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生命建筑概念是1994年底来自15个国家的科学家在美国讨论时提出的。而在此之前,已有不少科学家在努力研究试验,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如:美国的彼得?弗尔教授把光纤直接埋在建筑材料中作为建筑物的“神经”,通过感知光信号的相对变化特征,来反映建筑物变形和振动的情况;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罗杰斯研究小组,则在建筑物的合成梁中埋植记忆合金(SMA)纤维,由电热控制的SMA纤维能像人的肌肉纤维一样产生形状和张力变化,从而根据建筑物受到的振动改变梁的刚性和自动振动频率,减少振幅,使框架结构的寿命大大延长。此外,生命建筑还应具有“大脑”,有自动调节和控制功能,让建筑物内的无数光纤维传感器驱动执行器有条不紊地工作。为此,科学家们为它们设置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这个程序模仿一个真实的神经细胞,它能在突发的建筑事故中,具有判断能力,并由神经网络作相应处理;同时,生命建筑还设置了自动适应系统,以便在必要时自动接换各自的传感器,达到防御灾害的目的。由于地震和风灾会造成建筑物大幅度震动,导致崩塌摧毁,因此生命建筑有极好的自我保护功能。日本开发成功的智能化主动质量阻尼技术就有显著作用。当地震发生时,生命建筑中的驱动器和控制系统会迅速改变建筑物内的阻尼物的质量,从而改变阻尼物的振动频率,以此来抵消建筑物的震动。美国则研究在地震发生时如何让生命建筑之间能自动伸出自己的驱动阻尼器,并连在一起,就像人在摇晃的船甲板上手拉手一样不易跌倒。至于生命建筑的自我康复,美国科学家已找到了好办法,它的执行元件是充有异丁烯酸中酯粘接剂和硝酸钙抗蚀剂的水管。当生命建筑有裂缝时水管断裂,管内物质流出时形成自愈的混凝土结构。让建筑拥有生命。不久的将来,生命建筑将可能在公路、桥梁上首先实现,从而造福人类社会。6.根据文意,对“生命建筑”理解最全面、最准确的一项是(

