问。

但在整整两年多的时间内,《蒙娜丽莎》始终踪影全无。直到1913年的秋天,佛罗伦萨的一个古董商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广告“以任何价格求购任何艺术品”,不久他就收到佩鲁吉阿的来信,声称自己拥有《蒙娜丽莎》,古董商回信表示自己愿意帮他把《蒙娜丽莎》卖给乌菲兹美术馆。当佩鲁吉阿带着《蒙娜丽莎》来到约定地点的时候,才发现等待自己的除了乌菲兹美术馆的馆长还有一大帮意大利警察。

佩鲁吉阿的爱国之名赢得了意大利国民的广泛同情,最终被判处了意大利法律规定的最小刑期。而由于《蒙娜丽莎》法律上的所有权属于法国,在意大利巡展了两周之后她也不得不被送回了巴黎。《格尔尼卡》305.5×782.3厘米毕加索毕加索生前曾将《格尔尼卡》租借给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1981年,该画重新迁回西班牙。《美人鱼》

埃里克森(丹麦)1912年创作

1998年初,各种新闻机构报道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丹麦“美人鱼”铜像的头部被人割掉,人们获悉此事后深感震惊,许多人到案发地点追悼。《富春山居图》黄公望(元代)

清朝初期,收藏家吴洪裕要烧掉《富春山居图》用来殉葬。就在国画即将付之一炬的危急时刻,吴洪裕的侄子从人群里猛然窜出愣是把画抢救了出来。渔笛清幽

夏圭

晓雪山行图马远画史上历来都是“马夏”并称的,因为他们的画风的确十分相近。所不同之处在于:马远矜贵些。夏圭率性些;夏圭用墨更淋漓些。夏圭略晚于马远,钱塘人,在宁宗、理宗朝为画院待诏。他的年辈随晚声誉却不低,御前画院十人,夏圭居其一,与前辈名家苏汉臣、林春、李迪、马远等享受同等待遇.他早年的山水较多李唐痕迹,中年以后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在布局上,他爱将景物集中于一边,或下半边或左右侧,表现迷茫飘渺的空间意趣,人称“夏半边”。晚年的风格更加简练豪纵。正如董其昌指出的,夏圭还吸收了米家山水的墨法,他爱用泼墨湿晕,再秃笔焦墨点染。笔法灵活多变,点、短线、小斧劈、大斧相间使用,使浓淡隐约,云气微茫。

夏圭,中国南宋画家。字禹玉,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生卒年不详。其艺术活动时间约与马远同时而稍晚,主要在南宋宁宗(1195~1224)、理宗(1225~1264)年间。宁宗时任画院待诏,受到皇帝赐金带的荣誉。夏圭长于山水画,亦能画人物。他的山水画师法李唐,又吸取范宽、米芾、米友仁的长处而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虽然与马远同属水墨苍劲一派,但却喜用秃笔,下笔较重,因而更加老苍雄放。用墨善于调节水分,因取得更为淋漓滋润的效果。在山石的皴法上,常先用水笔淡墨扫染,然后趁湿用浓墨皴,造成水墨浑融的特殊效果,被称作拖泥带水皴。夏圭更善于表现烟雨迷□的江滨湖岸景色,其点景人物亦简括生动,楼台等建筑物不用界尺,信手而成,取景剪裁极为精练。亦喜用一角半边的构图,故有“夏半边”之说,往往用寥寥几笔,表现出一个异常广阔、旷远的空间。夏圭尤擅长布置铺排长卷构图,他现存的好几件名作都是长卷形式。

马远(12世纪中叶-13世纪上叶),河中人。号钦山。与夏圭同为南宋画院后期的著名画家。画学李唐,精于山水,用焦墨画树石,以大斧劈带水墨为皴。画峭峰直上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不见其脚,风格独特,世称“马一角”。是因为他绘画的构图往往将实景置于画面的一角。然而除了一角的特写,他也有全景山水,而且还充分发挥他全才的优势,其作品时而花鸟、山水结合、时而人物、山水结合,时而人物、花鸟、山水结合,极其丰富多变。明成祖朱棣——残山剩水,宋偏安之物也,何取焉!问题思考:怎样才能比较客观地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同一事物,评价的角度不同,结论就会不同。这并不是说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就可以随意判断。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的判断受到了时代性,地域性和艺术创新三个方面的制约,也就有了各种判断的角度由此产生了分歧.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美术作品的产生无论是或内容还是形式或风格都受到了时代性和地域条件的限制。所谓“时代性”是指某些题材只有在这个时代才有,而不可能出现在别的时代。所谓“地域性”是说某些题材可能在这个地域不断出现,而对于另一个地域来说是不可能出现的。

