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中考五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及点睛_第1页
202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中考五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及点睛_第2页
202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中考五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及点睛_第3页
202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中考五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及点睛_第4页
202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中考五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及点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有感五首(其三)①杜甫洛下舟车入,天中②贡赋均。日闻红粟腐,寒待翠华③春。莫取金汤固,长令宇宙新。不过行俭德,盗贼本王臣。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秋,当时,受粮食和吐蕃进扰等因素影响,因此朝中有迁都之议。②天中:指洛阳。③翠华:指天子之旗,这里指代皇帝。A.首联从洛阳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写起,正是因地理位置优越,人们才提议迁都洛阳。B.颔联紧承首联,写洛阳百姓等待皇上给他们带来春天般的温暖,可见洛阳百姓正翘首企盼迁都洛阳。C.尾联中的“不过”一词,看似轻描淡写,实际更引人注目,突出了“行俭德”的重要性。D.“盗贼”一句,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事实,语言尖锐,感情沉痛。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撺掇山麓摩肩接踵穷兵渎武B.斡旋睥睨轻歌曼舞目炫神迷C.黧黑羁绊坦荡如坻殚精竭虑D.诡谲猥琐哗众取宠长途跋涉3.下列各项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我的叔叔于勒》以一个小孩的视角展开故事,以儿童的善良、纯真,折射出成人世界的世态炎凉、虚伪冷酷。B.《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用寓言阐述道理是其一大特色,《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都选自此书。C.《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共分上下两片,上片问“月”,创造了一种神话般的美丽境界;下片问“天”,表达了作者苏轼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D.鲁迅先生在《社戏》一文中,以细腻的笔触写了“我”在少年时代的一段生活经历,表达了“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日,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票房和口碑不断走高,引起全国上下热烈反响。B.平昌冬奥会“北京八分钟”,24名轮滑演员与24个带有透明冰屏的智能机器人翩翩起舞,给无数观众留下深刻印象。C.习近平总书记与金正恩委员长北京会晤,对中朝促进合作、加强协作、深化沟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推动两党两国关系在新的历史时期迈上新的台阶,为推动本地区和平、稳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D.今日,商务部在京召开了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中方有底气、有信心应对任何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希望美方悬崖勒马,否则我们将奉陪到底。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国演义》中很多人物都有绰号,比如“卧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小霸王”是孙策,“常胜将军”是赵云。B.《简•爱》以罗切斯特第一次婚姻以及和英格拉姆小姐的交往,讽刺了以金钱为基础的爱情和婚姻。C.《草房子》中的秦大奶奶为了油麻地小学的一个南瓜,掉在水中淹死了。D.《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曾经和一个黑人掰腕子,比了一天一夜,最后虽然输了,却表现出了坚强的意志。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材料一)一九一九年,我是北京协和女子大学的一年生。协和女子大学是个教会学校,向来对于当前政治潮流阻隔着一道厚厚的堤防。但是这次空前的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的力量,终于把这道堤防冲破了。我们坚持罢课游行,罢课宣传。我们三三两两抱着大扑满,在大风扬尘之中荒漠黯旧的天安门前,拦住过往的洋车,请求大家捐助几个铜子,帮我们援救慰问那些被捕的爱国学生。我们大队大队地去参加北京法庭对于被捕学生的审问,我们开始用白话文写着各种形式的反帝反封建的文章,在各种报刊上发表。五四运动的前后,新思潮空前高涨,新出的报刊杂志,像雨后春笋一样,目不暇接。我们都贪婪地争着买,争着借,彼此传阅。