)A.能感知建筑物变形和振动从而做出判断反应,调节建筑物框架结构使之寿命延长。B.具有“大脑”的自动调节和控制功能,在突发事故中能做出判断和相应处理,防御灾害。C.能感知建筑物的状态,并能及时做出判断反应,一旦灾害发生能及时进行自我保护和修复。D.具有大脑的功能,能感知和判断建筑物状况,一旦灾害发生能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7.文中的第2段对建筑物具有“大脑”的说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更有效地防御突发事故,使执行器在必要时能自动接换各自的传感器,计算机程序还为生命建筑设置了自动适应系统。B.在突发建筑事故中,计算机程序便通过神经网络进行自动调节和控制。C.科学家在建筑物内埋植了由无数光纤维组成的传感器和执行器。D.科学家为这些传感器和执行器设置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这种程序具有判断能力。8.对文中有关信息的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的彼得?弗尔教授的研究,主要是为让建筑物具有“感知—反应”功能,使之能及时“感知”并“反应”建筑物的状况。B.把光纤直接埋在建筑材料中,能大大延长建筑物的框架结构的寿命。C.“智能化主动质量阻尼技术”是一种让建筑本身具有自我控制、自我保护功能的技术。D.在建筑物中埋植充有异丁烯酸中酯粘接剂和硝酸钙抗蚀剂的水管,主要是为了让建筑物具有自我修复功能。参考答案:6.C(“生命建筑”这个概念应包括五个要点,感知、判断、反应、自我保护[调节与控制]和自我修复功能,ABD三项都有遗漏。)7.A(原文:“它能在突发的建筑事故中,具有判断能力”,不是说“为有效地防御突发事故”8.B(原文的意思是“把光纤直接埋在建筑材料中作为建筑物的‘神经’,通过感知光信号的相对变化特征,来反映建筑物变形和振动的情况”)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孤傲”俞平伯①俞平伯1900年生于浙江湖州,原名俞铭衡,字平伯。现代诗人、作家、红学家。他出身名门,早年以新诗人、散文家的身份享誉文坛。历任上海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精研中国古典文学,“新红学”的开拓者之一。②俞平伯一生爱好昆曲,而这爱好又与他的爱情相关。1917年,俞先生与许宝驯结成秦晋之好。许家都是昆曲爱好者,许宝驯之父许引之是业余昆曲家,许宝驯的姐姐弟弟也喜爱昆曲。尤其是许宝驯,扮相漂亮,嗓音又好,唱起来字正腔圆,并且能填词谱曲。③20世纪50年代中期,醉心于《红楼梦》研究的俞平伯先生遭受非学术的政治批判,遂淡泊了政治,对昆曲的兴致愈来愈浓。每逢星期四上午,夫妇俩便专门请来笛师伴唱。来了客人,也要坚持一曲唱罢才接待。俞平伯与许宝驯每年夏天都要坐公共汽车或三轮车去颐和园。这给幼小的外孙韦柰留下童话般的印象:“外公租了人工摇的乌篷船,带着笛师,带了吃喝的东西,把船漂在后湖上唱曲子。一群游客围着听,都觉得很惊奇。”④1956年8月,在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丁西林和北京市副市长王昆仑等人的帮助下,俞平伯第二次发起昆曲结社,这就是“北京昆曲研习社”。研习社成立大会在俞平伯的家——老君堂召开,他亲自拟订了《章程》和《同期公约》。研习社最有影响的是对《牡丹亭》的改编与排演——俞平伯与弟子精心整理校订,全体社员通力合作把《牡丹亭》推上舞台,1958年10月2日在北京试演了一场,周恩来总理亲临观看了演出。俞平伯生性耿介孤傲,不善应酬。演出结束后周总理上台与大家合影,却找不到俞平伯,后来发现他是上台了,可是他取了自家的三弦又下去了,总理笑他书呆子。1959年10月,《牡丹亭》在长安戏院演出了两场,北京昆曲研习社作为当年唯一参加国庆献礼演出的业余社团,是昆曲演出史上的一件盛事。演出结束,文化部的一位高官来看望俞平伯,俞先生不说话,只抽烟。高官问:“身体好吗?”答:“嗯。”高官说:“我们走了。”答:“嗯。”既不客套,也不送客。⑤“文革”开始后,一些乌合之众冲击俞平伯的家,从老君堂抄走了大量书籍和研究资料。后来又将其集中到学部的“牛棚”办学习班,把他的书挂在墙上批判。俞平伯在“牛棚”里依然从容,每天给夫人写一封信。造反派给他戴上纸糊的高帽子,让他敲着锣走在游街队伍的第一个,他也淡然处之。⑥从“牛棚”放出来后,俞平伯全家被赶到一个小房子里居住,工资也被扣发,只给少许生活费。1971年1月,作为特殊照顾的老知识分子,俞平伯夫妇从五七干校回到北京。⑦1972年,在周总理的亲自过问下,有关部门不得不给俞平伯调整住房、补发工资。一天,几个人提着皮包来到俞平伯家。俞先生点完钱后不慌不忙地问:“这只是本钱,利息在哪里?”来人都很惊愕,说:“没有利息。”俞先生说:“工资是国家给我的,扣这么多年是错误的。今天你们来送钱就是很好的证明。还本付息是常识。”来人面面相觑,无言以对。俞先生说:“其实我并不在乎几个钱,我是对有些人信不过,他们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我担心他们从中贪污。”说得几个人面红耳赤,狼狈不堪。