假大空艺术形式

在文革期间形成的一种文艺现象

文艺原则:三突出

1、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

2、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

3、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

表现以工农兵为主人翁的新时代,塑造工农兵的英雄形象,使文艺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武器。最后变成了一种虚假的程式,追求宏大和内容上的空洞,简称假大空

罗中立从八十年代初期以来一直坚持着油画艺术的乡土主义立场。他早期的巨幅起级写实主义作品《父亲》曾经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艺术理想和进程。《父亲》一画曾获“中国青年美展”一等奖,其画面具有一种悲剧性的震撼力,表现了生活在贫困中的老农形象;老农开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以及手中粗劣的碗等等写实的描绘,消除了观赏者与作品之间的隔膜,画家藉此来对传统文化和民族进行反思。近期的作品仍旧深沉地关注中国农民。厚重朴拙的笔触和浓烈的色彩,以及特殊的光线效果,无不抒发着画家深层意志中的情感和对本土文化的深切关怀。

时代性罗中立1948年生于四川重庆,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1981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1986年毕业于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教授,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时代背景:文革结束后不久创作的,文革时期的作品艺术形式是“假大空”式的。作者根据多年来四川山区劳动、生活的感受,借鉴了西方现代派美术照相写实主义的手法,用巨幅领袖像的形式,刻画了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而又贫穷的中国普通农民形象。画面具有悲剧的震撼力,古铜色的脸、长期的艰苦岁月造成的那条条车辙似的皱纹、柴耙似的双手以及缺牙的嘴巴,消除了观赏者和作品之间的隔膜,借此来对传统文化和民族进行反思。抒发着画家深沉中的情感和对本土文化的深切关怀。《父亲》曾经代表了一个时代艺术理想和进程。感受三个作品的不同吹笛少年马奈

艰苦岁月潘鹤

吹笛女布岱尔

在这幅带有日本绘画风格的画作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委拉斯贵支以及戈雅不用任何背景和装饰的画风。画中的吹笛少年以右脚为重心站立,左腿向外伸展,上身自然向左倾斜,手指在乐器的孔洞上按压,悠扬的音符流泻而出,脸上神情专注,谨慎的演出

这幅画中运用三种基本色调--红色裤子、黑色上衣以及赭石色的背景。红色裤子两边的黑色边线,与黑色上衣连成一气,红、黑两色间的关系,被马奈以金黄色的衣扣和吹笛少年肩上的白色披带突显出来。赭石色的背景,是既无横面又无竖面的抽象背景,赭石色的底色,以人物为中心,渐次向外加深,使吹笛少年处于明亮的空间中

马奈(1832-1883)是法国映象画派中的著名画家,他对欧洲绘画的发展有重要贡献;尽管他从来没有参加过印象派画家的联合展览,仍被认为是印象主义画派的奠基人.马奈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人物画方面,第一个把印象主义的光和色彩带进了人物画,开创了印象主义画风.马奈早年受过学院派的六年教育,后又研究许多历代大师的作品,他的画既有传统绘画坚实的造型,又有印象主义画派明亮、鲜艳、充满光感的色彩,可以说他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画家.他的作品(尤其是肖像画)很自然地反映出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吹笛少年》用几乎没有影子的平面人物画法,表现人物的实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马奈的才气和自负感。此画明显带有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影响。注:马奈这一名字出典于拉丁文题铭Manetetmanebit,意思是:“他活着并将活下去”。潘鹤,1925年生于广东省广州市,1940年开始从事艺术活动,现为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终身教授,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汕头大学客座教授。已建立长期性大型户外雕塑作品近百座,多座作品获国家级最高金牌奖和最佳奖。代表作有《艰苦岁月》、《拓荒牛》、《珠海渔女》、《和平少女》等。曾被国务院人事部授予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及终身特殊津贴;全国总工会授予国家级五·一劳动奖章及全国优秀雕塑家称号,广东省政府为其建立“潘鹤雕塑园”。