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新青年》里鲁迅先生写的小说,像《狂人日记》等篇,尖刻地抨击吃人的礼教,揭露旧社会的黑暗与悲惨,读了使人同情而震动。五四以后,在这伟大的运动里觉醒起来的青年们,看清了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才能救国,他们勇敢地投身到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去,走了百折不挠的艰苦的道路,终于和工农兵一起把祖国拯救了出来。(选自《回忆五四》,冰心文,1959年)(材料二)(取材于《大国重器背后的青年》,2018年12月)(材料三)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白霓镇大市村党支部书记程桔是一位90后的全国人大代表。2014年,在一群老同志的请求下,她回乡竞选村支书。上任不久,她就挨个联系在外务工的同村人回乡发展。如今,大市村的“两委”中,已经有两位80后、三位90后。在她的努力下,2016年底,全村35户贫困户、106人全部脱贫摘帽,成为咸宁市首批精准扶贫出列村(指村中无扶贫户)之一。同样是90后小姑娘的全国人大代表杨昌芹来自贵州省赤水市民族村。曾在公立幼儿园当老师的她放弃了稳定的工作,成为赤水村竹编的传承人。经过长期探索,她倡导的让非遗真正回归生活、引领生活的创新性传承不仅让赤水竹编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也带动了当地竹编产业的发展。她创立的竹艺公司由一个小作坊发展到公司化运营,带动当地300多名村民在家中实现“来料加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学习这门非遗手艺。在她们看来,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深入,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回到农村发展。(选自《乡村振兴呼唤年轻人回来》,2019年3月)1.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阅读材料一,下列不能直接体现五四精神的一项是()A.在五四运动里觉醒的青年们勇敢地投身到火热的革命斗争中。B.鲁迅先生在《新青年》杂志发表《狂人日记》等小说。C.坐着洋车、路过天安门的人应学生请求捐钱。2.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用一句话说说你得出的结论。(要求:用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3.阅读以上三则材料,为下图位于最上层的年轻人提三条具体建议,帮助他改变现状,实现人生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古诗文默写。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A.何处望神舟?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B.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C.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D.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进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四题只选两题作答)①___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②回乐烽前沙似雪,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③__________,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④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词名句,①《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②薇,一种普通的野菜,却因为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在首阳山采薇而食,被赋予了高洁的志趣,成为文人笔下钟爱的意象。王绩在《野望》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他避世退隐的心态:而文天祥在《南安军》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他绝食的决心,唱响爱国之志。8.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下面是两部名著的插图,请任选一幅,简述与画面内容相关的故事情节。①《水浒传》②《骆驼祥子》《西游记》中,孙悟空曾经三次离开取经团队,请说一下孙悟空第二次离开团队的情节。二、阅读9.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塞。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题诗一般意旨隐晦,作者别有寄托,不愿或不便标明作品的题目。这首《无题》一般认为是伤感离别的爱情诗。B.颔联诗人用象征的手法,借春蚕、蜡炬这两个典型意象所蕴含的执著精神既表明至死不渝的爱情观又表明对无私奉献精神的推崇。C.颈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D.尾联中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2.清人冯班云曾经称赞这首《无题》“秒在首联”,你能结合景物分析首联中“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的妙处么?