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第七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第七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第七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第七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第七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第七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两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其理论依据是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的构想参考答案:D2.1992年,欧共体各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正式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目的是使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成立欧洲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与欧盟结构特点类似的是A.1787年之前的美利坚合众国B.1871年建立的德意志帝国C.1922年建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主义共和国联盟D.1992年成立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参考答案:A3.如图所示是某博物馆珍藏的文物拓片。作为一则反映时代印记的史料,这件文物可以直接说明A.秦汉书法与篆刻的艺术融合

B.魏晋草书与行书的融合C.隋唐草书的抒情写意

D.宋元行书的勾连放纵参考答案:C4.商代对神的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们认为占卜、祭祀是与神灵沟通的有效手段,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这表明商代A.贵族统治受到削弱B.商王权力受到很大制约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商王借此强化王权专制参考答案:C根据“商代对神的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们认为占卜、祭祀是与神灵沟通的有效手段”说明商代王权具有神秘色彩,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贵族统治受到削弱,排除A;材料与商王权力受到很大制约无关,排除B;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5.商鞅说:“农、商、官三者,国之常官也。农辟地,商致物,官治民。”“三官贫,必削。”这表明商鞅认为A.商业在国家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B.只有实行“重农抑商”,国家才能富强C.秦国的经济政治贫弱,必须实行变法D.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官吏的管理参考答案:A【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没有提到秦国的经济政治状况,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出商业的重要地位,并没有指出“重农抑商”,故B项错误;材料有指出官吏的重要地位,但没有指出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官吏的管理,故D项错误;从材料“农辟地,商致物,官治民”可以反映出商业在国家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故A项正确。6.下面的曲线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

A.美国社会就业率变动情况 B.美国经济发展的总量变化情况C.苏联(俄)工业产值情况 D.苏联(俄)农业产值增减情况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图表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社会的就业率在经济危机之时最低,但图表中显示的信息,1929—1933年间却在上升,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国经济发展总量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在这一时期会下降,但从图表显示曲线在此时却处于上升时期,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苏联工业产值在斯大林模式的影响下,从1925—1937年间,处于发展时期,创建了苏联工业发展的奇迹,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可见C项符合题意,正确。苏联(俄)农业在其工业化进程中扮演牺牲者的角色,工业发展的背后,是其农业产值的下降,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7.下图是照片《你先请》,三个动物均为主人家的宠物,但主人离家后,三个动物之间的关系即呈现出这种状态。有同学在进行二战后国际关系的研究性学习时引用了这幅作品,他的研究性学习的题目应该是A.抗战时期中国国内政治力量简况B.二战后初期的美、苏、德关系掠影C.中国、美国、台湾的角逐D.朝鲜战争时期的中、美、朝关系之奥妙参考答案:B考点:战后国际关系,从材料图片可以看出一只猫和一条狗注视着盘子里的美餐,这体现的是战后美苏对德国的争夺,德国是美苏争霸的主要战场,故选B。8.以下是四幅战争形势图。其中,哪些是解放战争最高潮时期的战役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参考答案:答案:D分析:试题分析:图①所示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属于解放战争中的战略反攻阶段;图②所示为辽沈战役,图③所示为淮海战役,图④所示为平津战役,属于解放战争中的战略决战即最高潮时期的战役。故答案为D项。排除含有①的ABC项。点睛: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组合式选择题,就是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等,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它的主要特点是容量大、考查的知识点多,可以是知识归类,可以是评价分析,也可以是异同比较。组合式选择题的常见解题方法有肯定法、排除法、求同存异法、选基顺藤摸瓜法等。肯定法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排除法即找出一项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排除它,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肢放在一边不管,而将所剩余相异的题肢加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出正确答案。选基顺藤摸瓜法,即根据自己能够熟练掌握的知识先确定一个或两个正确的选项,以此作为基点,然后以此对其他各选项进行比较辨析,从而得出正确答案。9.十六世纪中叶,英国商人采取了联合起来向外冒险的方式。他们建成了一些特许公司,即获得女王特许的、由大商人合股经营的大贸易公司,去垄断某一地区的市场。如1600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经营东方的贸易等。推动这一活动出现的主要因素是英国A.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C.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D.新生产方式的开放性参考答案:D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开放性英国才不断的向外冒险,建成了一些特许公司进行侵略扩张,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十六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经济尚未成为主流,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资本主义制度的尚未确立,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方面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开放性是导致英国殖民侵略的根源。10.从下图可知军机处A.由身份低微的士人组成B.是中央一级行政机构C.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D.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参考答案:C【详解】根据图示,军机处处于内廷,紧靠皇宫,既便于皇帝处理政事,又少受外界干扰,因此C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军机处由身份低微的士人组成,不能反映军机处是中央一级行政机构,也没有涉及军机处的机构特点和人员构成,排除ABD。11.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引起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源是A.俄罗斯走出低谷B.中国的崛起C.世界经济力量的变化D.日本、西欧的崛起参考答案:C12.清人黄遵宪在《蚕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人错。”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该政策禁止任何人的海外经商活动