残破的军帽,褴褛的军衣,裸露的脚丫,如钢棍的手指上一支古色的长笛,干裂的嘴唇轻贴笛孔,老战士快活地吹奏着悠扬的乐曲。一个满脸稚气的十一二岁的小战士蜷缩在他的身旁,一手抱着长枪,一手托着下颌,聆听着那美妙的笛声,憧憬美好的未来。当时就被这件作品深深感染了……《艰苦岁月》又具有浪漫主义特征,它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了理想化的加工,提炼,以特定的情节理想的描写,塑造了理想化的对象,战士们形象生动,充满了对未来希望的渴望,坚定了革命战争必胜的信心,战士们面对艰苦的生活,没有被困难压倒,而是苦中作乐,充满了幻想和对美好事物的回忆,作品又极具诗意性。《艰苦岁月》以大的起伏造成丰富动人的神态,真实再现了战争年代中的红军战士的形象,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从一个侧也体现了雕塑家内心对战士们的情感,对未来的希望的向往。

古希腊石雕。作于公元前5世纪。大理石,高83.5cm。作者卡拉美斯(公元前480--前450)

这一浮雕,是《鲁多维奇宝座》三块组雕中最优美,精彩的一块。是雅典卫城神庙中祭祀美神阿夫洛狄忒的台座上的建筑装饰组雕。作为神的栖身之所的庙宇,在这时期既是雅典自由公民活动的场所,也作为城邦国家的一种纪念碑。这个吹笛的少女,面部清秀,头上结扎着头巾,洒脱而自然。微微隆起的胸脯和斜倚的身姿舒展自如,灵活的手指按着笛子的气孔,交叉的双腿在轻轻摇晃,回荡着青春,温馨的气息。整个画面真实,生动,富于空间感,而且洋溢着和谐,欢乐的旋律。这组浮雕的命题,因出土后藏于罗马收藏家鲁多维奇的别墅而得名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的判断受到了时代性,地域性和艺术创新三个方面的制约,也就有了各种判断的角度由此产生了分歧.最后的晚餐丁托列托(1592~1594)丁托列托是他的昵称,意为“小染色师”;这是因为他的父亲乔凡尼·巴提司塔·罗布斯蒂,是布料的染色师(意大利语音为“丁托雷”),他是一位雄心勃勃的人,扬言要把提香的色彩和米开朗基罗的形象结合起来,成为最伟大的艺术大师。为了取得独特的艺术效果,他在创作中总是选取别人很少采用的角度和构图,追求宏伟的气魄、强烈的戏剧性和突出的光感,忽视人物内在气质和性格的刻画,主要从画面效果出发。《最后的晚餐》创作年代:1592~1594年,是他晚期的光辉杰作之一是为圣乔吉欧·马乔雷教会所作。油彩,规格:365x568公分,圣乔治教堂,威尼斯.意大利。这幅画是威尼斯圣乔治教堂装饰组画中的一部份。在这一幅画中,丁托列多仍然匠心独具的将两种不同的光源结合在一起。丁托列多将画面分为两个部分:左边展示的是神奇得事迹,右边描绘的则是日常的写实状况─仆人们向进餐者端上盘子。这种日常生活和神奇事迹的紧密关系,借着具体的形象展现出来,并以双重光源的对比加以烘托。正式这种紧密得关系,丁托列多将宗教构图和其象征意义现现出来。最后的晚餐达芬奇(1452-1519)基督在即将被捕前