(选自《名人传记》2012年1期)(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俞平伯出身名门,早年以新诗人、散文家的身份享誉文坛。历任上海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精研中国古典文学,是开拓者之一。B.“北京昆曲研习社”成立于1956年8月,这是俞平伯第二次发起昆曲结社。研习社成立大会在俞平伯的家召开,他亲自拟订了《章程》和《同期公约》。C.俞先生说:“其实我并不在乎几个钱,我是对有些人信不过,他们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我担心他们从中贪污。”这体现了他憎恶贪腐、憎恶黑暗一面。D.20世纪50年代中期,俞平伯先生遭受非学术的政治批判,是由于研究《红楼梦》的事情。此后,他对昆曲的兴致愈来愈浓了。E.“文革”开始后,俞平伯的家也受到一些乌合之众冲击,大量书籍和研究资料被从老君堂抄走了。后来又被集中到学部的“牛棚”学习班。(2)俞平伯先生一生爱好昆曲,这种爱好由哪些因素促成?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

(3)文章第三自然段写了俞平伯先生的几件小事,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4)有人认为俞平伯是我国有风骨的知识精英,也有人认为俞平伯木讷、不善应酬,你的看法呢?联系全文请陈述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8分)

参考答案:(1)B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答A、D不给分。解析:A项应该是“新红学开拓者之一”;D项原因解说错误;C项“贪腐黑暗”说得有点重。(2)①与自身精研中国古典文学有关(或自身文化素养);②与许家人物的影响有关(只写“与他的爱情相关”给1分);③与遭受非学术的政治批判有关。(每点2分)(3)①第三段描写了他在朋友家人前唱昆曲的事情,体现了他对昆曲的喜爱;②通过这些事情突出他对朋友、对家人平易近人的性格特点。③与下文俞平伯耿介孤傲的性格形成对比。(每点2分)(4)观点一:我认为俞平伯是我国有风骨的知识精英。①从学术上看,即使受到不公平批判,依然进行《牡丹亭》的改编与排演,体现了知识精英本色的特点;②从和高官打交道上看,《牡丹亭》的成功演出能说明俞平伯不主动表功,不献媚的性格特征;③从受到批斗上看,在“牛棚”里依然从容,游街时淡然处之,能看出他遇困难从容的特点。观点二:我认为俞平伯木讷、不善应酬。理由要点:①在《牡丹亭》演出结束时俞平伯不能够主动和领导打招呼;②对于高官的问话不能有礼貌的回答;③对于送工资的人,不说感谢,反而刁难。观点三:既有有风骨的一面,也有木讷的一面。(言之成理即可)略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想要“做一个幸福的人”,总要与好的食物打交道才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的诗句谁都记得。食物是人类每天都要面对的最基本问题,然而,今天的城市人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食物困惑症。从前的菜有菜味,肉有肉味。然而,今天我们买到的蔬菜与肉却越来越“没味儿”了,工业速成的口感越来越重。比“难吃”更糟糕的,是食品安全问题愈发凸显,转基因的使用令人困扰,不健康的外卖与劣食遍地生长。当大量的工业加工制品、添加脂肪和糖渗透到我们的饮食结构之中,整个社会都在发胖——肥胖从来不是一个人的问题。对于谨小慎微者而言,饮食变成了一件需要精细计算的科学解题。最显著的表现便是营养专家和营养咨询师大行其道,迈克尔·波伦在“饮食觉醒”系列著作中称之为“营养主义的时代”:“饮食”变成了一件需要被指导的事情,仿佛人不是生来就懂得“吃”似的。然而,在寻求健康饮食的道路上,最精明的消费者也可能是愚蠢的。那边厢,名目繁多且售价昂贵的天然食品、有机食品不断兴起。美国的全食超市或许是个典型案例,他们通过认证制度给予那些“有来头”的食物以名分,以散文诗般的语言描述那些生态食品的出身:这块肉来自一头一生“住在美丽地方”的牛,或是一只“自由散养鸡”。然而,当“有机”被纳入一个庞大产业的链条时,“超市里的田园诗”实质上更多是营销话术的炮制而已。假如我们尝试勾勒一幅今天城市中产阶级所处的食物全景,便不难发现,食物不仅是口感问题,也是一种政治,是社会经济结构和城乡互动的一种结果。整体而言,城市人与食物打交道的方式已经深刻改变了。在超市或外卖网订购的食材干净体面,不见泥土,这些看不见来龙去脉的食物也将背后真实的生产关系和城乡关系隐匿起来。在今天,看直播、上快手围观“土味文化”成为了一种时髦。烤竹鼠的野趣,令屏幕之外的城市人垂涎欲滴。更有许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年轻人,迷恋着日本电影《小森林》里那种清新脱俗的乡村意象,“回家种田”的浪漫叙事成为今天城市中产阶级想象务农的流行模板,务农被诠释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自由选择,或是一个人的自然救赎。只有反思我们的饮食变迁史,才能弄清楚每个人今天所面临饮食的问题。在人民食物主权发起人之一、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的严海蓉老师看来,今天我们关心粮食和蔬菜,不只要关心口感问题,也要从我们日益不安的食物消费之中窥见世界农业的整体性危机:化学农业,转基因及生态问题。而在世界寻求食物主权,是一场从无地农民到城市主妇、从耕作者到消费者的多面反击。(摘编自新京报《从今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物是人类每天都要面对的最基本问题,然而如今的食物,工业速成的口感越来越重,蔬菜和肉越来越“没味儿”了。B.肥胖从来不是一个人的问题,因为当大量的工业加工制品、添加脂肪和糖渗透到我们的饮食结构之中,整个社会都在发胖。C.饮食在人们生活中变成了一件需要被指导的事情,营养专家和营养咨询师大行其道,饮食成为需要精细计算的科学解题。D.城市人与食物打交道的方式已经深刻改变,食物将背后真实的生产关系和城乡关系隐匿起来,务农被诠释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自由选择。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由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句引出食物对人类的重要性,并由此指出食品问题。B.文章以大量事实为依据,提出只有反思我们的饮食变迁史,才能弄清每个人今天所面临饮食的难题。C.文章由食品的口感问题上升到政治,认为它是社会经济结构和城乡互动的一种结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D.针对今天所面临的饮食难题,文章先指出现象,接着分析问题,最后具体指明了解决的方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海子的诗句“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告诉我们想要“做一个幸福的人”,得要与好的食物打交道。B.名目繁多且售价昂贵的天然食品、有机食品不断兴起,使人们在寻求健康饮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C.看直播、上快手围观“土味文化”成为了一种时髦,媒体青睐的的土味文化透露了生态农业的危机。D.在严海蓉老师看来,今天我们关心粮食和蔬菜,不只关心口感问题,更要看到世界农业的整体性危机。参考答案:1.C