B.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C.主观上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

D.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参考答案:A材料体现的是“海禁”政策。这一政策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主观上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但不能说是禁止所有人的海外经商活动,清政府自己就在广州设立十三行经营对外贸易。13.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的“会”是指A.中共“三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一大”D.国民党“一大”参考答案:C【详解】材料中“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说明了中共一大发生在1921年,其中有革命元老南湖泛舟的史实,所以答案选C;A发生在1923年,B发生时1922年,D发生在1924年,均与中共一大1921年时间特征不符,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数对近代历史上重大会议时间的准确记忆。14.1956年以来,苏联一直是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决定优势地位;1985年以后,却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这是因为()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赫鲁晓夫改革C、勃列日涅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参考答案:D15.前不久,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再一次接受央视记者水均益的采访中说过这样一席话;70年代至今我常来中国,这次到来我感触最深的是,中国30多年的变化真是日新月异,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坚持改革开放C.设立经济特区D.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参考答案:D【详解】依据材料“70年代至今我常来中国,这次到来我感触最深的是,中国30多年的变化真是日新月异”可知此番谈话是21世纪初期,此时我国已经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当时发生的巨大变化主要是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正确;A是1978年实行;B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实行;C是1980年开始实施。时间不符合题意。A、B和C错误。16.20世纪30年代,上海中产阶级学生群体中流行“欲占人间风气先,起居服御用心研。矜奇立异标新式,不是摩登不少年”的说法,看电影、跳舞、喝咖啡等社交活动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必修课。以上现象说明上海A.成为全国时尚中心B.主动破除国人陋俗C.学生普遍崇洋媚外D.西式生活方式发展参考答案:D根据材料“上海中产阶级学生群体……看电影、跳舞、喝咖啡等社交活动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必修课”可知西式生活方式逐渐成为年轻人的时尚,故D项正确。材料仅涉及上海一地,不能全面反映全国状况,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西方生活习惯传入上海的状况,不涉及破除陋习的信息,B项错误。材料反映中国生活方式趋向近代化,而不是学生普遍崇洋媚外,故C项错误。17.“克里斯提尼创立了这一机构,并以抽签的办法保证各部落各区的居民都有平等的配额参与其中。……以其庞大的规模避免为某一派别单独控制。”材料中的“这一机构”是A.公民大会B.公民陪审法庭C.五百人议事会D.十将军委员会参考答案:C克利斯提尼按照抽签形式从十个选区中,每个选区选取50人,组成五百人议事会,故C项正确;AB两项不是克利斯提尼创立的;D项不是由抽签选举产生。18.某史学家认为军机处的设置虽然有可能提高决策效率,但却导致了一人独尊,将国家的命运系于一人之手,最终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据此可知,军机处的设置A.具有双重作用B.积极作用为主C.促进社会进步D.没有产生作用参考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虽然有可能提高决策效率,但却导致了一人独尊,将国家的命运系于一人之手,最终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可知,具有提高决策效率和加剧决策失误风险的双重作用。故答案为A项;B项说法片面,排除;C项说法片面,排除;D项说法与主旨不符,排除。19.经济区域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在右图区域建立的经济区域组织是(