与十二门徒共进晚餐

最后的晚餐(壁画,484厘米×880厘米,1495—1497年,米兰圣玛利亚.德拉格拉齐耶修道院藏)作者: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杰出的画家、科学家和发明家。达·芬奇改变了文艺复兴早期对这一题材的传统处理方式,图中人物列为一排,以耶稣为中心,十二门徒分为四组,对称分列两侧,形成了一个穿插变化又相互统一的整体。达·芬奇成功地运用构图和用光等手段,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耶稣在遭到罗马兵逮捕的前夕和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餐时预言“你们其中一人将出卖我”后,门徒们显得困惑、哀伤与骚动,纷纷询问耶稣:“主啊,是我吗?”这时,唯有坐在耶稣右侧(即画面正方左边第三位)的叛徒犹大惊慌地将身体往后倾,一手抓着出卖耶稣的酬劳、一个装有三十块银币的钱袋,脸部显得阴暗。别人的感受不能代替你的感受,每个人都必须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才能作出自己的判断。在美术鉴赏中,我们鼓励这种个人的、主动的和创造性的审美判断,就是为了培养每个人独特的审美能力。3、认识并尊重创造的价值。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1、走进作品产生的时代与文化环境。通过学习了解时代风貌——找到回去的路2、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人类灵魂深处的情感是共通的,用尊重的目光看待不同文化。1、品评式批评:从作品总体的气韵、神韵来判断作品的优劣。(神品、妙品、能品)2、形式主义批评:关注美术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3、历史批评:强调美术与历史发展之间的联系。

4、社会学批评:强调美术的意义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5、心理学批评:侧重从美术家个人的气质个性、情感心理的角度对作品做出评价。对美术作品的判断有多种角度《洛神赋图卷》顾恺之(东晋)

作者介绍顾恺之(348—409)字长康,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以及提出的“六法”。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创作背景: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多处,大多为宋代摹本)相传是根据曹植的同名文学作品采用连续图画形式画成的长卷。画卷通过反复出现曹植和宓妃(洛神)的形象,描绘他们之间的情感动态,形象地表达了曹植对洛神的爱慕和因“人神之道殊”不能如愿的惆怅之情。以“美人香草”爱情的抒发展示作者的政治追求,本是自屈原《离骚》之后中国文学艺术创作的传统,曹植《洛神赋》正是政治斗争失败以后情绪的传达。《洛神赋图》画出洛神凌波微步的美丽身姿,表露她“若往若还”的矛盾心态,画奇异神兽具有强烈的神话气氛和浪漫主义色彩。艺术价值:它的情节完整,手法多变和形式隽永等,又为以前的作品所不及。因此它在历史上有着非常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作者用具体生动的形象完整的表现了赋的内容,也体现了这一历史时期新兴文艺理论中重视感情生活的要求。作品内容:作者逐节描绘故事的内容,开始部分是曹植带着随从到了洛水之滨凝神张望,仿佛看到了洛神仙裳飘飘,凌波而来。其后是他们互相赠送礼物,洛神和她的同伴们或水上自在的游玩。这时风神使风停止,河神命波浪平静,水神击鼓,创世神女娲也在唱歌,曹植和洛神乘着驾六龙的“云车”出游。一叙衷肠。最后曹植在渡洛水的舟中思慕不已,离岸乘车远去时还回头张望,无限依恋。

对这幅作品进行解释一条街道的忧郁和神秘基里柯(意大利)画上的透视深景极富感染力。右边有一大片被深褐色和灰色带拱顶的建筑物遮挡的阴影,左边是一条低矮的白色连拱廊,长长地伸展开去。天空阴沉,街上却十分明亮。这时,从左角出现一个孤独的滚铁环的小女孩,她的影子似从画外拖入。前面又有一幽灵般的影子,长长地拖在明亮的街道上。这一切既不合逻辑,又显得恐怖。在那片阴影前,有一辆老式货车空车厢,车门畅开着,景物费解,给观者频添困扰。就时间上判断,似象深秋的午后,可是这座城市广场寂无一人。商市停歇,颇有城市末日之嫌。契里柯承认这幅画来自尼采对意大利荒漠广场的描绘的启迪,它恍若梦境,时间表现也是深秋,因为在那个季节意大利的太阳变得低了,阴影要比夏天更长。《梦》卢梭(法国)亨利·卢梭(1844—1910)是一个自学成才的画家,父亲是工人,母亲出身农民。亨利·卢梭青年时在军中服役了四年,结实了去过墨西哥的士兵,他们讲起异国风情,使他十分向往。1868年有参加了普法战争,因为受骗失职而被解雇,只得在酒馆以演奏来糊口。他也参加绘画活动,但未经过训练,所绘作品技巧拙朴。这种事不做作的“拙味”被当时著名诗人阿波里奈尔所赏识,并为他写文章推荐,从此他再画坛上获得了一定声誉。后经表现主义艺术家的鼓励,他保持这种率真的描绘事物的方法,并在题材中杂以某种神秘主义,使他的艺术独具一格。