2.D

3.B【1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C项,“饮食成为需要精细计算的科学解题”分析有误,以偏概全。文中是说,对于谨小慎微者而言,饮食变成了一件需要精细计算的科学解题。故选C项。【2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D项,“最后具体指明了解决的方法”分析有误。文中最后并没具体指明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提供了思考的方向。故选D项。【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项,“告诉我们想要‘做一个幸福的人’,得要与好的食物打交道。”分析有误,逻辑混乱。引用海子的这句诗是为了表达食物是人类每天都要面对的最基本问题。C项,“媒体青睐的的土味文化透露了生态农业的危机”,无中生有,文中无依据。D项,“不只……更要……”关系错误,这是递进关系。原文是并列关系“不只要…也要”。故选B项。【点睛】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的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于过错,子夏的看法独特,他认为“小人之过”在于文才丰富。他的看法与孔子、子贡对待错误的看法不一致。B.孔子认为,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不要一味去埋怨别人对自己不好,要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关键在于改变自己,多责求自己,少苛求别人。C.子贡认为,君子也会有过错,只不过君子的过错如同日食月食一样;一旦改正,人人都会敬仰。可见,闻过则喜、过而改之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优良品德。D.“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关键不在于过,而在于能否改过,保证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也就是说,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孔子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简练语言,向人们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2)根据文章的内容,请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自己的过错。

答:

参考答案:(1)A(“文”是掩饰之意,不是指“文才丰富”)(3分)(2)在人生的征途上,犯错误是难免的。有过错却不改正才是真正的过错。要想改正错误,首先就要正视自己的错误,不要试图去掩饰自己的过错。(3分)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乔执中,字希圣,高邮人。入太学,补《五经》讲书,五年不谒告。王安石为群牧判官,见而器之,命子弟与之游。擢进士,调须城主簿。时河役大兴,部役者不得人。一夕,噪而溃,因致大狱。执中往代,终帖然。富民赂吏,将创桥所居以罔市利,执中疏其害,使者入吏言使成之,执中曰:“官可去,桥不可创也。”卒不能夺。王安石为政,引执中编修《熙宁条例》。章惇讨五溪,檄执中取大田、离子二峒。峒路险绝,期迫,执中但走一校谕其酋,即相率归命。录功当迁秩,辞以及父母。就徙转运判官,召为司农丞、提点开封县镇。诸县牧地,民耕岁久,议者将取之,当夷丘墓,伐桑柘,万家相聚而泣。执中请于朝,神宗诏复予民。改提点京西北路刑狱。时河决广武,埽危甚,相聚莫敢登。执中不顾,立其上,众随之如蚁附,不日埽成。元祐初,为吏部郎中,请选人由县令、录事参军致仕者,升朝籍,得封其亲。兼徐王府侍讲、翊善,迁起居舍人、起居郎,权给事中。有司以天下谳狱失出入[注]者同坐,执中驳之曰:“先王重入而轻出,恤刑之至也。今一旦均之,恐自是法吏不复肯与生比,非好生洽民之意也。”进中书舍人。邢恕遇赦甄复,执中言:“恕深结蔡确,鼓唱扇摇,今复其官,惧疑中外。”迁刑部侍郎。绍圣初,以宝文阁待制知郓州。执中宽厚有仁心,屡典刑狱,雪活以百数。明年,谈笑而逝,年六十三。论曰: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六,有删改)【注】出入,指出入人罪。所谓“出罪”是指把有罪判为无罪或把重罪判为轻罪,所谓“入罪”指把无罪判为有罪或把轻罪判为重罪。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B.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C.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D.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学,文中指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起源于古代的科举制度,相当于现在的大学。B.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C.元祐,年号。古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可能会更改年号。D.刑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等职事,部长为刑部尚书。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乔执中工作勤奋,善于治理。他任《五经》讲书时,五年没请假;有人不胜任官职,导致劳工混乱,他前去治理,稳定了局面。B.乔执中嫉恶如仇,为人刚正。有富人贿赂官员,想借造桥取利,他不怕丢官,坚决反对;他反对恢复邢恕的官职,认为这会引起疑心。C.乔执中为民请利,恪尽职守。有人提议收回各县牧地,他上奏朝廷请求还给百姓;黄河决口,他不顾危险登上堤坝,给众人做榜样。D.乔执中反对滥刑,宽厚为怀。有人把“出罪”“入罪”同等对待,他认为这种行为会使百姓纷纷犯罪;他掌管刑狱时洗清了很多冤案。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安石为群牧判官,见而器之,命子弟与之游。(2)峒路险绝,期迫,执中但走一校谕其酋,即相率归命。参考答案:10.B