)A.欧盟

B.东盟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亚太经合组织参考答案:D20.下表为某同学所整理的读书笔记,其中错误的是选项史实结论A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掠夺原料、开拓海外市场市场,发动鸦片战争B《南京条约》拓展了列强在华资本输出的新途径C《资政新篇》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D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洗劫并火烧了圆明园A.AB.BC.CD.D参考答案:B本题要求选出错误选项。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为掠夺原料、开拓海外市场市场,发动鸦片战争,《资政新篇》是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洗劫并火烧了圆明园,故排除ACD。1895年的《马关条约》拓展了列强在华资本输出的新途径,故选B。21.某学者撰文提出:“海外贸易带来了纺织原料,以及印度棉纺织品,也就是‘白布’,英国的制造商试图用他们自己仿造的产品来抢占印度棉纺织品的市场。就这样,棉纺织业像一架滑翔机,在它依赖的殖民地贸易推动下起飞了。殖民贸易展示了广阔的前景,它鼓励企业家采用革命性的技术以满足它的发展需要。”下列选项中对材料信息解读恰当的有①殖民贸易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海外市场②英国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③市场的需求推动了纺织技术的革新④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发明条件成熟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参考答案:C【详解】依据材料“就这样,棉纺织业像一架滑翔机,在它依赖的殖民地贸易推动下起飞了”可知,殖民贸易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海外市场,①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英国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②项错误;依据材料“殖民贸易展示了广阔的前景,它鼓励企业家采用革命性的技术以满足它的发展需要”可知,海外市场的需求推动了棉纺织业技术的革新,③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手工工场发展的影响,④项错误。因此符合题意的项为①③,C选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上述分析,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2.17-18世纪西欧商人海外贸易的特点是(

)A.一般性的商业贸易与抢掠、欺诈相结合B.进行一般性的商业贸易C.热衷于海盗式的抢劫和贩卖黑人奴隶的贸易D.资本输出、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相结合参考答案:A23.威尼斯在14--15世纪处于全盛时期,是地中海贸易中心之一。但16世纪始,其贸易中心地位逐渐丧失,逐渐成为美丽的旅游胜地。造成这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价格革命的影响B.商业革命的影响C.尼德兰革命的影响D.工业革命的影响参考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威尼斯贸易地位的丧失,逐渐沦为旅游胜地,主要与新航路开辟有关,新航路开辟引发商业革命,促使商业中心由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沿岸转移,B项正确。材料强调商业革命的影响,而不是价格革命,A项错误。尼德兰革命为资本主义在尼德兰北部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与材料不符,C项错误。工业革命产生于18世纪60年代,与材料不符,D项错误。24.据统计,1872-1894年中国商办企业设厂数是53家,资本共4697万元,占近代工业总资本的9.6%,而1895-1913年,中国商办企业设厂数高达463家,资本达90801万元占近代工业总资本的41%,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推动C.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发展经济D.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参考答案:C根据所学可知南京国民政府于1927年成立,与题干的时间不符,C项说法错误;ABD三项均符合这一时期的历史史实。故答案选C。25.在1955年召开的某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这次会议的地点在A.印度 B.印度尼西亚

C.瑞士 D.缅甸参考答案:B26.经过“经营者革命”出现了“新中间阶层”,其重要组成部分有()A.企业所有者

B.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C.生产第一线的工人

D.政府官员参考答案:B27.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C.有利于建立民主政府D.是清统治延长的根源参考答案:B【详解】军机处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但与材料“‘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不符,故排除A;与材料“‘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相符,故选C;材料没有涉及“高效政府”,排除B;近代中国才开始借鉴西方民主制度,排除D。28.赵鼎新在《中国大一统的历史根源》中写道:“在这一政治体制中,皇帝被神圣化为‘天子’,而‘天命’的解释权则掌握在从知识精英中选任的儒士型科层官僚手中。”材料反映的是A.孟子的民本思想

B.荀子的政治思想C.董仲舒的新儒学

D.孔子的德治思想参考答案:C

由题干中的“皇帝被神圣化”、“解释权则掌握在……儒士型科层官僚手中”,可知是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和儒家的独尊,故选C项。29.“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朝,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人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雍正帝继位以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已达到1000人以上。这表明A.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B.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D.清朝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镇压参考答案:B“密折”是一种特权,并不是所有官员都有奏折权,体现政策的封闭性,故A不正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标志是军机处,故C不正确;上密折的人数不断扩大,尤其是地方官员上密折的人数不断扩大,这说明中央对地方控制进一步加强,故选B;D不是材料主要意思。30.法国学者费奈隆(1651~1715)对雅典民主制度进行评价时说:“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①全体雅典居民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

②民主制的需求促进了雅典雄辩术的发展③公民在演说诱导下做出的判断未必正确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③参考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27分)材料一: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等。材料二:

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皇帝任命帝国官吏;皇帝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的全部陆军组成一支统一的军队,在战时、平时均由皇帝统率;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以及使议会延期结束。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材料四: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康熙皇帝请回答:(1)材料一出自英国的什么文件?(2分)英国颁布此文件的目的是什么?(3分)(2)材料二出自德国的什么文件?(3分)它体现出什么特征?(3分)(3)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的政体有什么异同?(6分)(4)结合所学知识依据材料三分析英美两国元首与各自议会(或国会)之间关系的差异。(4分)(5)与材料二中的“皇帝”比较,材料四中“朕”的权力有何不同?(3分)其反映了什么性质的政体?(3分)参考答案:(1)《权利法案》(2分);

