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南省张家界市空壳树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_第1页
2021-2022学年湖南省张家界市空壳树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_第2页
2021-2022学年湖南省张家界市空壳树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_第3页
2021-2022学年湖南省张家界市空壳树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_第4页
2021-2022学年湖南省张家界市空壳树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湖南省张家界市空壳树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冯骥才:守望民间文化的知识分子冯骥才很健谈,但大多谈的是守望文化,对他自己则很少提及。

作为作家,喜爱他的读者说,他的作品扎根于民间,来自于乡土。作为文化研究者,关注他的学者说,他有着博大的文化责任感。

“我自近日起就要各处乱跑去考察民间文化,无法坐在家里,所以只好暂且关上我的博客的门。对不住了,后会有期。”自今年2月16日冯骥才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出告示以来,他的行踪便成了谜。冯骥才也总说,每次走在天津街头,熟人相遇总会打招呼,“大冯,忙嘛呢?”日前,记者在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抓”住了这位中国民间文化保护代言人,冯骥才的回答就从“忙嘛呢”开始:“最近一直忙着浙江西塘召开的古村落保护高峰论坛。通过论坛研究古村落不同的保护方式,并与当地政府配合,把保护方案一个一个确定下来。之后,将再进行一系列的考察活动,比如苏州桃花坞调查、比如南通蓝印花布基地挂牌等。”冯骥才的日程表排得很满。

“干嘛这么忙?”

“因为再不忙着保护民间文化,我们的根就快没了。”

“古村落是中华文化的箱底儿。”经过去年大半年的下乡调查,跑了7个省份,冯骥才越来越感到,古村落内在的、沉甸甸的历史文化积淀在被抽空。他觉得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危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中国步入现代化的过程不是递进,而是突然的,人们由此造成了对线性成长、理性思考的缺失。贵州东南部,30多万人在苏浙一带打工,苗寨居民不说苗语,其他少数民族村寨的年轻人已经不穿民族服装了。在南方一些富裕的小县城,冯骥才发现生活富足的农民在建设自己家园时竟是如此赤裸裸地照搬洋文化:村落中,修建起一座座微型的“艾菲尔铁塔”,或是小型的卢浮宫,而中国的飞檐翘角、雨榭楼台早已淡出视野,退出记忆。

“历史的记忆和传承都没有了。长此以往,十几年后,我们传统的东西就都没有了。我们无法阻止一个时代的变化,但是,文化,我们必须挽留。”冯骥才说。“我们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也要有自己的文化遗产日,尤其是在全球化、商业流行文化像沙尘暴一样的弥漫当中,应该对我们的文化有一种崇敬心理。”而在文化保护工程中,冯骥才强调最多的就是文化人的责任。他大声呼吁中国知识分子应担负起在保护传统建筑上的责任。他说,巴黎的历史保护为什么做得这么好,实际上是三个作家起了作用。第一个是雨果,他写了《向拆房者宣战》,成为第一个对乱拆房者宣战的人。第二个作家是小说《卡门》的作者梅里美,他当时成立了一个古典建筑的监督委员会。第三个是小说家马尔乐夫。20世纪60年代,世界工业化进程开始,马尔乐夫提出在全法国进行文化普查。正是这种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使法国文化保留了他们的根。“中国知识分子也应反省一下,在时代变迁过程中应承担什么责任。中国传统文化大到一个古村落,小到一个荷包,都需要我们抢救和保护,否则将在我们手中消失!应该有人去传承这些宝贵的民间艺术,留住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守望精神家园的责任应当由文化界承担,但现实却是我们的文人、知识分子,大多在旁观。”为了成立民间文化基金会,冯骥才作画义卖,虽然最终募来200万元,但如今手腕上一个作画劳累形成的大疙瘩仍在述说着当年孤军作战的些许无奈。令他欣喜的是,中国现在终于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日。17.请依据文本,列举冯骥才在“守望民间文化”方面所作的努力。(3分)

18.冯骥才认为造成民间文化日渐式微的原因有哪些?请作简要说明。(6分)

19.庞朴在《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中说,“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试结合上文,探究“守望”“民间文化”的现实意义。(6分)