11.A

12.D

13.(1)王安石任群牧判官,看到(乔执中)后器重他,让自己的子弟和乔执中交往。(2)通往峒的路非常危险,时间临近,乔执中只是派一个校官跑去晓谕他们的首领,就一个个来归顺。【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画线句子在文章的最后,属于“论曰”的内容,有总结上文的作用,由上文来看,乔执中一生坚持操守,故“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D两项,再比较BC两项,“章衡”是人名,在句中做主语,“复”是恢复的意思,动词,在句中做谓语,“山后八州”指地方,可做“复”的宾语,故“章衡欲复山后八州”断句合理,而“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则解释不通,排除C项,原文标点为: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故此题答案为B项。【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起源于古代的科举制度”不正确,太学之名始于西周,科举制度产生前已有太学。故此题答案为A项。【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D项,“这种行为会使百姓纷纷犯罪”不正确,原文中乔执中说的是“先王重入而轻出,恤刑之至也。今一旦均之,恐自是法吏不复肯与生比,非好生洽民之意也”,意思是“先王从重处罚把人重判的,从轻处罚把人轻判的,这是慎重使用刑法的极至。现在一旦同等判罪,恐怕从此法官不再愿意让罪人活下去,这不是爱护生命使百姓融洽的本意”,可见,乔执中认为这不是爱护生命使百姓融洽的做法。故此题答案为D项。【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为”,动词,担任;“见而器之”省略句,应为“见(之)而器之”,看到(乔执中)后器重他;“器”,器重;“而”,表顺承;“之”,代词,代乔执中;“游”,交往。(2)“期”,时间;“迫”,紧迫、临近;“但”,只是;“走”,使动用法,使……走,可译为“派……跑去”;“谕”,晓谕;“其”,代词,他们;“相率”,一个接着一个;“归命”,归顺。【点睛】第1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参考译文:乔执中,字希圣,高邮人。进入太学,补为《五经》讲书,五年没有请过假。王安石任群牧判官,看到(乔执中)后器重他,让自己的子弟和乔执中交往。选取为进士,调任须城主簿。当时大举兴起黄河劳役,管劳役的人不能胜任,一天晚上,劳工混乱溃散,就造成大案。乔执中前去代替管劳役的人,终于安定下来。富人贿赂官吏,打算在居住区建桥来骗取利益,乔执中上奏疏陈述这事的害处,使者上奏官吏的意见同意建桥,乔执中说:“我的官职可以去掉,桥不能建。”最终没有建桥。王安石掌管政事,引荐乔执中编辑修改《熙宁条例》。章惇讨伐五溪,发文命令乔执中攻取大田、离子二峒。通往二峒的路非常危险,时间临近,乔执中只是派一个校官跑去晓谕他们的首领,就一个个来归顺。记录乔执中的功劳应当升官,把恩惠转给父母。就地任转运判官,征召担任司农丞、提点开封县镇。各县的牧地,百姓长期耕作,有人提议要收回,要铲平坟墓,砍掉桑木、拓木,众多人家聚在一起哭泣。乔执中向朝廷请求,神宗下诏(把牧地)重新给百姓。改任提点京西北路刑狱。当时黄河在广武决口,用埽筑成的堤坝非常危险,大家聚在一起不敢上去。乔执中不顾这些,站在堤坝上,大家跟随他像蚂蚁一样附在上面,不到一天用埽筑成的堤坝建成。元祐初年,担任吏部郎中,请求候选官员由县令、录事参军退休的,升为朝官,得以加封他们的父母。兼任徐王府侍讲、翊善,升为起居舍人、起居郎,代理给事中。有官员把审判案件,判重了的和判轻了的,判同等罪,乔执中驳斥他们说:“先王从重处罚把人重判的,从轻处罚把人轻判的,这是慎重使用刑法的极至。现在一旦同等判罪,恐怕从此法官不再愿意让罪人活下去,这不是爱护生命使百姓融洽的本意。”升为中书舍人。邢恕碰上赦免,经审查后复职,乔执中说:“邢恕和蔡确实交接很深,摇旗呐喊,现在恢复他的官职,担心会使朝廷内外疑心。”升为刑部侍郎。绍圣初年,乔执中凭宝文阁特制的身份出任郓州知州。乔执中宽厚有仁慈之心,多次掌管刑法案件,洗清罪名使人活下来的数以百计。第二年,谈笑着去世,享年六十三岁。评论说:宋朝的人才,从祖宗培养,到了中期,很兴旺。乔执中始终不改变他的操守,真是难得啊。章衡想恢复山后八州,给国家打开了灾祸。但是瑕不掩瑜,其他的好的地方也有可以称赞的。6.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第后面的小题。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唐棣①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子罕》第九)注①唐棣:“‘唐棣’四句,古诗。又作“棠棣”树木名。(1)这段文字中有三个通假字。请写出其中的两个。(2分)