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3分)(2)《德意志帝国宪法》(3分);体现出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3分)(3)同:都是君主立宪制。(2分)异:英国的君主“统而不治”,实权掌握在议会手中;德国皇帝拥有大权,议会权力有限。(4分)(4)英王是世袭的,不是议会选举产生,但受议会限制;美国总统由全民选举,与国会既分权又制衡。(6分)(5)“朕”的权力至高无上,不受任何限制(3分);性质:封建君主专制政体(3分)32.地理大发现以来,世界各地间贸易不断扩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据材料一和所学,简要描述三角贸易(围绕时间、国家、简要航程与贸易内容描述)。材料二

从1820-1850年,世界贸易额以大约年均2.3%的速度增长,1850-1870年间其增长速度大约5%……19世纪中期.英国的自由贸易时代来临……交通运输成本的降低,大大刺激了贸易的扩展,这种扩展的贸易随着工业革命的成功和通信基础设施的完善而融合成整体。——[英]戴维·赫尔德《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2)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据材料二概括英国获得该地位的原因。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球贸易增长大大超出了产出。在这一“黄金时代”(1950-1973年),全球贸易额以年均5.8%的速度增长,远远快于19世纪的增长,而全球产出则以空前的年均3.9%的速度增长。——[英]戴维·赫尔德《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3)结合史实说明美国对推动材料三中的“黄金时代”所作的贡献。(4)中国如何应对当今世界贸易的迅猛扩展?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16—18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国的商人携带大量廉价手工业品、枪支等从欧洲出发,到非洲换取奴隶,再到美洲换成蔗糖、烟草等返航,获得大量利润。这种贸易称为“三角贸易”。(2)地位:主导地位。原因:采用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改善交通条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完善通信设施。(3)贡献: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稳定了世界金融秩序;倡导关贸总协定,推动了世界贸易的自由化、制度化。(如答推动西欧、日本经济恢复发展,酌情给分)(4)应对: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抓住要求“围绕时间、国家、简要航程与贸易内容描述”,据材料一图片的行程图,联系所学知识,简要描述三角贸易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抓住时间“19世纪中期”可知此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是中心地位。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二的关键信息“英国的自由贸易时代来临”“交通运输成本的降低”“这种扩展的贸易随着工业革命的成功和通信基础设施的完善而融合成整体”,从中逐一概括即可。第(3)问,抓住时间“‘黄金时代’(1950-1973年)”,联系所学知识,从科技、货币体系、贸易体系等角度入手分析即可。第(4)问,作为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化经济时,既有利又有弊,中国应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时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33.国际局势纷纭变幻,“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国与国交往新路”,“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党和政府提出的战略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就事情的本质而言,“冷战”是美苏双方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对外战略相互矛盾和相互冲突的结果,是双方相互遏制和相互对抗的产物。——张盛发《斯大林与“冷战”》材料二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布热津斯基《大棋局》材料三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时期。——《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二战结束后导致美苏两国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2)材料二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新的力量”都有哪些?(3)根据材料三,冷战结束后,处于“新旧交替”时期的世界政治格局有何显著特点?(4)综上所述,影响国际政治格局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参考答案:(1)因素:国家利益;社会制度。(2)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力量:欧共体成立(或欧洲国家联合);不结盟运动(或第三世界)兴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崛起等。(3)特点:呈现出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4)因素国家的综合国力。【详解】(1)因素:根据“是美苏双方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对外战略相互矛盾和相互冲突结果,是双方相互遏制和相互对抗的产物。”可得出国家利益;社会制度。(2)格局:根据材料中“二战后仅25年”这一时间,结合所学可得出是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力量:结合所学可得出是欧共体成立(或欧洲国家联合);不结盟运动(或第三世界)兴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崛起等。(3)特点:结合冷战后的局势可得出呈现出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4)结合所学可知其因素是国家的综合国力。34.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雅典)最初为君主政体,不久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他们全是贵族。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步的思想。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势力增添了力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合众国取代英国,成为先进思想家的模范国家。﹣﹣(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材料三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由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孙文《同盟会宣言》材料四“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是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雅典民众要求“政治自由化”的经济基础是什么?这种“政治自由化”确立的标志事件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革命”后颁布的宪法是什么?指出该宪法有哪些制度创新?(3)为实现材料三的政治主张,孙中山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4)材料四中的“民治”在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