参考答案:173分。(1)在各处考察民间文化,研究古村落不同的保护方式(2)与当地政府配合,确定古村落保护方案;(3)呼吁中国知识分子担负起在保护传统建筑上的责任;(4)为成立民间文化基金而作画义卖(答出其中3点即可)18.6分。(1)因中国步入现代化的过程太过突然而造成人们对线性成长、理性思考的缺失;(2)受全球化、商业流行文化的影响,对本民族文化缺乏保护意识;(3)文人、知识分子,在传承民间文化方面大多持旁观态度。(每点2分,共6分)196分。(1)保护民间文化,才能保住中华文化生存发展的根基;(2)保护民间文化,才能保证民族文化的传承不因时代的变迁而消失;(3)保护民间文化,才能让民族文化在面对“洋文化”的侵蚀时守住阵地。(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略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酒令是对酒礼的变革、丰富和发展,是佐酒助兴的重要手段,是文化入于酒,更是酒中的文化。最早的酒令是辅助礼的,后来才发展为佐酒助兴、宾主尽欢的方法,甚至成了劝酒、赌酒、逼酒的手段。。最古老的酒令当为投壶,要将特制之矢投入一口广腹大的壸中。投壶从射礼转化而来,盛行于春秋战国,《史记》中载有投壶盛况。魏晋时,文人雅士整日饮酒作乐,纵情山水,清谈老庄,游心翰墨,喜作流觞曲水之举。择一风雅静僻所在,依次安坐于潺潺曲水边,置酒杯于上流使顺流而下,酒杯止于某人面前即取而饮之,再乘微醉或嘯吟或援笔,作出诗来。最著名的一次当数永和九年的兰亭修禊,留下了名传千古的《兰辛集序》。这种酒令,虽为罚酒手段,但因被罚作诗这种高逸雅致的精神活动的参与而变得不同凡响。当然在民间亦有简化为只饮酒不作诗的。南北朝时期,由“流觞曲水”演化而来的吟诗应和,流行较盛。士大夫在酒席上吟诗应和,迟者受罚,已成风气。唐宋时代是我国游戏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酒令也得以长足发展。“唐人饮酒必为令为佐欢”。当时较盛行的是“藏钩”“射覆”等几种。“藏钩”就是甲方将“钩”或藏于手中或匿于手外,搓成拳状让乙方猜度,猜错罚酒。“射覆”是先分队,也叫“分曹”,先让一方暗暗覆物于器皿下让另一方猜,射就是猜度之意。李商隐就曾在诗中写道:“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酒令到明清时代则进入另一个高峰期,其品种更加丰富.举凡世间人物、花木、虫禽、词牌、中药、八卦、骨牌,以及种种风俗、节令、无不入令。清人俞敦培把酒令分为雅令、通令、筹令。雅令,是指文人酒令,按内容可分为字令、诗令等多种。比如字令,因汉字形体结构随意增损离合变化殊多,制成的字令或妙语双关,或双声叠韵,或顶针回环……变化万千,趣味盎然,真正是考较与座者的智慧与敏捷。心快、眼快、手快、嘴快四者缺一不可。雅令是文人的“智力竞赛”,虽情趣古雅,但一般人做不来,而“通令”不必劳神,几乎人人可为,比如投骰子,划酒拳,全凭运气。至于筹令,则是雅俗共赏,因是从筒中抽筹行令,故名。筹上多镌刻诗词、典故,每筹下注明饮酒对象及数量,诙谐幽默,每每令人捧腹。小说《红楼梦》中就有多处行酒令的描写,妙趣橫生,宴乐无穷。酒令的形式千变万化,可以即兴创造和自自由选择,几经发展。这一有趣的艺术形式,已成为中国所特有的酒文化。1.下列对文中“酒令”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酒令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酒文化,是文人雅士们智慧的结晶。B.酒令的产生是出于辅助酒礼的需要,后来逐渐成为了佐酒助兴的最佳手段。C.酒令起初形式单一,直到明清时代进入了发展的高峰,品种变得丰富起来。D.洒令的形式千变万化,可以即兴创造和自由选择,令洒宴妙趣横生,兴味无穷。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晋时,文人雅士整日饮酒作乐,纵情山水,清谈老庄,游心翰墨,自然喜行流觞曲水这种酒令。B.投壶是最古老的酒令,从中同古代“六艺”之一的射礼转化而来,在春秋战国时代极为盛行。C.“唐人饮洒必为令为佐欢”,“藏钩”“分曹”“射覆”就是当时较盛行的洒令,都是以“猜”的形式来定胜负,猜错罚酒。D.酒令是为众人会聚畅饮美酒来助兴的,但也可能变成有的人劝酒、赌酒、逼酒的手段。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人酒令中融人了丰富的语言和义学知识,因此参与者的知识文化水平有助于在行令过程中胜出。B.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旬“隔座送钩春酒暧,分曹射覆蜡灯红”生动地描写了酒宴上的行令场面。C.清代有人将酒令分为通令、雅令、筹令,人们可以各依需要来自由选择,因而酒令在各个阶层都能盛行。D.在今天的信息社会里,我们再没见过酒令的出现,酒令文化已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永远消亡了。参考答案:1.D