《梦》展现的是一种幻想中的原始森林。说它是原始森林,是指画面上那些奇怪的兽类,少见的热带植物,除了阔叶丛林以外,还有美丽的兰花、热带所见的水果,等等。这是一个未有人迹的原始丛林,可是在这样不可想象的环境里,有一裸体女人横卧在一张不可思议的华丽沙发中。中间一个皮肤黝黑的人,在面对观众的方向吹起他的长笛,一头狮子在树丛里向外窥探着。这一切不是真实的存在,时令和环境都是违反常理的。它是一个梦境,一个画家头脑中的怪异的梦境。

《梦》具有一定的表现主义成分,因为画上集中的事物:处女地、狮子、漂亮的禽鸟、可怕的美国野牛、惨淡的孤月,黑皮肤的吹笛手以及畸形的裸女,等等,只表露了画家的童稚般的想象力,由于它妙趣横生,受到许多人的赞赏。一位评论家风趣地说:"他的天才胜过了天真,他应被奉为20世纪艺术的开拓者。"

在画家不失童心的优美笔触里,我们仿佛走进了童话的世界,皎洁的月光下,黑人吹奏着巫师的魔笛,狮子、犀牛等所有动物都变成了通人性的精灵,与人相亲相爱,人们之间也没有黑人、白人的种族歧视,整个世界在花果的异香中变得简单、纯洁、清新、美丽,充满了欣欣向荣的力量。我们无法想象这时的画家已经66岁,走进了生命的最后时光,可是他仍然把这份悠然的赤子情怀通过梦这个主题表现了出来,梦什么都可以不是,梦什么都可以是。这是画家人生理想的寄托抑或是心灵深处向往而又无法企及的境界或者是对人类最深切的爱的期盼。不过不管怎样,画中这种诗意浪漫的氛围,超现实的优美境界永远都能打动善良的人们心灵深处某种神秘的空间,也让我们一次次为画家而感动。画如其人,我们通这幅画,也可以想到卢梭的性情、人格。事实上,卢梭就是这样一个天真、憨厚、乐观而又充满幻想的人,他的一生贫穷而又充满灾难,两个妻子和八个孩子相继离他而去,他的作品也一次次遭到沙龙的拒绝。可是他从来没有向命运和生活屈服,仍然大胆而又乐观地拥抱着新事物、新思想,用自己的画笔为生活而歌唱。阿尔塔米拉洞窟岩画(西班牙)距今30000年前

1879年,一个名叫索特乌拉的工程师来到这里收集化石,并把4岁的小女孩玛丽娅带在身边。

据说玛丽娅因对父亲的工作不感兴趣而独自爬进了一个小洞口,因为洞内黑暗,她点亮了蜡烛后突然看见一头公牛,眼睛直瞪瞪地望着她,顿时把她吓得大哭起来,闻名世界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就这样被发现了。时代差异导致美术作品价值判断上的差异。康家石门子岩画距今2500多年前(呼图壁县)地域性

大卫三个雕塑比较大卫米开朗基罗大卫贝尼尼大卫多纳太罗大卫作者简介多纳泰罗(Donatello,1386--1466)是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第一代美术家,也是15世纪最杰出的雕塑家,对古典美术的推崇和借鉴,多那太罗是他的外号。他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他是第一位推崇和借鉴希腊古典主义艺术风格的大雕塑家,也是他结束了一千多年的中世纪美术史,开创了文艺复兴的新纪元,确定了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雕塑艺术发展的基本路线贝尼尼不但是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