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隆中对陈寿亮躬耕陇亩,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徐庶见先主,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有删减)1.下列句中的“以”与“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中的“以”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其境过清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C.可以一战 D.以塞忠谏之路也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诸葛亮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而当时的人都不认可他,表明他们根本不了解诸葛亮。B.刘备“凡三往”求见诸葛亮,这足以证明刘备的求贤下士是出自真心诚意,这也是诸葛亮愿意见他的一个重要原因。C.诸葛亮认为荆州地理位置很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益州地势险要、自然条件优越。提示刘备夺取这两个州作为蜀汉政权的根据地。D.隆中对策就是诸葛亮为刘备成就蜀汉大业规划的一条明确而又完整的内政、外交政策和军事路线,体现了他“足不出户而知天下”的远见卓识。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将军岂愿见之乎______(2)欲信大义于天下______(3)然操遂能克绍______(4)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______4.翻译下列句子。(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1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可怕的霾凶犯甘小祥(1)霾是指空气中存在的大量不可溶的细微颗粒物。其中,粒径不大于10微米的颗粒物被称为可吸入颗粒物,也称PM10,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称为细颗粒物,也称PM2.5。颗粒物的粒径越小,越能深入人体内部。PM10通常沉积在人体的上呼吸道,随着人们擤鼻涕或吐爽而被排出体外,可是PM2.5可以进入人体的支气管和肺泡里面,无法排出来,因此对人体使康造成严重影响。(2)那么大气中的PM2.5都是从哪里来呢?我们可以以首都北京为例来分析。(3)根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的研究,从化学成分看,北京PM2.5中大多是直径小于1微米的粒子,也就是所谓的PM1,其主要来源和所占比例为:工业燃煤18%,生活和商业燃煤148,因此燃煤总计“贡献”了32%的PM1;机动车尾气排放的“贡献率”是23%;来自农村地区的PM1大概占了11%:此外还有7%是矿物粉生;エ业燃油占了5%,居民日常活动占了2%。(4)从上而的数据看,对于首都北京来说,制造PM1最多的“凶犯”是燃煤和尾气。我们知道,中国北方不少城市的冬季供暖仍然依靠燃烧化石燃料,比如煤和天然气。而燃烧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细颗粒物,这正是大气PM2.5的最主要来源。(5)室外的大气PM2.5短期内是无法大幅度改善了,那么当我们来到室内,关上门窗,“躲进小楼成一统”,是否就足够安全了呢?(6)不,室内的情况有可能比室外更糟糕!如今,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室内活动为主,每天可能会有8小时左右呆在学校教室、办公室里,有十多个小时呆在家里。如果室内遭遇空气污染,我们会面临更可怕的PM2.5威胁!(7)首先是烹任产生的油烟。中国人做饭习惯于煎炸烹妙,锅子烧到火旺油热才开始加工食品,如果通风条件不佳,则厨房里很快油烟弥漫。而油烟中主要成分是高致癌性的多环芳烃!(8)当然,相比偶尔从厨房冒出的油烟,我们在室内常看到一种似乎文雅得多的烟雾一一香烟,如果说这看似微不足道的香烟才是最该警仍的PM2.5凶犯,你能相信吗?(9)让我们通过具体数据来看看吸烟在室内PM2.5中的“贡献”有多大。相关实验显示,一支香烟可以在空气中产生0.62克的颗粒,其中PM2.5占30%-40%,所以一支烟产生的PM2.5有0.19-0.25克。那么,我们可以依据这个结果来推算,烟民在室内抽一支烟所产生的PM2.5浓度是多少呢?(10)假定建筑的层高为3.5米,在不开门窗的情况下,有一名烟民在面积在15-30平方米的客斤里抽了一支烟,那么客斤中的PM2.5浓度约为1810-4761微克/立方米,竟然是国家规定的严重污染值的6-16倍!(11)尤其麻烦的是,吸烟产生的烟雾很难散掉。对于正常通风的普通办公室和居民住房来说,即便有人在室内只吸一支烟,也需要10小时以上オ能使室内的PM2.5恢复到抽烟前的水平。而在不开门窗的情况下,室内的PM2.5可以保持24小时以上。倘若你入住酒店客房的前一位客人在房间抽过烟,那么他所留下的PM2.5会在房间里pánhuán_____一两天而“阴魂不散”!(12)需要特别提醒和注意的是,与大气中的PM2.5的成分相比,香烟燃烧时产生的PM2.5在成分上更加可怕。香烟燃烧会产生数千种有害成分,其中有如苯并能、苯并蔥、亚硝胺等致癌物,还有氰化物、邻甲酚、苯酚等促癌物。这些危害健康的东西都会随着香烟燃烧时的淡淡蓝色烟雾散布在空气中,随着呼吸进入人体,为害作乱。科学研究也证实,无人吸烟的室内PM2.5浓度最优可达到6微克/立方米,如果空气中PM2.5的浓度长期高于10微克/立方米,死亡风险就开始上升。浓度每増加10微克/立方米,总的死亡风险就上升4%,得心肺疾病的死亡风险上升6%,得肺癌的死亡风险上升8%。1.请在第(11)段的横线上根据拼音写汉字。pánhuán_________(2)第(段加点的“阴魂不散”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2.(1)本文按照逻辑顺序,依次说明了____________,室外大气中PM2.5的来源、_______抽烟造成的室内PM2.5的特点及危害。