2.C

3.D【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是文人雅士们智慧的结晶”错误,也有很多无需文化水平就可参与的酒令。“文人雅士”范畴太狭;B项,“最佳手段”错,是重要手段;C项,“直到明清时代进入了发展的高峰”,唐代也有长足发展。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2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C项,“分曹”“射履”是同一种酒令。【3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D项,文中未提到酒令在今天的发展,难以得出这一结论。何况“永远消亡”也过于绝对。3.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米芾所写的各体书,以行书成就最高,突出的特点是“沉着痛快”。他写行书的速度非常快捷,即使是在绵帛上书写的《蜀素贴》,也是快笔如故,所以朱熹形容他的运笔“如天马脱衔,追风逐电”;宋高宗称之为“如乘骏马”。米芾写行书不仅速度快,而且果决有力,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笔势,用黄庭坚的话说,米芾的笔势“如快剑斫阵,强弩千里,所当穿彻”。我们看到,不管是小字行书如《苕溪诗》,还是大字行书如《虹县诗》他都能刷掠奋迅,墨浓笔肥不伤笔势,墨燥笔瘦犹能奔逸,这就是米字生动夺人的妙处。米字的神采,大多是从他那“风樯阵马”般的笔势里焕发出来的。学米字的书家如米有仁、吴琚,之所以形似米字而神采难现,就因为他们不曾学到米芾的笔势。

米芾写行书,还集纳了晋唐诸家笔法字法的长处。他30岁题写在阎立本《步辇图》上的两行观跋,是他最早的行书书迹,起笔收笔用力顿按,结字紧结,字形耸峙,后来写的《三吴帖》、《乱道帖》、《破步诗》、《苕溪诗》仍然保留着欹侧耸峙的体态,似乎受到欧阳询行书的影响。他的行书还汲取了颜体的宽博和褚字的骨力,又“去颜肉,增褚骨”,风格有一小变,米字的蟹爪钩,是人们熟悉的笔姿,是从褚字中变化出来的。自米芾师法王献之后,笔画又多取圆势,辅之以从晚唐书家段季展那里学来的“八面皆全”的“刷”笔之法,又增加了转折遒美的韵致,终于形成了“骨筋、皮肉、风神皆全”的米字。米芾曾经不无得意地说:“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这好像是自夸,却是大实话。他50岁以后的行书,无论简札、跋语、歌诗,不仅形貌与古人若即若离,每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而且笔法活泼圆通,字态能侧能正,笔画多姿多态,笔势的奔逸更是摄人心魄。比之于黄庭坚的行书,米芾的笔姿变化多,振迅生动。与苏轼相比,论书法本领和技巧水平的全能,要在坡翁之上。苏轼也承认这一点,他说:“海岳(米芾号海岳外史)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乾隆皇帝视为“三希”之宝的王献之《中秋帖》,就是米芾的节临本;传世的王羲之《大道帖》及小王的“鹅群帖”、《东山帖》墨本,也是米芾的手笔。7.对第一段中画线的“沉着痛快”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意思是说米芾所写的行书运笔速度非常快,而且果决有力。B.意思是说米芾所写的各体书法书写速度非常快,而且果决有力。C.意思是说米芾行书书法速度非常快,而且结字紧结,字形耸峙。D.意思是说米芾的各体书法有独特的笔势,如“风墙阵马”。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米芾的《苕溪诗》具有墨浓笔肥的特点,《虹县诗》具有墨燥笔瘦的特点。B.米芾的《苕溪诗》和《虹县诗》都有“风樯阵马”般的笔势。C.米有仁和吴琚的字,都表现不出用笔刷掠奋迅的特点。D.米有仁和吴琚的字用墨有浓有燥,笔画有肥有瘦,和米芾的字有形似之处。9.以下叙述不属于米芾成熟期行书特点的一项是