(2)孔子的这段话,阐明掌握“道”、实行“道”的五个层次。请简述之。(4分)答:

参考答案:(1)“华”,同“花”

“偏”同“翩”

“反”通“翻”(2)①能学习“道”;②能把“道”真正学到手;③能坚守“道”;④能灵活运用“道”;⑤心中常想着“道”,“道”就在眼前,就在实际生活中。(一点1分,四点即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章送给小女儿当玩具,但是接着她又得了一个诺奖。 ①面对一片瓜地,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对一大堆数字,匠人满头大汗,一个接一个地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 ②匠人常自持一技,自炫一艺,偶有一得,守之为本 ③大师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心犹难宁 ④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 ⑤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但还没从经验上升到理论 ⑥大师则站在理论的层面上,靠规律运作 A.⑤④⑥①②③ B.⑤④②⑥③① C.①⑤④⑥②③ D.①②⑥④③⑤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首先要看明白这段话的第一句是总领句,先说匠人,后说大师。然后由第一句话的“实践”“理论”话题可知,⑤④⑥应紧随其后,其中④中的“这些”指代的是⑤的内容。这段话的最后一句举居里夫人的例子,说的是大师淡泊名利,进取不竭,应紧随着③。整理以上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美国一家新闻媒体曾经公布了一份“美国压力最大的50所高校”排名,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分列前三位,在这些学校中,学生通宵赶作业是。②2016年春晚小品《放心吧》,将现实生活中人们且深恶痛绝的电话诈骗,巧妙地展现给观众,既接地气,又传递了正能量。③防爆队官兵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战准备,携带着弹药武器向事发地点赶去。对于他们来说,这种情况已经。A.习以为常家常便饭司空见惯B.习以为常司空见惯家常便饭C.家常便饭习以为常司空见惯D.家常便饭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参考答案:D【考点】字义、词义辨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解答本题首先要阅读题目所提供的语言环境,然后认真辨析这三组近义词语,辨析时要注意词语的细微区别,抓住词语的使用范围、感情色彩等进行辨析.【解答】习以为常: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家常便饭:指家中日常的饭食,比喻极为平常的事情,不足为奇;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句①强调的是“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分列前三位,在这些学校中,学生通宵赶作业是平常的事,不足为奇”,用“家常便饭”更好;句②强调的是“电话诈骗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常见,不足为奇”,用“司空见惯”更好;句③强调的是“携带着弹药武器向事发地点赶去是防爆队官兵经常做的事情”,用“习以为常”更好;

9.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按要求作答。(5分)

(1)概括漫画所反映的一种社会心理。(2分)(2)针对漫画中的现象,写一段劝诫的话。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35个字。(3分)参考答案:【鲜明、生动、得体】(5分)(1)答案示例:可以集体违规,因为法不责众。[2分。符合漫画内容即可。]Ks5u(2)答案示例:红灯停,绿灯走,安全意识定要有;你一言,我一行,规则底线要紧守。[3分。内容符合要求,2分;修辞手法,1分。超过字数扣1分。内容要求:①针对漫画中的现象;②劝诫闯红灯者。]略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世间事物有真、善、美三种不同的价值,人类心理有知、意、情三种不同的活动。______人生来就有真、善、美的需要,真、善、美具备,人生才完美。①求知、想好、爱美,三者都是人类天性。②人能发意志,就要想好,就要趋善避恶,造就人生幸福。③这三种心理活动恰和三种事物价值相当:真关于知,善关于意,美关于情。④人能动情感,就爱美,就欢喜创造艺术,欣赏人生自然中的美妙境界。⑤人能知,就有好奇心,就要求知,就要辨别真伪,寻求真理。A.③⑤②④①