(2)请说说以“可怕的霾凶犯”为标题的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第(3)段列举大量数据,主要是以北京为例分析大气中PM2.5的主要来源。B.第(2)(5)段等设问句的运用,达成了作者主要目的—激发读者阅读兴趣。C.第(12)段将室外大气中和室内抽烟产生的PM2.5来源比较,突出抽烟危害。D.本文多处运用修辞、引号等增强说明生动性,但对准确说明有一定影响。4.即将到来的5月31日是世界禁烟日,请你筛选文章信息,说说室内抽烟的特点及危害,以劝诫烟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奶奶的第一次合影①奶奶一生有两个忌讳:照相,过生日。她认为照相会吸走人的精气,过一次生日就会折寿半年。她将这一理念坚持了一辈子,于是,我们做晚辈的,都尽量顺着她,不为她庆生,也不为她照相。尽管我曾偷拍过她几次,但终因怕她知道了不悦,也一直没让她看。她低调对待生命,不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她的任何印记。②奶奶很上相。她坐在屋檐下剥玉米,银白色的头发贴在脑后,身材瘦削,穿着一件灰蓝色的长对襟衣,那模样本身就是一幅水墨画。我一直想给她拍张彩照,等她百年之后使用,毕竟,她已年过九十了。但她从不配合,我的想法一直未能实行。③年过九十的人几乎是风里的一盏灯。④入秋的那场雨下过,天气呼啦一下就凉了。奶奶的老毛病气管炎犯得很准时,年年秋后。奶奶尽量压低喘息,但咳嗽声还是传了过来,一阵一阵的,将她的身子压得越来越低,让她的脚步更加蹒跚。⑤门外的那棵油桐树叶黄了,秋雨过后,“啪啪”地往地上落。“叶落归根了!”奶奶嘴里嘀咕一声,缩了缩身子,弯着腰回屋里了。奶奶怕风吹,就待在黑洞洞的屋子里不出来,有时,看半天没动静,喊她几声,她才应一声。⑥转眼冬天来了。父亲打来电话,声音大得可怕,简直是吼,说:“老房门前被画了白线,有高速公路要从门口过,这叫人咋活呀?”⑦这是很多农民当下面临的一个难题,谁也没办法。我还一直为我们家地处偏僻地带,不会被现代化设施骚扰而得意呢,没想到还是没躲过拆迁这一劫,想着想着,头就大了,跟老板请了假,回去看看。⑧院子里依然静悄悄的,只是房阶下三米以外的地方醒目地画了一条白线。那棵高高挺立的油桐树首当其冲,白线就画在它的根部。⑨那条白线就像一道符,在太阳的光里显得阴森而恐怖。耳后,一阵急促的喘息声传来,回头看,是奶奶。⑩奶奶今天显得很精神,她将头发梳得光溜溜的,走出她“宅”了许久的屋子,微笑地看着我说:“二丫,你知道不,咱家门前的这棵油桐树是你爷爷盖房时栽的,你爹才7岁时,你爷爷蹬脚走了,他走时树才有碗口那么粗。”⑪我只知道吃从树上掉下来的油桐籽,却从不知道这棵树竟然有这么长的历史。它现在粗得我一抱都搂不严。⑫奶奶说后,用手捋了捋头发,又说:“过不了几天,这树就要被砍了,咱们的老屋和院墙肯定也保不住了。二丫,你给我照张相吧,我要和树连同这老屋在一起,这么多年了,也该到头了。”我的眼泪竟然“哗”地落了下来,拿相机的手颤抖得厉害。⑬奶奶端端地站在油桐树下,望着我,脸上透出少有的光。透过被泪水模糊的眼,我看了看镜头里的奶奶,使劲地摁了快门。奶奶看了看相机里的照片说:“我不敢看了,收起来吧,也不知道你爷爷敢不敢看。”她颤颤巍巍地走回了屋里。⑭一年后,奶奶和那棵老油桐以及老屋永远地待在了一起。1.小说为什么以“奶奶的第一次合影”为题?2.根据第①段内容,用两个词语概括奶奶的性格特点。3.小说多处提到油桐树,请说说油桐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4.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③⑨段中划线的句子。(1)年过九十的人几乎是风里的一盏灯。(2)那条白线就像一道符,在太阳的光里显得阴森而恐怖。5.选文题材平凡,人物平凡,但却非常耐读,给人无尽的回味和遐想,请你说说选文有哪些特点值得你学习?1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新与旧(节选)王鼎钧文学创作贵乎创新,最忌守旧。什么叫做旧?有人说凡是已经写出来的作品都是旧的,只有那还没有创作出来的东西才是新的。也有人说,那没有被人模仿过的作品才是新的,一经辗转模仿便不免陈陈相因。这些说法都未免太严格,那“还没有创作出来的东西”还没有成为作品,无法观察它的新旧,而作品,一经创作完成,只要它够好,自会有许多作家受它吸引,学它的样子,伟大的作品甚至能左右文风,形成时尚,就是所谓“管领风骚”。“新”作品应该是业已创作完成的作品,它之所以“新”,并不是由于别人不曾模仿它,而是由于它没有,或者几乎没有模仿别人。新不新向前比古人,不是向后比来者。“新”之可贵,在乎它增加了文学的总成果,用数字来表现,假定一国文学的总成果。现在是一百,此时有一位作家能够创新,则该国文学的总成果马上增加为一百零一,如果没有人创新,则大家写来写去其总成果仍为一百。中国文学史记述汉赋唐诗宋词,西洋文学史记述古典浪漫写实,都是从总成果着眼。近世难道没有人用古典手法?当然也有。汉赋唐诗、古典浪漫都是文学的大潮流,作家并不一定要掀起这种大潮流才算创新,小处着眼,作家无处不在“推陈出新”“因新得新”。在莎士比亚的剧本里面,李尔王失位出走,十分狼狈,有人看见了他,惊问“那不是国王吗?”李尔王昂然回答“每一寸都是国王”,这句话是莎翁的创作。后来好莱坞为女明星玛丽莲・梦露宣传,说她“每一寸都是女人”,这是模仿,如果我们也形容汉武帝唐太宗“每一寸都是君王”那就是因袭或抄袭。作家时时刻刻都在努力摆脱因袭,跳出模仿,从事创作,这是“推陈出新”。作家的尝试也许会失败,即使他失败了,别的作家也可能从他的不成熟的作品里得到启发,以他的作品为“绿肥”,成功地培育出新种来,这是“因新得新”。由于“推陈出新”之必须,“因新得新”之可能,所以许多人都鼓励创新,甚至宁愿忍受勇于创新所造成的一时的破坏与混乱。中国俗谚有“文从胡说起”,从这个角度看就不是胡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偷”是鼓励因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却可能是鼓励创作。创新有没有方法呢?有一个学画的朋友努力想有与众不同的风格,弄得废寝忘食。有一天,他去拜访他的老师讨论这个问题。