)A.形貌与古人若即若离,集前代诸家笔法、字法的长处而自成一家。B.笔画多取圆势,运笔采用“八面皆全”的刷笔之法,转折遒美有韵致。C.既有筋骨、皮肉、又有风神。形神兼备,具有独特的笔势。D.常常出新意于法度之中,笔法活泼圆通,字态能侧能正,笔画多姿多态,笔势奔逸。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询的行书具有字形耸峙的特点,颜体字具有宽博多肉的特点。B.黄庭坚的行书笔姿变化较少,苏轼的书法也不是各体皆精。C.王献之的书法,笔画具有圆势;褚字较有骨力,并创造了“蟹爪钩”。D.米芾早期的行书,努力学习前代书家的长处,但仍能看出模仿的痕迹。参考答案:7.A8.A9.B10.C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组是

A.

B.C.

D.参考答案:C朝:名作状;闻:使动用法。(A都是意动用法;B都是意动用法;D都是名作动)5.参考答案:8.D(余)

9.C(A曹孟德;B吾与子;D此想法)

10.D(被动句,其余为倒装旬)11.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6.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15题。(13分)马伶传[清]侯方域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犹称马回回云。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于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乎!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耳。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日幸为开宴

幸:希望B.奉一日欢

奉:敬献C.华林部过马伶曰

过:责备D.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

掩:盖过1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梨园以技鸣者

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B.①而华林部独著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①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

②而君幸于赵王D.①乃走事昆山

②无伤也,是乃仁术也1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时金陵戏班技艺有名的大略有几十个,名气最大的是兴化班和华林班。有一次新安商人会合这两个戏班举行大会演,同时演出《鸣凤记》。B.两个戏班的演唱都受到称赞。后来华林班的李伶由于饰演严嵩技艺高妙而吸引了大量观众,而兴化班的马伶为此感到羞愧,演出完毕化装逃走。C.将近三年后马伶归来,他请新安商人再与华林班会演《鸣凤记》。这次演出马伶饰演严嵩技高李伶,兴化班的演出也超过了华林班。D.马锦为演好“奸相”严嵩,遂入当朝宰相顾秉谦府为仆三年,技艺大进,充分表现了他不甘失败、不怕吃苦、对艺术精益求精的精神。15.用斜线(/)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4分)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参考答案:12.(3分)A(A.以:介词,因为。B.而:①连词,表因果关系,“因而”;②连词,表转折,“却”。C.于:①介词,“在”;②介词,表被动,“被”。D.乃:①副词,强调出乎意料,“竟然”;②副词,表判断,“就是”。)13.(3分)B(B项“演出完毕化装逃走”与文意不合。马伶是演出未结束就走了;是脱去演出服装离开的,不是化装逃走。)14.(4分)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4处断句各1分)[参考译文]马伶是金陵戏班子里的演员。金陵是明朝的留都,国家设置的百官还都在这里,而又处在太平盛世,人们容易寻欢作乐。那些男男女女探访桃叶渡,游览雨花台,脚踩脚多得数不清。戏班因技艺高超而出名的,大约有几十个,而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个:一个叫兴化部,一个叫华林部。一天,新安的商人会合这两个戏班子,办了一个大堂会,广泛邀请了金陵城里的贵客文人和那些艳丽的妇人、娴静文雅的才女,这些人全都会集在一起。兴化部被安排在场子的东面,华林部安排在场子的西面。两边的场中都演出《鸣凤记》,这场戏演出的就是人们称为椒山先生的故事。等演到一半时,双方的演唱都符合节拍,讲究音律,曲调的高低快慢,变化很多,都称得上很好。当演到两位相国争论是否收复河套的情景,西面戏台扮宰相严嵩的演员,是李伶,东面戏台则是马伶。坐着的客人就看着西面的戏台赞叹,有的人还大声呼喊叫人拿酒来,有的人移动座位更加靠近西面的戏台,头不再转向东面。演出继续进行不多久,东面的戏台已不能再演下去了。询问其中的缘故,原来马伶因自己的演技比不上李伶而感到耻辱,已经卸妆逃走了。马伶是金陵城里善于演唱的演员。他走了以后,兴化部又不肯立即替换他,竟然就停止演出,因此在金陵只有华林部独自著名。走后将近三年,马伶又回来了,告知他昔日演戏的所有伙伴,并向那新安商人请求说:“希望今天能为我开一次宴会,再招来上次那些宾客,我愿意与华林部一起再演一次《鸣凤记》,敬献一日的欢乐。”演出开始后不久,又演到争论是否收复河套,马伶再次扮相国严嵩登场演出。李伶忽然失声惊叫,匍匐上前,对着马伶自称弟子。在这一天,兴化部的名声于是大大地超过了华林部。当天晚上,华林部的人来拜访马伶,说:“您虽是当今十分优秀的演员,可本来是不可能超过李伶的。李伶扮演严相国已好到了极点,您又是从哪儿学来的演技而超过李伶了呢?”马伶说:“的确是这样,现在天下的演员不可能超过李伶,而李伶当时又不肯把演技传授给我。我听说当今的相国昆山顾秉谦,是严相国一类的人。我跑到京城,请求在他门下做了三年差役。每天在朝房里侍奉他,观察他的行为举止,细听他的讲话,时间长了就掌握了他的特点,这就是我求师的方法。”华林部的人一起向马伶罗列而拜,然后离去。马伶,名锦,字云将,他的祖先是西域人,当时还称他为马回回。侯方域说:真是不寻常啊,马伶自己这种求师的经历。他认为李伶的演出已是绝技,无处能学到超过他的技艺,竟然跑去侍奉顾秉谦,见到顾秉谦就犹如见到了严嵩一样,让严嵩本人来教演严嵩的人,怎么能不精妙呢?呜呼!耻于自己的技艺不如人家,就远走几千里,做了三年差役。倘若三年还不能学到要学的东西,就仍然不回来。他的意志如此坚定,技艺的精湛又何须再问呢?15.(2分)人物语言(或人物对白);舞台说明