B.①⑤②④③

C.③⑤④②①

D.①⑤④②③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答题时,依据上下文,结合语句本身逻辑关系以及标点符号推测。题中,依据横线前的“人类心理有知、意、情三种不同的活动”可以推测,第一句一定是③“这三种心理活动”,排除BD两项;接下来依据“真关于知,善关于意,美关于情”三句,推测下文分别为⑤“人能知”、②“人能发意志”、④“人能动情感”,排除B项,答案为A项。六、写作(60分,共1题)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父母都是外交官,家庭条件相当优越的北京市文科状元熊轩昂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的状元就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此言一出,引发不少民众发出“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感慨。河北女孩王心仪以707分的成绩考进北大,家庭贫困的她在《感谢贫困》一文中写道:“感谢贫穷,你让我坚信教育与知识的力量;感谢贫穷,你赋子我生生不息的希望与永不低头的气量。”近年来,“问题孩子特训学校”悄然兴起,学校所招收的学生大都具有暴力倾向,沉迷于网络游戏,厌学,早恋,叛逆……除了一部分从小就是留守儿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大城市条件优越的家庭。即将参加高考的你,读完上述材料有什么感悟?请综合材料内容,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联系社会现实,谈谈你对家庭条件与“贵子”之间关系的认识。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食得破砚,方成贵子诗人席慕蓉曾说:“贫穷不是羞耻,富贵也不是罪恶,粗茶淡饭与锦衣玉食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贵子不是寒门专属,也不是朱门独有,物质条件或许会限制口体之奉,却不能影响精神世界的丰盈。东坡诗云“我生无田食破砚”,我想,无论“有田”还是“无田”,都应食得破砚,才能铸我青春,不负韶光。2017年北京市文科状元熊轩昂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状元就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而2018年河北女孩王心仪却说:“感谢贫穷,你让我坚信教育与知识的力量。”两人有着截然不同的家境,但却斩获了同样的成功。覃思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能否成为贵子其实并不在于物质条件是否富足,唯有食得破砚,方能成为真正的贵子。物质条件优越时,当食得破砚,需知精神的丰盈远胜于物质的享受。印度诗圣泰戈尔出生于一个经济条件非常优渥的家庭,从小便在父亲的要求下学习梵文、英文、解剖学、历史、文学等等科目。当他的《吉檀迦利》震撼英国乃至世界,当诺贝尔文学奖的光环笼罩周身,我们不能不说,富裕的家境是他拓宽视野、全心写作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他没有把这份与生俱来的富贵当成享受,而是以物质羽翼,飞向那更辽阔的精神世界,人世间才有了“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绝妙诗篇。物质条件匮乏时,更要食得破砚,需知一无所有的时候才拥有一切。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出生于山东高密一个贫困的家庭,童年时代的他经历了建国后最艰难悲惨的“三年困难时期”,贫穷与饥饿仿佛凋敝了整个世界的色彩。他在农村劳动长达十年,无书可看时便翻查字典来陶冶自我。贫穷并没有击垮他,反而让他成了精神世界的富翁。贫穷不是财富,对贫穷的思考才是。不曾经历富贵,莫言却和泰戈尔一样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们都是精神丰盈的贵子,能食得破砚,才收获了万众瞩目的成就。真正的贵子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书墨与汗水丰盈自己的灵魂。沦陷于富贵者有之,沦陷于贫穷者亦有之;崛起于富贵者有之,崛起于贫穷者亦有之。心有食砚志,则万象皆深。刘玄德于艰难困苦中建立蜀国基业,孰料却在国富兵强时毁于阿斗之手;吴王夫差曾在夫椒之战中大败越国,却枕着战功耽溺于富贵享乐,终为越王勾践所败,只落得国灭自刎的凄凉下场。可见贵子当为有丰盈灵魂者,物质条件所起的促进或羁绊作用,皆在自我之选择。揆诸当下,总有人把贫穷当做自己“难成贵子”的资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