他的老师说:“如果你学我的画,我有办法教你,如果你想自成一派,我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因为创新是没有方法的。”我想有很多人赞成这位老师的说法,创新如果有方法,人人如法炮制,岂不都成了一代宗师?不过也不能把事情看得太死,方法是一回事,使用那方法的人能有多高的造诣是另一回事,“方法”能使人成为射手,不一定成为神射手,但是神射手也曾和射手一同受训。我说过写作好比烧瓷器,方法是公开的,但是有的师傅烧出来的瓷器特别精美。不仅此也,烧瓷器还有所谓“窑变”。这一窑瓷器烧出来走了样,出现了“变体”,好得出奇,珍贵无比,到底为什么,谁也说不出原因来,你想使同样的情况再出现一次吗?简直不可能!“窑变”没有方法,烧瓷器有方法,而窑变是因烧瓷器才出现的。文学创作的方法大概也是如此,所以,如果有人说创新也有方法,我们不妨听听。我在《灵感》中介绍过一本书:美国教育家奥斯朋写的《实用想象学》。这本书反复说明创新的方法。他说的创新本是指工业发明,但是他说,工业发明与文学创作其理相通,两者都是一种设计,因之,文学创作的训练可以帮助工业产品发明新的设计,反过来说,工业发明的方法也可以使文学的产品更新。他的主张似乎呆板无趣,可是并非完全不值一顾。(选自《文学主张》,王鼎钧著,三联书店2017年版)1.作者认为怎样的作品才算“新”?2.创新有没有方法?下列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A.创新是没有方法的,老师告诫朋友学画的话语就代为表达了作者的观点。B.创新是有方法的,只不过跟使用这个方法的人造诣有多高有密切的关系。C.创新是没有方法的,所以射手和神射手一同受训,也永远不会成神射手。D.创新是有方法的,因为某些师傅能烧特别精美的瓷器,却并不愿说出来。3.同样是熟读唐诗,有人会“偷”诗,有人会“诌”诗。这里的“偷”与“诌”本质区别是什么?4.第四段中作者为什么要提及“窑变”?5.根据文章内容,分析下面材料。庾信《马射赋》中有“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一句,问世后并不惊艳。百年后,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出了千古佳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三、语言表述14.山西历史悠久,人文厚重。某网站决定开展“印象山西”系列活动,并征集该活动的宣传标志。下边四个标志,你最喜欢哪一个?请把它介绍给大家。写作提示:①围绕标志内容展开介绍;②说出标志的内涵;③不少于80字。四、写作1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在《现代这治词来》中,“骄傲”有如下的解释:①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②自豪;③值得自豪的人和事。请依据以上对“骄傲”的解释,任选角度,以“骄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B【解析】

B项,“可见洛阳百姓正翘首企盼迁都洛阳”有误;“日闻红粟腐,寒待翠华春”,“红粟腐”用《汉书·食货志》“太仓之粟,陈陈相因,腐败而不可食。”“翠华”是天子之旗,这里指代皇帝。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近日常听说,洛阳的国家粮仓里堆满了已经腐败的粮食,贫寒的老百姓正延首等待皇上能给他们带来春天般的温暖呢。”话说得很委婉。实际上杜甫是反对迁都洛阳的,但他一则旁敲侧击,说“天中”只不过提供了苛敛之便;一则反话正说,明言百姓所待以见百姓所怨。当时持迁都之议的人们中,必有以百姓盼皇帝东幸洛阳为辞的,所以诗人含而不露地反唇相讥说:百姓所望的是“翠华春”,可不是盼来一场更大的灾难。“莫取金汤固,长令宇宙新。”“莫取”,就是“不要只着眼于”的意思。杜甫并不是否认“金汤固”的作用,而是认为,对于巩固封建国家政权来说,根本的凭借是不断革新政治,使人民安居乐业。两句一反一正,一谆谆告诫,一热情希望,显得特别语重心长。诗写到这里,已经从具体的迁都问题引申开去,提高升华到根本的施政原则,因此下一联就进一步说到怎样才能“长令宇宙新”。2、D【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字形。A.“渎—黩”B.“炫—眩”C.“坻—砥”。故选D。3、D【解析】

D“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错误,应是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及留恋。4、B【解析】

A.搭配不当,“口碑”与“走高”搭配不当;C.语序不当,应改为“对中朝深化沟通、加强协作、促进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D.成分残缺,应在“保护主义”后添加“的做法”。5、D【解析】

试题分析:D项,《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掰腕子最终是赢了黑人。不是“输了”。故答案为D。6、1.C2.示例:虽然国家在年轻人的努力下有了发展,但还需要更多年轻人的积极参与。3.要点:①有抱负,有情怀;②脚踏实地;③独立自主;④敢想敢干。【解析】1.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由题意可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C项是写“坐着洋车、路过天安门的人”的行为,是对学生的援助,不能“直接”体现五四精神。2.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材料二,横向分析,由“团队平均年龄”可知国家在年轻人的努力下有了发展,材料三,举两位90后的例子也说明了国家在年轻人的努力下的发展。且材料最后也说明“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回到农村发展”,即国家的建设还需要更多年轻人的积极参与。根据要求“用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最后用上“虽然……,但是……”的关联词语表达即可。3.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理解材料的能力。首先分析漫画的寓意,仔细观察漫画内容,找出其讽刺或颂扬的对象或行为。此漫画讽刺的对象显然是没有抱负,好逸恶劳,依靠别人的努力坐享其成的年轻人。其次针对其特点并结合实际向他提出建议,如年轻人要有理想、有抱负,且要脚踏实地,从基础做起,自食其力,独立自主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7、(1)B(2)①苟全性命于乱世②受降城外月如霜③天接云涛连晓雾④自缘身在最高层(3)①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②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解析】