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就2名日本人因间谍嫌疑被中方逮捕表示,中方有关部门正在依法对相关案件进行调查,有关情况已向日方进行了通报。B.李克强在贺信中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时科学管理和决策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更是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任务艰巨繁重。C.体坛圈子最近频频发生兴奋剂事件,飞人鲍威尔等人都卷入其中,这不仅让他们的个人形象大打折扣,也对年轻一代造成了负面影响。D.屠呦呦表示,希望诺贝尔奖的到来能激励新机制的产生,让年轻人有一个更好的科研环境,来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创造出更多的科研成果。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成分残缺,“就”缺宾语,应在“表示”前加上“一事”或“问题”。B语序不当,应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是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更是科学管理和决策重要的基础性工作”;C项重复,“体坛”即体育圈。【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考生在解答此类题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第一,语感检查法。辨析病句,可以依靠预估,一般说来,按习惯的说法觉得别扭的地方,常常是有语病的地方,病句类型中的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句式杂糅都可用此法。比如题中B语序不当,应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是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更是科学管理和决策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第二,主干枝叶法,按照先找句子主干,再看句子枝叶的步骤来确定病句,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都可以用此法。比如题中。A成分残缺,“就”缺宾语,应在“表示”前加上“一事”或“问题”。第三,类比检查法,就是仿造一个结构类似的句子同原句作比较,如果仿写句子有问题则说明原句不正确。第四逻辑分析法,就是从事理上分析句子,看概念的使用判断、推理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前后语句是否呼应等。第五,寻找标志法,就是抓住病句中一些明显的语音标志。8.下列三幅劝阻吸烟的手势图,你认为哪一幅最好?请结合图像说明理由。要求70字左右。(6分)

参考答案:结合图像解说;理由充分;语言通畅。

示例一:我认为第一幅最好。第一幅画面中的人物用手掌遮挡住鼻子,并且面带微笑,示意你吸烟“我介意”。画中人物态度温和,意思明确,易于让对方接受,能最大程度地达到劝阻对方吸烟的目的。

示例二:我认为第二幅最好,第二幅画面中的人物手掌竖直向前伸出,示意“不可以”吸烟,表情温和之中不乏坚毅。画中人物态度温和易于让对方接受,却又坚毅有力不给对方商量的余地,使对方自觉地对吸烟说“不”。

示例三:我认为第三幅最好。第三幅画面中的人物表情严肃,目光冷峻,“请停止”的手势让人能感受到他那不容置疑的态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