(1)A.舟——州C.徒——徒D.进——近。(2)注意③中的“连”④中的“自”的写法。(3)本题开头主要围绕“薇”展开说明,因此后文选用的诗句应当也与“薇”相关。8、(1)①示例:高俅诬林冲行刺,把林冲发配沧州。又买通解差董超、薛霸在途中加害。鲁智深唯恐其途中有失,暗地跟踪,至野猪林,解差正欲谋害林冲时,鲁智深挺身而出,救林冲脱险,并一直送到了沧州。②示例:曹先生遭到特务的跟踪,不敢回家,他让祥子去接他的老婆孩子。祥子刚到曹家,就被孙侦探抓住。孙侦探骗祥子说他与乱党曹先生串通,需要花很多钱疏通才能免罪,这样就把祥子攒下来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全部骗走了。(2)示例:师徒四人路经白虎岭时,孙悟空打死了先后化作一家三口的白骨精。猪八戒搬弄口舌,唐僧误以为孙行者滥杀无辜,念紧箍咒惩罚悟空,最后写了贬书,将他赶回了花果山。【解析】

试题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与识记能力。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图一描绘的是《水浒传》中林冲发配沧州的故事——林冲误入白虎堂,高俅诬林冲行刺,把林冲发配沧州。又买通解差董超、薛霸在途中加害。花和尚鲁智深唯恐林冲在途中受到伤害,暗地跟随,至野猪林,解差正欲谋害林冲时,鲁智深挺身而出,救林冲脱险,并一直送到了沧州。图二描绘的是《骆驼祥子》被孙侦探骗祥子买车钱的故事——曹先生遭到特务的跟踪,不敢回家,他让祥子去接他的老婆孩子。祥子刚到曹家,就被孙侦探抓住。孙侦探骗祥子说他与乱党曹先生串通,需要花很多钱疏通才能免罪,这样就把祥子攒下来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全部骗走了。(2)根据《西游记》的相关情节概括作答。孙悟空离开师父唐僧有三次:第一次是有伙山贼抢劫他们,然后被孙悟空打死了几个,唐僧责怪悟空杀生,孙悟空于是一气之下回了花果山。后来孙悟空去龙宫玩,看到龙宫墙上有一幅拜师画,又想到自己拜师的经过和唐僧对自己的好,又回到了唐僧身边。刚好这时观音给了唐僧紧箍咒。第二次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时候,唐僧埋怨他滥杀无辜,孙悟空一气之下回了花果山;后来宝象国唐僧遇难,猪八戒用激将法将其请出。第三次是“真假美猴王”,假悟空冒充真悟空,被唐僧误会,赶走了孙悟空;后来真假悟空在一起打了起来,被如来佛祖分了出来,孙悟空又回到了师傅身边。据此可作答。二、阅读9、1.B2.“无力的东风”、“凋残的百花”两个典型意象,既交代了时令:暮春时节,又渲染了离别时凄楚的气氛。另外,这句诗将别离的伤感与痛苦自然而然寄寓在了景物描写之中,做到了情景交融。【解析】1.B“颔联诗人用象征的手法”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双关),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成为一曲悲壮的千古绝唱。2.欣赏诗句。首先要读懂诗句大意。“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残”作用有三:点明离别的季节;渲染离别的气氛;以百花凋零的残春之景烘托离情别绪,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从抒情方式上看,属于情景交融。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10、1.B2.A3.(1)是否(2)通“伸”,伸张(3)最终(4):亲自4.(1)先帝不嫌(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亲自降低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拜访)我。(2)这个人值得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您应当屈尊亲自去拜访他。【解析】1.例句中“以”意思是“把(它)作为”,B项用法同例句相同。A.因为。C.凭借。D.以至。2.A项“表明他们根本不了解诸葛亮。”理解有误。琅琊山的诸葛亮住在襄阳隆中,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说明诸葛亮隐居山野,不慕荣华富贵,不图显姓扬名。徐庶的举荐和向刘备提出“枉驾顾之”的建议,引出下文“三顾茅庐”,从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非凡。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注意第(2)小题中“信”为通假字,通“伸”。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字字落实。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此题(1)注意“卑鄙(身份低微,见识浅陋)”的正确翻译。(2)就见:意思是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就,接近、趋向。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致,招致、引来。译文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河南禹州)的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说确实是这样。适逢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人间卧伏着的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退下,说:“汉室的统治崩溃,奸邪的臣子盗用政令,皇上蒙受风尘遭难出奔。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任,想要为天下人伸张大义,然而我才智与谋略短浅,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诸葛亮回答道:“曹操与袁绍相比,声望少之又少,然而曹操最终之所以能打败袁绍,凭借弱小的力量战胜强大的原因,不仅依靠的是天时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世了,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孙权这方面只可以把他作为外援,但是不可谋取他。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天拿它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你可有占领它的意思呢?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那里人民殷实富裕,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而且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11、1.盘桓形象地说明吸产生的有毒且很难散开2.(1)霾中的PM2.5的特点与危害,室内空气中的PM2.5来源(2)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揭示了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一中PM2。及其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危害,生动形象,吸引读者。3.A4.①室内抽烟产生的PM2.5浓度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污染值。②吸烟产生的烟雾很难散掉。③香烟燃烧时产生的PM2.5的成分中含有数千种有害成分,能致癌和促癌,影响人体健康。【解析】

1.(1)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再如“盘桓”:徘徊;逗留。注意据义定形。(2)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如“阴魂不散”本义:比喻坏人、坏事虽已清除,但不良的影响还在起作用。语境义:形象地说明吸产生的有毒且很难散开。2.(1)考查说明的内容。考查对文章要点的概括。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如第1段说明霾中的PM2.5的特点与危害;第4—7段说明室内空气中的PM2.5来源。(2)考查“可怕的霾凶犯”为标题的妙处。从语言特点分析,“凶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性质和危害,生动形象,引人入胜。同时“霾”点出了说明对象。3.B“作者主要目的—激发读者阅读兴趣”错。作者主要目的是说明霾中的PM2.5的特点与危害。C“将室外大气中和室内抽烟产生的PM2.5来源比较”转述错误。原句是“与大气中的PM2.5的成分相比,香烟燃烧时产生的PM2.5在成分上更加可怕”。D“对准确说明有一定影响”错。为了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启发性和感染力,说明文要适当地采用生动的说明。4.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首先要读懂原文,运用原文所讲的相关知识,来给读者提建议。首先要筛选文章信息,告知读者室内抽烟的特点及危害,以达到劝诫烟民的目的。可提取10—12段的关键信息,如室内抽烟产生的PM2.5浓度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污染值;吸烟产生的烟雾很难散掉;香烟燃烧时产生的有害成分能致癌等。从语段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点睛】筛选信息有三个原则:带着题目,通读全文,把握大意。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选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题的语言。快速浏览全文,验证答案。12、1.①设置悬念,“第一次”合影是什么情况,和谁“合影”,这些悬念吸引读者读下去。②“合影”二字点出贯穿全文的线索“照相”。③“第一次合影”是全文的核心内容,揭示作品的主旨,表现奶奶对爷爷和过往生活的深切怀念、对家的热爱。2.迷信、固执。3.小说四次出现油桐树,作用有以下几点:①贯穿主要情节;②推动情节发展;③表现人物形象;④升华作品主旨。4.(1)这里用了暗喻,含蓄巧妙地写出了奶奶的年迈和衰老,既合乎人生的事实,又符合当时人物的心情。同时也为后文奶奶的离世做铺垫。(2)这里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那条白线比作一道“阴森恐怖的符”,表现“我”面对拆迁惊慌、无奈的心态。也说明拆迁给“我”的冲击之大,因为爷爷栽的油桐树即将消失,奶奶即将逝去。5.选文题材小中见大,小中显现人性的真情和光辉,充满温馨的感情;作者较多地使用了修辞,使语言朴实中耐人寻味,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更重要的是作者充满感情的笔触,把一个千千万万奶奶的形象摹写的活灵活现,引人自思。【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作用是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标题有独特之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可以从寓意含蓄深刻、制造悬念、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方面去分析。本文以“奶奶的第一次合影”为题目,既交代了全文的叙写的主要事件,表现了奶奶对爷爷和过往生活的深切怀念,揭示作品的主旨;又以“合影”来组织材料构成文章的叙事线索。同时,还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据此理解作答。2.试题分析: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依据文章第1段中的“她认为照相会吸走人的精气,过一次生日就会折寿半年。她将这一理念坚持了一辈子”可知,奶奶是一个迷信且固执的人。据此作答。3.试题分析: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等;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的……心情(命运);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⑤为下文叙写……做铺垫。小说四次叙写油桐树,第5段“门外的那棵油桐树叶黄”;第8段“那棵高高挺立的油桐树首当其冲,白线就画在它的根部”;第10段“二丫,你知道不,咱家门前的这棵油桐树是你爷爷盖房时栽的,你爹才7岁时,你爷爷蹬脚走了,他走时树才有碗口那么粗”;第13段“奶奶端端地站在油桐树下,望着我,脸上透出少有的光”。作者叙写油桐树,全文的主要事件,交代了时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还把“爷爷”与树联系在一起,刻画了爷爷的形象,表达了奶奶对爷爷和过往生活的深切怀念,揭示小说的主题。据此理解作答。4.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1)语句“年过九十的人几乎是风里的一盏灯”,把“人”比作“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含蓄发明家形象地写出了奶奶的年迈和衰老的特点,也为后文叙写奶奶的离世做铺垫。(2)语句“那条白线就像一道符,在太阳的光里显得阴森而恐怖”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爷爷栽的油桐树还是没躲过拆迁这一劫而即将消失,表现了“我”面对拆迁惊慌、无奈的心理。据此理解作答。5.试题分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作答时,要根据题目的要求,从文章的选材、叙写的内容、主题思想、语言风格、写作方法等方面来谈,阐述时可适当引用、概括相关语句加以具体说明。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如:本文选材小中见大,通过叙写“小人物”,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使用多种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等。答案是多元的,言之有理即可。13、1.指没有或几乎没有模仿别人的作品。2.B3.“偷”是指因袭,直接拿来用。“诌”指有所变化,是创作。4.因为“窑变”出现的变体,更为出奇、珍贵,但却说不清楚产生的原因。作者以此来比喻(或类比)文学创作的创新,往往是偶得之,很难找到具体的原因。5.王勃不是简单的因袭或模仿,而是推陈出新。他受庾信作品的启发,以“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为“绿肥”,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画面更生动,意境更开阔,成功地培育出千古佳句。从创作过程来看,恰好印证了文中作者的创作观点——“因新得新”。【解析】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与提取。根据题目要求,阅读文章内容,不难找到和题目的句子,“新”作品应该是业已创作完成的作品。2.A“就代为表达了作者的观点”说法太绝对,不符合文章意思。C“也永远不会成神射手”说法太绝对,不符合文章意思。D与原文“到底为什么,谁也说不出原因来”不符。3.考查对词语的理解。根据“从这个角度看就不是胡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偷’是鼓励因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却可能是鼓励创作。”可知“偷”是对别人作品的指因袭,不加改变直接拿来用。“诌”是在变化中进行自己的创作。4.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根据文段句子:有所谓“窑变”。这一窑瓷器烧出来走了样,出现了“变体”,好得出奇,珍贵无比,到底为什么,谁也说不出原因来,……而窑变是因烧瓷器才出现的。文学创作的方法大概也是如此,就是说文学创作的方法也会像“窑变”一样偶然得到,很难找到具体的原因。5.考查学生的探究与知识拓展能力。文章中有:作家并不一定要掀起这种大潮流才算创新,小处着眼,作家无处不在“推陈出新”“因新得新”。王勃的佳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在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一句上的“推陈出新”,动静结合,开阔的境界,得以流传甚广。三、语言表述14、示例一:以山西山水旅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